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19-2-16 17:51 编辑
第十一周
一、原文
治本于农 (zhì běn yú nóng), 务兹稼穑 (wù zī jià sè)。
俶载南亩 (chù zǎi nán mǔ), 我艺黍稷 (wǒ yì shǔ jì)。
税熟贡新 (shuì shú gòng xīn), 劝赏黜陟 (quàn shǎng chù zhì)。
孟轲敦素 (mèng kē dūn sù), 史鱼秉直 (shǐ yú bǐng zhí)。
庶几中庸 (shù jǐ zhōng yōng), 劳谦谨敕 (láo qiān jǐn chì)。
聆音察理 (líng yīn chá lǐ), 鉴貌辨色 (jiàn mào biàn sè)。
贻厥嘉猷 (yí jué jiā yóu), 勉其祗植 (miǎn qí zhī zhí)。
省躬讥诫 (xǐng gōng jī jiè), 宠增抗极 (chǒng zēng kàng jí)。
殆辱近耻 (dài rǔ jìn chǐ), 林皋幸即 (lín gāo xìng jí)。
二、需要查询的语句
1、治本于农 , 务兹稼穑。
治:本:
本,金文在树的根部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造字本义:名词,树的根部。籀文在树的下方加倒三角,表示扎入地下的根系。“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于:
“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 =(于,即“竽”,竹管吹奏乐器)(凹凸曲折),表示竽管乐音起伏迂回。在有柄的吹奏乐器“丂”的手柄部位加一横,表示手握乐器;凹凸曲折的符号,表示乐音婉转起伏。简体甲骨文省去凹凸起伏的符号。造字本义:名词,婉转起伏的竽管乐音。当“于”的“竹笛”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竽”代替。由于“于”(男女新婚仪式上必备的音乐演奏)与“於”(成双成对的鸟儿比翼齐飞)读音相同,而且含义存在内在关联,古人于是有时假借“于”代替“於”。《汉字简化方案》用“于”合并代替“於”。 农:
务:
務,篆文=(矛,武器)+(攴,持械攻击)+(力,竭力),表示竭力攻击。造字本义:动词,战场上持械竭力搏杀。 兹:
稼穑:(1).耕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书·无逸》:“厥父母勤劳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穡之艰难。”《孟子·滕文公上》:“ 后稷 教民稼穡。”《史记·货殖列传》:“好稼穡,殖五穀。” 唐 薛存诚 《膏泽多丰年》诗:“候时勤稼穡,击壤乐农功。” (2).指农作物;庄稼。《诗·大雅·桑柔》:“降此蟊贼,稼穡卒痒。” 朱熹 集传:“又降此蟊贼,则我之稼穡又病,而不得以代食矣。”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林晚鸟雀噪,田秋稼穡黄。”
2、俶载南亩 ,我艺黍稷。
俶载: 始事,开始从事某种工作。《诗.大雅.大田》:"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朱熹集传:"取其利耜而始事于南亩,既耕而播之。"后以"俶载"指农事伊始。 南: “南”是“喃”的本字;而“諵”是“喃”的异体字。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简体甲骨文字形对“舟”的误写。南,甲骨文(像系挂的绳结)+(舟,木船),表示用于水上祭祀、系吊于舟中的小鼓。繁体甲骨文“喃”加“口”(说唱),强调水上祭祀时以小鼓伴奏的说、唱、颂、念。金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加“卜”(棍棒、鼓槌),写成混合结构,表示用鼓槌敲击舟鼓。篆文导致“凡”形(“舟”形)消失。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流行于闽越水域的船上吊鼓,祭祀时用来伴奏巫师的说、唱、颂、念。 亩: 形声。小篆字形。从十,从田,久声。十,四方。本义:中国土地面积市亩的通称 畮,六尺为步,百步为畮。秦田二百四十步为畮。畮或从十久。——《说文》。字亦作畆、畒、畝、畞。如:亩制(以亩为单位划分、计算土地面积的制度);亩级(田地土壤质量好坏的等级);亩积(每一亩田的面积) 亩是土地测量单位的量词,时代不同,亩的数量单位大小也不一样。上古时代(先秦)宽一步,长百步为一亩,六尺为一步,如《孟子》书中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按秦制,240步为一亩,现代的一亩为60平方丈,合667平米。十分地为一亩,一百亩为一顷。古今时代不同,度量衡的单位也有所变化。 南亩: 谓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 《诗·小雅·大田》:"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汉桓宽《盐铁论·园池》:"夫如是,匹夫之力尽于南亩,匹妇之力尽于麻枲。" 井田制: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秦孝公即位后,就废除了井田制度。 