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255|回复: 142

苗苗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 20: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群内推荐指定导读书,规定读书进度

2、自主阅读,网上交流和提交作业

3、在后面跟帖提供如下信息可接受邀请加入:

   (1)对道德经的印象或者理解

   (2)为什么读道德经

   (3)能否坚持分享每周规定阅读内容的心得,并参加自由讨论

   (4)能否坚持用心读完全书

4、活动免费,但需要缴纳保证金每章10元(共计81章+2章导言),每周2章。没按照进度要求完成阅读的按比例扣费不退。累计三章没按进度要求提交分享和参加群内讨论的,保证金全部扣除(扣完保证金以后如果想要继续参加,经过同意的可以继续参加,但需要补齐余下时间的保证金)。所扣保证金用作以后各类公益活动。
被扣交保证金者不获得资金使用管理与监督权

5、指定导读读本白云先生著《老子之道》,也可以自己选择导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8 11: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与自然也是有层次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23: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序古道通天
老子之道,承自三皇。儒家思想最早源头,在五帝时期。从五帝到三代(夏,商,周),华夏圣人之道都是天人两道共存而并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法家以权道戡乱治平。郡县制(两千多年)的帝制之道,权道也,法教也。
天,人,权三道,华夏文化的核心。
道,儒,法,三家同源一体,其道为一,用之各异。未乱用道,将乱用儒,已乱用法。
如何解读《道德经》,以古察古,以天入天。
读道德经目的:原古圣之道,通天人之际,以期能使人复天归道。

天之道---上古之圣,通天之道。
通天何为?事天以安民,使天下无以乱,是谓古道通天。
[tr][td=1,1,189]
三皇时期

五帝时期
春秋时期
老子之道
儒家思想
郡县制,权道法教
结绳记事
文墨记事

备于天,不失于人
半天而半人
礼崩乐坏
天人相通,合而为一
开天立人,开人立物,天人两分,人不复能通天


人失其天,道德不一,天下始乱, 为平天下乱,立人之道,使天下齐以礼
戡乱治平

疑古:倒行在历史长河中的刻舟求剑。这一部分的描述,给了我一个新的思维认知,我常用的方式,用现有的经验概念去推敲或者求证没见过的事物,如果没有,那就否认和怀疑。


一点读书心得:这篇文章早在公众号读过几遍,这是第一次用勾画和笔记的方式进行概括,总结。过去我很疑惑,我读了很多书,了解了很多东西,为什么总是不太清晰。这次这样的读书,我发现读书的浏览与精读是两回事,如果只是泛泛而读,只是当时的一句哦,留在心里的印记也不过一个哦,所以总是似是而非。这一节的概括总结,有了一个回味反刍的过程,这才算消化吧。而我似乎一直以来缺乏这个过程,读书除了勾画,几乎没有笔记与总结,这次借老师逼着读书过程,来学会读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31 13: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难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 21: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训义
一、道:万物之所宗。
1、万物之宗:万物道生。
2、伦理之宗:万物运行的法则和秩序由道给。
3、造化之宗:万物生生不息地永恒演化的动力是道提供。
宗者:出(产生)也,则(规程)也,禀(赋予、给予)也。百度解释:宗——
事涉源流的整体,并有完整、完全、集合、全体之意。

二、德:
万物之所府。

物昌盛者,必宗其根本;物败亡者,必先失其所(府)。

根生本,本生末,万物成之,昭然纷纭若道德之华。视其华,可以窥其根基。

府者,蓄也,养也,容也,成也。

三、经者:万世之所奉。

必须具备的几个元素方可称为经:
1、中国
;2、圣人;3、真言;4、治国安民;5、万世所奉。

      圣人必须具备的几个元素:
1、中国人;
2、抱神合道;3、通天彻地;
4、以道德安定天下。

道、德、经:
  人行于道,则能有德。
  圣人阐述,告诉人们如何把握,行道积德以天下,并实际用以治国理政的君王教育经典。
   真人——真言:非人之言,实为原天地至美之真言。

心得:短短两页,却的确读了很多遍,作者一字一字的解读,加上群里老师和大家的分享,对《道德经》有了一个较通透的整体感受。道—宗、德—府,正如作者所说,道德训义,训义:合宜之理,用言语是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顺畅。道德所指为何,关系如何,道德为何,用训义的方式,反复阅读的方式,如刷墙般重塑了对道、德的基础了解。对宗、对府有了深入的理解,文章中,对蓄特别有感觉,特别形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 22: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andylichan 的帖子

