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059|回复: 145

红梅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3 13: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红梅的申请


1.对《道德经》的认识和印象 :  一本关于真理和戒律的书。

今天读完了一遍,原来很多语句都读过,只是不知道源自于《道德经》。


2.为什么读:

1) 想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 有环境:老师和同学。

3)学会读书。


3.能按照进度阅读并参加讨论。


4.能坚持用心读完。



2018.1.23

昨天半夜提交了申请,早上急急来看老师有没有同意,结果是没有我的帖子。

昨天手机上的,明明提交成功了的?没有,就是没有。往上看,哦,在上面。

没有老师的批语,老师还没有看到?

再往下看,有几个同学都批准了,

打了个冷战,觉得自己的信誉完了,连老师都不相信我了!!!

全部同学都通过了,只有我不给过?

头脑发热,腿脚发软……

是不是看错了?老师不会这样的。


关掉,再打开看,乐了!揉揉眼睛

——原来我是最后一楼的,前面同学的都是昨天晚八点前的,论坛有时候是后发的帖子会跑到前面。


这段心路,让我更加珍惜。重新写一次申请吧

(看到对自己不守信的惊心,同时观察不够仔细)


1、对《道德经》的印象或者理解?

以前对《道德经》基本不了解,只知道是一本关于真理的书,博大精深,不敢轻易读。

昨天特意找来书,通读了一遍,满心欢喜,越读越喜欢。读完以后,腰杆子都直了,哈哈!


2、为什么读《道德经》?

看到老师要带领我们网上读书,太高兴了!愿意一直跟下去。

希望通过读《道德经》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进而理解道的真谛,努力遵行。


3、能否坚持分享每周(没有任何假期)规定阅读内容的心得,并参加自由讨论?

心得能坚持每周分享;自由讨论不知什么时间,又不敢问老师,想办法参加。


4、能否坚持用心读完全书?

能。

——————————

不是我带领,是自主的。一年之内没有中断,要注意保证金安全哦。同意加入

     老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30 08: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终于开口了,在群里发了素读和吟诵,心惊肉跳。迈出去了就好

感谢铃兰姐。

每天早上起来,5:30-6:00,每章各跟三遍,自己读并吟一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3: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戒律

道德经自主读书会从1月29日(星期一)开始。周一至周日为一周。

每周所读内容,可以多次提交分享。论坛分享最后期限,周六晚上24点,过点即视为没有提交分享。


论坛分享要求:

[/table]
1、每周提交指定章节的分享
[table=100%,#ffffff](1)抄录经文原文(导言部分不作此要求,请勿复制粘贴)

(2)整体概括本周两章

(3)自由分享体会心得、故事

2、每个月最后一周做一次月度总结,丰俭随意,但要走心。


微信群自由讨论要求:

随时自由讨论,不受时间限制,不受观点异同限制。

注意努力避免各说各话,互不回应;

注意避免多主题长时间并行;

一个话题尽量讨论出个结果(或者达成一致,或者清楚界定差别)

注意营造用心交流的氛围(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时机降低交流效率时,注意调整)


最根本的提示是:从交流内容、交流方式等各方面注意
学以致用


经文要求熟记背诵和日常吟诵
(或者唱诵)——
推荐陈琴的唱诵和吟诵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1: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天都有读,一直没有动笔。。。

珑夫心理:
提示大家哟,不要把这个分享当成,读书的任务来完成。真正的任务是每天都读 ,反复的吟诵。
珑夫心理:
每天都接触一点点。
珑夫心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6: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帖子被置顶了?

1、我分享了什么好东西?

2、黑户?——容易检查(重点对象)。

3、嗯,好,写笔记时不用找。

——后来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最近有点像惊弓之鸟。把能量收回来,好好读吧。

太以自我为中心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2: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20180129-20180204

1   本周所读内容:自序《古道通天》、导言一《道德训义》、导言二《老子列传》。
2   笔记(概括及特别有感觉的)
     2.1 自序《古道通天》 主要讲作者写作本书的宗旨(目的)和学习方法。
           宗旨:借学习《道德经》思考如何治身养身、治家兴家、治业功成、治国天下万安。学以致用,也是我的初心。
           学习方法:以古察古,以天入天,使人复入天道(以天可以立人,而以人不可以立天)。
           史实:孔子承周,周承商,商承夏,夏承五帝,五帝承三皇;老子之道,承自三皇。
           华夏文明的核心:天、人、权三道,同源一体,其道为一,而用之各异(界限)。
           体会:结绳记事、农业的发展……

