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701|回复: 28

红叶的读书笔记(千字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4 21: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红叶 于 2018-11-12 22:11 编辑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注释译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①。日月盈昃②,辰宿③列张。     
【注释】①洪荒:无边无际、混沌蒙昧的状态,指远古时代。洪,洪大、辽阔。荒,空洞、荒芜。②盈昃(zè):盈:月光圆满。昃(zè):太阳西斜。③宿(xiù)〈古〉中国天文学家将天空中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   
【译文】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太阳正了又斜,月亮圆了又缺,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①,律吕②调阳   
【注释】①闰馀成岁:中国古代历法以月亮圆缺变化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但人们实际经历一年(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圈所用的时间)和它之间存在差额,这个时间差额被称为“闰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每过几年就把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闰余”相加,合成“闰月”,插入该年份中,有“闰月”的这一年就是“闰年”。闰,余数。岁,年。②律吕:律管和吕管,中国古代用来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相当于现代的定音器。中国古代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每个半音称为一律,其中奇数各律叫做“律”,偶数各律叫做“吕”,十二律分为“六律”、“六吕”,简称“律吕”。相传黄帝时伶伦制乐,用律吕以调阴阳   
【译文】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①,玉出昆冈②。   
【注释】①丽水:即丽江,又名金沙江,出产黄金。②昆冈:昆仑山   
【译文】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①,珠称夜光②。果珍李柰③,菜重芥姜。   
【注释】①巨阙: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第一为巨阙,其余依次名为纯钩、湛卢(zhàn lú)、胜邪、鱼肠,全都锋利无比,而以巨阙为最。②夜光:《搜神记》中说,隋侯救好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珍珠来报答他的恩情,那珍珠夜间放射出的光辉能照亮整个殿堂,因此人称“夜光珠”。③李柰(nài):两种水果的名称,“李”是李子;“柰”是柰子,果木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小,俗名花红,又叫沙果。   
【译文】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柰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①火帝②,鸟官人皇④。   
【注释】①龙师:相传伏羲氏用龙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龙师”。②火帝:神农氏用火给百官命名,因此叫他“火帝”。③鸟官:少昊(hào)氏用鸟给百官命名,叫他“鸟官”。④人皇: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共传了150代,合计45600年。      
【译文】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①陶唐②。   
【注释】①有虞:有虞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舜是它的首领。这里指舜,又称虞舜
②陶唐:陶唐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尧是它的首领。这里指尧,又称唐尧。尧当了七十年君主,他死时把君位让给了舜;舜当了五十年君主,又把君位传给了禹;史称“禅(shàn)让”。
   
【译文】苍颉(jié)创制了文字,嫘(léi)祖制作了衣裳。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译文】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①一体,率宾②归王。   
【注释】①遐迩(xiá ěr):指远近。②率宾:出自《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译文】 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俯首称臣。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所有的老百姓都服服帖帖地归顺于他的统治。
   
鸣凤在竹,白驹①食场。化被②草木,赖及万方。   
【注释】①驹(jū):小马。②被:覆盖,恩泽。   
【译文】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叫,小白马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吃着草食。圣君贤王的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盖此身发①,四大②五常③。恭惟鞠养④,岂敢毁伤。   
【注释】① 盖此身发:“盖”发语词,引起下面所说的话,本身并无实义。“身发”身体的头发。这里代指整个身体。② 四大:指地、、风、四种元素。③ 五常:指儒家认为人应具备的五种品德,即、义、礼、智、信。④恭惟鞠养:恭惟也作恭维,对上的谦辞,一般用于文章开头。“鞠(jū)养:抚养,养育。   
【译文】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诚敬的想着父母养育之恩,哪里还敢毁坏损伤它。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译文】女子要仰慕那些持身严谨的贞妇洁女,男子要仿效那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译文】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诚实的话要经得起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①。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注释】①诗赞羔羊:“诗”:这里指《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有记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取整数,称为“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羔羊:《诗经·召南》里有“羔羊”一篇,表面上是赞美羔羊的素白,实质上是称颂穿皮袄的人——士大夫具有羔羊般纯洁正直、不受污染的品德。   
【译文】墨子悲叹白丝被染上了杂色,《诗经》赞颂羔羊能始终保持洁白如一。要仰慕圣贤的德行,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①听。     
【注释】①习:长期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译文】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如同形体端庄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①。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注释】①祸、福二句:语出《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译文】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一尺长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而即使是片刻时光也值得珍惜。
         
资父事①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注释】①事:侍奉。     
【译文】奉养父亲,侍奉君主,要严肃而恭敬。孝顺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于君主要不惜献出生命。
         
临深履薄,夙兴①温凊②。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注释】①夙兴:“夙兴夜寐”之略。夙,早。②温凊(qìng):“冬温夏凊”之略。凊,凉。   
【译文】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侍候父母让他们感到冬暖夏凉。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的清香,像松柏那样的茂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译文】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措辞要稳重,显得从容沉静。   
      
笃①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藉甚②无竟。   
【注释】①笃(dǔ):忠实,诚信。②籍甚:盛大。   
【译文】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认真去做,有好的结果更为重要。这是一生荣誉的事业的基础,有此根基,发展就没有止境。
         
学优①登仕,摄②职从政。存以甘棠③,去而益咏。   
【注释】①学优:《论语》有“学而优则仕”之语。②摄(shè):代理。③甘棠:木名。即棠梨。《史记·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译文】书读好了就能做官,可以行使职权参加国政。周人怀念召伯的德政,召公活着时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他过世后老百姓对他更加怀念歌咏。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译文】音乐要根据人们身份的贵贱而有所不同,礼节要根据人们地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译文】在外接受师傅的训诲,在家遵从父母的教导。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
         
孔怀兄弟,同气连根。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译文】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如同树枝相连。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译文】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译文】保持内心清静平定,情绪就会安逸舒适,心为外物所动,精神就会疲惫困倦。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善性就会转移改变。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①。都邑②华夏,东西二京。     
【注释】①縻(mí):牵系,拴住,系住。②邑(yì):国都,京城。
【译文】坚定地保持着高雅情操,好的职位自然就会属于你。中国古代的都城华美壮观,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
         
背邙①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注释】①邙(máng):山名, 北邙山,在河南省。   
【译文】洛阳北靠邙山,面临洛水;长安北横渭水,远据泾河。宫殿回环曲折,楼台宫阙凌空欲飞,使人心惊。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①傍启,甲帐②对楹。   
【注释】①丙舍:宫中别室。②甲帐:汉武帝时所造的帐幕。
【译文】宫殿里画着飞禽走兽,还有彩绘的天仙神灵。正殿两边的配殿从侧面开启,豪华的帐幕对着高高的楹柱。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译文】宫殿里摆着酒席,弹琴吹笙一片欢腾。官员们上下台阶互相祝酒,珠帽转动,像满天的星斗。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译文】右面通向用以藏书的广内殿,左面到达朝臣休息的承明殿。这里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也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⑤槐卿   
【译文】里边有杜度草书的手稿和钟繇隶书的真迹,有从汲(jí)县魏安厘王冢中发现掘出来的漆写古书,以及汉代鲁恭王在曲阜(fù)孔庙墙壁内发现的古文经书。宫延内将相依次排成两列,宫廷外大夫公卿夹道站立。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①,驱毂②振缨。     
【注释】①辇(niǎn):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②毂(gǔ):泛指车。
【译文】他们每家都有八县以上的封地,还有上千名的侍卫武装。戴着高大帽子的官员们陪着皇帝出游,驾着车马,帽带飘舞着,好不威风。
           
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译文】他们的子孙世代领受俸禄,奢侈豪富,出门时轻车肥马,春风得意。朝廷还详尽确实地记载他们的功德,刻在碑石上流传后世。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译文】周武王磻溪遇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为“阿衡”。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国曲阜一带地面,要不是周公旦辅政哪里能成?
           
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     
【译文】齐桓公匡正天下诸侯,都打着“帮助弱小”、“拯救危亡”的旗号。汉惠帝做太子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傅说。
         
俊乂①密勿②,多士寔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③。     
【注释】①乂(yì):“千人之英曰俊,百人之英曰乂”,乂是贤才的意思。②密勿是勤勤恳恳的意思。③横:连横。战国时,苏秦说(shuì)六国联合拒秦,史称“合纵”。张仪主和拆散合纵,使六国一个个服从秦国,称为“连横”。由于连横,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政策,首先打击赵、魏,所以说“赵魏困横”。     
【译文】贤才的勤奋谨慎,换来了百官的各安其位。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赵国、魏国受困于连横。
         
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     
【译文】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召集诸侯歃血会盟。萧何遵奉汉高祖简约的法律,韩非惨死在他自己所主张的苛刑之下。
           
起翦颇牧①,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注释】①起翦(jiǎn)颇牧:起:白起;翦:王翦;颇:廉颇;牧:李牧。
【译文】秦将白起、王翦,赵将廉颇、李牧,用兵作战最为精通。他们的声威远扬到北方的沙漠,美名和肖像永远流传在千古史册之中。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①,禅主云亭。     
【注释】①岱(dài):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
【译文】九州之内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全国各郡在秦并六国后归于统一。五岳以泰山为尊,历代帝王都在云山和亭山主持禅礼。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巨野⑥洞庭。     
【译文】名关有北疆雁门,要塞有万里长城,驿站有边地鸡田,奇山有天台赤城。赏池赴昆明滇池,观海临河北碣石,看泽去山东巨野,望湖上湖南洞庭。
            
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译文】中国的土地辽阔遥远,没有穷极,名山奇谷幽深秀丽,气象万千。把农业作为治国的根本,一定要做好播种与收获。
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译文】 一年的农活该开始干起来了,种植着小米和黄米。收获季节,用刚熟的新谷交纳税粮,庄稼种得好的受到表彰和赏赐,种得不好的就要受到处罚。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     
【译文】孟子崇尚朴素,史官子鱼秉性刚直。做人要尽可能合乎中庸的标准,必须勤劳谦逊,谨慎检点,懂得规劝告诫自己。
           
