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迪

小迪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4-20 11: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5-4-25 09:06 编辑

第十周 (4月20日-26日)任务:
龙韬之
五音第二十八
兵征第二十九
农器第三十




五音第二十八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律音之声,可以知三军之消息,胜负之决乎?”
太公曰:“深哉!王之问也。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宫、商、角、徵[zhǐ]、羽,此其正声也。万代不易,五行之神,道之常也,可以知敌。金、木、水、火、土,各以其胜攻之。古者三皇之世,虚无之情以制刚强。无有文字,皆由五行。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其法:以天清净,无阴云风雨,夜半,遣轻骑往至敌人之垒,去九百步外,偏持律管当耳,大呼惊之,有声应管,其来甚微。角声应管,当以白虎;徵声应管,当以玄武;商声应管,当以朱雀;羽声应管,当以勾陈;五管声尽,不应者,宫也,当以青龙。此五行之符,佐胜之征,成败之机。”
  武王曰:“善哉!”
  太公曰:“微妙之音,皆有外候。”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敌人惊动则听之,闻枹[fú]鼓之音者,角也;见火光者,徵也;闻金铁矛戟之音者,商也;闻人啸呼之音者,羽也;寂寞无闻者,宫也。此五者,声色之符也。”

【查字】
白虎——古代天文学把黄道上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座即二十八宿。白虎本是西方七宿的合称,又用以代指西方,因西方属金,五行家又以白虎为金之神。
玄武——本是北方七宿的合称,又用以代指北方。因北方属水,五行家又以玄武为水之神。
朱雀——本是南方七宿的合称,又用以代指南方。因南方属火,五行家又以朱雀为火之神。
勾陈——勾陈即北极星。从地球上看,北极星位置不变,为群星所环绕,因此又用以代指中央。因中央属土,五行家又以勾陈为土之神。
青龙——本是东方七宿的合称,又用以代指东方。因东方属木,五行家又以青龙为木之神。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从律管发出的声乐中,可以判断军队力量的消长,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术部署吗?”
太公回答道:“君王所问的这个问题太有深度了。律管共有十二个音阶,其中主要的有五个,即宫、商、角、徵、羽。这是最基本的声音,千秋万代都不会改变。五行相生相克,神妙无比,乃是天地变化的自然规律,藉此可以预测敌情的变化。金、木、水、火、土五行,各以其相互生克取胜。用兵之道也是以其胜攻不胜啊!古代三皇的时候,崇尚虚无无为,以克制刚强暴虐。当时没有文字,一切都按照五行生克行事。五行相互生克的原理,就是天地演变的自然规律。六甲的划分,是进行微妙判断的神机。
运用五音五行的方法是:当天气清明晴朗,没有阴云风雨时,于半夜派遣轻骑前往敌人营垒,在距离敌营九百步以外的地方,都手拿律管对着耳朵,向敌方大声疾呼以惊动他们。这时,就会有来自敌方的回声反应于律管中,这回声非常微弱。如果是角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白虎所代表的方位从西方攻打敌人;如果是徵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玄武所代表的方位从北边攻打敌人;如果是商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朱雀所代表的方位从南边进攻敌人;如果是羽声反应于律管中,就应当根据勾陈所代表的方位从中央攻打敌人;所有律管都没有回声的是宫声的反应,应当根据青龙所代表的方位从东边攻打敌人。所有这些就是五行生克的应验,辅佐制胜的征兆,胜败的关键。”
武王说:“太妙了!”
太公说:“微妙的音律,都有外在的征候。”
武王问:“怎么才能知道呢?”
太公说:“当敌人被惊动时就仔细倾听,听到鼓声是角声的反应,见到火光是徵声的反应,听到金铁矛戟各种兵器声是商声的反应,听到敌人的呼叫声是羽声的反应,寂静无声的是宫声的反应。这五种音律与外界的动静是各有对称,互相符合的。”

【行心心得】
联想到了乐记以及鬼谷子所说的“闻声和音”中声音对人的影响,“无有入有间”,五行就能进入到生活中进行日常应用,如家庭序位、身体健康。


兵征第二十九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未战先知敌人之强弱,预见胜负之征,为之奈何?”
太公曰:“胜负之征,精神先见[xiàn],明将察之,其效在人。谨候敌人出入进退,察其动静,言语妖祥,士卒所告。凡三军说[yuè]怿,士卒畏法,敬其将命,相喜以破敌,相陈以勇猛,相贤以威武,此强征也。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zhǔ],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
三军齐整,陈势已固,深沟高垒,又有大风甚雨之利,三军无故,旌旗前指,金铎[duó]之声扬以清,鼙[pí]鼓之声宛以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征也。行[háng]陈不固,旌旗乱而相绕,逆大风甚雨之利,士卒恐惧,气绝而不属[zhǔ],戎马惊奔,兵车折轴,金铎之声下以浊,鼙鼓之声湿加沐,此大败之征也。
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城可屠;城之气出而北,城可克;城之气出而西,城必降;城之气出而南,城不可拔;城气出而东,城不可攻;城之气出而复入,城主逃北;城之气出而覆我军之上,军必病;城之气出高而无所止,用兵长久。凡攻城围邑,过旬不雷不雨,必亟去之,城必有大辅,此所以知可攻而攻,不可攻而止。”
武王曰:“善哉!”

【查字】
征——“正”是“征”的本字。正,甲骨文=(囗,城邑、方国)+(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行军),表示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当“正”的“征战”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彳”(即“行”,行军)另造“征”代替,强调部队为讨伐不义之地而远途行军。造字本义:动词,中央朝庭派兵长途行军,讨伐不义之地。
谨——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熯”和“僅”的本字,表示受刑、受难。謹,金文=(言,说话)+(堇,即“熯”的本字,受刑、受难,杀身之祸),表示避免祸从口出。古人在专制的朝廷说错话可能招致杀头之祸。造字本义:动词,古代臣子在皇帝面前小心说话,以免招致灾祸。
属——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睁眼察视。屬,篆文=(尾,末端)+(蜀,睁眼察视),表示观注两端,看头看尾。造字本义:动词,行进的队伍首尾相望。
宛——宛,甲骨文=(宀,房屋、家室)+(“比”或“从”,两个动作、姿态相似的人),表示一家之人,形貌相似,姿态相仿。造字本义:动词,一家之人,形貌相似,姿态相仿。
鸣——鳴,甲骨文=(口,叫唤)+(鳥,鸟雀),表示鸟雀叫唤。造字本义:动词,鸟叫。
湿——“溼”是“濕”的异体字。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从蚕茧抽出的、成缕成股的细线。濕,甲骨文=(水,浸染)+(絲,挂在晒架上的丝缕),表示浸染后晾晒的丝品。造字本义:名词,浸染后挂在架上晾晒的丝品。
沐——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树木。沐,甲骨文=(木,树)+(水,雨水),表示雨洒树叶。造字本义:动词,雨洒树叶。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想在未交战之前就先知道敌人的强弱,预见战争胜负的征兆,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胜败的征兆,首先在敌人精神上表现出来。精明的将帅能够察觉,但能否利用征兆打败敌人,则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周密地侦察敌人出入进退的情况,观察它的动静,言中谈论的吉凶预兆和士卒们相互议论的事情。凡是全军喜悦,士卒畏惧法令,尊重将帅命令,相互以破敌为喜,相互以勇猛为荣,相互以威武为誉,这是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征兆;如果全军上下不断惊动,士卒散乱行列不整,相互之间被敌人的强悍所恐吓,相互传播作战不利的消息,相互之间议论纷纷,谣言四起不能制止,互相煽惑欺蒙,不畏惧法令,不尊重将帅,这是军队战斗力虚弱的征兆。
全军步调一致,阵势坚固,沟深垒高,又凭借大风大雨的有利气候条件,三军不待命令而旌旗指向前方,金铎之声高扬而清晰,鼙鼓之声婉转而嘹亮,这是军队得到神明的帮助,必将取得大胜的征兆;行阵不稳固,旌旗纷乱而方向不明,又逆着大风大雨的不利气候条件,士卒震骇恐惧,士气衰竭而涣散,军马惊骇乱奔,战车轴木折断,金铎之声低沉而混浊,鼙鼓之声沉闷而压抑,这是军队大败的征兆。
凡是攻打包围城市:如果城上的气是死灰之色,城可被毁灭;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向北流动,城可被攻克;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向西流动,城可能投降: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向南流动,城就坚不可拔;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向东流动,城就不能进攻;如果城上的气出而又人,守城的主将必定逃亡败北;如果城上的气出而覆盖我军,我军必遭不利;如果城上的气高升而不停止,作战一定历时长久。凡是攻城围邑,如果过了十天仍不打雷下雨,必须迅速撤围,因为城中一定有贤能的辅助。这样,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可攻就攻,不可攻就停止的道理了。”
武王说:“好啊!”

