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891|回复: 138

铃兰的读书笔记(千字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7 15:5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9-2-14 20:37 编辑

一、 在读过《道德经》和/或《黄帝阴符经》之后,安排阅读《千字文》的理由如下:

    1、在对天道人道有个基本意识之后,把父母亲的这点意识,通过一个适合孩子的载体传递给孩子,比直接让孩子阅读道德经或者黄帝阴符经,可能效率要高一些。在向孩子部署之前,父母先阅读一遍,可能会增强效果。
    2、希望把自己所掌握到的新思想,有效传递给孩子的人,可以考虑参加这个读书会。

       《千字文》由不重复的大约1000个汉字组成,是历史上比较经典的启蒙读物之一,并且是三个有名的启蒙读物中,安全性最好的一个它并不是系统讲述一个道理的文章,而是通过大开大阖,掠影式截取重要画面,来整体性的营造华夏文化氛围的一个文章信息跨度很大,材料之间不见得有直接的启承关系,但却能让人读后感觉到“好大一个家”

二、阅读要求:
       《千字文》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作品:首先,用一种掠影式的表达方式,把肇始以来的大事娓娓道来,营造出我中华历史的恢弘气势,在读者心中构建出泱泱大中华的磅礴之力,不知不觉的让人感受到,作为这个伟大民族的一员该是多么幸运和骄傲的事情!通天彻地的浩然正气扑面而来。其次,文中好多词句都是明引或暗引各种经典,如果只从字面意义理解文中词句,明显不能领会到作者想要传递的精神和意境。所以我们阅读这部作品,按照如下要求来做:
     1、按照每周提出来的词汇或短句 ,查阅和体会其在所引用的经典中,所代表的意思,并记录在论坛上。
     2、对指定查阅的字,辨析一下字义,特别注意这个字在南北朝时期的含义和用法。
     3、以陈琴的“翻译”为引导,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一下本周文字的真实意思。
     4、说说本周阅读心得和/或感想。
     5、每个月(四周)做个回顾性小结。
     6、怎样给孩子讲?(讲述要点、提纲甚至讲稿。考虑这些时带着情景,养育人根。造字文烘托出一种氛围,大大的氛围,传家宝,有来路,大户人家,贵族,尊贵的民族家族  娘家有人 ,贵为天子之尊。天地之子,不是蝇营狗苟的卑贱众生,不是贱种)

(读、吟诵和背方面
    要求熟记背诵和日常吟诵(推荐陈琴的吟诵和歌诀法),在家中营造朗读诵读的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0: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铃兰的回答:
1、        我所理解的《千字文》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我以前没有读过,看老师提供的材料,知道了千字文的来历,是南北朝时其,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里选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由“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文:押韵、对仗。否则称为笔)。这个由来,从书法里挑出不重复的1000字,编纂成文,让我心里不那么踏实。不那么自然,会不会牵强附会?
我大概浏览了一下,开篇宏大,自天地始,描绘天文地理时节(我觉得这是最精彩的部分了)。背景是我们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写的怎么样呢?不确定啊。老师说营造华夏文化氛围,**可是我看着不也都是说教吗?**而且语言很生僻,**(有用吗?会不会是虚张声势?)
    ---我发现我想读的阻力,很大。     ---不读不足以理解和信任。

2、        我参加这个读书会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童蒙养正,我将来要做姥姥,大家庭里的孩子越来越多,我身边的妈妈们爸爸们都很多,需要真正的童蒙养正的常识,我真知道了,就能影响周围。      千字文作为白云先生和梦老师的推荐,值得我重视,通过自己的查字、翻译、理解原文,来亲自了解、判断千字文是不是一篇传递华夏文化的好文。

3、        我是否能够坚持读完此文,并按照要求分享和讨论?
我能。
---------------------------

报名统计:
1、木木2、竹山3、konghao  4、黑雪 5、嘉佳 6、smile  7、ENYA  8、兰兰 9、yimei 10、 coofox  11、流水拨动琴弦 12、开花的树 13、张文玲 14、铃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15: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2-8 15:23 编辑

(默写  千字文01)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奈,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一、查字和翻译
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看起来是玄黑,地是黄的,天幽远,玄之又玄,地实在又深邃; 天地之间形成的空间(宇)和时间(宙)最初形成的时候啊,是万物从天地之间涌出来的万物并作的宏大场面!
       ----“玄”,甲骨文的玄是一束丝,到了秦篆里上面就有了一横,表示悬挂着的丝。丝在染色的时候要扎成束,染好后还要悬挂起来。我的理解:染丝的过程是玄的。玄的感觉很深邃,奥妙、透彻、造化之良能(神),天地生万物也是玄的。(说文)玄:幽远也。黑色亦有赤色者。(小尔雅)玄:黑也
      ---天地玄黄:《文言传》(专门解释《易经》)“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杂:聚)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诗•国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
      《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黄:说文:土之色也。查象形字典显示,黄是箭射中靶心的场面。并说黄帝推行射箭习武的是黄帝(我表示质疑)。地处黄河流域的黄帝正是农业文明的始祖,我们的祖先对黄色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崇敬感。(黄色现在沦为低俗的词,源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污染,英国一本《黄杂志》聚集了一批颓废派作家,偶尔用成人情节吸引眼球)
      ---地黄:两重意思,炎黄文化中,土的颜色、粮食黍、稷成熟了都是黄色的。二“天道高远,地道深邃”之地道深邃。
      ----宇宙:淮南子:上下四方叫宇,古往今来叫宙。 庄子-庚桑楚“出无本,入无窍。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宇,整个空间世界。宙,古往今来的时间,时间的总称。(原来只理解成了空间世界)
      洪:说文,洚水也。多流并发,山间湍流汇成暴川。(引申巨大、宏大。洪波涌起 、声如洪钟)
      荒:芜也。一曰草淹地也。象形的荒字是亡字面一个水,洪水过后家园被毁的场景。
      洪荒:指混沌蒙昧状态,特指远古时代,洪荒世界。----结合道德经,我理解宇宙洪荒,不是道德经里说的“道生无“之无的状态,鸿蒙之气,无质无象。像是无生有的有,有质有象,始可有名,有生万物,万物并作,参差各态。
      南朝 陈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凡自洪荒,终乎幽厉 。”
      宋杨万里《汉文帝有圣贤之风论》:“洪荒之世,人与禽之未别。”


2、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太阳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月亮缺了会圆满;天上的日月星辰就自然而然地排列在宇宙之中。
      盈:说文-满器也。
      昃:说文-日在西方时,侧也。日西也。(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易•离》)
      辰:象形的辰是手持石锄,日出而作。说文-辰,震也。三月,阳气動,靁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从乙、匕;厂,聲也。辰,房星,天時也。从二,二,古。(1)地支的第五位,属龙。(2)古代地舆论,指东南偏东的地方。(3)用于记时:~时(上午七点至九点)。(4) 时日:~光。时~。诞~。(5)日、月、星的总称:北~(北极星)。星~。(6) 古同“晨”,清早。
      宿:说文-止也。象形的宿是人睡卧在屋里的席上,过夜。“天果积气,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邪?”——《列子》---古代把某些星星的集合体叫宿。
      辰宿:日月星的总称。宿,可能侧重指某些星星的集合体。辰:各星体总称
      列:说文-分解也。列集中的意思好像在:有序的排列开来
      张:说文-张弓弦也。广雅-施也。


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四季变换,寒来暑往,春天耕种,夏天生长旺盛,秋天粮食成熟收获,冬天肃杀守藏。
      寒:说文-冻也。从人。象形的寒是人在草垛里取暖的场景。冷之极。
      暑:说文-热也。从日。象形的者字,下面是火,燃上面的草木的场面,表示煮东西,聚众议事。后来火变成了口,表示言说。


