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775|回复: 225

况智迪的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8 14: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又一个二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5 20: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1-11-20 20:17 编辑

第一课  定义本课培训师
课后练习:根据你对“本课”的理解,说说“本课”的教学思想(目标、途径和方法)。并设计一个开课仪式。

每次看到培训师这三个字,我就会浮现出几个月前做的那个梦:在兵荒马乱的情景下,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到处躲避,爸爸看向前方沉重地说,救这些孩子。
我父母曾经都是老师,当做了这个梦,又是爸爸走后唯一一次梦里有他,我一腔热血要当培训师,要接过爸爸交给我的任务,但只是接过来了,怎么执行这个任务,并且还要执行好,并没有想清楚。在梦境里,可能就是取得孩子们的信任,并带领他们到一个安全的地方。那么,怎么取得孩子们的信任,让孩子们愿意跟着你走,甚至中途还会遇到另外的困难,也会跟着你?而什么地方又是安全的地方?安全的条件是什么?我认为这些思考就是对“本课”的理解。
1、领。一腔热血地承下任务,是在立志,但只立了一半,因为这个志只有一半符合天道,就如“好心办坏事”一样,出发点是好,但是执行的过程中有问题,结果就成了坏事。所以,在培训这个进程中的要会领,第一,统领自己这个培训师的心;第二,领到培训任务不丢了;第三,领住培训对象的心。三者少领一个都成不了师。这是对结构性的把握。
2、正。培训师的师,就是出师出兵,是对迷惑、愚昧出师,那么培训师本人如何应对自己迷惑与愚昧呢?培训师随时会遇到的不仅是专业上的迷惑,还有对培训这个工作的迷惑,因此培训师得有一个正确的模型,随时对自己进行修正。教学相长。这是对进程性的把握。
3、成。《师说》里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位好的培训师,是能通过培训让培训对象领承任务并能成事。培训对象的成,也就是培训师的成。培训师有没有领承培训任务,是成的基础。这是对功能性的把握。
所以,培训者也是学员,教学、教-学,是一个意思,是个整体。

我认为
“本课”教学目标:安心。这个词不是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把心安住起码包括三个维度:什么是心(对象),怎么安(操作),怎么样是安心(标准)。
教学途径:转身。把眼光从外转向内,细细观察、琢磨。光扭头还不行,时间持续不了多久,头就会转回去。于是就成了两个频道,就需要反复体会这两个频道,身体(头)这样扭来扭去、扭来扭去,就成了学习的途径。
教学方法:神入。在罩场的状态下与学员同与不同,同的部分是车头与车厢的链接处,不同的部分是车头,引向正确方向、发现资源。
这三点也是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要求。

开课仪式的设计方案
主题:建立心与心的连接
方式:大家一起谈谈对心理的理解,(实现第一次扭头),互相观察各自呈现出来的心的不同“样子”,形成一个心的组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0 20: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补充

讲了一下午课,发现实际讲的与我准备讲的内容不一样,且讲得要好。体会后,有两个感受。一个是志,我这个人只是完成任务的一个工具,以工具的状态一直处于事的进程中,心在下,被士用,而有志。另一个是进程性,进程在心里生起,而能言之有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4 20: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1-11-27 20:47 编辑

第二课   “本课”的目标、进程和结构
课后练习 你对“本课”的“目标-进程-结构”设计是什么样的?根据你的方案,第一课上什么,怎么上?

“本课”的目标:
会领承。对于培训师来说,既知道各位学员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程,又知道各位学员将在哪里会出现困难哪里会忽略,还能对整体进行匡扶,促进学员亲自到达目标。体会细节、把握方向,同时运行,就是领承。对于咨询师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本课”的进程
囊括,把自己的细节体会与对方(学员、家人、来访者)的细节体会囊括起来,向目标前进。
“本课”的结构:
1、课前:培训师进入领,学员进入承的状态。
2、上课:通过分享(体会细节,操作方法:神入)进行讲解(把握方向)。
3、课间作业:形成听、候的局面,促进意虑交会。
4、学习纪律:强志,不忘初心。

