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铃兰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9 23: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8-11 07:31 编辑

第28周第54章
善建者不拨,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于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一、字以:象形的“以”字,左边是一个婴儿,右边是一个人,母子以脐带相连。(以身观身,“我”和“身”用脐带相连)

二、经文理解
       善建者不拨,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善建者,不会从道里拔出来;善抱道不离者,不会从道里脱离出来;而子孙们,不失其母,不忘其宗,故以祭祀不辍。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以大道修身,以道正已,其身乃正,才能传承后代子孙,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以大道修家,以道正家,以道齐家,德真,才能男女同德,同德,则其德乃余,家和万事兴,人丁兴旺,财富有余。
       修之于於乡,其德乃长;---------以大道修乡,以道正乡,其德乃长。
       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以大道修邦(国),上下通达,兴旺昌盛,其德乃丰。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以道正天下,天下太平,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治身,治家,治乡,治国,治天下,用的是同一个道。天下万物,在各个层级上都是同构的。以身观身,能明白治身的道理,就能明白治家;以家观家,家能治好了,子孙兴旺,接着就能有明白治乡的道理。。。一步步升华,治天下,如同治身,所谓人身即天下,天下即人身。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我如何知道天下是这样的呢?以此:天下万物,皆为一道所生,一道所养。用道多者,则德厚,用道少者,则德薄。德厚者,则世系长,德薄者,则世系短。
三、概括
1、第54章:回答了“人生的追求是什么”:以道治身、治家、治乡、治邦、治天下,用的是同一个道,不拔不脱,修齐治平,子孙以祭祀不辍,生生不息。
2、第53、54章:人道之治和天道之治的对比,人道之治为盗夸,好施,好径。天道之治可治于身、家、乡、邦、天下,同构同理,这是人生一世应该追求和实现的。

四、体会和疑问
     1、人生的追求是什么?以道治身、治家、治乡、治邦、治天下,生生不息,传承道统。也就是儒家所奉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层次。我们现在的任务和功课就是修身,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自己真变了,才能影响别人。把自己放在哪,就在哪发光发热。
      2、我觉得现在的和平相处之道就是:“彼此尊重陋习和异端邪说”的阶段。比如在个人生活方式上尊重别人的自由和习惯,同事特别喜欢漂亮的碗、家伙儿什么的,有一段时间她就经常买,遇到什么场景就拿出来用一下,橱柜里放满了她买的东西。婆婆看了也不会说她,她觉得挺好。---我觉得同事陷在美感的陷阱里,我们聊的时候,我小心地回避着评价或者下结论的话比如“不要买啦、有什么用呀”,她自己在说的过程,是不是就是一个自我观察的过程呢?
      而且,我也有这种,想自己做主,我的生活我自己决定的感觉。
       那,我是自己在做主,在决定的。那我满意吗?不满意。
       在重要事项上愚且蠢。愚,心智局限在墙角里,不理解墙角之外的世界。蠢:蠢是虫子蠕动的笨拙和慢,跟不上事物演化的形势。比如,买现在住的这套房的时候,单位团购,觉得条件苛刻(不能正确理解条件,窝在自己的认识墙角里)、觉得和市场价比较不便宜,对市场价格没有判断,最后选择退款。后来房价上涨,同志们挑完了,房子剩下了,单位还让按原来价格买,这样我才又买的,挑大家挑剩下的,楼的位置好,挑的楼顶。
       对愚蠢很有感觉。(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1 22: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8-11 22:49 编辑

7月小结 
一、第47-54章经文
  
  
标题
经      文
47
不出户,知天下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行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8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于取天下。
49
圣人无常心(德善德信)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50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51
尊道贵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生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52
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53
介然有知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54
善建者不拔
善建者不拨,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于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二、第47-54章节梳理
  
  
标题(首句)
天道之理
天道之行
人智之行
47
不出户,知天下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不行而知(不出大道,不在万物里翻找大道)
  
不见而名(不以物名描述道,明道)
  
不为而成(万物皆自然而成)
出户窥牖(掉入物蔽、源流倒置)
48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是说人不学,而是知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同在,学有用的,有用的学)
只有“为学日益”,没有“为道日损”(逐利弃用)
49
圣人无常心(德善德信)
1、何为善:德行合乎道 为善。
  
