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1-1-15 23:51 编辑
1.15.今天任务:
第二章 正道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一,二,查字正音。
1德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  (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 (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繁体甲骨文 用“行” 代替“彳”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 写成 。繁体金文 加“心” ,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彳”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德,升也。从彳, 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
2足zú 甲骨文中“正”(即“征”的本字)与“足”本是同一个字,后被转注成两个字。足,甲骨文  (囗,村邑或部落) (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 与“足”(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 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字,“疋”的甲骨文字形 像由大腿小腿 、脚板 构成的脚部。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得胜,凯旋归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人称得胜凯旋为“足”,称征而无获为“乏”。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足,人的下肢,在人体的下部。字形采用“止、口”会义。所有与足相关的字,都采用“足”作边旁。
3以“㠯”是“以”的本字;“以”是“似”的本字。㠯,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字形是倒写的“巳” (新生儿),表示新生儿与父母相像。金文“㠯”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㠯” 有所变形。当“㠯”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巳”字基础上再加“人”另造会义字“以”代替:  (倒写的“巳”,新生儿) (人,母体),表示母婴通过脐带相连。造字先人发现,母子间之所以有遗传学上的精确相似,是因为连接母子的脐带发挥神秘作用。篆文“以” 将甲骨文字形 中“巳 ”和“人” 相连的 ,分离成“㠯” 和“人” 。造字本义:动词,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㠯”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古籍多以“以”代替“㠯”。当“以”引申为虚词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似”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㠯,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㠯,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4怀“褱”是“懷”的本字。褱,金文  (衣,胸襟) (眔,流泪),表示将哭泣流泪的孩子抱在胸前,以示爱护与安慰。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当“褱”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 再加“心” (慰藉)另造“懷”代替,强调大人慰藉伤心的幼儿。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将伤心哭泣的幼儿抱在胸前加以安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俗体楷书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怀”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褱” 简写成“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懷,念思也。从心,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怀,内心挂念。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褱”作声旁。
5远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遠,甲骨文  (袁,衣物) (又,抓、持) (亍,即“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有的甲骨文 将“袁” 简写成“衣” 。金文 加“止” (趾,脚板),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袁” 写成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袁”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篆文字形中的“袁”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远”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袁” 简化成“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遠,遼也。从辵,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远,辽远。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袁”作声旁。
6信xìn “訫”是“信”的异体字。信,简体金文  (人,当事人) (口,说话),表示开口许诺。繁体金文  (千,巨量) (言,说话),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籀文 承续简体金文字形。篆文 基本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金文异体字“” 写成“言” 、“心” 会义,言心,说真心话,真诚可靠, 是横写的“心” 。古籍多以“信”代替“訫”。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㐰,这是古文写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边旁。訫,这是古文写法的 “信”字。
7足甲骨文中“正”(即“征”的本字)与“足”本是同一个字,后被转注成两个字。足,甲骨文  (囗,村邑或部落) (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 与“足”(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 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字,“疋”的甲骨文字形 像由大腿小腿 、脚板 构成的脚部。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得胜,凯旋归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人称得胜凯旋为“足”,称征而无获为“乏”。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足,人的下肢,在人体的下部。字形采用“止、口”会义。所有与足相关的字,都采用“足”作边旁。
8以yì “㠯”是“以”的本字;“以”是“似”的本字。㠯,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字形是倒写的“巳” (新生儿),表示新生儿与父母相像。金文“㠯”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㠯” 有所变形。当“㠯”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巳”字基础上再加“人”另造会义字“以”代替:  (倒写的“巳”,新生儿) (人,母体),表示母婴通过脐带相连。造字先人发现,母子间之所以有遗传学上的精确相似,是因为连接母子的脐带发挥神秘作用。篆文“以” 将甲骨文字形 中“巳 ”和“人” 相连的 ,分离成“㠯” 和“人” 。造字本义:动词,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㠯”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古籍多以“以”代替“㠯”。当“以”引申为虚词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似”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㠯,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㠯,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9一yī 一,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造字本义:数词,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一,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三,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弌, 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10异yì 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胎儿。异,篆文  (巳,胎儿) (双手抱持),表示手抱婴儿。造字本义:动词,送养或遗弃不正常的婴儿。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由于“异”和“異”字形相似、字义相近,古籍常常将“异”和“異”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异”合并代替“異”。“尤”是抓持过多食物;“奇”是中原人所罕见的骑马代步;“特”是祭祀时牺牲专用的小公牛;“异”是不正常的婴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异,舉也。从廾,㠯聲。《虞書》曰:“岳曰:异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异,推举。字形采用“廾”作边旁,采用“㠯”作声旁。《虞书》上说:“诸侯长说,推举他吧!”
