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5|回复: 0

第二十一课 教化行为规程之教化职务(一)促进和逆促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 22: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顾一下,我们说教化的目的在于积德养心,使特定的心德结构实际的生长起来,从而获得结构相对应的内外功能。内部功能是德的功能——智慧;外部功能是心得功能——行为。结构与功能的具体对应性,决定了教化行为必须是具体的行为和直接的行为,具体“生产”和直接“生产”特定的心德结构,也就是说,行为要点和结构要点之间有某种对应关系,确保心德结构被真实的“生产”出来。这就要具体描述教化行为对心德结构的对应作用——教化的职务
  教化行为对心德结构的具体作用,可以划分为促进与逆促进作用、抑制与逆抑制作用和自助作用。本课先说说促进和逆促进。

  一、促进作用与逆促进作用
  促进作用指的是教化行为直接激发、加速或强化心德结构的生长和发展。它通过提供正面刺激、资源和环境,帮助个体构建良好的道德品质、智慧和行为模式。这种作用侧重于“建设”,确保心德结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形成。
  具体机制:以神威覆盖或者信念符合的方式,推动心德结构的发展。以下方式可能蕴含着这个机制:
  习以为常、正面引导、鼓励与奖励、资源提供
  例子:家庭生活的日常化氛围中,存在夫妻应答先小冲突一下的特征,养成了小孩做抉择不以事情本身要求,而是总是先自我辩论一番的心理和行为结构。

  逆促进作用,指的是教化行为的动力指向促进某种心德结构的建设,却激发、加速或强化了与之对立的心德结构。
  具体机制:以神威覆盖或者信念符合的方式,推动心德结构的反向发展。以下两种方式可能蕴含着个机制:
  对内对外的宣称与实际行动不同、从设计到执行各环节中,存在不明确或者有错误的内容。
  例子:比如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心德结构,却收获了孩子越来越不能学习的心德结构。




课后练习 说说使用促进作用和逆促进作用这对概念,参加描述教化职务,意义何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9-18 23:56 , Processed in 1.090574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