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183|回复: 128

铃兰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 13: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群内推荐指定导读书,规定读书进度

2、自主阅读,网上交流和提交作业

3、在后面跟帖提供如下信息可接受邀请加入:

   (1)对道德经的印象或者理解

   (2)为什么读道德经

   (3)能否坚持分享每周规定阅读内容的心得,并参加自由讨论

   (4)能否坚持用心读完全书

4、活动免费,但需要缴纳保证金每章10元(共计81章+2章导言),每周2章。没按照进度要求完成阅读的按比例扣费不退。累计三章没按进度要求提交分享和参加群内讨论的,保证金全部扣除(扣完保证金以后如果想要继续参加,经过同意的可以继续参加,但需要补齐余下时间的保证金)。所扣保证金用作以后各类公益活动。
被扣交保证金者不获得资金使用管理与监督权

5、指定导读读本白云先生著《老子之道》,也可以自己选择导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09: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铃兰的申请
(1)对道德经的印象或者理解
     以前道德经和我没关系。现在经人介绍,有关系了,梦老师和白云先生。道德经,合道合德的经,是自然大道,是五蕴系统里的理性系统,蕴含了人怎么去合道合德的道。
   (2)为什么读道德经
      感觉道德经就和生活、做人是连着的了。和两年班学习的理性系统是连通的。另外从道德经这个角度,会带来什么?有种猜想,什么样的启发,可能性…学善为用。
      想赶上老师开的这辆“道德经”的车,一起鼓捣。白云先生身上不是所有的劲儿,我都感觉顺,他偏颇的地方让我不敢信他。我人小,心小,好在有老师把关。
   (3)能否坚持分享每周规定阅读内容的心得,并参加自由讨论
     *我的学、习内容够多了,时间顾不过来。我用心回顾了一下,不是时间不够用,是时间利用效率低,心,散,散漫地看手机浪费了多少时间?老师说的好,两年班的学习,真正集中起来的不到3月。所以我觉得我只要精神、觉性提起来,时间利用不是问题
     *用体会、不用思维,追求真实感受,哪怕是蒙、卡、困惑…所以,每周我能阅读和分享心得。
    *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我能有选择的参加自由讨论。
   (4)能否坚持用心读完全书
        我爱忘初心、半途而废的习性一点都不弱。我有这样的一颗心。我承认。在进入意志学习、练习以来,这种习性在改变着、反复着、改变着。有了前面的审虑思、决定思,我能坚持用心读完全书。
——同意加入
    老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5 09: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班规
1、道德经自主读书会从1月29日(星期一)开始。周一至周日为一周。不放假,不间断。
2、每周所读内容,可以多次提交分享。论坛分享最后期限,周六晚上24点,过点即视为没有提交分享。
3、论坛分享要求:
3.1每周提交指定章节的分享
(1)抄录经文原文(导言部分不作此要求,请勿复制粘贴)
(2)整体概括本周两章
(3)自由分享体会心得、故事
3.2每个月最后一周做一次月度总结,丰俭随意,但要走心。
4、微信群自由讨论要求:
4.1随时自由讨论,不受时间限制,不受观点异同限制。
4.2注意努力避免各说各话,互不回应;
4.3注意避免多主题长时间并行;
4.4一个话题尽量讨论出个结果(或者达成一致,或者清楚界定差别)
4.5注意营造用心交流的氛围(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时机降低交流效率时,注意调整)
        最根本的提示是:从交流内容、交流方式等各方面注意学以致用。
5、经文要求熟记背诵和日常吟诵(或者唱诵)——推荐陈琴的唱诵和吟诵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31 16: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序 古道通天》
一、华夏文明的渊源
 1、太古时期的道术不可考
 2、可考可信的文化源头,在上古时期的三皇这里:
  *天人相通,合而为一
  *三皇(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立天道术(现称上古道术即指此)
  *结绳记事
  3、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代(夏商周)
  *天人两道并存而并用。农业发展,所以开天立人,开人立物。
      *星移斗转...渐渐天人两分,五帝承三皇,开人之天,立人之道,使天下齐之以礼,这是儒家最早的源头。
        *三代(夏商周)三王(大禹、帝汤、文王),承五帝,立圣王之道。周文王损其敝、维其新,是以立周代之教。
      *文墨记事
4、春秋时期
  *天人两分,人不通天。人失其天,道德不一,天下始乱。
  *道家:老子承三皇,原天道。著《道德经》
  *儒家:孔子承周,原人道。
*法家:申不害(申子)、韩非子,原法道。著书。以权道戡乱治平,开启郡县制的帝制之道。
  *追根溯源:孔子承周、周承商、商承夏、夏承五帝、五帝承三皇。老子承三皇。

