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644|回复: 43

清心的《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3 01: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自主读书会从7月15日,星期一开始。周一对周日为一周。
每周所读内容,可以多次提交分享。论坛分享最后期限,周六晚上24点(留一天修改、回顾性消化),过点即视为没有提交分享。

论坛分享要求:
1、每周提交指定章节的分享   每章用4周时间
(1)   第一周抄录经文原文(请勿复制粘贴)、完成查字正音
(2)  第二周对本章做意义翻译
(3)  第三周对本章做层次要点分析
(4)  第四周讨论实践意义或在实际生活事件中的作用。
2、每个月最后一周做一次月度总结,丰俭随意,但要走心。

微信群自由讨论要求:
    1、除每章第一周外,每周在群内发送本章背诵录音。
    2、随时自由讨论,不受时间限制,不受观点异同限制。
    注意努力避免各说各话,互不回应;
    注意避免多主题长时间并行;
   一个话题尽量讨论出个结果(或者达成一致,或者清楚界定差别)
    注意营造用心交流的氛围(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时机降低交流效率时,注意调整)
    最根本的提示是:从交流内容、交流方式等各方面注意学以致用。

检查记录事项:
   1、论坛常规作业完成否
   2、月度总结完成否
   3、参加群讨论否
   4、每章的第2、3、4周在群内发送背诵录音否。
满三次记录不再检查,并按规则提前退出本读书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21: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ffee024 于 2019-7-11 17:15 编辑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破题

    1、鬼谷子

    关于人与世界,人应该怎样活在这世界,人是天生就会的,就像我们见到的野生动物那样。经历了数千年退化以后,到了东周,又发生了一个特殊事件,老子就开始把人类生活能力作为学问公开表述,学术就开始了。

    老子的这些表述,被后人当成他个人的成就,并且起了个名字“道家思想”,原因是老子老是讲“道”。后来的人们越来越有学术,产生了很多“家”,有了“道家思想”这个标签,就可以跟后来越来越有“成就”的百家相区别。实际上,后来的家们,都是老子那些东西的一部分。

    既然老子开始传道,自然会有弟子。弟子多了,就会分出派别。鬼谷子是其中一个派别系统中的人。他的思想特点是:重视韬略谋略,也就是重视运用,属于临床派。看看他有些什么学生就知道:有纵横家张仪和苏秦,兵家的庞涓和孙膑;有人考证,商鞅、毛遂、甘茂、乐毅、范雎、蔡泽、邹忌、郦食其、司马错、蒯通、黄石公、孙衍、李牧、魏僚、李斯、徐福等一大批人也是鬼谷子的门生,他们在战国秦汉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鬼谷子的老师关尹子,关尹子的老师是老子。大概,老子是鬼谷子的师爷,鬼谷子是老子的徒孙。

    2、本经:
    圣人要纵横天下,经世济民,要使用道术。道术是怎么来的呢?在于心能得一,方得其术,以神使术。心如何才能得一,如何以神使术,要论述这个最根本的问题,这便是本经之深意。

    3、阴符
    《黄帝阴符经》中说,阴符是大道之象。鬼谷子说,圣人者,天地之使也。圣人为什么可以做为天地之使呢?因为圣人能够与天合契,合契则有真信。好比在兵符中,天子执一半,将军执一半,两部分兵符相合契则为信。信则能行军权调动大军。
    圣人修炼,合道得一,与天地相契相信,和兵符的通信原理类似。天道类似于天子,执阴符,万物类似于将军执阳符,阴阳合契,则万物皆受号令。圣人执阴符,作为天的使者,主宰并调令万物,操造化生杀之权。
    到了汉朝,由于道术传承出现了衰落和断层,以至于两汉时期的,圣贤不足以再通天,执大道之权,以神明为兵,主宰天下,造化万物。于是,他们就开始装神弄鬼,靠画符这样装神弄鬼的做法来通天。王莽更是以靠符命来篡汉。从这点看,更能说明,后来画符捉鬼的道教,只是汉儒谶纬之学的文化遗迹。跟老庄三皇通天成圣的至道,在道术传承上,毫无瓜葛。这是想说,道家和道教不是一回事。

    4、七术
    是指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七术。在鬼谷子的另一本书《鬼谷子》里面,则更进一步的论述,圣人在执大道行天权之后,如何掌握控制改天换地的机关,如何具体的经略天下,改造天下。
和古圣人的学术相比,现在的学问,都太细末无聊。古圣人之学,起手式就是冲着经天纬地去的。现在的人所谓的各种学术,绝大多数,都是庄子所嘲笑的那种狸狌执鼠之术。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的结构
   