     2.2 导言一《道德训义》主要阐述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经”。
          道者,万物之宗。
                     道为万物的性质(形质)之宗、万物的伦理之宗、万物的造化之宗。
                     唯有宗于道,万物才能生,才能类,才能化。
          德者,万物之所府。   
                    万物合道故积德,积德同能养正,养正则能久。
                    道为要,德为术,万物为末。故物昌盛者,必宗其根本;物败亡者,必先失其所。
                    于万物而方,道若母,德若乡。
            经者,万世之所奉。
                    宗教,祖宗教。

             人行于道上,则能有德。

     2.3 导言二《老子列传》主要讲述老子的思想和儒法三家的渊源
            道德经的历史源流。
           通天彻地交给道家,人伦纲常交给儒家,世事应对交给法家。不越界

心得体会:
从一开始的急切,到后面的享受、虔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老子列传》开始不肯读,前两章读了几遍,就是不想读《老子列传》,后来在群里说了,突然就能读了。
看到大伙在论坛和群里那么热烈,心里又高兴又难受,
我没有东西可以分享和讨论,感觉零零散散的,好像提取不出来什么。
还好愿意读读,像想吃进身体似的。

白云先生的文章,以前我是一点都看不懂的,不知道为什么,竟然不敢接近,天晓得他说些什么;
看到 “至道学宫” 四个字,是害怕的,连它是做什么都不知道。 现在能走到跟前来,很高兴。
(现在大概知道 “至道学宫” 原来是学校,是弘扬华夏至道,传习圣人之学的地方。)

说出来,感觉挺丢人的。晒晒太阳~这是你的起点,现在你就在这层楼。

这周内容不要求抄写,还是想敲一遍。

                        自序《古道通天》
       我们现在的人,通常认为,道家思想是老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孔子创立的。百家争鸣时期的诸子之学,如同中国文化的一个源头。实际上,并非如此。孔子并不是儒家思想的源头,他只是笔削六经,传文王、周公所立圣王之道。
       文王、周公所立圣王之道,也不是他们所创,而是在夏商两代大禹和商汤所立圣王之教的基础上,损其敝,维其新,是以立周代之教。也就是说,孔子承周,周承商,商承夏。
       夏、商、周,谓之三代。大禹、商汤、文王,谓之三王。三代所立圣人之道,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源头吗?也不是。因为三代三五之道,是承自五帝。那五帝是华夏文明的最早的源头以吗?还不是。
       因为五帝承自三皇。三皇,指伏羲氏、女娲氏和神农氏。三皇时期,被称之为上古。老子之道,便是承自三皇。所以,无论是老子还是孔子,他们都是上古道术在后世的集大成者,并非原创者、开创者。是以孔子言道必崇周,老子言道必崇古圣。
        在三皇之前,则是太古时期。太古时期的道术,后世不可考。所以我们可考可信的文化最早源头,就在三皇这里。
        有人要说了,既然如此,为什么没有考古发现三皇时期的文字?这是由于对中国文化源流缺乏深入了解,才产生的迷惑。在三皇时期,华夏先祖并不是以文墨记事,而是以结绳记事。要找到三皇时期的文字,那就是在去找一些不曾存在过的东西,注定不可能找到。可见,所谓的疑古,其实就是倒行在历史长河中的刻舟求剑。以后人之所志,索古人之所契,不是刻舟求剑是什么呢?
         结绳记事、刻木记事是比文墨记事更古老的文字体系。后世的文墨记事,半天而半人。而上古的结绳记事,则是备于天 而不失于人,因为那时候,天人想通,合而为一。
        三皇之后,在五帝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必须要开天立人,开人立物,是以渐渐的天人两分,以至于人不复能通天。文墨记事,便是天人两分后的产物。
        天人两分之后,人失其天,道德不一。以至于天下始乱,为平天下之乱,息民之争斗,不得已,圣王开人之天,立人之道,使天下齐之以礼。这便是儒家最早的源头。也就是说儒家思想的最早源头,是在五帝时期。o
       从五帝时期到三代,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华夏圣王之道一直都是天人两道共存而并用。直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法家以权道戡乱治平,开始了后面的两千多年的郡县制。郡县制的帝制之道hp是什么?权道也,法教也。
       天道坏,则行人道;人道坏,则行权道;权道坏,则天下皆盗。天、人、权三道,正是华夏文化的核心。故谓道、儒、法,三家同源一体,其道为一,而用之各异。末乱用道,将乱用儒,已乱用法。欲治天下,不通天,则无以立人;不知人,则无以正纲;不执权,则无以戡乱。
       道之衰,每况愈下。是以今人之弊,好似衰亡之细末,而贵古人之大备。以天可以立人,而以人不可以立t天。故此,要解读《道德经》这本阐述上古道术的圣王经典,唯有以古察古,以天入天。
       何谓天之道?上古之圣,通天之道。通天何为?事天以安民,使天下无以乱,是谓古道通天。以古察古,以天入天,原古圣之道,通天人之际,以其能使人复天归道。以此治身则养身,以此治家则兴家,以此治业则功成,以此治国,则天下万安。这正是写作本书的宗旨和目的。

