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3-3-2 21:14 编辑
1-5天的学习任务2023.2.19
本周是学习的第一阶段,今天的作业任务:
【原文】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
《军谶》 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用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一抄写原文:
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赏禄有功,通志于众。故与众同好,靡不成;与众同恶,靡不倾。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含气之类咸愿得其志。
《军谶》 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人之所助,强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用,强用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
二查字正音
1务wù “敄”是“務”的本字。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械打击。敄,金文(矛,武器)(攴,持械打击),表示持矛拼杀。当“敄”的本义消失后,繁体金文在“敄”的基础上再加“力”(竭力),强调在你死我活的搏杀中“竭尽全力”。篆文将繁体金文的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手持矛盾戈戟,进行你死我活的竭力搏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夂”,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务”,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古籍多以“務”代替“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務,趣也。从力,敄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务,为使命而奔忙。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敄”作声旁。
2揽lǎn 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俯视。攬,篆文(手,抱持)(俯视),表示抱着看。有的篆文将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造字本义:动词,抱在怀里看。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覽”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揽”,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覽”简化成“览”。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㩜,總撮而持。从手,監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擥,总揽撮持。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监”作声旁。
3赏shǎng 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尊崇、追求。賞,金文(尚,尊崇、追求)(貝,钱财),表示赐予钱财,以激励对方崇尚某种价值。有的金文把“尚”简化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奖赐财物,以激励对方崇尚某种价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赏”,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賞,賜有功也。从貝,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赏,奖赐有功的人。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
4禄lù “禄”是“祿”的异体字。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辘轳和水袋从井下汲水。祿,篆文(示,福份)(彔,用辘轳和水袋从井下汲水),表示福份如取之不尽的井水。隶化后楷书“祿”将篆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彔”写成。楷书异体字“禄”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彖”写成“录”。造字本义:名词,如取之不尽的井水一般的福份。古籍多以“禄”代替“祿”。《汉字简化方案》用“禄”合并代替“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祿,福也。从示,彔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禄,福祉。字形采用“示”作边旁,采用“彔”作声旁。
5通tōng 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使器物。通,甲骨文(辵,行进)(用,借代物用),表示物用来往,交流有无。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甬”。造字本义:动词,不同部落或聚邑彼此来往,交换物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通,達也。从辵,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通,直达。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甬”作声旁。
6靡mí 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糜”的省略,表示分解、失去原形。靡,篆文(麻,即“糜”的省略,分解、失去原形)(非,即“菲”的省略,蕨类植物),表示失去原形的蕨类植物,即在风力作用下变形、葡伏的蕨类植物。造字本义:动词,茎干柔弱的蕨类植物在强风中变形,葡伏倒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麻”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非”写成。古籍常“披靡”并用,表示强者所向无敌:“披”指迎面拨开、分开,比喻强势进攻的力量,将弱势防守的阵营,打得星散零落,从中辟出通道;“靡”指蕨类植物茎干柔弱,不堪一击,在风中变形,葡伏倒地。古籍也常“靡蓱”并用,比喻没有自主力的弱势小生命:“靡”指顺风葡伏的柔弱植物;“蓱”指随水漂流的无根植物。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靡,披靡也。从非,麻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靡,披靡。字形采用“非”作边旁,采用“麻”作声旁。
7成chéng 成,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淡化。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成,就也。从戊,丁聲。,古文成从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成,实现,完成。字形采用“戊”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成”,采用“午”作声旁。
8恶wù 惡,篆文(亞,位居第二的)(心,意愿),表示不如愿的。造字本义:动词,内心无法接受的,反感的。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亞”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恶”,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亞”简化成“亚”。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惡,過也。从心,亞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恶,罪过。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亚”作声旁。 。
9制zhì 制,甲骨文(木,树)(刀,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金文字形中的表示树木的根须旺盛,需要修剪;字形中的表示刀剪之间的枝叶碎屑。有的金文用“未”代替,表示树木的枝梢太旺盛,需要修剪。古人发现,如果果树的枝叶太茂盛,就会过多消耗树木所获得的养分,以至于缺少足够的能量用于开花结果。籀文在繁茂的枝叶“未”与修剪工具“刀”之间加“彡”(碎屑),表示用刀具剪下部分枝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未”写成不知所云的,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制,裁也。从刀,从未。未,物成有滋味,可裁斷。一曰止也。,古文制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制,剪裁。字形采用“刀、未”会义。未,表示植物的果实已初步长成,略有滋味,末梢和新枝可以剪断了。一种说法认为,“制”是“抑 止”的意思。,古文的“制”写法如此。
10弱ruò ,两“弓”会义,表示弓子强劲有力;,像须发,表示年长或衰老。弱,篆文在各加,表示强弓已老旧,比喻强劲的弓弩在使用很久之后失去弹力。造字本义:形容词,强弓寿命已到,缺乏力量。隶书省去其中一撇。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弱,橈也。上象橈曲,彡象毛氂橈弱也。弱物并,故从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弱,柔曲。字形上部的“弓”像柔曲的形状;而“彡”,像毛发柔弱的样子。柔弱的事物往往相连相存,因此字形采用两个会义。