2、何为信?德行合乎道的,道对他也是彰显的,此为信。
  
3、德行不合道,道对他而言是遮蔽不可见的,此为不信者。
  
4、圣 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德善,德信。
一个人只有德行合道,道对他才是彰显的。(从事于道,同于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不信者:德行不合道,道对他而言,是遮蔽不可见的。
50
出生入死
*生死原理1、道无生死2、生死一体3、生死相徒(移动):生命的三重生死机变,趋生运动有三分,趋死运动有三分,还有三分因为不善摄生,把原本趋生导向了趋死。
  
*物的法则:生生之厚(生生之数、皆有生命周期)
  
*道的法则:善摄生者,奉天道,与天合德,故无死地(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的归根复命之道)
生死之理:道把生命托付给我们,受天之托,忠天之事, 不可损坏自己的生命如果不得其死,这是于道不忠、于天地父母不孝。
  
天下:圣人之有天下,天下非其所有,而是天道所托付于他。有道之君,唯有以道 治天下,以天德府天下、不伤民害物,不负天道所托。
1、人之“生”动之死地:就是作死
  
2、无德之君,无德之民(不生养孩子、不爱惜自己生命的)
51
尊道贵德
1、生命是什么?(道生、德畜、物形、势成)
  
2、为什么活着?薪火相传,道统不灭,天地精神不灭(把道德的火种传于子孙)
  
3、怎么活着?(尊道贵德。深根固柢是指以道为根,以德为本)
  
4、生死是什么?万物只是道德所生养的微末之物,一生一世,燃尽了后似乎身死道消,实则,死亡所带来的消尽,其所消尽者,只是物之消尽,并非道之消尽,把道德的火种传给子孙,不尽也
  
*尊:主宰者,主导者卑:跟从者,效法者(天尊地卑,是指地法天,地要跟从天,才能生育万物)
  
*贵贱:有德为贵。无德为贱。(男尊女卑,是指男主导家庭、举旗定向,女辅助丈夫,是水)
  
*富穷:
1、道生德畜:道负责输出,德负责塑造(生出来了,长成什么样,由其德行来塑造)
  
2、要得富,攀援形势。要得贵,积德。要得尊,守道。
1、不道则妖,无德则殘
  
2、无根无本;根不深,本不牢,形神凋敝,子孙的心智和身体继承下来,也不健康
52
天下有始
1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2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1、见未有,见毫末,毫末之处乘势。
  
2、精神内守,守柔(抟气致柔)
  
3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1、只见已成之物、已成之势。不见未有,不见毫末。不能洞见
  
2、愚蠢:愚是心智局限在墙角,不能理解墙角以外的世界。蠢是虫子蠕动的笨拙和慢,跟不上事物演化的形势
  
3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53
介然有知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善贷(施)且成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妄施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盗夸:
  
1、心甚实,腹甚虚(精气之田甚虚),仓甚虚(人体精髓之仓甚虚)
  
2、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54
善建者不拔
1、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国家永久太平昌盛之道、文明和民族的传承)
  
2、以道修身、正已,以道正家、齐家,以道治乡,以道治国正国,以道治天下(以:胎儿跟母体通过脐带相连)
1、子孙以祭祀不辍(天下不失其母,民不忘其宗-祭祀的意义)
  
2、家庭和睦,顺,家有余粮,生化创造,养育子孙
1、数典忘祖
  
2、人活着是为了死后有个归宿,子孙不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3、家庭里没有和气,有盛气。女的唠叨,男的粗鲁,精气神消耗在偏盛淫邪之气上,余粮不多,无法创造出更多事业。
  
