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371|回复: 67

吕丽芳的《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4 14: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自主读书会从7月15日,星期一开始。周一对周日为一周。
每周所读内容,可以多次提交分享。论坛分享最后期限,周六晚上24点(留一天修改、回顾性消化),过点即视为没有提交分享。

论坛分享要求:
1、每周提交指定章节的分享   每章用4周时间
(1)   第一周抄录经文原文(请勿复制粘贴)、完成查字正音
(2)  第二周对本章做意义翻译
(3)  第三周对本章做层次要点分析
(4)  第四周讨论实践意义或在实际生活事件中的作用。
2、每个月最后一周做一次月度总结,丰俭随意,但要走心。

微信群自由讨论要求:
    1、除每章第一周外,每周在群内发送本章背诵录音。
    2、随时自由讨论,不受时间限制,不受观点异同限制。
    注意努力避免各说各话,互不回应;
    注意避免多主题长时间并行;
   一个话题尽量讨论出个结果(或者达成一致,或者清楚界定差别)
    注意营造用心交流的氛围(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时机降低交流效率时,注意调整)
    最根本的提示是:从交流内容、交流方式等各方面注意学以致用。

检查记录事项:
   1、论坛常规作业完成否
   2、月度总结完成否
   3、参加群讨论否
   4、每章的第2、3、4周在群内发送背诵录音否。
满三次记录不再检查,并按规则提前退出本读书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5 23:0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总结:
腹稿打了好几天,文体想了好几个,不知不觉到了最后交作业的日子了,还是想到哪写到哪吧。
遥想最开始陈老师说要读本经的时候,我很快就报名了,想当初我就是想要改变自己,做好家庭建设。最初老师说需要用七个月读一本书,我还时间好长,没想到这么快就过去了。跟开始比,后期确实惰性比较大,同时也有点吃不透囫囵吞枣的味道。好在有同学们带着一起向前,每一章都结合生活中的事情入心体会了一番。最后一天了,反复琢磨了本经全文之后,把我自己的体会写了下来。
首先第一章,盛神法五龙。这一章节中,我心有感的有两点:一、盛神中有五气,志思神心德,其中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神,我以为聚精会神的神就是接神的状态,且心虚可完全舍神,神为五气之长,其职责在于统领五气,接物化物;心,务在舍神,舍神者需心虚而静,所谓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德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只有德厚者,方能以无为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二、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这里的和,我现在理解的是合道。而静和者,可安己,安己乃养志之始。
接下来就是第二章,养志法灵龟。灵龟的特点:稳、静。这也是养志的重点所在。这一章在生活中体会的比较多的有两点:一、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心气不一,则乱气烦于胸中。所以我首先就是要养气固志。对于欲多心散着一点体会相当深刻,离我特别近的就是之前既想工作挣钱又想照顾孩子做一个好妈妈,总也平衡不好,搞得我两边都不尽如意,所以常常乱气烦于胸,家里经常是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乌烟瘴气,家不像家,下班都不想回去。二、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当我真的被公司辞退后,安心做一个妈妈,一个家庭的女主人,我发现自己不飘了,开始脚踏实地了。
第三章实意法藤蛇,实意对应的是五气中的思;上一章讲有所欲,志存而思之。而想要思虑深远,还需心安静神明荣,志不可乱,功不可间。实意必从心术起。从心术起,即要同天合道。无为而求,无为而无不为,即以无为待有德。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接神接物。本章虽讲实意(思),却做到了盛神能达到的高度,即“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此为道知,只有盛神可以达到。
下面说说我对分威散势转圆的理解。第一章就讲了“四边威势无不为”,所谓威,我的理解,还是需要神覆之,形成一种势态,威力才比较大,才是为下面的散势做足了准备。而分威需“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此为其一,另还需养志拂意以观间。以间见间,动变明则威可分。而散势,更要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而转圆我的理解即为养德使其厚,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以己之德上接天神,下接万物。
最后一章是损兑法灵蓍,这一章读到最后,就开始通篇来体会了,损兑就是心术,通心术者必有盛神之气。就是静和、安己,志意实坚者,方可以盛神之气,分威散势,以达到损兑,来取得本经之阴符。
通篇看来,对我个人来讲,我动的时候太多了,我需要静。我需要静和,己安,安静五脏,合通六腑,内视,反听,定志,待神往来。这一点很重要,只有内心真正静下来,能内视反听,才能乱气不烦于胸,才能所行不错。还有一点对我的触动比较大,就是德。读转圆的时候,正好跟奶奶接触比较多,体会也比较深,修德使德厚,方能转圆而求其合。所谓合,是与天合,与道合,与万物和。以此方能真正的损兑,而获得本经阴符。
这么总结下来,又通读了一遍本经,体会确实比一章一章分开来完整的多,获得的阴符也终于完整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6 11: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养志法灵龟》第一周作业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19-8-12 11:19 编辑

一、抄录原文
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
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
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
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
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
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二、查正字音字形

志:本字 “志”   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
         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
         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
         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
         “志”为最深刻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造字本义:动词,用书面语记录内心目标以备忘却。
   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志,意也。从心,之聲。
   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誌,标记。字形采用“言”作边旁,“志”作声旁。

灵:①本义,动词:巫师念念有词地祭祷求雨。   本义只见于古文
    ②名词:超物质的存在,全知全能的神。      灵符          灵怪 灵异
        ③形容词:神奇的,有奇效的。        灵验   
        ④名词:魂魄。     灵车 灵床 灵幡
        ⑤名词:人最高级的精神状态。    灵感         灵长目
        ⑥形容词:机敏的,巧妙的。       灵便

龟:龜,甲骨文像侧视的鳖类突出背部的甲壳。金文像俯视的鳖类:蛇形头部、圆形背盖、肥短四肢、短促尾巴。
造字本义:名词,鳖目动物,一般具有厚重、梅花状的四肢和高耸的圆形甲壳。
篆文用“它”(蛇)代替金文字形的头部和尾部,并突出背部的甲盖。籀文是对金文字形的简化,同时空出了龟的背甲和蛇形的头、尾。
俗体楷书 基本承续籀文的写法,将有错纹的甲背简化成了“田”,大大简化了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龜,舊也。外骨内肉者也。从它,龜頭與它頭同。天地之性,廣肩無雄;龜鼈之類,以它爲雄。象足甲尾之形。古文龜。   
性,广肩者无雄;因此龟鳖之类,以它为雄。字形像龟足、龟甲、龟尾之形。

达: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
有的甲骨文加“止”(行进)将“彳”写成“辵”,加强“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
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简体字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逹,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字,字形采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欲: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
欲,金文(谷,高深空阔的沟壑)(欠,叹气、不满),表示永不满足的贪求。
有的金文以“人”代“欠”。有的金文(谷,沟壑)(心),“谷心”即“难以填满之心”,强调“欲”的“心念”含义。
造字本义:名词,永不满足的心念。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俗体楷书也写作“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欲,貪欲也。从欠,谷聲。     
----------------------------------------------------------------------------------------------------------------------------------------------------------------------------------------------------------------------------------------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存,体恤而关切。字形采用“子”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散:〔古文〕枚【廣韻】【韻會】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傘。㪔,通作散。【易·說卦】風以散之。【禮·曲禮】積而能散。
又【公羊傳·莊十二年】散舍諸宮中。【註】散,放也。
又【博雅】布也。【廣韻】散,誕也。【增韻】又宂散,閒散。【韻會】不自檢束爲散。【莊子·養生主】散人又惡知散木。【註】不在可用之數。
又姓。【書·君奭】有若散宜生。【傳】散氏,宜生名。
又酒尊名。【周禮·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註】漆尊也,無飾曰散。【儀禮·燕禮】酌散西階上。【註】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禮·禮器】賤者獻以散。【註】五升曰散。○按《周禮》《儀禮》《禮記》《釋文》音素旱反。《韻會》獨引此條入去聲,非是。蓋上去二聲可通讀也。
又藥石屑曰散。【後漢·華陀傳】漆葉靑䴴散。
又琴曲名。【晉書·嵆康傳】有廣陵散。
又【廣韻】蘇旰切【集韻】【韻會】先旰切,音鏾。義同。
又【集韻】相干切。與跚同。【史記·平原君傳】槃散行汲。【註】索隱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
𢿨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未收录“散”字头,请参考“𢿨”字:)
『說文解字注』
襍肉也。從者、㑹意也。、分離也。引伸凡皆作?。?行而廢矣。从肉。聲。穌旰切。十四部。



