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抄录 夫道、德、仁、义、礼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字、音、词寻证:
体 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器皿中祭祀的珍品。體,金文(身,身子)(豊,盛器中的珍品),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篆文用“骨”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身”,强调“骨骼”对“身子”的支撑作用,以及“骨腔”对“脏器”的保护作用。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以“人+本”的结构,另造会义字“体”代替,表示“體”为人之本、躯之干。
蹈
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掏出舂好的米。蹈,篆文蹈(足,脚跟)(舀,手持勺子从杵臼中掏出谷物),比喻脚跟跺土。造字本义:动词,舞者翘着双足跺地、踢土的动作。舞蹈是肢体运动的造型艺术,挥手作姿叫“舞” ,辟腿跺踢叫“蹈” 。
知
“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由
“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像液滴)(囗,几乎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由”的“注油”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水”另造“油”代替。
德
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有的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有的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为便于书写,将“直”略写变形成,于是本为“直心”的字形“”变成了“十目一心”的。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道家思想中,“道” 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得
得,甲骨文得(手,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拾贝。有的甲骨文加“彳”(行进),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加“彳”,同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的“贝”写成“见”。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欲 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谷,高深空阔的沟壑)(欠,叹气、不满),表示永不满足的贪求。有的金文以“人”代“欠”。有的金文(谷,沟壑)(心),“谷心”即“难以填满之心”,强调“欲”的“心念”含义。造字本义:名词,永不满足的心念。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俗体楷书也写作“慾”。
仁
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普天之下不同身份地位的生活者。仁,甲骨文(人)(二,等同、相等,参见“均”、“齐”),表示人人相等,亦即等而视之,视人若已,将心比心,同情包容。造字本义:动词,尊重人道,相信人性相通,视人若已,同情包容,尤指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厚道。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尸”。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有的籀文将“人”写成“千”(众多,代表众生)、“心”(慈爱)会义,表示心怀众生,宽容博爱。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慈慧恻隐
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草木渐生渐长。慈,金文(丝,疑为对“兹”的误写,渐生渐长)(心),表示父母对子女生长的关爱。有的金文用“兹”代替“丝”。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尤指母亲怜爱自己生养的幼稚弱小的子女。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扫帚扫地。慧,篆文(彗,持帚扫地)(心,欲念),表示为心除尘,比喻清心、净心。造字本义:形容词,拂去俗尘,清心净虑,洞察真相,明心见性。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 ,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 ;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 ;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 。
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側”的省略,表示旁侧、旁边。惻,金文(則,“側”)(心,悲伤),表示旁观、同情。造字本义:动词,旁观同情,暗自悲伤。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中右结构。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
隱,籀文(穴,山崖、洞穴)(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篆文(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爪,抓)(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隶书省去“工”,并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彐”。“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慈是上对下的共情,恻是平等共情。慧是对慈心的打扫,隐是对恻心的打扫。打扫完的慈心知道真相,而不敝于对子女的占有——生而不有,打扫完的恻心,没有奇欲,而不敝于个人贪念——功成身退。这里暗含亲疏内外有别。
生成
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成为会义字:(屮, 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将篆文上部的“屮”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成,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戌”形的。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模糊。
亲