4、道的匮乏,导致德的匮乏,影响家庭事业、子孙繁育和前途
三、小结
     本月读了德经47-54章,我感觉接触到很多原理性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关于“人的生命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和”怎么活“的原理。生命是道生、德畜、物形、势成,生命蕴含了天地精神(道)种子,要薪火相传,道统不灭。怎么活?尊道贵德,深根固柢。----我觉得对,从原来不知道根本是什么,现在知道,道是根,德是本。道德也不是肤浅的人伦善恶的那个道德,而是道生德畜万物之道德。---对我有什么影响吗?有。心里时而冒出来的疑惑,有了答案,这个答案有点粗,但是比较真。继续体会。
     本月里比较有感觉的是“不出户,知天下”、“守柔曰强“,在家里觉察到自己疲惫了、有怨气时,想到”守柔曰强“的原理,怨气慢慢沉下来,我做的一切都是我自己决定的,不是别人强加给我的。。。言语自然温和下来,柔下来了。没有盛气凌人。
      还有“见小曰明”,见到“拘泥于已成之物、已成之势,就无法理解世界怎么继续演化,未来产生什么形势”,就会明了,复归于道,形成总体洞察力。。。相反的做法是愚蠢,“愚蠢:愚是心智局限在墙角,不能理解墙角以外的世界。蠢是虫子蠕动的笨拙和慢,跟不上事物演化的形势”,反思了自己的愚蠢行为。----对女儿目前的学习状态,已成之势,我还是没有判断。不对,我没有去判断,只是想到,看了一眼,走了。在这件事上,我怎么做到精神足全、内守,以无用有,以道统物?
     对“子孙以祭祀不辍“的理解有些模模糊糊的。我总是习惯地想到清明上坟的事上,给公公上坟,我心里有的更多的是做给别人看的形式,没有感情,没有感恩,心里有疑惑、有不敬、有轻视、有不满(不满于公公没有起到该起作用),这些可不敢露。这个,还比较顽固,总是不知足,不知谅解。这样说那部分我,纹丝不动,硬,强,固执得很。我需要一个共鸣者。如果身边有一个人是这样的,她表达出了我的心声,我的感受就有地方盛放和表达了,在她那里盛放和表达了,我心里就腾出空间了。---她在等待,最大的我,领导者出场。
        我这个感觉,不是”子孙以祭祀不辍“。祭祀不辍,实际在说不忘根本。国庆节缅怀先烈的纪念活动,我有感触,动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1 22: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见小曰明”,见到“拘泥于已成之物、已成之势,就无法理解世界怎么继续演化,未来产生什么形势”,就会明了,复归于道,形成总体洞察力。。。相反的做法是愚蠢,“愚蠢:愚是心智局限在墙角,不能理解墙角以外的世界。蠢是虫子蠕动的笨拙和慢,跟不上事物演化的形势”,反思了自己的愚蠢行为。
     ----对女儿目前的学习状态,已成之势,我还是没有判断。不对,我没有去判断,只是想到,看了一眼,走了。在这件事上,我怎么做到精神足全、内守,以无用有,以道统物?
      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1 23: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总结真的好仔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8 09: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铃兰 发表于 2018-8-9 21:41
第28周第53章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 ...

对铃兰姐的虚心实腹,心火太旺,好有感觉,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8 10: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8-18 10:24 编辑

29周第55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一、字
含:话在口中,未吐露。嗛也,从口今声。(今,低吟)
螫:shi4(也读zhe,口语)意思相同,被有毒腺的虫子刺了
据:ju4挶也。
攫:jue2执也。鸟用爪子抓取
搏:索持也。
朘:Zui1男生殖器
嘎:嘶哑,啼极无声。Sha4
豫:大象从容缓慢地踱步。本义。象之大者。不害于物,从象予声。宽大舒缓之义取此字。安也,乐也。怠也。素定也
和:相应也。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本义是言论或声音不同但合拍、宗旨一致)
祥:(本义:用羊祭祀,祈福)福也。凡吉凶之兆皆曰祥,可指吉兆,也可指凶兆。---那“祥”到底什么意思呢?。。。“益生”和“心使气”是合道还是不合道呢?看不出来。看书,看到答案了,“益生曰祥”,祥指灾异之象。这学到读书的途径,对多义甚至有相反的意思的词,要放到语境里体会,就知道什么意思了