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   
【译文】听人说话要审察其中的道理,看人容貌要看出他的心情。要给人家留下正确高明的忠告或建议,勉励别人谨慎小心地处世立身。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①幸即。     
【注释】①皋(gāo):水边的高地。
【译文】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备受恩宠不要得意忘形,对抗权尊。如果知道有危险耻辱的事快要发生就退隐山林,还可以幸免于祸。
           
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     
【译文】汉代疏广、疏受叔侄见机归隐,有谁逼迫他们辞去官职呢?离君独居,悠闲度日,整天不用多费唇舌,清静无为岂不是好事。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   
【译文】探求古人古事,读点至理名言,就可以排除杂念,自在逍遥。轻松的事凑到一起,费力的事丢在一边,消除不尽的烦恼,得来无限的快乐。
         
渠荷的历①,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②凋。   
【注释】①的历:光彩烂灼的样子。②蚤(zǎo):通“早”,指月初或早晨。
【译文】池塘中的荷花开得多么鲜艳,园林内的青草抽出嫩芽。到了冬天枇杷叶子还是绿的,梧桐一到秋天叶子就凋了。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      
【译文】老树根蜿蜒曲折,落叶在秋风里四处飘荡。只有远游的鲲鹏独立翱翔,直冲布满彩霞的云霄。
         
耽读玩市,寓目囊①箱。易輶②攸③畏,属耳垣④墙。   
【注释】①囊:口袋。②輶(yóu):一种轻便的车子。③攸(yōu):所。④垣(yuán):矮墙,也泛指墙。
【译文】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全是书袋和书籍。换了轻便的车子要注意危险,说话要防止隔墙有耳。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译文】平时的饭菜,要适合口味,让人吃得饱。饱的时候自然满足于大鱼大肉,饿的时候应当满足于粗菜淡饭。
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①,侍巾帷房②。      
【注释】①绩纺:泛指纺纱,绩麻诸事。即纺绩。②帷房:内房。
【译文】亲属、朋友会面要盛情款待,老人、小孩的食物应和自己不同。小妾婢女要管理好家务,尽心恭敬地服侍好主人。
           
纨①扇圆絜②,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   
【注释】①纨(wán):很细的丝织品。②絜(jié):“洁”之书面语。
【译文】圆圆的绢扇洁白素雅,白白的蜡烛明亮辉煌。白日小憩,晚上就寝,有青篾编成的竹席和象牙雕屏的床榻。
           
弦歌酒宴,接杯举觞①。矫手顿足,悦豫且康。     
【注释】①觞(shāng):酒杯。
【译文】奏着乐,唱着歌,摆酒开宴;接过酒杯,开怀畅饮。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真是又快乐又安康。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   
【译文】子孙一代一代传续,四时祭祀不能懈怠。跪着磕头,拜了又拜;礼仪要周全恭敬,心情要悲痛虔诚。
         
笺①牒简要,顾答审详。骸②垢想浴,执热愿凉。   
【注释】①笺(jiān):文书、书信。②骸(hái):身体。     
【译文】给人的书信要简明扼要,回答别人的问题时要审慎周详。身上脏了就想洗个澡,捧着热东西就希望它有风把它吹凉。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译文】家里有了灾祸,连驴子、骡子,大小牲口都会受惊,狂蹦乱跳,东奔西跑。官府诛杀盗贼,捕获叛乱分子和亡命之徒。
           
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译文】吕布善于射箭,宜僚善玩弹丸,嵇康善于弹琴,阮籍善于撮口长啸。蒙恬制造了毛笔,蔡伦发明了造纸,马钧发明了水车,任公子善于钓鱼。
           
释纷利俗,竝①皆佳妙。毛施②淑姿,工③颦④妍⑤笑。   
【注释】①竝(bìng):“并”异体字之一。②毛:毛嫱(qiáng)。西:西施。《庄子·齐物论》:“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③工:善。④颦(pín):皱眉。⑤妍(yán):美丽。   
【译文】他们或者善于为人解决纠纷,或者善于发明创造有利于社会,这些都非常巧妙。毛嫱、西施,姿容姣美,哪怕皱着眉头,也像美美的笑。
           
年矢①每催,曦晖朗曜②。璿玑③悬斡④,晦魄⑤环照。     
【注释】①矢(shǐ):箭。②曜(yào):日光、照耀。③璿玑(xuán jī):古代称北斗星的第一星至第四星。④斡(wò):旋转。⑤晦魄:月亮。   
【译文】青春易逝,岁月匆匆催人渐老,只有太阳的光辉永远朗照。高悬的北斗随着四季变换转动,明晦的月光洒遍人间每个角落。   
      
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   
【译文】顺应自然,修德积福,永远平安,多么美好。如此心地坦然,方可以昂头迈步,一举一动都像在神圣的庙宇中一样仪表庄重。   
      
束带矜①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②。     
【注释】①矜(jīn):自夸、自恃。《礼记·表礼》“不矜而庄。”②诮(qiào):讥讽、嘲讽。   
【译文】衣带穿着整齐端庄,举止从容,高瞻远瞩。这些道理孤陋寡闻就不会明白,只能和愚昧无知的人一样空活一世,让人耻笑。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译文】说到古书中的语助词,那就是“焉”、“哉”、“乎”、“也”了。
        
创作背景: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周将其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这就是流传至21世纪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作品赏析:由汪啸尹纂辑、孙谦益参注的《千字文释义》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分,他们称之为四章。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分;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为第二部分;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为第三部分;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分。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树,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千字文》的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分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冥”。《千字文》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汪啸尹、孙谦益的《千字文释义》认为这部分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它的长处后来为《三字经》所吸取。
      
名人评价: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此书为“绝妙文章”。清之褚人获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胡适说他从五岁时就念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两句话,当了十年大学教授以后,还是不理解以上两句话的意思。顾炎武说:“读者苦《三苍》之难,便《千文》之易,于是至今为小学家恒用之书。”章太炎曾说《三字经》与《千字文》比较,有两个不足,即“字有重复、辞无藻采”。《千字文》在文采上独领蒙学读物风骚,堪称训蒙长诗。     
版本变化:最初版本的《千字文》每4字一句,共250句,一千个字。曾有文人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和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具体数量因异体字的归属而有不同说法)。如下列字被合并:     
发、髪并为“发”(周发殷汤;盖此身髪)      
巨、钜并为“巨”(剑号巨阙;钜野洞庭)      
昆、昆并为“昆”(玉出昆冈;昆池碣石)   
戚、戚并为“戚”(戚谢欢招;亲戚故旧)     
云、云并为“云”(云腾致雨;禅主云亭)     
并、竝并为“并”(百郡秦并;竝皆佳妙)     
絜、洁并为“洁”(女慕贞絜;纨扇圆洁)     
另:一为壹(遐迩壹体;率宾归王),其余全无重复。   
轶事典故   
兴嗣白发:梁史》记载:“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进行了艺术加工,该书说:梁武帝萧衍一生戎马倥偬,他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太平时期多读些书。由于当时尚没有一本适合的启蒙读物,令一位名叫殷铁石的文学侍从从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迹中拓下一千个各不相干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一字一字地教学,但杂乱难记。梁武帝寻思,若是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文章,岂不妙哉。于是,他召来自己最信赖的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讲了自己的想法,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将这一千字编撰成一篇通俗易懂的启蒙读物。周兴嗣接受任务回到家后,他苦思冥想了一整夜,方文思如泉涌,他乐不可支,边吟边书,终将这一千字联串成一篇内涵丰富的四言韵书。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即令送去刻印,刊之于世。周兴嗣因出色地编撰了《千字文》深得梁武帝的赞赏,将他提拔为佐撰国史。周兴嗣因一夜成书,用脑过度,次日,已鬓发。      
智永和尚:王羲之的七世孙,隋代高僧智永和尚,继承家风在云门寺练书三十年,书写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因求书者众多,以至于住处门槛几次被踏穿,遂包以铁皮,人称“铁门槛”。其一生用笔无数,废笔盈积成筐,堆迭成丘,特撰写铭文,随同埋入土中,名为“退笔冢”。其所书真草《千字文》,乃王家嫡传,影响深远,西安碑林也有刻石。智永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大贡献有二个方面:一为发“永字八法”之旨趣,逐成隋唐学者宗匠;二为临集《千字文》,开后代书法家书写《千字文》之风,为《千字文》的流传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影响     
中国:《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人不但把它当作一部启蒙教材来读,而且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著名的有智永和尚、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也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唐朝以后,《千字文》这种形式也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义净编纂了《梵语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叙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颂》,吕裁之有《吕氏千字文》,清人吴省兰有《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有《御制千字诏》等等。这些所谓的《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足见《千字文》影响之大。宋代真宗时,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在400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称这部《道藏》为《大宋天宫道藏》。     
日本:日本不仅有多种版本的《千字文》,而且出现了很多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千字文被用来习字及练习书法。日本知名的女书法家南鹤溪曾经以崇拜的心情这样写道:“如果有一位距今一千五百年前的男子,在短短的一个夜晚,就用一千个不同的汉字,做出了二百五十个熟语的话,你一定会惊诧不已吧”。南鹤溪所说的这个男子是一千五百年前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的周兴嗣,而那二百五十个“四字熟语”就是《千字文   
韩国:《千字文》曾作为韩国的汉字初级读本。传入韩国的年代已不可考,但有人确信应该是在百济王朝兴起之前很久。这本书与佛教一起由中国传入韩国,被认为是汉字应用于韩国语言的推动力量。《千字文》被用来教授儿童习字始于1583年,即朝鲜宣祖命令韩濩将其刻成木版印刷之后,出版了以朝语释义注音的《石峰千字文》。千字文里的从“天”到“水”的44个汉字被逐一记录在了”常平通宝“的背面(朝鲜王朝时代的货币)。   
作者简介: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人(现河南省沈丘县),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世居姑熟,博学善属文。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帝每令兴嗣为文,如铜表铭、栅塘碣、檄魏文,次韵王义之书千字文。每奏,辄称善。官终给事中。兴嗣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书》及《两唐书志》)传于世。但流传最广、最久远的,则是《千字文》。   
千字文的结构分析:分析千字文的内在逻辑结构,旨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文,更便于记忆。千字文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由于句句押韵字不重复,无法做到一韵到底,转韵又无法做到与诗文内在逻辑相关联,所以,为了方便记忆和阅读,有必要以诗文内在逻辑关系为依据对千字文的结构进行分析。由汪啸尹纂辑、孙谦益参注的《千字文释义》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句至“赖及万方”,从开天辟地讲起,到日月星辰和气象的变化,再到万物和人。第二部分从 “盖此身发”至“好爵自靡”,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第三部分自“都邑华夏”至 “岩岫杳冥”,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第四部分自“治本于农”至 “愚蒙等诮”,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这种分段方法基本可行,只是比较简单。还应该深入分析诗文的内在逻辑关系,从中抽象出内含的脉络,以提高欣赏,方便记忆。具体的分段如下:首先,可以将整篇分为上篇和下篇两大部分。上篇从开始至“好爵自靡”,主要讲天道、王道与人道。下篇从“都邑华夏”起到结束,主要讲功业、庶人和居家之道。其次,按《千字文释义》的分类法,将整篇分为四个部分(略)。再次,将整篇分6个部分为12小段。各段落具体划分方法见本文所附的千字文。按内在逻辑关系,这6个部分、12小段每段大意分别是:      
一、天道   
1、天道---道自然     
二、王道     
2、王道---始祖圣王     
三、人道     
3、人道---人伦大涉   
4、人道---礼乐君子     
5、人道---礼乐践行     
四、建功立业之道     
6、京都宫殿---国之大体     
7、王候将相---国之肱股     
8、千秋功业---薪火相续     
五、庶人之道     
9、庶人之道---本真之源     
六、居家之道   
10、居家之道---回归自然   
11、居家之道----人伦之乐   
12、珍奇不怪---时不我待      
      
