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第二天 一、原文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二、查字正音 视: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告。視,甲骨文 (示,祭告) (目,看),表示祭告而且察看。金文 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将“目” 写成“見” ,将 写成 。籀文 写成目 、示 会义,表示察看征兆。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向神祭告时仔细察看显示的征兆。 离: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擒”的本字,表示捕鸟。離,甲骨文 (隹,飞鸟) (禽,即“擒”的本字,捕鸟),表示用网罩抓捕飞鸟。简体甲骨文 将“禽” 简化为 。繁体甲骨文 再加“又” (抓捕),强调“擒捕”的含义。金文 用“林” (树林)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隹” ,表示在林中捕鸟,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禽” 写成 。篆文 用“屮” (草丛)代替金文字形中的“林” (树林),表示在草丛捕鸟。繁体篆文 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加“隹” 。造字本义:动词,鸟儿落入猎人抓捕的网罩。 辩:辯,篆文 (辡,涉及刑事的双方,原告与被告) (言,诉讼),表示原先与被告诉讼争论。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庭审诉讼时原告和被告双方的论争。 志: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 (之,前往) (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 敬:“敬”是“警”和“儆”的本字。敬,金文 (口,说话) (干,武器) (人),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由衷尊重。有的金文 加“攴” (持械打击),强调武力威胁。有的金文 误将“干” 写成形似“草头”的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 博:副词:大量地,广泛地。 习: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鸟毛,借代翅膀。習,甲骨文 (羽,借代翅膀) (圆圈,像鸟窝),表示幼鸟在鸟窝里振翅。有的甲骨文 将圆圈状的鸟巢 写成“日”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日” 写成“曰”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羽”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曰” 写成“白” 。造字本义:动词,幼鸟在鸟巢上振动翅膀演练飞行。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汉语中常“习俗”并称,词义偏指“俗”:“习”指个体后天养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俗”指群体在一定历史、地理、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行为一贯性偏好,即“俗”是大众化、历史化的“习”。 取:取,甲骨文 (耳,听觉器官,耳朵) (又,用手抓),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古代战争中,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文中作:动词:得到,获得。 友: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握。友,甲骨文 (又,抓握) (又,抓握),表示握手结交。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加“曰” (说),强调相互协商、鼓励。篆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结交,协力互助。文中作:名词:合作者,志同道合者 成:成,甲骨文 (戊,大钺,战具) (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 将城邑“囗” 写成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征战结束。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戌”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文中作:名词:结果,后果。 三、朗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学习第一年考察是否扎进经典学问中,并且在心中明确志向,学习第三年考察对功课是否谨慎、恭肃和尊重,而且乐于融入集体互帮互助,学习第五年考察是否做了大量的实践练习并且亲敬老师,学习第七年考察研讨学问的本领并且选择和识别朋友的能力,如果考察通过就叫“小成”。 五、阅读心得 每隔一年进行考查,也就是每两年查考不同的内容,考查的内容难度和深度逐渐递增,也给了我们培育孩子先后的顺序和阶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