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
怨,金文(令,喝斥、要求)(心,恨),造字本义:动词,对苛刻要求表示不满。
患--
患,金文(宀,房屋)(像疼痛皱眉的病人)(双手),表示为家中的病人按摩、抚慰。籀文(门,代表室内)(卄,皱眉的形象)(心,忧虑),表示古人因某种可怕的疾病躺在家里痛苦皱眉。篆文另造会义兼形声的字形:(串,从内部连贯在一起)(心,忧虑),表示家人生病,亲人同感忧虑。造字本义:动词,生病卧床,居家疗养,亲人忧虑。
预--
予,既是声旁又是形旁,表示通过。預,篆文(予,通过)(頁,头脑),表示让想象情景过脑。造字本义:动词,情况发生前在大脑里模拟、构想。
谋--
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謀,金文(言,商议)(某,不确定),造字本义:动词,因为对策略没把握而找人商讨。
福--
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酉”的变形,表示酒坛。福,甲骨文(示,祭祀)(又,巫师的动作)(酉,酒坛)(双手,奉持),表示巫师手奉美酒,祭祀祈祷。有的甲骨文省去双手,将写成,将“酉”写成“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酒坛形写成“畐”。造字本义:动词,用美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从甲骨文字形看远古祖先的幸福观,“幸”* 为帝王所赐,是临死获赦而活着;“福”为上苍所赐,是神佑而富足安康。
积--
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绩”的省略,表示续接、累加。积,籀文(禾,谷物)(责,绩,续接、累加),表示持续累加的谷物。造字本义:名词,储备的粮食。
善--
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善,甲骨文(羊,即“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和。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
恶--
惡,篆文(亞,位居第二的)(心,意愿),表示不如愿的。造字本义:动词,内心无法接受的,反感的。
祸--
禍,甲骨文像大块骨头上刻有很多符号。有的甲骨文写作“占”,表示祭祀占卜时显示的凶兆。有的甲骨文加“犬”(猎),表示用来刻写的骨头来自猎物。金文省去甲骨文的“犬 ”,将写成,加“示”,强调“祸”的凶兆与祭祀占卜的关系。造字本义:动词,神因人的过犯而降下死难。
饥--
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桌子。飢,金文(食,食物)(几,小桌),表示桌上没有或很少食物。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餐桌上没有食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楷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饥”形容家庭缺乏食物的状况,餐桌上没有食物;“饿”* 形容个体胃部缺乏食物的状况,久饥而呻吟叹息。
贱--
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刀戈相加。賤,篆文(贝壳)(戔,刀戈相加),表示用刀、戈破坏贝壳。远古时代完整的贝壳曾经是可流通的货币,而贝壳的碎块却没有货币功能。造字本义:动词,毁坏贝壳,使其失去货币价值。
农--
“辳”(農)与“蓐”同源,后分化;“農”是“辳”的异体字。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锄下地,艰辛劳作。蓐,甲骨文(草丛)(辱,持锄劳作),表示锄草垦荒。有的甲骨文用丛林代替草丛写作“辳”,表示在丛林中垦荒。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田”写作“農”,表示在荒山草莾中开垦田地。有的金文则误将表示草莾的四个“屮”写成双手。籀文承续金文字形。有的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田”写成“囟”。篆文综合多款金文、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林野伐木锄草,垦荒耕种。楷书“辳”承续籀文字形。楷书异体字“農”基本承续篆文字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楷书“农”依据草书字形进行整体简化。古籍多以“農”代替“辳”。蓐,强调为了开辟田地而锄草垦荒;辳,强调为了开辟田地而伐木垦荒;農,强调山民在林野伐木锄草的目的是开辟种植庄稼的田地。
寒--
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睡卧家具。寒,甲骨文(身,人体)(茻,草堆)(爿,床),像一个人睡在铺满草蓐的床上,表示天气凄冷肃杀。有的甲骨文用“宀”(卧室)代替“爿”(床),用“人”代替“身”,用四点指事符号代替三个“屮”。金文综合两款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宀,卧室)(茻,草蓐)(人,睡眠者)(夕,夜晚)(“二”是“仌”即“冰”的变形),表示结冰天气的夜晚,睡觉时用草蓐保温。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夕”(夜晚),并将金文字形中的“二”写成“仌”(冰),明确“结冰天气”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在结冰的冷天夜晚,睡觉时用草褥保暖。隶书将篆文字形中“茻”的四个“屮”草写成“井”,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大”,将篆文字形中的“仌”(冰)简化成“两点水”。古人认为“燠”是热之始,“暑”是热之极;“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
堕--
1)〈动〉 (形声。从土,隋声。甲骨文字形,右边是“阜”(象陡坡),左边是倒过来的“人”。会意。表示人从陡坡上掉下。本义:毁坏)(2) 又如:堕废(毁坏;衰落);堕罪(降罪);堕地(落地。指出生);堕局(落入骗避);堕睫(落泪);堕坠(跌落);飞机堕海; 脱落 。如:堕齿;堕角;堕指(冻掉手指);堕颠(脱发秃顶)
2)〈形〉 假借为“惰”。懒散;懈怠 ; 又如:堕慢(懈怠轻慢)
织--
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标识。織,金文(“戠”的省略,标识)(糸,布帛),表示布帛上的标识。篆文(糸,布帛)(戠,即“识”),明确“标识”含义。造字本义:动词,用有色丝线在布帛上纺出标识。
安--