1.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爲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天道---道自然     
2.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王道---始祖圣王   
3.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 寸阴是竞(人道---人伦大涉)   
4.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人道---礼乐君子)   
5.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人道---礼乐践行)   
6.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啓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锺隶 漆书壁经(京都宫殿---国之大体)   
7.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磻溪伊尹 佐时阿衡 奄宅曲阜 微旦孰营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俊乂密勿 多士实甯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假途灭虢 践土会盟(王候将相---国之肱股)   
8.何遵约法 韩弊烦刑 起剪颇牧 用军最精 宣威沙漠 驰誉丹青 九州禹迹 百郡秦并 岳宗泰岱 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 鸡田赤城 昆池碣石 巨野洞庭 旷远绵邈 岩岫杳冥(千秋功业---薪火相续)   
9.治本于农 务资稼穑 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省躬讥诫 宠增抗极 殆辱近耻 林臯幸即 两疏见机 解组谁逼 索居闲处 沈默寂寥 求古寻论 散虑逍遥 欣奏累遣 戚谢欢招(庶人之道---本真之源)     
10.渠荷的历 园莽抽条 枇杷晚翠 梧桐蚤雕 陈根委翳 落叶飘摇 游鵾独运 凌摩绛霄 耽读玩市 寓目囊箱 易輶攸畏 属耳垣墙 具膳餐饭 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 饥厌糟糠 亲戚故旧 老少异粮 妾御绩纺 侍巾帷房(居家之道---回归自然)  
11.纨扇圆絜 银烛炜煌 昼眠夕寐 蓝笋象床 弦歌酒宴 接杯举觞 矫手顿足 悦豫且康 嫡后嗣续 祭祀烝尝 稽颡再拜 悚惧恐惶 笺牒简要 顾答审详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 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居家之道----人伦之乐)     
12.布射僚丸 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 钧巧任钓 释纷利俗 并皆佳妙 毛施淑姿 工颦妍笑 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指薪修祜 永绥吉劭 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珍奇不怪—时不我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8: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叶 于 2018-12-7 23:18 编辑

第一周
原文内容:
天地玄黄 (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 (yǔ zhòu hóng huāng)。
日月盈昃 (rì yuè yíng zè),
辰宿列张 (chén xiù liè zhāng)。
寒来暑往 (hán lái shǔ wǎng),
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 (rùn yú chéng suì),
律吕调阳 (lǜ lǚ tiáo yáng)。
云腾致雨 (yún téng zhì yǔ),
露结为霜 (lù jié wéi shuāng)。
金生丽水 (jīn shēng lì shuǐ),
玉出昆冈 (yù chū kūn gāng)。
剑号巨阙 (jiàn hào jù què),
珠称夜光 (zhū chēng yè guāng)。
果珍李柰 (guǒ zhēn lǐ nài),
菜重芥姜 (cài zhòng jiè jiāng)。
海咸河淡 (hǎi xián hé dàn),
鳞潜羽翔 (lín qián yǔ xián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21: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21: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字文(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21: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字文》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9 20:56: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字文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22: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叶 于 2019-1-4 21:38 编辑

千字文五:
川流不息 (chuān liú bù xī), 渊澄取映 (yuān chéng qǔ yìng)。
容止若思 (róng zhǐ ruò sī), 言辞安定 (yán cí ān dìng)。
笃初诚美 (dǔ chū chéng měi),慎终宜令 (shèn zhōng yì lìng)。
荣业所基 (róng yè suǒ jī),  籍甚无竟 ( jí shèn wú jìng)。
学优登仕 (xué yōu dēng shì),摄职从政 (shè zhǐ cóng zhèng)。
存以甘棠 (cún yǐ gān táng), 去而益咏 (qù ér yì yǒng)。
乐殊贵贱 (yuè shū guì jiàn),礼别尊卑 (lǐ bié zūn bēi)。
上和下睦 (shàng hé xià mù), 夫唱妇随 (fū chàng fù suí)。


一、川流不息,源城取映:
1、译文:自己建立起来的德行应该象江河水一样川流不止,流传到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停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2、详细解析:这两句话是紧承上面两句所说,自己建立起来的德行应该象江河水一样川流不止,流传到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停息。“川”是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川字的本义就是河流。人的德行可以经父一代传至子一代,以至子孙万代,遗传的通道就是孝道。子孙尽孝就可以享受祖先积累的福德,后人不孝这个通路就断掉了。因此问题出在我们这里,与祖先没有关系。象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他以儒生统帅军队,保家卫国、官高位显,家中却一贫如洗,自己用薪俸收养了一百多个孤儿,自己死后的棺材都是别人送的。但他积累的深福厚德,荫蔽子孙何止百代。他死于公元1052年,直至现代范家一门仍然是人才辈出,这不能不说是范仲淹的德行川流不息。“渊”是水停之处,深水潭叫作渊。潭水澄净,可以象镜子一样照见自己的容貌、仪表。祖先建立的德行象潭水一般洁净无染、清澈照人,后人应该以此为鉴,在此基础上再建立起子孙后代自己的德行,这样一代一代传续下去,才叫做“川流不息”。


二、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1、译文: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措辞要稳重,显得从容沉静。
2、详细解析:这两句话出自《礼记•曲礼》。《礼记》上有“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的语句。俨是恭敬、庄重。容貌恭敬庄严,举止沉静安详就是“容止若思”。“容”指人的容貌仪表,“若思”是若有所思,人的仪容举止要安详,要从容不迫,不能毛毛草草。“言辞安定”是说,言语对答要安定沉稳,要有定力。古人教导我们,君子应该是“修己以敬,安之以人”。内心敬才能重,重了才能定。内有定,外表的仪容举止才有安。“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的根本在于“敬”,所以“毋不敬”的后面才是“俨若思,安定辞”。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讲究一个“礼”字,现代社会的法律法规、典章制度统属礼的范围。中国文化中礼的核心就是一个“敬”字,有敬方有礼,有心才为爱。没有诚敬之心,礼再多也是形式,不但一点作用没有,人反而因此变得越来越虚伪。因此《礼记•经解篇》中才说“礼之失,烦”。前清的旗人见面问安,全家人都要问个遍,搞得烦文冗节就烦死人了。“礼”既然是协调社会秩序的总则,使人恭俭庄敬,其中心就不能离开诚敬二字,所以孔子在《论语》里说:“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无不敬”。


三、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1、译文: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认真去做,有好的结果更为重要。
2、详细解析:马跑得很慢叫作“笃”,引申义是厚实、硕大,如有笃爱(厚爱)和笃交(深交)的用词。“初”是指一件事的开端。任何事情,无论修身还是求学,有好的开端固然很好,但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就更属难能可贵。“慎终”是“慎终如始”的简称,“令”也是美、善的意思,例如有成语“巧言令色”是说好话、装笑脸。人做事虎头蛇尾的多,开端很好决心很大,但没有三天的热乎气就凉下来了。老子也说:人往往是功亏一篑,常于“事几成而败之”。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修道,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哪里有不成功的道理呢?荀子曾说过: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结束。开始和结束都能完美,人的一生就完备了。但是,能够笃初慎终,善始善终的人毕竟太少了。孟子曾举孝道的例子说:人在年幼的时候知道爱恋父母,长大以后就去爱慕漂亮姑娘;结了婚开始迷恋妻女,做了官又去讨好君王。谁人能够善始善终呢?只有真正的孝子,才能够笃初慎终,终生怀恋父母。注意这两句话的修辞特点,笃初对慎终,诚美对宜令。诚、宜均为肯定副词,有确实、的确的意思;有当然、应当的意思。

四、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1、译文:这是一生荣誉的事业的基础,有此根基,发展就没有止境。
2、详细解析:为什么要“慎终宜令”?理由就是这里的两句话,“荣业”是荣誉与功业的简称。“籍甚”的意思是凭借于此而更加强大,《汉书.陆贾传》文中有“名声籍甚”的话。为什么要慎终如始,为什么要小心谨慎地做人?因为这是一个人一生荣誉与事业的基础,有了这个根基,荣业的发展才能没有止境。但是这个荣业的基础在那里?“所基”的又是什么呢?就是前面所谈的“德业”与“德行”。“德建名立”才是人生追求的荣誉、事业的基础,如果能够将其发扬光大下去,子孙万代的荣业都将是永无止境的。“竟”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从音、从人。竟字的本义是一曲音乐演奏完毕,引申义为结束、完毕。“无竟”就是没完没了,永无止境。这里要注意“业”字的意义,佛教中“业”字用得很多,例如:善业、恶业、业障、业报等等。但什么叫做“业”?如何才是造业,一定要辨别清楚。当一件事情在进行之中的时候叫“作”,事情结束以后的结果叫“业”。只要做事就一定会有结果,“没有结果”也是结果的一种,所以善行造成善业,恶行就形成恶果,不善不恶的行为就形成“无计”的业果。工业、农业、各种事业无不如此,以至于小孩子刚上学也开始学着做“作业”了。