二、华夏文明的核心:
      天道坏,行人道;人道坏,行权道;权道坏,则天下皆盗。天、人、权三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故道、儒、法三家同源一体,其道为一,而用之各异。未乱用道,将乱用儒,已乱用法。欲治天下,不通天,则无以立人;不知人,则无以正纲;不执权,则无以戡乱。

三、作者著书的宗旨和目的
  宗旨:道之衰,每况愈下。是以今人之弊,好以衰亡之细末,而责古人之大备。以天可以立人,而以人不可以立天。故此要解读《道德经》这本阐述上古之道的圣王经典,唯有以古察古,以天入天。何为天之道?上古之圣,通天之道。通天何为?事天以安民,使天下无以乱,是谓古道通天。原古圣之道,通天人之际,以期能使人复天归道。
  目的:原古道,以此治身、治家、治业、治国。以此治身则养身,以此治家则兴家,以此治业则功成,以此治国,则天下万安。

四、理解和感受
  看了自序一篇,看到了华夏文明所指为何,对天道、人道、权道的阐述,原天道、原人道,原权道。小时候听过看过说过“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其实并不知道它是指什么,我心里是虚的。现在,不虚,实了,指到实的地方了。那化我有个疑问,我知道孔子、老子、庄子等,知道论语,但是我并不能和灿烂文化联系起来。因为我并没有体会到。
  透过白云先生对华夏文明的解读,对天道人道权道的阐述,虽然懵懵懂懂的,但是感觉到他所说的,是真的。这种真的感觉,给我动力,扎根了,想读下去。“天道坏,则行人道;人道坏,则行权道;权道坏,则天下皆盗。”---人道不坏,比如就是人有自觉性,哪里还需要权道约束?现在我们社会的整体信誉不好,很多人不讲诚信,卖鱼的为了鱼活着会放药,卖白菜的用农药泡白菜根就不烂了,就是人道坏、权道坏的现象。我上班偷偷看书看手机,也是人道坏了,是歪风邪气。这些是有体验的。
  疑问:看到自序里,提到“随着农业发展,必须要开天立人,开人立物,是以渐渐地天人两分”。当时也打个了问号,农业发展怎么就天人两分了呢?之前呢?问号太多了,就过了。小鱼儿问出来了。
      小迪、狐狸的回答感觉都引导出来了:农业的发展将天对象化地看待,强调人可以改变自然、作用自然,顺应自然的前提下,截取自然界中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或规律为人类服务,所以,人和天分开了。
       老师说“我们可以想象,采野果为生和种庄稼两种生活方式下,人天在主观上的关系体验”
      ---在大家的启发下,能去想象和体会了:农业发展,就是要在大地上种庄稼、要收获,“我”从世界里就慢慢凸现出来了,成了中心,天要为我服务。上古时期,天人相通,合而为一,人也从大自然里取用东西,但是不以自己为中心的。
  附:
  1、天人相通,合而为一(上古时期)/// 天人两分之后,人失其天,道德不一。开人之天,立人之道,使天下齐之以礼。
  2、五帝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必须要开天立人,开人立物。是以渐渐的天人两分。
       3、道儒法三家同源一体,其道为一,而用之各异。
  4、治天下,不通天,则无以立人;为知人,则无以正纲;不执权,则无以戡乱。
  5、以古察古,以天入天,原古圣之道,通天人之际,以期能使人复天归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 07: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跺脚记录完毕,读道德经。-审虑方案

