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第三十一 一.查字正音 绛缟jiàng gǎo: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降”的本字。絳,篆文 (糸,“紅”的省略,红色丝帛) (夅,降低),表示降低色调的红色。造字本义:名词,暗红或深红色的丝帛。 辎zī: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缁”的省略,表示黑帛黑衣。輜,篆文 (車,马车) (甾,即“缁”的省略,黑帛黑衣),表示车箱用黑布遮盖的车。造字本义:名词,为避人耳目将车箱披盖黑帷的大车,古代部队用它来运输军需物资,特别负重,因此也叫“辎重车”;停车驻扎时,可用作部队的临时仓库,因此也叫“库车”。 铁棓(bàng)维朌(fēn):一种大方头的铁棒。棓,通“棒”。朌,同“颁”,头大貌。 棓bàng:在古代,“棓”古同“棒”,表示棒子。在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以及防御等活动中,棍棒是常见且重要的工具,“棓”字可能就是为了记录这类工具而产生。 钺yuè:“钺”字最早写作“戉”,《说文》记载“本作戉” 。其本义是古代兵器,青铜或铁制成,形状像板斧而较大。在新石器时代,石钺一般属于砍伐工具或兵器,制作特别精美的石钺、玉钺也作为象征权威的礼器。从起源来看,它是从石斧演变而来的礼兵器。商朝出现了用青铜铸造的钺,商周时代斧钺类型很多,且质料优良。作为兵器,其形制似斧,以砍劈为主,斧刃较钺为窄,钺刃较宽大,呈弧形,似新月。 镞zú: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簇”的省略,表示丛集、聚集。鏃,篆文 (金,锋镝) (族,即“簇”,丛集、聚集),表示密集坠落的金属箭头。造字本义:名词,战场上密集坠落的金属箭头。 辘轳lùlú: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一种起重工具,通常安在井上汲水。机械上的绞盘有的也叫辘轳。带也指转盘的工作器具。如制陶拉坯时的塑台辘轳。 潢huáng: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土红色。潢,甲骨文 (水,浸染) (黄,土红色),表示浸染成黄色。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用黄水浸染物品。天潢:古代作战渡水用的大船。 舡chuán:“舡”和“船”是“舩”的异体字。舩,金文 (舟,木制水上交通工具) (公,公共的、大众的),表示负载量大于独木舟的公共之舟,用于日常摆渡两岸众人。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楷书异体字“舡” 则用同音的“工” (也作“巨”)代替“公” ,表示“巨大的舟”。造字本义:名词,比舟大,用于渡河的公共水上交通工具。 芟(shān):除草,割草。 铁杙(yì):朱墉《直解》曰:“杙,橛也。以铁为橛,用以张木,使不散也。”《武经七书注译》曰:“杙,小木桩。铁杙,可能是小铁桩或钉子之类的东西。” 棨(左钅右矍)(qǐjué):朱墉《直解》曰:“大锄也。 椓zhuó: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啄”的省略,表示鸟用嘴叼食。椓,篆文 (木,椎器) (豖,即“啄”的省略,鸟用嘴叼食),表示用椎器啄击。造字本义:动词,用椎器啄击、椎刺。 二.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君王发兵攻伐,三军使用的武器装备与攻守器械,其种类数量的多少,是不是有一定的标准呢?” 太公答道:“君王您问的是一个大问题啊!部队使用的攻守器械,各有不同的种类,这是军队能否产生巨大威力的关键。” 武王说:“愿意听您指教。” 太公说:“凡是出兵打仗,武器装备的配置是有一个大概标准的,如果率领甲士一万人,标准是:武冲大扶胥战车三十六辆,有技能而又作战勇敢的兵士使用强弩、矛、戟,在战车两旁护卫,每辆战车用二十四人推行。车轮高八尺,车上设置旗鼓。在兵法上将这种战车称之为‘震骇’,用这种战车能攻破坚固的阵地,打败强大的敌人。 “武翼大橹矛戟扶胥战车七十二辆,有技能而又作战勇敢的士兵使用强弩、矛、戟,在战车两旁护卫。车轮高五尺,车上配有绞车连弩。用这种战车能攻破坚固的阵地,打败强大的敌人。 “提翼小橹扶胥战车一百四十四辆,车上配有绞车连弩,车轮与鹿车大小相近。用这种战车能攻破坚固的阵地,打败强大的敌人。 “大黄参连弩大扶胥战车三十六辆,有技能而又作战勇敢的兵士使用强弩、矛、戟,在战车两旁护卫。车上插有‘飞凫’、‘电影’两种旗帜。‘飞凫’的旗杆是红色的,旗子上装饰有白色的羽毛,用铜做旗杆的头;‘电影’的旗杆是青色的,旗子上装饰有红色的羽毛,用铁做旗杆的头。白天车上用的旗面是红绢,长六尺,宽六寸,称为‘光耀’;夜晚车上用的旗面是白绢,长六尺,宽六寸,称为‘流星’。用这种战车可以攻破坚固的阵地,打败敌人的步兵和骑兵。 “大扶胥冲车三十六辆,车上载有奋勇杀敌的螳螂武士,用这种战车可以纵横冲击,击败敌人。 “辎车骑寇,这种战车又名‘电车’,在兵法称之为‘电击’。用这种战车可以攻破坚固的阵地,打败在夜晚前来偷袭的敌方步兵和骑兵。 “矛戟扶胥轻车一百六十辆。车上载有三名奋勇杀敌的螳螂武士,在兵法上称之为‘霆击’。用这种战车可以攻破坚固的阵地,打败敌人的步兵和骑兵。 “方头大铁棒,重十二斤,柄的长度五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把,这种铁棒又名‘天棓’。长柄斧,刃的长度为八寸,重八斤,柄的长度五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把,这种长斧又名‘天钺’。方头铁槌,重八斤,柄的长度五尺以上,一共一千二百把,这种铁槌又名‘天槌’。用这些兵器可以打败敌人成群的步兵和骑兵。 “飞钩的长度为八寸,钩尖的长度为四寸,柄的长度六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把,用它投掷钩取敌人。 “军队防守时,可使用木螳螂剑刃扶胥战车,这种战车宽度为两丈,共一百二十辆,它又名‘行马’。在平坦的地形上,步兵可以用它来打败敌人战车和骑兵的攻击。 “木蒺藜,设置这种障碍物时要让它高于地面二尺五寸,共一百二十具。可以用它来打败敌人的步兵和骑兵,拦截穷途末路的敌寇,阻击战败逃跑的敌人。 “轴旋短冲矛戟扶胥战车共一百二十辆,黄帝当年打败蚩尤氏用的就是这种战车。可以用它击败敌人的步兵、骑兵,拦截穷途末路的敌寇,阻击战败逃跑的敌人。“在狭窄的小路上,可以设置铁蒺藜这种障碍物,它的刺长为四寸,宽度为八寸,长度六尺以上,共一千二百具,可以用来打败敌人的步兵、骑兵。 “天色昏暗时敌人突然来袭,双方短兵相接,这种情况下可以设置地罗,铺设两镞蒺藜和参连织女,它们的刺尖相距为两寸,共一万两千具。在空旷的长满野草的地区,可配备方胸矛,共一千两百把。设置矛的方法,是让它高出地面一尺五寸。可以用它击败敌人的步兵、骑兵,拦截穷途末路的敌寇,阻击战败逃跑的敌人。 “在狭窄的小路和地势低洼之处,可设置铁械锁参连,共一百二十具。可以用它击败敌人的步兵、骑兵,拦截穷途末路的敌寇,阻击战败逃跑的敌人。 “守卫营门,可配备矛戟小橹十二具,附带配置绞车连弩。军队驻守时,可配备天罗虎落锁连,每部宽度为一丈五尺,高度为八尺,共一百二十具。还可配置虎落剑刃扶胥,宽度为一丈五尺,高度为八尺,共五百二十具。 “跨越沟堑时应配备飞桥,每座飞桥的宽度为一丈五尺,长度两丈以上,装有转关辘轳,共八具,用连环铁锁架设。渡大江大河时应配备的飞江浮桥,它的宽度为一丈五尺,长度两丈以上,共八具,用连环铁锁链架设。天浮与铁螳螂,内方外圆,直径四尺以上,附带配置铁环绳索,共三十二具。把飞江浮桥架设在天浮上,可以渡过大江,这就叫天潢,又名天舡。 “军队在山林野外宿营时,应构筑营垒虎落柴营,届时需要配备连环铁锁链,其长度为两丈以上,共一千两百条。还应配备环利大通索,这种连环铁锁链的宽度为四寸,长度四丈以上,共六百条。还应配备环利中通索,这种连环铁锁链的宽度为两寸,长度四丈以上,共三百条。还应配备环利小徽缧,这种连环铁锁链的长度为两丈以上,共一万两千条。 “天雨盖,下雨时将它盖在辎重车的车顶,它是用麻绳编织而成的防雨车篷,宽度为四尺,长度四丈以上,每车一付,用小铁桩固定在车顶上。 “砍伐树木时用的大斧,每把重八斤,柄的长度三尺以上,共三百枚。棨䦆是一种大锄,刃的广度为六寸,柄的长度五尺以上,共三百把。铜筑固为垂是一种大锤,长度五尺以上,共三百把。鹰爪方胸铁耙,这种铁耙的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方胸铁叉,这种铁叉的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方胸两枝铁叉,这种铁叉的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 “割除草木的大镰,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大橹刀,重八斤,柄长六尺,共三百把。带环的铁橛子,长度三尺以上,共三百把。钉铁橛子的大锤,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共一百二十把。 “一万人的军队,应配备强弩六千张,戟和盾两千套,矛和盾两千套。还需要修理攻城器械和磨快兵器的能工巧匠三百人。这是发兵作战时需要的军用器材与人员的大致数目。” 武王曰:“您说得真对啊!” 三.行心心得 惊叹于太公对于武器装备的论述,非常周全完备,考虑了各种作战地形,作战时间,作战条件,对于不同的战车和武器也都描述得非常具体。太公的这个军用设备体系,无论作战人数的多少变化,都可以参考这个比例,是一套军用武器配备标准。 三陈第三十二 一.查字正音 陈:“陳(陈)”与“陣”同源,后分化。陳,金文 (阜,山地) (東,是“車”的误写,以战车借代部队),表示部队在野外山地布阵。有的金文 加“攴” (持械打击),表示部队持械进攻。有的金文 加“土” (旷野),表示部队在旷野布阵。