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00|回复: 0

第三课 “本课”的引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28 12: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一个物理学家跟一个生物学家在一起,他们讨论的通常是生活问题或者交际问题,或者是彼此专业领域里的科普性问题,而不会深刻的讨论彼此的专业话题。鸡同鸭讲,讲些什么?鸡同鸡讲、鸭同鸭讲,又讲些什么?这类现象,耳熟能详,可是是什么决定着这类现象呢?
  个体差异、主观动机和客观条件决定了物种、个体之间,其“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研究”目标的不同和“研究内容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导致了所谓的不可认识性、不可交流性。
研”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杵舂磨。,篆文石,代表舂磨的石臼幵,双手持杵),表示持杵在石臼舂磨。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杵椎在石臼里转磨,使谷物或药物粉碎.
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伸出手掏摸、探究,力求确定内部情况。当九”的“掏摸”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穴”(未知空间)另造“究”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伸手往洞里掏摸、试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九”写成
  人与人之间,没有物种间那么巨大的现实鸿沟,但人与人之间的不可认识性和不可交流性差异,却远远超过物种间的差异。学习困难、适应困难、完成任务的困难,往往是这种差异性的表现。从认识过程的结构性要素考察,形成这种差异,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象
  对象是“研究”行为的作用点。手持杵椎在石臼里转磨,转磨的是石臼还是所盛之物?这是对象问题。临床心理学“研究”,石臼是什么?所盛之物是什么?它们谁是对象?
  对象,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现象,也是一种主观操作,这种操作可以叫做“当做对象”。把什么当做对象?还是把一切都当做对象(对象化)?
  没有对象不行,会不会“当做对象”和把一切都“当做对象”也不行。对象是什么?不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就没有对象,没有对象的研究或者搞错了对象的研究,不可思议。解决了什么是对象的问题,对象便在眼前,但却不知道怎么做是“当做对象”,这样的研究也不可思议。解决了对象是什么和怎么“当做对象”的问题,如果把一切都当做对象,这样的研究也是不可思议。
  二、工具与方法
  工具是跟对象直接接触的“对象”。从“直接作用”的意义上讲,做任何事情,任何研究,都不可能没有工具。工具和对象,是一对阴阳,形影不离不可分割。到底是工具还是对象,并不是总那么好区分。尤其在心理研究这件事情上,工具和对象其实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心理”——心理研究的最基本内容,是以心理作为工具对心理的研究。心理研究,是人类研究的特别形态。
  方法是对象、工具和目标三位一体的和合存在物,也就是说,方法,是在特定目标指引下工具和对象之间的接触方式。方是行动,是研,也是究;法,是其他人可以借鉴的行为内容。

”是“”的异体字。,金文去,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水,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廌,轻盈灵巧的动物),表示古代参天察地的高人在野外活动时,从流水顺其自然的特性、麋鹿等动物的灵巧自由中,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道家思想相信“上善若水”,认为水的特质代表了自然的本质精神。篆文将金文字形的混合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简体篆文“法”省去“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法”承续简体篆文字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去”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人类从水、鹿等自然中领悟并践行的生存之道,即暗合宇宙万物的本质精神、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方法不对,意味着工具、对象和目标的组合关系不对。心理“研究”很久以来都有正确的方法,但却一直容易出错;最近几百年来,基本都是不正确的,但一直被认为是正确的。所以心理学家发现,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往往不能直接指导心理实践,相反是真实的心理学临床实践一直在引导和修正心理科学的发展。

  三、主体与目标
  主体,是执行“研究”的最终决定者。这个最终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主体操纵者工具,实施着对对象的研与究(损兑),在直接实现对象改变的具体场景中,主体是最终的决定者。另一个内容是,“研究”行动的预谋、策划、执行和修改,都服从于主体的“目标”。
  目标,是“研究”行动所要达到的终点。这里有个其妙的问题是,目标的终点是对象的改变终点,还是工具的运用活着改变终点,还是主体的发展终点,还是方法的完善终点?

  因为参加课程的人的不同,人们习得的关于对象、工具、方法、目标和主体的全部内容都不会相同。心理“研究”的特殊性在于,其对象、工具、方法、目标和主体,全部都是心理。每个人关于“研究”的知识库中的欠缺和偏好,可能会严重阻碍其进入这个领域。本课培训师的首要任务,便是检视学员的“知识库”,提供针对性的损兑性(研究性、方圆性)知识,首先让学员进入这个领域,进入心理世界。



课后练习 系统地说说,你认为应该如何把学员引入心理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

GMT+8, 2025-7-12 12:53 , Processed in 1.244921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