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xyp燕子 于 2025-2-28 09:38 编辑
补 第一周 2月16日-2月23日
文韬之:
文师第一
盈虚第二
国务第三
文师第一
原文: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彨,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谴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gāo)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也?”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hēi)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昧:读作mèi,指:1. 暗,不明:幽~。~旦(清晨还未明亮时)。2. 昏,糊涂,不明白:愚~。蒙~。素~平生(一向不认识)。3. 目不明:“目不别五色之章为~”。4. 隐藏,隐瞒:暧~。~心(违背良心做坏事)。5. 冒犯:冒~(多作谦辞) 嘿嘿昧昧:在原文的意思是韬光养晦,暗中准备。
查字正音: 彨:chī,语意为没有角的龙。 罴:pí,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剥下兽皮。羆,籀文(能,即“熊”的本字)(皮,剥下兽皮),表示剥熊皮,即适宜制作毛皮的大型熊类。 殆:dài,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胎”的省略。殆,篆文(歹,即“死”的省略)(台,即“胎”的省略),表示死胎。造字本义:动词,胎死腹中。 缗:mín,指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 钓鱼绳。 译文: 周文王准备去打猎,太史编占卜以后说:“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彨,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您的老师,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而且他还将辅佐三代周王。” 文王问:“占卜的结果真有这么好吗?” 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史畴曾为禹占卜,结果得到皋陶。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 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终于见到了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 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先生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 文王问:“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 太公回答说:“钓鱼和君王招揽贤才一样,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凡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 太公回答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好的事情。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毫无隐讳,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 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 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啊!再怎么强盛不衰的国家,如果违背了钓人之术,贤人都会离开,从而走向衰落;再怎么弱小的国家,如果运用了钓人之术,都能得到贤人的辅佐和效劳,从而走向强大。微妙啊!圣人之德,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畅快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文王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仁君之德。君王用德治天下,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义。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喜欢国君能带给他们幸福的生活,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文王再次拜谢后说:“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于是,把太公请上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 盈虚第二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 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 文王曰:“其治如何?” 太公曰:“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淫佚之乐不听,宫垣屋室不垩,甍、桷、橼、楹不斫,茅茨偏庭不剪。鹿裘御寒,布衣掩形,粝粱之饭,藜藿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绩之时。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吏忠正奉法者,尊其位;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民有孝慈者,爱敬之;尽力农桑者,慰勉之。旌别淑慝,表其门闾。平心正节,以法度禁邪伪。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养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奏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百姓戴其君如日月,亲其君如父母。” 文王曰:“大哉!贤君之德也。” 查字正音: 绮:qǐ,“裿”是“綺”的异体字。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非同寻常的、特别的。綺,篆文(糸,丝)(奇,非同寻常的),表示非同寻常的丝织品。 慝:tè,(会意。从匿,从心。匿(nì),隐藏。把心隐藏起来,存有邪念。本义:邪恶,恶念) 赡:shàn,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儋”亦即“擔”的省略,表示承担。贍,篆文(貝,钱财)(詹,即“擔”,承担),表示承担钱财费用。造字本义:动词,照顾老人,承担老人的钱财费用。 佚:yì,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消失不见。佚,篆文(人,公民)(失,消失不见),表示消失不见的人。造字本义:名词,消失不见的人,即遁世隐居者。 