【行心心得】
望气是真实存在的,气聚成形,在未成形之前就望气。怎么看得到气?用神看,不用眼睛看,比如说一个人有什么气质,所以“望而知之谓之神”,这个神不是指的神仙般的人,而指每个人都有的神,感知觉。


农器第三十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天下安定,国家无事,战攻之具可无修乎?守御之备可无设乎?”
太公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耒[lěi]耜[sì]者,其行马蒺藜[jí lí]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橹也;锄耰[yōu]之具,其矛戟也;蓑薛簦[dēng]笠者,其甲胄干盾也;镢、锸[chā]、斧、锯、杵[chǔ]、臼,其攻城器也;牛马所以转输,粮用也;鸡犬,其伺候也;妇人织纴[rèn],其旌旗也;丈夫平壤,其攻城也;春钹[bó]草棘,其战车骑也;夏耨[nòu]田畴,其战步兵也;秋刈[yì]禾薪,其粮食储备也;冬实仓廪,其坚守也;田里相伍,其约束符信也;里有吏,官有长,其将帅也;里有周垣,不得相过,其队分也;输粟收刍,其廪库也;春秋治城郭,修沟渠,其堑垒也。故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也。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处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
武王曰:“善哉!”

【查字】
农——动词,石器时代的先民手持石器,伐木锄草,垦田耕作,辛勤忙碌。
器——器,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犬”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
御——御,甲骨文=(人,驯马者)+(丝,缰绳),表示用缰绳驯服和控制不羁的马。有的甲骨文加“攴”(持械击打),表示驯马服役。有的甲骨文加“彳”(行进),强调驯马是为了长距离的行进移动。造字本义:动词,驯服马匹,握缰骑行。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天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野战、攻城的器械,可以不要准备吗?防守御敌的设施。可以不要建设吗?”
太公答道:“战时的攻战守御器材,实际上全在平时人民生产生活的工具中。耕作用的耒耜,可用作拒马、蒺藜等障碍器材;马车和牛车,可用作营垒和蔽橹等屏障器材;锄耰等农具,可用作战斗的矛戟;蓑衣、雨伞和斗笠,可用作战斗的盔甲和盾牌;钁锸斧锯杵臼,可用作攻城器械;牛马,可用来转运军粮;鸡狗,可用来报时和警戒;妇女纺织的布帛,可用于制作战旗;男子平整土地的技术,可用于攻城作业;春季割草除棘的方法,可用为同敌战车骑兵作战的技术;夏季耘田锄草的方法,可用为同敌步兵作战的技巧;秋季收割庄稼柴草,可用作备战的粮秣;冬季粮食堆满仓库,就是为战时的长期坚守作准备;同村同里的人,平时相编为伍,就是战时军队编组和管理的依据;里设长吏,官府有长,战时即可充任军队的军官;里之间修筑围墙,不得逾越,战时即是军队的驻地区分;运输粮食,收割伺料,战时就是军队的后勤储备;春秋两季修筑城郭,疏浚沟渠,如同战时修治壁垒沟壕。所以说,作战的器具,全寓于平时的生产生活之中。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无不重视农事。所以必须使人民大力繁殖六畜,开垦田地,安定住所,男子种田达到一定的亩数,妇女纺织有一定的尺度。这就是富国强兵的方法。”
武王说:“说得好啊!”

【行心心得】
强调专业忽视生活,就会降维、变笨。



【本周整体心得】
五音——兵征——农器
音、气、民用,军事也好、政治也好、普通生活也好、健康养生也好,都是一个道理,懂这个道理就有了智。也就理解了我们历史上的军事家很多都没有打仗的经历,也没接受相应的教育,就是这样成为军事家的,无非就是刚好干到了这一行,如果干别的,同样也能成为什么家,没有什么所谓的专业知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4-27 15: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5-4-27 15:06 编辑

第十一周(427-53)任务:

虎韬之
    军用第三十一
    三陈第三十二
    疾战第三十三





军用第三十一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三军器用,攻守之具,科品众寡,岂有法乎?”
太公曰:“大哉,王之问也!夫攻守之具,各有科品,此兵之大威也。”
武王曰:“愿闻之。”
太公曰:“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冲大扶胥三十六乘[shèng],材士强弩矛戟为翼,一车二十四人推之。以八尺车轮,车上立旗鼓,兵法谓之震骇,陷坚陈,败强敌。
武翼大橹矛戟扶胥七十二具,材士强弩矛戟为翼,以五尺车轮,绞车连弩自副,陷坚陈,败强敌。
提翼小橹扶胥一百四十四具,绞车连弩自副,以鹿车轮,陷坚陈,败强敌。
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飞凫电影自副,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铁为首,昼则以绛缟[gǎo],长六尺,广六寸,为光耀;夜则以白缟,长六尺,广六寸,为流星,陷坚陈,败步骑。
大扶胥冲车三十六乘,螳螂武士共载,可以纵击横,可以败敌。
辎车骑寇,一名电车,兵法谓之电击,陷坚陈,败步骑寇夜来前。
矛戟扶胥轻车一百六千乘,螳螂武士三人共载,兵法谓之霆击,陷坚陈,败步骑。
方首铁棓[bàng]维朌[同“颁”],重十二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棓[bàng];大柯斧,刃长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钺[yuè];方首铁槌,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槌,败步骑群寇。
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千二百枚,以投其众。
三军拒守,木螳螂剑刃扶胥,广二丈,百二十具,一名行马,平易地,以步兵败车骑。
木蒺藜[jí lí],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轴旋短冲矛戟扶胥,百二十具,黄帝所以败蚩尤氏,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狭路微径,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败步骑。
突瞑来前促战,白刃接,涨地罗,铺两镞蒺藜,参连织女,芒间相去二寸,万二千具。旷野草中,方胸鋋[yán]矛,千二百具,张鋋矛法,高一尺五寸,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狭路微径地陷,铁械锁参连,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垒门拒守,矛戟小橹十二具,绞车连弩自副。三军拒守,天罗虎落锁链,一部广一丈五尺,高八尺,百二十具。虎落剑刃扶胥,广一丈五尺,高八尺,五百二十具。
渡沟堑,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关辘轳[lù lú]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渡大水,飞江,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天浮铁螳螂,矩内圆外,径四尺以上,环络自副,三十二具。以天浮张飞江,济大海,谓之天潢,一名天舡[chuán]。
山林野居,结虎落柴营,环利铁锁长二丈以上,千二百枚;环利大通索大四寸,长四丈以上,六百枚;环利中通索大二寸,长四丈以上,三百枚;环利小徽缧长二丈以上,万二千枚。天雨盖重车上板,结枲[xǐ]鉏铻[jǔyǔ],广四尺,长四丈以上,车一具,以铁杙[yǐ]张之。
伐木:大斧,重八斤,柄长三尺以上,三百枚。棨[qǐ jué],刃广六寸,柄长五尺以上,三百枚。铜筑固为垂,长五尺以上,三百枚。鹰爪方胸铁耙,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方胸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方胸两枝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芟[shān]草木:大镰,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大橹刀,重八斤,柄长六尺,三百枚。委环铁杙[yǐ],长三尺以上,三百枚。椓[zhuó]杙大锤,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百二十枚。甲士万人,强弩六千,戟楯[jǐ dùn]二千,矛楯二千,修治攻具,砥砺兵器,巧手三百人。此举兵军用之大数也。”
武王曰:“允哉!”