4、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我们国家以天文定人文,实现农耕,我们的天文历法是太阳历和太阴历结合,每十九年闰月七次,这样实现年岁相符,实质是历法与实际的节气(气候物候)相符,实时准确掌握季节、气候和物候,为农耕服务;因此我们的祖先用十二律管,六阳律六阴吕,测量地气,发现气候变化,以调节太阳历法,最终实现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上的整合。
      闰余:《尚书•尧典》,有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闰余成岁:我们国家以农业为本,农时特别重要,所在我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中,是太阳历和太阴历结合的,(太阳太阴合参),以太阴记月,太阳记年。太阳周天360度运行365天,而因为月亮的运动轨迹是椭圆的,太阴历一个周期近地点时为30天,远地点时为29天多点,一年加起来是354天,这样太阳历和太阴历就不符了。
      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33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办?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年是十二个月,闰年就是十三个月。多出的这个月,加在有节没气的那个月。24节气中有12节、12气,平分到每个月是一节、一气。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气。阴历的月律与年律有日差,转三年以后就有一个月有节没气,因此设闰就加在这个月。所以读历史,有时侯闰八月,有时候闰十二月,不一样。三年一闰只消化了30天,还多三天呢。五年闰两回,天数又不够,后来发现十九年闰七次最合适。
      阳历也同样设闰,阳历365天为一个自然年,但一个回归年(岁)是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多出的5个多小时,四年就累计到24小时了,多出一天,必须设闰将其消化掉。因此,阳历每四年一闰,将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这样平年的二月28天,闰年的二月29天。
"闰余成岁"的"岁"与"年"是两个概念。年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来年正月初一的这一段时间,为自然年。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的同一节气的一段时间,为回归年。
      岁的本义是岁星,岁星就是木星,木星运行的轨迹叫太岁。用岁星纪年是我国天文历法的另外一种。木星(岁星)12年绕天一周,每年行30度,为一个岁次。用之记载历史事件,就记为:岁在某某。太阳历纪年,岁星历记岁,这样年岁相符,就是"闰余成岁"。---闰的问题解决了,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总算能对上了,但是历与四季气候、与实际的物候,也就是二十四个节气,是不是能够配在一起呢?这就要用律吕来校正、调整了。什么叫律吕呢?律吕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

      律吕调阳:
       “历法-----四季气候”理论上的一致
      “历法------实际的物候(就是气候反映出来的物的变化?)”实际上的吻合,这就涉及到测量气候,这个测量器在古代就是十二律管,十二个长短不同的竹子做成的管子,埋在西北阴山土里,罩起来,接收地气。“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生。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同时可以定时间,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做"律吕调阳"。”
                                                       (      由低到高排列------高      )
(长度)                9寸  、? 、  8寸                                               6寸(9+1/3)隔八相生法,三分损益法
(阴阳)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阳        阴
(十二律管名称)黄钟 、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时间)               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十二气)             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
(十二月)          仲冬、季冬、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之月(在描写某个季节时,会连带到与这个季节相对应的方位、音律、月份。乐者,天地之和也。)
(现在音律名称)C、#C、D、#D
      观天象—候地气—吹管候气—黄钟管,这个体系完成了中国度量衡的体系,以天文定人文的体系。通过音乐的中介完成了衔接和转化。音指五音,宫商角徵羽12356.五声音阶。后来又产生了变宫7和变徵4。律愿意是指定音的竹管,十二根律管分别吹出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确定音高,这十二个标准音称为十二律,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称。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阳律称为律,阴律称为吕。


5、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天空的云升腾流动,热的时候会落地为雨,凉了会凝露,冷的时候会结霜,既让粮食成熟又让植株凋零。
      云:象形的云字是旋卷的气流在天空飘移。
      腾:象形的腾字是,上面是水向上奔腾貌,下面是马。意境就是强有力的升腾起来
      致:象形的致是脚走到的样子,说文-送诣也。
      雨:说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凡雨之屬皆从雨。特别形象!
      露:说文-润泽也。象形的露是雨的样子,下面是路,途经。表示空气里的水凝结在物体表面的过程
      结:说文-缔也。象形的结字是一束丝,旁边是一个吉字,结婚的场景。
      为:一说,象形的为字是人抓着大象驯服。又作也。造作。
      霜:说文-丧也,成物也。象形的霜是,上面一个雨,下面是倒毛状,就像植物枝叶耷拉着凋零了


6、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自昆仑山。
      生:说文-进也,像草木生出土上。象形的生字,是芽破土而出的样子。
      出:说文-进也,像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象形的出字,是出城邑的样子。离邑远行。(与各相反,各是外族入侵)


7、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最锋利的宝剑是巨阙剑,最明媚的珍珠是夜光珠。
      巨阙 :华语网-巨阙是古代名剑。相传战国时期,越国著名的铸剑大师叫欧冶子,他平生铸了五把最有名的宝剑,其中三把是长剑,两把是短剑。长剑的头一把就是巨阙剑,第二纯钩、第三湛卢剑。两把短剑是莫邪和鱼肠剑。三长两短五把剑全都锋利无比。历史上有专诸刺王僚的故事,说的是剑客专诸,受吴公子光收买,要刺杀吴王僚。僚王爱吃烤鱼,专诸就假扮厨师,手托鱼盘,鱼肚子里就暗藏利刃,趁机刺杀了僚王。那把锋利的短剑就被后人称作鱼藏剑,三长两短则成了意外灾祸的代名词。
      夜光:夜明珠是一种稀有的宝石,古称“随珠”、“悬珠”、“垂棘”、“明月珠”等。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夜明珠是指荧光石、夜光石。它是地球大地内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万年,由最初的火山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于矿石中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经过加工,就是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把荧光石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这种发光性明显的表现为昼弱夜强。


8、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水果里的珍品是李子和柰子,蔬菜里最重要的是芥菜和姜。
      华语网-李子和柰子属于同科植物,都能够"和脾胃,补中焦",不过柰子比李子品种好,价钱贵。柰子比李子个儿大一点,也是紫颜色,样子有点像桃,俗称"桃李",但不是桃树和李树嫁接的品种。
      芥菜和姜都是味辛,能开窍、解毒,都能排除人体的邪气。《神农本草经》说:"芥味辛,除肾邪,利九窍,明耳目";"姜味辛,通神明,去臭气"。二者都是蔬菜中解毒调味的珍品,所以说"菜重芥姜"。


9、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里潜游(鱼儿长鳞),鸟儿在天空飞翔(鸟儿长翅膀)。
      咸:说文-皆也,悉也。象形的咸字是一个口和一个武器大戈,指全民皆兵。后来与卤合并,表示盐味重
      淡:说文-薄味也。象形的淡是,左边是个水,右边是个啖(进食,体味),清汤寡水,滋味淡。
      潜:说文-涉水也,一曰藏也。象形的潜字是,左边是水,右上,一个吸足了气,右下吐气,表示憋足了气下水,靠慢慢吐气保持在水里
      翔:说文-回飞也。象形的翔字,左边是个羊,右边是一对翅膀,在空中安祥滑行是翔。


二、心得
      千字文开篇,气势宏大!广袤深远!“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蕴含了中华文化的源流,我们是天地之子,以天地为锚,以天文定人文,对天文的观察和观测建立天文历法,并不断与实际季节、气候、物候,对应修订天文历法。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奈,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蕴含了万物并作、万物复归于自然的祥和的场面!(原来经常困惑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对于孩子们来说,或者对于离华夏文化越来越远的父母来说,千字文就是一个开端)