衰:①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   本义由“蓑”代替
②形容词:干枯的,枯萎的,退化的。


偟:【廣韻】【集韻】【正韻】胡光切,音黃。仿偟猶佂營。【莊子·大宗師】茫然傍偟乎塵垢之外。
又通遑。【爾雅·釋言】偟,暇也。【揚子·法言】忠臣孝子,偟乎不偟。【註】言忠孝之人,不暇問仙人無益之事也。
偟:恣纵。
恣纵:放任。

意: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
意,金文呈混合结构,(音,声)(曰,说),表示言语所传达的心声。
篆文(音,声)(心,情感),表示言语包含的情感。
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
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意”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
“志”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
“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
“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思,把人事放在头脑、心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囟”作声旁。所有与思相关的字,都采用“思”作边旁。


理: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民居、作坊。理,篆文(王,玉)(里,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
造字本义:动词,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理,治玉也。从玉,里聲。
--------------------------------------------------------------------------------------------------------------------------------------------------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和,言论相呼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禾”作声旁。


通: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使器物。
通,甲骨文(辵,行进)(用,借代物用),表示物用来往,交流有无。
造字本义:动词,彼此来往,交换物用。
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甬”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通,達也。从辵,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通,直达。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甬”作声旁。     

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金文字形像纺织者手工整理纺织机上散乱或混杂无序的丝线,使丝线条理有序,便于纺织。亂,金文,手工整理织机上混杂无序的丝线)(乙,织机上的丝线),表示织机上的丝线混杂无序
籀文将金文字形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中下结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
造字本义:形容词,织机上的丝线混杂无序。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乙”写成
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用“”(正体楷书省略“舌”而写作“辭”;俗体楷书省略“”而写作“辞”)省略成的“舌”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古籍中,“”和“”,后来多由“治”合并代替;“”后来多由“辭”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亂,治也。从乙,乙,治之也;从。   

烦: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烧烤。
煩,篆文
----------------------------------------------------------------------------------------------------------------------------------------------------------------------------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烦,因身体发热而头痛。字形采用“页、火”会义。另一种说法认为,声旁是省略了“林”的“焚”(即“火”)。


帮:形声。从巾,邦声。“巾”。从“巾”字多与布帛有关。本义:鞋的边缘部分
【廣韻】【正韻】博旁切【集韻】逋旁切,音幇。【廣韻】幫衣,治絲履。【集韻】治履邊也。【六書故】幫,裨帖也。省作幇。凡事物旁取者皆曰幫。

外:外,甲骨文(卜,占问)(内,穴居),会义主题不明。
有的甲骨文借用“卜”,表示“外”与“占卜”的关系。金文以“夕”(月亮,借代星夜)代替甲骨文的“内”,表示在星夜占卜。
造字本义:动词,在星夜的郊野占星问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外,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         
------------------------------------------------------------------------------------------------------------------------------------------------------------------------------------------------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识,常情。一种说法认为,“识”是“知道”的意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戠”作声旁。
[backcolor=rgb(230,][backcolor=rgb(230,]


分:
”是“”的本字。,甲骨文表示切分。当“”的“切分”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用刀将物体切成两部分或几部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分,別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別物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分,切开。字形采用“八、刀”会义,执刀用来将物体切分开。  

察:察,篆文<span]察:察,篆文<span]------------------------------------------------------------------------------------------------------------------------------------------------------------------------------------------------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察,屋檐向下覆盖(另一种说法是“反复审视”)。字形采用“宀”作边旁,“祭”作声旁。        


固: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篆文对金文字形的误写。
固,金文(盾甲)(束,缠绕、捆束),表示对盾甲进行某种加强
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加强型的盾写成“古”;也就是说,“古”中的“十”其实是“甲”,“古”中的“口”,其实是捆束
造字本义:动词,给盾甲捆扎或加层,使之牢不可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固,四塞也。从囗,古聲。   
实:實,金文<span]实:實,金文<span]-----------------------------------------------------------------------------------------------------------------------------------------------------------------------------------------------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猛:
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第一。
孟,金文(犬)(孟,第一),
造字本义:名词,最高大健壮的狗。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猛,健犬也。从犬,孟聲。   

失:
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失,縱也。从手,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失,放手、脱手而不能控制。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乙”作声旁。

虚:
虚,金文(“虍”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两个“匕”,表示虎爪)(土,地域),
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
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和“土”合成的写成了“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字形采用“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丧:
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养蚕的树。
丧,甲骨文(桑,养蚕的树)(众多“口”),表示桑树上众多蚕虫蚕食桑叶。
造字本义:动词,满树蚕虫将桑树的叶子吃光。
金文 有所变形,将甲骨文字形中“桑”形写成,同时加“亡”强调“消失”的含义
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犬”,“桑”形消失。隶书进一步变形,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亡”写成“衣字底”。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两个“口”简化成两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喪,亾也。从哭从亾。會意。亾亦聲。

仿:
“仿”是“彷”的异体字。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朝向。
彷,甲骨文(行,四通大道)(四个“止”,即四个“趾”,借代四双脚),表示在址十字路口的四个相似路口来回踱步,无法确定正确的方向
简体甲骨文将“行”简化成“亍”,将四只脚简化成一只脚,并且加“方”,强调方向的迷惑。
有的简体甲骨“彷”将四个“止”都省去。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简化成
“彷”引申出“相似、近似”的含义后,篆文异体字“仿”用“人”代替“彳”表示人物相似或言行相似
造字本义:动词,人的形貌或言行相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仿,相似也。从人,方聲。,籀文仿从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仿,相似。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方”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仿”字,字形采用“丙”作声旁。

佛: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彿”的省略,表示相似、相仿
佛,篆文(人,形象)(弗,即“彿”,相似、相仿),表示人的形貌相似
造字本义:动词,人的形貌或言行相似、相近。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了一种觉悟真理的和平宗教,信徒们将创始者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现代梵语为Buddha),
汉代中原人将其音译为“佛驮”或“佛陀”、或“浮陀”,并根据古梵语的读音将“佛(fú)”异读为 fó。古籍多以“仿佛”代替“彷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佛,見不審也。从人,弗聲。   
            
合并字“蓡”    蓡卄(植物)浸(没在水中),表示水生植物。
-----------------------------------------------------------------------------------------------------------------------------------------------------------------------------------------------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参,曑和商,都是星名。字形采用“晶”作边旁。,这是“参”的异体字,将“日”省略成“口”。

会:
“會”是“燴”的本字。
會,金文(合,合并)(米,米饭,代主食),表示将菜肴与米饭主食同锅合煮。
有的金文将食物“米”写成两团食物揉合状,进一步明确“合煮”的烹调法含义。
造字本义:动词,把主食米饭和菜肴混合在一起烹煮。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
简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对繁体楷书字形进行大幅度整体简化。
当“會”的“合煮”本义消失后,后代楷书再加“火”(炊煮)另造“燴”代替,强调炊煮”的含义。
古籍多以“會”代替“徻”。《汉字简化方案》用“會”合并代替“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會,合也。从亼,从曾省。曾,益也。,古文会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会,集合。字形采用“亼”和省略了两点的“曾”会义。“曾”表示增益。,古文写法的“会”就写成这样。

始: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掌管。
始,金文(司,掌管)(女),表示在母系时代,有神奇生育能力的妇女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有的金文又加(厶,头朝下的胎儿或幼婴),强调生育能力;有的金文(台,怀胎)(女,母),
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
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始,女之初也。从女,台聲。        
------------------------------------------------------------------------------------------------------------------------------------------------------------------------------------------------------------------------------------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安,娴静。字形采用“宀、女”会义,表示女在屋下。

己:“己”是“纪”的本字。
己,甲骨文像绳子系绕的样子。
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或标明物品的归属者。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己”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丝”另造“纪”代替。捆绑的绳子为“乙”* ,用绳子捆绑叫“己”(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凡己之屬皆从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坚,刚硬。字形采用“臤、土”会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7: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养志法灵龟》第二周作业:意义翻译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19-8-12 11:33 编辑