【查字】
军——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均”的本字,表示均等。軍,金文=(勻,即“均”,均等)+(車,战车),表示相同数量的战车。造字本义:动词,会战双方以相同数量的战车对等交战,对阵。
用——“用”是“甬”和“庸”的本字;而“庸”是“墉”和“鄘”的本字。用,是两个字形交叉重叠的特殊会义字:简体甲骨文=(凡,夯具,借代填土筑墙)+(凡,夯具,借代填土筑墙),表示分段、分层不断重叠累筑的漫长高墙。古代王宫禁城为了满足帝王出行方便,并确保其隐私和安全,修建高墙夹道、出口众多的漫长甬道。有的甲骨文写成参差不齐的两个“凡”、交叉重叠。繁体甲骨文在右侧“凡”字上加一个“口”,写成两个“口”的“凡”,表示甬道纵横相连,出口众多。有的简体甲骨文写成“凡囗”的字形,强调甬道的出口众多。为了确保古代帝王出行时可以“见天光”,甬道必须保持半开放的“露天”状态;为了在“露天”状态下保证帝王的安全,甬道两边的护墙必须建筑到足够的高度;为了确保帝王可以畅达禁城各部,高墙甬道必须有众多的出口,与其他甬道相连结。造字本义:名词,古代王宫禁城周围高墙夹道、出口众多的甬道,满足帝王出行方便,并确保其隐私和安全。
具——“具”是“俱”的本字。具,甲骨文=(双手,持举)+(鼎,既是祭器也是高级饮食器皿),表示为招待客人拿出高级饮食器皿。造字本义:动词,拿出高贵的饮食器皿铜鼎来宴请佳宾,意即准备齐全,招待贵宾。
科——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庄稼、谷物。科,篆文=(禾,庄稼,借代谷物)+(斗,量具),表示用量具称量谷物。造字本义:动词,用标准量具称量谷物。
品——品,甲骨文=(口,嘴巴)+(口,嘴巴)+(口,嘴巴),三个“口”相集,表示一口一口慢慢地吃,非一大口吞下。造字本义:动词,一小口一小口地啜吃,慢慢地辨别滋味,享受食物。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王兴兵作战,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攻守器械,其种类的区分和数量的多少,难道有一定的标准吗?”
太公答道:“您问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啊!攻守器械的种类和数量,各有不同,这是关系到军队威力强弱的大问题。”
武王说:“我想听听详细内容。”
太公说:“凡是用兵作战,武器装备有个大概的标准。统率甲士万人,所需武器装备的标准是:名为武冲大扶胥的战车三十六辆,以有技能而勇猛的武士使用强弩、矛、戟在两旁护卫,每车用二十四人推行。其车轮的高度为八尺,车上竖旗立鼓。兵法上把这种战车叫做震骇,可用它攻破坚阵,击败强敌。
为武翼大橹矛戟扶胥的战车七十二辆,以有技能而勇猛的武士使用强弩、矛、戟为两翼护卫。其车轮高五尺,并附设用绞车发射的连弩,可用它攻破坚阵,击败强敌。
名为提翼小橹扶胥的战车一百四十辆,附设用绞车发射的连弩。这种车装有独轮,可用它攻破坚阵,击败强敌。
名为大黄参连弯大扶肯的战车三十六辆。以有技能而勇猛的武士使用强弩、矛、戟在两旁护卫,附设称作飞凫和电影的两种旗帜。飞凫用红色的竿、白色的羽,用铜做旗竿头;电影用青色的竿、红色的羽,用铁做旗竿头。白天甩大红色的绢作旗子,其长六尺,宽六寸,名叫光耀;夜间用白色的绢作旗子,其长六尺,宽六寸,名叫流星。这种战车可用来攻破坚阵,击败强敌。
名为大扶胥冲车的战车三十六辆,车上载乘称作螳螂的武士,可以用来纵横冲击,击败强敌。
名为辎车寇骑的战车,也叫电车。兵法上称为电击。可以用来攻破坚阵,击败敌人步骑。
敌人乘黑夜前来突袭,宜用名为矛戟扶胥轻车的战车一百六十辆,每车上载乘称作螳螂的武士三人。兵法上称为霆击,可用来攻破坚阵,击败敌人步骑。
名为方首铁棓维朌的铁棒,重十二斤,柄长五尺以上,共 134 置一千二百把,这种武器也叫天棓。名为大柯斧的长柄斧,刃长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共置一千二百把,这种武器也叫天钺。方首铁槌,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把,也叫天槌。这些武器都可以用来击败敌人的步骑。
飞钩,长八寸,钩尖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共一千二百枚,可以用来投掷钩伤敌人。
军队防守时,应使用一种名为木螳螂剑刃扶胥的战具,每具宽两丈,共一百二十具,也叫行马。在平坦开阔的地形上,步兵可以用它来阻碍敌车骑的行动。
木蒺藜,设置时要高于地面二尺五寸,共一百二十具,可以用来阻碍敌步骑行动,拦阻势穷力竭的敌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敌人。
名为轴旋短冲矛戟扶胥的战车一百二十辆,黄帝曾用以打败蚩尤。可以用来击败敌人的步骑,拦阻势穷力竭的敌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敌人。
在隘路、小道上,可以布设铁蒺藜。铁蒺藜刺长四寸,宽八寸,每具长六尺以上,共一千二百具,可用来阻碍敌人步骑行动。
敌人乘着黑夜突然前来逼战,白刃相接,这时应张设地罗,布置两镞蒺藜和名为参连织女的障碍物,每具芒尖相距二寸,共一万二千具。在旷野深草地区作战,应设置名为方胸铤矛的障碍物共一千二百具。布设铤矛的方法,是使它高出地面一尺五寸。以上这些器具,可以用来击败敌人步骑,拦阻势穷力竭的敌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敌人。
在隘路、小道和低洼的地形上,可以张设名为铁械锁参连的障碍物,共一百二十具。可以用来击败敌人的步骑,阻碍势穷力竭的敌人,截堵撤退逃跑的敌人。
守卫营门,用矛、戟、小橹十二具,并附设绞车连弩。军队进行守御时,应设置名为天罗虎落锁连的障碍物,每部宽一丈五尺,高八尺。共一百二十具。并设置名为虎落剑刃扶胥的战车,每部宽一丈五尺,高八尺,共五百二十具。
渡越沟堑,要设置飞桥,每间宽为一丈五尺,长两丈以上,飞桥上装备转关辘轳,共八具,用铁环和长绳架设。横渡江河,要使用名为飞江的浮桥,宽一丈五尺,长两丈以上,共八具,用铁环和长绳把它们联结起来。名为天浮的渡水器材有叫做铁螳螂的铁锚,内呈圆形,外径四尺以上,并用铁环和绳索联结,共三十二具。用天浮架设飞江,可以横渡大河。这种渡河工具叫做天潢,也叫天舡。
军队在山林旷野地区扎营,应用木材结成名叫虎落柴营的栅寨。用铁环长绳锁连,每条长两丈以上,共需一千二百条。带铁环的粗大绳索,铁环大四寸,绳长四丈以上,共六百条。带铁环的中等绳索,铁环大两寸,绳长四丈以上,共三百条;小号绳索,每条长两丈以上,共一万二千条。
天下雨时,辎重车要盖与车顶板,板上契刻齿槽,使它与车子吻合,每付木板宽四尺,长四丈以上,每辆车配置一付并用名为铁杙的钉子加以固定。
砍伐树木用的大斧,重八斤,柄长三尺以上,共三百把;名为棨钁的大锄,刃宽六寸,柄长五尺以上,共三百把;名叫铜筑固的大锤,长五尺以上,共三百把;名为鹰爪方胸的铁耙,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名为方胸铁叉的叉竿,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剪除草本用的大镰,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名为大橹刃的割草工具,重八斤,柄长六尺,共三百把;带环的铁橛,长三尺以上,共三百个;钉橛用的大铁槌,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共一百二十把。军队万人,需要装备强弩六千张,戟和大盾两千套,矛和盾两千套,以及修理作战器具和制造兵器的能工巧匠共三百人。以上就是兴兵作战按一万人计算所需要的装备器材的大致数目。”
武王说:“的确是这样!”

【行心心得】
能形成这么完整的军备系统,对战争的形势、进程、阵地建设、行军支持都有考虑,要有怎么样的心思才做得出来?明觉精察,真切笃实。


三陈第三十二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为天陈[zhèn]、地陈、人陈,奈何?”
太公曰:“日月、星辰、斗杓[dǒu biāo],一左一右,一向一背,此为天陈。丘陵水泉,亦有前后左右之利,此为地陈。用车用马,用文用武,此为人陈。”
武王曰:“善哉!

【查字】
陈——“陳(陈)”与“陣”同源,后分化。陳,金文=(阜,山地)+(東,是“車”的误写,以战车借代部队),表示部队在野外山地布阵。造字本义:名词,部队在旷野、山地行军作战时的阵形。
利——利,甲骨文=(禾,庄稼、谷物)+(刀,带锋刃的切割工具),表示用刀收割庄稼谷物,镰刀与庄稼之间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振落的庄稼谷物籽实。造字本义:动词,用锋锐快刀收割庄稼。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兵作战时市设的所谓天阵、地阵、人阵,是怎么回事?”
太公回答说:“根据日月、星辰、北斗星在我前后左右的具体位置来布阵,就是所谓的天阵;利用丘陵水泽等地形条件来布阵,就是所谓的地阵;根据所使用的战车、骑兵等兵种和政治诱降或武力攻取等不同战法布阵,就是所谓的人阵。”
武王说:“好啊!”