/读,感觉有点快。默读,好像在体会里慢慢体会。一读,好像人就从体会里出来了。下来继续读,继续体会。
/坐在沙发上,安静下来,体会结绳记事的情景:
     想象在上古时期没有文字、没有语言的时候…天黑天亮…打雷下雨…上次洪水来了,那情景...好像是整个身体的感觉记录着那次洪水…滚滚来,卷走了大树、石头、还有动物,冲坏了住处,还有人来不及被冲走了…洪水过后,还能捡到吃的……洪水这东西带来这样的种种结果……今天洪水又来了,又感觉到和经历了和上次一样和不一样的情景……上次那个、和这次这个…是很重要的事情,动静好大!我们要躲着它,才能保全自己;还有一些好处,洪水过去了的地方能捡到果子、动物,可以吃…啊,啊,啊,洪水这个东西…上次也发生来着…重要…现在它就在,活生生的…嗯嗯嗯…我们眼睛看眼睛,亮晶晶,我们要把它记下来,它来了!嗯嗯嗯,用什么记呀?嗯嗯,看,找呀,诶!这有绳子,打个大疙瘩、再打一个小的,再打一个大的、一个小的,表示洪水……嗯嗯嗯…这不是用语言说的,是用身体肢体动作和啊啊恩恩说的
       结绳记事是备于天,而不失于人。结绳,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 22: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的点不一样,我对道儒法三家各有各的界限不解,对结绳、农业社会出现后天人分开有体会,大概是因为每个人的德的发展不均衡有关吧,某些事物可以容纳,某些却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3 17: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言一:道德训义
  学道德经,先理解道、德、经分别是什么?
一、道是什么?
   万物从何而来,天地相合而生。。。天地从何而来,宇宙充满虚漠鸿蒙之气。。。气从何而来,道生之。-----追溯到道,是万物最原初的宗始(形质、性质上---生)
   道生天地万物,同时道还为天地万物设定了法则和秩序(伦理上---类或管)(不伦则不类,无理则无序,无序则乱,乱则亡)
   道推动万物永恒演化(造化、运行上---化)
   道者,万物之所宗也。唯有宗于道,万物才能生、类、化。  
   (宗:出也,则也,禀也。体会一下宗的感觉:源的感觉。出,生,生出来。则:法则、规矩、秩序。禀:?)  
        一言概之:道为万物之所宗。道生万物,也内部规定了万物的运行规则,推动着万物运作变化。
二、德是什么?
  先生指出:道怎么作用在万物之上,以德府之。万物合道故积德,积德则能养正,养正则能久。万物离其道宗,则失德,失德则不能养正,则病、则亡。(继续指出道、德、万物三者之间的立体关系:)道为根,德为本,万物为末。离道德不生,离德物不成。根生本,本生末,万物成之,昭然纷纭若首先之华。
   “道是怎么作用在万物之上的呢?以德府之”看到这话好懵懂。道还蒙着,又冒出来个德。先憋着。继续看。
   疑问:既然道生万物、制定了规则、推动万物去运化,应该万物自然而然就合道了,为什么还有合道和离道(万物离其道宗则失德)。想出来的问题。
  本周读书章节,都看过了一遍。自序看了两三遍。
  我好赶呀,晚上同事聚会,今天是班规提交分享的最后期限。借着这个班规,逼着我调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3 23: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言二   老子列传
         介绍了道、儒、法家的老子生平,道德经产生的渊源。介绍了庄子、孔子、申不害和韩非子的简单生平,孔子拜见老子的情景。再次提到道、儒、法家三家对应天、人、权三道,老子是道家集大成者,道德经这样产生的,我们将要读的就是它,一本阐述天道的经文,古道通天,引导我们以古察古,在古代的意境里去察其义(古义)、其阐明的道(古道)为何,使人复天归道,走上正道。
   1、  孔子问礼于老子
    “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不明白老子这意思是什么。应该不是只是说礼有关的人和事儿。人与骨皆朽,独其言在耳,什么意思呢?和下面的意思,我联系不起来。)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第一迷惑在这个意思是谁说的。是前面提到的其人与骨皆朽的人说的,还是老子说自己的观点?第二对所言,停留在字面上。没什么体会。嗯,是没有去体会,没找到体会的路径。现在这样,逐字读,跟,边跟边进入所言之境。。。且君子得其时则驾,有点感觉。环境和君子和谐着,君子自然可以驾。对“君子活生生的在天时地利里泡着”有感觉了。不得其时蓬累而行。。。时与君子是不和谐的,到处犯冲,像蓬草一样苟存性命,这是在外部观察君子。内心却不是这样,内心有坚守的,待天时,不是放逸、懒惰。白云先生的解读是天下无道、抱道藏身,不是消极避世。同意。不这样体会,我就只是从字面上在理解,没有内心模拟,没有体会表相背后的实质和义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迷惑:囤积起来、不为人知,然后卖高价钱,这是良贾吗?这不是奸商吗?看到了自己的迷思。老子在说什么呢?真相是什么呢)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为什么盛德而容貌若愚?不应该是容貌气宇轩昂吗?咱们平时不是说谁气质好,谁气质不好吗?愚,我只知道是迟钝、笨拙、愚昧、愚蠢。白云先生对整句释义为君子高贵德行、才智过人,但看上去毫无锋芒。这里的愚不是我理解的表面的意思,是引申出来的一些愚行:炫耀、锋芒。嗯 这样理解我就通了。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骄气--骄傲、浮夸之气,内外都会出有的。这个我挺多的。多欲--过多的欲和欲望。态色--态之色?有态色的感觉是...不放松不安静。淫是过多的。淫志,过多的,不合实际的,就不是志,是欲了吧)