安,甲骨文(宀,新房)(女,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有的甲骨文将“女”写成,表示别亲远嫁的女子忧伤落泪。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兴宅、娶亲,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事件,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顺利兴宅、娶亲,便能安居乐业,反之内心则焦虑不宁。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 *  ,“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
得--
得,甲骨文(手,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拾贝。有的甲骨文加“彳”(行进),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人--
人,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私”即“厶”* ,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 * 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 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 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 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危--
危,甲骨文(像悬崖)(像坠石),表示悬崖坠石。有的甲骨文、将坠石形象繁化为、。篆文另造会义字:(人)(厂,崖岩)(巳,“人”的变形),表示人在崖顶,担心坠崖;人在崖下,担心坠石。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高崖或崖下而害怕,担心自身坠崖或坠石。
失--
失,金文在手“手”上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
事--
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是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 )(又,执、持) ,表示手持旌节,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是“中”的繁体甲骨文的简写。古远时代以族旗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中”的本义即两国使者各执国旗争端的国界会谈调停,折中求和。有的甲骨文将旗帜状的简化成“干”状,将简化成,导致字形晦涩。简体甲骨文则将进一步简化成“中”。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出使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古代称博学的文职官员为“史”,称行政管理官员为“吏”。
富--
富,金文(宀,房屋)(酉,酒坛),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宽裕,有余粮酿酒。远古时代粮食匮乏,酒品稀有,家中有酒是生活宽裕的标志。
在--
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在,金文(才,柱梁,房屋)(土,田地),表示赖以生存的居所和田地。造字本义:动词,有屋有地,定居生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变形较大。“存”* 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在”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迎--
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仰视。迎,古鈢字形(辵,行进)(卬,仰视),表示上前仰视接客。造字本义:动词,仰面上前接待,以示敬重和热情。
来--
“來”是“麥”的本字。來,甲骨文像叶子对生的麦子,顶部的一撇像麦穗。有的甲骨文略有变形,误将表示麦茎的中间一竖穿透表示麦穗的一横。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彳”(行,迁移)、(止,“趾”),强调麦子由异域“引进”中原。麦子是从南欧及西亚引进的作物品种,产量大大高于黍、粟等本土作物,古人将这种优良作物命名为“來”——外来的。造字本义:名词,麦子,从外域引进的作物。
贫--
貧,籀文(宀,家)(分),造字本义:动词,分割家产。篆文(分)(貝,财产),强调分割财产。
弃--
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箕”的本字,表示箕筐,农用盛具。棄,甲骨文(子,幼婴)(其,即“箕”,竹筐)(双手),表示双手持箕,将箕筐中的幼婴送出家门。远古时代有些先民出于生存环境的压力,被迫将病婴、女婴、或无力养育的婴儿装在箕筐里,送到确信有人经过的地方,让善心人收养。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子”写成倒写的形状,表示初生的婴儿。造字本义:动词,将幼婴装在箕筐里送出门外等人收养。
时--
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行进。時,甲骨文(止,行进)(日,太阳),表示太阳运行。造字本义:名词,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趾)写成。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将籀文字形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加“寸”(抓持),表示力图抓住易逝的光阴。四季为“时”;一天为“日”*
上--
“上”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底端一横较长,顶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北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南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籀文省去短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地相对的天。隶书承续金文字形。“上”的本义为天,“下”* 的本义为地。