【行心心得】
预则立,预就是攻守兼备,搞好左右向背的关系,灵活使用车马文武等方式,天地人、根本末、开阖枢、宗主常,统一起来,不要挂一漏万。

疾战第三十三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围我,断我前后,绝我粮道,为之奈何?”
太公曰:“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如此者,为四武冲陈,以武车骁骑,惊乱其军,而疾击之,可以横行。”
武王曰:“若已出围地,欲因以为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左军疾左,右军疾右,无与敌人争道。中军迭[dié]前迭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

【查字】
疾——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只。疾,甲骨文=(大,人)+(矢,箭),像一个人被箭矢射中。造字本义:动词,中箭受伤,卧床休养。
暴——“暴”是“曝”的本字。暴,甲骨文=(口,“日”的变形参见“日”)+(鹿头,代鹿皮),像在太阳下面曝晒鹿皮。古人将野兽毛皮放在烈日下曝晒脱水,以便长久保存毛皮。造字本义:动词,将兽皮或粮食谷物放在烈日下曝晒,以便干燥保存。
迭——迭,篆文=(辵,行进、进程)+(失,未抓牢,不能控制),表示进程失控。造字本义:动词,在不同时间到达。

【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如果敌人从四面包围了我军,切断我军与外界的联系,断绝我军的粮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这是天下处境最困难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急速突围就能胜利,行动迟疑就会失败。突围的方法是,把部队布成四面都有警戒的“四武冲阵”战斗队形,使用强大的战车和骁勇的骑兵,打击震骇敌军,使其陷入混乱,然后迅速突击,这样就可以横行无阻地突围出去了。”
武王问:“如果我军已成功地突出重围,还想乘势击败敌军,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应该以我左军迅速向敌左翼发起攻击,以我右军迅速向敌右翼发起攻击,不要和敌人争夺道路以免分散兵力,同时以我中军向敌轮番突击,或击其前,或抄其后。这样,敌军虽多,也能将其打败。”

【行心心得】
外部被困住了,内部不能也被困住,看准时机迅速突围,事情才会有转机,甚至反包围。因困而困就会被彻底地困死。所以说万事开头难,做起来之后就不难了,其实就是突围了,突了自己对自己的包围。



【本周整体心得】
军用(进程的统一)——三陈(内部的统一)——疾战(对外输出的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5 06: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5-5-5 06:12 编辑

第十二周(5月4日-10日)任务:
必出第三十四
军略第三十五
临境第三十六




必出第三十四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绝我粮食,敌人既众,粮食甚多,险阻又固,我欲必出,为之奈何?”
太公曰:“必出之道,器械为宝,勇斗为首。审知敌人空虚之地,无人之处,可以必出。将士人持玄旗,操器械,设衔枚,夜出,勇力、飞足、冒将之士居前平垒,为军开道;材士强弩,为伏兵居后;弱卒车骑居中。陈毕徐行,慎无惊骇。以武冲扶胥前后拒守,武翼大橹以蔽左右。敌人若惊,勇力冒将之士疾击而前,弱卒车骑以属其后,材士强弩隐伏而处。审候敌人追我,伏兵疾击其后,多其火鼓、若从地出,若从天下。三军勇斗,莫我能御。”
武王曰:“前有大水、广堑、深坑,我欲逾渡,无舟楫之备,敌人屯垒,限我军前,塞我归道,斥候常戒,险塞尽守,车骑要我前,勇士击我后,为之奈何?”
太公曰:“大水、广堑、深坑,敌人所不守,或能守之,其卒必寡。若此者,以飞江、转关与天潢以济吾军。勇力材士从我所指,冲敌绝陈,皆致其死。先燔吾辎重,烧吾粮食,明告吏士,勇斗则生,不勇则死。已出,令我踵[zhǒng]军设云火远候,必依草木、丘墓、险阻,敌人车骑,必不敢远追长驱。因以火为记,先出者令至火而止,为四武冲陈。如此,则吾三军皆精锐勇斗,莫我能止。”
武王曰:“善哉!”

查字
必——“必”是“柲”的本字。必,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戈的手柄两侧加两竖指事符号,表示戈柄的护层(参见“介”)。古人将多层柔韧的竹片缠在一起,作为锻锤、戈、矛等器械的手柄,以良好的韧性避免在使用巨大暴发力时折断手柄。在古人眼里,战场上枪械手柄的质量攸关性命,因此手柄的韧性是“必须”的保障。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
出——出,甲骨文=(彳,行军)+(止,脚)+(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
踵——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负载量大。踵,金文=(止,即“趾”,代脚)+(重,负载量大),表示脚的承重部位。造字本义:名词,全身最承重的器官,脚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统率军队深入敌国境内,敌人从四面合围我军,切断我军的退路,断绝我军的粮道。而敌军数量众多,又粮食充足。并占领了险阻地形,守御坚固。我想突围而出,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突出敌人包围的方法,兵器器材至关重要,而奋勇战斗则最为首要。仔细查明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无人防守的处所,乘虚而击,就可以突出包围。突围的部署是:将士们都拿着黑色的旗帜,手持器械,口中衔枚,乘着黑夜行动。使勇敢有力、行动轻捷、敢于冒险犯难的将士担任先锋,攻占敌人某些营垒,为我大军打开通道;使有技能而勇敢的武士使用强弩,作为伏兵,隐匿在后面掩护大部队行动;让老弱士卒和车骑在中间行进。部署完毕后,沉着行动,谨慎从事,不要惊慌,使用武冲扶晋的战车在前后护卫,用武翼大橹的战车在左右掩护。如果敌军发觉我军的突围行动,我勇敢有力的先锋部队即迅速发起冲击,向前推进,老弱士卒和车骑随之跟进,有技能而配备有强弩的武士则隐蔽地埋伏起来。当敌人前来追击我军时,我伏兵就迅速地攻击它的侧后,并大量使用火光、鼓声乱敌耳目,使其感到我军仿佛是从地下冒出,从天上降下,全军奋勇战斗,敌人就不能阻止我军的突围了。”武王问:“如果前面有大河、宽堑、深坑阻碍,我军要逾越而过,但又没有准备船只。敌人屯兵筑垒,阻止我军前进,堵截我军退路,其斥候又戒备森严,险要地形全被敌人占据,敌人的战车、骑兵又在前面阻截,勇士又在后面袭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凡是大河、宽堑、深沟之地,敌人一般是不会设防的。即使设防,兵力也一定不会很多。这样,就可以用飞江、转关和天潢等工具将我军摆渡过去。派遣勇敢的武士按照指定的方向,冲锋陷阵,拚死战斗。并先焚毁我军的辎重,烧掉我军的粮草,明确告诉全军将士,奋勇作战就能生存,畏缩怯战就是死亡。已经脱离危险之后,就让我军前卫部队设置烟火信号,派出远方斥候警戒,占领丛林、坟墓和险阻地形。这样,敌人的战车和骑兵就必定不敢长驱远追了。设置烟火信号的目的。是为了指示先期突围的部队至有火的地方集结。并布成四面都有警戒的四武冲阵战斗队形,这样,我全军将士都精锐而勇猛战斗,敌人就无法阻止我军了。”
武王说:“说得好啊!”

行心心得
有了必出的决心,接下来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迎刃而解,与其他战斗一样机会多多,无绝境之困。


军略第三十五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溪大谷险阻之水,吾三军未得毕济,而天暴雨流水大至,后不得属于前,无有舟梁之备,又无水草之资。吾欲毕济,使三军不稽留,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将众,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不素信,士卒不习。若此,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凡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攻城围邑,则有轒辒[fěnwēn]、临冲;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三军行止,则有武冲、大橹,前后拒守;绝道遮街,则有材士强弩卫其两旁;设营垒,则有天罗、武落、行马、蒺藜;昼则登云梯远望,立五色旌旗;夜则设云火万炬,击雷鼓,振鼙[pí]铎,吹鸣笳[jiā];越沟堑,则有飞桥、转关、辘轳、鉏铻[chú yǔ];济大水,则有天潢、飞江;逆波上流,则有浮海、绝江。三军用备,主将何忧?”