    第一部分            讲神中分五气,和怎么养神。
    第二-----第六部分      针对性的分别讲,怎么具体的养五气。
    第七部分,           总结全书,圣人如何才能在运神化物之前,先决断机危成败。


正文全文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 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
   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养志法灵龟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
   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识明矣。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实意法腾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
   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固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
   寄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寄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起。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
   故动者必随,唱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拂意以观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知形势。
散势法鸷鸟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
   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转圆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意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也。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损兑法灵蓍
   损兑者,机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悦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谷。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3 21: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ffee024 于 2019-7-19 11:55 编辑

第一周 第一章
一、抄录
盛神法五龙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二、正音查字
盛神法五龙

盛--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甲骨文益,“溢”,满溢成,用武力实现霸业),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
神--
”、“”、“”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示” 另造“”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在中医观念中,*  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  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  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  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法--
,金文去,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水,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廌,轻盈灵巧的动物,表示古代参天察地的高人在野外活动时,从流水顺其自然的特性、麋鹿等动物的灵巧自由中,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道家思想相信“上善若水”,认为水的特质代表了自然的本质精神。有的金文调整结构,突出了代表自然的“”和“”。
造字本义:名词,人类从水、鹿等自然中领悟并践行的生存之道,即暗合宇宙万物的本质精神、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在道家思想观念中,* 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五--
”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之间再加一个“”,用两个“”表示“”。“也是特殊指事字,“”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的正整数。有的甲骨文在字形万物交汇)基础上加(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造字本义:名词,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龙--
”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甲骨文像张开大口饮水的双头飞天神兽,表现了远古先民对于彩虹神秘天象的推测想象。,甲骨文、金文字形极其丰富多样,但都包含“”(施刑,惩罚罪人)和有獠牙利齿的大“”(吞噬)的字形,表达了远古先民的受害恐惧,和对灾难根源的想象。“”字的甲骨文、金文字形与文化含义,集合了远古先民对天上的龙卷风、地面的洞穴巨蟒、水下猛鲨巨鲸的认知与想象,对古人来说,此三者的共性,是神秘而具有最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都会周期性地对世人大开杀戒。在远古先民看来,“”不是一种动物,而是神灵派来司斩夺命的一组神兽,本质相同而形体各异。先民相信,龙卷风摧毁家园、蟒蛇吃人、海鱼袭击渔船和渔民,都是神灵对罪人的惩罚,因此主动妥协献牲,以求后安。,甲骨文辛,施刑,惩罚罪人“虹”的竖写),表示像矗立的虹一样的神秘巨兽,它代表神的权威行刑杀伐,张着大口在天地间怒吼横行,吞噬一切有罪之人。这个恐怖的神兽,俗称“龙卷风”,现代科学称之为“热带气旋”,可在瞬间将人间变地狱。简体甲骨文将矗立的虹简化成。有的甲骨文像身披麟甲、张开大口的吃人(辛,杀人)巨兽。有的甲骨文像深藏洞穴、张开大口的吃人(辛,杀人)巨蟒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口写成大口利齿的形状。有的金文误将大口利齿的写成“月”;并用“巳”(幼婴)代替扭曲的身躯形状,表示用幼婴献祭洞穴中吃人的神秘大蟒蛇。有的金文加“兄”(即“祝”的本字,祭祀祈祷),强调以活婴献祭,祷告避灾。有的金文用“女”代替“巳”,表示用女童作牺牲品献祭。有的金文在“巳”(幼婴)上加“二”(多数),表示同时用多个幼童作牺牲品为天灾或大蛇献祭。篆文用“三巳”代替金文字形中的“二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巳”写成了“匕”造字本义:名词,远古先民用幼童幼女作牺牲品献祭的热带气旋灾难或吃人的大蟒蛇
   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

中--
,甲骨文字形多样,有的甲骨文像两旗相对,表示两军对峙。有的甲骨文在两旗之间的对称位置加一点指事符号,并在圆点上加两点),表示在相互对峙的两股军事、政治力量之间没有倾向。有的甲骨文将圆点简化成“囗”(域),表示两军之间不偏不倚的地带。有的甲骨文省去字形下端的旗帜,像一杆旗插在城邑(囗)的核心地带。有的甲骨文将两杆旗都省去,极大地简化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对峙的两军之间不偏不倚的非军事地带
有--
”是“”的本字。甲骨文像手张开,有所抓持。当“”的“持有”本义消失后,金文加“肉”另造“”代替,突出“手持肉食”的本义。远古时代肉食是生存资料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古人因此以“持肉”借代为“持有”。造字本义:动词,手持肉食
长---
,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 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又”(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人”里面加“手”。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舍---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简易茅屋。,甲骨文余,单柱、无壁的简易茅屋囗,代表村邑),表示村邑中的茅屋。造字本义:名词,村邑中供旅人暂住的简易客店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合并代替“”。  
德---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甲骨文彳,即“得”,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在道家思想中,*  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与“”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大---
,甲骨文 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dài)夫” 。 “私”即“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 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养神之所,归诸道。