五、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1、译文:书读好了就能做官,可以行使职权参加国政。
2、详细解析:“学优登仕”是引用《论语.子张篇》里“学而优则仕”一句话,但这仅仅是子夏说的半句话。完整的句子应该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我们与他人讨论问题,一定要允许别人把话说完,只听了半句话就大放厥词,批评孔子宣扬“读书做官论”,不是无知又是什么呢?后世对此句话的理解,几乎都是“学习成绩优秀的人作官”。但是书读得好的人,十之八九是书呆子,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官呢?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所谓的“七十二贤”之一,不会连这么浅显的道理也不明白。那么,子夏为什么说“学而优则仕”呢?中国上古时期,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取士,在十个青年中选一个优秀的出来,就叫作“士”。士字不是上十下一吗?被挑选出来的士,由国家出钱进行再培训,学礼法、学政策、学法规等政事。培训完成以后,再挑选优秀的士子出来为人群服务。这时的士加个亻旁,叫作“出仕”,也就是放出去做管理工作。哪里是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做官,如此简单呢?作官政绩好的人,又被选拔出来再培训、再提升,就是“仕而优则学”。我们读历史了解到,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封建社会,即使是状元、榜眼也不过是进翰林院任职而已,至于做官行政,则要先从最基层的知县开始做起,一点点积累经验。就是这七品芝麻官也要经过候选、后补多道手续才能捞着,终身不得官做的人多得很。“摄职”是先给一个代理官职,是辅助、佐助的意思。从政是参与政事的讨论与处理。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即使是学优登仕的优秀人才,也还是要从见习、代理等职位开始做起。谁敢把天下的治权,交给一个没有经验的毛头小子呢?


六、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1、译文:周人怀念召伯的德政,召公活着时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他过世后老百姓对他更加怀念歌咏。
2、详细解析:一旦“摄职从政”以后,就要像周召伯那样,人虽然死去了,但百姓永远怀念他。“甘棠”就是现在的棠梨树,也叫杜梨树,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召南.甘棠》篇。周召伯,姓姬,名奭,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兄弟,曾帮助武王伐纣。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没有几年就病故了,儿子成王继位。成王才十四岁无法主理国事,就由他的叔叔周公旦协助理政。朝中的反对派就聚集在召伯身边形成另外一股力量,召伯虽非文王嫡出,但还是与周公一起共同辅佐成王理政。召伯巡视南方的时候,曾在一棵高大的甘棠树下休息、理政,后人因为怀念召伯,一直不忍心伐掉这棵甘棠树。《诗经》中唱道:“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意思是“甘棠树啊高又大,不能砍啊不能伐,因为召公曾休息在这棵大树下”。后世就用“甘棠”一词,指代为官者的政绩与遗爱。自古以来,这棵甘棠树到底在哪里一直不确定。最近有资料证实,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有个“上甘棠村”,村人多姓周,据传是宋儒周敦颐的后裔。据上甘棠村明代的族谱,《永明周氏族谱》所载:“吾甘棠,召公驻节过化之乡”,证明了召伯是在巡视湖南的时候,在此甘棠树下休息。“去而益咏“的意思是说,周召伯虽然离去了,但百姓却越发歌颂他、怀念他。

七、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1、译文:音乐要根据人们身分的贵贱而有所不同,礼节要根据人们地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
2、详细解析:礼乐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用礼乐来概括。广义的“礼”是中国文化的统称,包括了哲学、政治、社会、教育等等,所有文化内容。狭义的礼指社会秩序,特别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现代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等内容。为什么要研究礼?礼的作用是什么呢?孔子的学生,有子在《论语.泰伯篇》中说过“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在于和,有了和才能达到儒家“仁”的境地。中国文化千经万论、诸子百家,归根到底就是追求这一个字“和”。子思为此著了一部《中庸》,他强调说“致中和天地位焉”。天地之所以能够定位长存,是因为达到了中和的状态;人之所以健康无病,也是因为有中和之气,所谓心平气和才有健康。过去中国人流行拜财神,财神旁边就有和合二仙,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没有“和”什么也办不成,什么也得不到。广义的“乐”是艺术形式的总称,包括了现代的音乐、舞蹈、美术、影剧等艺术形式。狭义的乐指音乐。乐有什么作用呢?没有乐行不行呢?没有艺术修养,人生会很枯燥乏味,连自己哄自己玩的玩意儿都没有,生活不是会很枯燥吗?所以要用乐来调心。古代的伟人都懂艺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同时又是大文学家、大书法家。无论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烦恼有多么大,通过读书写字、吟诗赋棋、吹拉弹唱就化解了,不象现代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非弄出个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不算完。所以我们要懂得古人设置礼乐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何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何哉”?孔子说:礼啊礼啊,不是送两包点心就是礼,那是我们的文化精神、文化哲学;乐啊乐啊,不只是唱歌跳舞就是乐,那是要将我们的精神升华到永远乐观的境界。老实讲,中国的礼乐都是对己不对人的,用礼来约束自己方便他人,以达到和为贵的目的。礼象篱笆墙一样,挡君子不挡小人,如果你硬是要翻墙而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的歌曲都是低吟慢唱,是唱给自己听的。乐器也都是独奏的,无论笙管笛箫、琴瑟琵琶,都是声音小而柔,是演奏给自己听的,目的在调心。西洋乐器多是演奏给他人听的,所以震耳欲聋。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个人如果不自觉,文化与艺术对他又有什么用呢?至于“贵贱尊卑”,那首先是由于我们的心理观念造成的。人的通病都是好高骛远,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高贵的,得到了就卑贱了、看不起了。尊卑贵贱,首先是自己给自己制定的心理追求标准,然后才是根据自己的行为,社会对自己的归类。这种分类也是由一个人气质、追求的不同,自然形成的文化差异,可以说是自己给自己划定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举例子来说,染黄毛、戴鼻环、吃摇头丸的人,恐怕欣赏不了贝多芬与莫扎特。谁规定的呢?是自己的文化品味与道德修养决定的。如果自己降低了做人的标准,自己堕落为社会上不道德的“卑贱”一类,又与他人何干呢?我们现在觉得做中国人可耻,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卑!我们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没有自己的文化身份,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因此也就无法与其他民族平等地进行交往。西方文明的长处在物质科学的进步,东方文明的长处在人文文化的传承。中国有五千年的人文文明史,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国家。其他的文明古国都灭亡了,因为它们的文化传承断了。中国之所以五千年来不亡国,是因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没有断,只要有文化在,国家亡了可以复国,民族亡了可以振兴。但是如果民族文化亡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就成了“游魂”,中华民族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


八、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1、译文: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2、详细解析:前面说到“礼之用和为贵”,天地人三才之道无一不是要求达到“和”的境界,天道、地道、人道都要和,和合万物才能生养。天道之和叫“太和”、地道之和叫“中和”、人道之和叫“保和”,“保和”的意思是要求人保持住天地赋予的和气。由行为入手,真正做到保和,才能达到中和;中和不丢才能恢复到太和,就是复本归元。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教给我们这个道理吗?懂了,就能家和万事兴,夫妻和合生贵子;不懂就能把好日子过成苦日子,烦烦恼恼地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和合二仙是一对,此和就有彼合,有感就有应。上有和下就有睦,所以说“上和下睦”。“和”是协调、平静、美好的意思;“睦”字从目,目顺也,就是看着顺眼,引伸义为亲近、好合。长辈与晚辈要和睦相处,就是“上和下睦”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唱”是“倡”的通假字,有倡导、发起的意思。“夫唱妇随”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不是说,夫妇二人天天在家里唱卡拉OK,男女对唱,那就错了。“夫唱妇随”是半句话,后面还有半句是“妇唱夫随”。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孩子或外人,不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可以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


九、译文:自己建立起来的德行应该象江河水一样川流不止,流传到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停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措辞要稳重,显得从容沉静。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认真去做,有好的结果更为重要。这是一生荣誉的事业的基础,有此根基,发展就没有止境。书读好了就能做官,可以行使职权参加国政。周人怀念召伯的德政,召公活着时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他过世后老百姓对他更加怀念歌咏。音乐要根据人们身分的贵贱而有所不同,礼节要根据人们地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十、心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5 16:01: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心得:我们自己的德行会影响到后人,我们自己的待人接物的样子,如仪容举止,言语措辞,跟我们的内心状态连在一起,沉静也好,安祥也好,都是德行的外在表现。对于一些重要的人生课题,既要开好头,也要重视过程和结果,如果不重视这个过程和结果,就像没有根基一样,很容易中途而废,有了,发展就没有止境了。掌握了知识就可以应用到现实,理家治国。遵守自己的本分和位置,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越位,不逾矩,这样夫妻也好,同事也好,各种关系都能和谐发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 20: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叶 于 2019-2-16 14:41 编辑

千字文六:
外受傅训 (wài shòu fù xùn), 入奉母仪 (rù fèng mǔ yí)。
诸姑伯叔 (zhū gū bó shú),犹子比儿 (yōu zǐ bǐ ér)。
孔怀兄弟 (kǒng huái xiōng dì),同气连枝 (tóng qì lián zhī)。
交友投分 (jiāo yǒu tóu f ēn),切磨箴规 (qiē mó zhēn guī)。
仁慈隐恻 (rén cí yǐn cè), 造次弗离 (zào cì fú lí)。
节义廉退 (jié yì lián tuì),颠沛匪亏 (diān pèi fěi kuī)。
性静情逸 (xìng jìng qíng yì),心动神疲 (xīn dòng shén pí)。
守真志满 (shǒu zhēn zhì mǎn),逐物意移 (zhú wù yì yí)。
坚持雅操 (jiān chí yǎ cāo),好爵自縻 (hǎo jué zì mí)。