养志法灵龟
养志,应该像灵龟那样(灵龟就是要在水里,遵循道之自然)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
需要养志的人,心气之道不通,有阻,上不通神,下不达物。
有所欲,志存而思之。
内心有欲望的人,能生志;所谓自虑为思,把欲望所生之志,存在心舍,存而思之,以求通达。
志者,欲之使也。
志是欲望的使者。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欲存于心舍,欲望多了心气就会散,志气就会衰弱,思理就不会通达。
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所以心气专一欲就不会恣纵(恣纵:放任),个人的心里所舍的志就不会衰,思理便会通达。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
舍志不衰思理通达就会使志异而致同,通达到于心,则乱气不烦于胸中;这样通了之后,内可以养志,外可以知人。
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识明矣。
养志就可以使心上通神,下达物;知人,则可以明辨人之本质。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
如果要把养志之术用于识人育人用人,就要先了解他是如何养志的。
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了解了别人志气的盛衰,就可以相对应的培养他的志气,观察他擅长的地方,以了解他的能力。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
不养志,心气就是散的不够稳固;心气不稳固,思虑就不能通达于物;思虑不通达,意志就不够坚实;意志不够坚实,则应对于事物就不猛;应对事物不猛,就会丧失志气,从来心气也会变得虚弱。志失气虚,一个人的精神就会颓废;精神颓废,就会神志恍惚;神志恍惚,则九窍接物(参)与心志思理不能合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
养志之源头,其根本在于安己于道;
己安,则志意实坚;
己安,则志坚。
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志坚则五气的威势不会分散于俗物乱事之中,这样神明才能时常固守于心,就能震慑万物。威势不分,与乃能分之的分的区别不太能理解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4 15: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19-8-8 17:20 编辑

原文: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慮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

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

实意法腾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收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者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固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率之交会,听之候之也。寄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寄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待定志思之太虚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15906;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

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固意志,神归其舍,则威&#18993;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拂意以观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记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知形势。
------------------------------------------------------------------------------------------------------------------------------------------------------------------------------------------

散势法鸷犯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虑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势。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

转圆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意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

损悦法灵蓄

损兑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事,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悦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5 16: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19-7-17 17:23 编辑

1、抄录原文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
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为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静合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
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2、查字正音
: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盛,甲骨文(益,“溢”,满溢)(成,用武力实现霸业),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盛,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的黍稷。字形采用“皿”作边旁,采用“成”作声旁。
个人感想:看到这个解释,想到了水满则溢,这是一个很充实、很饱满的状态。


:“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申,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示” 另造“神”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
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在中医观念中,“精”*  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  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  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  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神,天神,引出万物的存在。字形采用“示、申”会义。

个人感想:有时候我会跟孩子说,你的神仙看着你呢;孩子问神仙是谁,我说是你自己。这些话是跟孩子说,也是跟我自己说。对于神,我觉得就是个人的一种精气神,也可以是自己的一种正能量磁场。

造字本义:名词,人类从水、鹿等自然中领悟并践行的生存之道,即暗合宇宙万物的本质精神、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 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龍”是“龔”的本字。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甲骨文像张开大口饮水的双头飞天神兽,表现了远古先民对于彩虹神秘天象的推测想象。龍,甲骨文、金文字形极其丰富多样,但都包含“辛”(施刑,惩罚罪人)和有獠牙利齿的大“口”(吞噬)的字形,表达了远古先民的受害恐惧,和对灾难根源的想象。“龍”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与文化含义,集合了远古先民对天上的龙卷风、地面的洞穴巨蟒、水下猛鲨巨鲸的认知与想象,对古人来说,此三者的共性,是神秘而具有最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都会周期性地对世人大开杀戒。在远古先民看来,“龍”不是一种动物,而是神灵派来司斩夺命的一组神兽,本质相同而形体各异。先民相信,龙卷风摧毁家园、蟒蛇吃人、海鱼袭击渔船和渔民,都是神灵对罪人的惩罚,因此主动妥协献牲,以求后安。龍,甲骨文(辛,施刑,惩罚罪人)(“虹”的竖写),表示像矗立的虹一样的神秘巨兽,它代表神的权威行刑杀伐,张着大口在天地间怒吼横行,吞噬一切有罪之人。这个恐怖的神兽,俗称“龙卷风”,现代科学称之为“热带气旋”,可在瞬间将人间变地狱。简体甲骨文将矗立的虹简化成。有的甲骨文像身披麟甲、张开大口的吃人(辛,杀人)巨兽。有的甲骨文像深藏洞穴、张开大口的吃人(辛,杀人)巨蟒。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口写成大口利齿的形状。有的金文误将大口利齿的写成“月”;并用“巳”(幼婴)代替扭曲的身躯形状,表示用幼婴献祭洞穴中吃人的神秘大蟒蛇。有的金文加“兄”(即“祝”的本字,祭祀祈祷),强调以活婴献祭,祷告避灾。有的金文用“女”代替“巳”,表示用女童作牺牲品献祭。有的金文在“巳”(幼婴)上加“二”(多数),表示同时用多个幼童作牺牲品为天灾或大蛇献祭。篆文用“三巳”代替金文字形中的“二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巳”写成了“匕”。造字本义:名词,远古先民用幼童幼女作牺牲品献祭的热带气旋灾难或吃人的大蟒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三匕”写成明确的“三巳”。简体楷书省去正体楷书字形的左边,并依据草书字形的右边部分,将楷书字形右边的(三巳)简化成——也就是说,正体楷书“”是“辛、口、虫、三、巳”的会义结构;而简体楷书“”是“三巳”的会义结构。当“龍”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共”另造“龔”代替。
   
雷和电,具有最震憾人心的声响和光亮,因此古人大量使用雷云纹装饰器物,以此驱邪;热带气旋、大蟒、鲨与鲸,具有最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因此龙纹也成为远古先民的驱邪装饰,但唯有天子帝王享有用龙纹装饰器具和衣物的特权。由于龙纹与天子用具与服饰的特殊关联,“龍”渐渐演化出“祥瑞”的文化内涵;而文化的选择性,又由此有意强调“龍”的“呼风唤雨”神力,而忽略“龍”的“兴风作浪”破坏性。商朝晚期的商夔龙纹觚上的“龍”字,典型地表现了远古先民的集合祥瑞想象:字形由“辛”(甲骨文“辛”的弱化)、“口”(甲骨文“口”的弱化)、鱼尾(像倒立在海面的鲨或鲸的大尾)、鱼鳍(对称的双鳍)、巨爪、腾飞的蛇身、卷云等诸多部分构成,表示能飞天、能行地、能潜渊的完美神兽。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从肉,飛之形,童省聲。凡龍
          之屬皆从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龙,鳞甲动物之王。能变暗,能变亮,能变细,能变大,能变短,能变长;春分时刻而登天,秋分时刻而潜渊。字形采用“肉”作边
          旁,一副飞腾造型,以有所省略的“童”作声旁。所有与龙相关的字,都采用“龙”作边旁。

: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地的“二”的两横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地之间的汽流。金文为了使之区别于数目字“三”,将第一横写成折笔。为了有交区别于数目字“三”,有的金文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天地的上下两横都写成折笔。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横都写成了波浪线,字形由指事字变成了象形字,像汽流起伏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易于在天地之间均匀扩散、飘逸的第三态物质,汽流。隶书有所变形。“气”是天地间容易飘逸、扩散的自然汽流;“氣”是人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汉字简化方案》用“气”合并“氣”。“乞”是“气”字减去中间一笔的特殊指事字:飘逸、扩散的汽流为“气”;短气为“乞”* 。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气,雲气也。象形。凡气之屬皆从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气,像流动的雲气。象形字。所有与气相关的字,都采用“气”作边旁。
此处理解气为气态精华能量;

,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長,久遠也。从兀,从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亾聲。纼者,倒亾也。凡長之屬皆从長。,古文長。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长,时空久远。字形采用“兀、匕”作边旁。兀,是高远的意思。匕,表示久则变化。字形采用“亡”作声旁。,是倒写的“亡”
          字。所有与长相关的字,都采用“长”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长”字。
这里,长,感觉可以理解为生长、成长,亦可理解为长者;生长亦或成长之后就成为长者,在成长中变化,在变化中让自己看起来比较高远;只是愈长离消亡愈近。
以此注释,后面再慢慢磨。