查字
略——“各”是“略”的本字。当“各”的“进犯”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田”(“疆”的省略)另造“略”代替。金文=(田,即“疆”,边界)+(各,进犯他邑),表示犯边。造字本义:动词,侵入他邑,重定疆界。
设——設,金文=(言,商议、谋划)+(“役”的简写,战斗、作战),表示谋划作战。造字本义:动词,布署兵力,指挥战斗。
习——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鸟毛,借代翅膀。習,甲骨文=(羽,借代翅膀)+(圆圈,像鸟窝),表示幼鸟在鸟窝里振翅。造字本义:动词,幼鸟在鸟巢上振动翅膀演练飞行。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人敌国境内,遇到深溪大谷和难以通过的河流,我军尚未完全渡过,忽然天降暴雨,洪水涌来,水位大涨,后面的军队被水隔断,既没有船只、桥梁、又没有堵水用的草料物资。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全军渡过,使军队不至滞留太久,应当怎么办?”
太公答道:“大凡率领军队作战,如果计划不预先拟定,器械不事先准备,平时训练没有落实,士卒技术不熟练,就不能算是王者的军队。凡是军队有大的军事行动,没有不训练士兵熟练使用各种器械的。如攻城围邑,就用轒辒、临车和冲车等各种攻城战车;观察城内敌情,就用登高的云梯和瞭望敌人动静的飞楼;三军前进和驻扎,就用武冲、大橹等战车在前后掩护;断绝交通,遮隔街道,就用勇敢而有技术的士卒使用强弩控制两侧;设置营垒,就在四周布设天罗、武落、行马、蒺藜等障碍器材;白天就登上云梯瞭望远方,并设置五色旌旗报告敌情;夜晚就点燃烟火,并击响雷鼓、敲动鼙鼓、摇动大铎、吹响鸣笳,作为指挥信号;跨越沟堑,就用飞桥、转关,辘轳、鉏铻等器械;渡越大河,就用天潢、飞江等船只;逆流而行,就用浮海、绝江等器材。三军所需的器材用具都己齐备,主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行心心得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在教导孩子时,同样如此,无把握之事不做,无准备之话不说。


临境第三十六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吾与敌人临境相拒,彼可以来,我可以往,陈皆坚固,莫敢先举,我欲往而袭之,彼亦可来,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兵三处,令我前军深沟增垒而无出。列雄旗,击鼙鼓,完为守备;令我后军,多积粮食,无使敌人知我意;发我锐士,潜袭其中,击其不意,攻其无备,敌人不知我情,则止不来矣。”
武王曰:“敌人知我之情,通我之谋,动而得我事,其锐士伏于深草,要隘路,击我便处,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前军,日出挑战,以劳其意;令我老弱,曳柴扬尘,鼓呼而往来,或出其左,或出其右,去敌无过百步,其将必劳,其卒必骇。如此,则敌人不敢来。吾往者不止,或袭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敌人必败。”

查字
临——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篆文对金文字形中的(零)的误写;零,表示雨水自上而下降落。臨,金文=(像一个人在俯视)+(零,雨水自上而下降落),比喻目光自上而下打量。造字本义:动词,俯首察看。
情——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漂亮。情,金文=(心,意愿)+(青,即“倩”的省略,漂亮),表示美意。造字本义:名词,痴心,美意。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军与敌人在国境线上相互对峙。敌人可以前来攻我,我也可以前去攻敌,双方的阵势都很坚固,谁也不敢率先采取行动。我想前去袭击敌人,但又担心敌人前来袭击我军,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在这种情况下,就把我军分为前、中、后三部。令我前军深挖沟堑,高筑壁垒,不要出战。布列雄旗,敲击鼙鼓,作好守卫准备;令我后军多积粮食,不要让敌人侦知我军意图。然后,派遣我中军精锐部队偷袭敌军中央,击其不意,攻其无备。敌人无法了解我军情况,就会停止了动,不敢前来进攻了。”
武王问道:“如果敌军己侦知我军情况,洞察我军企图,我军一有行动,敌人就知道我要做什么,因而派出他的精锐部队埋伏在深草地区,在我必经的隘路上实施截击,在我防备不周密的地方发起攻击,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命令我的前军,每天前去向敌人挑战,以疲惫懈怠敌人的斗志;命令我的老弱士卒,拖动树枝,扬起尘土,击鼓呐喊,来回奔跑,以壮声势。进行挑战时,我部队或出现在敌人左边,或出现在敌人右边,距离敌人不超过百步。在我不断骚扰下,敌人的将领必定疲于应付,敌人的士卒必定震骇恐慌。这样,敌人就不敢前来进攻我军了。我军如此不停地袭扰敌军,或袭击他的内部,或攻击他的外部,然后,全军疾速地投入战斗,敌人一定会被打败。”

【行心心得
志坚就有主动权,心安就能转危为安。



本周整体心得
必出——军略——临境
志坚己安就能所向披靡,攻无不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2 10: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5-5-12 15:26 编辑

第十三周 (5月11-17日)任务
虎韬之
动静第三十七
金鼓第三十八
绝道第三十九




动静第三十七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之军相当,两陈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háng]陈不固,后陈欲走,前陈数顾;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军必败。”
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旁,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我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微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避。远我旌旗,疏我行陈,必奔其前,与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无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必走。”
武王曰:“善哉!”

【查字】
动——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力),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
静——“浄”和“靜”是“瀞”的异体字;而“净”是“浄”的异体字。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瀞,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
顾——“雇”是“顧”的本字。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家门,借代家居、家园。雇,甲骨文=(户,门,家园)+(隹,候鸟),表示迁徙的候鸟天鹅降落在家园。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普遍流行的远古时代,纯朴的先民将以“人”字阵形迁徙的候鸟视为“天鹅”加以崇拜,相信它们有特殊而神奇的力量;每当候鸟访问家园,则给水喂食,用心照看,以确保天鹅短暂休整之后可以继续远徙。造字本义:动词,迁徙的天鹅每年定期来访,主人给水喂食,用心照看。
陷——“臽”是“陷”的本字。臽,甲骨文像人掉进阱坑里。造字本义:动词,不慎掉进敌人或猎人预设的阱坑。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敌我势均力敌,双方对而相峙,众寡强弱相等,谁也不敢率先发起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我要使敌军将帅心怀恐惧,部队士气低落,行阵不能稳固,后阵士兵企图逃跑,前阵动摇不定。然后。擂鼓呐喊,乘势进小,迫使敌人溃败逃走,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要做到这样,就须派遣部队绕到敌后十里的地方,在道路两旁埋伏起来,另派遣战车和骑兵远出百里,迂回到敌军的深远后方,并命令部队多备旌旗,增设金鼓,在双方战斗发起后,擂鼓呐喊,各军同时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样,敌军将帅必然恐惧,士兵必然惊骇,以致大小部队互不救援,官兵互不照顾。如此,敌军就必然失败。”
武王问道:“假如敌方所处地势不便我军在其两旁设伏,我战车和骑兵又不能迂回到敌人深远后方,同时敌人又发觉了我军行动企图,预先有了充分的准备,我军士兵悲观沮丧,我军将帅心怀恐惧,与敌交战无法取胜。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微妙啊!君王所问的问题。象这种情况,应当在交战前五天,就先向远方派出斥候侦察,窥探敌人动静,审察敌人前来进攻的征兆,预先设下埋伏等待敌人进犯。必须在对敌最不利的地形上同敌军交战。疏散我军旌旗,拉开我行列的距离,并以与敌人相当的兵力向敌进击,刚一交战即行撤退,鸣金停止而故意不止,继续后退三里再回头反击,这时伏兵乘机而起,或攻击敌人两侧,或抄袭敌军前后,全军奋力作战,敌人必败而逃走。”
武王说:“说得好啊!”

【行心心得】
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以能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获胜。那么,面对现在的流行思潮,是不是也可以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呢,而没有“不得不”?孩子们不被流行思潮俘虏,在于他们服气而能守中,对于教育主体来讲,也是服气。这篇讲的就是心理战。


金鼓第三十八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当,而天大寒甚暑,日夜霖雨,旬日不止,沟垒悉坏,隘塞不守,斥堠懈怠,士卒不戒,敌人夜来。三军无备,上下惑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令我垒上,谁何不绝,人执旌旗,外内相望,以号相命,勿令乏音,而皆外向。三千人为一屯,诫而约之,各慎其处。敌人若来,视我军之戒,至而必还,力尽气怠,发我锐士,随而击之。”
武王曰:“敌人知我随之,而伏其锐士,佯北不止,过伏而还,或击我前,或击我后,或薄我垒,吾三军大恐,扰乱失次,离其处所,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为三队,随而追之,勿越其伏,三队俱至,或击其前后,或陷其两旁,明号审令,疾击而前,敌人必败。”