       以告子,若是而已。”
      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前面说,吾知鸟鱼兽之动,吾知人类怎么为自己所用,然后说不知龙。老子就是龙的感觉。孔子在表达对老子的高深莫测、崇拜之情?超出了自己的认知)
     ----孔子问礼,老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回答了君子得其时而驾,不得其时则抱道藏身、内心盛德而容貌若愚。然后给了孔子“去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的建议。
2、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遂去。(为什么不帮,而是去?老子修道德,但是,周的天道衰,天道于周无用。遂去。改用人道了。)
      走了,至关,被人邀请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
      还另有说法“老子,楚人,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
3、“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也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净自证”
       学老子的人排斥(绌)儒学,学儒学的也排斥老子。有这样的现象。-------这是对道儒源流、所用“道儒法三家同源一体、一道为一,而用之各异”的不知道。而非“道不同不相为谋”
4、庄子
5、申不害:郑之贱臣(小公务员)。学法家之术。取用老子学说一个方面,而发展成为独立的分支。
       法家精髓: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贵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白云先生一言概之“因任授官,循名责实,赏罚分明”:领导---因任授官(成立项目--选项目经理)---循名责实(“责实”在哪里呢?项目目标、管理规则、实施)----赏罚分明(对责任人进行阶段实施效果检查和考核)
      法家主旨:目标导向,以应事为宗旨。在法家眼里没有解决不了项目。法家思想现代、超前、务实、讲效率。(应事?--应?应天。应人。答应,完成之意)
      自从管仲、商君、韩非之后,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组织这个庞大的机器,都是以法家思想来运转,所谓,三千年皆施秦政。
       韩非:韩之诸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帝和老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以法度作为规范行为的绳墨、决断事情、明辨是非,用法严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7 16: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过程)
  我安排出来读书的固定时间段是:早晨跺脚记录完,读道德经。读到7:50做早饭,这样上班不会迟到。
  2-6
       昨天是周一,读道德经1、2的第一天。记录跺脚过程,用时约半小时,在体会里描述心的操作,有些慢,有些难,不熟练。只剩下15分钟读书了,心里有点急。坐在沙发上,放上小书桌、又找笔纸,读了一页半,好像心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心还没静下来,到时间了。然后一天的时间都没有发现可以读书。做饭、洗衣服、困、睡觉,任务多呀,欠帐多。
      2-7
        记录完跺脚,坐沙发、放小桌,拿书找笔,原来笔在书里夹着了(书笔应该合理定置呀),今天心比昨天静一点了,看到了昨天一带而过、没看到的地方。
        白云先生对道德经里出现的“道”和“名”的几层含义进行释义。
       道:至道(常道)、天道、人道。有层次。道另外的一个意思与前面的不并列,是言说、描述的意思。(----我读到“道”的时候,内在可没有去分辨三层含义,含糊的,我暗指天道)
         名:无名(冲虚之气,道所生,无生无化)、有名(万物)(道和名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存疑) 后来看到“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感觉要通一点了。(找了一个托盘,放书、纸笔)
  2-8
        跺脚完,读了20分钟。因为前两次读的都不完整,又想往后看,又想往前兜一下,纠结,浪费了时间。
        徼:1巡察。2边界、疆界(这里取疆界、边界)。万物靠边界来区别。
       妙,繁体的妙左偏旁不是女,是玄字。1美、好。2奇巧、神奇。
        对“欲”、“妙”、”玄“有点不懂,应该不是欲望的意思。这个要留下看群里讨论。暂时没时间看,对没看这件事呢,这次心里没有纠结,时机到了再看。
  看了群讨论,看不懂。

