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anluqin 于 2023-8-1 18:15 编辑
第三轮阅读
1、 孙子兵法计篇说: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说说“以佐其外”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计篇主要是战前最开始的庙算。计利以听,可知是庙算周密得胜多。庙算于内做的充分,接下来就进入庙算的外部操作落实环节,为真正的战场胜利造势,紧紧围绕庙算直接指向最终的真正胜利开展战前准备工作。
以佐其外,给人一种内外一体,由内而外是个连续的操作过程,内为紧着的中心,有神有威,向外输出有形有势,有的放矢,战而必胜。
2、 孙子兵法第二篇名“作战”。说说作战的意思是什么?
作,造字本义:动词,木匠用刀具砍斫削刻,制成器物。古籍常“做作”并用,词义偏指“做”,行为夸张、不自然。“做”的所指范围小,“作”的所指范围大,但二者之间又有一定交叉,因此准确区别使用“做”和“作”颇为不易。“做”强调人类行事的姿态,带有表现、表演的意味,只用于描述显性的、直观的人类活动(比如“做事、做生意”,不能写成“作事、作生意”);“作”强调从无到有的前后变化, 可以、并用常常描述隐性、非直观的行为、以及大自然的状态(如不外露的创造性思维,文艺“创作”不能写成“创做”;“风雨大作”不可写成“风雨大做”)。大体上说,“做”的行为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对应于“作”的行为抽象性、自然性、自发性;但实际用字习惯中,二者存在一定交叉,如“做学问”虽然不强调具体性、表演性、社交性,却不能写成“作学问”;“认作、当作”,也可用“认做、当做”代替。 战,造字本义:动词,远古士兵以弓箭、干戈为武器打斗拼杀。战,具有武力侵占、武力占有的意思。
作战,作木匠用刀具砍斫削刻,制成器物。战,远古士兵以弓箭、干戈为武器打斗拼杀。那么作战就是战前的各种武器、装备、军费(驰车、革车、带甲、粮草等)准备,为将士们未来在前方作战而提供的军用(经济)支持。属于第一章所讲“计利以听,乃为之势”的为势部分。
3、孙子兵法第三章谋攻,为什么以“......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开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止戈为武,善为士者不武。 谋攻以不攻为上,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 战争是关于国家存亡,生民生死之大事。战争,尤其是军事战争,哪怕是最终获得胜利的那一方战争消耗也是十分巨大,因此能通过外交、政治手段解决的纷争,坚决不诉诸武力。 战争的目标是以德服人,以德取人。目标达成是第一位的,战争手段是第二位的。谋攻以消耗小得胜多为上,最上者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零消耗而全胜。所以“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谋攻篇开篇点题,让人一下从从好战的人德回归到不武德天德上战上来。
4 孙子兵法形篇所讲的“形”是指的什么的形?势篇所讲的势指的是什么的势?二者关系如何? 形,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 势,动词,强力押解犯人。 形篇的形为军事实力的形(外在表征),善胜之形,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也。 势篇的势讲的是军事实力形成之后,如何通过合理调配(奇正、虚实),以形成对敌的压倒性优势,取得最终的胜利。 形为势的根,势是在形的基础上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