andylichan:读道德经目的:原古圣之道,通天人之际,以期能使人复天归道。
道德训义
一、道:万物之所宗。
1、万物之宗:万物道生。
2、伦理之宗:万物运行的法则和秩序由道给。
....... (2018-02-02 21:45)
这个图很形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 23: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列传
老子列传,以《史记》中数个与老子有关的内容进行翻译并进行解读,并引出道、儒、法相关代表人物,讲出源头。通篇作者都在与后世所理解的道家思想进行阐述解读,辨明被后世所误读的道家思想,以期把读者引上正道。
老子——李耳,字聃(dan),楚国人,周天子国家图书馆馆长。
辨明一:老子的道家思想并不主张避世,也不主张出家,只是得其时而驾,不得其时而隐。天下无道,因而抱道藏身。(老师这里提示大家感受,出入世,为何出世,还未探明)
辨明二: 老子的道家思想运用广泛,应物无穷,无为而成。可阐述政治思想,亦可奉生养寿。由它发源的各分支学说,不同的阐述,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均可显现极高成就。也阐述出老子思想理论的深邃旷远,不易领会把握。
辨明三:道、儒、法三家的关系。道家思想为源头。
                道——儒:道为儒之本,儒为道之末。人伦效仿天伦,即为道、儒之本末关系。
                道——法:法家学问源于老子的道家思想,取用老子学说的一个方面,发展成为独立的学问分支。
               道家强调应天;儒家强调应人;法家强调应事。三家本出一源,互有交织。
辨明四:道、儒、法三家同出一源,却互相非难,非因思想本身,而因越界。通天彻地交给道家,人伦纲常交给儒家,世事应对交给法家。不跨越职权范围做别人的工作。
               (心得:这里似乎说明一点,不要在一个平面下看待三者,现在经常会讨论孰优孰劣,还宣称自己信奉那家,其实同出一源,不同情况,不同要求,用不同的方式而已。)
辨明五:对世人所理解的道的宽容、包容、不争不辩给予辨明。庄子认为,道是纯、素、真、一,道不欲杂,杂则不救。道生万物,并非万物皆道。凡是不道的,都应该扔向外太空。道非垃圾桶,什么破烂都往里丢,还标榜为包容。这是对道家想的极大误解及                   扭曲的解释,只能说明世人失道久矣。(心得:真包容是什么,还不太明晰,需进一步辨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12: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人与人的差别,看到了做了与做好了的区别,知晓了用不用心的结果。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14: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二章默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16: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可道非道
道可道,非常道。直译:可以被言说描述使用的道(天道、人道),都不是真正的恒常不易的至道。
道分三重:至道:万物根源,宇宙第一因,永恒不变。即为导言所说的万物之宗、伦理之宗和造化之宗的道。(特征:不可言说,不可描述,不可执用)
                    天道:万物生出来后,表现出来的自然常道。为(至)道所生,以(至)道为宗。(心得:这里经常把天道理解为道,认为自然常道为至道,在这里辨析更明确。)
                                注意:辨析语境,分清道究竟指至道还是天道。
                    人道:人所制、所立之道。是人的发明,非自然常理。
道、天、人关系:天与人皆为道所生,皆以道为宗。天以道为本。圣人为政,以天为本。
名可名,非常名。直译:天下万物有名(有质像、有形状)可以被描述,命名,都不是真正的恒常不易的(无)名。
名分三道:无名:鸿蒙之气,没有形状与物象,无生无化,永恒之名。(特征:无质无形,无状无相,不可临摹,不可命名)
                    有名:万物有质像,有形状,为有名。可进行描述,为可名。
                    命名:不同差异来分别万物,进行识别和描述。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直译:无质无象鸿蒙之气是天地的初始,有形有质之气化生出万物。(心得:无名与有名在此理解为无质无象不可名之气与有质有象可命名之气)
                   道生无(无质无象,所以无名),无生有(有质有象,所以有名),有生万物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直译:所以在无时观无的玄妙,在有时就观万物之象理。  欲:人有趣,无趣,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常有常无。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直译:有无皆有道而生,只是“名”(表现出来的质像)不一样,都为道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有无生有,有生万物,生生不息之妙,是生育   天地万物之门道。

心得:此段描述出何为至道无名,道生化天地万物之玄妙,人当如何。以无观无,以有观有,而不在有中求无,在无中求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19: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作而不辞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直译:世人皆知以人道认为美的为美(第一个美为动词,第二个美为形容词),人道非道也,以人害天,是为恶。皆知以人道认为善的为善,其实已经不善了。
故有无相生,有为人道,无为天道。以人灭天则生天道;以天胜人,则生天道
难易相成圣人行天道,因天道为自然常道,虽难却易,行人道,因其以人为尊,根基不牢,似易实难。
长短相形以天道治,则天下可长久,以人道治,则失天下,优劣可映。
高下相倾,圣人以道为尊,为高,若离道背德,以身为高(此人为之事,以人为尊),无尊,则一定会倒。
音声相和,宮商角徵羽,聲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没有脱离音色的旋律,也没有脱离旋律音调的音色。声为内,音为外。圣人立天之教,天为声,民为音,圣民和合,立人教,则以音合音,和而不合。以天道,则百姓拥,以人道,则百姓不拥。
前后相随。立天道,而天下成,功成身退,以身出后则能先民,以身处前,则不能先民。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所以,圣人要为之以天道,不为之以人道,行自然之教,不立人道(言语是非)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万物自然运化,天道不会横加干涉,说三道四。天地生化万物,而不会说万物是自己的,圣人治天下,不贪天之功。以天道治天下,化育百姓,百姓生活安康,此为天之功,非人之功,功成而不自居为自己的功劳。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圣王只有不以为者自居,成功不居功,道和万物才不会相背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5:24 , Processed in 1.098105 second(s), 17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