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135|回复: 34

陈静的《鬼谷子阴符本经七术》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11 16: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19-7-18 16:37 编辑

     继续磨,把外皮磨脱,磨成人形,拥有人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10: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20-1-25 12:10 编辑

讨论实践意义或在实际生活事件中的作用(月总结):
    已知疫情,但心疼父母在老家,仍决定启程返乡。还有公公的坟,一年了,需要我们除草清理。
    回乡发现,本地大量市民无防护意识,包括我的父母。果断取消了之前的聚会邀约,强令弟弟去准备了口罩,让全家人都戴上。
    疫情发展时间极快,除西藏,全国各省份都已有报告。重庆启动一级响应,弟媳正月初一回岗上班。老家离湖北很近,太多务工人员返乡,情况严峻。
    政府在武汉疫情上应对仓促,物资大量不足,网上求助信息遍地。儿子闻各类信息,叫嚷着可怕。我也感恐惧,但想到为人母,为中国人,当此应为战时了,决定拿出应战之勇,安静守在家里,安心读书思考,不抱怨不盲从不侥幸不调侃,清醒应对,沉着应战,与国一体,待春来到。此志一定,不再乱气于胸,开始在几个自己可以影响的群做引导工作。

月总结:
一月读下来,还是不能完全领会,有什么硬硬的东西顶着了。一直读得艰难,这是我的阅读经历中少有的。是磨得不够吗,还是静得不够?神不在啊,神被一大堆事牵着四处游荡,耗散得厉害。倒是疫情来了,逼得呆在家里,生生地给稳住,读书的感觉慢慢上身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30 15: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实践意义或在实际生活事件中的作用(月总结):
     关于道知有一种特别的向往,越向往就越说明自己在泥坑里爬不出来,或者就是浮在空中落不到地。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不受情绪的粘着,再慢慢地把自己洗得通透一点。
    奶奶身体有恙,自然地关心老人家,还洗老人家的衣服。主动提出帮她洗澡(奶奶自己坚持着可以,婉拒)。这个变化是我没有料想到的,也许是经典在不觉中化育了我吧。

月总结:
     本章读得有些闪躲,有些苦。又生病了,痰多,如同粘滞的生活状态。还是在努力地跟上队伍,老师说下步要分层安排,心里就凉凉地,似乎被嫌弃了、抛弃了。神立不稳,一丁点风吹草动就波涛汹涌,一两句话就如经了寒侵霜打。反正奔着人该去的方向,一群人罢,一个人罢,用跑罢,用爬罢,去就是了。意虑到此处则定矣,心亦安。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3 20:2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层次概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16: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19-7-18 16:38 编辑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第一章
原 文: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8 16:5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19-7-19 10:34 编辑

查字:
   盛: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盛,甲骨文=(“溢”,满溢)+(成,用武力实现霸业),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説》: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聲。(盛,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的黍稷。字形采用“皿”作边旁,采用“成”作声旁。)后引申为至极的、广大的、深厚的。

   神:“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申,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示” 另造“神”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在中医观念中,“精” 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 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説》: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神,天神,引出万物的存在。字形采用“示、申”会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9 10: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19-7-19 11:35 编辑