养--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羊群。,甲骨文攴,手持鞭子),表示在山地驱赶羊群。篆文食,喂饲料),表示圈羊喂草。造字本义:动词,放牧羊群古代称放牛为“”,称放羊为“”。后来“”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所--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刀斧砍、削。,金文(户,门窗,借代房屋斤,“斫”的省略,用刀斧砍、削),表示伐木筑屋。造字本义:动词,木匠拉锯挥斧,筑屋造门
归--
,甲骨文兵符,借代军队、战争止,终结方,方国、边远势力),表示边境方国停止战争状态。有的甲骨文误将“止”与“方”组成的写成了“帚”金文承续甲骨文,并加“辵”(行进),强调前往中央朝拜。籀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异域远疆停止敌对与战争状态,顺服于中央朝廷
--
”是“”和“”的本字。,甲骨文像木柴着火,火星喷溅),表示古代部落燃烧篝火,用以煮食,聚众社交。 金文将甲骨文底部的“火”写成“曰”言说),强调部落成员围绕火堆漫谈交流。篆文金文字形中的的“曰”写成“白”说清楚),进一步强调“”的“言说”主题。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生火煮食,聚众漫谈当“”的“生火煮食”本义消失后,再加“”另造“”代替;当“”的“聚火而谈”含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另造“”代替。
--
)的本字。,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表示动脑筋;”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抓)代替(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抓)、(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另造代替。在道家思想中,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  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
--
”是“”和“”的本字。,甲骨文像木柴着火,火星喷溅),表示古代部落燃烧篝火,用以煮食,聚众社交。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底部的“火”写成“口”(言说),表示部落成员围绕火堆漫谈交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明确“”的“言说”含义。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生火煮食,聚众漫谈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曰”写成“白”(说清楚),进一步强调“”的“言说”主题。隶书将篆文字形中“木”形和“火星”模糊难辨的写成不知所云的,至此“”的字形中“木”与“火星”形状完全消失。楷书则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土”加“撇”。当“”的“生火煮食”本义消失后,再加“”另造“”代替;当“”的“聚火而谈”含义消失后,再加“”另造“”代替。
--
,甲骨文在人(大)的头上加一圆圈指事符号, 表示头顶上的空间。有的甲骨文将“大”写成“夫”。有的甲骨文将表示的空间的四边形改成两横指事符号(即“上”,表示大地上方的太空)。造字本义:名词,人的头顶上方的无边苍穹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二” (大地上方的太空)改成“一”(太初、混沌状态),突出“太空”的含义。
---
,金文字形与“”同源。,金文阜,用于抛葬的山崖倒写的“人”,被抛葬的死者被捆绑的“人”,表示包裹尸体又,抓持,抛掷)(土,深坑),表示远古时代用于抛葬的深谷深坑。客家方言至今仍称“”为“”,称“扫墓”为“告地”。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彖”(猪)。有的籀文山,山岩)(水,水泽土,土壤),表示由山水田园构成的广大空间。篆文土,墓穴也,即“它”,虫蛇),表示虫蛇赖以穴居的墓穴。造字本义:名词,从抛葬到土葬过渡的远古时代的简单墓穴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掌管。,金文司,掌管),表示在母系时代,有神奇生育能力的妇女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的金文又加厶,头朝下的胎儿或幼婴),强调生育能力;有的金文台,怀胎)(女,母),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      
一:
,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造字本义:数词,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然后由太初混沌的“”,分出天地“”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 * ,上面的一横代表“”,下面的一横代表“”; *,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   
--
”是“”的本字。,甲骨文像倒写的“网”,表示用竹篾编织的简单容具,即“”的本字。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有的甲骨文写成锁口状。有的金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手柄(左右两个“丁”)写成(八),表示簸箕常被放在台子上。当“”的“农用盛具”本义消失后,再加“”另造“”代替。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盛具和台子连写。
--
”是“”的本字。,甲骨文金文像丝绳缠绕绑扎的样子。当“”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在“己”的基础上再加“丝”另造“”代替,强调用丝绳打结作记号。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标明物品的归属远古结绳纪事,后加“”(语言、文字)另造*  代替,表示言传或以文字载入。穿绳打结为*  ;结绳记事为“”;结束纪事的绳子为*
物之所造,天之所生,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刀刃溅血。,甲骨文勿,血溅刀刃),表示用刀杀牛。造字本义:动词,杀牛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杀牛为*  ,解牛为*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刀斧砍、削。,金文户,门窗,借代房屋斤,“斫”的省略,用刀斧砍、削),表示伐木筑屋。造字本义:动词,木匠拉锯挥斧,筑屋造门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祀祝祷,祈求顺心顺愿。,金文舟,代表器物、交通工具等告,祝祷祈愿),表示为造船祈愿。有的金文加“宀”,扩大“艁”的含义,表示筑屋、建船。有的金文用“辵”(前行)代替“舟”。有的金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宀”字本义:动词,在铸器、做船时祝祷,祈愿进展顺利,器物坚固耐用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字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告”写成
--
,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成为会义字:, 新芽,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将篆文上部的“屮”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代替“”。
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
--
包,甲骨文(胎膜)(人),像胎膜里有个小人儿。金文像胎膜里的胎儿。有的金文将胎儿“巳”写成“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胎膜形象成“勹”。造字本义:名词,裹着胎儿的胞衣。
--
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简写,即“囧”,窗洞,代居所。容,甲骨文(穴,岩穴)(囗,即“囧”,窗洞,居所),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寄居栖身。古鈢字形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写成“宀”、“谷”会义的结构。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
--
本字 “无”,篆文在(兀,秃头)上加一横,表示,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兀”是秃顶;“无”是光头。
  合并字“無”,“無”与“舞”同源,至篆文分化。“無”与“舞”,甲骨文像一个人两手挥动花枝。有的甲骨文在手挥花枝的人的头上加“口”(歌唱),像祭祀者双手挥着花枝吟唱祝祷。金文将花枝与手分离,并在两束花枝上各加一个“口”。在金文字形基础上,篆文“舞”加双足“舛”写成,强调双足踢踏跳跃;篆文“無”加“亡”写成,加“亡”强调歌舞仪式的目的是祭奠战士“阵亡”。造字本义:动词,祭奠阵亡勇士。隶书变形较大,省去篆文字形中的“亡”,并隐去篆文字形中的“人”形、“口”形、花枝形,并将花枝下 端写成“四点底”,以致面目全非,本义线索尽失。舞蹈是肢体运动造型艺术,挥手作姿叫“舞”,辟腿跺踢叫“蹈”*  。
--
形,籀文 (“井”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研”的省略,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幵”(研)写成“开”。“彤”*  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
,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一个头朝下入土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写成“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称流质在肠道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