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東” 写成“木” 加“申” 的字形 。造字本义:名词,部队在旷野、山地行军作战时的阵形。 杓sháo: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长柄巨匙。杓,篆文 (木,木材) (勺,长柄巨匙),表示勺木,即长柄木勺。造字本义:名词,长柄的木勺。 二.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凡是出兵打仗,有天阵、地阵、人阵的不同布阵方式,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太公答道:“根据天上的日月、星辰、北斗柄是在我军的左与右还是前与后来布阵,这就是天阵;丘陵、水泉是在我军的前与后还是左与右,利弊也是有所不同的,依据这种地形来布阵就是地阵;出兵是使用战车还是使用骑兵,是使用计谋还是使用勇力,根据这些情况来布阵就是人阵。” 武王说:“您说得真好啊!” 三.行心心得 排兵布阵,攻守兼备的思想不仅在军事上,也可以用于其他的方方面面。比如一个企业的管理,攻是向外扩张越来越大,守是做好做精现有规模的事情。一支球队打比赛,攻和守更是要合理安排,提前布阵。一个人的生活,也是需要排兵布阵,身边的人事物资源如何安排,哪些方面要攻,哪些方面要守。对于我来说,很容易在一段时间里只关注一方面的事情,比如,只关注攻,而几乎完全忽略了守,或者只关注守而忽略了攻,或者会忽略身边的资源,缺乏排兵布阵的意识。 疾战第三十三 一.查字正音 暴bào:“暴”是“曝”的本字。暴,甲骨文 (口,“日”的变形参见“日”) (鹿头,代鹿皮),像在太阳下面曝晒鹿皮。古人将野兽毛皮放在烈日下曝晒脱水,以便长久保存毛皮。金文 用“麦” 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鹿” ,表示在太阳下暴晒麦子粮食。籀文 调整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的“日上鹿下”改成“鹿上日下”。篆文 用“米” 代替“麦” ,并加“廾” (双手,操持),表示晾晒稻米的动作。有的篆文 加“出” ,强调将稻米“拿出家门”去曝晒。造字本义:动词,将兽皮或粮食谷物放在烈日下曝晒,以便干燥保存。文中作副词:猛烈地,突然地,急骤地 疾: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只。疾,甲骨文 (大,人) (矢,箭),像一个人被箭矢射中。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省去“人” 、加“疒” (病床),表示因中箭受伤而卧床疗养。籀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床形 写成船形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中箭受伤,卧床休养。文中作形容词:快速的,急速的。 迭dié:迭,篆文 (辵,行进、进程) (失,未抓牢,不能控制),表示进程失控。造字本义:动词,在不同时间到达。文中作副词:接连地,不断地。 骁xiāo: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翹”的省略,表示高高立起。驍,金文 (马) (堯,即“翹”),表示烈马昂首怒立。造字本义:动词,烈马昂首怒立腾起。文中作形容词:矫健而勇猛的,所向无敌的。 二.翻译 武王问太公道:“敌人将我军包围,阻断了我军前后的通路,断绝了我军的粮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军该如何突围?” 太公答道:“这是天下处境最困难的军队了。这时如果我军反应灵活、行动迅速就能突围取胜,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就会失败。在形势如此危急的情况下,应该摆出四武冲阵,把武冲大扶胥摆在四周以阻挡敌人进攻,用骁勇善战的骑兵惊扰并打乱敌人的部署,向敌人发起快速冲击,这样就可以畅行无阻,实现突围。” 武王问道:“如果已经冲出敌人的包围,想要乘势打击敌人取得胜利,该怎么做呢?” 太公说:“左翼的军队快速向左冲击,右翼的军队快速向右冲击,不要与敌人争抢道路,中路的军队忽而向前冲击,忽而向后冲击。这样敌人即使人数众多,也能打败敌人,使其主将败逃。” 三.行心心得 这一章在说绝地逃生和绝地反击,被围困的时候,如何突破困局如何反败为胜。太公给出的战术是迅速突围,迅速进攻,慢慢进攻或者一直防守都是死路一条。让我想起高考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成绩总是比正常水平低了很多,那种感觉就像是被围困住了,后来找到问题出在基础题部分,所以快速正视这部分的知识和题目,突破这个部分之后,高考时不仅达到了正常水平,还超出了很多分。网络上的流行语说,打不死我的必将让我更强大,绝地反击,在绝境中得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