法:灋,金文=(去 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水 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廌 轻盈灵巧的动物),表示古代参天察地的高人在野外活动时,从流水顺其自然的特性、麋鹿等动物的灵巧自由中,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道家思想相信“上善若水”,认为水的特质代表了自然的本质精神。有的金文调整结构,突出了代表自然的“水”“廌”。造字本义:名词,人类从水、鹿等自然中领悟并践行的生存之道,即暗合宇宙万物的本质精神、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 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説》: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今文省。(灋,刑法。量刑标准平得像水面一样,因此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廌,是用来在疑犯中撞触不正直真犯的动物,判别出真犯后将其除灭,所以字形也采用“去”作边旁。“法”,今天文字的写法省去“廌”。)
五:“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二”之间再加一个“二”,用两个“二”表示“四”。“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四”的正整数。有的在此基础上加 =(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造字本义:名词,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
《説》:五,五行也。从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从五。 (五,金、木、水、火、土五行。依据“二”为字根,“二”表示天地两极,“乂”代表阴气和阳气交错,“五”表示阴阳两气在天地间交错。所有与五相关的字,都采用“五”作边旁。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7 22: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译:
      盛神法五龙
   (全盛之神效法五气运化)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
  (全盛之神有五气(志思神心德),志思负责运物化物成物,神提供源动能,神为长;心是储蓄和输出五气的场所,心为舍;德能将五气运化至极致,德为大;养神之本在于复归于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
(道是天地的造始者,纲纪,是远古时期结绳记事的产物。远古之人,以天球为经,以地球为纬,以太阳视运动为核心,进行天文观测,来确立历法。以十二年为以小纪,以十二万年,为一大纪。)
    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道是万物的创造者,也是天地的创生者。道生一,一为虚漠鸿蒙之气,无所不包,无形无状,无物无像。化气,指道所生出来的造化天地万物的元气。这种无形无状的元气,是先于天地而成的。看不到它的形质,不知道它的名状,被人称之为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道,是神明之源,是造化的开端。圣人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即神明,就会获有道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
   (通过对心气的运用来造化和改变世界,即为心术之道,其源自于道,神灵舍于心,心气所专注之志虑思意,所行之事,便是所舍。)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九窍十二舍是气的门户,都由心来总摄。)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心之神,身之气,皆生而与天同应,这样的人是真人。真人,能够与天为一,神气与天相通。)
    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圣人通过修炼,可以使人与天复能相应,复合而为一,这样的人则是圣人。圣人以类知之。
   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
  (圣人是与万物被造化的演生相通为一,感而通物,智识都源出于对万物的认知和理解。)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
  (知类的操作发生在九窍。九窍对自己和外物的不明白,依靠心术通于一。如果心中无术,必有不通。通一之后,五气才可养。关键在于神有所安。这样便是“化”(道生神化人得)。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化运五气,志气(锁定目标,绝嗜禁欲,使万物各得其所欲)、思气(谋划最优,长安先乐神明吉,志心独行,慈惠恻隐遂其生存)、神气(蹈道神养,持续向前推动,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心气  (动力发源地,人之所履成人伦秩序)、德气(行动效应所及的范围,以明照下,人之所宜,赏善罚恶立功立事)。神是他们的统帅长官。)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

  (圣人恬淡虚静,抱神合道,精神内守,则能养气。养气得其和,心养气,与天地通于一气,与万物处其和,则志、思、神、德四者不衰。四者不衰,则能四边威势无所不为,把四者存而舍于心中,这便是以神明之能,运化百姓和万物。)
    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能以神化归于身,运化万物者,这样的人便是真人。真人与天同一,与道相合。执道之一,而衣养天下万物。真人以天心为心,以天德为德,衣养万物。他能够以自然无为虚静自守,包宏志虑思意,而以威势施于天下)
   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为士之人,能达真人之道而神盛,便可以养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10: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19-8-9 13:47 编辑

讨论实践意义或在实际生活事件中的作用(月总结):
    1.关于学习模式、思维模式、生活甚至生命运行模式的发现,用想,而非用思,不体物,只浮在表面。学习和生活都被分成若干板块框框,是断的,分裂的,不和不合,故而自我矛盾、分裂、痛苦。
    2.再次体悟到古汉字的奥妙,里面有古人体物的遗存,所以查到它们的本源时,会自然有与上古时代连通之感。这个连通是惟的作用。而西方以字母为体系的语音类语言就是纯粹的维。
    3.老师在带学中让大家去自己身上找“五气”,这一方法通过我们的身体与经典发生直接的连接,也是体(体会),是实操,不是让经典只在思维之网中打转转。
    4.读经典带来的变化:工作再累再忙,心里也有底气,不会叫苦,没有惧怕,有一种强有力的志在支撑;越发体会绝嗜禁欲的妙处,忙完工作,回家就读书、背书、写东西,能安静,少怨艾,少艳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9: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19-8-16 20:59 编辑

第二章
原文:
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思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识明矣。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查字:
养: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羊群。養,甲骨文(羊)(攴,手持鞭子),表示在山地驱赶羊群。篆文(羊)(食,喂饲料),表示圈羊喂草。造字本义:动词,放牧羊群。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説》:養,供養也。从食,羊聲。(养,供养。字形采用“食”作边旁,采用“羊”作声旁。)