【查字】
金——金,金文=(“今”的变形,即“吟”的本字,吟叹)+(土,河床泥沙)+(沙粒,借代金属矿物颗粒),表示河床泥沙中令人吟叹的闪光金属颗粒。人类最早发现的自然态黄金是河边的金沙。金子,这种耐高温、抗腐蚀、具有最佳延展性的黄色矿物质,最终成为全球通行的货币标准。造字本义:名词,河床泥沙中令人吟叹的闪光金属颗粒,呈赤黄色。因其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易延展的诸多有利存储和加工的特性,而成为远古中国和世界的通行货币。
鼓——“壴”是“鼓”的本字。壴,甲骨文在“鼓”的上面和两侧各有一只手(“又”的简化),表示以掌击鼓。造字本义:动词,众人以手掌拍击圆柱状的打击乐器。
霖——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比喻众多。霖,甲骨文=(雨,降水)+(林,众多),表示降水多。造字本义:动词,大雨久下不停。
戒——戒,甲骨文=(戈,武器)+(廾,双手),表示手持戈戟武器。造字本义:动词,双手持戈,警惕备战。
诫——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警惕。誡,篆文=(言,说)+(戒,警惕),表示警告、使之警惕。造字本义:动词,警告,使觉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军深入敌国境内,敌我双方兵力相当,适值严寒或酷暑,或者日夜大雨,十天不止,造成沟堑营垒全部毁坏,山险要隘不能守备,侦察哨兵麻痹懈怠,士兵疏于戒备,这时,做人乘夜前来袭击,三军皆无准备,官兵疑惑混乱,对此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凡是军队,有戒备就能巩固,若懈怠就会失败。命令我军营垒之上,口令问答之声不绝,哨兵手持旗帜,与营垒内外联络,相互传递号令,不要使金鼓之声断绝,士卒面向敌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每三千人编为一屯,严加告诫和约束,使其各自慎重守备。如果敌人前来进犯,看到我军戒备森严,即使逼近我军阵前,也必会惧怕而退走。这时,我军乘敌人力尽气竭之际,派遣精锐部队紧随敌后攻击敌人。”
武王问:“敌人探知我将跟踪追击,于是事先埋伏下精锐部队,然后假装退却不止,当我军进入敌伏击圈时,敌人就掉转头来配合其伏兵向我反击。有的攻我前部,有的袭我后部,有的逼我营垒,从而使我全军大为恐慌,自相惊扰,行列混乱,各自离开自己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应该把我军分为三队,分头向敌人跟踪追击,注意不要进入敌人的伏击地区,在进入敌人伏击圈前三支部队要同时追上敌人。有的攻击敌人的前后,有的攻击敌人的两侧,并严明号令,使士兵迅速向前进击。这样,敌人必被打败。”

【行心心得】
对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收集与快速的处理,就是有神。这几篇都在讲处于危机时的应对方法,而太公的回应都是从容不迫且胜券在握,看起来简单觉得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一是因为自然,二是没有受情绪的影响,服气又能有效执行的话,就会胜券在握。为什么在实际生活中做不到,还不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仅是被人指责被人批评,就会陷入到“绝境”中,于是做啥啥不行只有等“败”,其关键就在于神有没有被情绪赶走。


绝道第三十九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守,敌人绝我粮道,又越我前后,吾欲战则不可胜,欲守则不可久,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深入敌人之境,必察地之形势,务求便利,依山林、险阻、水泉、林木而为之固,谨守关梁,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如是,则我军坚固,敌人不能绝我粮道,又不能越我前后。”
武王曰:“吾三军过大林、广泽、平易之地,吾盟误失,卒[cù]与敌人相薄,以战则不胜,以守则不固,敌人翼我两旁,越我前后,三军大恐,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之法,当先发远候,去敌二百里,审知敌人所在。地势不利,则以武冲为垒而前,又置两踵军于后,远者百里,近者五十里,即有警急,前后相救。吾三军常完坚,必无毁伤。”
武王曰:“善哉!”

【查字】
绝——絕,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两缕丝线的中间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将丝线割成两段。金文则在两组丝线之间加一把刀,明确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篆文=(丝,丝线)+(刀,割)+(卩,人),表示用刀割断丝缕。造字本义:动词,将丝线切断。
越——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钺”的本字,表示宽刃大斧的武器,借代战争。越,金文=(走,逃跑)+(骨,死亡),表示逃避死亡、灾难。有的金文=(邑,郡邑)+(戉,钺斧,借代战争),表示逃避战乱之地。篆文=(走,逃跑)+(戉,钺斧,借代战争),表示逃避战乱。有的篆文=(辵,行进)+(匿,隐藏),表示逃跑和隐匿。远古时代中原地区战争频仍,不堪兵灾的人士纷纷逃往南方的蛮荒之境以求长安。造字本义:动词,避开战乱的北方,远逃南方蛮荒偏安之地。
盟——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公开、显示。盟,有的甲骨文假借“血”。古人认为血是生命的象征,将各自的鲜血滴入同一个盛器的水或酒中,对天地发誓后喝下融合彼此鲜血的水或酒,表示生命相连,命运与共。有的甲骨文=(“血”的省略)+(明,表示公开),强调互喝血酒,公开发誓缔结生死之交。造字本义:动词,共饮融合彼此鲜血的液体,公开发誓缔结生死之交。
误——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娱”本字,表示游戏。誤,金文=(言,说)+(吳,即“娱”的本字,游戏),表示为制造娱乐而戏言。造字本义:动词,戏言,戏说,说错话。
薄——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水大、四处漫延。薄,篆文=(艸,野草)+(溥,漫延),表示草丛漫延生长。造字本义:名词,漫延生长的草丛。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人敌国境年,与敌军对峙相守,这时敌人截断了我军的粮道,并迂回到我军后方,从前后两方面夹击我军。我想战恐怕不能取胜,我要防守又不能待久。这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凡是深入敌国境内作战,必须察明地理形势,务必占据控制有利地形,依托山林、险阻、水泉,林木以求得阵势的巩固,谨慎严密守卫关隘桥梁,还应掌握城邑、丘墓等有利地形。这样,我军防守就能稳固,敌人既不能截断我军被道,也不能迂回到我军后方,从两面夹击我军了。”
武王问:“我军通过高大的山林、宽阔的沼泽地及平坦的地形时,约定到达的部队误时未至,突然同敌军遭遇,我想进攻恐怕不能取胜,要防守又担心不能巩固,这时敌人包围我军两侧,迂回到我军深远后方,于是我军大为恐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大凡统军作战的方法,应当先向远方派出侦察警戒,在距离敌人二百里时,就需要详细了解敌人所在的位置。如果地形对我行动不利,就用武冲车结成营垒向前推进,并派出两支后卫部队在后跟进,后卫部队和主力的间隔远的为一百里,近的五十里。一旦遇有紧急情况,以便前后互相救援。我军如能经常保持这种完善而坚固的部署,就一定不会遭受伤亡和失败了。”
武王说:“好啊!”

【行心心得】
小时候经常被骂做事顾前不顾后,其实就是为了培养一个整体思维。有了整体思维,不以点为要,就能坚固而杜绝,敌人无机可趁。



本周整体心得
动静(势均力敌怎么办)——金鼓(消息中断怎么办)——绝道(断绝粮道怎么办)
自己不绝自己,就没人能真的让我们陷入绝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5-5-23 20:53 编辑

第十三周(5月18日-5月24日)任务
虎韬之
略地第四十
火战第四十一
垒虚第四十二




略地第四十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战胜深入,略其地,有大城不可下。其别军守险,与我相拒。我欲攻城围邑,恐其别军卒[cù]至而击我,中外相合,击我表里,三军大乱,上下恐骇,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攻城围邑,车骑必远,屯卫警戒,阻其外内,中人绝粮,外不得输,城人恐怖,其将必降。”
武王曰:“中人绝粮,外不得输,阴为约誓,相与密谋,夜出穷寇死战,其车骑锐士,或冲我内,或击我外,士卒迷惑,三军败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当分为三军,谨视地形而处。审知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为之置遗缺之道,以利其心,谨备勿失。敌人恐惧,不入山林,即归大邑。走其别军,车骑远要[yāo]其前,勿令遗脱。中人以为先出者,得其径道,其练卒材士必出,其老弱独在。车骑深入长驱,敌人之军,必莫敢至。慎勿与战,绝其粮道,围而守之,必久其日。无燔[fán]人积聚,无坏人宫室,冢树社丛勿伐,降者勿杀,得而勿戮,示之以仁义,施之以厚德。令其士民曰:‘罪在一人。’如此,则天下和服。”
武王曰:“善哉!”