三翻译
君主统治将领之法,在于服其主用其能。将领立了功要论功行赏。君主要密切联系将领了解他们的抱负是什么,他们的注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人生目标和价值,并给他们提供足够大的平台,以及和他们的才能刚好匹配的职位。君主与大家一条心,为共同利益共同奋斗,上下同欲,做什么事,都能成功。如果各想各的,大家不一条心,利益也不一致,上下之间彼此脱离节,这样做任何事都会失败。
《军谶》说:“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不形,固为柔,德散为器,有形者具有其所长,所以为刚。君主怀德用德,以柔弱容蓄百官,则百官都能和君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一旦君主不怀德不用德,变成了有形的刚,施政也必然表现为强,这样的话,君臣之间就无法结合起来了。君用其德,臣用其能,君臣才能结合在一起。结合在一起之后,就像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开始运转,君主越是用德用弱,大臣才越是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他们的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君主越无为,大臣越有为。
君主能够怀德用德,臣能够怀才使能,德与才相合,这样才是最适宜的上下关系。君臣关系才能长久紧密地结合,国家这部机器,才能运行得良好。
四背诵发微盘。
2023.2.20第一周第二天
【原文】
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极,密定九夷。如此谋者,为帝王师。
故曰: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动应事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怀;居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敌国服。
一抄写原文:
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变动无常,因敌转化;不为事先,动而辄随。故能图制无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极,密定九夷。如此谋者,为帝王师。
故曰:莫不贪强,鲜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动应事机。舒之弥四海,卷之不盈怀;居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敌国服。
二查字正音:
1端duān “耑”是“端”和“湍”的本字。耑,甲骨文(“止”上有水,即涉水)(老,拄杖者),表示老人拄杖涉水。有的甲骨文(止,脚)(支,竹杖),两点表示水滴。金文严重变形,误将甲骨文字形中上部的“止”写成“爪”形的,误将甲骨文字形中下部的“老”写成“而”形的。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当“耑”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立”(站直)另造“端”代替,表示老人拄杖直立。造字本义:动词,老人借着拐杖站直、站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耑”写成。作为动词时,古籍多以“端”代替“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端,直也。从立,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端,站直。字形采用“立”作边旁,采用“耑”作声旁。
2移yí “迻”是“移”的异体字。移,篆文(禾,庄稼)(多,高于平均数),表示庄稼多而密集。造字本义:动词,将过于密集的禾苗分开并转植他处。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多”写成。篆文异体字“迻”用“辵”(行进、迁徙)代替“禾”(密集的庄稼),表示因人口过多而徙居。古籍多以“移”代替“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移,禾相倚移也。从禾,多聲。一曰禾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移,密集的禾苗进行移植。字形采用“禾”作边旁,采用“多”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移”是一种禾苗名称。
3变biàn 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戀”的本字,表示相恋双方纪录誓言、信守誓言。變,金文(䜌,即“戀”的本字,誓言相爱)(攴,打击、破坏),表示背信毁约,中断恋情。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违背誓言,抛弃初心,更改意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䜌”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变”,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变”简化成“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變,更也。从攴,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变,更改。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䜌”作声旁。
4动dòng 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力),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简化成“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動,作也。从力,重聲。,古文动从辵。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动,起身作事。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动”,采用“辵”作边旁。
5常cháng “裳”是“常”的异体字。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崇尚的、流行的。常,金文(尚,崇尚、流行)(巾,布),表示人们崇尚的服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裳”用“衣”代替“巾”。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长期流行的服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代称连体裙为“裳”,称长裙为“常”。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常,下帬也。从巾,尚聲。裳,常或从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常,下身穿的衣裙。字形采用“巾”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裳,这是“常”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衣”作边旁。
6转zhuàn“専”(专)是“轉”(转)的本字。専(専),甲骨文像手转纱轮。当“専”的“转轮”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車”另造“轉”(转)代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让轮子飞旋、滚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转”,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轉,運也。从車,專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转,用车辆运输。字形采用“车”作边旁,采用“专”作声旁。
7化huà 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一个头朝下入土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写成“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古籍常“造化”并用,表示创造和改变一切的神奇大自然:“造”表示从无到有作出某物或现象;“化”表示由此到彼作出改变或消灭。中医古籍中也常“消化”并用,表示胃、肠加工食物和吸收食物营养的过程:“消”表示胃壁将食物(尤指固体食物)磨碎磨细、变成流质;“化”表示肠道将流质食物转变为适应身体的养分能量并加以吸收。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8辄zhé 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经常抓摸耳垂。輒,篆文(車)(耴,经常抓摸耳垂),比喻经常抓扶车箱边上的扶杆。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动荡的车上,时不时习惯性地抓扶车箱边上的扶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辄”,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輒,車兩輢也。从車,耴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辄,车箱左右可以凭倚的木板。字形采用“车”作边旁,采用“耴”作声旁。