: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
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凡心之屬皆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心,人的心脏,是属于土性的臟器,藏在身躯的中央位置。字形像泵血器官的形状。也有博学之士说,心是属火的臟器。
          所有与心相关的字,都采用“心”作边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余”的省略,表示简易茅屋。舍,甲骨文(余,单柱、无壁的简易茅屋)(囗,代表村邑),表示村邑中的茅屋。
           造字本义:名词,村邑中供旅人暂住的简易客店。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舍”合并代替“捨”。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舍,市居曰舍。从亼屮,象屋也。口象築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舍,为旅客服务的商业客馆叫“舍”。字形采用“亼、屮”会义。字形像房屋的样子。字形下部的“口”,像建筑物。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甲骨文彳,即“得”,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有的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有的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为便于书写,将“直”略写变形成,于是本为“直心”的字形“”变成了“十目一心”的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道家思想中,*  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与“”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德,升也。从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字形采用“彳”作边旁,作声旁。          
①本义,动词: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   本义只见于古文  
              德,得也。—— 《广雅 &#8226; 训诂三》
              君子德车。——《易 &#8226; 剥》
②形容词:合乎天道的,自得自在的。  义项只见于古文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墨子 &#8226; 节用上》
              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坐如尸。——《礼记 &#8226; 玉藻》
③名词:合乎天道的思想、方法。    /       道德经    
              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庄子 &#8226; 天地》 
              六德六美,德之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也。——《新书 &#8226; 道德说》 
④名词:符合是非标准的思想品质。      德行 德义        德育        德高望众     /       道德  公德 品德        离心离德 同心同德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 &#8226; 梁惠王上》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 &#8226; 诸葛亮传》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 &#8226; 项羽本纪》   
⑤名词:善行,恩惠。     /       感恩戴德    以怨报德   
结合本文,感觉”合乎天道的思想、方法”这一解释更合适。


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才也。凡大之屬皆从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所以“大”字像人的形象。大,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才”字。所有与大相关的字,都采用“大”作边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羊群。,甲骨文攴,手持鞭子),表示在山地驱赶羊群。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食,喂饲料),表示圈羊喂草。造字本义:动词,放牧羊群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楷书“养”依据狂草字形中“食”字下部的“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局部简化成两点,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简化成“介”古代称放牛为“”,称放羊为“”。后来“”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養,供養也。从食,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养,供养。字形采用“食”作边旁,采用“羊”作声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刀斧砍、削。造字本义:动词,木匠拉锯挥斧,筑屋造门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所,伐木聲也。从斤,戶聲。《诗》曰:“伐木所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所,砍伐树木的声音。字形采用“斤”作边旁,采用“户”作声旁。《诗经》有诗句唱道:“挥斧伐木,所所传响。”


造字本义:动词,异域远疆停止敌对与战争状态,顺服于中央朝廷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歸,女嫁也。从止,从婦省,聲。,籒文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归,女子出嫁。字形采用“止”和“帚”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这是籀文写法的“歸”字,省去了“”。   


”是“”和“”的本字。甲骨文像木柴着火,火星喷溅),表示古代部落燃烧篝火,用以煮食,聚众社交。 金文将甲骨文底部的“火”写成“曰”言说),强调部落成员围绕火堆漫谈交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的“曰”写成“白”说清楚),进一步强调“”的“言说”主题。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生火煮食,聚众漫谈当“”的“生火煮食”本义消失后,再加“”另造“”代替;当“”的“聚火而谈”含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另造“”代替。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諸,辯也。从言,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诸,辩论。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

”是“”()的本字。,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又”(抓)、“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另造“”代替。在道家思想中,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  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達謂之道。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道,人们所走的路。字形采用“辵、首”会义。直达的大路叫作“道”。     

,甲骨文在人(大)的头上加一圆圈指事符号, 表示头顶上的空间。有的甲骨文将“大”写成“夫”。有的甲骨文将表示的空间的四边形改成两横指事符号(即“上”,表示大地上方的太空)。造字本义:名词,人的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二” (大地上方的太空)改成“一”(太初、混沌状态),突出“太空”的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大”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天,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天,头顶。至高无上,字形由“一、大”构成。
天:头顶上方的苍穹

,金文字形与“”同源。,金文阜,用于抛葬的山崖倒写的“人”,被抛葬的死者被捆绑的“人”,表示包裹尸体又,抓持,抛掷土,深坑),表示远古时代用于抛葬的深谷深坑。客家方言至今仍称“”为“”,称“扫墓”为“告地”。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彖”(猪)有的籀文山,山岩 水,水泽土,土壤),表示由山水田园构成的广大空间。篆文土,墓穴也,即“它”,虫蛇),表示虫蛇赖以穴居的墓穴。造字本义:名词,从抛葬到土葬过渡的远古时代的简单墓穴晚期隶书将早期隶书字形中的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列也。从土,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宇宙间浑沌的元气初分之时,轻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浊的阴气下沉为地。地是万物陈列的所在。字形采用“土”作边旁,
           采用“也”作声旁。
地是万物陈列的所在。人类居住的星球上生物栖息的广大疆野。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掌管。,(司,掌管),表示在母系时代,有神奇生育能力的妇女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始,女之初也。从女,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始,女子的初生。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天地之始:天地初生成

:一,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造字本义:数词,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一 ,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 * ,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三 *,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
          弌,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
其,在这里应该为加强语气的作用。

:“己”是“纪”的本字。己,甲骨文、金文像丝绳缠绕绑扎的样子。当“己”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在“己”的基础上再加“丝”另造“纪”代替,强调用丝绳打结作记号。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标明物品的归属。远古结绳纪事,后加“言”(语言、文字)另造“记”*  代替,表示言传或以文字载入。穿绳打结为“系”*  ;结绳记事为“纪”;结束纪事的绳子为“十”* 。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紀,絲別也。从糸,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纪,另起丝头作结记事。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己”作声旁。


在天地未被道创造出来之前,没有任何事物形成,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没有任何纪元,也没有任何的纪事,天地万物混冥为一,所以那时候是一其纪也。
物之所造,天之所生。道是万物的创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14: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第一周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19-7-17 17:26 编辑

:造字本义:动词,杀牛。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杀牛为“物” ,解牛为“半”。 :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祀祝祷,祈求顺心顺愿。造字本义:动词,在铸器、做船时祝祷,祈愿进展顺利,器物坚固耐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造,就也。从辵,告聲。譚長說:造,上士也。艁,古文造从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造,作成。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告”作声旁。谭长说,拥有制造技术的人,属于上士阶层。艁,这是古文写法的“造”,字形
          采用“舟”作边旁。

:造字本义:名词,裹着胎儿的胞衣。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包,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於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爲夫婦。

          褢妊於巳,巳爲子,十月而生。男起巳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秊始寅,女秊始申也。凡包之屬皆从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包,像妇女怀孕,“巳”(胎儿)在人的腹中,像胎儿尚未成形的样子。一个人的元气,起于初生的婴儿。婴儿,为父母所生。男子从

          “子”位起,由右往左数三十位,女子由左往右数二十位,都立于“巳”位,结为夫妇。女子在“巳”位上怀孕,所以“巳”表示未成形的胎儿,怀胎十月后出生。男子从

          “巳”位起数到“寅”位,女子从“巳”位起数到“申”位。所以算命时,男子的小运从“寅”位开始,女子的小运从“申”位开始。所有与包相关的字,都采用“包”作边旁。


: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容,盛也。从宀、谷。,古文容从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容,装盛。字形采用“宀、谷”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容”字,字形采用“公”作声旁。

: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
合并字“   ”与“”同源,至篆文分化。造字本义:动词,祭奠阵亡勇士。隶书变形较大,省去篆文字形中的“亡”,并隐去篆文字形中的“人”形、“口”形、花枝形,并将花枝
                        端写成“四点底”,以致面目全非,本义线索尽失。舞蹈是肢体运动造型艺术,挥手作姿叫“”,辟腿跺踢叫*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無,亡也。从亡,無聲。,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無,没有。字形采用“亡”作边旁,采用“無”作声旁。“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
          穹向西北弓屈叫作“无”。


: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彤”*  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形,象形也。从彡,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一个头朝下入土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  ;称流质在肠道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之,即“趾”,表示行走人,他人),“之”在上,“人”在下,表示走在他人前面。造字本义:动词,走在他人前面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先,前進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屬皆从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先,前进。字形采用“儿、之”会义。所有与先相关的字,都采用“先”作边旁

”是“”的本字。,甲骨文林莽日,太阳),像太阳隐没在丛林之中。造字本义:动词,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有的甲骨文将丛林改成草丛。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的“太阳下山”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另造“”代替。隶书将“艸”误解成两只手而连写成“大” 日在草上为*  ,日在草中为“”(),日在树下为*  古人称日升而天地分明为* ,称日落而天地不分为(通* )。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艸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莫,太阳快下山。字形采用“日”作边旁,像太阳落在草丛中。   

:造字本义:动词,睁着眼睛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見,視也。从儿,从目。凡見之屬皆从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见,视,看。字形采用“儿、目”会义。所有与见相关的字,都采用“见”作边旁。