【查字】
略——“各”是“略”的本字。当“各”的“进犯”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田”(“疆”的省略)另造“略”代替。金文=(田,即“疆”,边界)+(各,进犯他邑),表示犯边。造字本义:动词,侵入他邑,重定疆界。
别——“别”是“捌”的本字。别,甲骨文=(刀,屠刀)+(像多关节的骨头),表示用刀剔骨。造字本义:动词,解剖,剔骨。
要——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晏”的本字,表示在晴天丽日伴女游玩。要,甲骨文=(妟,在晴天丽日伴女游玩)+(双手,表示邀请),表示邀约女伴游玩。造字本义:动词,邀女游玩,讨其欢心。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军乘胜深入敌国,占领其土地,但还有大城未能攻下,而敌人城外另有一支部队固守险要地形与我军相峙。我想围攻城池,又恐怕其城外部队突然向我发起攻击,与城内守敌里应外合,对我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以致我全军大乱,官兵恐惧震骇。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凡是攻城围邑之时,应把战车、骑兵配置在离城较远的地方,担任守卫和警戒,以隔断敌人内外之间的联系。这样,城内敌人旷日持久必然粮食断绝,而外面的粮食又不能输入。如此,城内军民就会发生恐慌,守城的敌将必然投降。”
武王问:“城内敌军断粮,城外粮食又不得输入,这时敌人内外暗中互相联系,秘密谋划向外突围,乘着黑夜出城拼命死战,敌人的车骑精锐有的突击我内部,有的进攻我外面,使我军士卒恐惧惶惑,全军大败混乱,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遇到这种情况,应把我军分为三部,并根据地形情况审慎屯驻。详细查明敌人城外部队所在的位置以及附近大城别堡的状况,然后为被围敌人留出一条道路,以引诱城内敌军外逃。但须严密戒备,不要让敌人跑掉。由于被围敌人惊恐慌乱,因此突围时不是想逃人山林,就是想撤往另一城邑。这时我军应以一部,首先赶走敌人在城外的部队,以另一部车骑精锐在距城较远的地方,阻止敌人突围的先头部队,不要让他们逃脱。在这种形势下,守城敌军就会误以为其先头部队已突围成功,打通了撤退的通道,其精锐士卒就必定会继续出城外逃,只留下一些老弱士卒在城内。然后用我军的第三部战车和骑兵,深入长驱,插入敌后。如此,敌人守城部队必不敢继续突围。这时我军要格外谨慎,不要急于同敌人交战,只要断绝其粮道,把它围困起来,日子一久,敌人必然投降。攻克城邑之后,不要焚烧其仓库的粮食,不要毁坏城内民众的房屋,不要砍伐坟地的树木和庙祠的丛林,不要杀戮投降的敌军士卒,不要虐待敌人被俘的人员。借此向敌国民众表示仁慈,施加恩惠,并向敌国军民宣布,有罪的只是无道君主一人。这样,天下就会心悦诚服了。”
武王说:“说得太好了!”

【行心心得】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中的知,不是我们日常理解的那么浅显的知道行动情报了解人员情况,而是我心里装下了你我,我的神覆盖住了大家,你即将怎么行动,你有什么想法,我都了如指掌,然后自然而然作出相应的行动而已。


火战第四十一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草蓊[wěng]秽,周吾军前后左右,三军行数百里,人马疲倦休止。敌人因天燥疾风之利,燔吾上风,车骑锐士,坚伏吾后,吾三军恐怖,散乱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则以云梯、飞楼,远望左右,谨察前后。见火起,即燔吾前,而广延之,又燔吾后。敌人若至,即引军而却,按黑地而坚处[chǔ]。敌人之来,犹在吾后,见火起,必还走。吾按黑地而处,强弩材士,卫吾左右,又燔吾前后。若此,则敌不能害我。”
武王曰:“敌人燔吾左右,又燔吾前后,烟覆吾军,其大兵按黑地而起,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为四武冲陈,强弩翼吾左右。其法无胜亦无负。”

【查字】
坚——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賢”的本字,表示善于管理、组织。堅,古鈢字形=(臤,管理、组织)+(土,壁垒、护墙),表示发动和组织群众,加固壁垒或城墙。造字本义:动词,有组织地加固壁垒或城堡等防御工事,使敌人攻而不克。
处——处,甲骨文=(倒写的“止”,由外归来)+(人,当事者),表示回到家中,在家休息,是“止”的倒写,表示与出行相反。造字本义:动词,驻足家中,坐几休息。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遇到茂密的草丛树木围绕在我军前后左右,我军已行军数百里,人马困乏疲惫,需要宿营休息。这时,敌人利用天气干燥,风声疾速的有利条件,在我上风口放火,又使其车骑锐士埋伏在我军的后面,造成我三军恐怖,散乱逃跑,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宿营地竖起云梯、飞楼,登高瞭望和仔细观察前后左右的情况。发现敌人烧起大火,我也立即在军前较远的开阔地上放火,扩大火焚面积,同时又在我军后面放火,以便烧出一块黑地。若是敌人前来进攻,我就把军队撤到这块烧光草木的黑地上坚守。前来进攻的敌人此时落在我军后面,看到火起,必定退走。我军在黑地上布列阵势,以材士强弩掩护左右两翼,并继续放火烧掉我前后的草地。这样,敌人就不能加害于我了。”
武王问:“敌人既在我左右放火,又在我前后放火,以至浓烟覆盖了我军,而敌人的大军突然向我据守的黑地发起进攻,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遇上这种情况,应当把我军结成四武冲阵的战斗队形,以强弩掩护左右两翼。这种办法虽然无法取胜,但也不会导致失败。”

【行心心得】
被火攻却用火防守,想到2022年北碚山火用火灭火的方法,是同一个道理,火燃烧起来就形成一个势,人在势中行事。


垒虚第四十二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何以知敌垒之虚实,自来自去?”
太公曰:“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登高下望,以观敌之变动;望其垒,即知其虚实;望其士卒,则知其去来。”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听其鼓无音,铎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而不惊,上无氛气,必知敌诈而为偶人也。敌人卒[cù]去不远,未定而复返者,彼用其士卒太疾也。太疾则前后不相次;不相次则行[háng]陈必乱。如此者,急出兵击之,以少击众,则必胜矣。”

【查字】
望——远古时代每逢阴历十五满月之夜,朝臣祭拜月亮神,除了加强官员敬天顺地的意识,还有巩固帝王“天子”地位的作用。古人也因此称满月的阴历十五为“望日”、称满月之后的阴历十六为“既望”。造字本义:动词,朝臣在阴历十五的满月之夜祭拜月神。
氛——“雰”是“氛”的异体字。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纷”的省略,表示飘动而富于变化。氛,篆文=(气,云气或雾霭)+(分,即“纷”的省略,飘动而富于变化),表示云气或雾霭缤纷飘散。造字本义:名词,缤纷飘散的云气或雾霭。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怎样才能知道敌人营垒的虚实和敌军来来去去的调动情况呢?”
太公答道:“将帅必须上知天时的逆顺,下知地理的险易,中知人事的得失。登高下望,以观察敌情的变化;从远处眺望敌人的营垒,就可知道其内部的虚实;观察敌士兵的动态,就可知道敌军调动的情况。”
武王问:“怎么才能知道这些事情呢?”
太公答道:“听不到敌营的鼓声,也听不到敌营的铃声,看到敌人营垒上有许多飞鸟而没受到惊恐,空中也没有飞扬的尘上,就可知道这必定是座空营,敌人不过是用一些假人欺骗我们。敌人仓促撤退不远,还没有停下来又急忙返回的,这是敌人调动太忙乱的表现。调动太忙乱,前后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行列阵势就必然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可急速出兵打击它,即使是以少击众,也必会取得胜利。”

【行心心得】
敌我立场上是对立的,但要打胜仗就需要把敌人纳入到我的神的管辖范围之类,不能还是放在对立面,那样就无法知道敌人的虚实,虚就真虚了。如果我的神盖住了对方,那对方的虚实只是一个相对的虚实,虚就是虚的实,实就是实的虚,应对就能自由灵活。



【本周整体心得】
略地——火战——垒虚
兵法是一统天下的心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5-5-25 20:27 编辑

第十四周(5月25日-5月31日)
豹韬之
林战第四十三
突战第四十四
敌强第四十五  




豹韬

林战第四十三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大林,与敌分林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使吾三军分为冲陈,便兵所处,弓弩为表,戟盾为里;斩除草木,极广吾道,以便战所;高置旌旗,谨敕[chì]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林战。林战之法:率吾矛戟,相与为伍;林间木疏,以骑为辅,战车居前,见便则战,不见便则止;林多险阻,必置冲陈,以备前后,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走;更战更息,各按其部。是谓林战之纪。”