第一课的内容:
人人都有一颗心,通过大家在生活中的感受,认识到这颗心既是心理咨询师的劳动对象(物理、客体),也是心理咨询师的劳动资料(心理、主体)。
第一课流程:
1、开课仪式:先大家轮流上麦自我介绍并谈谈对心理的理解。自我介绍也是心理运行的结果(练习进得去),而谈对心理的理解就是促进学员对心理运行进行观察(练习呆得住)。
2、讲解:培训师对大家的感受进行“标记”,体会到心理咨询的生产要素是什么(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使其意识化,积累“内在姿态”的感受。
3、同时提问,促使学员互相观察各自呈现出来的心的不同“样子”,继续练习“进得去”、“呆得住”。
4、打包结束。
对于培训师来说,也就是使用“进得去”、“呆得住”和“拿得下”的能力,保障大家“触摸到心”这个进程的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 22: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1-12-11 18:22 编辑

第三周
第三课 “本课”的引入、第四课 第一课的上法

一、评课:分析今晚的开课仪式,写在论坛上。换种说法,今晚的开课仪式,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为什么
1、我认为好的地方:
我通过大家的自我介绍,能听到各自的志的强弱,神是否安稳,心在什么位置。这个感受让我作为学员有非常明确的对心的触摸感。
接着是老师对课程的介绍,对课程更有整体感。
这两个感受结合起来,真的是开-课了。开是我自己的操作,课是操作的内容。
2、我认为不好的地方:
先说说我自己在思考不好的地方与好的地方的感受不一样:对好的地方的感受是自然而然的,把它总结一下就行了,而思考不好的地方,就要进行搜索、检查、比对。
进一步体会为什么思考不好的地方要进行这么一套专门的操作,发现自己对“不好”这个概念上有一个固定模型:检验是不是真的不好。然而目前找到的“不好”还真的经不起这个反问。
开始认为不好的地方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节奏并不紧凑,甚至会有冷场的情况,可能会有学员觉得这个开课仪式没劲,会对这个课程失去兴趣等。但经过那个反问后,我发现,这不就让学员关注心理关注情绪的好机会吗,特别是冷场的时候,而结束时老师要求大家明确初心,这不就把这个转身锁住了吗?
如此这般反问后,我觉得的不好都被我自己推翻了。
再回头看这个进程,所谓的不好,就是我作为培训师稳不住的地方,也就是前几天讨论的好与不好这对阴阳里推动不了,固化在一个态上,失了进程感。

二、第一课授课方案
第一课“心理和物理”的授课方案
教学目标:建立内省或替代性内省(体验)的认识方法
教学进程:
1、让学员反复听一段音乐或看一幅画,每次都要求学员进行反馈,并回观自己在听或看的过程中的使用自己心理的情况。目标:让学员体会到心的安静程度以及情绪起伏情况,同时能观察到其他同学的状态,能进行对比。
2、请学员回答心理是什么。目标:不同的回答代表着不同的认识方法,引入外部观察与内部观察的不同,即心理与物理两种认识世界的方法的不同。
3、请学员再次回答心理是什么。目标:引导学员体验外部观察与内部观察的不同。
4、请学员评价自己的回答是否主观。目标:引导学员进入真-实这对阴阳的体会。
5、总结。目标:把这节课的得到的碎片化的东西以一个主题打包存下来,防止散落。

补录群里的聊录(这点对我自己而言,是一个成功的转身):
关于第一课的授课方案有点不知道如何着手,心理和物理,不是明摆着的吗[偷笑这个感觉就有点像小时候走不好走的田坎,起点和终点很明确,从起点到终点我也踏踏实实走过去了,但是我就是不知道怎么走的。
我刚刚写的如何把学员引入心理世界就是在走田坎,写都写出来了,走都走了,还不知道怎么讲心理和物理
再看老师写的第一课的帖子,发现自己就是脱离了内部观察,进行了物理心理学的认识方式中