9疆jiāng “畕”是“畺”的本字;“畺”是“彊”的本字;“彊”是“疆”的本字;“疅”是“畺”的异体字;“壃”是“疅”的异体字。畕,甲骨文(田,借代封建的领地)(田,借代封建的领地),表示交错的领地之间的边界。当“畕”成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在两个“田”(封建领地)外边各加一横指事符号另造“畺”代替,强调领地的外围地带、领地的边界。当“畺”成为单纯字件后,楷书异体字再加“田”(封建领地)另造“疅”代替。当“疅”字偏废后,篆文异体字再加“土”(大地)代替“田”(封建领地)另造“壃”代替,强调边境地带的“广袤大地”含义。当各诸侯国将战争作为解决边界纷争的常态手段后,甲骨文再加“弓”(借代武器、武力)另造“彊”代替,强调边境的国防属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畕”“畺”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畺”写成。“彊”的繁体金文加“阜”(山地),表示山地边境。有的繁体金文加“阜”(山地)、加“土”(大地),表示地广人稀的边境地带。篆文省去繁体金文字形中的“阜”,将字形写成“疆”。造字本义:名词,武力护卫的国界、边境地带。隶化后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古籍多以“疆”代替“畕”、“畺”、“疅”、“壃”和“彊”。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畺,界也。从畕;三,其界畫也。疆,畺或从彊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畺,国界。字形采用“畕”作边旁,三,表示边界的划线。疆,这是“畺”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彊、土”会义。
10夷yí “夷”是“㹫”的本字;“𢓡”、“恞”是“㹫”的异体字。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绳子捆绑。夷,甲骨文(矢,箭只,借代捕猎)(箭头向上的“乙”,即向上拉的绳子),表示设陷下套捕猎,字形表示向上悬吊的绳套。猎人在猎物行进路线的平坦的地段,设陷下套,猎物触发装置时,绳套自动收紧,勒住猎物的颈部或脚部,并悬吊到空中,使猎物失去挣扎的地面支点。平坦地段,猎物的警惕性相对降低,同时也方便猎人设陷下套。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矢”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向上悬吊的绳套简写成“乙”。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猎人在猎物行进路线的平坦的地段,设陷下套捕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矢”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乙”写成。当“夷”的捕猎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反犬旁”(狩猎)另造“㹫”代替,强调“捕猎”的含义。篆文异体字“𢓡”加“彳”(即“行”的省略,通道),表示在猎物行进路线的平坦的地段设陷下套。楷书异体字“恞”加“竖心旁”(情绪),表示因下套收获猎物而惊喜。篆文“痍”表示误入猎人设置的陷阱或圈套而受伤。古籍多以“夷”代替“㹫”、“𢓡”和“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夷,平也。从大,从弓。東方之人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夷,平坦。字形采用“大、弓”会义。夷又指位居中国东边的狩猎民族。
11微wēi “”是“微”的本字。,甲骨文(長,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加“辵”(行进),强调行进。篆文大体综合了金文“”和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微”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微,隱行也。从彳,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作声旁。《春秋传》上说:“白公的门徒将他的尸体隐匿在山上。”
12弥mí “爾”是“彌”的本字。尔,甲骨文、金文像多箭齐发的弓弩。当“爾”的“集发弓弩”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弓”另造“彌”代替;是对的误写。有的金文加“曰”(箭耙),强调射击。篆文用“王”代替金文字形中的“曰”。造字本义:动词,将多箭弓弩的所有箭位装满。隶化后楷书省去篆文字形中的“王”,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弥”,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爾”简化成“尔”。作为动词,古籍多以“彌”代替“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彌,弛弓也。从弓,璽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弥,放松弓弦。字形采用“弓”作边旁,采用“尔”作声旁。
13臆yì 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想、动念。臆,篆文(月,即“肉”,借代胸膺)(意,想、动念),表示心胸中的意念。造字本义:名词,心胸感应的念头,直觉。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肉”写成“月”,将篆文字形中的“意”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肊,胷骨也。从肉,乙聲。臆,肊或从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肊,胸骨。字形采用“肉”作边旁,采用“乙”作声旁。“臆”,这是“肊”的异体字,采用“意”作边旁。
三翻译:
事情的开头末尾未看清,人是无法了解清楚它的。天地神明创造万物,又永恒地推动着万物的变化和演化。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天地阴阳二气的变化而变化。变动没有常态,因敌军的变化而取胜。不在事先制定计策,根据敌情变化制定计策出来。将领如果能以奇用兵,他必然能够天下无敌,为我方的君主征服敌国,进而统一天下,威服四海。能够这样治军号用兵谋划战的军队,就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用用兵之道,几乎没有将军不贪求用强的。很少有将领能够做到以奇用兵,在于敌军可形可识,在于我军号的不可形不可见不可识。即便对方的将领,也是一个能够色奇用兵的英友,我军号无形可见,他也无从下手。
圣人存此用兵之道。待敌之可胜动辄必应可胜之机。动则横扫天下,无可抵挡;静则存于心中,深不可识。这种用兵致胜的神器,不用藏起来,别人来抢,也不用建立城干部来保卫它。因为它无形无物,茂无可茂,夺无可夺。圣人把它藏在心里,并以此用兵,就可以使敌国屈服。
四背诵发微盘。
2023.2.21第一周第三天
【原文】
《军谶》曰:“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所适如支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自然,其巧无间。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
一抄写原文:《军谶》曰:“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
夫为国之道,恃贤与民。信贤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则策无遗。所适如支体相随,骨节相救;天道自然,其巧无间。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
二查字正音’
1柔róu 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带锋的木枪。柔,篆文(矛,带锋头的木枪)(木,枪杆),表示矛枪的木柄。造字本义:名词,富有弹性、适宜作矛枪长柄的木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柔,木曲直也。从木,矛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柔,糅扳木条,使之由曲变直。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矛”作声旁。
2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带锋的木枪。柔,篆文(矛,带锋头的木枪)(木,枪杆),表示矛枪的木柄。造字本义:名词,富有弹性、适宜作矛枪长柄的木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柔,木曲直也。从木,矛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柔,糅扳木条,使之由曲变直。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矛”作声旁。
3弥mí “爾”是“彌”的本字。尔,甲骨文、金文像多箭齐发的弓弩。当“爾”的“集发弓弩”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弓”另造“彌”代替;是对的误写。有的金文加“曰”(箭耙),强调射击。篆文用“王”代替金文字形中的“曰”。造字本义:动词,将多箭弓弩的所有箭位装满。隶化后楷书省去篆文字形中的“王”,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弥”,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爾”简化成“尔”。作为动词,古籍多以“彌”代替“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彌,弛弓也。从弓,璽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弥,放松弓弦。字形采用“弓”作边旁,采用“尔”作声旁。