      三、怎样给孩子讲?(讲述要点、提纲甚至讲稿。考虑这些时带着情景,养育人根。造字文烘托出一种氛围,大大的氛围,传家宝,有来路,大户人家,贵族,尊贵的民族家族  娘家有人 ,贵为天子之尊。天地之子,不是蝇营狗苟的卑贱众生,不是贱种)
      1、怎么把千字文自然地带进家族里?
    在孩子三四岁或者更大的时候,妈妈或奶奶姥姥早晨起来,自己开始吟诵和歌诀千字文(可以用红梅说的137法则)。把孩子自然带入。用我们的真实体会和感情感染孩子们。不言之教。(几点合适呢,在家里还没有形成早晨读经典的氛围时,我们还不能影响家人和四邻。和家人取得共识。全家人都早睡早起,有人做饭,有人读书。
      讲稿:
      《千字文》是我们国家古代传下来的,是一本给孩子们读的书。天地万物,场面宏大,
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天看起来是玄黑,地是黄的,天幽远,玄之又玄,地实在又深邃; 天地之间形成的空间(宇)和时间(宙)最初形成的时候啊,是万物从天地之间涌出来的万物并作的宏大场面!
太阳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月亮缺了会圆满;天上的日月星辰就自然而然地排列在宇宙之中。
2、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太阳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月亮缺了会圆满;天上的日月星辰就自然而然地排列在宇宙之中。
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四季变换,寒来暑往,春天耕种,夏天生长旺盛,秋天粮食成熟收获,冬天肃杀守藏。
4、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我们国家以天文定人文,实现农耕,我们的天文历法是太阳历和太阴历结合,每十九年闰月七次,这样实现年岁相符,实质是历法与实际的节气(气候物候)相符,实时准确掌握季节、气候和物候,为农耕服务;因此我们的祖先用十二律管,六阳律六阴吕,测量地气,发现气候变化,以调节太阳历法,最终实现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上的整合。
5、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天空的云升腾流动,热的时候会落地为雨,凉了会凝露,冷的时候会结霜,既让粮食成熟又让植株凋零。
6、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自昆仑山。
7、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最锋利的宝剑是巨阙剑,最明媚的珍珠是夜光珠。
8、果珍李奈,菜重芥姜。
水果里的珍品是李子和柰子,蔬菜里最重要的是芥菜和姜。
9、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里潜游(鱼儿长鳞),鸟儿在天空飞翔(鸟儿长翅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9: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2-15 23:46 编辑

千字文02
1、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此句代指我国民族的始祖:三皇五帝。(以下资料摘自微信公众号 宅兹中国)

(版本一)
三皇:
天皇、地皇、泰皇。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皇、地皇、人皇。出自《史记·补三皇本纪》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世本》
------这是古籍所载不同的三皇。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世本》《大戴礼记》
大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出自《礼记·月令》
少昊、颛顼、高辛(帝喾)、尧、舜。出自《帝王世纪》
         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出自《周礼·天官》
-------这是古籍所载不同的五帝。
         让扑朔迷离的上古是,更加难断,大抵因为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尔雅》是有记载的中国第一部词典,地位不可撼动。三国时代的《广雅》,亦即《广尔雅言》,而对《尔雅》进行内容扩充,其认可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广雅》中关于中国历史有一段记载非常简短,但也足以证明真实可靠性。
《广雅》中记载了中国自人皇至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万年,分为十纪。“天地设辟,人皇以来至鲁哀公十有四年,积二百七十六万岁,分为十纪。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叙命纪;七曰:循蜚纪;八曰:因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疏仡纪。”《广雅·释天》   
   「自人皇至获麟之年,二百七十六万岁」《十纪》
      人皇至获麟之年,共计二百七十六万年整。十纪为:人皇纪(九头纪)、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叙命纪、循蜚纪、因提纪、禅通纪、疏仡纪。   《广雅》由于是词典,惜笔墨,没有解释更多,显然认可十纪。    但《十纪》和《帝王世纪》记录得更详细。「自人皇以来,迄魏咸熙二年,凡二百七十二代,积二百七十六万七百四十五年,分为十纪」《帝王世纪》
人皇纪。又曰九头纪。(9个朝代)
五龙纪。五姓分治。(5个朝代)
摄提纪。五十九姓王朝。(59个朝代)
合雒纪。三姓王朝。(3个朝代)
连通纪。六姓。(6个朝代)
叙命纪。四姓。(4个朝代)
循蜚纪。二十二姓。(22个朝代)
因提纪。十三姓王朝,传六十八世。(13个朝代)
禅通纪。始于伏羲,开始封禅,故曰禅通。
疏仡紀。始于黄帝。
         根据《广雅》的观点,这是信史。因为开端是由人皇开始,并非人皇之前的天皇、地皇。很显然,没从天皇开始算,大抵是因为天皇、地皇找不到确切的纪年。是不是《广雅》是孤证呢?是不是三国时代才有这些呢?如果细看典籍,还是能发现蛛丝马迹来证明这些并非虚妄。
         赫胥-燧人氏-伏羲-女娲-大庭-栢皇-中央-栗陆-丽连-尊卢-混沌-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无怀-炎帝-神农-黄帝-少昊-颛顼-髙辛-----文王。《梁书》
         版本二:
太昊-伏羲-女皇-栢皇-中央-粟陆-昆连-轩辕-葛天-尊卢-祝融(祝诵)-昊英-有巢-朱襄-阴康-大庭-无怀-炎帝-神农凡十九世。
《庄子》版本:容成-大庭-泊皇-中央-栗陆-丽连-轩辕-赫胥-尊卢-祝融-伏羲-神农。
《六韬》版本:柏皇-栗陆-黎连-轩辕-共工-尊卢-祝融-庸成-混沌-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无怀,共十五氏。
《遁甲开山图》版本:伏羲-女娲-柏皇-中央-栗陆-骊连-赫胥-尊卢-祝融-混沌-昊英-有巢-葛天-阴康-朱襄-无怀,凡十五代皆袭疱牺之号。
《帝王世纪》版本:女娲-大庭-柏皇-中央-栗陆-骊连-赫胥-尊卢-浑混-昊英-有巢-朱襄-葛天-阴康-无怀。凡十五世皆袭疱牺之号。作者通过考据,整理出上古历史通纪,今列表如下(省略)

三皇:
初天皇、            初地皇、             初人皇
中天皇 、           中地皇、             中人皇
后天皇:伏羲     后地皇:女娲     后人皇: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三王:夏禹、商汤、周武王
五霸(伯):夏昆吾,商大彭、豕韦,周齐桓、晋文
----按照史书的记载,信史(有确切纪年)中人皇开始,至于今(共和国69年,西元2018年,共计2762498年)


版本二(以下资料选自公众号 千字文精讲)
龙师:指伏羲氏。他本姓风,号太昊,因为伏羲氏见到了龙马,于是用龙来给百官命名,如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等等,因此把伏羲氏叫做龙师。

火帝:火帝被普遍认为是燧人氏,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燧人氏最早以石击石,用冒出的火星子引燃火绒,生出火来,后来又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钻木取火。人类从此走入了光明。

鸟官:鸟官是中国太古五帝的头一位,少昊氏,黄帝的儿子,代表了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那个时候是太平盛世,有凤凰飞来,因此少昊手下的文武百官都用鸟来命名。比如有凤鸟官、玄鸟官、青鸟官等等,所以称他为“鸟官”。(成语“衣冠禽兽”。据明代史料记载,文官绣“禽”,武官绣“兽”,任何人不得擅自逾越。由于大大小小的朝廷命官服饰上皆画飞禽走兽表示官级,所以,老百姓就把他们统称为“衣冠禽兽”。可惜,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政治乌烟瘴气,文武官员的名声也越来越臭,曾广受推崇的“衣冠禽兽”,已经完完全全是贬义了)

人皇:人皇是人皇氏。《史记》里说: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天地人三皇分属职能不同:天上的玉皇大帝是天皇爷,掌管人的性;地府的阎王爷是地皇爷,主管人的命;人间的皇帝就是那九五之尊的帝王,掌管人的身。有天地人这三皇作为终极约束,人才有敬畏之心,不做出格的事。话说回来,要靠外力管着,总归还不够自觉,慎独,那才是最高境界。

翻译:
1、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追溯我们的民族的始祖是三皇五帝,我们经历了穴居、巢居、游牧、定居农耕,其中涌现了我们民族的领导者,有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有观天象的伏羲;有太平盛世凤凰飞来时期的少昊,他用鸟来命名百官;还有远古时期的天皇(观天象)、地皇、人皇。