三、每周帖子提出的问题:系统地说说,你认为应该如何把学员引入心理世界。
本课培训师的首要任务,便是检视学员的“知识库”
——我认为这里有几个重点,检视学员的知识库是不是真的行动了?有没有看到了仍然我行我素,按自己以为的方案行事?整个检视过程有没有忘记目标,会不会就看进去了,成了学员?检视的结果向谁报告,怎么报告?这是“培训师”的出发点,站在培训师上说话,个人立正般的准备。
立正后,就要进行队列的整理,即从个人到组织的和合。“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也。”(《素书-分威法伏熊》)把这句话用于培训上,就是培训者正,便不会因为学员的动,就跟着跑了,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奇欲而进入个人中心,就在那里立着,和就实现了,也就有了主体和对象,我-你。对学员的动表现出恰当的反应,成为学员使用的工具,使学员体验到方法,从而进一步明确目标,就进入了合的进程。
这样的状态下,把学员引入心理世界就已经实现了。
其实只要培训师展开培训工作,不管怎么做,学员都会进入心理世界,因为培训师必须通过心理才能实现教学,不论培训什么内容,都绕不开心理。但对于“本课”来讲,我们的目标就是认识心理,不能迷迷糊糊进入了心理世界却不自知,所以不能学员进入了心理世界就完了,还得立在那里“以间见间”,促使学员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9: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  补充
刚刚梳理完了参加2N11班学习的初心,发现也是我加入师资培训组的初心:亲,师-生不同位置上的亲,以及师与生的亲。
这个亲,与其他角色的亲有没有不同?我相信根一样的,也就是相信能够合,在合的路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22: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1-12-11 21:36 编辑

第四周
第五课 第二课的上法

一、对第一课评课
班别阶段结构进程功能
2N11课前在一位同学的主持下,组织全体同学参与班规的制定,熟悉学习流程及要求;老师发布课件,表明该堂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每个同学都在琢磨班规,通过琢磨班规来确定初心,把心静下来投入学习;同学间相互帮助,熟悉相关操作,提醒阅读老师发布的课件,作好上课准备。
老师暗中观察。
同学个人确定初心,进入学习状态;班级内外成型,在为个人的学习保障
课中老师讲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回答,引导同学们做练习,得到体验。
1、引导同学们打包整理上课前的状态,并让同学们互相,以接触心理。后被杂音打断,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2、点题。用实例让同学们感受到物理与心理,并在前后给对心理的触感打分,再次进行对比。3、点出后一个打分不到10分的现象中,存在着信与不信。没展开讲,留了这个问题让同学自己琢磨。
老师随着同学们在心理里进退、起伏,而能精确地、细致地让同学们一次又一次接触心理,使同学们能够真实地体验到心理,而能对心理进行定义。
每个同学的回应不一样,处于心理的不同位置,老师在心理里呆得很稳,以不变(课程目标)应万变(同学们的不同回应),始终在心理上磨,信与不信都是心理。老师站在合的位置上,才能做到和而不同。
通过像接触物理那样真实地接触心理,从而使同学们有了内省或替代性内省(体验)的认识方法
课后老师布置作业、完成作业;同学们继续完成班规的制定,督促大家完成课后练习同学们参与群讨论的热情增加了,积极确认相关操作与资源,同学们在礼上的呈现多了,这似乎也意味着同学们在学生的位置定了。促进同学们保持持续学习状态
师资组课前依然在一位同学的组织下制定班规,老师发布课件,表明这一周的学习任务。在结构上与2N11班一致,但紧密性上要松散一些,更强调同学们的自主性,心里得有人。大部分同学对班规有忽视,没能进入准培训师的状态,还在学员身份上,以完成作业为主。有同学表示没想过去帮助2N11班同学,也没看完每个同学的作业。我也一样。位置不稳,处于不断开始的状态。确认位置
课中同上我个人的体会
具有双重身份:学员与准培训师。顾不过来,两头跑。在学员身份上更有收获,偶尔在思考老师为什么想到要这么做。在最后点明了大家信与不信时,准培训师身份一下被点醒,只要有一点点不信都上不了培训师这个岗位。
确认位置
课后评课进入准培训师身份,体会课堂的结构-进程-功能发挥培训师的功能
梳理完这个表后,位置就对了稳了,然后发现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意外”就有把控感,而能灵活且不失目标。

第一课实际运行与自己方案的差别
在框架上设计上差不太多,但在我备课时的心理状态与老师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的状态就差了很多,我有要死死抓住的蛮劲儿,而老师轻松自由一切尽在掌握中。这个蛮劲儿来自于“失控”,就像走打滑的路面,脚趾拇都扣紧了,身体也紧绷着,却因为失去了灵活而摔跤,怕失控而成了失控。附此以外,还有着急,着急来自“不信”,与我的自尊水平有关。
如果在上课的时候,能如做情绪聚焦那样,多了一个观察者,实现心理与心理和合,就能灵活且细致了。