无--
本 字 “无” 无,篆文在(兀,秃头)上加一横,表示,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 “兀”* 是秃顶;“无”是光头。
合并字“無” “無”与“舞”同源,至篆文分化。“無”与“舞”,甲骨文像一个人两手挥动花枝。有的甲骨文在手挥花枝的人的头上加“口”(歌唱),像祭祀者双手挥着花枝吟唱祝祷。金文将花枝与手分离,并在两束花枝上各加一个“口”。在金文字形基础上,篆文“舞”加双足“舛”写成,强调双足踢踏跳跃;篆文“無”加“亡”写成,加“亡”强调歌舞仪式的目的是祭奠战士“阵亡”。造字本义:动词,祭奠阵亡勇士。隶书变形较大,省去篆文字形中的“亡”,并隐去篆文字形中的“人”形、“口”形、花枝形,并将花枝下端写成“四点底”,以致面目全非,本义线索尽失。舞蹈是肢体运动造型艺术,挥手作姿叫“舞”,辟腿跺踢叫“蹈”* 。
常--
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崇尚的、流行的。常,篆文(尚,崇尚、流行)(巾,布),表示人们崇尚的服饰。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长期流行的服饰。古代称连体裙为“裳”* ,称长裙为“常”。
操--
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群小鸟在树上呱叫。操,篆文(手,挥动拳脚)(噪,集体呐喊),造字本义:动词,集体喊着口令训练或演习。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
下--
“下”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北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南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籀文省去短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天相对的地。隶书承续金文字形。“上”* 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疑--
疑,甲骨文像一个拄着手杖的人发傻地张大嘴巴,困惑而不知所向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加“彳”(十字路口),强调在十字路口迷路含义。金文(牛,可能是“屰”之误写,迎面而来的人)(困惑地张着大嘴的人)(“彳”的误写)(止,行进),表示迷路者向迎面而来的行人问路。篆文误将金文中张大的嘴巴写成“匕”,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人)写成“矢”,并以“子”代替“牛”(“屰”之误写),表示小孩迷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 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
生--
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成为会义字:(屮, 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将篆文上部的“屮”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罪--
本 字“罪” 非,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非法。罪,篆文(网,缉捕)(非,非法),表示缉凶。造字本义:动词,抓捕、惩罚犯人。
合并字“辠” 辠,金文(自,鼻子)(辛,刑具),表示割鼻刑罚。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酷刑,割去罪犯鼻子。
侮--
侮,甲骨文(又,抓住、控制)(女)(人,冒犯者),表示依仗暴力对被控制的妇女进行欺辱伤害。造字本义:动词,欺辱妇女,以暴力做违背妇女意愿的事。
亲--
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辛,受刑、受监)(見,探望),表示探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亲”,将金文字形中的“見”写成。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
近--
近,籀文(止,即“趾”的本字,指行进)(在“水”字上切入两横指事符号,表示渡河),表示行军的部队徒步涉水,以为捷径。造字本义:动词,行军的部队徒步涉水,以为捷径。
臣--
“臣”是象形字,是“目”的变形。臣,甲骨文像一只眼睛向下看。有的甲骨文突出眼珠的球状。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有所变形,将金文字形中的眼形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俯首下视,屈服听命。
重--
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行囊。重,甲骨文(人,旅者)(束,是“東”的简写,行囊),表示旅人背负行囊旅行。有的甲骨文将左右结构写成混合结构,像行囊落在了旅人的脚跟位置,强调脚跟所感受到的行囊的下沉份量。金文画出了旅人和行囊之间的背带,画出了脚板,强调行囊对脚板的作用力。金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土”,表示背负土框,双脚感受到的负担大。造字本义:动词,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
远--
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遠,甲骨文(袁,衣物)(又,抓、持)(亍,即“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有的甲骨文将“袁”简写成“衣”。金文加“止”(趾,脚板),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
轻--
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徑”的省略,表示便道、小道。輕,篆文(車)(巠,“径”,便道、小道),表示可以在小道上运转自如的小型战车。造字本义:形容词,战车负重少、运转自如。
自--