二、经文理解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天下有道的人,其德至足至全(厚),就像婴儿那样,(还没有受到后天的不道不德之物的污染和损害)。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赤子视万物与自己为一(万物同于道),所以毒虫不会螫他、猛兽不会据抓他,攫鸟不会搏杀他,两不相伤,以德相交。(螫--据--搏的感觉,隐含了步步进阶:以人害天--以人胜天--以人灭天)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精之至也。---------婴儿骨弱筋柔而小拳头握得很紧,不知男女之事而生殖器不自觉勃起,精之至也(肾精足、肝气足)。
      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婴儿成天地哭,不知道哭多少回,也哭不哑,因为他们没有成心,没有好恶,只是如实地映照当时所感之物,并不自觉相异于物,时时刻刻保持与万物共应,无所争。故能和之至。和则豫,豫则通,通则德交于物,而不失于兑。
      知和曰常---------和,指德上面的交而通之。知和曰常,知道“与万物通一德(和)”,而非在形的层面上与万物异于万象之异,和而不争,就是常,常态。正常态。(反之,失道—德不足—失其根本—逐其屑末,役累于好恶、是非、名实、外物、贫富、毁誉—不知和,相争相伤,残生害命)
      知常曰明。---------“知万物有母,知天有纲纪”,这是知常。再沿着万物的源头,自上而下地理解世界,先有道,后有德,有德而有形,物有其形而有精神和性命,从而有了分化和差异,它们能持存多久、传承多少世代,这就有了势,于是所有的一切都豁然开朗、通透澄澈的了然于胸,德全而忘形,明道而忘物化,这就是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自以为是的增益、有益于生命的,是以人助天,实则是开其兑、济其事,其实是灾异;心使气曰强,管他有道和无道,我“心”想怎么使“气”就怎么使,怎么任性怎么来,这是强梁者不得其死之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以人助天的物壮,形有所长,但是精神外泄,德有所失,势 有所壮,德有所亡,这是不道,不道会早亡。

三、概括
    55章描述了有道和无道的人的状态: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精之至、和之至,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无道的人,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不道早亡。

四、体会和疑问
      1、谁是生活里的赤子?
婴儿、儿童。想起女儿小时候面对事情的样子,那种纯,真,新鲜,好奇,有劲头,全神贯注,充沛,活力,看什么都有意思,没有麻烦、累、嫌弃的概念。我用缝纫机时女儿就不离左右地看、摸、老想转动那个轮子(而我却无视了孩子的这种纯、真、有活力、探索,只想干活,嫌她碍事,一会往外推她,她又过来了),包饺子的时候女儿就捏着一小块面,玩得津津有味,最后面完全粘合在手心里了。烙饼的时候,趁我不注意,淘气地捏点盐撒到擀好的大面片上。我出差了,她和爸爸一起洗衣服,站到大盆里,用脚踩衣服。。。什么都想参与,尝试。。。精足,至和。现在22岁了,什么都会干了,却不想干了,和赤子远离了。我呢,干什么有点像被押着干呢。没有赤子的感觉。这样写着写着,感觉在见其纷、解其纷!见其锐,挫其锐。没有不愿意的感觉,倒有种亲切,以真见真,真实相见。
      2、终日号而嘎,和之至也。这是和的例子。。。是的,孩子一天不知道哭多少回。这怎么就和了呢?孩子的哭,不是乱哭,是真有难受了。白云说“哭是开其兑,精神外泄,婴儿却没事,因为哀乐都不入于心,还没有成心,没有好恶,哭,只是如实映照当时所感之物”。---用心若镜。这是和。那我心里就太不和了,好恶太多了,心不若镜,全都入心,心使气(强)起来了。
      3、明道:
      *含德之厚,比如赤子,精足,和至。-----和则豫,豫则通,能则德交于物,而不失于兑。(豫: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
     *益生曰祥,心使气强,强者不道,早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8 10: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铃兰 发表于 2018-8-18 10:22
第29周第55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精之 ...

赤子之心,吾向往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18 11: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8-18 21:49 编辑

第29周第56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一、        字
不:(帝的特殊异体字)本义是,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帝的本义:缔结树杈巢居。先民称最早缔结巢居的部落首领为帝)
可:歌,唱歌求偶
得:本义是远行去海边拾获贝壳,贝壳代表财富
而:本义是下巴上的胡须
可得:有保障得到海贝的心理状态
不可得:念念不忘、苦苦相恋“远方的海贝”的心理状态
(知者)不言:不是不能说话,而指“行不言之教”
锐:金属锻烧磨砺后的锋刃。芒也(通过象形字的场景体会锐、纷、同,在场景里体会更生动有实感)
纷:丝+分散开。装饰旗帜的众多的丝绦迎风飘散。一是众多纷繁,二是杂乱
同:多柄夯具+口(劳动号子),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同,合会也。

二、经文理解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天道者,行不言之教;行人道言教者,皆不知天道。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挫去“人智之强、之极、之有形”(锐);解构“人智形成的对世界的纷繁认识、行为”(纷);和其光,歙其心、与天道之明相和相应;同其尘,万物消亡同归于道,--人同与道,这是玄同。很深邃的一种合会,合力。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有道的人,对待世界万事万物的态度,不以“得”和“不可得”为标准,(标准的内部状态:心不抓着这些,不会可/渴,不苦恋),所以不会因为“得”和“不可得”而有亲疏、利害和贵贱的对待。
       故为天下贵。-------有道之人,以“道德统御天下”为贵。比如无用之用为领导道,有用之用为员工道。领导道之无,在于虚已合道,洞察事与人,组织、领导、协调、用好员工。员工道之有,在于实,做实事。