一、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1、译文:在外接受师傅的训诲,在家遵从父母的教导。
2、详细解释:这两句是谈教育的原则,要将师教与家教结合起来。在外面要接受老师的训诲,在家中要奉持母亲的规范。古代的规矩是,父亲在外做事挣钱养家,所以常年不在家,只有到了年底放长假的时候才回来。家里的教育主要由母亲负责,所以女人的主要职责就是相夫教子两项内容。小孩子自降生至三岁以前,接触最多的就是母亲,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小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样板,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母仪母教。世上先有孟母,然后才有孟子,周有三太:太姜、太任、太姒,才有文王、武王、周公,才有周朝八百年的天下。“傅训”是师傅、师长的训诲,属于师道。传统教育中的“师”分为“人师”与“经师”,人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化性、立命,学做人,经师则负责知识的传授。韩愈在《师说》里面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教做人是第一位的,知识的传授在其次。不会做人,知识越多危害性越大,因为“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古代的“傅”多为“人师”,要对一个学生的品行负责,所以专制时代的学生犯过,常常要追究“傅”的责任。“师”则多为传授技艺的“经师”,一师之徒,往往有十几个、几十个之多。“母仪”是母亲的举止仪表,过去大臣给皇太后送匾额,都题写“母仪天下”,这是恭维话,但也是劝勉的话,勉励皇太后做天下人的榜样,所以母亲在子女面前的言行举止不可不谨慎。教育必须是老师与家长联合起来,有些话只能老师说,有些话又非家长讲不可,家教与师教象人的两条腿一样缺一不可。

二、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1、译文: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
2、详细解释:这两句话是前面讨论过的,对孝道的第一圈拓展,将爱心扩展到自己的家人。对待姑姑、伯伯、叔叔,要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同样,对待侄儿、侄女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犹子”犹如自己的儿子,《礼记.檀弓》上说:“兄弟之子,犹子也”,显然就是指侄子。人非圣贤,不可能一步就做到大公无私。怎么办呢?就要一点一点来。孟子说,分成三步来走:第一步“亲亲”,先关心自己的家人,先从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做起。把钱财施舍给外人舍不得,帮助自己的亲人总应该可以了。第二步“仁民”,关心同类人,我们都是人,是同类,应该互相帮助。第三步“爱物”,爱护众生、爱护这个生态环境,所谓的“天同覆,地同载”。孔子说过,对父母尽孝是小孝,是孝之始;能够爱天下人、爱万物才是大孝,是孝之终。孟子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自己的爱心拓展开来,就是贤人、就是菩萨。

三、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1、译文: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如同树枝相连。
2、详细解释:这两句话谈的是五伦中的兄弟之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孔怀兄弟”四个字,出自《诗经.小雅.常棣》一篇,其中有“死丧之畏,兄弟孔怀”的诗句。“孔”是程度副词,有非常、最如何之意。“怀”是关爱、关怀。“孔怀”就是非常关怀、关爱的意思。兄弟之间的关系是血缘关系,亲近无比,是朋友关系不能相比的。故此,后世多用“孔怀”二字,指代兄弟手足之情。兄弟之道在五常之中属于礼德,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悲伤的是父母。古人有一首叙述兄弟之情的诗,讲得很有味道。诗中说:兄弟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兄弟不和,总是因为“争”“贪”而起的争端,其中各自的妻室往往没有起到好作用。想想古人的兄弟之情、姊妹之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见贤思齐,处处约束自己,为兄弟姐妹提供方便。兄弟本是同气连枝,一母所生,各自的后代又都叶茂枝繁,成为新一伦的弟兄。父一辈如果能做出“兄友弟恭”的好样板,后代的兄弟姊妹以至于堂兄弟、堂姊妹之间也一定会效法。这是真正的“荣业所基”,比遗财给子孙重要得多,所以孔子才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四、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1、译文: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共同研讨学问,互相切磋劝诫,共同进步。
2、详细解释:这是谈的是五伦中的“朋友道”,是兄弟之道的拓展。一个人果真能够做到“兄友弟恭”,一定能够结交到良朋益友。如果手足之情都处不好,哪里会有真朋友呢?所以“十无益”中的第二条才说“兄弟不和,交友无益”。五伦中的其他几伦都好理解,唯独“友道”不好理解。为什么朋友也算一伦呢?人在一生之中会遭遇无数的痛苦与烦恼,有的痛苦上不可对父母师长言说,下不可告妻子兄弟,只能向朋友倾诉。人在一生中没有几个知心朋友是很痛苦的,也是做人的失败。交朋友一定要投分,也就是投脾气、投缘分,不是一类人就千万不要聚到一起,因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况且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彼此不是一类,就格格不入。朋友之道讲一个信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朋友相处,应该像曾子说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朋友之间有进步要互相鼓励,有过失要互相规劝,有困难要互相帮助,有心得要互相交流,这就是“切磨箴规”。切磨是“切磋琢磨”的缩略形式,意指对学问的探讨与研究。“箴”字的本义为竹针或石头针,可用于针灸治病。箴文是一种告诫类文体,起规劝、纠正作用,箴言就是有哲理作用、能激励人的座右铭。规是劝告、建议。朋友间的规劝要注意分寸和尺度,这是“交友投分”的另一重含义。“分”是本分、分量,“投分”就是要恰如其分。朋友间相劝要适可而止,不听也就算了,我们作为朋友的责任尽到了,再劝就会结怨。所以孔子在《论语》中告诫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过分了就会自取其辱,那又何必呢?“切磋琢磨”这四个字,本义是指玉石加工过程的四道工序。从昆仑山采来一块石头以后,第一道工序就是“切”,从中间剖开看看石头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块玉。有的石头里面根本没有玉,有的只有星星点点的小玉,只能做戒指面。有的石头里面真有大玉,可以做成价值连城的工艺品。第二道工序是将石头中的玉“磋”出来,这种未经雕琢的原料玉石叫做“朴玉”。接下来要按照朴玉的形状进行雕琢,或雕凿成玉佩首饰、杯盏盘碟、佛像神像等等,就叫“琢”。最后一道工序是磨光,就是“磨”。前两道工序一个人干不了,所以要“两个人切磋切磋”;后两道工序可以自己干,因此说“让我琢磨琢磨”。

五、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1、译文: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
2、详细解释:仁慈就是仁德,仁是体,慈是用,表现出来就是爱心。能够不讲条件的博爱就是慈,慈的本体就是仁,它们是一体三面,同出而异名。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根本。《论语》二十篇中有“里仁”一篇,专门谈仁的体和用。仁是抽象的哲学概念,不能离开具体的事项空对空地讨论,所以孔子举了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仁者爱人”,有爱心,能够爱人、爱物就是仁,这是孔子不得已的说法,因为爱毕竟还不是仁的全部境界和内容。中国有一句话,叫作“博爱谓之仁”,有人说这是孔子说的,其实这是唐朝韩愈说的,不是孔子的话。普通人的爱是有条件的,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喜欢就爱,不喜欢就不爱,所以爱字里面有心。简化汉字的爱干脆连心也掏去了,赤裸裸地告诉人爱是空心的、假的,信不得。慈则是爱的升华,是没有条件的爱。母亲疼爱儿女是无条件的,这种爱就是慈,所以称母亲为慈母。“隐恻”也称为恻隐,是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不忍,是仁慈之心的表现,所谓“恻隐怜人谓之慈”(《贾子道术》)。如果分开来解字,“痛之深为隐,伤之切为恻”。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尽心上》)做人的标准以恻隐之心为首,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这并不是孟子在骂人,事实确是如此。孟子举了“孺子坠井”的例子,一个人看到有孩子掉入井里,他瞬间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救人,根本没考虑是否有奖金,是否受表扬之类的条件,这就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点。“造次”的本义是仓促、匆忙,引伸义为草率、轻忽、唐突。人在忙乱仓促、来不及思考的时候,仁德所表现出来的慈爱、恻隐之心也不能够离开、不能够抛弃,就是“造次弗离”。

六、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1、译文:气节、正义、廉洁、谦虚、退让,即便是在人生困顿、磨难、悲惨、贫穷时也绝不能有所缺减。
2、详细解释:大丈夫的标准:富贵心志不迷乱,贫贱节操不改变,武力人格不屈服。又:节,甲骨文用竹子的节制作、盛装食物。义,正义出征的仪式。廉,从广,广为房,兼,房梁的合并。退,甲骨文食毕离席。颠,跌倒头着地。沛,从水,从肺的省略,湿地。匪,金文,从竹从刀从非,拦路抢劫。亏,气不足,吹不响号角。合并字虧,从虎从鸟从亏,虎鸟之声衰减。

七、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1、译文:保持内心清静平定,情绪就会安逸舒适,心为外物所动,精神就会疲惫困倦。
2、详细解释:“性”是天赋的、天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心理活动的本体。“性”的表现形式就是“情”,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本体,依托于“情”这个形式表现出来,以便与同类进行交流。“情”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形式,医学上叫做“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情是由性所发出的,性一动就发为情。子思在《中庸》里面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其节谓之和”。未发是性之未动还没有变为情的时候,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叫做“中”(上古时代的中原音,今天的河南话里“中”还是读第三声)。一旦性情发动,性变为情了,就要“中其节”,节是节骨眼、是关键、是物体的连接点。“中节”就是要正中靶心,恰到好处,能中节就是和,和就不伤,己人都不伤。人非圣贤不可能没有情感,性一动就变为情感,既有情感就要发作表现出来。发作可以,但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孩子闯了祸,教育得恰到好处,他一定乖乖地接受,不会记恨父母,这就是和。如果处理得过了火,将孩子以前的过错、陈糠烂谷子一起翻出来,他一定不服气,因为你没有中节。掌握这个火候,就需要智慧与经验。