--
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地的“二”的两横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地之间的汽流。金文为了使之区别于数目字“”,将第一横写成折笔。为了有交区别于数目字“”,有的金文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天地的上下两横都写成折笔。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横都写成了波浪线,字形由指事字变成了象形字,像汽流起伏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易于在天地之间均匀扩散、飘逸的第三态物质,汽流隶书有所变形。“”是天地间容易飘逸、扩散的自然汽流;“”是人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汉字简化方案》用“”合并“”。”是“”字减去中间一笔的特殊指事字:飘逸、扩散的汽流为“”;短气为*
--
,甲骨文之,即“趾”,表示行走人,他人),“之”在上,“人”在下,表示走在他人前面。造字本义:动词,走在他人前面
--
”是“”的本字。,甲骨文像下巴)下长着茂密长须。有的甲骨文把“口”形简化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简化成一横,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写成。有的金文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当“”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彡”毛发)另造“”代替。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排箭,第二人称)。
--
,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形的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
莫见其形,莫知其名,
莫--
”是“”的本字。,甲骨文林莽日,太阳),像太阳隐没在丛林之中。造字本义:动词,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有的甲骨文将丛林改成草丛。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的“太阳下山”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另造“”代替。隶书将“艸”误解成两只手而连写成“大” 日在草上为*  ,日在草中为“”(),日在树下为*  。 古人称日升而天地分明为* ,称日落而天地不分为“”(通* )。  
谓之神灵。
--
”()与* 同源,后分化。“”是“”的本字。,甲骨文雨,降水两个“口”,不停念叨),表示巫师念念不停地祈祷下雨。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有的加“示” 写成,强调祭祀求雨;有的金文加“玉”写成,表示用玉器祭祀;有的金文加“心”,表示求雨极尽虔诚。有的金文加“龠”(乐器),表示祈雨现场奏乐献礼,仪式隆重。有的金文在“霝”的基础上再加双手、双脚、人形、火形表示祈雨的巫师持炬手舞足蹈,向天神传达干旱缺雨的“火热”痛苦。篆文异体字用“巫”代替“王”(玉),强调巫师降神求雨。造字本义:动词,大旱之时,巫师念念有词地祭祀祝祷求雨《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在金文字形基础上省略大量字件,将双手简化成“”(“又”的变形)、将写成“”,表示巫师持炬表演求雨祭舞。在古代中医观念中,*是统领生命的天真能量,来自于父母奇妙的“两精相搏”,需要后天观照持守;“”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  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  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
”是“”的本字;而“”是“”的本字。,甲骨文穴,石洞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有的甲骨文加“下”,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有的甲骨文省去“水”,将表示向下的水流省略成“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当“”字的“出水的石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厂”(岩石、石洞)另造“”代替,强调山上的石洞水源。当“”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再造“”代替。造字本义:名词,从岩隙涌出的山泉,为河川之始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中“”和“”通用,“”可以表示时间、空间上的起始,而“”特指水流的起始。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老人拄杖而行。,篆文立,站直耑,老人拄杖),表示老人拄杖直立。造字本义:动词,老人借着拐杖站直、站稳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老人长发形象写成“山”
--
”是“”的异体字;也是”的本字。,甲骨文又,用手抓八,分,剥离),表示一手抓茎杆,一手剥茎皮(参见 “麻” * )。篆文把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叉”,表示将剥皮的卷刃刀夹在手指上或套在手指上。造字本义:名词,可以剥下枝茎上的青皮、用来绞绳或编篮的植物隶化后楷书“朮”将篆文字形中“又”加“八”所构成的简写成似“木”非“木”的。楷书异体字“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木”形,以致字形面目全非。古籍多以“”和“”代替“”和“”。《汉字简化方案》用“”合并代替“”。德--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甲骨文彳,即“得”,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有的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有的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为便于书写,将“直”略写变形成,于是本为“直心”的字形“”变成了“十目一心”的。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在道家思想中,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与“”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
使--
”是“使”的本字;“”、“”与“”同源。,甲骨文中,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又,执、持) ,表示手持旌节,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是“”的繁体甲骨文的简写。古远时代以族旗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的本义即两国使者各执国旗争端的国界会谈调停,折中求和。当“”的“出使”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受遣官员)另造“使”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奉命前往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由--
”是“”的本字。,甲骨文像液滴囗,几乎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
,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房屋入口并列安装两“户”。有的甲骨文省去房屋入口的上框造字本义:名词,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
总--
”是“”的异体字;“”是“”的简化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善于分辨、心思敏捷,即心智成熟。,金文(糸,系、束恖,即“聰”,心智成熟),表示心智成熟的少年的束发仪式。造字本义:动词,少年束发仪式,告别童年、进入少年时代的男孩将散发系扎成一束
--
,籀文手,表示抓持、控制双手捏耳,表示耳提面命,控制对方。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双耳手,表示抓持、控制聶,小声说话),表示小声命令对方。造字本义:动词,以极高权威与优势,对顺服的对方轻声细语地发号施令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运输的船只。,甲骨文两只手,表示运送与接收舟,两岸间运送货物的工具),表示用船只在两岸间运送。造字本义:动词,用船只往返两岸,为隔岸的人运送物品
--
”与“”同源,后分化。,金文卜,神杖鼎,祭祀神器),表示用神鼎占卜。造字本义:名词,贞卜如验的贞人,贞卜高人
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
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
圣人者,以类知之。
--
”是“”的异体字。,金文米,代谷物、植物犬,代野兽、动物頁,人头,代思考),表示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金文异体字省去“犬”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
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
--
,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匕”(食勺)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用勺子添食。造字本义:动词,用食勺为别人添食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