二、        概括
       1、56章:和55章的连接,不是很紧似的。56章重点在说,人同于道,为玄同,就会不以得而有亲疏、利害、贵贱,真正的贵是:有道有德于天下
       2、55-56章:用对比,描述了有道和无道的人的状态,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精之至、和之至,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有道者,人同于道,是谓玄同,不以得而有亲疏利害贵贱,而是,以道德统御天下为贵。失道的人则是,以得失而有亲疏利害贵贱,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不道早亡。
       3、概括过程:概括时,我就回顾经文,第一感觉就是连连续续的散,内容多,拉成了长线,聚不到一起 。56首句说行不言之教,后面说玄同,后面说“不以得而有亲疏利害贵贱”,最后说有道有德于天下为贵,为战略目标。啊啊啊,这怎么概括呀?。。。整体感,围绕道和德,挑出重点。


四、体会和疑问
       1、知者不言:字面意思是,知天道者,道和德是不可言的,但是还隐含另一面,古之圣人,以真言述真道。最深刻的含义是,行不言之教的意思。联系在生活里,这个不言之教,该不该说+怎么说+说的真不真。这样可以不唠叨、不抱怨了,因为不该说,说了也不是真的。
   假期,女儿完成老师给的读论文、修改论文的任务,之余喜欢看韩国歌星的节目,听他们的音乐,我看了听了,心里的判断就是垃圾文化,真是浪费生命!可是不能说,说了效果不好。她正在兴头上。我读我的书,丈夫看到本上画的象形文字,他说你画的什么,象形文字,“你还复古了”他说。。。就是这样,每个人坚持着自己经验里的东西,我觉得我在接近我们文化的核心,可是我还无法把这一点传递给他们,我期待能一起学,一起讨论。现在不行。化成生活里的实际行动,真实的生活状态的改善,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不言之教,就是这样来的。
      我让女儿看我网上买的衣服,她发现包里的一个红色的标语的部首“走之旁”,问我怎么装你包里了?我说,单位里电梯里的,我怕被人扔了,就装包里了。我们门口的标语。--我觉得这是不言之教。这样的小事,我能做好。意识形态的事,我就做不好。。。迷惑
       2、亲疏、利害、贵贱辨析:
    退回到自己的感觉里,和读经的感受又完全隔开了。我还是觉得有是非对错好恶、亲疏、利害、贵贱,在实际生活情境里,没有标准不行---这没有错。--心里舒服放松很多。这一点特别需要被认同一下,然后可以往下想。被认同的感觉冒出来,又感到不踏实---没有错是什么意思?不能没有是非对错美丑,一切都合理那才可怕,对,踏实了。我这个纠结点在这。 ----关键是标准。是非对错、亲疏利害贵贱是基于什么。知道自己基于什么,心里就会有了判断,既有私,又有公。
       3、通过象形字的场景体会这些字:不、可、得、而、锐、纷、同。。。在场景里体会。。生动,有实感(能形成体会),和看文字解释不一样,(没形成体会,只有文字符号,干巴巴的,抽了象的)
       4、明道
    *知者不言,指:行不言之教。言不真,则不言。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样人与道同,是谓玄同。
    *以天下贵--以道德统御天下为贵
     无用之用为领导道,虚已合道 。有用之用为员工道,实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2 08: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8-22 10:13 编辑