“自”是“鼻”的本字。自,甲骨文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突出鼻骨与鼻弯。金文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有的金文将两侧鼻翼连写成封闭的。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进一步失去鼻形。在向他人表达“我”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手指本人脸部(即头部正面)的中央位置,即鼻部位置,于是“自”(即鼻子)渐渐成了第一人称。当“自”的“鼻子”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像蛇信,感觉器官)另造“鼻”代替,表示“鼻”的嗅觉功能。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信--
信,金文(人)(口,说话),表示开口许诺。有的金文(千)(言,说话),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
枉--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狂”的省略,表示疯乱、不正常。枉,篆文(木,树)(“狂”,病态),造字本义:形容词,树枝弯曲,病态生长。
士--
士,金文像是有手柄(即,是“又”的变形)的宽刃战斧。造字本义:名词,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有的金文淡化斧刃、突出斧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有所变形。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其在军中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斧作战的叫“兵”* ;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叫“王”* 。最早的竹制武器叫“不”* ;使用带刃的木制武器的首领叫“帝”* ;文治天下的首领叫“君”* ;头戴金冠的王者叫“皇”* 。
正--
“正”是“征”的本字。正,甲骨文(囗,城邑、方国)(止,行军),表示征伐不义之邑。造字本义:动词,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当“正”的“征战”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彳”(行)另造“征”代替。古人称不义的侵略为“各”,称仗义的讨伐为“正”。
友--
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握。友,甲骨文(又,抓握)(又,抓握),表示握手结交。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结交,协力互助。双手配合为“友”,三(多)手配合为“协”。
曲--
曲,金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截竹子被揉折成直角。将竹子烧烤到发软,就可以用外力将竹子揉折出不同角度。篆文像一截竹子被揉成“∪”形。造字本义:动词,揉折竹子。
直--
直,甲骨文在眼睛上加一竖线,表示目光向正前方看。造字本义:动词,正视,面对而不回避。“直” 的“正视前方”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值”代替。
贤--
“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臣,官吏)(又,抓持,掌握、管理),表示有管理才能的官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貝”(宝贵)另造“賢”代替,表示宝贵的、难得的人才。造字本义:名词,具备出众的管理、执行才能的大臣。古人称男子善于管理组织为“贤”,称女子心灵手巧为“惠”* 。
乱--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金文字形像纺织者手工、整理纺织机上散乱或混杂无序的丝线,使丝线条理有序,便于纺织。亂,金文(,手工整理织机上混杂无序的丝线)(乙,织机上的丝线),表示织机上的丝线混杂无序。籀文将金文字形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中下结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织机上的丝线混杂无序。
政--
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征”的本字,表示出兵讨伐不义之地。政,甲骨文(正,征伐不义之地)(攴,持械攻击),表示武力征服。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并用暴力统治。
爱--
”是“愛”的本字。,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呵护,倾诉柔情。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欠”写成。繁体篆文“愛”再加“夂”(倒写的“止”,行进),表示因疼惜对方而奔波。造字本义:动词,用心疼惜呵护,喃喃倾诉柔情,为之奔波辛劳。
深--
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探”的本字,表示伸手探穴。深,金文(水,潭)(罙,即“探”,伸手探洞),表示探测潭底。造字本义:动词,伸手或用工具探测潭底。
求--
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求,金文(九,用手抓、揪)(尾),表示揪住动物尾巴。造字本义:动词,追逮动物。
急--
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追赶、捉拿人犯。急,篆文(及,抓人)(心,感觉),表示被人追逼的感觉。造字本义:形容词,内心感到被追逼,感到紧张焦虑。
乐--
樂,甲骨文(丝,丝弦)(木,架子,琴枕),字形像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白“(说唱),强调弹琴伴奏歌唱。造字本义:动词,和着演奏歌唱。
养--
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羊群。養,甲骨文(羊)(攴,手持鞭子),表示在山地驱赶羊群。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羊)(食,喂饲料),表示圈羊喂草。造字本义:动词,放牧羊群。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厚--
厚,甲骨文(厂,岩体)(是.的倒写,也就是“享” 祭祀祠堂的倒写,表示阴间的祭殿,即墓室),表示凿岩为墓,建造地下的享堂。造字本义:名词,在巨大岩体里开凿的帝王陵寝,即“崖墓”,墓内设计模仿帝王生前的阳间世界,有大量陪葬品,此即古代所谓的“厚葬”。古代帝王在岩体里开凿陵墓,以求地业千秋永恒,灵魂万世安宁。