--
”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羊群。,甲骨文攴,手持鞭子),表示在山地驱赶羊群。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食,喂饲料),表示圈羊喂草。造字本义:动词,放牧羊群古代称放牛为,称放羊为。后来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
,篆文矛,武器攴,持械攻击力,竭力),表示竭力攻击。造字本义:动词,战场上持械竭力搏杀
--
表示简易茅屋。余,单柱、无壁的简易茅屋囗,代表村邑),表示村邑中的茅屋。造字本义:名词,村邑中供旅人暂住的简易客店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
--
本字“志”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 的目标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  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为最深刻心念,是特别的,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合并字“誌”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目标。 ,篆文言,话语,内心目标),表示将内心目标用书面语形式写下来。造字本义:动词,用书面语记录内心目标以备忘却
--
囟,脑),表示脑和心的能力。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造字本义:动词,用头脑考虑、用心灵感受自虑为;念他为*
--
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闪电天神本义消失后,另造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在中医观念中,*  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  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  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  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
,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古人发现,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甲骨文,即,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有的甲骨文代替。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有的金文,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在道家思想中,*  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
--
,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 、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 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 ),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 里面加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纯净。,金文青,即,纯净爭,全力以赴),表示力图清心。造字本义:动词,努力去除杂念,清心寡欲清心为,无滓为近义,古籍中常通用。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造成不同声部的乐音美妙谐调共振。,金文口,说话禾,即,吹奏多管的排笛,造成谐音振),比喻不同人的言论相互响应,相互协调、合拍。金文异体字说话)代替”(说话),明确言论不同而协调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假借;而代替。在汉语词语和谐中,近义而有所不同:表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的统一性比更为丰富。
--
的本字。,金文衣领大量向下披垂的棕毛),字形像领口之下棕毛下垂的服装。棕片由数层棕丝天然网织而成,末端是棕毛,它质地轻飘,疏而不漏,耐潮耐湿;古人将棕毛朝下的棕片连缀成棕衣,亦即俗称的蓑衣;雨水打在棕衣上时被数层棕网遮挡,并顺着棕丝和棕毛下淌到地上,穿蓑人可保干爽不湿,加之棕衣轻便,人们可以穿蓑在雨中劳作。穿蓑传统在当代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保留。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表示领口;将金文分开书写的两个连写成,强调带棕毛的棕片被连缀成衣。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领口明确写成。有的隶书误将棕毛披垂的(似)写成加一横,导致的字形面目全非,蓑衣本义线索消失。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当蓑衣本义消失后,再加(草)另造代替。