第30周第57、58章
      (57)以正治国,以奇治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mi2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一、字
正:象形理解正:上一个一,下一个一,中间一个草:上有天所依,下有地所基
     另外一种象形的理解:上面一个口(城也、方国),下面一个止(行军)---仗义的讨伐为正
奇:1、大(气象渐壮走强)+丂kao3(气欲舒出)+口(通道)---不合天道之物滋生蔓延、人为妄施炽盛之意。(怎么就是不合天道之物滋生了呢?感觉牵强)。2、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一匹马,本义骑马代步,古时中原人罕见的骑马代步,特别,奇也。
事:手持权杖,传朝庭命令,监督实施。职也,令也,使也,勤也
忌:心被已(纪)约束着
讳:有违感情道义的话题
弥:读“迷”,不读“泥”。将多箭的箭位装满。弓张满也,驰弓也。扩张 填充 弥合
贫:分割家产。财分少也。
滋:将丝浸泡在染池里慢慢浸染,叫滋。(为有色丝品局部添加花色叫润)
伎:与也。党与也。才也。技巧。通技,通妓。(支:象形的竹子中间断开了,放了一只手。本义:人取一段竹子用来撑地,当拐杖。去竹之枝也。支撑。分支。分化。量词)
彰:圆形木或石横截面上刻画图文,作为个人身份地位的标识,三撇是彩的意思。
58
闷:心关在门里面的情景(不出户,知天下)
淳:鼎锅熬煮味道纯正的深厚的羊肉汤,原汁原味,自然朴素
缺:器破也
倚:臀部背部顶在支撑物上,似坐似立斜立着
依:偎在对方胸口,心连心,不愿意分开
伏:猎手带着猎犬潜伏着,伺机出击。藏也,曲身低下,屈服降伏
方:持着枷械的犯人,流放边疆的形象---远方、边塞,与中央相对。边、侧。--方正
割:割断舌头的样子。剥也。割裂。
廉:兼的象形字就两个一样的?并在一起、连在一起的样子,并。廉,兼+广,各个方面互相交并成堂屋的侧面,每个面都得正,这样房子才正、稳,牢。每一面若多取了自己不该取的,就歪了,房子会就倒塌。
刿:年关施刑砍去犯人的双脚,警戒。
直而不肆:正道直行,谓之直。不肆:虚于逶迤,以迂为直,知进退开阖之机,谓之不肆。----直而不肆,谓应事无穷。
光而不耀:大器之正谓之光,见素抱朴、被褐怀玉,谓之不耀。光而不耀,指天下神器,耀而示人,天下利器。

二、  经文理解
      (57)(天地万物同于道、交于德,此谓玄同,先有同,而后才有正,同-正-安-定-生-久,反面:异-奇-危-乱-杀-亡)
        以正治国,----(指生存。何为正?上有天所依,下有地所基,而有安定,所依存的根基和锚定,就是天地,合于天伦谓之正)以正治国,不妄为,不妄施,禁绝妖异,使民心不乱、保持天真淳朴;用兵戡乱,保证百姓循天而不屈于人;
        以奇用兵,----(指安全。何为奇?正相对的是奇,不合天道之为奇。当安全受到威胁,就要实施用兵之道)用兵之道,以奇治奇,克奇复正。不奇不足以克奇,不克奇不足以复正。
       以无事取天下。----指有了生存和安全的保障之后,要发展、安居乐业。以“无”事天下,即圣人辅天道,自然无为而治,则天下自动来归附。(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为,不是懒政、蠢政,有可为,有不可为)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我何以知道这些情况呢(这是治理天下的至道)?以下面这些反面教材知道的: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天下自认为是的智慧很多,这样就忌讳多、规矩多(宰),而人的智慧不可能穷尽万物,就受局限、遮蔽,百姓失去道德衣养(贫于德,贫于养),物质和精神都越来越贫困。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以人智治国,每个人治国方略都不同,这些治国方略又不真,伪,在这样的治理环境下,国家就像丝泡在染缸里一样,被人智之昏,弄得起争端昏乱。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人失天然之后,机心四起,奇欲滋生,相应发明的技巧会很繁盛,什么稀奇百怪、穷奢极欲的东西都能在这种失天理、奇欲滋生的土壤里滋生、生产出来。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社会昏乱,诉讼就多,法令因此越来越繁杂,民不复朴,明的、隐秘的盗贼越来越多。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所以圣人说:做为国君,我无为,任天下常自然,百姓承天运而自化;我好静,笃守大道而不离,君王正已,上正则下正。我无事,不以君王之国事而役使民力,不夺民利,不劳民伤财,百姓自足自富。我无欲,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故百姓复归于朴素。