2、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
         裳:古代的正式服装,一种连体衣,似袍。
         衣裳:古时上曰衣,下曰裳(古代指裙子)。《释名》:“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障”是保护的意思,“蔽”有遮羞的意思。由于古代纺织工具简陋,布的幅面很狭,所以一件下裳就得用几块狭幅布横拼起来,样子象一幅腰围。这种古老的服制,直到周代还作为礼服的一部分保留着,在祭祀和朝会时穿着。后来,衣裳泛指衣服。在赣语中还在使用这种称呼。---黄帝时期
             《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有记载中出现“衣裳”二字,衣裳制是华夏文明中服饰礼仪规格最高的形式。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这两句话说的是黄帝时代。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从黄帝开始,人类的人文文明进程才正式开始了。黄帝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在位100年。从黄帝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记年,从甲子年开始记起,至今有5000年,所以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黄帝手下有六个大臣,各有贡献。创造文字的是仓颉,仓颉造字;制作音乐的是伶论,伶伦造乐;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作医学,发明衣裳的是胡曹。在此之前的原始文明阶段,人只是拿树叶、兽皮往下身一围就算了。胡曹发明了衣裳,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裙子叫裳,裤子是很晚才出现的。这里用仓颉造字、胡曹造衣裳代表黄帝时代完成的包括指南车、历法、舟车在内的传统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称颂了中国人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贡献。
         衣服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黄帝时代在衣饰上的重要改造是发明了“衣”和“裳”。《释名·释衣服》云:“凡服上曰衣。……下曰裳。”《尚书大传·略说》:“黄帝始……垂衣裳。”这些记载说明,黄帝时代已有上衣下裳的服装。上衣下裳这种衣服制作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成为我们的先民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礼记·王制》上说:“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曰戎,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这是以衣服的有无作为区别夷夏即野蛮与文明的重要标准,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左传·定公十年》孔疏)
         翻译:在黄帝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后来又发展了字;伯余和胡曹创造了衣和裳,衣裳制作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成为我们的祖先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礼记·王制》里说:“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曰戎,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


3、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有虞"、"陶唐"说的是五帝里面的最后两位,有虞是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故人们称他为虞舜。陶唐指尧帝,他姓伊祁,号放勋,因为他的封地在陶和唐(今天的山东一带),所以叫他唐尧。
         尧是帝喾之子,黄帝的玄孙,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住的是茅草屋,门前是土垫的台阶,吃粗米饭,穿麻布衣,喝野菜汤,得到人民的拥戴。
尧在位七十几年,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地把君位禅让给了舜,死时118岁。
         舜是颛顼一脉的子孙,他宽厚待人,孝顺父母,慈爱兄弟,为政仁和。古代24孝故事里挂头牌的就是舜。舜帝在位六十一年,把君位禅让给禹,自己死于巡视的路上,终年110岁。舜的两位夫人娥皇、女瑛闻讯,泪洒君山斑竹,双双投江而亡,化为传说中的湘水之神。
         尧帝和舜帝,他们都能使九族和睦,民风质朴。在位时克勤克俭地为百姓做事,年老了,干不动了,就把自己的位子和管辖的国土推让给贤能的人。
         推的意思是辞让,推位是把自己的位子委与贤人。让的意思是禅让,禅让是把统治权让与能者。"推位让国"是连位子带权力一齐交出来,统统交出,毫无保留。后世的帝王但有一线生机就只让位子,不交权力,更有甚者连位子也不让,死了以后再说。所以历史上能够真正推位让国的,只有尧和舜。
         翻译:在五帝时期,唐尧、虞舜以百姓心为心,心系天下,主动把君位禅让给贤人能者。


4、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这两句话引出了中国上古的"三王",禹王、汤王和武王,夏商周三代之王,也是三个时代的代表。此地只讲汤武二王。
周武王姓姬,名发,所以称“周发”。他讨伐商纣,建立了周朝,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周武王。他的父亲姬昌是商朝的西伯侯,曾被商纣囚禁七年,并没有对商朝采取军事报复行动。姬昌著易经,揽人才,使他的属地周,国富兵强,为武王伐纣积累了本钱。周朝建立以后才被尊封为周文王。
         殷汤说的是成汤,成汤姓子,名履,他讨伐夏朝桀,建立了商朝。因为他是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年号成汤,故此又被称作商汤。商汤建都亳(今河南商丘),在位13年。十代以后的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的后期也称为殷商。这里不称商汤而称殷汤,有指整个商朝600年历史的意思。
         "汤武革命",以暴力手段推翻暴君的统治,打的旗号都是"吊民伐罪"。吊的意思是慰问,"吊民"就是安抚、慰问无辜的苦难百姓。伐是讨伐,是上对下、有道对无道的一种暴力行为。讨伐罪恶的统治者,就是"伐罪"。
中国文化历来讲究以培养道德来"渐变",以暴力相加的"突变"必引起一段时间的天下大乱,到时候受害最深的还是老百姓。所以孔子推崇文王的品德,对武王只是承认他划时代的革命作用。
         "吊",本义是悼念死者,引申义是安抚活着的人。甲骨文形义是弓箭。因为远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野地里用柴薪一盖,因怕禽兽来吃,所以送丧的亲友就要带弓箭,也是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翻译:商汤王和周武王起武力改朝换代,大战之后也要安慰无辜百姓,自治罪恶。


5、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坐朝问道"是秦始皇开始的规矩,在此之前称立朝,后写为"莅朝"。君臣上朝都是站着,立朝,一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平等,君主不过是会议的召集人而已。二是古代生活和政事都很简单,站着说几句话就解决问题了。哪里像今天,政务会议一开就好几天,不但坐着,还得住在星级宾馆里,肥吃肥喝。(椅子在古代叫"胡凳",汉朝的古人还是席地而坐,以后带靠背的椅子才从西域传进来)
从秦始皇开始坐朝问道,君臣都是坐着,共商国事。(君坐臣立的规矩,由宋太祖赵匡胤开始。据传有一天赵匡胤临朝,文武群臣起立致敬,要坐下时才发现椅子没了,让太监撤走了。《千字文》的时代是南北朝时期,君臣上殿临朝之礼还是沿用秦汉之制,所以这里称为"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的意思是垂依拱手, 天下太平。这句话语出《书经•武成书》里有一句话"纯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是垂挂,把上衣挂起来就叫垂衣。拱手是行个拱手礼,表示不做什么事、不用花什么气力就天下太平,无为而治了。
平章是平正彰明。《尚书•尧典》里有"平章百姓"的话。平的意思是公平正直,章通"彰",有彰明、显著、鲜明的意思。
         翻译:秦始皇之前,君臣站立着讨论政事,自秦始皇始,修改成了坐朝临政,正坐(跪坐),君臣共商国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绩彰明。


6、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黎:履黏也。从黍,作履黏以黍米,用来粘布作鞋的粘性黍米。动词,收割黍米。形容词,黍米色的,黑中带黄的。黎,众也---《尔雅》

         戎: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戈、,为古代五戎)。

         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南方蛮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
          “黎首”代表黎民百姓。黎是形声字,文义从黍,有众多、数目很多的意思。爱是爱护、珍惜;育是抚育、养育。臣是臣服、接受的意思。伏是低头、顺从。
         戎羌代表了四方的少数民族,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简称。西戎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生活为主。周朝中叶,西戎入侵中原,当时的西戎被称作犬戎,曾迫使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由此开始了东周的历史。羌族也是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后来与汉族融合,定居务农,属于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
         翻译:他们爱护体恤百姓,南蛮北狄、西戎东夷都心悦诚服地归附。


7、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遐:“叚”意为“非原居地”、“借居地”---遐,远走外地,借居异域。引申:远也。
         迩:近也。

         率:捕鸟的网,像丝织的网,上下其竿柄也。--《说文》。用纤绳在河岸拉船。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诗 大雅 绵》
         宾:所敬也。服也。象形的宾,上面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宾客到门。古代边远方园,诸侯国以美女和金银珍宝朝觐帝王。
         王:象形的王是斧钺之形,斧钺是礼器,象征王者的神圣。本义天子,君主。又:天下所归往也,人心所向,天下归附和向往的英杰。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李陽冰曰:“中书近上。王者,則天之義。”
         "率宾归王"出自《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这里的"王",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历来就有"王道"与"霸道"之别。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还可以追溯)。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但是到了东周时期就不行了,首先登场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他们推崇和实行的是霸道,以实力说话,比拳头(这种形势之下,要做王不做霸,也要有实力,其中的差别可能要从多方面考察)。比如当时的齐桓公任用贤相管仲,充分利用齐国的自然资源,晒盐炼铁、渔农贸易一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富国强兵。齐桓公曾九次主持召开诸侯大会,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地位相当于今日的美国,实力强说了算,你不买账不行。(这一段好像还要重新审视,从内部看看,谁是霸谁是王)
         历史上的正统观念,一种政治制度或者实行王道,以仁义礼治来治国,当然最理想。等而下之者实行“霸道”(正义强大之力和霸在力量强度上相似?),靠实力形成威慑力量,令他人不得不服,也无可厚非。最令人所不齿的是靠阴谋诡计,篡权窃国。这些人不但仁义礼智信没有,连真正的实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野心,加上苏秦、张仪等人的诡诈之术。庄子对这些"国君"嗤之以鼻,称他们为大盗,所谓"窃钩者盗,窃国者侯"。
         翻译:远近成一体,天下一体,万民归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指天地大道,同时也指天道的代言人——君王。