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
--
,金文辵,行进自,鼻,代脸部穴,山洞)(方,披枷犯人),表示将犯人发配边疆。造字本义:动词,在罪犯脸上刺字,给犯人披上枷锁,并将其放逐到深山远疆
--
,金文戌,刑具),表示对女子施刑。造字本义:动词,封建时代对不守妇道的女子施刑,以警示妇女遵守妇道有的金文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
),疑为 zhí )的变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拘捕罪犯。,篆文埶,疑为的误写,拘捕力,强力),表示强力拘捕。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
--
的本字。,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有的甲骨文代替,用长鼻大口的字形,代替长鼻和大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写成长鼻大耳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不知所云的造字本义:动词,强制驯服大象,使原本自然、自由、自在的大象,变成不得不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另造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借代居所。,籀文的变形,居所子,后代),表示表示定居生活,繁衍后代。造字本义:动词,安居乐业,传宗接代,世代延续 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 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简易茅屋。,甲骨文余,单柱、无壁的简易茅屋囗,代表村邑),表示村邑中的茅屋。造字本义:名词,村邑中供旅人暂住的简易客店《汉字简化方案》用合并代替  ,市居曰舍。从亼屮,象屋也。口象築也。        
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
,甲骨文兵符,借代军队、战争止,终结)(方,方国、边远势力),表示边境方国停止战争状态。金文承续甲骨文,并加(行进),强调前往中央朝拜。造字本义:动词,异域远疆停止敌对与战争状态,顺服于中央朝廷
--
本同源,后分化。,甲骨文腹部隆起的人被包裹在里面的,即胎儿),表示妇女腹部隆起,怀胎孕子。有的甲骨文代替,强调妇女怀孕。简体甲骨文写成指事字:在隆起的腹部内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怀孕。金文孕妇十,是的变形,用手抓),表示孕妇经常用手抚摸的腹部,或孕妇经常用手支撑的腰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妇女腹部隆起,怀胎孕子隶化后的楷书字形中,篆文的消失。当的动词怀孕本义消失后,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的包围结构调整上下结构,另造代替。在甲骨文里,半圆在的前部为(孕);半圆在的后部为半圆在(手臂)的下方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
,甲骨文口,向下的张开的嘴巴口,向上张开的嘴巴),表示两口相接。造字本义:动词,接吻亲嘴,调情相爱
--
,甲骨文拷手的枷锁一个人伸出双手),字形像一个人的双手被锁在木枷里。造字本义:动词,用木枷锁住嫌犯双手,正式逮捕拘押变成(人)与会义,同时将金文字形中伸出双手的人写成拘押嫌犯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另造代替。
怀--
的本字。,金文衣,胸襟眔,流泪),表示将哭泣流泪的孩子抱在胸前,以示爱护与安慰。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慰藉)另造代替,强调大人慰藉伤心的幼儿。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将伤心哭泣的幼儿抱在胸前加以安慰怀,内心挂念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金文,是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施,旗帜飘动的样子
--
,甲骨文胎膜),像胎膜里有个小人儿。金文像胎膜里的胎儿。有的金文将胎儿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胎膜形象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裹着胎儿的胞衣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伴侣。,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虑,谋划、思考。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金文呈混合结构,音,声曰,说),表示言语所传达的心声。篆文音,声心,情感),表示言语包含的情感。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  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 ,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意,志向。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知道他人的志向。