       (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圣人的心闷闷,心关在门里(天道)不出来,守道,“不出户,知天下”,圣人以天道治天下,百姓合乎天伦而淳朴自然。这样的政治以世俗观之,真是闷闷不显山露水。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若以人智治国,治国理政建立起繁杂的法度体系,来规范百姓行为,复杂程度是没有尽头的,因为总会有新情况产生。。。这时统治者无德,百姓就丧失淳朴自然,到处离道离德,德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君王以人道治国,就蕴藏危险了,国家有灾祸的情形里,可能是好事儿,有向好的因素;表面看似幸福的事情,可能潜伏着灾祸的因素。谁能知道其中转化的时机?其无正也。君王治国失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有道则正,无道则奇,正的反面为奇;用道则善,用奇则妖,善的反面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人之迷于人道、人德,很久很久了。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方,以道御人之用) 所以圣人以道治国上(方),道、方、法、术、器这五个落实运用环节,始于道正、则方正、则法正、则术正、则器正,则吉。其中,用道而不割裂天人道,不离道。
       廉而不刿,-----持身立正,其身正,其法正,并物而有所不取,谓之廉。(无廉,指无所不取),正已应物而不失其和,不伤害物和道,谓之不刿。
       直而不肆,-----持身立正,正道直行谓之直,虚于逶迤,以迂为直,知退开阖之机,谓之不肆。直而不肆,谓应事无穷。(正道直行,比较典型的就是屈原,以身殉道,可见明道之难,行道之险)
       光而不耀。-----(大器之正,谓之光。见素抱朴、被褐怀玉谓之不耀。耀,这里指积人道而耀)圣人行天道、积天德,其光普照天下(光),而不积人德自是自彰于天下(不耀)。

三、概括
       第57-58章,揭示了以天道治国、而民自正、自化、自富、自朴的方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天道治国的圣人内心方略: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本两章里,对比“以人道治国”的情形: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粗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这就是其政察察,其民缺于道、缺于德。
      本两章,行天道和行人道对比强烈。正与奇对比强烈。(这两章我感觉很连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2 11: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8-22 11:43 编辑

四、体会和疑问
1、用“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理解国家的生存、安全、发展和安居乐业,感觉比较有根。毛主席就践行了,打了新中国建设的基础,现在习总也在各个领域地、一步步地落实,比如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把家风家教上升到国策的层面,要和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连上,原来总觉得这个根很空虚,不知道所指为何,读道德经,心里有了确定的答案,道德经揭示了世界、人间的真理。要读懂,读真,并在自己的生活里那样做,才是真继承,接过祖宗的传过来的道统。这一点,在我心里是真的。
2、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我似乎就是“道德”约束下的那种人(世俗的人伦道德概念),心里的行为规范、条条框框挺多,即要求别人也要求自己。“被押着做了”, 确实有种“不自化,不自正,不自富,不自朴”的感觉。
      上周六,丈夫值班,我准备和女儿去小姑家看望婆婆。不想去,不情愿,个人的事情一大堆,被这个牵着;知道应该去。最后是下午4点多和孩子出发。在单元门口遇到扔垃圾的小姑,她说娘在马路边那乘凉呢,我看到了婆婆的侧影,这时心里的感觉还停留在那种对面的不情愿的感觉里。当我走过去,看到婆婆见到我的笑脸,站起来的身影,婆婆眼神里很有光彩,有种探索过来的感觉(我翻译为:好几天不见,你这里情况怎么样,态度怎么样),这种感觉还给我真,朴,实。我从里面读到了婆婆“盼我 相信我  谅解我”,我心里那种对面的不情愿的感觉,一见面一下子就软化。放到真实的生活场景里,见了面了,开始有了连接,就能自然知道要怎么做了,让婆婆看了看给她买的人造棉衬衣,看她身上有点汗味,说咱洗个澡吧。。。洗了澡,洗了衣服,看婆婆穿上新买的衣服,高高兴兴的。一起吃晚饭。对比前面的不情愿,有什么变化?      ---心,从原来缩在一个角落里走出来了。原来是只想着个人的那点事,不情愿,搞对立,缩在这个角落里,遮蔽了活生生的人,连不上。心被囚禁在私欲里。不出户知天下,是指心守着道,不离道。
       我能理解一点白云对弟子规的评价很低,行为规范定得太细,把人在环境里那种自然而然的人和人接触交流那种朴素,给遮蔽了。劝善书似乎能遮蔽这一点。
       我又生出个疑惑,一个单位的纪律也是很必要,我在道理上有点矛盾。比如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呢?八项注意里面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了东西要归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也是很细的行为规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应时应机应景而出,有人旧习气还在,伤民伤物,好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由此制定具体明确的行为注意事项,去约束那些做不到的人。三大纪律八项纪律符合实际情况、生动具体有效,是合道的纪律。弟子规有不合道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5:35 , Processed in 1.130604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