国--
“或”是“域”和“國”的本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城邑外围武力守卫的护墙。或,甲骨文(戈,武力)(囗,即“郭”,城墙、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或”的“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囗”(“郭”,城邑外围武力守卫的护墙)另造“國”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或,即“域”,领地)(王,皇帝),表示“王的领地”,表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北齐的俗体楷书“”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国”基本采用北齐俗体楷书字形“”,在俗体楷书的“王”字上加一点指事符号。
霸--
名〉本义:阴历每月之初始见的月光。这个意义又写作“魄”。②古代诸侯之长); 假借为伯。指古代诸侯联盟的盟主;依仗权势或实力横行一方的人
动〉 称霸;又如:各霸一方;独霸天下;霸道(指行事蛮不讲理); 霸占; [文采、才能等] 过人 。
邦--
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封”的本字,表示封地而建。邦,甲骨文(丰,即“封”,封建)(田,即“界”,指边境),表示封建地界。金文(丰,封建)(邑,城邑),表示拥兵自重、有明确领地归属的封建城邑。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在封地四周种上了草木以示领地界线的诸侯国。
避--
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杀头。避,甲骨文(彳,行进)(辟,杀头),表示为躲死难而逃亡。造字本义:动词,为躲刑戳或战乱而逃离是非之地。
地--
地,金文字形与“坠”同源。地,金文(阜,用于抛葬的山崖)(倒写的“人”,被抛葬的死者)(被捆绑的“人”,表示包裹尸体)(又,抓持,抛掷)(土,深坑),表示远古时代用于抛葬的深谷深坑。客家方言至今仍称“墓”为“地”,称“扫墓”为“告地”。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彖”(猪)。有的籀文(山,山岩) (水,水泽)(土,土壤),表示由山水田园构成的广大空间。篆文(土,墓穴)(也,即“它”,虫蛇),表示虫蛇赖以穴居的墓穴。造字本义:名词,从抛葬到土葬过渡的远古时代的简单墓穴。
薄--
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水大、四处漫延。簿,篆文(草)(溥,漫延),表示草丛漫延生长。造字本义:名词,漫延生长的草丛。
物--
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刀刃溅血。物,甲骨文(牛)(勿,血溅刀刃),表示用刀杀牛。造字本义:动词,杀牛。有的甲骨文借用“勿”。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失去牛的一对尖角形象。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杀牛为“物”* ,解牛为“半”* 。
峭--
形声。从山,肖声。从阜。本义:陡直;峭,陵也;峭,高也; 挺拔;直立而高耸; 严峻 ;苛刻,严酷;冷峭(冷气逼人;比喻为人刻薄,话语尖刻);峭险(严酷阴险);峭薄(刻薄);高超不凡 ; 比喻文笔不凡、言词脱俗的。形容字体或笔墨雄健挺秀如:峭刻(形容文笔锐利);峭削(形容文笔奇险);峭幽(遒劲沉郁);峭健(形容文笔刚健);陡岩,坡度极大的山崖。
崩--
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并连。崩,籀文(阜,高山)(朋,并连),表示山体连锁。篆文以“山”代替“阜”。造字本义:动词,山体连锁塌滑。
质--
質,金文(人)(貝,钱财)(斤,斧,代表武力),表示武力劫持以求财。造字本义:动词,以刀斧劫持人员作抵押,以求赎金。
柔--
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带锋的木枪。柔,篆文 (矛,带锋头的木枪)(木,枪杆),表示矛枪的木柄。造字本义:名词,富有弹性、适宜作矛枪长柄的木材。
举--
“舉”是“擧”的异体字。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众人参与。擧,金文(余,简易建筑)(才,房柱、房梁)(两个人),表示众人将房梁托起,架在房柱上。有的金文(围绕物体四周的四只手)(像用绳子捆绑加固的巨大物体),表示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巨大而沉重的物体托起。有的金文省去绳子捆绑的重物形状,强调众人的手的合力运作。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四只手形的写成,同时再加“与”、加“手”,表示众人参与,用手共同抬或托。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合力,用手托起重物。
领--
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号指挥。領,籀文(令,发号指挥)(众,人群、部队),表示指挥部队。篆文(令,发号指挥)(頁,头脑),表示下令指挥的军队首脑。造字本义:名词,发号施令的头脑,即指挥首脑。
倒--
“至”是“到”的本字;“到”是“倒”的本字。至,甲骨文表示回到家中,倒在床上休息。“至” 的“回到家中”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人” 另造“到” 代替。“到” 的“回抵家中”本义消失后,篆文再一次加“人” 另造“倒”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回到家中躺卧休息。
颠--
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蹎”的省略,表示仆倒。顛,古鈢(真,“蹎”的省略)(頁,头部),表示头部仆地。造字本义:动词,跌倒,以头着地。
辅--
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扶助。輔,金文(車)(甫,助),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马车座位旁边的护栏。
弱--
,两“弓”会义,表示弓子强劲有力;,像须发,表示年长或衰老。弱,篆文在各加,表示强弓已老旧,比喻强劲的弓弩在使用很久之后失去弹力。造字本义:形容词,强弓寿命已到,缺乏力量。
倾--
