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
预习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一、查字 1、隆,篆文  (降,下沉) (生,从地下长出来),表示地面有降有升。造字本义:动词,山地降中有升,即因为雨水冲刷作用或地理运动作用,部分土地在下沉过程中造成四周或邻近的大面积土地抬升、突起,形成壮观的圆形或环形峰面。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降” 简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生”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隆,豐大也。从生,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隆,形体丰大。字形采用“生”作边旁,采用“降”作声旁。
2、 “鄕”是“饗”的本字。鄕,甲骨文  (人,脸朝右) (食) (人,脸朝左),表示两人相向而坐,一同进餐。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鄕”的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食” 另造“饗”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主人设宴款待宾客,主宾相向而坐,一同进餐。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飨”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郷” 简化成“乡”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饗,鄕人飲酒也。从食,从鄕,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飨,请客人饮酒。字形采用“食、鄕”会义,同时“鄕”也作声旁。
2、 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价值高的。遺,金文  (彳,前行) (貴,价值高的),表示持有价值的好东西前往赠送他人。有的金文 以“辵” (行进)代替“彳” ,强调“前往”含义。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双手持贝,前往馈赠。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篆文字形中的“貴”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遗”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貴” 简化成“贵”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遺,亾也。从辵,貴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遗,丢失。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贵”作声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五味盉羹也。从 ,从羔。《詩》曰:“亦有和 。” , 或省。 ,或从美 省。羹,小篆从羔从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五味调和的浓汤。字形采用“ 、羔”会义。《诗经》有诗句唱道:“也有五味调和的浓汤”。 ,这是 的异体字形,省略了两个“弓”。 ,也是 的异体字形,采用“美”和省略了“鬲”的“ ”会义。羹,小篆字形采用“羔、美”会义。
二、梳理文义 因此不知声的人不可与之谈论音,不知音的人没法和他谈乐。对乐的知,等同于守礼。礼乐都知道的人,称之为有德。德者心中有得。因此说,隆重的乐,并不是在音上追求极致,宴请宾客之礼,不是在味道上追求极致。《清庙》的弦乐,红色的弦而且疏通瑟底之孔﹐使声音舒缓,一唱三叹,把心声留在听者心里了。宴请之礼,推崇清淡的酒而切腥鱼,五位调和的浓汤不和谐,是要把味道留在食者心里。所以说,先王制定礼乐,不是为了追求口腹耳目之欲,而是用它来安定百姓的心中之好恶,而与人道相反,从而使人在正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