”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拟声词“”的省略,表示叫唤声。金文言,叫唤胃,即“喂”),造字本义:动词,叫唤,称呼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謂,報也。从言,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谓,叫唤名字。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胃”作声旁。

:造字本义:动词,大旱之时,巫师念念有词地祭祀祝祷求雨。
在古代中医观念中,“神”*  是统领生命的天真能量,来自于父母奇妙的“两精相搏”,需要后天观照持守;“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  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  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是“”的本字;而“”是“”的本字。甲骨文穴,石洞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有的甲骨文加“下”,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有的甲骨文省去“水”,将表示向下的水流省略成“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当“”字的“出水的石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厂”(岩石、石洞)另造“”代替,强调山上的石洞水源。当“”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再造“”代替。造字本义:名词,从岩隙涌出的山泉,为河川之始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中“”和“”通用,“”可以表示时间、空间上的起始,而“”特指水流的起始。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源,水,泉本也。从水,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源,水源,泉水的本原。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原”是声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老人拄杖而行。立,站直耑,老人拄杖),表示老人拄杖直立。造字本义:动词,老人借着拐杖站直、站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端,直也。从立,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端,站直。字形采用“立”作边旁,采用“耑”作声旁。
感觉这个词义比较合适:名词,缘由,原因。   端由        /         事端          无端          借端生事  

,金文日,太阳有的金文误将手形简化成“又”。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的“又”(手)和“止”(脚)连写成“正”,强调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又,手止,即“趾”,脚),表示太阳直射,时至夏至,人们手脚并用进入夏季农忙。造字本义:动词,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夏至是夏历法则中的重要节令:夏至即入夏农忙的恰当起始日。从本义上看,时日恰当为“”;相互抵制为*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是,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屬皆从是。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  
是:则也。

”与“”、“”同源,都是“”的本字,后分化。,甲骨文像头尖、身长的蛇。有的甲骨文将蛇头写成“箭号”或棱形的“大头”。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头”形状变形成变“大腹”。有的金文则在蛇的“大腹”部位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蛇腹中的吞噬物,强调蛇腹神奇的弹性与消化能力,突出“蛇吞象”的特性。造字本义:动词,蛇性贪婪,无所不吞。篆文在金文字形的基础上大大变形,淡化了蛇腹形象。隶书隐约还保留蛇头、蛇身的形象,有的隶书变形后蛇形尽失。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也,女陰也。象形。,秦刻石也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也,女阴。象形。,是秦代刻石的“也”字。  
”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之间再加一个“”,用两个“”表示“”。“也是特殊指事字,“”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的正整数。有的甲骨文在字形万物交汇)基础上加[img=13,11]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E--shangye==/--CE4--shu(zu)--/006wu/[1]jia(1)jian(1).gif[/img](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造字本义:名词,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五,五行也。从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从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五,金、木、水、火、土五行。依据“二”为字根,“二”表示天地两极,“乂”代表阴气和阳气交错,“五”表示阴阳两气在天地间
          交错。所有与五相关的字,都采用“五”作边旁。           


:①本义,名词:威猛无比的熊。  本义由“熊”代替  
              能,熊属。足似鹿。——《说文》   
              梦黄能入于寝门。——《左传 &#8226; 昭公七年》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唐 &#8226;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②形容词:无可阻挡的,善于行动的。     能人 能手           能动 能干         能工巧匠          能者多劳  
              将能而君不能御。——《孙子 &#8226; 谋攻》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 &#8226; 诸葛亮传》
③名词:力量。  能级 能量           能源        /        本能 潜能   
④名词:才智。     能力 能耐 能事        /        才能 技能   无能         无能之辈   
              各奏尔能。——《诗 &#8226; 小雅 &#8226; 宾之初筵》
              无异能者。——唐 &#8226; 柳宗元《三戒》
              募有能捕之者。——唐 &#8226;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千里之能。——唐 &#8226; 韩愈《杂说》
⑤动词:做得到,可行。    能够         能不能          能见度           能掐会算 能屈能伸 能说会道        /        可能   
              孔子不能决。——《列子 &#8226; 汤问》   
              夏礼,吾能言之。——《论语 &#8226; 八佾》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 &#8226; 庄公十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 &#8226; 劝学》
              壮士,能复饮乎?——《史记 &#8226; 项羽本纪》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史记 &#8226; 孙子吴起列传》
              安能辨我雄与雌。——《乐府诗集 &#8226; 木兰诗》
              能以足音辨人。——明 &#8226;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 &#8226; 秋声诗自序》


:①本义,动词:远行拾贝 dé。   本义只见于古文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②动词:拥有,获取 dé。
③动词:实现,完成,结束 dé。   得了        得意 得志
④助动词:能够,可以 dé。      /        办得到        不得不   粗心不得    哭笑不得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 &#8226; 微子》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 &#8226; 应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史记 &#8226; 项羽本纪》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⑤副词:必须,应该,肯定 děi。     得走了    得三天才能完成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 &#8226; 项羽本纪》
              犹得备晨炊。——唐 &#8226; 杜甫《石壕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⑥动词:导致,招致 dé。    得病 得罪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史记 &#8226;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得罪舅姑。——唐 &#8226; 李朝威《柳毅传》
              适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明史 &#8226; 海瑞传》


:①本义,名词:女性乳房。   本义由“奶”代替。      
②代词,你的。     乃翁 乃兄   
              余嘉乃勋。——《左传 &#8226; 僖公十二年》
              几败乃公事。——《汉书 &#8226; 高帝纪上》
              谁谓乃公勇者?——《史记 &#8226; 淮南衡山传》
              乃心在咸阳。——曹操《蒿里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③动词:是,系。    /      此乃天意         其乃江南一刽        失败乃成功之母
              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8226; 季氏将伐颛臾》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宋 &#8226;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副词:才,竟然,就,加强语气 。   乃尔        乃去 乃至         乃不知有汉       /       凡三往,乃见   
              子无乃称。——《庄子 &#8226; 德充符》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 &#8226; 定公十五年》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汉 &#8226; 刘向《列女传》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 &#8226; 平原君虞卿列传》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史记 &#8226; 屈原贾生列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8226; 韩愈《师说》

”是“”的本字。甲骨文像手张开,有所抓持。当“”的“持有”本义消失后,金文加“肉”另造“”代替,突出“手持肉食”的本义。远古时代肉食是生存资料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古人因此以“持肉”借代为“持有”。造字本义:动词,手持肉食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凡有之屬皆从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有,不合理的持有。《春秋传》上说:“日、月有吞食它们的日食、月食现象。”字形采用“月”作边旁,采用“又”作
          声旁。所有与“有”字有关的字,都采用“有”作边旁。

:①本义,名词:可剥皮绞绳或编篮的植物。    本义只见于古文
②本义,名词:园圃中用竹木筑篱的通道。    本义只见于古文
③名词:有交的途径、方法、策略,学说,主张。     术士     术数     /      权术     战术
              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術内耳。——《隋书 &#8226; 元岩传》
④名词:技能,技艺,专业。      术语     /     技术   马术 武术 学术 医术       美术 艺术        /     不学无术

”是“”的本字。,甲骨文像液滴囗,几乎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的“注油”本义消失后,篆文加“”另造“”代替。
---------------------------------------------------------------------------------------------------------------------------------------------------------------------------------------------------------------------------------------
附《廣韻》:由,从也(白话:由,表示起始)。            
     《韻會》:由,因也(白话:由,凭借)。            
   《爾雅&#8226; 釋詁》:由,自也(白话:由,表示起始)。   

①本义,动词:蛇性贪婪,无所不吞。   本义消失   
②副词:同样地,并列地。   也罢  也当 也该 也须 也许 也应        也好 也是 也行 也有        也可以   
③助词:表示并列、让步关系,表示停顿、强调、疑问语气。   /     之乎者也
              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孟子 &#8226; 告子下》
              若为佣耕,何富贵?——《史记》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必专。——清 &#8226; 袁枚《黄生借书说》      