“頃”是“傾”的本字。頃,篆文伸长颈脖以就匙中食物。“当“頃”的“伸长颈脖”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傾”代替。造字本义:名词,仰起脖子接匙中食物。
隳--
毁坏城墙或山头;毁坏; 怠惰。通“惰”
弊--
形声。字本作“獘”,从犬,敝声。从犬,表示被狗扑倒或遭狗咬而倒下。讹变为“弊”。本义:仆,向前倒下;同“毙”。仆;向前倒下;倒毙死亡;遮盖,遮挡;欺诈的行为;坏,低劣;衰落,疲惫;破旧,破损。
困--
本 字“困” 困,甲骨文(囗,石砌的花池)(木,树),表示接近根部的树干被地面上石砌的池子限制,生长受阻。造字本义:动词,树干被砌石圈死,生长受阻。籀文 (止,限制)(木,树),表示抑制树木生长。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合并字“睏” 睏目(目)困(困,艰难),表示睡意所致,难以睁眼。造字本义:动词,为睡意所困,睁不开眼。
残--
“戔”是“殘”的本字。戔,甲骨文(戈,战争武器)(戈,战争武器),表示武力相向,残酷拼杀。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当“戔”成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歹”(死)另造“殘”代替:(歹,“死”)(戔,双戈相撕杀),表示武力拼杀,置对方于死地。造字本义:动词,为争夺利益,武力相向,凶狠无情,不惜杀伤、杀死对方。
覆--
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往返、反转。覆,籀文(像罩盖)(復,往返、反转),表示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造字本义:动词,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
轨--
軌,金文(車,炮车)(九,手臂),造字本义:名词,车轴,手工驱车的部位。古代战车没有动力,靠马力或手工驱动。
慎--
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贞人。慎,篆文(心,态度)(真,贞人),表示贞人贞卜时态度谨严。造字本义:动词,贞人贞卜,小心翼翼,深思谨言。
将--
“将”与“酱”同源,后分化。将,甲骨文(爿,床)(两个“又”,两只手),表示双手忙碌,照顾卧床的老弱病伤者。金文省去双手,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爿”(床)写成“疒”,并加“酉”(酒),表示用美酒侍候“病人”。诅楚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加“月”(肉),表示用香肉等高级食物侍候“病人”。造字本义:动词,用酒肉美食侍候卧床的老弱病伤者。
迹--
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刺、戳。迹,金文(辵,行走)(朿,刺、戳),表示行走时脚戳地面。篆文写成“辵”形、“亦”声的形声字“迹”。篆文异体字(足,脚印)(责,“積”的省略,累积),表示脚印所构成的行踪留痕。造字本义:名词,行走时戳印在地上的脚印。
神--
“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申,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示” 另造“神”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在中医观念中,“精”* 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 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 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 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圣--
圣,甲骨文(共,供奉)(土,土地),表示供奉、敬拜的土地神。在古人眼中,滋生万物的土地神奇而完美。有的甲骨文将“共”简化成“又”。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土”。造字本义:名词,神奇完美的土地神。古人称主天者为“神”,称主地者为“圣”。由于“圣”、“聖”本义相近,唐宋之后多以“圣”代替“聖”;《汉字简化方案》以“圣”合并“聖”。
然--
“然”是“燃”的本字。然,金文(月,兽肉)(犬,代表狩猎)(火,烧烤),表示烧烤猎物。有的金文将“火”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猎获的动物烤熟了吃。“然”也表示“合理、正确”。当“然”的“烧烤兽肉”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火”另造“燃”代替,强调“烧火”含义。
钟--
本 字“鐘” 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被刺瞎双眼的小孩。鐘,金文(童,被刺瞎双目、无法跳跑的小奴隶)(金属),表示盲童敲击的金属器具。造字本义:名词,古人贵族或官宦人家由小盲奴侍击的金属报时器,以杵撞击时发出有穿透力的宏亮的“咚咚”声。
合并字“锺” 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负载。锺,金文(金属) (重,负载),表示金属盛器。造字本义:名词,盛酒的金属器皿,较盅略大。
务--
務,篆文(矛,武器)(攴,持械攻击)(力,竭力),表示竭力攻击。造字本义:动词,战场上持械竭力搏杀。
策--
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刺”的本字,表示棘刺。策,金文(“竹”的变形)(朿,棘刺),表示竹鞭。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刺激、驱赶马匹的竹鞭。
虑--
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
忧--
本 字“忧” 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特别多。忧,篆文(心,思虑)(尤,特别多),表示思虑特别多。造字本义:动词,多思多虑,放心不下。
合并字“憂” 憂,甲骨文像一个人双手掩面,步履(止)沉重的样子。金文、、省去一只手,同时突出头部的形象,强调“思虑重重”。篆文(页,头部,表示思虑)(心,表示担心)(止,步履),增加了“心”,强调了内心的消极状态。造字本义:动词,思虑重重,步履沉重。
志--