4光光,甲骨文(火炬)(人,奴仆、侍者),字形像蹲跪着的人擎着火炬,高过头顶。金文将火炬简化成。有的金文将火炬进一步抽象化。篆文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提供照明的、由奴隶手举的火把。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变形为,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变形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光,明亮。字形采用“火”作边旁,像火把在人的上方,光明的意思。
5彰zhāng “章”是“彰”的本字。章,金文(辛,带木柄的刻刀)(囗,木、石的圆形横截面),表示用刻刀在圆形的木、石横截面上刻划姓名或标识性的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后,可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作为个人特有地位或身份的醒目标识。有的金文在圆圈内加一横指事符号,将圆形的写成“日”,表示在圆形的木、石横截面上刻划图文。有的金文加“又”(抓持),强调手持刻刀在或圆或方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当“章”的动词本义“刻印标识身份”消失后,金文再加“彡”(印泥的醒目红彩)另造“彰”代替。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圆柱形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在白纸黑墨的文件背景上,以红色印痕突显个人的姓名或身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彰,文彰也。从彡,从章,章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彰,彩色的纹案鲜明夺目。字形采用“彡、章”会义,“章”也是声旁。
6纯chún 甲骨文、金文“純”假借“屯”字(生根发芽),表示自然、简单的原生状态。金文加“丝”另造“純”代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染色的、自然状态的蚕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纯”,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純,絲也。从糸,屯聲。《論語》曰:“今也純,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纯,蚕丝。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屯”作声旁。《论语》上说:“如今以蚕丝为料,很节俭。”
7削xuē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像。削,篆文(肖,相像)(刀,刮切、剔刻),表示用刀具刮切、剔刻,以仿造出形似的某物。造字本义:动词,用刀在物体表面刮切、剔刻,使所加工之物与仿造物相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削,鞞也。一曰析也。从刀,肖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削,套刀套剑的皮壳。一种说法认为,“削”是分割。字形采用“刀”作边旁,采用“肖”作声旁。
8强qiáng 强,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弘”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虫”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強,蚚也。从虫,弘聲。,籒文强,从䖵,从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強,蚚类昆虫。字形采用“虫”作边旁,采用“弘”作声旁。,这是籀文的“强”,采用“䖵”作边旁,“彊”作声旁。
9恃shì 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持”,表示拥有。恃,古鈢(心,心理)(寺,即“持”的省略,拥有),表示内心有所操持。篆文承续古鈢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心里有所依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寺”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恃,賴也。从心,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恃,信赖。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
10信xìn “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言,说话)(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是“心”的竖写)。金文异体字用“千”(数量巨大)代替“心”,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用“人”代替“千”,用“口”代替“言”。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籀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古籍多以“信”代替“訫”和“㐰”。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㐰,这是古文写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边旁。訫,这是古文写法的 “信”字。
11间jiān “間”与“閒”同源,后分化。閒,金文(門,借代家居)(“夕”或“月”),表示月明之夜,居家而无所事事。篆文、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在生产力落后的远古农业时代,人们为求生存不得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睡觉和劳作,是时间的两大形态,因此夜而不寐、醒而不作的月明之夜,就成了难得的放松自在的时光片断,在这个宝贵的时光片断里,可以无所事事而坦然。“当“閒”引申出形容词义项之后,俗体隶书用“日”代替“月”另造“間”代替,表示时光片断。造字本义:名词,月明之夜无所事事而坦然的时光片断。《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古籍常以“閒”代替“間”。《汉字简化方案》用“間”合并代替“閒”。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閒,隙也。从门,从月。,古文閒。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间,缝隙。字形采用“门、月”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閒”字。
12施shī 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它”同源,是“蛇”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施,金文(㫃,是“旗”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蛇”的省略,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㫃”写成,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杆形状写成“方”形的,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旗幅形状写成“人”形的。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㫃”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施,旗皃。从㫃,也聲。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施,旗帜飘动的样子。字形采用“㫃”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齐国欒施字子旗,由此可知施是旗。
三翻译
《军谶》说:“能柔能刚,则国运持续昌盛。对于可以怀柔的敌国,能够服德的敌国,可以德服之。对于不能德服的敌国,必须让他们服威,用兵征服剿灭其国。德服和威服并重,这样才能始双向交流保持对天下的绝对统治。
如果只用德,对于敢为奇者,不能绝其邪匡其正,这样下去,邪恶势入会越来越壮大,天下迟早要正不压邪,国家必然会走向衰弱。
如果只用刑不用德,情况更糟,只杀不生,没有足够的财富用以持续生养,消耗巨大贡献,国家迟早会走向灭亡。
为国之道,是让既才高又德高的贤人来管理国家。信任贤者如同自己的腹心,使用人民像使用自己的四肢一样整体化一,力往一处使,这个国家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健康的生命,政策才能贯彻下去。国君想做什么,这个向体就会把它做成。如同一个人拿东西那样简单,这才是国家治理到极致了。像天道运行一样顺乎自然,技艺高超没有无所事事。统军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方法是,在于体察众人的心理,把战略战术都做到极致。
四背诵发微盘。
2023.2.22第一周第四天
【原文】
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怨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之,敌者残之,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毁者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满者损之,归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脱之。获固守之,获阨塞之,获难屯之,获城割之,获地裂之,获财散之。敌动伺之,敌近备之,敌强下之,敌佚去之,敌陵待之,敌暴绥之,敌悖义之,敌睦携之。顺举挫之,因势破之,放言过之,四网罗之。得而勿有,居而勿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为者则己,有者则士。焉知利之所在?彼为诸侯,己在天子,使城自保,令士自处。
