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1-23 23: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序古道通天
老子之道,承自三皇。儒家思想最早源头,在五帝时期。从五帝到三代(夏,商,周),华夏圣人之道都是天人两道共存而并用。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法家以权道戡乱治平。郡县制(两千多年)的帝制之道,权道也,法教也。
天,人,权三道,华夏文化的核心。
道,儒,法,三家同源一体,其道为一,用之各异。未乱用道,将乱用儒,已乱用法。
如何解读《道德经》,以古察古,以天入天。
读道德经目的:原古圣之道,通天人之际,以期能使人复天归道。 |
天之道---上古之圣,通天之道。
通天何为?事天以安民,使天下无以乱,是谓古道通天。
五帝时期
春秋时期
老子之道
儒家思想
郡县制,权道法教
结绳记事
文墨记事
备于天,不失于人
半天而半人
礼崩乐坏
天人相通,合而为一
开天立人,开人立物,天人两分,人不复能通天
人失其天,道德不一,天下始乱, 为平天下乱,立人之道,使天下齐以礼
戡乱治平
疑古:倒行在历史长河中的刻舟求剑。这一部分的描述,给了我一个新的思维认知,我常用的方式,用现有的经验概念去推敲或者求证没见过的事物,如果没有,那就否认和怀疑。
一点读书心得:这篇文章早在公众号读过几遍,这是第一次用勾画和笔记的方式进行概括,总结。过去我很疑惑,我读了很多书,了解了很多东西,为什么总是不太清晰。这次这样的读书,我发现读书的浏览与精读是两回事,如果只是泛泛而读,只是当时的一句哦,留在心里的印记也不过一个哦,所以总是似是而非。这一节的概括总结,有了一个回味反刍的过程,这才算消化吧。而我似乎一直以来缺乏这个过程,读书除了勾画,几乎没有笔记与总结,这次借老师逼着读书过程,来学会读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