垩:è,造字本义:名词,用于帝王大墓封顶绝缘的白膏泥,又称青膏泥,学名为“微晶高岭土”;因其细黏如胶,被称作“膏”;潮湿状态呈青灰色,故称“青膏泥”,晒干状态呈白灰色,又称“白膏泥”。现代地质学将以海洋生物化石为主要成份的白色方解石喻称为“白垩”,将此白色地层所代表的地质年代称为“白垩纪”。 甍:méng,甍,篆文(,即“瞢”,蒙眼)(瓦),比喻顶瓦覆盖的屋脊。造字本义:名词,顶瓦覆盖的屋脊。 斫:zhuó,斫,甲骨文(厂,是“石”的简写,岩石)(斤,斧)(又,抓持),表示持斧凿石。有的甲骨文省去“又”。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的“石”写成,将“斤”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石匠挥斧凿石。 粝:lì,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厲”的省略,表示可怕。粝,篆文(米)(萬,即“厲”,可怕),表示可怕的粟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糲”用“厲”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萬”。造字本义:名词,糙米做的沙石糠粺硌牙的米饭。 藜:lí,“藜”是“蔾”的异体字。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刀锋快。蔾,篆文(艸,草)(利,刀锋快)(木,树),表示毛刺锋利的草木植物。篆文异体字用“黎”代替“棃”。造字本义:名词,俗称“屈人”的有害植物,茎被长柔毛或长硬毛,果刺锋利,容易划伤人体皮肤,损坏家畜皮毛。 茨:cí,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叹息。茨,篆文(艸,野草)(次,叹息),表示令人抱怨的野草。造字本义:名词,蒺藜,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野草,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常生长在屋边路旁,碍手碍脚、令人抱怨,古人亦称“屈人”、“止行”。 淑:shū,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俶”的省略,表示有慰藉感的、美好的。淑,篆文(水,清澈)(叔,即“俶”的省略,有慰藉感的、美好的),表示水质清纯美好。造字本义:形容词,水质清纯美好,慰藉人心。 旌:jīng,旌,篆文(㫃,旗帜)(生,萌发、冒出),表示从旗杆顶部生出。造字本义:名词,插在旗竿顶端的装饰性的动物尾巴或羽毛。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天下纷杂熙攘,有时强盛,有时衰弱,有时安定,有时混乱,其所以这样,是什么缘故?是由于君主贤明与不肖所致呢?是因为天时变化而造成的自然结果呢?” 太公回答说:“君主不贤,则国家危亡而民众变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安定而民众顺服。所以,国家的祸福在于君主的贤与不贤,而不取决于天时的自然影响。” 文王问道:“古时贤君的事迹,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回答说:“从前帝尧统治天下,上古的人都称道他为贤君。” 文王问道:“他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太公回答说:“帝尧统治天下时,不用金银珠玉作饰品,不穿锦绣华丽的衣服,不观赏珍贵奇异的物品,不珍视古玩宝器,不听淫佚的音乐,不粉饰宫庭墙垣,不雕饰甍桷椽楹,不修剪庭院中的茅草。以鹿裘御寒,用粗布蔽体,吃粗粮饭,喝野菜汤。不因征发劳役而耽误民众耕织。约束自己的欲望,抑制自己的贪念,用清静无为治理国家。官吏中忠正守法的就升迁其爵位,廉洁爱民的就增加其俸禄。民众中孝敬长者、慈爱晚辈的给予敬重,尽力农桑的予以慰勉。区别善恶良莠,表彰善良人家,提倡心志公平,端正品德节操,用法制禁止邪恶诈伪。对自己所厌恶的人,如果建立功勋同样给予奖赏;对自己所喜爱的人,如果犯有罪行也必定进行惩罚。赡养鳏寡孤独,赈济遭受天灾人祸之家。至于帝尧自己的生活,则是十分俭朴,征收赋税劳役微薄。因此,天下民众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之色,百姓拥戴他如同景仰日月,亲近他如同亲近父母。” 文王说:“帝尧真伟大啊,这正是贤君之德啊。” 国务第三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愿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曰:“爱民而已。”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 文王曰:“敢请释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
查字正音: 浊: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以四川为代表的西南、西北地区。濁,金文(水,河川)(蜀,西南、西北地区),表示西南、西北地区的河川。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蜀水,源于楚、湘地区的多泥沙的河流。形容词:水受污染,不清澈。 驭:yù,造字本义:动词,收缰勒马。 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我想知道治国的根本道理。要使君主受到尊崇,民众得到安宁,应该怎么办呢?” 太答道:“只要爱民就行了。” 文王问道:“应当怎样爱民呢?” 太公回答说:“要给予民众利益而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使民众取得成功而不败坏他们的事情,保护民众生存而不无辜杀害,给予民众实惠而不掠夺侵占,使民众安乐而不要让他们蒙受痛苦,让民众喜悦而不要激起他们愤怒。” 文王说:“请您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太公说:“民众不失去职业,就是得到利益;不耽误农时,就是促成了民众的事情;减省刑罚,就是保护了民众生存;少征收赋税,就是给予民众实惠;少修建官室台榭,就是使民众安乐;官吏清廉不苛扰盘剥,就是让民众喜悦。反之,使民众失去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耽误农时,就是败坏民众的事情;民众无罪而妄加惩罚,就是杀害他们;横征暴敛,就是对民众的掠夺;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台榭而疲劳民力,就会增加民众的痛苦;官吏贪污苛扰,就会激起民众的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统驭民众像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妹那样,看到他们饥寒就为他们忧虑,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痛,对他们施行赏罚就象自己身受赏罚,向他们征收赋税如同夺取自己的财物。这些就是爱民的道理。”
心得体会: 从文师第一节看到太公说的钓鱼的自然性,然后到用人的自然性,挺有画面感,感觉不管做什么事情,要能够沉下来,看到事实的真相与本质。读完第二、第三的时候,就想到毛主席说的“为人民服务”,以及他老人家勤俭的故事,那是有我们的文化根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