一抄写原文:
危者安之,惧者欢之,叛者还之,怨者原之,诉者察之,卑者贵之,强者抑之,敌者残之,贪者丰之,欲者使之,畏者隐之,谋者近之,谗者覆之,毁者复之,反者废之,横者挫之,满者损之,归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脱之。获固守之,获阨塞之,获难屯之,获城割之,获地裂之,获财散之。敌动伺之,敌近备之,敌强下之,敌佚去之,敌陵待之,敌暴绥之,敌悖义之,敌睦携之。顺举挫之,因势破之,放言过之,四网罗之。得而勿有,居而勿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为者则己,有者则士。焉知利之所在?彼为诸侯,己在天子,使城自保,令士自处。
二查字正音
1惧jù “䀠”是“瞿”的本字;而“瞿”是“懼”(惧)的本字。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动物的眼。䀠,金文(像鹰的左眼,瞳孔很大、眼角锐利的眼睛)(像鹰的右眼,瞳孔很大、眼角锐利的眼睛),表示鹰眼锐利,令人生畏。有的金文将鹰眼状的写成人目状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横写的“目”写成竖写的“目”。当“䀠”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加“隹”(鹰隼)另造“瞿”代替,表示肉食性猛禽双眼锐利,令人畏惧。当“瞿”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心”(恐慌)另造“懼”(惧)代替,强调“害怕”的心理含义。造字本义:形容词,鹰隼攫取的眼光令人生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瞿”写成。古籍多以“瞿”或“懼”(惧)代替“䀠”。“惧”是深度不安;“惮”是深度惧怕。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懼,恐也。从心,瞿聲。,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惧,恐慌。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瞿”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惧”。
2叛pàn 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分解、分裂。叛,篆文(半,分裂)(反,违背),表示分裂、违背。造字本义:动词,军队分裂,违抗中央政权。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反”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叛,半也。从半,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叛,分离。字形采用“半”作边旁,采用“反”作声旁。
3怨yuàn 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宛”、亦即“婉”的省略,表示弯曲、回转。怨,金文(夗,即“宛”、亦即“婉”的省略,弯曲回转)(心,情绪),表示委婉、迂回表达的负面情绪。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夗”写成“命”,将籀文字形中的“心”写成,表示对强令的不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委婉、迂回、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情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夗”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怨,恚也。从心,夗聲。,古文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怨,藏恨于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夗”作声旁。,这古文写法的“怨”字。
4诉sù “𧦡”和“愬”是“𧪜”的异体字;“訴”是“𧦡”的异体字。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溯”的省略,表示逆流而上、向源头回返。𧪜,篆文(言,陈述、说明)(朔,即“溯”的省略,逆流而上,向源头回返),表示回溯事件,说明原委。篆文异体字“𧦡”用“厈”(“岸”的本字,河岸)代替“朔”(“溯”的省略,回溯)。隶化后楷书“𧦡”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厈”写成。俗体楷书“訴”误将“厈”写成“斤”加一点的字形,导致本义线索不明。造字本义:动词,原告向法官回溯事件,陈述原委,申张怨情,吁求公正道义。篆文异体字“愬”用“心”(怨恨)代替“言”(陈述、申诉),强调原告陈述原委的目的是申诉怨情。古籍多以“訴”代替“𧪜”和“𧦡”。现代汉语以“訴”合并代替“愬”。古人称向法官提出告状为“诉”,称在法官主持下辩论为“讼”。古籍常“告诉”并用,词义偏指“诉”,虽然二者都是弱者向强权陈述原委,申请公正与支持;二者不同点:“告”指俗世灾难超过当局者承受力,因而向神界申诉,多伴随集体宗教仪式;“诉”指现实的迫害冤屈超过平民承受力,因而向执法判官申告,多为个人日常行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𧦡,告也。从言,厈省聲。《論語》曰:“𧦡子路於季孫。”,𧦡或从言朔。愬,𧦡或从朔、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𧦡,向官府告状。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厈”作声旁。《论语》上说,“公伯寮向季孙诬告子路。”,这是 “𧦡”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言、朔”会义的结构。“愬”,这也是“𧦡”的异体字,采用“心、朔”会义的结构。
5卑bēi 卑,金文(像古代有手柄的扇子)(又,抓持),表示打扇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扇形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仆人手持扇子躬身服侍主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简化成“十”。俗体楷书误加一撇,将隶书字形中的扇形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卑,賤也。執事也。从、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卑,地位低贱。被迫劳作。字形采用“、甲”会义。
6抑yì “印”是“抑”的本字。印,甲骨文(爪,抓住)(蹲跪着的人),表示将对象制服跪地,并强制在其额头烙戳记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印”的“强制烙印”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抑”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官府强制性在发配边疆的罪犯额头上烙戳发配记号。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按也。从反“印”。,俗从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按压。采用反写“印”的方式造字。,俗体字采用“手”作边旁。
7丰丰,甲骨文(“未”的变形,枝叶茂盛的树木)(土,土埂),表示种植在土埂上高大茂盛的树木。古人在帝王所赐的土地四周种植高大茂盛的树木,以标志所属的地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土”写成“十”形的。造字本义:形容词,封地四周作为地界标志的草木,长势旺盛,枝叶茂密。隶书继续简化字形,连篆文字形中的“屮”形也不见了。由于“豐”(禮,礼)字包含两个“丰”的字形,古籍也常假借含义毫不相关的“丰”来代替“豐”(禮,礼),以致古代字书误将读音本为lǐ的“豐”(禮,礼),读成“丰”的读音fēng。《汉字简化方案》用“丰”(fēng)合并简化“豐”(l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丰,艸盛丰也。从生,上下達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丰,草势茂盛。字形采用“生”作边旁,像上下相达的样子。
8使shǐ “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史”的动词本义“出使”消失后,篆文加“人”(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强调外交官员的职责。造字本义:动词,外交官手持旌节护照,奉命与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文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吏”写成。作为动词“外交官出国谈判”时,古籍多以“使”代替“史”。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使,伶也。从人,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使,摆布,命令。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吏”作声旁。