                           导言一《道德训义》
一、道者,万物之所宗
        我们要讲《道德经》,首先,需要理解“道”到底是指什么,“德”到底是指什么,“经”又到底是指什么。所以,要对“道德经”三个字进行训义解读。
        万物从何而是来?我们可以追溯到万物乃天地相合而生。那么天地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继续往前追溯,在未有天地之前,宇宙充满了虚漠鸿蒙之气,此冲虚之气为天地万物之始。此时,虽见有气,而未见有质,更未见有形,故谓未曾有物。
        虚漠鸿蒙之气,又是从何而来呢?道生之。那又是什么生出来的道呢?道无形无物,无名无状,所以无物可生道。追溯到道,那么就是万物最原初的宗始。所以说,道为万物之宗,万物非道而不能生。
        其次,道为伦理之宗。道生天地万物,同时还要给天地万物的运行设定一个法则和秩序,我们称之为伦理。万物不伦则不类,无理则不序。无序则乱,乱则亡。所以万物不仅在形质上以道为宗,并且在伦理上,也要以道为宗。
        再次,道为造化之宗。道生万物,又给万物设定伦理,那么又是谁推动万物生生不息地永恒演化呢?是谁提供的这个动力呢?依然是道。所以,道是万物的性质之宗,是万物的伦理之宗,还是万物的造化之宗。故,道者,万物之所宗也。唯有宗于道 ,万物才能生,才能类,才能化。宗者,出也,则也,禀也。

、德者,万物之所府
        德又是什么呢?我们上面说,道为万物之所宗。那么道是怎么作用在万物之上的呢?以德府之。万物合道故积德,积德则能养正,养正则能久。万物离其宗道,则失德,失是不能养正,不能养正,则病,病则亡。
        道为要,德为本,万物为末。离道德不生,离德物不成。根生本,本生末,万物成之,昭然纷纭若道德之华。视其华,可能窥其根基。根本牢固则物可以长久,根本不固物必将衰亡。故物昌盛者,必宗其根本;物败亡者,必先失其所。
       府者,蓄也,养也,容也,成也。德之不府,则万物不能成。不积德,则万物不能久。于万物而言,道若母,德若乡。圣人积天德府天下,畜而养之,而使天下万物皆能得其天,成其全。故谓,德者,万物之所府。

三、经者,万世之所奉
       中国圣人所传真人真言,用以治国安民,万世之所奉,谓之经。何谓圣人?抱神合道,通天彻地,能以道德安定天下者,谓之圣。非中国之圣人所言主,皆不可称为以。
       道、德、经,三字合起来是说,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大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为万物之所定。人行于道上,则能有德。圣人阐述这个道,以及告诉人们怎么把握它,行道积德以蓄天下,并实际用以治国理政的君王教育经典,叫作《道德经》。
       道 、德二字,已经被后世庸常流浴化,多用于人伦琐事之意。世无大道,妖异邪僻以道居之;世无上德,妄人自鸣功德。
        经字,也被流俗化了。古人云,先有真人,后有真言。真人真言,方能万世不朽。之所以万世不朽,因其非人之言,而实为原天地至美之真言。而后世佞人狂语,自诩为经,夷狄胡鬼,出口成经,何其鄙哉。

                           导言二《老子列传》
         本篇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为依准展开。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自所言者,其人与骨已朽矣,独其方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这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知其能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方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3 19: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老师心得的这段话特别有感觉,抄录于此:

沿着“总体把握----生门展现”这个线路,引领读者带着“课题”进入到那个“场景”,去体会《道德经》诞生和发展的“处”。
经过穿越作者的讲述,读者的心,怀学以致用的愿,持“以古察古,以天入人”的信(姿态),来到了《道德经》门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5 11: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20180205-20180211

本周学习内容:道德经第一章和第二章

一、吟诵、背诵、默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5 17: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先致力于把经文那一段一段的,读通顺。

然后整体地把握它的意思,然后再注意关键点,最后再去发散

再,回过头来呀,把两个段落联系起来,做一个总体的把握。以便跟后面的内容做连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7:4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可道非道(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能背了,读了一遍白云先生的文字。最好能固定一个时间读。早晚读,空闲时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8 09: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80208
昨天下班走路回家,吟《道德经》第一、二章。怎么这么喜欢呢?!回肠荡气的感觉!
想到一个好玩的“阳谋”:以后每天背诵,让儿子看我背得对不对?

先默第二章:作而不焉(功成弗居)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色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4:59 , Processed in 1.107180 second(s), 17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