使”是“使”的本字;“”、“”与“”同源。,甲骨文中,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又,执、持) ,表示手持旌节,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是“”的繁体甲骨文的简写。古远时代以族旗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的本义即两国使者各执国旗争端的国界会谈调停,折中求和。有的甲骨文将旗帜状的简化成“干”状,将简化成,导致字形晦涩。简体甲骨文则将进一步简化成“中”。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的“出使”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奉命前往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由“厷”(即“肱”,大臂)与“又”(抓、掏)混合组成,表示伸出手掏摸、探究,力求确定内部情况造字本义:动词,伸手往洞里掏摸、试探,以求确定情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淡化了金文字形中的手形“又”。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的“掏摸、力求确定情况”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未知空间)另造* 代替。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凡九之屬皆从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九,阳的最大变数。字节像事物曲折变化直至穷尽的样子。所有与九相关的字,都采用“九”作边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空也。从穴,敫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窍,孔穴。字形采用“穴”作边旁,采用“敫”作声旁

九窍者:
出处:黄帝内经 素问·生气通天论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十二舍者:
一、五脏六腑
  1.心、肝、脾、肺、肾五脏
  2.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
  3.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二、奇恒之腑
《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日奇恒之腑。”
陶弘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礼佛,迫于压力佛道兼修,故注“十二者,谓目见色,耳闻声,鼻受香,口知味,身觉触,意思事,根境互相停舍,故曰十二舍也。“非正道之解。

造字本义:名词,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門,聞也。从二戶。象形。凡門之屬皆从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门,活动的两户,开或关时可以听到转动的声响。字形采用两个“户”会义。像门板的样子。所有与门相关的字,都采用“门”作边旁

,甲骨文字形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的一半。造字本义:名词,装在建筑出入口、可以开关的单扇门板一般房间的入口只有单扇门板,大厅的入口才有两扇门板。籀文有所变形,误将甲骨文“户”的上格断开写成,并加“木”强调木质材料。篆文省去“木”。楷书将篆文不完整的小门上格淡化成一短横或一点。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户,護也。半門曰戶。象形。凡戶之屬皆从戶。古文户从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户,可开可关、用以保护家园的活动设置。半边门叫“户”。字形像半边的门板。所有与户相关的字,都采用“户”作边旁。[img=0,22]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C--jianzhu==/--CC5--men(zu)--/002hu/[3]zhou(1).gif[/img],
          这是古文写法的“户”字,字形采用“木”作边旁

造字本义:动词,少年束发仪式,告别童年、进入少年时代的男孩将散发系扎成一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總,聚束也。从糸,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总,抓拢丝线并将其束缚起来。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恖”作声旁
①本义,动词:古代少年束发的成年礼。   本义只见于古文  
              ,聚束也。——《说文》
              ,结也。——《广雅》

②动词:汇集,概括。   总共 总合        总结 总集 总括         总和 总计        总之         总而言之    /       汇总      

③形容词:全部的,全面的,整体的。   总称 总目        总额 总数 总帐        总体        总产值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书 &#8226; 禹贡》
④形容词:核心的,统领的。     总长         总店 总部 总队 总机      总纲 总谱 总则       总工会        总后方         总路线       总经理 总领事 总司令 总书记
              /        老总     
⑤副词:全面地,长期地。     总裁 总督 总管 总理 总统 总务 总政         总攻        总揽 总览   总评       总罢工 总动员         
⑥副词:毕竟,最终。   总得 总有   总归 总算   总会 总是 总要
              要万物于风雨。——《荀子 &#8226; 哀公》
              风流被雨打风吹去。——宋 &#8226; 辛弃疾《永遇乐 &#8226; 京口北固亭怀古》

籀文手,表示抓持、控制双手捏耳),表示耳提面命,控制对方。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双耳手,表示抓持、控制聶,小声说话),表示小声命令对方。
造字本义:动词,以极高权威与优势,对顺服的对方轻声细语地发号施令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攝,引持也。从手,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摄,引入并操持。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聶”作声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运输的船只。,甲骨文两只手,表示运送与接收舟,两岸间运送货物的工具),表示用船只在两岸间运送。造字本义:动词,用船只往返两岸,为隔岸的人运送物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冂”。“”的“输送”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另造“”。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受,相付也。从,舟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受,相互交托。字形采用“ ”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舟”作声旁。
①本义,动词:用船只往返两岸,为隔岸的人运送物品。  本义后由“授”代替。   
②动词:接收,获得。 受粉 受精 受胎         受话 受命 受权  
③动词:遭遇,承担。 受潮 受凉 受热 受暑         受挫 受阻

造字本义:名词,贞卜如验的贞人,贞卜高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眞,僊人變形而登天也。从匕,从目,从乚,八所乘载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真:长生不死的人变形升天。字形采用“匕、目、乚、八”会义,“八”表示仙人升天所乘坐的东西。

,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匕”(食勺)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用勺子添食。造字本义:动词,用食勺为别人添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 合并代替* 。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与,賜予也。一勺爲与。此与,與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与,赐予。“一”、“勺”会义成“与”字。这个字与“與”字含义相同。  

,甲骨文冂,洞穴入,由外而里),表示进入洞穴。造字本义:动词,进入穴居、住处古人称入穴为“”,离洞为*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内,入也。从冂,自外而入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内,进入。字形采用“冂”作边旁,表示从外面进到里面。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小心。金文攸,即“悠”,小心二,疑为“彡”的简写,光彩),表示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二”写成“彡”造字本义:动词,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装饰美化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由于“”字与“”字的读音相同、且字形相近,古籍常将“”字与“”字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字合并代替“”字。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修,飾也。从彡,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修,装饰美化。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攸”作声旁。
①本义,动词:小心着彩上色,装饰美化。      修面 修眉 修颜      修剪 修饰       修指甲       /     不修边幅
②动词:整治,办理,使美好,使完善。     修补 修订
③动词:研习提高,培养,麿炼

造字本义:动词,用烈冶金提纯
:古代“”与“”同义;但现代汉语中“”废“”行。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煉,鑠治金也。从火,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炼,烁冶金属。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柬”作声旁。   
①本义,动词:用烈火冶金提纯
②动词:烧掉无用的留下有用的。   炼山 炼狱
③动词:提纯,使之变纯、变精
就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造字本义:名词,神奇完美的土地神古人称主天者为“”,称主地为“”。由于“”、“”本义相近,唐宋之后多以“”代替“”;《汉字简化方案》以“”合并“”。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圣,汝潁之閒,谓致力於地曰圣。从土,从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圣,汝河、颍水一带,人们将致力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称作“圣”。字形采用“土、又”会义。

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類,種類相似,唯犬爲甚。从犬,頪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类,同一种属的事物之间相互呈现相似,这一点在犬科动物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頪”作声旁。   
彳,行军止,脚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止”混合连写,貌似“两山相连”,至此,“”的字形面目全非,离城远征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在甲骨文中,“”与“”是反义词,脚趾背向城邑为”,表示离乡征战;脚趾朝向城邑为”,表示异族入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出,進也。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凡出之屬皆从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出,长进。像草木渐渐滋生,向上生长出来。所有与出相关的字,都采用“出”作边旁

”是“”的本字。甲骨文((于,即“竽”,竹管吹奏乐器凹凸曲折),表示竽管乐音起伏迂回。 在有柄的吹奏乐器“丂”(参见“号”、“可”)的手柄部位加一横,表示手握乐器;凹凸曲折的符号示乐音婉转起伏。简体甲骨文省去凹凸起伏的符号。造字本义:名词,婉转起伏的竽管乐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有所变形。隶书 恢复简体金文字形。当“”的“竹笛”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另造”代替。由于“”(男女新婚仪式上必备的音乐演奏)与“”(成双成对的鸟儿比翼齐飞)读音相同,而且含义存在内在关联,古人于是有时假借“”代替“”。《汉字简化方案》用“”合并代替“”。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亏之屬皆從亏。今變隸作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于,即“於”,像气息的舒张与亏缺。字形采用“丂、一”会义。“一”代替气息平缓。所有与亏相关的字,都采“亏”作边旁。
          现今“於”简化写作“于”。  

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  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疑,惑也。从子止匕,矢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疑,迷惑而不知所从。字形采用“子、止、匕”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造字本义:形容词,心乱,不明确*  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则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得明智。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惑,亂也。从心,或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惑,内心迷乱。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或”作声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使器物。,甲骨文辵,行进用,借代物用),表示物用来往,交流有无。造字本义:动词,彼此来往,交换物用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甬”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通,達也。从辵,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通,直达。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甬”作声旁。       

,篆文矛,武器攴,持械攻击力,竭力),表示竭力攻击。造字本义:动词,战场上持械竭力搏杀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務,趣也。从力,敄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务,为使命而奔忙。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敄”作声旁。   