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
,金文像是有手柄(即,是的变形)的宽刃战斧造字本义:名词,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有的金文淡化斧刃、突出斧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有所变形。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其在军中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斧作战的叫* ;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叫* 。最早的竹制武器叫* ;使用带刃的木制武器的首领叫* ;文治天下的首领叫* ;头戴金冠的王者叫*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行进)将写成,加强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同时加”(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简体字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逹,行路而不相遇
--
的本字。,甲骨文像大型动物,字形突出了它的大嘴和利爪造字本义:名词,体形庞大但善于爬树的熊金文突出了圆头、大口利齿、利爪的特征。有的金文分离成四个字件。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熊头和大嘴。当的熊本义消失后,篆文file:///C:\Users\XJXF\AppData\Local\Temp\ksohtml2968\wps431.png再加另造代替。能,熊属。足形似鹿。字形采用作边旁,作声旁。能(熊)是兽的中坚,因此称贤者为;而强壮者,则称为能杰。所有与能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9 14: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早啊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0 18: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早点开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7-11 20: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遭旅游逼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6 17: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迪 发表于 2019-7-11 20:51
都是遭旅游逼的啊

两不耽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7: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ffee024 于 2019-8-31 21:55 编辑

第2周 盛神法五龙 译文
盛神法五龙         
   能使统御生命的天真魂灵达到鼎盛状态就要让人神中的五气依据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为准则行事
盛神中有五气:     
   鼎盛时期的神(统御生命的天真魂灵)分为五种气(志气、思气、神气、心气、德气)。
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   
   其中神气是这其中的领头人,心是这五气输入输出的房子,德气负责把这五气运作的功效发挥布局到最大。
养神之所,归诸道。   
   牧羊般的养育统御生命的天真魂灵的根本,要归于“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  
  “道”是天(人头顶上无边的苍穹)地(远古时代土葬的简单墓穴)间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在天地没有被道创造出来前,万物混冥为一,从一编制成一纪。
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
   道创造出神牛,神牛下凡创造万物;道创造天,让天萌发出来。道孕育出了无形无状的先于天地产生的造化万物的元气,
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没有看见它的形状,不知道它的名字,称它为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因此道是神明的起源,是“一”由生到死的开端,用德来滋养五气,心才能得到“一”,这才有了“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也,神乃为之使。
   “术”是心气运作之道就像木匠拉锯挥斧筑屋修门穿过门户达到简易旅社,神就在其中作为道的使者,让心气到达心。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九窍(双眼,双耳,嘴巴,两个鼻孔,阴门,魄门,为九窍。)十二舍,(指五脏六腑,加上心包,为十二舍。)九窍十二舍,是气进出的门户,都是心来顺服五气轻言细语的发号施令。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
   天生就与天接应,就是真人。
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
   真人就是,与天合一,神气与天相通的人。
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
   通过内在修练与天复合一的人,被称为圣人。
圣人者,以类知之。
   圣人是通过类比,与万物被造化的演生相通为一,感而通物,智识都源出于对万物的认知和理解。
故人与生一出于化物
   所以人和万物都是生发于造化。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
   认识万物的关键在于人的九窍。在对外无知,内心混乱时,如果心中有术(有把编制万物规律编制起来的道)通过心中的思考能很快理解,并做出合理应对。如果心里没有术,必定有不通的地方。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
  窍通了,五种气能被喂养。窍通于一,再内守精神,这就称为“化”。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
   运化五气就是指:志(最深刻的心念,特别的意,锁定目标);思(用头脑考虑,用心灵感受,找到解决任务的最优途径和最佳选择);神(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负责提供向前进的动力);心(有直觉思维能力的感知器官,是动力的发源地);德(顺应自然规律的法则,行动产生的效用,所能惠及的范围)
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
   其中神统管其余四气,努力去除杂念,清心寡欲,宁静平和可以养气。
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
   养气与天地通于一气,与万物和谐,则志,思,神,德四者和谐,永不衰败。
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
   向四方散发威势,无所不为,把四者安居在心舍中,这就被称为“神”。
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能以神化归于身,运化万物的人,就是真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真人就是和天同一,与道相合。秉持道一,养育天下万物。能心怀天下,把顺应自然的法则树立成旗帜在风中招展,自然无为虚静自守,用无为之道包裹志向,谋划,思考,心念,以威势施与天下,这样的人就是真人。
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为士者通达真人之道,使其神充沛旺盛,就可以养志。