井田制是把耕地划分为多块一定面积的方田,周围有经界,中间有水沟,阡陌纵横,像一个井字。一人耕种大约100亩(约合今70公亩)。100亩为一个方块,称为"一田"。甲骨文中的"田"字也是由此而来。一井分为9个方块,周围的8块田由8户耕种,谓之私田,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是公田,由8户共耕,收入全归封邑贵族所有。但实际上并不是每块井田都是900亩,还存在诸如800亩,1000亩这样的特殊情况。 我: 我,甲骨文像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是戌的变形,即超级的戉(钺),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有的甲骨文简化齿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大戉,呐喊示威。当“我”演变成代词后,后人再加“口”另造“哦”,表示手持战具呐喊示威。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黍: 黍,甲骨文=(禾,穗子,谷物)+(水,酒),表示一种可以酿酒的粮食。有的甲骨文突出了禾穗下垂的样子,强调“黍”是一种成熟的谷物。金文简化字形。篆文=(禾)+(冖,屋)+(水,酒),强调将小米放在屋里酿酒。造字本义:名词,小米,一种耐旱的庄稼,性粘,可酿酒。 稷: (1)“畟”是“稷”的本字。畟,篆文=(田,庄稼地,水田)+(八,是“人”的变形,借代农夫)+(夂,倒写的“止”,后退),表示农夫在水田里双手一边插秧,双脚一边后退。当“畟”成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禾”(禾苗)另造“稷”代替,强调插秧。造字本义:动词,农夫在水田里倒退着插秧。 (2)植物名。我国古老的食用作物,即粟。一说为不粘的黍。又说为高粱。 稷,齌也。五谷之长。——《说文》 黍稷无成。——《国语·晋语》。注:“粱也。”按,千谷粟三者为黍,稷稻梁之大名。梁则今小米子之大而不黏者,与稷别。 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本草纲目》 稷,粟也。——《尔雅·释草》注 稷,今人谓之高粱。——《广雅疏证》
3、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税: 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对换。税,篆文=(禾,庄稼、谷物)+(兑,对换),造字本义:动词,用谷物兑租赋。 熟: (1) 形声。从火,孰( shú)声。本作“孰”。“熟”是后起字。本义:煮熟,食物烹煮到可吃的程度 熟治万物。——《礼记·礼运》。疏:“谓烹煮。” 宰夫胹熊蹯不熟。——《左传·宣公二年》 (2) 谷物、水果或微生物等成熟 秋,大熟,未收。——《书·金滕》 五谷熟而民人育。——《孟子·滕文公上》 贡: (1)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巨”,表示硕大。貢,金文=(工,硕大)+(貝),表示大贝。造字本义:名词,敬献皇宫的稀世大贝壳。古人认为身为天子的皇帝,有权享受所有天下最美的东西。古人称进贝为“贡”,称进虎为“献”。 “工”在汉字中通常有“大”的意思:大河为“江”;大穴为“空”;大虫(龙)为“虹”;大贝为“贡”;大棍为“杠”;大瓮为“缸”。 (2)形声。从贝,工声。本义:进贡,把物品进献给朝廷 贡,献功也。——《说文》 贡,上也。——《释言》 贡,献也。——《广雅》 尔贡包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 以令地贡。——《周礼·大司徒》。注:“贡地所生,谓九谷。” 新: “辛”是“新”的本字;而“新”是“薪”的本字。辛,甲骨文=(像刀刃)+(木,原木),表示加刃于木,即用刀斧劈柴。当“辛”的“劈柴”动词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斤”(斧子)另造“新”代替,强调用刀斧劈开原木。有的甲骨文将“辛”字中的“木”简化成“屮”。造字本义:动词,用锋利的刀斧将原木劈成两半,备作柴薪。原木的表皮通常灰暗而多褶皱,而劈开后木心所呈现的,却白晳而平滑,并且富于清新宜人的自然气息,因此“新”从“劈柴”的动词本义引申出“开辟性的、前所未有的”形容词含义。 劝: 勸,金文=(雚,“權”的省略)+(力),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勉励下级努力。 赏: 形声。从贝,尚声。本义:赏赐;奖给 赏,赐有功也。——《说文》 赏,上报下之功也。——《墨子经》 黜: (1) 形声。从黑,出声。本义:黑暗 (2) 降职或罢免 黜,贬下也。——《说文》 黜,贬也,下也。——《玉篇》 黜陟幽明。——《虞书》。传:“退其幽者。” 陟: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阜,从步。左边是山坡,右边是两只向上的脚,表示由低处向高处走。本义:由低处向高处走;升;登高 (2) 同本义,与“降”相对 陟,登也。——《说文》 陟,陞也。——《尔雅》
4、孟轲敦素, 史鱼秉直。