11义yì “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  (羊,即“祥”,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 (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  (羊,即“祥”,祥和) (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 ,在“乂” (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人” 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其“羛” 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12得dé 得,甲骨文  (手,拾) (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拾贝。有的甲骨文 加“彳” (行进),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籀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 加“彳” ,同时误将籀文字形中的的“贝” 写成“见” 。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得,行有所得也。从彳,㝵聲。䙷,古文省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得,远行探索而有所获。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㝵”作声旁。䙷,这是古文写法的“得”字,省略了“彳”。
13众zhòng “乑”、“众”、“眾”和“衆”,“㐺”的异体字。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随、同行。㐺,甲骨文  (从,相随) (从,相随),表示相随、同行的一群人。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从”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楷书异体字“乑” 将正体楷书字形 中的第一个“人” 写成 ,将第二个“人” 写成 ,将第三个“人” 写成 。楷书异体字“众” 将正体楷书的左中右结构 写成上下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甲骨文异体字 加“口” 、或 加“日” ,表示蓝天红日之下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篆文“眾” 误将金文字形 中的“日” 写成“目” ;楷书异体字“衆” 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目” 写成“血” 。古籍多以“衆”代替“乑”、“㐺”、“众”和“眾”。《汉字简化方案》用“众”代替“衆”。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眾,多也。从乑目,衆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众,人多。字形采用“乑、目”会义,众多的意思。
14才cái “才”是“材”的本字。才,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房柱与房梁的象形, 像树杈,即远古简易建筑中的房柱, 像房柱上架着的横木,即横梁。有的甲骨文 与金文字形 中的树杈模糊成实心点。有的金文 将实心点 写成一撇。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立柱架梁,开始建屋。隶化后楷书 继承篆文字形。甲骨文字形 表示帝王 之才 。当“才”的“梁柱”含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材”代替。在房架 (才)之上加尖圆的屋顶 ,就是远古简易的独柱式房屋 (余)。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才,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凡才之属皆从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才,草木初生的样子。字形由“丨、一”构成,“丨”像草木之茎贯穿地面,将生而未生枝叶;“一”表示地面。所有与才相关的字,都采 用“才”作边旁。
15鉴jiàn “監”是“鑑(鍳)”的本字。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看到。監,甲骨文  (皿,水盆) (见,看到),表示以水为镜反观自己。当“監”的“以水为镜反观自己”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金” (铜)另造“鑑”代替,表示用铜镜来观照影像。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人俯首在一盆静止的水面上反观自己的影像。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鉴”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
16古古,甲骨文  (口,言说) (十,极多),表示无数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有的甲骨文 在“古” 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一个“口” ,强调“古”的“传说”含义。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明确的“十” 。有的金文 将 写成明确的“十” 。有的金文 将“口” 写成“曰” (言说),强调“古”与“言说”的关系。有的金文 在“古” 的字形基础上加“三十” ,极力强调传说年代之漫长。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古,故旧。字形采用“十、口”会义。表示能记忆先人圣语的人。所有与古相关的字,都采用“古”作边旁。
16明míng 明,甲骨文  (日,太阳) (月亮),表示白天与黑夜发光的两个天体(古人以为月亮在夜里发光)。有的甲骨文  (月亮) (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的房间。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籀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朙,照也。从月,从囧。凡朙之屬皆从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朙,日月照耀。字形由“月、囧”会义。所有与“朙”有关的字,都采用“朙”作边旁。
17照“照”是“炤”的异体字。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招”的本字,表示款待客人。炤,金文  (火,火把) (攴,持举) (召,即“招”,招呼,招待),表示手举火把,招待客人。有的金文 省去“攴” ,将“召” 写成 ,将“火” 写成 ,同时加两点指事符号 ,表示火光闪烁。籀文异体字“照”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同时加“日” ,表示日光投射,带来光明。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投射大地,使视野明亮。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同时将篆文字形中的“火” 写成“四点底” 。古籍多以“照”代替“炤”。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照,明也。从火,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照,阳光使天地明亮。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昭”作声旁。
18下“下”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 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 (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 ,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天”的北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 将表示“地”的南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 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 ,以显示纵的方向。籀文 省去短横。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天相对的地。隶书 承续金文字形。“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底也。指事。下,篆文 。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底部。“下”是指事字。下,篆文写作“ ”。