八、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1、译文: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善性就会转移改变。
2、详细解释:“守真志满”是守住真常之性。“真”指人的本性、本质,“守真”就是守住自己纯真的本性和操守。能够守住真常之性,人的心志就会饱满。如果跟着外物跑,心被外物所动,人的意志就被转移、被改变了。神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总称。中国文化中其实没有迷信的东西,“鬼”与“神”的概念,按照道家思想的解释“纯阳之气谓之神,纯阴之气谓之鬼”。并非是神在天上、鬼在地府,神鬼统统都在自己身上。“神者伸也”,是生命活动的伸展和延长;“鬼者归也”,是生命活动的回归和结束。可见,迷信是自己对生命现象和心理活动的迷惑,是无知、没有智慧的表现。

九、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1、译文:坚定地保持着高雅情操,好的职位自然就会属于你。
2、详细解释:这句话是这一部分的结语,也等于是给第二部分下的结论。一个人只要能够坚持高雅的操守,好运自然会来临,哪里用得着向外面去求呢?
“雅操”指高雅的操守、高尚的道德追求,即“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与“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五伦之道。能持五常之德、行五伦之道,才为此地所讲的“坚持雅操”。但人都是正眼未开,不知正身求己,反而拼命地向外追求,希望福从天降,这是不明理。理不明就无法行道,道不行就没有功,没功就没德,没德福从哪里来呢?如果反问自己,我们到底缺少什么?大概都是“缺德”。如果上天能够恩赐,赐予我们的也只有德而已。“好爵自縻”一句出自《易经》,《易经?中孚卦》里面有一句“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的话。“爵”是古代青铜制作的酒具,因贵族的等级不同使用的爵器也不同。后世把爵作为爵位、爵号、官位的总称,好爵即指代高官厚禄、好运气、好机会。“縻”的本义为拴牛的绳子。拴马的绳子叫羁,拴牛的绳子叫縻,羁縻合用是牵制、笼络的意思。縻字的引伸义为牵系、拴住,“自縻”就是自己跑来拴住自己,也就是自修己德、自求多福,好运自来的意思。中国文化是自立的文化,儒家思想中不认为有个能拯救人类的上帝,解救人类的只有人自己,人的良知良能才是拯救人类自己的最后希望。中国人历来讲究求人不如求己,求己者贵,知足者富。《易经?乾卦》的第一句话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而后才有外援,自立而后才有天助,所以叫做“自縻”。


十、需要查寻的字词:
受:
受,shou,从爪从冖从又(右手)〈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2、同本义(与"攻"相对) 。
   相付也。--东汉·许慎《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
   受其币。--《周礼·天官·司书》
   主妇拜受爵。--《仪礼·特牲馈食礼》
   则受之。--《周礼·司干》。注:"取藏之。"
   受以小功衰。--《仪礼·丧服》。注:"犹承也。"
   颛顼受之。--《国语·楚语》。注:"承也。"
   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管子·海南》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殿工加太子少保,(袁可立)恳辞不受。--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3、又如:受茶(女子受聘,订立婚约);受宫厅(衙门中的厅堂);受法(伏法);受事(接受教诲);受册(接受册命);受祉(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受胙(接受胙肉)。
4、蒙受;遭受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直指锒铛受辱,中丞亦镌秩去,于是始服公(袁可立)之远识焉。--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公(袁可立)寝其邪谋,受我戎索。--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5、又如:受侮;受敌;受污(遭受污染)。
6、得到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7、又如:受知(得到他人的赏识、礼遇);受名(获得名称);受直(得到报酬);受瘪;受享(享受)。
8、收进,取回 。
   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周礼·春官·司干》
9、买入,收入 [buy]。
   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百。--《管子》
10、又如:受主(买主)。
11、容纳 。
   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
12、通"授"。授予;交给
   若有诸公大夫则使人受俎如宾礼。--《仪礼·乡饮酒礼》
   以劳受禄,则民不幸生。--《管子·君臣上》
   受以王命,委以王事。--《论衡·自然》
   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通"授"。教授;传授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袁可立)受《毛诗》,又授《礼记》。--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14、娶 [remarry]。如:受室(娶妻,成家);受妻(娶妻)。
15、逆来顺受的含义。此种人吃亏相当沉默。你攻一下他便会自动受起来。典型的如泻药、死枪、回头鞋。
16、比喻在耽美中不主动的那一方。
17、在现代人看来,多指接受另一方的示爱。如:你受么?(直接的表达)
18、受:虽然耽美作品描绘的是男同性恋的爱情故事。但是由于大多数是由女性作家画给女性读者看的,所以难免带有异性恋色彩,在两位主角中、总有一位是在扮演女性角色。这位在异性恋中相当于女性的男生在耽美中就被称之为"受"。之所以被称为"受"、不仅是因为在耽美作品中,受方总是比较被动。攻:这个就比较好解释了、和"受"相对的就是"攻"了。也就是在同性配对中扮演男性形象的一方。

训:xùn,本义:用言语(贯通)使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顺畅。从"言"从"川","言"指"劝说"、"说教","川"本指"归向大泽大海的水流","言"与"川"联合起来表示"用言辞劝教以使归于",如"训戎"意为教而使之能战。因为"训"就是有道理包涵于其中的言辞,所以"训"也就可以代表一种典范、规范、前人践行成功的成果,如"训典",训与典含义相同,都是成文的规范。既然是把典范拿来用,则"训"又有延续、沿用的意思,如杨倞注《荀子·王霸》:"谓若周穆王训夏赎刑之类也。"句意为,就像周穆王沿用了夏代的以(财货)赎(罪)代替刑罚之类。引申义:用成文规范或先例进行说教、教导。
训,说教也。
从言,川声。--东汉·许慎《说文》
大训。--《书·顾命
告之训典。--《左传·文公六年》
是为明训。--《国语·晋语》。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张溥《五人墓碑记
训俭示康。--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训蒙(在私塾教授小学生);训蒙教授(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训人(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训章(训示规范)。
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三国魏·曹操《孙子》序
又如:训故(同训诂);训义(解释文字的意义);训解(训释解说);训传(训解经义)。
训练;讲习。 [train;lecture and study]
有智略,能训治军旅。--宋·王安石《举渭川兵马都监盖传等充边上任使状》
又如:训戎(训练军旅);训治(训练整治)。
顺从;归顺。
四方其训之。--《诗·大雅·抑》
于帝其训,又,是训是行。--《书·洪范》
取名
后志存小字,不训法名者,遵慈母之意也。--宋·赞宁《宋高僧传
<名>
典式、法则 。如:训令;训典(古圣王的典籍);训格(教训,规范);训范(足可为法的规范、典范)。
尤指可作为法则的话或座右铭 [words]。如:训诰(训教导之辞;诰,指诏书或告诫之文)。
解说的词语:如《尔雅·释训》。明·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勉旃!夙夜服此训辞。"

奉:
一、动词
(1) 形声。字从丰从丰省,丰亦声。“丰”意为“植物在春季生长了三个月”。“丰省”字形从二从丨,意为植物在夏季又长了两个月。“丰”与“丰省”联合起来表示:“在春生夏长”这一为期6个月的生长期中,植物已经连续生长了5个月。本义:植物已长高,接近高度极限。引申义:最后阶段的长高、提升高度到极限。说明:奉字的常用义是“提升高度到极限”。例如:“奉书”、“奉图”,是用手把书和图抬升到和眉毛齐平处(古人以眉毛的高度为高度极限,金文有所谓的“眉寿”,指极度的高寿)。“奉手”是指年轻人低头弯腰,把老人的手握捧到眉毛的高度。“奉献”是指把贡品抬升到眉毛的高度献给君主。
(2)同本义
奉,承也。――《说文》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礼记·檀弓下》
常山王奉头鼠窜。――《汉书·蒯通传》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史记·项羽本纪
臣愿奉璧往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战国策·燕策》
(3)又如:奉书;奉地图;奉手(捧握长者之手)
(4)恭敬地接受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5)又如:奉教(接受教导);奉委(接受委任);奉制(接受天子的命令);奉玄(信奉道教)
(6)进献,下对上送东西
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史记·项羽本纪》
(7)又如:奉上新书一册;奉纳(交纳);奉呈(奉献,献上);双手奉上;奉贽(进献见面礼品)
(8)送;给予,赐予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庄子·说剑》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宋·苏洵六国论
奉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宋·苏轼《教战守》
(9)为…效劳,侍候: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孟子》
(10)又如:奉执箕帚(给你料理家务;许配于你);奉从(奉陪侍候);奉巾栉(伺候洗沐梳发);奉问(侍奉问候);奉候(恭候)
(11)奉承 :虽则他神通广大,却好奉承。――《西游记
(12)又如:阳奉阴违;奉附(奉承依附);奉喜(奉承而讨人喜欢);奉顺(奉承顺应);奉循(奉承遵循)
(13)贯彻,执行:谨奉法令。――《史记》
(14)又如:奉天(奉行天命);奉元(遵奉天道);奉修(奉行);奉宪(奉行法令);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
(15)尊奉:子奉君命以会大事,而背宋盟,无乃不可乎?――《左传·昭公十一年》
(16)如:奉辞(奉命);奉天承运(尊奉上天的命令,承受兴盛的时运);奉遵(遵守;遵从)
(17)供奉,供养: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子》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清·黄宗羲《原君》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8)持,拿:奉甲执兵。――《墨子·非攻中》
(19)辅助,拥戴: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左传·隐公十一年》
二、名词:
(1)通“俸”。俸禄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战国策·秦策》
吏皆送奉钱三。――《史记·萧相国世家》
列侯幸得赐餐钱奉邑。――《汉书·高后纪》
其令公奉舍人赏赐皆倍故。――《汉书·王莽传上》
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簿。――《汉书·宣帝纪》
(2)又如:无劳之奉;奉粟;奉稍;奉饷;奉禄(俸禄)
(3)待遇,事奉: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孟子》
(4)奉天的省称。1929年改名沈阳市
(5)姓
三、副词:
[敬词] ――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如:奉款(款待。敬词);奉恳(谦词。拜托);奉揖(作揖;拱手为礼);奉屈(屈尊。奉:敬辞)
奉承:逢迎,谀媚,用好听的话恭维人
奉承话
奉告:敬辞。说明;奉劝正告。奉告那些帮凶们:法西斯终究会垮台的
奉公:奉行公事、克己奉公。
奉公守法:遵守国家规定的各项规章法令。体面的人不仅自己奉公守法,而且惩罚那些违法乱纪的人
奉还: 敬辞。送还。暂借一时,定当奉还
奉命:(1)∶被命令,被要求:那个士兵奉命应在上午返回。(2)∶接受命令,遵守命令。奉命出发: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资治通鉴》。尝奉命至金陵。――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陪:陪伴的敬辞。
奉劝:敬辞。郑重劝说。奉劝你放规矩些
奉若神明: 当神一样敬奉。形容对某些人和事的极端崇敬。他们对他恭恭敬敬,奉若神明
奉申贺敬:送礼单上的套语,以表达敬贺之意。若不得已,则割三头两省之土地,奉申贺敬,以换我几个衙门。――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奉送:敬辞。相送;白送。情愿奉送
奉天大鼓:起源于沈阳(奉天)的一种东北鼓书艺术
奉献:恭敬地交付;献出。决心将他的钱财奉献给祖国
奉行:履行。奉行诺言
(2)执行: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清·方苞《狱中杂记》
奉养:侍候赡养。奉养父母
奉迎:(1)∶敬辞,出迎贵人。(2)∶奉承;逢迎。他不会奉迎上级,落落寡合
奉赠:敬辞。赠与
奉召:接受召唤。奉召进京
奉旨:旧时臣下承顺上意称奉旨。即遵从旨意。奉旨查办
奉:
(1)恭敬地用手捧着:~觞(举杯祝酒)。~献。~祀。~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2)尊重,遵守:~公守法。~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3)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告。~还(huán)。~陪。~劝。~迎(a.敬辞,迎接;b.奉承)。~赠。
(4)信仰:信~。素~佛教
(5)供养,伺候:~养。供~。侍~。
(6)姓。
(7)古同“俸”,薪金。
奉①供奉,给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②遵从。《灵枢·终始》:“谨奉天道,请言终始。”