8、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凤凰、麒麟和龙(白驹)是历史上记载的珍禽善兽,只有在仁义道德的太平盛世才会出现。历史上的太平盛世时期,不少朝代都出现过,但从没有见过这些善兽。后人说它们是传说中的动物,自然界根本就没有。实际上不是没有,而是我们福薄,见不到。史书上记载,孔子诞生之时出现了麒麟,孔子69岁做《春秋》的时候,有人打猎捕获了一只怪兽,因不识是何物,送来给孔子看。孔子看了,流泪叹气说:“这是麒麟啊!麟啊,你生不逢时啊”!所以五经里面称《春秋》为《麟经》。
         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有点像大熊猫,要吃竹笋。凤凰中雄性的叫凤,雌性的叫凰,古有三凤求凰的典故。
         白驹是小白马,古代用白驹为典的很多,庄子也有白驹过隙的典故。为什么用白驹,用黑驹不行吗?白驹在此代表龙。龙是水陆空三栖动物,空中是飞龙,水中是游龙,在陆地上就不是龙的形象。传说中的龙上岸以后,就地一滚变成白龙马。“白驹食场”一句也是引经,《诗经·小雅·白驹》里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执之维之,以永今朝”的诗句。
这里的鸣凤与白驹,代表了那个以道德仁义为教化的太平盛世,它具体表现在,有德君主的教化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化是教化,被是施加、覆盖的意思。
         翻译:这时,凤凰在竹林里鸣叫,小白马驹在草场里一会安静的吃草,一会欢蹦乱跳,真是“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执之维之,以永今朝!”


9、化被草木,赖及四方。
         上一句中的鸣凤与白驹,代表了那个以道德仁义为教化的太平盛世,它具体表现在,有德君主的教化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化是教化,被是施加、覆盖的意思。
         化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二个人相靠背之形,本义是变化、改变的意思。人都有医学常识,吃多吃少并不重要,要紧的吃了能消化、能吸收。否则完谷不化,吸收不良,人就不会健康。同理,人读书学习不在多,而在于化。有文有化才是有文化,有文没化,充其量是个文人,而非文化人。古人说“读书养气变化气质”,才是读书的目的,否则读书越多越傲慢,越心浮气躁,就“输”了。
         “赖及万方”的赖字,是幸蒙、依赖的意思。“万方”不仅仅指人,泛指天下万物。例如历史上有商汤“解网更祝”的故事。成汤有一天出游,看见郊外的猎人四面布网,还向天祈祷说:“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来的禽兽,都投入我的网中”。成汤见此,感叹人心贪婪、手段残酷。特命解除三面猎网,只留一面,并改祝祷词说:“愿向左的往左逃,愿向右的往右逃,愿向上的往上飞,不愿逃的向下跳。只有命该绝的,才入我的网” 。所以这里才说“赖及万方”,连禽兽也享受到王道统治的恩泽。
         翻译:这就是有德君主,君临天下,化被草木,让天下,复其自然。


二、心得
             千字文的第二节讲到了我们民族的始祖,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代,到秦朝坐朝问道,一直致力于行天道于天下,复万物之自然的历史画卷!我们的历史不虚无,她就是我们的祖先的生活,又一代一代传到我们的手上,经由我们再传给我们的后代子孙!根依祖宗,根依天地!


三、怎样给孩子讲?
            要把历史的基本史实摸清楚,然后用简明的话,讲给孩子听,历史,就是我们祖先过去的生活啊!
         给孩子的讲解稿:
1、追溯我们的民族的始祖是三皇五帝,我们经历了穴居、巢居、游牧、定居农耕,其中涌现了我们民族的领导者,有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有观天象的伏羲;有太平盛世凤凰飞来时期的少昊,他用鸟来命名百官;还有远古时期的天皇(观天象)、地皇、人皇。
2、在黄帝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后来又发展了字;伯余和胡曹创造了衣和裳,衣裳制作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成为我们的祖先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礼记·王制》里说:“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曰戎,被发衣皮;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
3、在五帝时期,唐尧、虞舜以百姓心为心,心系天下,主动把君位禅让给贤人能者。商汤王和周武王起武力改朝换代,大战之后也要安慰无辜百姓,自治罪恶。
4、秦始皇之前,君臣站立着讨论政事,自秦始皇始,修改成了坐朝临政,正坐(跪坐),君臣共商国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绩彰明。
5、他们爱护体恤百姓,南蛮北狄、西戎东夷都心悦诚服地归附。
6、远近成一体,天下一体,普天之下,率土之滨,万物万民归心于王道(天地大道)
7、这时,凤凰在竹林里鸣叫,小白马驹在草场里一会安静的吃草,一会欢蹦乱跳,真是“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执之维之,以永今朝"。这就是有德君主,君临天下,化被草木,让天下,复其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3:17: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2-21 07:29 编辑

千字文03
一、查句和字
1、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选自“千字文精讲”:)
      【本句是第二部分的开端,整个第二部分,是紧紧围绕着五常之德展开的。如果真正理解了五常之德,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抓住了,所以说《千字文》用字不多,却勾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纲要。这两句话,是针对我们人的生命体和生命属性来说的。“身发”在此处,指代我们的肉身。人的生命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物质的“四大”, 一部分是精神的“五常”。 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这是印度哲学的概念。古印度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地水火风”四类物质构成的。我们中国人则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 。严格说起来,“地水火风”四大并不是指四种物质,构成这个世界的何止这四种物质!四大的本义是说,构成这个世界的物质有四种基本形态:固态(用地来代表)、液态(用水来代表)、气态(用风来代表),至于火则代表物质有温度,无论生物或非生物都有温度,或高或低,温度是物质属性的一个参数。】
   【五常是人的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是天德,这是天赋与人的天性。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中那股冥冥中无法抗拒的力量,这种支配力量被称为天。常是恒常、永远存在、不能改变的意思。】  
      -----关于四大,作者本意可能是指佛教的四大,因为南朝佛教盛兴,梁武帝笃信佛教。我们不这样理解,中国文化里,因为《道德经》里“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是天地之子,带着天地的精神。给孩子讲的时候,直接讲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关于五常,百度百科:)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信字从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义可解为“学说”、“思想”。信与知对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从他人言而信,进而守礼以近仁。因此言:必信者无义。】
      “仁义礼智信”被称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三字经之中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小结:
      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五常: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做人的道德准则
      翻译:人的身体发肤是天地的精华,蕴含了天地精神,具体反映在人身上,心是仁、义、礼、智、信的心,去做仁义礼智信的事。


2、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恭:龚与恭通用。象形字的恭,上面是一个龙的样子,下面是一双手捧着,供奉神龙。说文-肃也。从心共声。恭敬。
      惟:象形的惟,左边是上下两个心,右边是鸟飞翔的样子。表示向往飞翔的意境。说文-凡思也。
      鞠:《揚子·方言》養也。《爾雅·釋言》鞠,生也。鞠,稚也《傳》鞠子,稚子。
      《傳》鞠,窮也。《詩·齊風》旣曰告止,曷又鞠止。
      《戰國策》事敗而好鞠之。又《爾雅·釋詁》鞠,盈也。《詩·小雅》降此鞠訩。
      《玉篇》告也。《詩·小雅》師鞠旅。又《韻會》鞠躬也。
      《廣韻》蹋鞠,以革爲之,今通謂之毬子。《集韻》或作毱。
      又《禮·月令》天子乃薦鞠衣於先帝。《註》黃桑之服。《周禮·天官·司服》鞠衣。《註》黃桑服也。色如麴塵,象桑葉始生。《楚辭·九章》鬱結紆軫兮,離愍而長鞠。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小结)在本节里“鞠”取“生,养”的意思。
      孔子《孝经》开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诗经·小雅·蓼莪篇》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从时间先后和经典流传上,可以判断“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引经于此。
      翻译:(人的身体发肤是天地的精华,蕴含了天地精神,具体反映在人身上,心是仁、义、礼、智、信的心,去做仁义礼智信的事。)在古代敬奉神龙时是很恭敬的,要像敬奉神龙那样爱护身体,不敢有什么毁伤。