二、练习任务 课前完成第二课运行方案的设计,课后评论实际的运行跟自己方案的差别。
第二课方案设计
目标:知道怎么进入心里世界
重点:对进入心里世界的过程进行确认
难点:由外到内的转身贯通
实施步骤:
1、请同学描述一件事,把其中包含的知情意(任意一项)提炼出来;再对知情意(任意一项)进行聚焦,对其产生发展的进程进行调查研究;对调查研究的结果进行确认;对当下的感觉打包;再进行前后对比,以确认进入了心里世界。
2、对上述过程复盘,进行步骤上的细致确认
3、请同学们描述日常怎么进入心里世界
4、对同学们不同描述在心理活动机制上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同学们体会描述这个过程的操作,以明确自己如何进入心里世界。
5、总结,老师讲述如何进入心里世界的基本机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6 14: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群聊记录

陈刚:
古人讲诚心正意格物致知
我们明确对象,希望借此诚心
诚心的意思是,从我的心到你这个对象之间的连接是直接的
中间没有阻隔和间歇
通畅
正意,是我心里想着的做什么的那个想那个意,跟事情本身该做的是吻合的
所以你那也是正意
诚心是初心明确
正意是行动坚定
第一课诚心,第二课正意,第三课开始格物
格物不为娱乐,为致知
致良知
而不是致邪见
与之伴随的是修身齐家
我们今天的课怎么正意呢?
怎么引导正意

况智迪:
引导检查做事时的意,不断具体化、进程化,而意明显,再与目标对照

罗芳(桃子):
第二课的主题是走进心理世界,当我不断地在想,我要怎么走进心理世界呢,搞个什么方法什么注意事项呢,其实本身,是在逃离心理世界。始终与心理世界相隔离。我逃离的是个什么?是一种感受,是什么样的感受,这感受在身上什么地方,什么样,它要说什么……这样实现了进入心理世界。从而,发现两种姿态的区别,对象化地观察,和内部观察(神入)的姿态。
外部观察姿态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这样走不进,怎么从外部观察姿态转到内部来,其实就是先对象化地看清楚,听清楚,看听得足够清楚了,就直到足以模仿它了,就成为了它本身,实现了内部观察
比如一个人要解决一个问题,总在想怎么做,怎么搞定它,却就是没有好好看清楚它,这时是内部在运行着和他宣称的意图相反的意图,这时要引导先观察这个内部的意图,直到化了这个东西,这样就言行一致,正意。
这个引导,是引导转身,教会了怎么来进入自己的心理世界。然后内在就正了。有时可能他想解决的那个问题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或者他自己内部正了之后,再去看那个问题,其实是另外一个问题。那就需要他进一步地去,运用走进自己心理世界的那种姿态,也去走进他想解决的那个问题的那个心理世界。这样正意。不断地练习外部内部同时观察的姿态,本身就是正意。丢了哪一个都是意不正。

陈刚:
你的这个发现,很关键
几乎找到了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的来源

况智迪(小迪):
黄帝内经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
正意就需要生正(内部检查,校验)、至极(全面贯通,无短点)

陈刚:
我们的问题,都来自于没有做到诚心,和不正意
来访者总是问怎么办?而我作为咨询师,总是要问,你说怎么办,那你是要办什么
我和我的咨客,常常在这里拉锯
这就是要解决诚心正意的问题
解决变化的问题
变化的机,在诚心正意
在生极
诚心正意而身修
身修而家齐国治天下平
修齐治平不过变化而已
生极而已
所以道德经说,治大国犹如烹小鲜
根在诚心正意
所以不可以嬉
业精于勤荒于嬉
勤的意思是紧张
焦虑
来回检验确认不断
所谓临深履薄
不要开玩笑
一本正经
一    本   正   经
一为道
本为人之行
正为不邪
经为脚印连成的线
洁白如雪的大地上,留下脚印一串串
天授时,地有财,人出力
抓住时机立功立事
志思神心德,道德仁义礼 ,根本末开阖枢
生死互根
恩害相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7 15: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1-12-21 09:21 编辑