9隐yǐn 隱,籀文(穴,山崖、洞穴)(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爪,抓)(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隐”,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𢚩”简写成“急”。“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隱,蔽也。从,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隐,蔽匿。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㥯”作声旁。
10谗chán 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双“兔”重叠,表示像兔子一样嘴巴动个不停,不断说话。讒,篆文(言,说话)(毚,嘴动不停,话语不断),表示不断地说好话。造字本义:动词,不断地用甜言蜜语讨好献媚。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毚”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谗”,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毚”简化成“二”、“免”(“兔”的变形)构成的。“谗”是用甜言蜜语献媚当权者;“谄”是是恶语诅咒,毁谤陷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讒,譖也。从言,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谗,说别人的坏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毚”作声旁。
11挫cuò 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身体由立而屈折于座位。挫,篆文(手,摧折、打压)(坐而不能立),表示在打压之下难以站立。造字本义:动词,摧折、打压,使之难以立足。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挫”,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挫,摧也。从手,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挫,摧折。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坐”作声旁。
12损sǔn 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钟鼎的圆口。損,金文(手,捣毁)(钟鼎的圆口),表示捣毁钟鼎器物。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简化成。造字本义:动词,捣毁、破坏钟鼎等贵重器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失去五指形象。《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损”,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简化成“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損,減也。从手,員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损,减少。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员”作声旁。
13阨è 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軶”的本字,表示套在牛马等力畜颈肩上以受力拉车的曲木架。阨,篆文(阜,山地)(戹,套在牛马颈肩上的曲木架),比喻有扼守形势的山地。造字本义:动词,山高谷深,地势狭隘,扼守一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扼”代替“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阸,塞也。从,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阸,阻隔。字形采用“阜”作边旁,采用“戹”作声旁。
14割gē “害”是“割”的本字。害,甲骨文(被系扎捆绑的舌头)(口,嘴巴),表示系扎捆绑舌头,以防人之口。金文在舌头中间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割断舌头。有的金文将独体形写成断开的两部分、,强调“割断”。繁体金文加“丮”(执,紧紧抓住),强调恶意致伤的强制性。当“害”的“切割”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刀”另造“割”代替。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用“丯”突出纵横切割的创伤。造字本义:动词,古人为了消灭口供或证词,抓捕并割去当事人舌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割,剥也。从刀,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割,活体剥皮。字形采用“刀”作边旁,采用“害”作声旁。
15裂liè 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肢解酷刑。裂,篆文(列,肢解)(衣,服装),表示撕扯衣服。造字本义:动词,将完好的衣服撕碎,与“缝”相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列”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衣”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裂,繒餘也。从衣,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裂,缯帛的余料。字形采用“衣”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16伺sì “覗”是“伺”的异体字;“𥄶”是“覗”的异体字。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号施令、主持、管理。伺,篆文(人,侍从)(司,发号施令、主持、管理),表示侍从等候在主事者身边,以便随时听从驱使。造字本义:动词,侍从等候在主事者身边,现场观察照顾,随时恭候驱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司”写成。 当“伺”引申出动词“监视侦察,以待时机”后,楷书异体字“覗”用“見”(看到)代替“人”(侍从),强调“监视、侦探”的含义。楷书异体字“𥄶”用“目”(看)代替“見”(看到)。古籍多以“伺”代替“覗”和“𥄶”。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伺,望也。从人,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伺,站在远处观看。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司”作声旁。
17佚yì 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消失不见。佚,篆文(人,公民)(失,消失不见),表示消失不见的人。造字本义:名词,消失不见的人,即遁世隐居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失”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佚,佚民也。从人,失聲。一曰佚,忽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佚,隐居遁世的人。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失”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佚”是被人忽略、遗忘。
18绥suí 妥,甲骨文、金文表示男子压制反抗的女子。当“妥”的“压制女子”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糸,绑)另造“綏”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捆绑女奴,阻止反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绥”,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綏,車中把也。从糸,从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绥,车上用以拉手上车的绳索。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妥”作声旁。
19携xié “擕”是“攜”的异体字;而“携”是“擕”的异体字。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藏在草丛或巢穴中羽毛未丰的、肉墩墩的刍鸟。攜,篆文(手,抓、持)(雟,即“隽”,肉墩墩的刍鸟),表示将肉墎墩的刍鸟抓在手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雟”写成。楷书异体字“擕”将上中下结构的“雟”省略成上下结构的“雋”,将“崔”省略成“隹”,将“冏”省略成“穴”,并又将“穴”误写成横写的“弓”。楷书异体字“携”又误将横写的“弓”写成 “乃”。造字本义:动词,动作轻柔地将肉墎墩的刍鸟抓在手里。古籍多以“攜”代替“擕”和“携”。现代汉语多以“携”代替“攜”和“擕”。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攜,提。从手,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携,提挈。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雟”作声旁。