仪:
一、名词:
(1)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 同本义: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
(3) 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
(4) 法度;礼法。
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
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墨子》
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国语》
(5) 又如:仪刑(法式,作为模范);仪令(法令);仪准(法度标准);仪则(法则);仪司(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6) 典范;表率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楚辞》
上者,下之仪也。--《荀子》
(7) 又如:仪范(作为典范);仪象(以为模式);仪形(典范;楷模);仪型(楷模,典范)
(8) 礼仪。仪式;礼节
礼仪卒度。--《诗·小雅·楚茨》
肄仪为位。--《周礼·春官·小宗伯》
十六知礼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礼仪(礼节和仪式);仪部(礼部);仪文(礼仪的形式);仪位(礼仪、爵位);仪检(礼仪法式);仪台(行礼仪的高台);仪序(礼仪的秩序);仪制(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10) 仪仗
仪马之设,自汉始也。--《事物纪原》
(11) 又如:仪马(仪仗队的马);仪刀(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仪剑(仪卫所持之剑);仪卫(仪仗与卫士的统称);仪驾(皇太后、皇后的仪仗)
(12) 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
且出此间,备些祭仪。--《古今小说》
(13) 又如:寿仪;谢仪
(14) 测量和记录观察量现时值的装置 [meter;instrument]。如:爆燃仪;应变仪;子午仪
(15) 姓
二、动词:
(1) 取法;效法:仪肖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抱朴子》
(2) 又如:仪式(取法)
(3) 拟想;推测;忖度
皆心仪霍将军女。--《汉书·外戚孝宣许皇后传》
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国语》
(4) 又如:仪图(揣想,忖度)
(5) 匹配 [match]
我仪图之。--《诗·大雅·庶民》。笺:"仪,匹也。"
丹朱凭身以仪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仪,匹也。"
帝体丽明,仪表作贰。--《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
(6) 又如:仪比(比拟;比匹)
(7) 测度 。如:仪天(测候天体);仪衡(测度衡量)

怀:
一、动词:
1、从心,里声。本义:想念,怀念怀,思念也。――《说文》嗟我怀人。――《诗·周南·卷耳》维以不永怀。有女怀人。――《诗·召南·野有死麕》惟佳人之独怀兮。――《楚辞·悲回风》怀良辰以孤往。――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久行怀思。――《后汉书·列女传》而不怀仁。――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去国怀乡。(国,国都)――范仲淹《岳阳楼记》眷兹典瑞之贤,永怀仍几之托。--明 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又如:怀土(怀恋故乡;安于所处);怀香(怀念女色;风流);怀慕(怀念仰慕);怀乡(思念故乡)
2、心里存有;怀藏心怆悢以伤怀。――《文选·班彪·北征赋》怀瑾握瑜兮。――《楚辞·九章·怀沙》。注:"在衣为怀,在手为握。"怀怒未发。――《战国策·魏策》怀信佗傺。――《楚词·屈原·涉江》怀犹豫之计。――《资治通鉴》尚怀狐疑。怀其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怀瑾握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佩紫怀黄。――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汝姊在吾怀。――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怀玉(怀抱美玉。比喻人具有才德)怀慝(心中怀有不良的意念)怀贰(怀有二心)怀袖(拥抱)怀刺(心怀讽刺)
3、包容;包围荡荡怀山襄陵。――《书·尧典》传:"怀,包也。"怀万物。――《淮南子·览冥》又如:怀挟(包藏)怀山(包围山陵
4、孕,怀孕,谓妇女或雌性哺乳动物受精有胎如:怀耽(怀担。都指怀胎)怀了六甲(旧时指女怀孕)怀子(怀孕)怀身(怀孕)
5、归向;依恋戎狄怀之。――《国语·晋语》怀与安,实败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又如:怀向(归向;向往);怀附(归向,归附);怀服(内心顺服);怀化(归服向化)
6、招致;招徕如:怀诱(犹招引)怀辑(怀集;招来)
7、安;安抚而怀西戎。――《韩非子·五蠹》广德行以怀之。――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又如:怀生(安于生计);怀保(安抚保护;抚养);怀远(安抚边远的人);怀抚(安抚)
二、名词:
1、胸口;怀抱里 免于父母之怀。――《论语·然后》寘子于怀。――《诗·小雅·谷风》出其父母怀衽之中。――《韩非子·初见秦》又如:怀黄(怀里揣着金印);怀金(怀揣金印);怀襟(胸襟)
2、心意;情意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逆以前我怀。聊布往怀。――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予怀怆然。――宋·姜夔《扬州慢》又如:怀恩(感念恩德)怀寄(寄托心志)怀爱(心中喜爱)
3、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卅九年,攻怀。――《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

磨:
磨1mó 〈动〉
⑴ 形声。从石,麻声。本义:磨治石器
⑵ 同本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切磋琢磨,乃成宝器。--《论衡·量知》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论语·阳货》
⑶ 又如:切磋琢磨(加工骨称"切",加工象牙称"磋",加工玉称"琢",加工石称"磨");磨渲(磨治);磨拭(琢磨);磨琢(犹琢磨);磨斫(雕琢;雕饰)
⑷ 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诗》
⑸ 又如:磨镜石(传说 轩辕氏铸镜时用以磨镜的石头);磨刀雨(即磨刀水);磨刀水(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磨刀霍霍(磨刀声);磨袭砥砺(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
⑹ 磨擦 。如:磨拳擦掌(形容斗志昂扬,跃跃欲试的样子);磨牙吮血(磨利牙齿,吮吸鲜血);磨沙(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⑺ 磨炼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韩愈《石鼓歌》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⑻ 又如:磨涅(磨砺熏染,经得起考验);磨厉(磨练);磨揉(磨练);磨盾(犹磨练)
⑼ 研讨;观摩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荀子·大略》
⑽ 又如:磨切(切磋;探讨);磨究(研讨究竟);磨砻(切磋;磨练);磨砻浸灌(切磋浸染);磨砻镌切(磨砺切磋)
⑾ 折磨。如:磨问(仔细审讯盘问);磨折(折磨;磨难;挫折);磨害(折磨伤害);磨障(折磨阻碍)
⑿ 拖延 。如:磨驼(磨蹭);磨菇(亦作"磨古"。拖延;纠缠)
⒀ 纠缠 。如:磨它子(故意纠缠磨时间);磨劲(纠缠的劲头);磨搅讹绷(纠缠捣乱,欺骗讹诈)
⒁ 通"摩" 。如:磨捋(抚摩);磨娑(抚摩);磨弄(抚摩;把玩)
⒂ 磨灭;泯灭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唐· 韩愈《送穷文》
⒃ 转;移 。如:磨转(耐心劝说使转变)
⒄ 挥;摇 。如:磨动(摇动);磨旗(舞动旗帜,用以传递信息);磨旗擂鼓(摇旗击鼓)
二、名词:
⑴ 磨刀石。如:磨砥刻厉(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⑵ 磨难;灾难 [trial;calamity]。如:磨障(磨难障碍);磨隔(磨难)。
⑶ 另见 mò
磨 mò
⑴磨子
以磨碎物亦曰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作牛便推磨。――王安石《拟寒山拾得》
⑵又如:磨石(研碎粮食的石制工具);磨心(石磨中心);磨牛(转磨之牛。比喻愚鲁);磨室(即磨坊);电磨;水磨。
磨mò
⑴用磨碎物 。如:磨研(用石磨研碎);磨博士(以磨粉为业的人)。
⑵转移;掉。如:磨子兵(谓到处流转而人数很少的军队);磨兑(兑换);磨趄子(方言。打转)。
⑶晃动;摇动 。如:磨动(挥动;摇动)。
⑷碾轧土地
我们耕田磨地的女子,对个皮鞋托托响、油头油脸的香港人全不合适。――陈残云《香飘四季》。
⑸[方]∶拉,指拉下脸子 [pull]。如:实在脸上磨不开。