本   字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
                      的目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与“”,同属心理能量,
                     区别在于:*  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为最深刻心念,是特别的“”,多化于
                     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合并字“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目标。 篆文言,话语志,内心目标),表示将内心目标用书面语形式写下来。造字
                      本义:动词,用书面语记录内心目标以备忘却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志,意也。从心,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誌,記誌也。从言,志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誌,标记。字形采用“言”作边旁,“志”作声旁。

,篆文囟,脑),表示脑和心的能力。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造字本义:动词,用头脑考虑、用心灵感受自虑为;念他为*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思,容也。从心,囟聲。凡思之屬皆从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思,把人事放在头脑、心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囟”作声旁。所有与思相关的字,都采用“思”作边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纯净。青,即“清”,纯净爭,全力以赴),表示力图清心。
造字本义:动词,努力去除杂念,清心寡欲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清心为“”,无滓为“”;“”与“”近义,古籍中常通用。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靜,審也。从青,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静,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造成不同声部的乐音美妙谐调共振。,金文口,说禾,即“龢”,吹奏多管的排笛,造成谐音振),比喻不同人的言论相互响应,相互协调、合拍。金文异体字以“言”)代替“口”),明确“言论不同而协调”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假借”;而“被“”代替。在汉语词语“和谐”中,“”与“”近义而有所不同:“表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的统一性比“更为丰富。
合而不同

”是“”的本字。,金文衣领大量向下披垂的棕毛),字形像领口之下棕毛下垂的服装。棕片由数层棕丝天然网织而成,末端是棕毛,它质地轻飘,疏而不漏,耐潮耐湿;古人将棕毛朝下的棕片连缀成“棕衣”,亦即俗称的“蓑衣”;雨水打在棕衣上时被数层“棕网”遮挡,并顺着棕丝和棕毛下淌到地上,穿蓑人可保干爽不湿,加之棕衣轻便,人们可以穿蓑在雨中劳作。穿蓑传统在当代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保留。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表示“领口”;将金文分开书写的两个“毛”连写成,强调带棕毛的棕片被“连缀”成衣。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领口”明确写成“衣”。有的隶书误将棕毛披垂的(似“冄”非“冄”)写成“口”加一横,导致“”的字形面目全非,“蓑衣”本义线索消失。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当“”的“蓑衣”本义消失后,再加“”(草)另造“”代替。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衰,艸雨衣。秦謂之萆。从衣,象形。古文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衰,用草纺织的雨衣。这种雨衣在秦地叫作“萆”。字形采用“衣”作边旁,像雨衣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衰”字

表混沌太初。古人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混沌太初分出天地“”极,天地间生出人;“”,即天地人,衍化出宇宙万物。“是特殊指事字,甲骨文的字形,表示其为“”的两倍。造字本义:数词,两倍于二的正整数
造字本义:动词,在罪犯脸上刺字,给犯人披上枷锁,并将其放逐到深山远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邊,行垂崖也。从辵,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边,走到接近无路可走的崖岸水际。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臱”作声旁。

:造字本义:动词,封建时代对不守妇道的女子施刑,以警示妇女遵守妇道。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威,姑也。从女,从戌。漢律曰:“婦告威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威,丈夫的母亲。字形采用“女、戌”会义。汉朝的律法中曾提及“妇人告发丈夫的母亲。”     

: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疑为执的误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勢,盛力權也。从力,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势,充满权与力。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埶”作声旁。
代表了强力,权力;

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造字本义:动词,强制驯服大象,使原本自然、自由、自在的大象,变成不得不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当“”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另造“”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古文为,象兩母猴相對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为,弥猴。作为走兽的弥猴喜欢用它的爪子。爪,就是弥猴的形象特征所在。“为”的篆文字形下部像弥猴的形状。王育说:“爪
          的字形,像弥猴的爪形”。,这是古文写法的“为”字,像两只弥猴相对的样子。

造字本义:动词,安居乐业,传宗接代,世代延续 ”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 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存,恤問也。从子,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存,体恤而关切。字形采用“子”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同,合會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同,会合。

字本义:动词,接吻亲嘴,调情相爱
①本义,动词:接吻亲嘴,调情相爱。      合欢    /       交合 野合       偶合      百年好合 牝牡之合  天作之合   
②动词:两相闭拢,封闭。   合璧        合龙 合拢 合围          合十
③动词:相配,协作。  合作     /        配合 协合        
④动词:对得上,与…一致

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勢,盛力權也。从力,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势,充满权与力。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埶”作声旁。
①本义,动词:上手拷,拘押嫌犯。  本义只见于古文  
②动词:紧紧抓住,牢牢握持
③动词:按命令操作,施行。   执法 执勤

造字本义:名词,数量巨大的蝎子*  是打满了结的纪事绳子;*  是不断地说(白);*  是不断地走(迁);(万)是遍布山岩的蝎子; *  (亿)是无限地憧憬。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萬,蟲也。从厹,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万(萬),虫蝎。采用“厹”作边旁,字形像蝎子之形。           

怀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将伤心哭泣的幼儿抱在胸前加以安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懷,念思也。从心,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怀,内心挂念。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褱”作声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金文,是“旗”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蛇”,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施,旗皃。从,也聲。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施,旗帜飘动的样子。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齐国欒施字子旗,由此可知施是旗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伴侣。,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省略成“心”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虑,谋划、思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虍”作声旁。

háng),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的左右两边“”、“”,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造字本义:名词,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其在军中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斧作战的叫* ;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叫* 。最早的竹制武器叫* ;使用带刃的木制武器的首领叫* ;文治天下的首领叫* ;头戴金冠的王者叫*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爲士。”凡士之屬皆从士。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士,善于办事的人。天地之数,从一开始,到十结束。字形采用“一、十”会义。孔子说:“能推十合一、从众多事物中推演归纳出
          一个根本道理的人,就是高明的士。”所有与士相关的字,都采用“士”作边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加“止”(行进)将“”写成“”,加强“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简体字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逹,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逹,行路而不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羍”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
          字,字形采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9 17: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19-7-24 17:54 编辑

第一节 盛神法五龙全盛状态、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志思神心德五气的运化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
全盛状态中有五气:志气、思气、神气、心气、德气。志和思是负责运物(运是指输送)化物(化是指消化)成物(成是指完成、实现),负责提供推动力;神是五气的统帅,让这种推动力变得源源不断、力量充沛;心是储蓄和输出五气的场所,是五气外出归来后的客舍,德即合乎天道的思想、方法,是决定五气能达成结果的范围,德行愈广,五气运化之功所能达到的状态最是极致。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道是天地万物的创始者,一是纲纪。(道就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则,在万物化生之前,这些运行规则就先设定好了的。)道是天下万物的创造者,创生者,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在天地万物之前而成。看不到它的形体,也不知道他的名字,称它的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所以说,道是神明的源头,是造化万物的开始,正确的连接万物是为德,以德滋养五气,心气方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机体,便能产生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术是四气在心舍中运行的通道,神(气)是他们的使者;九窍十二舍是气的门户,心是他们的总管者。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生来心就与天与道相通的人,被称为真人;真人是与天同心同道的人。
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
生来与天与道不相通的人,若通过内部的修炼能够与天同道,则被称为圣人;圣人,触类旁通,以感悟道生万物,与天心相通,归于道。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
圣人的触类旁通是通过九窍完成的,此过程中可能会有疑惑,如果跟四气心中运行的通道相合,能解惑,如果跟心中没有合于心中的通道,则不能解惑。如果与心舍相通相合,五气可得涵养,
重点还在于心能舍神,这个过程就是化,也就是达到了大自然造化的境界。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化的过程中有五气的参与,这五气就是:志气(即锁定目标,绝嗜禁欲,使万物各得其所欲)、思气(谋划最优,长安先乐神明吉,志心独行,慈惠恻隐遂其生存)、神气(蹈道神养,持续向前推动,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心气(动力发源地,人之所履成人伦秩序)、德气(行动效应所及的范围,以明照下,人之所宜,赏善罚恶立功立事)。神是他们的统帅。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
宁静平和可以养气。心养其气,则可得志思神德聚而不衰,四边威势无所不为。把志思神德存在心舍中,是神明之能。
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能以神明之能化归于身的人,我们称之为真人。真人,即与天同与道合之人,他们能坚守天心,同天合首,涵养万物,以己心怀天心,以德养志,以自然无为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的人。
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成为士的人,可以达到真人的神盛状态,故能养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5 17: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19-8-2 16:23 编辑