3、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慕:象形的慕,上面是太阳落到草窼(莫,暗,不明确不公开),下面是一颗心。----暗暗向往,未公开表达。说文-习也,从心莫声。
(小结)慕:在本节里取其内,心里有这种力量,老师翻译成装在心里,我就觉得好,直接做,不绕弯子。
      效:左边是矢,右边 攴,持械攻击,造字本义:在战斗中射击拼杀。
        (小结)效:在本节里取,学习、仿效。老师的翻译是“化成行动”。有区别。区别是直接做。
       贞:象形字-上面是一个卜(神杖),下面是一个鼎。在神鼎上祭拜占卜,察看神迹(侦)。说文—卜问也。引申为坚定、忠诚。
      (小结)贞:在本节里,贞取本义侦,机警机敏。
      洁: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切除丝品上的杂乱余丝。水,污渍。絜,切除杂丝,表示除去污渍。造字本义:动词,去污除湿。除污去湿为“”,用水清洗为“净。
       洁:有不湿的意思。没有污物,没有因为长期浸泡而变形发胀,犹如水泡僵尸为洁。(比如有的女性看起来给人一种死鱼气质的印象,会给人一种洁感。水泡地不长庄稼)没有长期浸泡都清洗不掉的杂物。洁,无杂无渍。(渍,模糊不确定却稳定,水泡之后的样子,油渍污渍,杂)---(字形上用刀切除杂丝。字形里的水难道是表示除湿、不湿的意思?)
(小结)洁:无杂无渍
      才:“才”是“材”的本字。才,字形像房柱与房梁的象形, 像树杈,即远古简易建筑中的房柱, 像房柱上架着的横木,即横梁。
      说文--才,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凡才之属皆从才。
      (小结)才:才是材的本字。象形的才的样子像房柱和梁,立柱架梁,开始建屋。

      良:说文-善也。/又贤也/良,在古代还是女子对才能出众的丈夫或情人的尊称。 该义项后由“郎”代替。  
      良,字形像宫殿 两侧迂回曲折的游廊。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精美的玉砌廷廊(是古代帝王侍卫、侍从、顾问、医师等听候召唤的所在)
瑾瑜之玉为良。——《山海经 • 西山经》
      (小结)良:善也。贤也。像玉那样温润、柔韧。良才在本节里,翻译成合道合德的行动。

      翻译:(女慕贞洁,男效良才)女人要把机敏(贞)、不污不杂(洁)装在心里(慕),男人要把合道合德化作真实的行动。


4、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莫:象形的莫是太阳落在草窠里。本义是日落西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引申没有---不
      得: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造字本义:捡到贝壳,喜获财富。
      得:与“德”通假。
      【《论语 述而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句对理解“知过必改、得能莫忘”有帮助。“得”与“德”二字通假,“得能莫忘”有两重含义,一是从他人之处有所得、有所能,也就是别人教会我们的东西,使得我们有所得、有所能,我们不能忘,这也是知恩必报的意思。二是我们自己于修心、修身上有所得、有所能,莫忘。别人的德能不能忘记,自己的德能也不能够忘记。】
     得能:得到了才能技能,---就感觉触动不到某个真实感、动感和现场感。参考老师的修改成:做了正确有德的事的内部姿态
      莫忘:千万不要忘记---感觉触动不到体会,远了,修改成:千万不要离开你的心。(感觉就很贴,很实)

      翻译:(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知道错了,必须改掉;做了正确有德的事的内部姿态,千万不要离开你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20: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2-22 21:00 编辑

5、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罔:说文:网也。《易•繫辭》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漁。《釋文》取兽曰罔,取魚曰罟。
又羅也。《易•大壯》君子用罔。《詩•大雅》天之降罔。《傳》天下羅罔,以取有罪。
又《爾雅•釋言》罔,無也。
又《論語》罔之生也,幸而免。《朱註》不直也。《註》誣也。
(小结)罔:在本节里,罔谈彼短,罔表示否定,不要。


靡:(读米mi3)靡,无也。——《尔雅》靡室靡家。——《诗•小雅•采薇》靡日不思
       (读mi2时,有“浪费、消失”的意思,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
(小结)在本节里,靡恃已长,靡:表示否定,不要.
      翻译: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不要时不时的心里有个依仗我自己做的好。----“(老师)一本正经的说人家短处的心思不要留在心里,人心不可以以自己的长处为依靠”(我觉得我翻译的,也就是嘴上说说,字面上说说,心里并不服气,人有毛病不能说吗?老师说的心里服气。)
再翻译:一门心思说人家短处的歪心眼,不要留在心里;人心不可以“以自己的长处为依靠”。(以自己的长处为标准---“标准”没有“依靠”的动作感强)。

6、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论语•学而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覆也”。有子说,信与义是一样的,都是说一个人立定的志向、发过的誓愿要经得住检验,要能够兑现。人的毛病之一,就是“常立志”与“常后悔”交替进行。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忘了,不兑现。信是五德之一,称为信德。信主元气,五行属土,对应人的脾胃。凡不讲信用的人,没有不伤脾胃、不损元气的。大地属土,其德主信,如果大地失去信用,春不生、夏不长,是这块地的地气没有了,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孔子说“人无信而不立”,没有信德的人,永远不能立身、立命
      覆: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往返、反转。覆,籀文   (像罩盖)  (復,往返、反转),表示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造字本义: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篆文 承续籀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罩盖状的 写成“西” 。 《説文解字》:覆,覂也。一曰蓋也。从襾復聲。
      ①本义,动词:颠倒器皿、将盖口朝上放置。 本义消失
      ②动词:遮盖,遮蔽,掩盖。 覆盖
      ③动词:翻转,掀翻,顶与底颠倒。 覆没 覆辙 覆水难收 覆巢之下无完卵 / 颠覆 翻天覆地 天覆地载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④动词:彻底地毁灭。 覆灭 覆亡
      ⑤动词:刨根翻底地彻查。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

      (小结)覆:在本节里,信使可覆,覆,“把锅盖从锅上拿下来,反转朝上”,在内部操作里我感觉把握不准,游移。“覆:经得起反复检验核查”---这个不是我想要的内容,它比较靠外部,我感觉不到这个外部动作的内部根据,对对,就是这个感觉,要找到溪和谷的那个位置的位置感。参考“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覆也”,和老师翻译的:“对人许诺的内容,要跟心的盖子揭开的时候一样”,什么是“心的盖子揭开的时候”?我也许诺过人,事后会后悔,但是我在许诺的那一刻我强烈地感觉到我的真心,热乎乎的,我觉得那一刻就是心的盖子揭开的时候,就是初心生出来的那个时刻。有时我的许诺是出于局部或者是因我的一个什么需要(外在满足别人,内在满足了自我的一个什么,同时又不利于整体和长远利益),这样的许诺-后悔,就是“信不可覆”,成为了我的教训,下次发觉自己的情形然后克制住。
      翻译:(信使可覆)人要言而有信,为什么呢?就是你跟人许诺的时候,就要把你的心装满整个事情,然后说出口,打开你心的盖子,然后就着这个心的样子那样去做。

      器:金文 是个象形字,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 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 。有的金文 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 写成“犬”形 。造字本义: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犬” 写成 。简体隶书 将金文字形中交错的经脉血管形象 简化成一纵两横的“工” ,表示经脉血管纵横交错。
      器:象形字,中间是经脉血管(像连着的三个树叉叉)的样子,两边是四个口,表示脏器。本义是由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
(小结)器:器欲难量,在这里我理解为心能达到的高度和境界。
      量: 象形字是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行囊的样子,表示行者以日月星辰为参照,计算行程。说文:量轻重也。
①本义,动词:参照日月估算行程。以日星为纪,以月为量。——《礼记 • 礼运》
②动词:用统一标准测度、估算实物。量具 量器 量角器 量度 量计 量体温 量体重 测量 度量 衡量 计量 质量
量,称轻重也。——《说文》
苦称量之不审也兮。——《楚辞 • 惜誓》
为之斗斛以量之。——《庄子 • 胠箧》
量入以为出。——《礼记 • 王制》
③动词:推测,评估,思虑。 量刑 量才录用 量力而行 量入为出 / 打量 掂量 估量 审量 思量 度德量力
事君者量而后入。——《礼记 • 少仪》
量功名日,分财用,平板干。——《左传》
度德量力。——《三国志 • 诸葛亮传》
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④名词:限度,数目,范围。 量词 量子 量子力学 / 产量 数量
      (小结)量:在本节器欲难量里,取量度、测量之意