颠沛:
  • 倒仆①《诗·大雅·荡》:"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毛 传:"颠,仆;沛,拔也。"②《宋书·孝义传·郭原平》:"春月夜有盗其笋者, 原平 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 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於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③唐 张鷟游仙窟》:"酒巡到下官,饮乃不尽……下官答曰:'性饮不多,恐为颠沛。'"
  • 灭亡;死亡①《东观汉记·田邑传》:"朝有颠沛之忧,国有分崩之祸。"②《后汉书·安帝纪》:"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③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遭国颠沛,无节可纪。虽蒙旷汤,臣独何颜!俛首顿膝,忧愧若厉。"④清 侯方域 《拟思宗改元追复杨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洎乎 沉香亭 畔,纵横绯衣三千,竟至 甘露台 前,颠沛金枝奕世。"
  • 困顿挫折①《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②宋 曾巩 《祭黄君文》:"我之老姑,归君为妇。与君历年,颠沛同有。"③《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桂员外 今日虽然颠沛,还有些馀房剩产,变卖得金银若干。"④清 田兰芳《皇清太学生信庵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虽造次颠沛,未尝见有据色疾言于人,亦不闻有胜负之争。"⑤ 杨沫 《<回忆>小记》:"八年抗战中戎马倥偬,生活颠沛,艰险,时常连玉米饼和小米饭都吃不饱。"
  • 指困顿之人唐 韩愈孟郊秋雨联句》:"岂惟虑收获,亦已救颠沛。"
  • 颠簸摇荡①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落漈》:"舟中数十人,咸以为断无生理,但相顾彷徨,任其漂泊颠沛。"②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家有阎妻,又往往以色蛊人,助夫眩惑,既与举者交欢,骋辩未终,令听者魂精颠沛,俄而使其良人上遂矣。 ③余秋雨的《信客》中: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蒙受因阴影。


逸:
逸 ,甲骨文(兔)(止,"趾",行进),表示野兔逃跑。金文将甲骨文的"止"写成"辵",强调"逃跑"含义。在所有猎物中,温顺易捕的,莫过于野兔,因此野兔逃脱会成为古人捕猎失手的深刻印象。造字本义:野兔逃脱猎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辵"写成"走字底"。
逸 yì(会意。从辵(chuò)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同本义:
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说文》
随侯逸。--《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
马逸不能止。--《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
取之以逸逃于褒。--《国语·郑语》。注:"逸,亡也。"
无教逸欲有邦。--《书·皋陶谟》
见一赤兔,每搏辄逸。--《北史》
又如:逸犯(逃犯)
马逸不能止。--《左传·成公二年》
逸,奔也。--《玉篇》
彘逸出于窦中,马退而却。--《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疾逸道左。--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逸踊(犹奔跑);逸尘(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逸骑(奔跑的马);逸骏(善奔驰的马);逸驰(犹奔驰);逸象(奔走的象);逸兔(奔走的兔);逸走(奔跑)
超越:
亮少有逸群之才。--《三国志·诸葛亮传》
又如:逸才(超人的才智);逸足(比喻才能超越出众的人);逸伦(超越同辈);逸德(马有超群的禀性);逸艺(高超的技艺);逸侪(超过同辈);逸操(高洁的情操);逸品(超越流俗的艺术修养或艺术品);逸珠(稀世难求的珍珠。比喻人有超绝凡常的嘉德);逸格(超越流俗的高尚格调)
释放;从约束、禁闭、奴役下释放出来:
乃逸楚囚。--《左传》
又如:逸水(犹洪水)
隐逸,退出社会而隐居起来: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
又如:逸士(隐居山林的读书人);逸妻(遁世隐士的妻子);逸迹(犹遁迹。指隐居);逸彦(遁世隐居的才德之士);逸叟(遁世隐居的老人);逸伏(犹隐伏)
散失,亡失:
然则夏后、周公之典逸矣。--柳宗元《时令论上》
又如:逸诗;逸简(散失的简册);逸编(散失的篇章);逸记(散失的记载);逸品(指散失的物品);逸言(散失之言);逸句(散失的文句);逸失(散失;失落)
犹失。《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孔 传:"逸,过也。天王之吏为过恶之德,其伤害天下,甚於火之害王。"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太宗 承之以聪武, 真宗 守之以谦仁,以至 仁宗 、 英宗 ,无有逸德。" 元 王恽 《苦热叹四十六韵》:"乾坤堕炽瓮,逸德骇天吏。" 清 方苞 《周公论》:"凡羞行暴德逸德之人,皆乘时而思逞。"

疲:
疲pí【形】(形声。从疒,从皮,皮亦声。"皮"本指"动物皮张",转义指"柔软"。"疒"与"皮"联合起来表示"身体柔软无力"。本义:乏力;困倦)
同本义:
疲,劳也。--《说文》 案:疲宜释为"过劳"。
疲,乏也。--《玉篇》
苶然疲役。--《庄子·齐物论
疲马之死也。--《淮南子·俶真》
士民疲病于内。--《韩非子·初见秦》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资治通鉴》
又如:精疲力尽;疲敝(疲乏困苦);疲玩(疲塌轻忽);疲曳(疲弱困顿,比喻年老);疲钝(疲倦困顿);疲顽(疲困倦怠);疲匮(疲累困乏);疲弊(困苦穷乏,是疲敝);疲人(疲困之人);疲耗(困顿耗损);疲匮(劳累穷乏);疲羸(困苦穷乏)
衰老;衰弱:
以疲马犬羊为币。--《管子·小筐》。注:"谓瘦也。"
又如:疲癃(衰老龙钟或有残疾的人);疲冗(衰弱无能);疲劣(衰弱恶劣);疲羸(衰弱)
厌倦:
我自乐此,不为疲也。--《后汉书·光武帝纪》
疲pí【动】
停止:
余欣秦土,忽有此经。…载玩载咏,欲疲不能,遂佐对校。--晋·道安《鞞婆沙序》
疲软:如:橡胶期货交易在疲了一阵之后,收盘时又稍稍坚稳了一点
衰败;凋敝:如:疲暮(暮年;衰老);疲老(衰老);疲瘵(凋敝);疲罢(疲敝,衰败)
疲惫píbèi:极度疲劳
以明公之威,击疲惫之众,如迅风之扫秋叶也。--《三国演义》
疲敝píbì:疲劳不堪。也作"疲弊"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资治通鉴》
疲病píbìng:疲劳并且有病
疲病的乞儿
疲怠pídài:疲乏;倦怠
疲怠的身体
疲顿pídùn:疲乏劳累
疲乏pífá:疲倦困
疲倦píjuàn:劳累困倦。同"疲乏"
疲倦得甚至连冷饮也不去喝了

满:
(1)满mǎn
(2)(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3)同本义: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笑容);满天星(指眼里冒出许多金星);满眼(充满视野);满堂(充满堂上);满衍(布满平野,遍野);满肚子(满肚皮。充满肚皮;充满心中);满实(充盈);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满脸春色(满脸春风。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满听(满耳);满溢(太多而漫出);满生生(很满的样子);满心(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满礼(满理。充足的理由);满顶(不留余地);满饮(斟满而饮)。
(5)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6)又如:满散(功德圆满时的散斋;为祈祷、祝寿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满日(做工做到规定的年龄期限);满服(服丧期满);满破(最多;大不了);满话(没有回旋余地的话);拉满弓(又叫满把)。
(7)通“懑”。烦闷
欢欣愤满以送之。――《说苑·善说》
故烦满而囊缩。――《素问·热论》
满mǎn
(2)饱满;丰满
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吕氏春秋·审时》
(3)郁闷,闷塞不畅
必至下胀而上满。――《老残游记》
(4)全,整个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满坐宾客。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白居易《卖炭翁》
满目萧然。――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5)又如: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满天打油飞(方言。谓到处游荡,没有落脚的地方);满处(到处);满世界(到处);满堂(整个堂上);满岁(一年,整年);满处(犹到处)。
(6)自满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书·大禹谟》
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7)又如:满大(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满假(自满自大);满望(满足所望)。
(8)特指月圆。如:月满(月圆);满魄(圆月)。

(1)满mǎn
(2)中国少数民族名。“满族
(3)姓满
(1)满mǎn
(2)很――表示程度 [very]。如:满对;满高兴
满(满)mǎn ㄇㄢˇ
(1)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2)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3)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4)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5)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6)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7)姓。

一(mǎn,音螨)充盈,盛满。《灵枢·经脉》:“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素问·逆调论》:“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
②胀满。《素问·奇病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灵枢·寒热病》:“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
③指气口脉气满实。《素问·大奇论》:“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王冰注:“满,谓脉气满实也。”《灵枢·小针解》:“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
④达到期限。《素问·玉机真脏论》:“弗治,满十日,法当死。”《素问·热论》:“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⑤满圆,正圆。《素问·八正神明论》:“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
⑥足,够。《灵枢·骨度》:“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骨曷)骬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
⑦充塞。《灵枢·本脏》:“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⑧丰满。《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足太阴之下,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
二(mèn,音闷)通“懑”。烦闷。《素问·热论》:“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素问·逆调论》:“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
坚持:坚持(名词形容词动词),即意志坚强,坚韧不拔,持即持久,有耐性。坚持意思是不改变不动摇,始终如一。坚持是意志力的完美表现。指执意不改,始终如一。

新唐书·元澹传》:"岂悟章句之士,坚持昔言,摈压不申,疑於知新,果於仍故?"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折:"若坚持固辞,是故违君命,罪有所归也。"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而老爷坚持此议,倘事有不测,则灭族之祸不远。"

毛泽东《做一个完全的革命派》:"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


十一、译文:在外接受师傅的训诲,在家遵从父母的教导。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因为同受父母血气,如同树枝相连。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共同研讨学问,互相切磋劝诫,共同进步。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虚、退让,即便是在人生困顿、磨难、悲惨、贫穷时也绝不能有所缺减。保持内心清静平定,情绪就会安逸舒适,心为外物所动,精神就会疲惫困倦。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善性就会转移改变。坚定地保持着高雅情操,好的职位自然就会属于你。

十二、心得:
人在外受教于师、在家受教于父母,对待长辈和同辈和朋友,都有要遵循仁义礼智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人伦五常。学会用心,清净平定不为外物役使,就能保持心开目明,情绪稳定,做事事成,前途可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09:50: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红叶 于 2019-2-16 14:41 编辑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9:10 , Processed in 1.105143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