19此cǐ 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此,甲骨文  (人) (止,“趾”,脚),表示双脚站立的所在。有的甲骨文 写成左右结构。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人称自己所立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此,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屬皆从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此,脚趾踩着的地方。字形采用“止、匕”会义。匕,表示相并列。所有与此相关的字,都采用“此”作边旁。
20人rén 人,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隶书 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私”即“厶” ,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 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 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 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 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籒文。象臂脛之形。凡人之屬皆从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人,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这是籀文字形。字形像垂着手臂、挺着腿胫的形象。所有与人相关的字,都采用“人”作边旁。
21之
zhī 之,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止” (脚)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脚踏大地。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隶书 严重变形。楷书 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22俊jùn 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幼儿蹒跚学步,天真可爱。俊,篆文  (人,成人) (夋,幼儿学步,天真可爱),表示健康漂亮,单纯可爱。造字本义:形容词,健康漂亮,单纯可爱。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夋”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俊,材千人也。从人,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俊,才智胜过千人。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夋”作声旁。
22也yě “它”与“虫”、“也”同源,都是“蛇”的本字,后分化。也,甲骨文 像头尖、身长的蛇。有的甲骨文 、 将蛇头 写成“箭号” 或棱形的“大头”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 中的“大头”形状 变形成变“大腹” 。有的金文 则在蛇的“大腹”部位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蛇腹中的吞噬物,强调蛇腹神奇的弹性与消化能力,突出“蛇吞象”的特性。造字本义:动词,蛇性贪婪,无所不吞。篆文 在金文字形 的基础上大大变形,淡化了蛇腹形象。隶书 隐约还保留蛇头、蛇身的形象,有的隶书 变形后蛇形尽失。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也,女陰也。象形。 ,秦刻石也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也,女阴。象形。 ,是秦代刻石的“也”字。
23行xíng行(háng),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 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 、 ,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 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24为wéi “爲”是“撝”和“僞”的本字;“為”是“爲”的异体字。爲,甲骨文  (又,抓、牵) (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 用“爪” (抓)代替“又” (抓),将“象” 写成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 写成长鼻大耳的“象”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象” 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爪”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象” 写成 。俗体楷书“為”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撇三点的“爪” 简化成一点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为” ,依据草书字形 整体简化。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古籍多以“爲”代替“為”。现代汉语将“爲”和“為”都简化成“为”。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 ,古文为,象兩母猴相對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为,弥猴。作为走兽的弥猴喜欢用它的爪子。爪,就是弥猴的形象特征所在。“为”的篆文字形下部像弥猴的形状。王育说:“爪的字形, 像弥猴的爪形”。 ,这是古文写法的“为”字,像两只弥猴相对的样子。
25仪yí “義(义)”是“儀(仪)”的本字。義,甲骨文  (羊,祥,吉兆) (我,武器,借代战争),表示吉兆之战。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人” 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为神灵福佑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仪”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以“义” 代替“義” ,“乂”表示杀戮,“乂”加一点,表示公正顺天的战争。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儀,度也。从人,義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仪,法度。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義”作声旁。
26表biǎo 表,甲骨文 是象形字,像兽毛朝外的皮衣,像衣服 外部披着兽毛 。篆文写成会义结构:  (衣,服装) (毛,动物的毛发),强调“表”的“毛皮”材质。造字本义:名词,用动物毛皮制成的外衣。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衣”的上部 和“毛” 所构成的 简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衣”的下部 写成 ,以致兽“毛”形状完全消失。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表,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以毛為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表,上衣。字形采用“衣、毛”会义。古昔时代人们穿裘衣,制裘时将毛皮带毛的一面当作外面。
27智zhì 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  (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 (口,谈论、传授) (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省去“干” ,简化字形。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 再加“曰” (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曰” 写成“白” (说明),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干” 写成“亏” 。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 省去篆文字形中的“亏”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白” 写成“曰” 。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智,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智,器物上可辨识的标志性文字。字形采用“白、亏、知”会义。