志:本   字 “志”   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 的目标。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  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合并字“誌”    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目标。 誌,篆文(言,话语)(志,内心目标),表示将内心目标用书面语形式写下来。造字本义:动词,用书面语记录内心目标以备忘却。志   《説》:志,意也。从心,之聲。(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
   誌  《説》:誌,記誌也。从言,志聲。(誌,标记。字形采用“言”作边旁,“志”作声旁。)

法:灋,金文(去,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水,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廌,轻盈灵巧的动物),表示古代参天察地的高人在野外活动时,从流水顺其自然的特性、麋鹿等动物的灵巧自由中,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道家思想相信“上善若水”,认为水的特质代表了自然的本质精神。有的金文调整结构,突出了代表自然的“水”和“廌”。造字本义:名词,人类从水、鹿等自然中领悟并践行的生存之道,即暗合宇宙万物的本质精神、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篆文异体字简化结构,省去“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 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説》: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今文省。(灋,刑法。量刑标准平得像水面一样,因此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廌,是用来在疑犯中撞触不正直真犯的动物,判别出真犯后将其 除灭,所以字形也采用“去”作边旁。“法”,今天文字的写法省去“廌”。    )

灵:“靈”(灵)与“零”* 同源,后分化。“霝”是“靈”的本字。霝,甲骨文(雨,降水)(两个“口”,不停念叨),表示巫师念念不停地祈祷下雨。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有的加“示” 写成,强调祭祀求雨;有的金文加“玉” 写成,表示用玉器祭祀;有的金文加“心”写成 ,表示求雨极尽虔诚。有的金文加“龠”(乐器),表示祈雨现场奏乐献礼,仪式隆重。有的金文在“霝”的基础上再加双手、双脚、人形、火形,表示祈雨的巫师持炬手舞足蹈,向天神传达干旱缺雨的“火热”痛苦。篆文异体字用“巫” 代替“王”(玉),强调巫师降神求雨。造字本义:动词,大旱之时,巫师念念有词地祭祀祝祷求雨。《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灵”在金文字形基础上省略大量字件,将双手简化成“彐”(“又”的变形)、将写成“火”,表示巫师持炬表演求雨祭舞。在古代中医观念中,“神”*  是统领生命的天真能量,来自于父母奇妙的“两精相搏”,需要后天观照持守;“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  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  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説》:,靈巫,以玉事神。从玉,霝聲。靈,靈或从巫。(,灵巫,用宝玉等祥物敬奉神氏的通神者。字形采用“玉”作边旁,“霝”作声旁。靈,异体字靈采用“巫”作边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11: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19-8-24 08:52 编辑

意译:
养志法灵龟(养志效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志所需养者,因心气中的思不通达,上不能通神,下不能接物,以致不能化。)有所欲,志存而思之。(人有所欲,志将“物”与欲存而思之,以求通达。)志者,欲之使也。(志,为欲之使者。)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欲多则需同时接通的思路就多,心易散裂。心散则作为欲的使者之志气,就易衰弱。志(推动力)弱了,则思之气路就断裂无法通达。)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故专心于一物心气为一,欲便不会恣纵,志之力量(思)就不会衰弱,志意不衰则思气得理(神)而通达。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识明矣。(理(神)达于物则人与物通,而与物和,则乱气不烦于胸中,和通则内志气得养,外可知人。 养志则心能与万物和通,知人则能直抵其本质。)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如果要将这通心识人之术,用来育人识人用人,必先知其所养之气志。了解人气志的盛衰,再对应养其气志,察其所志心笃行之事,以知其心智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志不得养,心气散而不固;心气散,思气不通达于物;思气不通达,则志之力量不实;志之力量不实,则应物不猛;应物不猛,则乱气冲撞而志失之力量心气虚弱;志失力量心气虚弱,则心神尽丧;心神丧,则昏聩,则九窍感知(参)与理解不能合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养志本源,在于安己(于道);己安,则志意(思力)实坚;志意实坚,则操作主宰天下的威势才不会耗散到无聊的俗务之中,如此神明才能固守在心中,才能容纳万物于自己的威势之中,以整全的威势分于万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24 08: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章主要分养志(志得养)、不养志(志不得养)进行正反对比说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20:15 , Processed in 1.122497 second(s), 17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