第五周

一、评课
1、差距。
昨天的课让我对进入心理的过程彻底真实地搞清楚了,甚至让我切近了一直以来对纯听存在困难的这个事实,当我确定我的专注度有90%的时候,我真的感动了,这才是真实啊,这才是面对困难。
也就是说,在上课之间,我对如何进入心理并不清楚,恍恍惚惚进去了,又恍恍惚惚出来了,那么作为培训师都不清楚,怎么可能设计一个没断点的教学流程呢?这是我的方案与老师上课的最大差距。
对于一名专职心理咨询师来说,不清楚如何进入心理真的是一个笑话,做了那么多咨询,肯定是进去过无数次,但是为什么在我这里却是一种不清楚的状态?因为不知,“行之精确笃实处即知”,少了精确和笃实。作为培训师,如果也像这样带着大家进去闹闹热热玩了一圈,然后就只体会到了闹热,这个教学目标就没有实现。
“知之明觉精察处即行”是教学时的行为指导,“行之精确笃实处即知”是培训师练功时的行为指导。
2、过渡的处理。
在我的方案中,我根本就没有想到要过渡,要承上启下。反复对比老师实际上课的现场与我当初编制方案的现场,发现我心里只有我可以做的,我能做的,即只有劳动者,没有劳动对象,所以一古脑儿地要把自己有的东西展示出来,不诚心,断点就是这样产生的。
3、学员与准培训师两个身份的确定
昨天完全没有想自己是不是要抽个人出来学习怎么培训,完全投入,就像第七次听音乐那样进入了那条河,它在动,我在动,我的身体有感觉,甚至戴着耳机全神贯注地听音乐时,还能听清楚我家先生的话,这是以前绝对做不了的事,因为听的困难,所以我认为需要屏蔽其他声音只听一个声音。但是,现在回头体会,我并没有不知道老师是怎么一步步引导大家的,甚至比前两次课更清楚,就像听课的同时还能听清楚我家先生的话。也就是说,当内外观察同时进行时,学员与准培训师两个身份就能同时稳定下来。之前稳不住,也是不诚心,总是要隔个东西费力去够着目标。这会儿也进行了一次内外同时观察,发现隔个东西在自己与目标之间就是一个笑话,不相信可以这么简单,意不正,反影响了初心。
4、对同学回复的处理
同学的学习状态可以通过回复展示出来,当我看到有一两个回复说不能进入状态时,我当时就咯噔了一下,怎么办?老师轻描淡写地说,那不行呢,你要想办法进去。然后就继续带练习。老师的这个回应让我又体会到了正意,同学的回复是展示出了他正遇到的困难,但这个困难并不仅指向培训师练习没带好,就是说,它不是一个绝对指标,就跟我纯听困难一样,只是一个事实,而且还只是这个事实最外面的一个特征,要决定如何对待学员的困难,就需要内外同时观察,即对学员本身状态的观察,对培训师自己的观察,对培训这个场的观察,要泡到河里去,而不是缩在自己的内部世界里。还是正意的问题。
师说:
那不行,你要想办法进去,这是他困境的直接解决办法
在给与技术措施的同时,也给与执行措施的压力(动力)
——他就是心不诚
告诉他心不诚,和告诉他怎么心诚

二、课后练习
设计对感觉操作的格物程序和设定致知目标。
1、先捋捋自己格物致知的过程:
以目前自己的状态为例。
当我意识到最近很长一段时间,身体都处于头晕、腰痛、喉咙痛、鼻塞轮番上场的状态,这些本是身体的感觉(不细致),感觉是没有好恶的,但当我注意到这些感觉时,就会立即产生一个好恶的评价,评价的结果是让这些都是不舒服的感觉,就有了情绪,于是接着对此就有了一个思维运行的决定,排斥这个感觉。接下来就要执行排斥这个行为,于是开始吃药。吃药几天后,不见好转,回到了感觉这里,头晕、腰痛、喉咙痛、鼻塞的感觉还在,更排斥了,思维就进行了另一种运算,检查是不是着凉了,要加强保暖措施。还是不见效,又再次回到感觉这里,这时就特别重视这些感觉,其实是更加排斥,因太过排斥而到了另一头,就变成了重视,(情绪强度在提高,意也在不断变化),思维就开始检查是不是太累没休息好造成的,这时本该是感觉来做事,再进行调查研究的,但这一步被省略了,(意的决定),直接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最近太忙已经影响到了身体健康,所以要减少工作量。得出了一个所谓的知,是个假知。
上述这个梳理过程,就是一个思的过程,发现感觉的部分参与不多,虽然是从身体感觉开始,也有思,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情,当情一出来,感觉就会被忽略,意也失去了监控过程,知就不可能是正确的、全实的。
因此,要对格感觉这个物,而致知,其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就是不能被情绪带偏,劳动对象是感觉而不是情绪。
2、我认为的对感觉操作的格物程序和致知目标
鉴于上述体会,我认为格“感觉”这个物的程序是:
第一,把感觉确定为劳动对象,而不是情绪,直接与感觉接触。这一点是难点,需要主体表心。第二,重点步骤,单纯地收集每个感官的信息,并加以确定。第三,检查一下是否依然把感觉作为劳动对象,而能发现是否有遗漏有混淆。第四,综合这些感觉信息,放进一个包裹里,我进行罩场。
这个程序执行到最后,就是实现致知的目标了,那么格“感觉”这个物能致个什么知出来呢?也就是一直在感觉里泡着泡着,会泡出一个什么结果来?会泡出感觉的真实性来,实现对感觉与情绪的纠缠、感觉被知觉的误解、感觉被思维的忽略的解构,全部泡散开来,而能真正地全实地我知道。