本 字 “志” 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 的目标。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 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合并字“誌” 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目标。 誌,篆文(言,话语)(志,内心目标),表示将内心目标用书面语形式写下来。造字 本义:动词,用书面语记录内心目标以备忘却。
仁--
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普天之下不同身份地位的生活者。仁,甲骨文(人)(二,等同、相等,参见“均”、“齐”),表示人人相等,亦即等而视之,视人若已,将心比心,同情包容。造字本义:动词,尊重人道,相信人性相通,视人若已,同情包容,尤指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厚道。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尸”。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有的籀文将“人”写成“千”(众多,代表众生)、“心”(慈爱)会义,表示心怀众生,宽容博爱。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党--
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热衷。黨,篆文(尚,热衷)(黑,弊端),表示热衷作弊。造字本义:动词,不光明,作弊。
美--
美,甲骨文(像花枝或草叶)(大,人),表示头戴花草饰物。有的甲骨文把“大”(人)写成“夫”(成年男子束发,并用发簪固定),表示将花草饰物固定在头发上。有的甲骨文把花草形状写成近似于“華”(花)的,像花环上花草簇集的样子。造字本义:形容词,头戴花环的人,华丽,悦目,好看,漂亮。
妒--
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家室。妒,篆文(女)(户,家室),造字本义:动词,妇女对同一家室里吸引丈夫的其他妻妾产生嫉恨,同时对自己的处境担忧焦虑。在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封建时代,女子在两性关系上处于被动地位,妇女敏感的自我防卫意识被称为“妒嫉心”。
智--
“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传授)(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 * ;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 ;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 ;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 。
贵--
貴,甲骨文(双手,抓、捧)(土,故土),像双手捧着泥土。有的甲骨文增加“宁”(即“贮”,存宝的匣子),强调离乡或流亡的人将具有象征性的泥土装进匣子,以示对故土的崇敬与珍爱。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匣子“宁”写成不知所云的“人”,并用“貝”(价值)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土”,强调故土在离乡或流亡都心中的神圣“价值”。造字本义:动词,收藏故土,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
害--
“害”是“割”的本字。害,金文在舌形中间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割断舌头。有的金文将割舌字形写成断开的两部分、,强调“割断”。造字本义:动词,古人为了消灭口供或证词,抓捕并割去当事人舌头。
利--
利,甲骨文(禾,庄稼)(刀),像是用刀收割庄稼,镰刀与庄稼之间的两点,表示振落的庄稼籽实。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
忌--
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纪”,系扎、约束。忌,金文(己,即“纪”,系扎、约束)(心,想法),表示约束想法。造字本义:动词,想法受约束,不能随心所欲。
声--
聲,甲骨文(殸,击磬奏乐)(口,说唱)(耳,听),表示耳朵听到的乐音或说唱的话音乐音。造字本义:名词,音波,包括乐音、话语以及耳朵能辨别的所有听觉信息。
应--
雁,金文(倒写的“人”字,人形)(鳥,飞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候鸟。造字本义:名词,大雁在迁徙时有一种息息相通的共鸣,自觉地彼此配合,彼此影响,以“人”字阵形整齐飞行。光影的折射为“映” ,强调客观性;对某一事物的反响为“应”,强调主观性。
气--
气,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地的“二”的两横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地之间的汽流。金文为了使之区别于数目字“三”,将第一横写成折笔。为了有交区别于数目字“三”,有的金文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天地的上下两横都写成折笔。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横都写成了波浪线,字形由指事字变成了象形字,像汽流起伏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易于在天地之间均匀扩散、飘逸的第三态物质,汽流。隶书有所变形。“气”是天地间容易飘逸、扩散的自然汽流;“氣”是人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汉字简化方案》用“气”合并“氣”。“乞”是“气”字减去中间一笔的特殊指事字:飘逸、扩散的汽流为“气”;短气为“乞”* 。
感--
感,金文(咸,全、都)(心),造字本义:动词,心完全被触动。
类--
“頪”是“類”的异体字。類,金文(米,代谷物、植物)(犬,代野兽、动物)(頁,人头,代思考),表示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金文异体字省去“犬”。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
依--
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上装。依,甲骨文(衣,上装,借代前胸)(人),表示一个人偎在他人胸上,不愿离开。造字本义:动词,偎在对方胸口,表示心连心,不愿离开。
义--
“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 ,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