20破pò 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器械治理兽革。破,篆文(岩石)(皮,剥皮),表示将大的石块切开。造字本义:动词,将开采的石块切开,加工成有用石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段”是开采石材,“破”是加工石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破,石碎也。从石,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破,石头碎裂。字形采用“石”作边旁,采用“皮”作声旁。
三翻译
处境危险的要使之安全,心存畏惧的要使之欢愉,对组织有疑虑而离开组织的要加以招还,在组织中有怨气的要予以疏导,上告申诉的要调查清楚,地位卑下的要加以尊重,恃强行暴的要加以抑制,与我为敌的要加以清除,贪图钱财的要厚给赏赐,自愿效力的要予以任用,怕人揭短的要替其隐讳,善于谋划的要与之亲近,爱进谗言的要弃之不用,诋毁之言要反复核实,反叛之人要坚决消灭,蛮横之人要挫其锋芒,骄傲自满的就要警告,愿意归顺的要招徕,已被征服的要给予妥善安置,战败投降的要进行彻底全面的改造和改编。 占领坚固的地方增强防守,占领险隘的地方阻塞敌军进攻,占领难以攻打的地方要驻兵把守,占领了城邑要分赏有功之臣,占领了土地要分封出力之士,获得了财物要赏赐给众人。 敌人行动要密切监视侦察,敌人接近就要严加防备,敌人强大要避开对方的兵锋,挫败敌军的锐气,敌人士气衰落时要发起进攻,敌人失败时要有待其失败感发酵,敌人凶暴时要阻止反抗,敌军内部混乱要告诉他们投降才是唯一路,以义晓之,敌人和睦要分化离间。 顺应敌人的行动来挫败它,利用敌人的情势来击破它,散布假情报以造成敌人的过失,四面包围将其歼灭。 得到了胜利不可以兵为美,以奇用兵不可守用兵之道,兴兵不宜太久,不能转而使用武力征伐无罪之国。决策出于自己,功劳归之将士,哪里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大利啊!封赏给诸侯,天下在自己。大家各有所图,各取所需。将军们自会奋死守卫自己的城池,士兵们自会奋死保卫自己的国家。
四背诵发微盘。
2023.2.23第一周第五天
【原文】
世能祖祖,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下下者,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则国富而家娭,然后选士以司牧之。夫所谓士者,英雄也。故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
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一抄写原文
世能祖祖,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下下者,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则国富而家娭,然后选士以司牧之。夫所谓士者,英雄也。故曰: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则政行而无怨。
夫用兵之要,在崇礼而重禄。礼崇,则智士至;禄重,则义士轻死。故禄贤不爱财,赏功不逾时则下力并而敌国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赡以财,则士自来;接以礼,励以义,则士死之。
二查字正音
1世“丗、卋、世”是“卅”的异体字。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传统数学进制的满数,九加一之和。卅,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三道表示“十”的竖线指事符号下面再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三个“十”相连相加,三十。金文在甲骨文字形中的竖笔指事符号上加一圆点指事符号,写成。有的金文将三竖笔画上的圆点连写成一横。篆文写成由三个“十”、、构成的会义字,明确“三十”的含义。隶书“丗”将篆文字形中的三个“十”、、连写成“卅”,并在第一个“十”的竖笔上加一折笔,写成“七”形的。有的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在三个“十”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三个十相加。楷书简化字形,写成三个“十”相连的结构。楷书异体字写成一个“十”和一个“廿”。由于“卅”的金文异体字“”误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三个“十”的写成“止”,“卅”的字形分由此化出篆文的“”和篆文的“”;篆文“”隶化后楷书写成“卅”,篆文“”未见相应的隶书和楷书字形,隶书字形“世”是隶书字形“丗”的演变发展;楷书异体字“丗”是隶书字形“丗”的楷化;楷书异体字“卋”是隶书字形“卋”的楷化。造字本义:数词,三十。古籍多以“世”代替“丗”和“卋”。现代汉语多以双音词“三十”代替单音单字的“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世,三十年爲一世。从卅而曳長之。亦取其聲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世,三十年算作一世。字形采用“”作字形根,通过拉长一竖而成。同时也采用作声旁。
2祖zǔ 且”是“刞”、“祖”和“宜”的本字。且,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肉块“夕”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切肉,将肉块切成均等的若干块。有的甲骨文在肉块的正中间位置加“等号”,强调“平分”。在原始的共产平分时代,食物是平分的重点对象,因此平分食物精品的肉食,就成为祭祖敬神日的重要仪式。当“且”的“祭祖”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示”另造“祖”代替,表示祭祖日杀牲宰畜,族长平分肉食。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示”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祭奠先民,平分肉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古籍常“祖宗”并称,泛指有血缘关系的先人,“祖”指后代所崇拜的最初血缘先人,中华始祖只存在于历史文化记忆之中;“宗”指同祖后代的分支,同一宗族的人往往具有现实的地理范围和具体的同一祭祀祠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祖,始廟也。从示,且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祖,祭拜最早先人的庙。字形采用“示”作边旁,采用“且”作声旁。
3鲜xiǎn鮮,金文(羊,借代深山旷野中的野生动物)(魚,借代江河湖海中的野生水产),表示深山旷野中的牛羊等野生动物、及江河湖海中的鱼虾等野生水产。篆文将金文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金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魚”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野生动物或野生鱼虾水产熬煮的膏汤,带给人的口味清新美妙的享受状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魚”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鲜”,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魚”简化成“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鮮,魚名。出貉國。从魚,羴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鲜,一种鱼的名称。出产于貉国。字形采用“鱼”作边旁,用省略了两个“羊”的“羴”作声旁。
4亲qīn 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辛,受刑、受监)(見,探望),表示探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亲”,将金文字形中的“見”写成。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亲”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亲”,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親,至也。从見,亲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亲,关系至近至密者。字形采用“见”作边旁,采用“亲”作声旁。
5耕gēng 耕,篆文(耒,装有排齿的木桩)(井,井田),表示用耒耙田。造字本义:动词,用齿耙翻地松土,为播种作准备。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化成“耒”,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古籍中常“耕耘”并用,“耕”表示用齿耙翻地播种;“耘”表示用齿耙除去庄稼丛中的杂草。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耕,犂也。从耒,井聲。一曰古者井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耕,犁地。字形采用“耒”作边旁,采用“井”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古代农人耕的是井田。
6敛liǎn “斂”是“”的异体字。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力排众议,统一认识,执行命令。,金文(僉,统一执行命令)(曰,说话、命令)(攴,持械打击),表示以行罚的权威强制统一认识,接受命令。篆文异体字省去金文字形中的“曰”,将金文字形中的“僉”写成,将金文字形“”简写成“斂”。造字本义:动词,朝庭以行罚的权威强制臣民统一认识,征收赋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僉”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敛”,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僉”简化成“佥”。古籍多以“斂”代替“”。古籍有时将“敛”与“征”相提并论(如“横征暴敛”),“征”强调官方强制取用民间资源,多带有正义性;“敛”强调官方或强权势力以行罚手段强制收税,多带非正义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斂,收也。从攴,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敛,收聚。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佥”作声旁。