      翻译:(器欲难量)不知道怎么翻译,看公众号里的意思,心量要大,操作性不强,而且“器欲”字没包含进去。还是无从下手,忍不住看了看老师的和兰兰的。
      翻译:1、一个人的心,不可以用欲望去算计他能达到的境界。
      2、人是天地之子,合道合德地去自处和,在中国人的文化素养中就是修齐治平,所能达到的境界难以估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21: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2-22 21:03 编辑

7、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墨子有一次路过染坊,看到雪白的生丝在染缸里被染了颜色。任凭怎样漂洗,也无法恢复到生丝的本色了。墨子悲泣地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这个故事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丝一样洁白,一旦受到污染被染了色,再想恢复本性的质朴纯洁,已经不可能了。
        《诗经•风•召南》有“羔羊”一篇,赞美了小羊羔毛皮的洁白,“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也是感叹人的本性像羔羊的皮毛一样洁白柔软。人应该永远保持这种纯善的、没有污染的本性才好。】
        翻译:墨子看到雪白的生丝在染缸里“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悲叹每个人生出来就像一张白纸,放在什么环境里就变成什么样子,不可不慎!《诗经》里赞叹羔羊的皮毛洁白、纯净、柔软,人心之初也是如此。


8、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景:“景”是“影”的本字。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古代用以瞭望预警的高大亭台。景,篆文   (日,太阳)  (亭,代表楼台建筑),表示日照楼台。造字本义:名词,太阳在高大亭台上投下的影子。
景:景是影的本字,上面是日,下面是个亭子。太阳光在高大的亭子下面投下影的场面。
景,日光也。——《说文》
浊明外景,清明内景。——《荀子•解蔽》
四时和谓之景风。——《尔雅》
南方景风。——《广雅》。按,犹日光风也。
日出天而耀景。——江淹《别赋》
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文选•张载•七哀诗》
流景曜之韡晔。——张衡《西京赋》
景翳翳以将入。——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至若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景曜(光彩);景光(亮光);景焕(光彩照射);景辉(光辉)
(4) 太阳 [sun]。如:景夕(黄昏;天黑);景纬(日与星);景西(太阳西斜)

(小结)景:光影。日光也。有光又有影。


行:行(háng),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说文:道也。人之步趋。
步、行也。趨、走也。二者一徐一疾。皆謂之行。統言之也。爾雅。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析言之也。引伸爲巡行、行列、行事、德行。从彳亍。彳、小步也。亍、步止也。
维:車蓋維也。从糸,隹聲。--说文。
本义:动词:给鹰隼系足,驯养助猎。白鹤门外养,花鹰架上维。——唐元稹《 大觜鸟 》
②动词:系,绑,连接。 维系


贤:
“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   (臣,官吏)  (又,抓持,掌握、管理),表示有管理才能的官吏。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 再加“貝” (宝贵)另造“賢”代替,表示宝贵的、难得的人才。造字本义:名词,具备出众的管理、执行才能的大臣。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古人称男子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臣: “臣”是特殊指事字,是“目”的变形。臣,甲骨文 像一只眼睛 向下看。有的甲骨文 突出眼珠的球状 。造字本义:俯首下视,屈服听命。
贤:左边是一个眼珠朝下的眼睛,表示俯首下视,听命(臣)。右边是手抓持的样子(又),后来贤字的下面又演变出一个贝,表示人才宝贵。贤:表示有管理执行才能出众的大臣。古人称男子善于管理和组织为贤。


克:说文--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徐鍇曰:“肩,任也。負何之名也。與人肩膊之義通,能勝此物謂之克。”克,能也。——《尔雅》


圣:甲骨文,上面是(共,供奉),下面是 (土),供土,表示所敬拜的土地神。在古人眼中,滋生万物的土地奇而完美。造字本义:神奇完美的土地神。有的甲骨文 将“共” 简化成“又” ,三点指事符号 表示土屑。古匋字形 将“土”的形象简化成 。篆文 与古匋字形相同。古人称主天者为“神”,称主地者为“圣”。
聖,甲骨文 像长着大耳 的人 ,表示耳聪大慧者。中国远古祖先认识到,善听是内心宁静敏感者的超凡能力,能在自然环境中辨音识相者,是大觉悟的成道者。有的甲骨文 加“口” (说,预言),表示预言。造字本义:先知先觉、洞察真相并能预言者。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壬” (能力超群者),突出“聖”者的超凡“能力”。篆文 明确“壬” 的字形
说文--圣,汝潁之閒,谓致力於地曰圣。从土,从又。
说文--聖,通也。从耳,呈聲。
(小结)圣:通也。


翻译:(景行维贤,克念作圣)美好的天地之间,阳光、大道,这一切的实现都连着正在忠于职务的官员;用肩膀担起自己的所有的心思, 杂念来,知道,走了,不占心间,(整体地把握你所处的情境,神得一以灵)你也会变得通彻而有所作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21: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2-22 21:42 编辑

千字文03
二、心得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已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时间挤到最后写心得,还是有种无法停留的感觉。心里窝着点火:千字文第3节的内容,我感觉语言表达上的生涩、牵强,疙疙瘩瘩断断续续地连在一起。。。这是经典的水平吗?这种断,需要在大家的帮助下自己去下功夫,去连接上。道德经不给我这样的感觉。对比道德经的语言像丝绸像锦那样流畅醇厚。
      这 两天磨千字文,感觉道德经,真的天道思想之根之源。千字文流露出来的片断,用根用源去理解,感觉可操作。我再沉一沉,我不确定本节内容是否未来要教给我的外孙。我感觉一旦把握靠外,它就变成规训。

三、给孩子讲的文字稿: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人的身体发肤是天地的精华,蕴含了天地精神,具体反映在人身上,心是仁、义、礼、智、信的心,去做仁义礼智信的事。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在古代敬奉神龙时是很恭敬的,要像敬奉神龙那样爱护身体,不敢有什么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女人要把机敏(贞)、不污不杂(洁)装在心里(慕),男人要把合道合德化作真实的行动。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知道错了,必须改掉;做了正确有德的事的内部姿态千万不要离开你的心。一门心思说人家短处的歪心眼,不要留在心里;人心不可以“以自己的长处为依靠”。
(罔谈彼短,靡恃已长)一门心思说人家短处的歪心眼,不要留在心里;人心不可以“以自己的长处为依靠”。(以自己的长处为标准---“标准”没有“依靠”的动作感强)。
(信使可覆)人要言而有信,为什么呢?就是你跟人许诺的时候,就要把你的心装满整个事情,然后说出口,打开你心的盖子,然后就着这个心的样子那样去做。
(器欲难量)人是天地之子,合道合德地去自处和,在中国人的文化素养中就是修齐治平,所能达到的境界难以估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墨子看到雪白的生丝在染缸里“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悲叹每个人生出来就像一张白纸,放在什么环境里就变成什么样子,不可不慎!《诗经》里赞叹羔羊的皮毛洁白、纯净、柔软,人心之初也是如此。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美好的天地之间,阳光、大道,这一切的实现都连着正在忠于职务的官员;用肩膀担起自己的所有的心思, 杂念来,知道,走了,不占心间,(整体地把握你所处的情境,神得一以灵)你也会变得通彻而有所作为。

附老师的翻译:   这一个人啊,不外身体和心,身体是天地之精华,心是仁义礼智信。 应该要像敬奉神龙一样心念身躯,全身心护养,完全不敢毁伤。女人应该把机警洞察和不污不湿装在心中,男人应该把侍天奉道的行动时时刻刻表现在行动中。 知道有错必须要改,能做正确有德的事儿的内部姿态千万莫离开你的心。一本正经的说人家短处的心思不要留在心里,人心不可以以自己的长处为依靠。对人许诺的内容,要跟心的盖子揭开的时候一样,人心不可用心欲来算计他能达到的境界。墨子哀悼蚕丝染色无改,诗经赞叹羊羔毛皮洁白。阳光下的美景总是连着正在执行职务的官员,不让你的胡思乱想主宰你的心便能先知先觉。观天道执天行,活下去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7 21: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2-27 22:14 编辑