28决jué “决”是“決”的异体字。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玦”的本字,表示中断、分别。决,篆文  (水,洪水) (夬,即“玦”,中断),表示洪水将堤岸冲出口子。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水” 写成“三点水” ,将篆文字形中的“夬” 写成 。楷书异体字“决”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三点水” 简写成“两点水” 。造字本义:动词,大水冲裂堤岸。古籍多以“决”代替“決”。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決,行流也。从水,从夬。廬江有決水,出於大別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决,在洪汛期打开水坝,让洪水畅通。字形采用“水、夬”会义。庐江有決水河,源出于大別山。
29嫌xián 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同时拥有。嫌,篆文  (女,妻妾) (兼,同时拥有),表示同时拥有众多妻妾。在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封建时代,男子在两性关系上处于优越的支配地位。造字本义:动词,妻妾成群的男子对妻妾不满、挑剔。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女”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嫌,不平於心也。一曰疑也。从女,兼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嫌,内心不平静。另一种说法认为,“嫌”是“猜疑”的意思。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兼”作声旁。
30疑yí 疑,甲骨文 像一个拄着手杖的人 发傻地张大嘴巴 ,困惑而不知所向的样子。有的甲骨文 加“彳” (十字路口),强调在十字路口迷路含义。金文  (牛,可能是“屰”之误写,迎面而来的人) (困惑地张着大嘴的人) (“彳”的误写) (止,行进),表示迷路者向迎面而来的行人问路。篆文 误将金文中张大的嘴巴 写成“匕”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 (人)写成“矢” ,并以“子” 代替“牛” (“屰”之误写),表示小孩迷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疑,惑也。从子止匕,矢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疑,迷惑而不知所从。字形采用“子、止、匕”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
31信“訫”是“信”的异体字。信,简体金文  (人,当事人) (口,说话),表示开口许诺。繁体金文  (千,巨量) (言,说话),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籀文 承续简体金文字形。篆文 基本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金文异体字“” 写成“言” 、“心” 会义,言心,说真心话,真诚可靠, 是横写的“心” 。古籍多以“信”代替“訫”。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㐰,这是古文写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边旁。訫,这是古文写法的 “信”字。
32可kě “可”是“哥”、“謌”和“歌”的本字。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声。可,甲骨文  (似竽的乐器) (口,发声),表示和着音乐唱歌。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竽形 写成”丁“ 。当“可”的“吹笙唱歌”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可”,另造“哥”代替,表示对唱。当“哥”本义消失之后,金文再加“言”(倾诉)另造“謌”代替,或者篆文再加“欠”(撮口而吹),另造“歌”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可,肎也。从口、丂,丂亦聲。凡可之屬皆从可。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可,肯,同意。字形采用“口、丂”会义,“丂”也是声旁。所有与可相关的字,都采用“可”作边旁。
33使shǐ “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  (中,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 (又,执、持),表示手持旌节,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 是“中”的繁体甲骨文 的简写。古远时代以族旗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中”的本义即两国使者各执国旗争端的国界会谈调停,折中求和。有的甲骨文 将旗帜状的 简化成“干”状 ,将 简化成 ,导致字形晦涩。简体甲骨文 则将 进一步简化成“中” 。繁体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史”的“出使”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人” (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奉命前往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使,伶也。从人,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使,摆布,命令。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吏”作声旁。
34守shǒu 守,甲骨文  (六,即“庐”的本字,房屋) (寸,手持器械)。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寸”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35约yuē 約,金文  (糸,系、束) (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 。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约”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約,纏束也。从糸,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约,缠绕捆缚。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勺”作声旁。
36廉lián 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合并、连接。廉,金文  (广,开放式建筑) (兼,合并、连接),表示与主体建筑相连的开放式空间。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将房屋主体与外部开放式空间相连接。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俗体隶书 将两“禾”一“又”的 简化成“兼” 。俗体楷书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廉,庂也。从广,兼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廉,窄小的屋子。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兼”作声旁。
37使shǐ “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  (中,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 (又,执、持),表示手持旌节,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 是“中”的繁体甲骨文 的简写。古远时代以族旗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中”的本义即两国使者各执国旗争端的国界会谈调停,折中求和。有的甲骨文 将旗帜状的 简化成“干”状 ,将 简化成 ,导致字形晦涩。简体甲骨文 则将 进一步简化成“中” 。繁体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史”的“出使”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人” (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奉命前往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使,伶也。从人,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使,摆布,命令。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吏”作声旁。
