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与无
----写在读周易之前
道德经开篇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可见,有无之辨的重要性。
万物的发展从无中来,以无中生有立论是华夏世界观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万物之生成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易(空虚寂寥未有气之阶段),初(气产生的阶段),始(形产生的阶段),素(质产生的阶段),可见无应该是易的阶段,有应该是初,始,素的阶段。易之阶段于我几乎不可能窥探,无大抵已经是初或者始的阶段,而有大概已经是素的阶段了。
中医里说的“上医治未病”应该就是“无”的体现。大医常常能够根据每年气候的情况,预测疾病,及早提出预防措施,以避免季节病的产生。而中医治病则更加体现为无为,事无事的思想,中医从来不杀毒,而是调理身体使病毒难以在患者体内存活,自己就走了,正是如此,中医发展几千年,永远都是那几味药。中医对五脏六腑的描述,也是无的体现,这也是被很多人诟病中医不科学的地方,肺司气,肾主水,为什么中医要这么看五脏六腑,把他们和自然界的物质联系起来?追溯人,这个东西的产生,就追溯到人秉天地之贵气以生,人本就是天地之子,人的五脏六腑难道不是从自然之气而生?那么人的身体组成,人的呼吸,运动,就是一个小宇宙的运转。中医对“人”的认知,已然到了“气”的阶段。贵气是什么?贵气大概就是无偏性,中正之气,且看其他动物,植物,都有一些偏性,人生病也许就是因为失了中正之气,偏了,所以需要借助中药以纠正偏气。西医治病,基本锁定在素的阶段,各种病毒导致各种疾病,所以西医的治疗花样越来越多,仪器越来越先进,但是病种类也越来越多。这大概就是以人灭天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至此,才知道为无为,事无事,并非不做事,而是在“无”上做功,为的是“无为”,事的是“无事”。先生经常打游戏,我直接说他不对,这就是在“有”上做功,事实证明,没什么用。教育小孩也是,曾经关注过一个育儿公众号,她有个观点给我印象很深,她说家庭不是以孩子为中心,要以关系为中心,现在看来,这不就是“无”的思想吗,与其把重点放在孩子身上,不如把重点放在建设家庭,构建和谐和睦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有,无,画在坐标轴上就是两个坐标轴,看事的时候,把事放在坐标轴上,从有,慢慢地看到无,我想,如果都能看到无了,基本就是擒住气了,是不是就可以开始企盼不出户而知天下的境界了呢?
于是我开始把这个模型放在心里,就像自体心理学里面的自信与自尊一样,来试图看到“无”,可是发现困难大得很,试图看这个困难,大概有以下几点:
1、惯性的失败(自尊的缺失)。疫情期间,参与了老师的一个电话访谈项目,老师说过一句话,如果注定失败的话,多体会失败也有好处。我发现自己常常在打电话之前,就已经觉得自己不会成功了,以至于访谈结束后自己都感觉不理想。“我做不到”,是我内心深处的一个小旗子,这就是“懒”的体现,只要我觉得自己做不到了,理由都不用找,就可以安心地失败了。昨晚上看到一个视频,女孩没考好,妈妈骂了她几句,于是女孩喝了百草枯,在医院里,女孩跟医生说感觉很好,能吃能喝,应该可以出院了,医生后来把女孩的父母叫到办公室,说孩子也许只有一个月了,母亲大哭,后悔自己骂了孩子。看到那一段,我被吓到了,以我常年惯性失败的德行,会不会以后把我的孩子也养成这样?我觉得真的有这个可能,因为我常常会觉得自己不行,发生一点点小事情,因为我不会去细细看这个事,就会直接把他划入“失败”,然后放到我的库存里,我的阿Q精神可以承受很多失败,但是养孩子的失败,我真的承受不起。(这也是我今天来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之前想写,帖子都发了,后来发现老师取消了这个任务,就不想写了,这又是一个失败的库存,我得做点什么改变他)。
2、过于紧张,不能放松。按理说,当我知道自己注定失败的时候,我应该就可以安心躺起不用做事了。但是事实是,我常常处于很紧张的状态,我很容易失眠,一点点小事情就会扰得自己睡不着觉,肌肉常常都是紧张的状态。而以从前的各种灵光一现的体悟,都是在少有的放松的姿态下自然而然发生的,这种过于紧绷的姿态也在阻挠我看清事物的真相。
这阵子疫情期间,网上的信息量大,每天都刷着各种各样的新闻,好像脑子被填满了,正事没有做成多少,自己到被各种信息扰乱了。道德经的阅读也停留在前面几章节。这一阵也就琢磨有,无了。渐渐地,发现借着有和无,发展出五性,五行。有和无,其实就是阴和阳,我不知这算不算华夏世界观的核心,但可以确定他必然是很重要的东西。所谓圣人以类知之,类是什么,类是对事物的划分。华夏学对事物的划分,其实维数不多,阴阳,五行便可归类世间万物。而继续经典的学习,与我到底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前一阵的学习,我放弃了通过经典学习让自己成为大牛的想法(这也许是我最大是收获),接下来呢?当我尝试从阴阳来认知事物,却发现因为自己的偏气,认知还是很困难的时候,需要怎么做?
1、纠正自己的偏气,结束惯性失败,学习放松。嗯,这几乎短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学习经典本身,不就是纠偏的过程吗?既然愿意改,我想总有一天会有变化。
2、学习认知事物,我想,这就是周易的内容。光靠着阴阳坐标,其实很多东西还是看不清,看不清,就不知道怎么做,但是周易给了我们64种场景,也就是心里面标本多了,咱们有64个标本了,大概能看清的东西就多了点,就能够知道怎么做了。
所以,还是继续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