昨天下午老师说,先找自己的志思神心德。我一时很懵,从没想过这个东西可以直接在自己身上找,有种可以接近古人的感觉。但是怎么找呢,怎样才能发出这个动作呢。老师说了,志思神心德不是重点,重点是找。可一提到要找,我就下意识的用大脑去想,想到很多事情,之后自己就不知道被带去了什么地方。就是想太多了,好似我平时也是想太多了。就这么着懵懵懂懂的想着自己的志思神心德分别在哪里。实在想不出来(下意识里还是用了想,我好像很多时候都是用大脑去思考,而非用心去体会)。找不到,就先去背诵百家姓吧,这几天因为孩子发高烧好几天没好好睡了,自然背诵任务也一直没完成呢。
这几天熬夜的原因,在地铁上比较容易打瞌睡,吟诵着百家姓第六节就觉得很迷糊,就想这个时候我的神就是比较弱的吧。找到神之后一下就兴奋了起来。今天早上爬楼看老师跟同学们的聊天记录,终于弄明白了志思神心德。
不同的事情上、不同的时间、空间上,志与思是不相同的,而且志与思应该是一对的;而神在不同事情上、不同时间、空间上也会时有时无,时强时弱;心有时可以舍神,也常常不能舍神;德即合乎天道的思想、方法,是决定五气能达成结果的范围,德行愈广,五气运化之功所能达到的状态最是极致,这个比较好理解,但我好像常常做不到德;
其实说找到了志思神心德,不如说知道了怎么以自身去对应志思神心德;但当我具体到事件或者时间的时候,发现往往只有志在,思神心德俱不在。这时似乎更清楚的明白自己为何很多事情都做不成。有点沮丧,同时也会有兴奋。



------------------------------------------------------------------
2019、07、29
周末跟同学样一起讨论,看同学们深刻的剖析自己每件事的志思神心德,我终于明白,志思神心德在每一件事都存在,只是所在的位置不同,若没在其位,或者反其道而行之,最终达到的结果也定不如人意。


------------------------------------------------------------------
2019、08、02
我一度以为自己理解了,也能在自己身上找到五气了;后来还是觉得自己体的不到位,这两天看大家的讨论,似乎是又要懂了,想要分享一下自己的志思神心德。
志:养好自己的孩子,正形、正气、正家。
思:可以放弃自己的工作,不能放弃对自己孩子的养育
神:有时候很弱,有时候很强,有时候只能看着五气就这么乱着,无动于衷。
心:舍里很乱,什么都有,不够虚,不能舍神
德:德行不够。有时候德很强烈的可以指出自己的过错之处;有时候很弱,看着却不想管;有时候压根就无德;好像德与神是可以互相影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6 12: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19-7-26 13:41 编辑

今早上班路上爬楼看老师与同学们的聊天记录,不知不觉中,情绪就被带动了。看到大家的分享很感动,想在这里记录一下,我感觉有意义,并且可以指导我前进的一些话语。
1、思不是想;自虑为思,念他为想;为得到而想,为做到而思,所以五气中没有想,而有思。动机的结构被描述三思(审虑思、决定思、事思),而不是三想。
  看到这句话,想到自己凡事就只会用大脑去想,只为得到而想,从不为做到而思;读经才开始,已经收获最重要的事情,按老师说的,做,是唯一的道路。是时候舍去命的做了。

2、我们需要立一个绝嗜禁欲是志;做,是唯一的道路。
  有为无为,浮躁与否,对现阶段的我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这个就像以前我曾经讲过自信心这个话题,有人认为人没有自信心就做不了事儿,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自信心没那么重要,尽管你一点儿不自信,手脚都在发抖,但是你做了该做的动作,成果自然就出来了。长征不就是走出来的吗,不是自信出来的,走之前谁知道会怎样呢,谁有自信呢?
  做,是唯一的道路。在欲望面前,总是不能禁欲。不管是在吟诵的群里,还是在读经的群里,同学们总能提到绝嗜禁欲,今天感触颇深。
    关于自信心,我就是那个认为没有自信心就做不了事儿的人,看到这里深感惭愧,认为没有自信心就做不了事的人,往往就是那个只想结果不思过程的人,也就是我自己,凡事先想结果,先想自己是否能做成,否则心气儿可能就不足;从今往后,只做该自己做的事情(不对,这里应该是老师说的动作,做自己该做的动作跟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是完全不一样;该做的事情有对应的不该做的事情,可该做的动作,不对应事情,只需做自己的动作即可,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3、只是做的时候该做啥就只做啥,这就是志,哪怕把命搭上,都在做那个事,浮躁关键算什么。不能只说不做,不能只为结果开心,真的结果出来了,功能成身退。
  做的时候就该做啥就做啥,哪怕把命搭上,都在做那个事。“哪怕把命搭上”,看到这个就想起了养孩子,我一度想要辞职自己回家带孩子,可是犹犹豫豫的大半年了,还是舍不得放弃自己的工作。前段时间我老公问了我一个触及心底的选择题:200万跟儿女,你选哪个?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儿女。那个时候我还一度在思考这个问题,舍200万选儿女的我,为何舍不得自己这离200万好远好远的工作。我居然无言以对,内心依然不愿舍弃自己的工作,做题选了儿女,生活中却抛弃陪伴他们的时间选择了工作。孩子要养好,这个须是拿命来做的事情。接下来,我需要做的就是对于这件事,好好的找找志思神心德,或许我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4、家里女主人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像一个单位的总经理或者是行政首长。日常运转全靠她。最苦最累也是她,这是成年人干的活。在其位谋其职,守职而不废;做这辈子女人,就要把这个家拖走带好,至死不渝。
   老公说,现在不是你想干什么,而是有一堆事情需要去做,你不做就得别人替你来做;说到‘别人替你来做’,我心里就很愧疚,现在就是公婆在替我照看孩子,照看家,甚至孩子姑姑也来帮我照看孩子、照看家。而我呢,好像家里的一条蛀虫。以工作为借口,偷懒了很本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照顾教育孩子,照顾交给了公婆,教育交给了幼儿园。突然感觉自己严重没有做到守职不废。心里好难过。
我供手让出了女主人的位置,却总想参与女主人的事情,或许这也是矛盾频出的根本。

5、在大事情上,没有为自己的志向去“死”的决心,立起来算不得“志”。志,它内在的包含了你用什么去换这个目标的客观内容
   说到为自己的志向去‘死’,就感觉更加惭愧,自己就是那个常立‘志’的人,只知道立,从来没有思考过拿什么去换这个目标。

至此经典方才读了两周还不到,收获却不止于此;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会紧抓大部队的尾巴不放,对自己进行救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9 17: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盛神法五龙》第三周层次、要点

第一章 盛神法五龙层次及要点:
一、总讲盛神中有五气:志气、思气、神气、心气、德气。同时引出了道与术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二、举真人、圣人例,说明人与生一出于化物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


三、认识万物的关键在于人身九窍,九窍接物,若心无其术,则无法理解万物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四、抱神合道,精神内守;养气,以运化万物;抱一内守,其神全盛,故可以养志。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9 17: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实际生活事件中的作用:
当生活中,有遇到不顺的事情;都可以用五气来内观,这个时候或发现自己的志本就是偏的,或者心是空的,更有甚者,无德;
这样一来,在以纠偏的过程中,如果可以抱一守道,使其神全盛,便可以化物,向圣人(老师说是三级残废人)再迈进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9 17: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19-8-7 10:50 编辑

月总结:
开始读书,本以为可以像吟诵一样,跟大家一起,只要抓住大部队的尾巴不放,我可以就这样跟着到最后。可是到第二周末,遇到了孩子高烧不退,家里仨孩子,挨个发烧,心里乱成了一团,既有读书会里的任务,也有吟诵会里的任务,几近发狂,背诵任务一度完不成,为了不违规百家姓的吟诵预习只敢拖到半夜孩子睡了小声的读出来;背诵也是磕磕巴巴的。盛神法五龙的背诵也是遇到想不起来的,暂停看一下;就这样,好在没违规。好久没跟着讨论,一下子感觉跟不上大家的思路了,在自己的身上找不到志思神心德。
-----------------------------------------------------------------------------------
2019/08/02上次总结没写完,这两天再看这个总结感觉哪里有点问题;为什么总喜欢把外因放进来,是为了让自己原谅自己的背诵不够顺,还是体物不够用心?或者说,心不够虚,虚其心,舍其神,我似乎都没做到。
是时候慢慢的清扫心舍了;需要先识别一下里面都有什么,然后逐一清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20:48 , Processed in 1.187624 second(s), 17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