38分fēn “八”是“分”的本字。八,甲骨文 表示切分。当“八”的“切分”本义消失后,甲骨文 再加“刀” 另造“分”代替。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刀将物体切成两部分或几部分。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分,別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別物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分,切开。字形采用“八、刀”会义,执刀用来将物体切分开。
39财cái 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建筑房屋的栋梁,代表有用之物。財,篆文  (貝,宝物,金钱) (才,有用之物),表示宝物、金钱和重要的有用之物。造字本义:名词,金钱及有价值的重要物品。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财”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財,人所寶也。从貝,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财,人们当作宝贝珍藏的东西。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40此cǐ 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此,甲骨文  (人) (止,“趾”,脚),表示双脚站立的所在。有的甲骨文 写成左右结构。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人称自己所立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此,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屬皆从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此,脚趾踩着的地方。字形采用“止、匕”会义。匕,表示相并列。所有与此相关的字,都采用“此”作边旁。
41人rén 人,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隶书 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私”即“厶” ,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 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 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 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 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籒文。象臂脛之形。凡人之屬皆从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人,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这是籀文字形。字形像垂着手臂、挺着腿胫的形象。所有与人相关的字,都采用“人”作边旁。
42之zhī 之,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止” (脚)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脚踏大地。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隶书 严重变形。楷书 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43豪háo 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野兽身上的尖锐长毛。豪,篆文  (高,……尖锐长毛) (豕,猪),表示搏斗时会竖起尖锐长毛的野猪。造字本义:名词,穴居啮齿类动物,全身黑色,藏身洞穴,昼伏夜出;遭受威胁时会竖起其分布在粗硬毛发中的箭刺;也称“箭猪”。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省略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豪,豕,鬣如筆管者,出南郡。从彖,高聲。豪,籀文从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豪,猪,身上的鬣毛粗硬如毛管,出于南郡。字形采用“彖”作边旁,“高”作声旁。豪,籀文字形采用“豕”作边旁。
44也yě “它”与“虫”、“也”同源,都是“蛇”的本字,后分化。也,甲骨文 像头尖、身长的蛇。有的甲骨文 、 将蛇头 写成“箭号” 或棱形的“大头”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 中的“大头”形状 变形成变“大腹” 。有的金文 则在蛇的“大腹”部位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蛇腹中的吞噬物,强调蛇腹神奇的弹性与消化能力,突出“蛇吞象”的特性。造字本义:动词,蛇性贪婪,无所不吞。篆文 在金文字形 的基础上大大变形,淡化了蛇腹形象。隶书 隐约还保留蛇头、蛇身的形象,有的隶书 变形后蛇形尽失。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也,女陰也。象形。 ,秦刻石也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也,女阴。象形。 ,是秦代刻石的“也”字。
三正道(讨伐不义之地使人合于道)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直译:得之正直,获之坦荡。军队归邑。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将哭泣流泪的孩子抱在胸前,以示爱护与安慰。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 用千言万语保证,军队归邑。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由太初混沌的“一”,怀抱不正常的婴儿。 扬善惩恶的天意军队归邑。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喜获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 立柱架梁,开始建屋。军队归邑。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俯首在一盆静止的水面上反观自己的影像,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 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军队归邑。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日光投射大地,使视野明亮。与天相对的地。 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足履平地,徒步前往。健康漂亮,单纯可爱的人。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军队归邑。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程式庄严的典礼。用动物毛皮制成的外衣。 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军队归邑。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大水冲裂堤岸。妻妾成群的男子对妻妾不满、挑剔。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 许诺,发誓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奉命前往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限制进食,省吃俭用。 将房屋主体与外部开放式空间相连接。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奉命前往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用刀将物体切成两部分或几部分。金钱及有价值的重要物品。 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人之遭受威胁时会竖起其分布在粗硬毛发中的箭刺。 四简单体会:站在自己所拥有的部分上,去比对看看自己离哪类人近,先纠正自己努力合道,成为那样的人。 五吟诵已经发群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