点评

很接地气的翻译  发表于 2019-7-27 17:23
做的快,都做到前面去了。  发表于 2019-7-17 2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19 11: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ffee024 于 2019-7-27 17:51 编辑

第3周 层次要点分析

本章要点:
(追求的目标):心中有术与道相应,人神与天神(道)为一,执一而养万类。

具体做法:以德养,心得一。神气为带头大哥,在心舍中运化五气(志气,思气,神气,心气,德气),由心总摄。五气在九窍十二舍里进出,感受认识万物。通窍于一,内守精神,化气,养神。神盛而后养志,相辅相成,生生不息。

同一的两种途径:真人——生受之天,同天而合道
                              圣人——内修练,类而知之

名词相关:

  志气:   锁定目标,决定做什么事。与思负责运物化物成物,负责推动力。
  思气:   谋划,锁定要达成目标的最优途径和最佳选择。计谋越完备,越容易成功。与志负责运物化物成物,负责推动力。
  神气:   五气之长,让推动力变得更加源源不断,有充沛力量。(持续供能)
  心气:   心气源于道,神灵舍于心。心气专注志虑思意。
  德气:   使五气大。把五气之功所能运化的范围,输布到最高极致。决定一个人做这些事,是为了谁,是什么样的效果。(开疆扩土)
     :    为舍,总摄气之门户。
  神明   造化天地的元气,莫见其形,莫知其名,天神
         天地之始,神明之源,造化的开端,纲纪
         心气之道所由舍。神为之使。
     神    把四气存而舍之(安放于心)人神,通过内修练可以与天神同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6 17: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ffee024 于 2019-8-10 14:53 编辑

第四周

讨论实践意义或在实际生活事件中的作用

体会逐渐清晰中
  •   反复读过,好像清晰了,转念又有疑问出来。想必是心有不通,未见其术。
  •   明志后才能有效的思。就像暑期有好多的事要做,应该做,想做,必须做,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后,才能有效的或者说是心安的绝掉欲,这时对“绝嗜禁欲”有了些新认识,又有一些东西被自己划到“嗜”的范围里,可以心安的绝掉它。 回到“志”上,目标还是目的?每日的小目标,还是最终的想要的状态?在“明志”亦或“盛神后的养志”中,都需要完成这部分的工作。
  • 思虑需要选择最佳途径。在志和思虑的过程中,都需要做取舍和选择。选择也是一种能力,我是有选择综合症的,需要磨掉“怕犯错”;"怕错过"这两块石头,才能轻装上阵做取舍。对自己不信任,错不起,对不可预知的后果习惯性认为是差的,坏的,不能承受的,是从小被训练出来的吗?从小到大不时听到的“你说呢?”   、“嗯?”   、“哎!”,自动脑补成“我错了!我又做错了!” 这个循环是时候在我这儿斩断了。好好说话,多用陈述句,肯定句,少说反问句,少用威胁语气。
  • 这次暑假全家出游,出游前定下一个“志”,当父子两个的翻译工,把他们话语中没表达出来的部分,翻译出来。在这个志的指引下,思和虑不时的出来工作,体察文字词语背后的故事。看到了很多的担心,恐慌,特别是老公家族里的担心被打压的种种谨小慎微,对老公多了些理解。整个旅行过程中,虽有小摩擦,但比起以往要好的多了。仔细想想,其实我也没翻译个什么,志明了,心就不乱了,神清了,气就爽了。
   5. 月总结 ,这个月反复在“志”上工作。察觉到自己:常立志,志常衰。志不明或志未成,心就慌,气更短,就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志和目标还不一样。目标就只是想要达到的一个标准或者状态。志还有个明的过程,需德养,不是随便就立的。志衰是欲多了,贪多,蝇营狗苟的搂了一大堆。欲多,神散,势微,如萤火之光,一吹就灭。所以,明志(绝嗜禁欲)于我来说是首要功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20:30 , Processed in 1.141570 second(s), 17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