      ( 翻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翻译一下:
1人道(天道呢?)是可以言说描述的,不是““至道/常道”(至道不可言说)。
2天地万物(有名)是可以区分和命名的,不是“无名/常名”(无名不可以命名)。
3“无名(之气)”无形无质、无生无化,是天地的宗始、母亲,(无生有,即有形质,继续分化生化出万物)“有名(有)”生化出万物(母之意)。
4所以以“常无(无)”去体会“无”的妙,以“常有(有)”观察各不相同的天地万物。
5这两者,“无”和”有“,都是道所生,而不同。都是道的玄,道生无、无生有、有生天地万物,这样生化,这是所有妙的门道、途径啊。

     附老师的翻译:
    天道人道等常显之道是可以言说教授执行的,但这不是恒常不易之至道,至道不可道。天下万物都可名,万物皆可命名,可命之名都不是恒常不易的至道之名,至道无名。最初的天地,始于无名至道;有名天地,是化生世间万物之母。故当以“无”体会无名之道生万物的造化神机,当以“有”巡察认识有名生万物之象、理(以无观无,以有观有)。无名、有名(可名命名),同出于道而其“名”相异,同样是道的万物性质之宗、造化之机、伦理之力,像染丝一样染了又染恒久不绝,生出众妙,世道化生绵延的门道即此。
   “生出众妙”,还是有点模糊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9 23: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一、读经文(字、义)
1、道可道,非常道。
    释义1:道,可以言说、可以描述的道,不是至道/常道
    释义2:人道天道是可以言说的,但不是至道。至道不可言说描述(道德经阐明的是天道,可言说是吧?)
2、名可名,非常名。
       释义:名,可以命名的名,不是“无名/常名”
   疑问:1、和狐狸有一样的疑问:可整清楚“道生无,无生天地,有生万物”了,怎么又冒出个“名”来了?---老师说注意此时的思维方式。感觉了一下,就是要固定下来,线性的。  2、“无名”和“无”是指一个意思吗?是。所指为一,“无名”的叫法,好像强调了在“命名、名称”上的含义,为了区分、指代。
3、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字:“名”可以融作“无名/有名”里,无名就是指无,有名就是有。也可以作为动词“谓”,无谓天地之始,有谓万物之母。---我不感到有疑问,重点在无和有上。
4、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   
    *欲:一开始我的理解就是欲望。苗苗和狐狸查到的“古有欲字,無慾字,後人分别之,製慾字,殊乖古義(违背古义)”,古有欲字,无心,更能验证“欲”接近动作词“要”,好像是心的趋势、心的准备动作。后有慾字,有了心,更接近“欲望”。
   *观:
   *妙:(繁体字是“玅”)奇巧,神奇,造化神机。---不可说,不可命名,没有边界,无形无象,只能体会不能言传。
   *徼:边界、疆界(2巡察)---有形有相、能分(?)
   *妙和徼;有什么不一样呀?徼,不神奇、不奇巧吗?这个疑问说明我对二者都不知。
   *常无--观妙        常有--观徼
    无观--观妙        有观--观徼(以无观无、妙,以有观有、徼)
    (方法论)以无观无,以有观有。
              以无观有,观不到徼(边界、形质状象)、物理人情。以有观无,观不到妙(所宗、所以然之理)。
