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 第六天 (因6.16提前已读,特此拆分帖子提交)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一、查字1 动
动(動),金文  (被刺瞎眼睛的男奴) (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  (辵,行进) (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  (重,包袱) (力),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 简化成“云” 。
2 止
“止”是“趾”的本字。止,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有的甲骨文 简化为线描。金文 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隶化后楷书 略有变形。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3 求
“求”是“裘”和“俅”的本字。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求,甲骨文  (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 (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穿着毛皮大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毛”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毛” 写成“水” 。当“求”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 再加“衣” 另造“裘”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当“裘”再次引成名词“毛皮外衣”之后,篆文 用“人” 代替“衣” 另造“俅”代替,表示人类穿戴皮制衣帽的保暖行为。
4 万
“万”是民间代替笔画繁复字形“萬”的俗体字。“万”是特殊指事字,是特殊指事字“千”的孪生字。千,甲骨文 在“人” 的小腿部位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不停地行走位移,当“千”引申出数词“一百的十倍数”后,字形由“迁”字代替。万,甲骨文 在“人” 的头顶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超越“千”(迁)的极限,即在造字时代的中原祖先眼里,向东有海涯,向西却有无尽的路途,西域之西,还有遥远的西域。据古籍记载,“万”姓为周代天子对进贡匈奴的赐姓。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永远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楷书 承续金文字形。大约秦汉时期民间用“万”引申出数词含义,代替“萬”表示一千的十倍数。“十”是打满了结的纪事绳子;“百”是不断地说(白);“千”是不断地走(迁);“万”是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億”是无限地憧憬(亿)。《汉字简化方案》用“万”合并代替笔画繁复的“萬”。
5 事
“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  (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 (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 将国旗“中” 简写成 ,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 则进一步将国旗“中” 简化成 。繁体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将“中” 简化成 。简体金文 、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中” 写成 。
6 圆
“員”是“圓”的本字。員,甲骨文  (口,圆形开口) (鼎,有脚的鼎),表示鼎的圆口。金文 将“鼎”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鼎” 误写成“貝” 。当“員”的“鼎的圆口”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圈形的“囗” 另造“圓”代替。造字本义:名词,鼎口流畅的弧圈。《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圆”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員” 简化成“员” 。
7 方
“方”是“放”、“旁”的本字。方,甲骨文  (像剔发刺字的犯人) (锁颈的枷械),表示被披枷流放的罪人。简体甲骨文 将指事字 简化成 。有的简体甲骨文 将枷形 简化成一横指事符号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枷形 简化成 。造字本义:动词,将罪犯剔发刺字,流放边疆。隶书 变形,导致“人”形 消失,枷形 消失。当“方”的“流放犯人”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旁”代替;或加“攴”(打击)另造“放”代替,表示刑罚驱逐。
8 静
“浄”和“靜”是“瀞”的异体字;而“净”是“浄”的异体字。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瀞,金文  (清,纯洁、无污染) (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 省去“水” 。有的金文异体字 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 写成 ,将“爭” 写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青”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爭” 写成 。俗体楷书“静”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爭” 简化成“争” 。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9 藏
“臧”是“ ”的异体字;而“臧”是“藏”的本字。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 ,甲骨文  (臣,即“目”的竖写,睡卧) (戈,武器),表示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戕杀。简体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用“口” (嘴,借代活着的人)代替“臣” (竖目,借代睡觉的人),并加“爿” (睡卧之床),强调受害人在熟睡时遭到杀人灭口的谋害。有的繁体金文 加“走” (逃跑),强调逃避戕害死难。篆文“臧” 综合甲骨文字形 和金文字形 ,形成“臣、戕”会义的结构,字形由“ ”演变成“臧”。当“臧”由“设谋戕杀”引申出“逃避、躲藏”的含义后,篆文 再加“艸” (遮蔽)另造“藏”代替,表示利用草丛树林的遮挡,隐蔽、掩护自己。 造字本义:动词,利用遮挡物的掩护隐蔽、隐匿,躲避追寻。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草头” ,将篆文字形中的“臧” 写成 。作为名词“珍宝”时,“藏”合并代替了“ ”和“ ”。 -------------------------------------------------------------------------------------------------------------------------------------------------- “藏”字合并代替了“ (zàng)”和“ (zàng)”。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之床。 ,甲骨文  (宀,房屋) (爿,卧床) (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 ”  (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 (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 ”和“ ”;而“ ”字和“ ”字已被废弃。
10 先
“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  (之,即“趾”,借代腿脚) (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之”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儿” 。古籍多以“先”代替“兟”。
二、翻译
阳则行动,阴则停止。阳动则向外活动,阴动则隐藏向内。阴阳调和循环。如从阳动,则精神生成;如阴静,则形象生成。用阳来追求阴,要包容精神;用阴来追求阳,要身体力行。阴阳相互追求转化,是捭阖之道。天地间,阴阳之道是游说的方法论,是万事之先,是世间的门户。
三、联想事例
人分贤不肖,这一段教我们与崇高者、卑小者交手的基本方法。
但常常,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大抵因为我们没有适时行藏,没有恰当地“苞以德,施以力”。
捭阖不仅仅是游说之道,也是立身之本,愿捭阖之道成为高尚者的通行证吧。
四、抄写背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