千字文04 德建名立
一、需要查询的语句
1-1、德建名立

直:直,甲骨文 在眼睛 上加一竖线 ,表示目光向正前方看。造字本义:正视,面对而不回避。金文 误将短竖线 写成“十” ,并加一曲形 ,表示去曲求正。有的金文 在“直” 的字形上加“木” ,表示木匠眯眼看木料,以便消除凸曲部分。(直,正見也。从∟从十从目。 ,古文直)
德:升也。从彳, 聲。象形的德字是十字路口,中间是一根直线吊着一个大眼睛---看得清清楚楚,走过路口。
  德字由彳、直、心,彳chi4,小步也。直,正见也。心,指人心。小步慢慢走,内心淡然而坚定地直视正前方,行于大道之上。(白云)
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庄子 • 天地》 
(小结)德:心端正,直视正前方,行于大道之上

建:建,金文   (“阜” 表示山地, 表示墙基)  (不是“聿”,表示手持 杵棒 ,夯土筑墙),表示辟山为址,傍山筑屋。为了肥沃的土壤和方便灌溉,古人大多定居于河湖岸边;又为了地基牢靠和防洪防汛,古人常辟山为址,傍山筑屋,面河而居。有的金文 将“阜”形的 简化成 ,将 写成 ,加“土” 强调“夯土筑墙”。有的金文 误将 写成“辵” 。造字本义:辟山为址,筑墙造屋。
建,立朝律也。从聿,从廴--说文。建,竖立也。——《玉篇 • 廴部》
建,立也。——《广雅》
建,树也。——《广韵 • 願韵》
建覆也。——《集韵 • 阮韵》
(小结)建:象形的建,左边是高山,下是地基,右边是手握着夯地的杵棒。本义是辟山做地基,依山筑屋。立也。树也。

名:名,甲骨文   (口,叫喊)  (夕,黄昏、冥暮),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造字本义:动词,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金文 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代一般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叫作“字”;也有的底层百姓有“名”无“字”。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 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字”* ,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名”与“字”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字”。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夕”与“月”同源,后来分化。甲骨文 、金文 将“月”的字形 减去一短竖指事符号 ,表示月上黄昏,月光不明。造字本义:名词,月亮初显的黄昏。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 略有所变形。日初出为“朝”* ;月初出为“夕”;月高人静为“夜”*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夕,莫也。从月半見。凡夕之屬皆从夕
(小结)名:左边是一个口,右边是侧着的月牙(月亮初显的黄昏)月亮初升、日落天黑,父母呼唤孩子。看不见了,召唤它。

立:立,甲骨文 像一个人 站在地上 ,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地面。造字本义:站在地上。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站着的人 写成 。隶书 彻底失去人形
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屬皆从立
(小结)立:一个人站在横线上。表示人稳稳地站在地上。
翻译:(德建名立)我们人有一颗心,心有姿态,心正,直视前方,看得见天、看得见地,行于大道上(合道),这样合道的内心姿态和行动就建立起来,对应着你的名字,就这样树立起来。


1-2、形端表正
形:形,籀文    (“井”的变形,矿井)  (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  (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   (幵,“研”的省略,研磨)  (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造字本义: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篆文 承续籀文字形 。隶书 误将篆文的“幵” (研)写成“开” 。“彤”* 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形,象形也。从彡幵聲—说文。形,见也。——《广雅》
①本义,动词:着色加彩,突显图案。 本义只见于古文
②动词:显示,表现。 形成 形容词 形诸笔端 喜形于色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 • 天问》
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战国策 • 赵策三》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然后心术形焉。——《礼记 • 乐记》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 • 虚实》
③名词:外观,样子。 形骸 形体 形迹 形影 形貌 形容 形态 形象 形旁 形声 形势 形式 形状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谷梁传》
形色天性也。——《孟子》 形貌昳丽。——《战国策 • 齐策》形容枯槁。——《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形似酒尊。——《后汉书 • 张衡传》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晋 • 李密《陈情表》
有古人形貌。——唐 • 柳宗元《柳河东集》山岳潜形。——宋 • 范仲淹《岳阳楼记》
因势象形。——明 • 魏学洢《核舟记》 形若土狗。——《聊斋志异 • 促织》
④动词:对照,参看。 相形见绌
(小结)形:左边是从井里取土(颜料矿石),右边是三撇(光彩),取矿石,着色加彩,以凸出图案。

端: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老人拄杖而行。端,篆文   (立,站直)  (耑,老人拄杖),表示老人拄杖直立。造字本义:动词,老人借着拐杖站直、站稳。隶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老人长发形象 写成“山” 。
耑,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凡耑之屬皆从耑。耑,甲骨文   (“止”上有水,即涉水)  (老,拄杖者),表示老人拄杖涉水。有的甲骨文   (止,脚)  (支,竹杖),两点表示水滴。金文 严重变形,“止”形、“竹”形完全消失。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涉水。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当“耑”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立”另造“端”,加“水”另造“湍”代替
端,直也。从立,耑聲—《说文》
端,正也。——《广雅 • 释诂一》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楚辞 • 屈原 • 涉江》
选天下之端士。——汉 • 贾谊《治安策》
(小结)端:站得直,立得正。

表:甲骨文 是象形字,像兽毛朝外的皮衣,像衣服 外部披着兽毛 。造字本义:用动物毛皮制成的外衣
  说文-上衣也。
小结“表”:动物毛皮制成的外衣。外表---外显,显示,表达---奏章,向上传的文件、格式化栏目化的文件

正:“征”的本字。正,甲骨文   (囗,城邑、方国)  (止,行军),表示征伐不义之邑。造字本义: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古人称不义的侵略为“各”,称仗义的讨伐为“正”。( 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 • 齐风 • 猗嗟》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 • 汤誓》 故诸侯服而无正。——《管子 • 山至数》 司马弗正。——《礼记 • 燕义》))
-説文: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屬皆从正。 ,古文正。从二;二,古上字。 ,古文正。从一、足;足亦止也。
止,甲骨文 是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造字本义:脚趾。有的甲骨文 简化为线描。金文 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説文解字》: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
小结“正”:(本义)征伐不义之邑为正。以一为基。以道为基。

翻译:(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我们人有一颗心,心有姿态,心正,直视前方,看得见天、看得见地,行于大道上(合道),这样合道的内心姿态和行动就建立起来,对应着你的名字,就这样树立起来,心的形态姿态做得端正,言行举止都中正温和,不偏不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7 22: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2-27 22:37 编辑

千字文04 德建名立
2、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堂:堂,殿也。从土,尚聲。王坐于堂上。——《孟子 • 梁惠王上》

習,甲骨文   (羽,翅膀)  (口,像鸟窝状),表示在鸟窝里振翅。有的甲骨文 在鸟巢 中加点写成“日”状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鸟巢状“日” 写成“白” 。造字本义:动词,幼鸟在鸟巢上振动翅膀演练飞行。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 ,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说文:習,數飛也。从羽,从白。凡習之屬皆从習。(鹰乃学习,腐草为萤。——《礼记 • 月令》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晋 • 左思《咏史》)

翻译:(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空旷的山谷里,声音能传出很远,传得远怎么呢?不会消失,悠远,保持,遍布每个角落。宽敞的厅堂里…其实我的经验是听不清,有回声…(联系上文,我还是确定不了这里想说什么,虚怀若谷?没什么真切的感觉。看了看老师的:心谷空旷,心声悠远,心堂虚静,心音绕梁。--从外面飘着落不了实,回到了内部,这样理解不虚,不空洞,不是大道理,是展示内部状态)。

翻译:(空谷传声,虚堂习听)心谷空旷,心像山谷和殿堂那样空旷和虚静,能把整体格局和局部装进来;这样的心声悠远,保持,不迷失,不会因为什么刺激就消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20:03 , Processed in 1.107922 second(s), 15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