【查字】
敕——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谏”的省略,表示下对上的建言或忠告。敕,金文=(柬,即“谏”,建言、忠告)+(攴,持械打击),表示强制、威胁对方接受意见。造字本义:动词,强制、威胁对方接受意见。
息——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借代心脏所在的胸部。息,金文=(自,即“鼻”的本字,呼吸器官)+(心,胸、腹),表示以腹为鼻进行呼吸。造字本义:动词,以腹为鼻,即胎儿不用口鼻、只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沉静安定,运气若有若无。
部——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㕻”即“否”的异体字,表示鄙夷、唾弃。部,篆文=(咅,即“否”,鄙夷、唾弃)+(邑,城邦,借代居民聚集区),表示在中原朝廷眼中不值一提的居民聚集区,即边远地区零散脆弱的原始聚落。造字本义:名词,古代由单一首领直接统领所有成员的原始落后的零散聚落。
纪——“己”是“紀”的本字。己,甲骨文、金文像丝绳缠绕绑扎的样子。当“己”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在“己”的基础上再加“丝”另造“紀”代替,强调用丝绳打结作记号。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标明物品的归属。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军深入敌国境内,遇到森林地,与敌人各占森林一部相对峙。我要防御就能稳固,进攻就能取胜,应该怎么办?”
大公答道:“将我军部署为冲阵,配置在便于作战的地方,弓弩布设在外层,戟盾布设在里层,斩除草木,广开道路,以便于我军战斗行动。高挂旗帜,严格约束全军,不要让敌人了解我军情况,这就是所说的森林地作战。森林地作战的方法是:将我军使用矛戟等不同兵器的士兵,混合编组为战斗分队。森林中树木稀疏,就以骑兵辅助作战,把战车配置在前面,发现有利时就战斗,没有发现有利时就停止。森林中多是险阻地形,就必须部署为冲阵队形,以防备敌人攻击我军前后。攻防战术都安排好了,我军就可以发起迅猛的进攻,敌人既使人数众多,也会被我击败逃遁。我军在战斗过程中要轮番作战,轮番休息,各部均按编组行动。这就是森林地作战的一般原则。”

【行心心得】
在树林中战斗,地理条件既是优势也是劣势,所以要攻防皆备,因此进攻的时候要进行车轮大战,轮番进攻就是轮番防守,才能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战况,不给敌人有可趁之机。
生活中的很多活动就是引诱人们只攻不守,后方空虚,让人夺了心舍而失神。


突战第四十四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为敌所虏。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其牛马必不得食,士卒绝粮,暴击而前。令我远邑别军,选其锐士,疾击其后;审其期日,必会于晦[huì],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虏。”
武王曰:“敌人分为三四,或战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马,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致吾三军恐惧,为之奈何?”
太公曰:“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去城四里而为垒,金鼓旌旗,皆列而张,别队为伏兵;令我垒上多积强弩,百步一突门,门有行马,车骑居外,勇力锐士,隐伏而处。敌人若至,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令我城上立旌旗,击鼙[pí]鼓,完为守备。敌人以我为守城,必薄我城下。发吾伏兵,以冲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或击其前,或击其后。勇者不得斗,轻者不及走。名曰突战。敌人虽众,其将必走。”
武王曰:“善哉!”

【查字】
突——突,甲骨文=(穴,像茅舍狗洞)+(犬,狗),表示狗从狗洞中窜出。造字本义:动词,狗从狗洞里猝然窜出,让人意外而来不及反应。
薄——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水大、四处漫延。薄,篆文=(艸,野草)+(溥,漫延),表示草丛漫延生长。造字本义:名词,漫延生长的草丛。
晦——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妇女生育。晦,金文=(日,太阳)+(每,妇女生育),表示太阳诞生,即太阳尚未露脸的黎明之前。造字本义:形容词,黎明前天地一片黑暗。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敌人长驱直入,侵掠我土地,抢夺我牛马,敌人大军蜂涌而来,迫近我城下。我军士卒大为恐惧,民众被拘禁成为俘虏。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进行防守能够稳固,进行战斗能够取胜,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象这类敌军,叫做突袭性的敌军。它的牛马必定缺乏饲料,它的士卒必定没有粮食,所以凶猛地向我发动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应命令我驻扎在远方的其他部队,挑选精锐的士兵,迅速袭击敌人的后方,详细计算并确定会攻的时间,务必使其在夜色昏暗时与我会合,全军迅速猛烈地同敌战斗。这样,敌人虽然众多,敌将也可被我俘虏。”
武王问:“如果敌军分为三、四部分,以一部向我发动进攻以侵占我方土地,以一部驻止以掠夺我牛马财物,其主力部队尚未完全到达,而使一部兵力进逼我城下,以致我全军恐惧,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应仔细观察情况,在敌人尚未完全到达前,就完善守备,严阵以待。在离城四里的地方构筑营垒,把金鼓旌旗,都布列张扬起来,并另派一支部队为伏兵。令我营垒上的部队多集中强弩,每百步设置一个可供部队出击的暗门,门前安置拒马等障碍物,战车、骑兵配置在营垒外面,勇锐士卒隐蔽埋伏起来。如果敌人来到,先派我轻装部队与敌交战,旋即佯装不敌退走,并令我守军在城上竖立旗帜,敲击鼙鼓,作好充分的防守准备。敌人认为我主力在防守城邑,因而必然进逼城下。这时我突然出动伏兵,突人敌军阵内,或攻击敌人阵外。同时再令我全军迅猛出击,勇猛战斗,既攻击敌人正面,又攻击敌人后方,使敌人勇敢的无法格斗,弱的来不及逃跑。这种战法称为突战。敌人虽然众多,其将领也必定由于战败而逃走。”
武王说:“好啊!”

【行心心得】
即使敌人突袭到城门前,也有回转的余地,因为事物都有发展的规律,就是智,利用这些规律就能思考出应对计谋。如果因为敌军来到了城门前就慌张害怕,那就会失智,而无计无谋了。

敌强第四十五

【原文(正音)】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冲军相当,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敌人夜来,或攻吾左,或攻吾右,三军震动,吾欲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震寇。利以出战,不可以守。选吾材士强弩,车骑为之左右,疾击其前,急攻其后,或击其表,或击其里,其卒必乱,其将必骇。”
武王曰:“敌人远遮我前,急攻我后,断我锐兵,绝我材士,吾内外不得相闻,三军扰乱,皆散而走,士卒无斗志,将吏无守心,为之奈何?”
太公曰:“明哉,王之间也!当明号审令,出我勇锐冒将之士,人操炬火,二人同鼓,必知敌人所在,或击其表里,微号相知,令之灭火,鼓音皆止,中外相应,期约皆当[dàng],三军疾战,敌必败亡。”
武王曰:“善哉!”

【查字】
震——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振”的省略。震,甲骨文=(辰,即“振”)+(双腿发抖,两点指事符号表示颤抖),表示天雷振撼天地,令人恐惧发抖。造字本义:动词,打雷,撼动天地。
当——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遮阳挡雨的屋顶。當,金文=(尚,屋顶,遮挡)+(土,土墩),表示被土墩遮挡。造字本义:动词,被高大土墩遮挡。
微——甲骨文=(長,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领兵深入敌国境内,与敌军突击部队正面接触,敌众我寡,敌强我弱,而敌人又利用夜暗掩护前来攻击,或攻我左翼,或攻我右翼,使我全军震恐。我想进攻能够取胜,防御能够稳固,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这样的敌人叫做震寇。对付这样的敌人,我军利于出战,而不适宜防守。应该挑选材士强弩,以战车、骑兵为左右两翼,迅猛地攻击敌人正面,急速地攻击敌人侧后。既攻击敌人阵外,又攻击敌人阵内。这样,敌人士兵必然混乱,敌人将帅必然惊恐骇惧而被打败。”
武王问:“敌人如果在远处阻截我的前方,急速地攻击我的后主,遮断我精锐的部队,阻我应援的材士,使我前后方失去联系,以致全军扰乱,散乱逃走,士卒没有斗志,将官无心固守,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高明啊!君王提出的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明审号令,出动我勇猛精锐的士兵,使每个人手持火炬,两人同击一鼓,必须探知敌人的准确位置,然后发起攻击,或攻击敌人的外部,或冲击敌人的内部。攻击时,部队都佩带暗号,便于互相识别,并扑灭火炬,停止击鼓,之后内外互相策应,各部按预先约定的计划行动。全军迅猛出击,英勇奋战,敌人必然失败灭亡。”
武王说:“好啊!”

【行心心得】
灵活地分割包围又团结一致,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就能应对强敌,立于不败之地。



【本周整体心得】
林战——突战——敌强
灵活应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25 22:30 , Processed in 1.099105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