7赋fù 武,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战备、兵役。賦,金文(武,兵役)(貝,钱财),表示代替兵役的钱财。篆文将金文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名词,代替兵役的税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武”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赋”,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賦,斂也。从貝,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赋,征收钱财。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武”作声旁。
8匮kuì “匱”是“櫃”的本字。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有价值。匱,篆文(匚,没盖的盒子)(貴,有价值的),表示收藏贵重物品的匣子。造字本义:名词,收藏贵重物品的匣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匮”,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古籍中多用本字“匱”代替它的后起字“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匱,匣也。从匚,貴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匮,收藏宝物的匣子。字形采用“匚”作边旁,采用“贵”作声旁。
9牧mù 牧,甲骨文(持械打击)(牛,力畜),表示鞭打驱赶牛羊。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调整了结构顺序。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放养牛群。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写成,牛角形象消失,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古人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牧,養牛人也。从攴,从牛。《詩》曰:“牧人乃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牧,饲养牛的人。字形采用“攴、牛”会义。《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牧人于是进入梦乡。”
10罗luó 羅,甲骨文(网,捕鸟的罩具)(隹,鸟雀),表示小鸟被罩在网罩里。甲骨文异体字(网,捕鸟罩具)(举起双手的人),表示张臂抖网捕鱼。金文加“系”,表示用猎人手中的牵绳控制网罩的开合。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网罩捕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网”写成“四”,将篆文字形中的“維”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罗”,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隹”简化成“夕”,导致字形面目全非。古人称捕鱼罩为“网”,称捕鸟罩为“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羅,以絲罟鳥也。从网,从維。古者芒氏初作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罗,用丝网罩缚鸟鹊。字形采用“网、维”会义。古昔时代芒氏初创罗网。
11禄lù “禄”是“祿”的异体字。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辘轳和水袋从井下汲水。祿,篆文(示,福份)(彔,用辘轳和水袋从井下汲水),表示福份如取之不尽的井水。隶化后楷书“祿”将篆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彔”写成。楷书异体字“禄”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彖”写成“录”。造字本义:名词,如取之不尽的井水一般的福份。古籍多以“禄”代替“祿”。《汉字简化方案》用“禄”合并代替“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祿,福也。从示,彔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禄,福祉。字形采用“示”作边旁,采用“彔”作声旁。
12逾yú “俞”是“渝”、“逾”和“愉”的本字;“踰”是“逾”的异体字。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濟”的省略,表示众人整齐划桨渡河。俞,甲骨文(舟,船)(是“齊”的变形,即“济”的省略,渡河),表示众人整齐划桨,乘船渡河或航行。在山阻水隔、交通原始不便的远古时代,能乘船渡河或长途航行,是开心快意的幸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齊”写成。繁体金文将“齊”写成,即在“齐”字边上加“水”,明确“整齐划水、行舟渡河”的含义。当“俞”的“划水渡河”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辵”(行进)另造“逾”代替,表示跨越空间障碍。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俞”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越过,跨越空间障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俞”写成。古籍多以“逾”代替“踰”。当“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心”另造“愉”代替;篆文加“水”另造“渝”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逾,進也。从辵俞聲。《周書》曰:“無敢昬逾。”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逾,跃进。字形采用“辵”作边旁,“俞”作声旁。《周书》上说:“不敢昏乱逾越。”
13赡shàn 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儋”亦即“擔”的省略,表示承担。贍,篆文(貝,钱财)(詹,即“擔”,承担),表示承担钱财费用。造字本义:动词,照顾老人,承担老人的钱财费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赡”,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贍,給也。从貝,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赡,提供生活费。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詹”作声旁。
14励lì “勱”是“勵”的本字。勱,篆文(萬,“礪”的省略,把刀具磨利)(力),表示努力磨利工具。在远古时代,劳动工具、作战器具,直接决定了生产力和战斗力,因此磨利工具极其重要。造字本义:动词,竭力磨利工具。隶化后楷书在篆文字形“萬”的基础上加“厂”(崖岩)写成“厲”。《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励”,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厲”简化成“厉”。“勀”是激发自己,“励”是激发他人。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勱,勉力也。《周書》曰:“勱相我邦家。”讀若萬。从力,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勱,促使努力。《周书》上说:“相互勉力治理我们的国家。”读音像读“万”字。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萬”作声旁。
三翻译
百姓一般都会自觉地拥戴自己的君主,却很少有君主能做到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百姓拥戴他们的君主,说明百姓都是称职的百姓;君主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说明君主是称职的君主。爱护民众的君主,重视农桑,提供专业和准确的历法服务;减轻赋税,不夺百姓之财;不因公众事务,占用百姓过多的劳动力;于是国家富足,民众安乐,然后再选拔贤士去管理他们。所谓的贤士,就是人们所说的英雄。所以说,网罗了天下的英雄,敌国就会陷入困窘的境地。英雄是国家的骨干,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得到了骨干,获取了根本,便能够政令畅通,民无怨言。 用兵的要义,在于礼贤下士并重用贤能的人。能够得到重用,智谋之士便会前来投奔,厚给俸禄,忠义之士便会视死如归。所以,给予贤士俸禄时不应吝惜财物,奖赏有功之臣时不应拖延时日。这样,部属们便会同仇敌忾而削弱敌国了。用人的原则,应是封爵以尊崇他,厚禄以赡养他,这样贤士就会自动来归了。以礼节来接待他,用大义来激励他,贤士便会以死相报了。 四背诵发微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