难--
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茣”,表示绞刑或火刑的极刑。難,金文(堇,极刑)(隹,隼,食肉猛禽),表示以鸟啄为刑。造字本义:动词,酷刑,捆绑受刑者,让猛禽啄食而死。
济--
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动作一致,节奏相同。濟,金文(水,渡河)(齊,相等,统一),表示动作统一划水渡河。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同一船上喊着号子,以统一节奏发劲,整齐划桨,强渡激流。
道--
“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抓)、“又”(抓)、“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
成--
成,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戌”形的。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
艺--
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执握。埶,甲骨文(丮,双手执握)(木,幼苗),表示执苗种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屮”,表示种植草本花卉。有的金文加“土”、加“女”,表示女子培土种植。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当“埶”的“种植”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芸”(“耘”,锄草)另造“藝”代替,表示栽种植物、培土锄草。造字本义:动词,种植庄稼草木,培土锄草。对早期的农业社会来说,种植是一项事关生存的极其重要的技能,因此“艺”也代表“技”。
规--
規,金文(憲,限制私心偏见)(夫,成年人),表示制约世人私心偏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憲”写成“見”。造字本义:动词,制约世人私心偏见的制度、章程。
巧--
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甲骨文像有握柄的吹管或号角。古籍中有时以“丂”代“巧”。巧,篆文(工,灵便多用的匠具)(丂,报警、传令的吹管或号角),表示富于智慧的匠具和号角。造字本义:名词,高度智慧所创造的劳动、通讯工具。
胜--
“胜”是“鮏”的异体字;而“腥”是“胜”的异体字。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性”的省略或假借,表示事物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鮏,甲骨文(自,鼻,嗅、闻)(鱼,水生动物),表示从生鱼嗅到的难闻气味。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用“生”(“性”的省略)代替“自”(鼻子、嗅觉),表示鱼类难闻的骚臊特性。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胜”用“肉”(动物的有机组织)代替“鱼”,强调野生动物发臊的普遍特性。有的篆文异体字“腥”用近音的“星”(xīng)代替“生”(性xìng)。造字本义:形容词,鱼等野生动物发出的气味,粗浊呛鼻,恶臊难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数--
數,金文(双手,表示体罚)(人,代表受罚者)(目,代表脸)(言,表示责骂),表示列举孩子的错误,并加以体罚、教训。诅楚文(双手,体罚)(人,代表受罚者)(今,即“念”,念念有词)(女,妇人)(攴,持械打击),表示对犯有过错的妇女念念有词地责骂,进行体罚。在男权占优势的社会,妇女是常常受罚的弱势群体。造字本义:动词,列举过错,并加以惩罚。
理--
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民居、作坊。理,篆文(王,玉)(里,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造字本义:动词,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
释--
形声。从采( biàn),睪( yì)声。采,有辨别、分析义。本义:脱掉,解下;解释,赦免;舍弃;放下,放开;消失;融化。
教--
教,甲骨文(爻,算筹)(子,孩童)(攴,手持鞭子、棍杖),表示体罚学子。造字本义:动词,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作算术。
逆--
“屰”是“逆”的本字。“屰”是特殊指事字,甲骨文字形像一个头朝下的人,表示一个人朝与自己相反的方向前进。当“屰”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止”加造“逆”代替,或加“彳”(行进),晚期甲骨文加“辵”(行进),造字本义:动词,一来一去,方向交错而行
化--
化,甲骨文 (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一个头朝下入土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 写成“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 ;称流质在肠道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化”。
顺--
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水流。順,金文(川,水流,表示流畅)(心,情绪),表示情绪舒畅。有的金文用“頁”(头脑,思虑)代替“心”,强调思绪无碍。造字本义:形容词,心情舒畅,没有郁结。
从--
“从”是“從”的本字。从,甲骨文(人,行路者)(人,行路者),像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在路上相随而行。金文 、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为区别于字形几乎相同的“比”的字,繁体甲骨文再加“彳”(即“行”,通道),表示在通道上两两相随。有的繁体甲骨文再加“止”(即“趾”,脚板、走路),表示跟随他人走路。繁体金文则综合两款甲骨文字形,再加“辵”(彳+ 止)写成“從”,强调在路上跟随。经过演变,“从”侧重于表示心思、语言等方面抽象的跟随、保持一致;“從”侧重于表示走路时地理空间上跟随、跟进。古籍多以“從”代替“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