    从操作上把握:以无观无---放松的警觉是无观的门,不能只见具体、相,不见整体、不见蕴含的道。
       以有观有--举例子:看见、看清楚。
5、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两者:有和无(或者有名和无名)
     *玄:原型是:染丝机器里的把儿上面装了要放到缸里染色的丝.。染丝的场面,“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染丝之变”,开始我没有感觉,老师和同学们的展开,染丝有没有庄严、神秘、气势磅礴...还原到古代,“以无观染丝,也妙也恢宏...”(老师说的)
      玄:“(无和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同谓之处之所---应该指的是道。玄,也指道、也指道的性质之宗、伦理之宗、造化之宗运转起来的神奇化生(同意老师说的)
    同出而异名:里面这个“异名”,有点不解。命名不同,无名,有名,一个有形有质,一个无形无质,一个有状有象,一个没有,这个异名是指什么异?性状、状态、功用不同吗?
    *玄之又玄:这一句,我就感觉“道生无、无生有,有生天地,天地相合生万物”......玄之又玄....生了又生,生生不息,动作不息...
    *众妙之门:道、无、有、天地、万物,运化,生息....
二、整体把握
     1、释义
      道,可以言说描述的道,是天道人道,不是“至道/常道”;至道不可言说。可以区分和命名的,是有名,是天地万物;不是“无名/常名”;无名不可以命名。“无名(之气)”无形无质、无生无化,是天地的宗始、母亲,(无生有,即有形质,继续分化生化出万物,所以)“有名(有)”生化出万物(母之意)。所以以“无”去体会“无”(道)的妙,以“有”去观察各不相同的有(天地万物)。这两者,“无”和”有“,都是道所生,只是性状等不同。都是道所生、都蕴含着道的运化神奇,比如道生无、无生有、有生天地万物,这样的生化,这是所有妙的门道、途径啊。
    2、感受
       第一章里,1明了道的特点:至道不可言说、不可命名,所以不要试图言说至道,不要命名至道,这样就是以有观无。天道人道可以言说、描述、可以命名。2出了有和无这一对,道生无,无生有,有生天地,天地相合生万物。就好像说有和无呀,是两个维度的东西,在哪个维度要守哪个维度的规矩,以无观无,以有观有,不然以有观无,观到的不是无(观不到所宗),以无观有,观不到形与相。上面分着说有和无,现在要合起来说说有和无,有和无,都为道所生,但不同,都蕴含着道的运化神奇,所以要知道这两个维度里的门道,就不会走错门了。
       又,很多字,我自己没有来得及查证,自己读的时候的疑问,比第一周能提取一些出来,但是还容我和大家讨论,大家早讨论过了,都是看了老师同学们群聊天,直接取用了大家的成果,有同学用《说文解字》有同学用《康熙字典》,百度的,全方位的查证,查找字源,以古察古。------我 从 大 家 身 上 学 到 了 的感觉,心里非常感动,似乎松动了我爱嫉妒的根子。对大家的学习方法、体会门路,有了些感受。还有不能做寄生虫,我不能不劳而获,我要自己动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4:59 , Processed in 1.132103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