三、编写下节课方案
一、同学分享。重点引导知情意的确认。
二、以同学的分享为例,阐述知情意这个框架、知情意相互影响的关系,落脚到格物致知的实现、致知的目标。
三、强调格物致知的操作要点之一:活动主体的全实(难点)——诚心为全,正意为实。在体验中阐述,有操作性。
四、强调格物致知的操作要点之二:体会全实的损兑(重点)——少想不想,外:损为损不为用为全,内:兌为兌不为生为实。在体验中阐述,有操作性。
五、体会对感觉现象格物致知的价值(教学目标):
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主动对对象采取“损”的行为之后获得“兑”,以“损”兑换来的“知”,感觉是主动获得的,内在的“受”(所以有人称感觉的兌叫做“受”)。
2、体会感觉现象与存在感的进程,得到一个知:感觉练习的全实达到修身(存在感的建设性变化)
六、安排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将逐次练习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机体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3 22: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1-12-29 23:51 编辑

第六周

一、对第三课评课

最大感受:这一节课一直不慌不忙,哪怕木木时不时就有一段时间不说话,收音效果也不好,说得全是意象,但是,就能真真实实感受到那就像木木去看自己某个部分,摸摸这里,亲亲那里,抱一抱、拉一拉,又整体看一看,对感觉的存在没有怀疑,直接接受感觉,不拐着弯排斥,于是就不存在着担忧:呀,这样的展示,会不会让同学们稀里糊涂的,是不是把感觉的框架说清楚了?——培训师的诚心就决定着这节课水平的高低
第二,感受到了班规(打出重要语句在YY屏幕上)对同学们的稳定作用,或许会有同学走神、觉得难过、困、无力等,但因为有同学不断打字,就能起到诚心正意的作用,用行动告诉同学们,听、仔细听,听到了就行了。
第三,和自己方案的差距:1、更简单。而这个简单意味着老师对感觉有着高水平的把握感,而能有一个完整的整体性的呈现。所以,我要好好练习,把把握感做在身上,做。2、老师对前三周的总结是我的方案里没有的。心里没有这根弦,总是急切地往前冲,执行本课任务,停留在态上,少了进程性。