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辛,受刑、受监)(見,探望),表示探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亲”,将金文字形中的“見”写成。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楷书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
义
“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 ,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
宜
“宜”与“俎”同源,后分化。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俎”和“宜”的本字,表示祭祖杀牲,平分肉食。宜,甲骨文(且,祭祖杀牲,平分肉食)(两个“夕”,两肉块),表示祭祖仪式上平分肉食。造字本义:动词,祭祖杀牲,平分肉食。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且”的中间一横写成“等号”,强调“平分”。有的金文误将“且”写成“宀”。籀文、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且”。平分肉食为“宜”,独享双份或数份肉食为“多”,堆积大量肉食为“叠”。
尚
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朝阳的窗户,代房屋。尚,金文(八,分,打开)(向,有朝阳窗户的房屋),表示开天窗。造字本义:动词,在屋顶装天窗,确保室内的采光效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混合结构写成上“小”、下“冋”的上下结构。
罚
罰,金文罰网,逮捕)(言,审讯、判罪)(刀,用刑、惩治),造字本义:动词,逮捕罪人,审讯并用刑惩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网”简化为“四”。
立
立,甲骨文立像一个人站在地上],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地面。造字本义:动词,站在地上。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站着的人写成变形。隶书彻底失去人形。
功
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篆文(工,巧具)(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事
“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是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 )(又,执、持) ,表示手持旌节,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是“中”的繁体甲骨文的简写。古远时代以族旗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中”的本义即两国使者各执国旗争端的国界会谈调停,折中求和。有的甲骨文将旗帜状的简化成“干”状,将简化成,导致字形晦涩。简体甲骨文则将进一步简化成“中”。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出使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古代称博学的文职官员为“史”,称行政管理官员为“吏”。
礼
“豊”是“禮”的本字。豊,甲骨文(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壴,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豊”作为单纯字件后,有的金文再加“示”(祭祀)另造“禮”,强调“禮”的“祭拜”含义;同时误将“玉串”和“建鼓”构成的金文,拆写成“曲”和“豆”,玉和鼓的形象消失。有的金文加“酉”(酒)另造“醴”,表示以美玉、美酒敬神。籀文综合将金文字形和,采取金文字形中的“示”,采用取金文字形中的“酉”(酒),并以“水”代替“酉”(酒),大大简化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俗体隶书误将籀文字形中的“水”形写成“乙”形。
履
,金文(足,行走)(页,头,代表思虑、职责),表示前往就任。籀文字形、、、多样化,字件包括“足”(或“止”或“行”,表示前行)、“舟” (或“支”,表示船形鞋或木屐)、“页”(或“尸”即“人”,表示思虑、职责),造字本义:动词,穿着船形鞋上任。篆文将籀文和的字形相结合。将“舟”写成。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舟”和“止”连写成“复”
《说文解字》:履,脚在行路时所依赖的安全保护物,即鞋子。字形采用“尸、彳、夊、舟”会义。“舟”像鞋子的样子。另一种说法认为,“尸”是
声旁。所有与履相关的字,都采用“履”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履”字,字形采用“頁、足”作边旁。
成
成,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戌”形的。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模糊。
伦
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龠”,表示音高高低有序的和音管乐器,喻等级、秩序。倫,篆文(人)(侖,秩序),表示世俗秩序。造字本义:名词,儒家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秩序,包括君臣、父子、夫妻等。
序
序,金文(厂,开放型建筑)(像主屋的不同方向有回廊),表示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一种既可遮风蔽雨又可欣赏风景的附属建筑。造字本义:名词,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有的金文误将多条走廊形状的写成和,回廊形象消失。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予”,并以“予”为声旁。
意义翻译: 这个道德仁义礼五样(思想范畴,五个思想派别——道儒兵法),都以“素”为体啊! 道这个东西,是处在道-天-地-人-物的层级结构中的,唯一能够运用“略”操作解蔽升层的人,必须要归依混冥(蹈)的,从而使万物循于自然之道,安于自然之序却对道用而不知。 德这个东西,是人所得到的直接食大道之母辅佐大道、孕育蓄养万物的神能,从而使万物各得其所生、得其所长、得其所成。 仁这个东西,是得神、得慈、得济的人显现出来的道之光,德者必慈,慈者必仁,仁者必亲和可亲,依此仁者有慈心而又心灵手巧,有恻心而又成人之美,而让天下平安健康运转。 义这个东西,人们依此个个有肉吃,有益于人,依此赏善罚恶,使人人能够立于天地之间发力于巧具,成就天地赋予的职责。 礼这个东西,圣人做给人们穿在脚上的鞋,根据这双鞋的带领,人们夙兴夜寐,达成符合人伦的秩序。 所以啊,要守住事天治人之道的大宗大本,不可以支离道德仁义礼而去除任何一个呢!
统御人的统治力与人的破坏力者,当明白统治与破坏二力盛衰之道,当通达盛衰周期的成败之数,当审视治乱双方的态势,通达去就之理。 所以要潜居抱道,在家吃奶,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可即人臣之位;得天机而动,天人合发,则能成绝代之功。 若天时与天机不相遇,则守住闲人不可达到的哺乳之处食其母。 如果脚板正好像脐带连着胎儿那样,与簸箕里边的道相连一样高,则明可以通道,进可以成道,退可以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