二、本课任务:设计视觉练习课的方案
(一)对上周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然后解决同学们的总结或是作业中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出本次课的主题。
(二)在本次课的主题中,让同学上麦分享在感觉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展示出如何促进感觉主体在感觉过程中的全实、如何促进主体对刺激物和刺激过程的注意、如何促进主体正确使用感觉工具(损兑,少想多做)、如何促进主体对经验的概括和提升,从而获得对感觉本身的致知。
(三)请同学们对分享打包,并对四个问题进行进行解析,引起同学们关注而能不断体会。
(四)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视觉练习
1、主体的全实:把脚踏在地面上,放松身体,调整为一个舒服坐姿,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跟着老师的引导做接下来的操作(在这样的引导下,让学员们将注意力放在感觉上,而非情绪和观点上)
2、对刺激物的注意:选择身边或者桌面上一个物品进行观察,用眼睛看它,看它的边界、形状、颜色、大小、光泽,看它所在的位置,就看着它。此时此刻你是不是全心全意看着它,如果不是,就让自己努力看着它。也许你这会儿有些心烦,有点急躁,嗯,还是让自己努力看着它。
3、正确使用感觉工具:可能看到这个时候,已经把这个物品看完了,知道了它的边界、形状、颜色、大小、光泽和它所在的位置,再看看,还有没什么地方没看到,还有没有什么地方被忽略了,再看一看。你看的物品不管是静态的还是运动着的,它现在看起来是不是如刚刚那一刻一模一样,有没有变化?
4、获得全实的感觉体验:你在不断地看不断地看,那个物品好像已经进到你心里去了,心里的物品与眼睛看到的物品是不是一模一样?对照检查一下,进行确认。确认完了以后,你对你看到了所有内容进行整理,打个包。
(五)打包结束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么用“眼”的?或者说,你是怎么看到的?(强调主体的全实)
2、在你的看的过程中,物品的明暗有变化吗?(促进学员对刺激物的注意,并正确使用感觉工具,少想多做)
3、我们都知道通过视觉收集到的信息都是事物的表面信息,但是我们却能看出一些门道看出名堂来,这是为什么呢?(获得全实的感觉体验)
(六)布置课后作业

编写方案感受:
发现编写方案也好,评课也好,当学员也好,都是我做,只是刺激物不同,主体要全实,用的工具也都一样,损兑,少想多做,第一次把方案写得很详细,不是会写,只是全实了,沉得下去了,不会被“怕说错了”干扰,我就是在编写方案,就跟看一个物品一样。


附:群聊录
况智迪(小迪) 12-27 11:05:33
我有个疑惑,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就是关于评课,我看到同学们都记录了老师的实际教学过程,我也记录了,但我认为这不是评课的内容,我认为评课是评,是找自己的方案与老师实际上课之间的差距、闪光点、缺找和模糊的部分
但是呢,看到同学们对教学过程的记录,我又觉得挺好的,能把心安定在课程的进程中,跑不脱了[偷笑]
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我自己的位置不稳,才会有这个疑惑

罗芳(桃子) 12-27 11:19:38
我觉得你说得对

罗芳(桃子) 12-27 11:20:42
记录就是为了,你说的找差距、闪光点、缺失和模糊的部分

况智迪(小迪) 12-27 11:21:58
哦~我明白了

况智迪(小迪) 12-27 11:22:12
我把评课的进程给割裂开了

况智迪(小迪) 12-27 11:22:14
谢谢桃子

罗芳(桃子) 12-27 11:24:17
[抱拳]也谢谢你提出这个问题

睿涵 12-27 11:25:12
记录老师的实际部分把这个部分明确了,把这个锚定,再去比较,对像明确,才能更好的评自己的与老师的差距。我想这就是看真了实了,才不容易从想像上做事。---我也梳理了一下这个评课如何评。

况智迪(小迪) 12-27 11:27:59
嗯嗯

睿涵 12-27 11:29:43
[玫瑰]

苗苗(李京桦) 12-27 11:31:45
边学习老师的,边找差距,不然感觉自己只能在自己的小地盘上转

睿涵 12-27 11:34:24
损为损不为用为全,兌为兌不为生为实。--------同学们,请教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睿涵 12-27 11:35:27
损为/损不为/用为全,兌为/兌不为/生为实------是这样分吗?

睿涵 12-27 11:38:56
损为损/不为用/为全,兌为兌/不为生/为实。---还是这样?

睿涵 12-27 11:39:09
笨死个我了

陈刚 12-27 11:40:38
你这是在字面上找感觉。

陈刚 12-27 11:40:45
就会陷入这种困境。

陈刚 12-27 11:41:23
知道了什么叫损兑用权,从这里出发就不会陷入这个困境。

陈刚 12-27 11:42:03
我们经常会说多种可能性,其实好多情况下多种可能性都是想出来的。

陈刚 12-27 11:42:24
在一个具体的情形下,可能性就只有一种。

陈刚 12-27 11:42:38
真实的运行当中,可能性就是必然性

陈刚 12-27 11:44:17
损为损,不为用(不)为全

陈刚 12-27 11:45:14
小迪提了一个好问题。

陈刚 12-27 11:46:07
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不同的方向,止于评论还是止于我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22:28 , Processed in 1.092417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