孟轲: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史鱼: 史鱼,春秋时卫国(都于濮阳西南)大夫。名佗,字子鱼,也称史鳅。卫灵公时任祝史,负责卫国对社稷神的祭祀,故称祝佗。吴国的延陵季子经过卫国时,赞史鱼为卫国君子、柱石之臣。他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蘧伯玉。临死嘱家人不要"治丧正室",以劝戒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史称"尸谏"。孔子称他为"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敭行……昔者卫大夫史鱼病且死,谓其子曰:“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正堂,殡我于室足矣。”卫君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君造然召蘧伯玉而贵之,而退弥子瑕,徙殡于正堂,成礼而后去。生以身谏,死以尸谏,可谓直矣。《诗》曰:“静恭尔位,好是正直。”——《韩诗外传》卷7 秉: 甲骨文=(禾,庄稼,植株)+(又,持握),表示手握庄稼。造字本义:动词,一手执刀,一手持株,收割庄稼。金文将“禾”和“又”交叉连写混合结构。手握一株为“秉”,手握两株为“兼”。 直: 直,甲骨文在眼睛上加一竖线,表示目光向正前方看。造字本义:动词,正视,面对而不回避。金文误将短竖线写成“十”,并加一曲形,表示去曲求正。有的金文在“直”的字形上加“木”,表示木匠眯眼看木料,以便消除凸曲部分。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隶书将转曲形简化成一横。“直” 的“正视前方”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值”代替。
5、庶几中庸, 劳谦谨敕。
庶: ①甲骨文=(宀,房屋)+(石,指石垒的灶)+(火,炊火),表示在家炊煮。有的甲骨文省去房屋“宀”。造字本义:动词,在家里开灶煮饭。 ②形容词:生活自足的,丰足的,丰富的。 / 富庶 既庶且多。——《诗 • 大雅 • 卷阿》 明庶风至。——《春秋考异郵》 ③形容词:平民化的,普通的。 庶出 庶母 庶子 庶族 庶民 庶,屋下众也。——《说文》 庶众也。——《尔雅》 寒暑不时,以伤庶物。——《庄子 • 渔夫》 ④副词:几乎,差不多。 庶乎 庶几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 • 梁惠王下》 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左传 • 桓公六年》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史记 • 秦始皇本纪》 几: ①本义,名词:造型简单的小凳子 jī。 几案 / 茶几 窗明几净 几,坐所以凭也。——《说文》 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诗 • 大雅 • 行苇》 掌五几五席之名物。——《周礼 • 司几筵》 必操几杖以从之。——《礼记 • 曲礼》 ②本义,名词,弩臂下方控制发射的扣板 jī。 本义由“機”代替。 ③形容词:巧妙的,敏感的,灵活的 jī 。 该义项由“機”代替。 ④副词:瞬间地,接近地 jī。 几乎 几近 几死 几五千人 几,近也。——《尔雅》 月几望。——《易 • 小畜》 知乐则几于礼矣。——《礼记 • 乐记》 意几乎后言。——《庄子 • 天地》 ⑤量词:少、模糊的数目 jǐ 。 几许 几次三番 几经波折 / 寥寥无几 幾,微也,殆也。——《说文》 事父母几谏。——《论语》 ⑥代词:表示对数量的疑问 jǐ。 几多 几何 几个 几位 几人 几度春秋 几为之笑而不陵我?——《左传 • 昭公十六年》 子来几日矣?——《孟子 • 离娄上》 年几何矣。——《战国策 • 赵策》 庶几: (1)差不多;近似。 ①《易·系辞下》:"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 高亨 注:"庶几,近也,古成语,犹今语所谓'差不多',赞扬之辞。" ②《孟子·梁惠王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朱熹 集注:"庶几,近辞也。" (2)希望;但愿。 ①《诗·小雅·车舝》:"虽无旨酒,式饮庶几;虽无嘉肴,式食庶几。" 袁梅 注:"庶几,幸。此表希望之词。" 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惧而奔郑,引领南望曰:'庶几赦余!'" (3)或许,也许。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 ②《史记·孝武本纪》:"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乾》称:'蜚龙','鸿渐于般',意庶几与焉。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指栾大)为乐通侯。" (4)有幸。 ①《汉书·公孙弘传》:"朕夙夜庶几获承至尊。" ②明 徐光启 《〈甘薯疏〉序》:"有言闽、越之利甘薯者,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略无异彼土,庶几哉橘逾淮弗为枳矣。" (5)指贤人。 ①《易·系辞下》:"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颜氏之子,指颜回 。后因以"庶几"借指贤人。 ②汉 王充《论衡·别通》:"孔子之门,讲习五经。五经皆习,庶几之才也。" (6)连词。 劳: 勞,金文=(两个“火”)+(心),表示内心充满焦虑忧烦。篆文加“秃宝盖”,表示在家中劳动,并以“力”代金文字形中的“心” ,强调体力活动的艰辛。造字本义:形容词,操心费力,身心负担沉重。 谦: 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歉”的省略,表示歉意。謙,篆文=(言,说)+(兼,即“歉”,内疚),表示表达愧疚。造字本义:动词,对自身的失误或不完善表示愧歉不安。 典出《易经·谦卦》:“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谨: 謹,古鈢=(言,说)+(堇,杀身之祸),表示避免祸从口出。造字本义:动词,古代臣子在皇帝面前小心说话,以免招致灾祸。 敕: (1) 形声。从攴( pū),束声。本义:告诫,嘱咐 敕,诫也。——《说文》 敕天之命。——《虞书》 又如:敕晓(告戒晓谕);敕谕天下(朝廷告谕全国);敕戒(警戒,教诫) (2) 通“饬”。整治;整饬 既匡既敕。——《诗·小雅·楚茨》 君子以明罚勅法。——《易·噬嗑》 敕身齐戒。——《汉书·礼乐志》 又如:敕法(整饬法令);敕设(整饬周备) (3)委任,任命。如:敕目(任命官员的名单) (4)皇帝下命令。如:敕赐(皇帝命令赐与);敕许(敕命准许)
6、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
聆: 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布命令。聆,篆文=(耳,听)+(令,命令),表示听命。造字本义:动词,垂耳恭听上级传达命令。 音: “音”与“言”同源,后分化。音,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言”字上加几点指事符号,表示所言说的内涵,即“言”语里的心声。金文则将一点指事符号加在“言”字的“口”中,表示所言所诉。造字本义:名词,说出的话,话语中包含的心声。 《説文解字》: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凡音之屬皆从音。 察: 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 理: 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民居、作坊。理,篆文=(王,玉)+(里,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造字本义:动词,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 鉴: “監”是“鑑 (鍳)”的本字。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看到。監,甲骨文=(皿,水盆)+(见,看到),表示以水为镜反观自己。当“監”的“以水为镜反观自己”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金”(铜)另造“鑑”代替,表示用铜镜来观照影像。造字本义:动词,人俯首在一盆静止的水面上反观自己的影像。 貌: “皃”是“貌”的本字;“ ”是“貌”的异体字。“皃”的甲、金、篆字形中的“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为“冃”的变形,是“冒”即“帽”的本字,表示帽子、衣饰。皃,甲骨文=(白,是“冃”即“冒”的变形,帽饰、着装)+(人),表示穿戴帽饰、突出自己头部独特形象特征的人。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皃”的“头部形象”本义消失后,籀文在“皃”字基础上加“豸”(猛兽),表示人与动物千姿百态、风采各异的头部形象特征。篆文异体字“”则用“頁”(头部)代替“皃”,强调“头部形象”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人与动物丰富而各异的头部形象特征。辨: 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涉及诉讼的双方。辨,金文=(辡,两个“辛”,表示涉及刑事的双方,原告与被告)+(人,指法官),表示升堂后诉辩双方分立两侧,法官坐居中堂。造字本义:动词,法官中立听取原告与被告的陈述,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非判断。 色: 色,甲骨文=(站着的人)+(跪着的人),表示两人一前一后,即两性亲密接触。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人,体位在上)+(“人”的变形,体位在下),明确一人在上、一人在下的性活动含义。有的金文表示一个人用手抓住另一个人。造字本义:动词,两性交合。
7、贻厥嘉猷, 勉其祗植。
贻: 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怡”的省略,表示愉悦。貽,篆文=(貝,钱财)+(台,怡),造字本义:动词,愉悦地向人赠送钱财礼物。 厥: 形声。从厂( hǎn,山崖),欮( jué)声。本义:石块 厥,发石也。——《说文》 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山海经·海外北经》 熒惑厥弛。——《汉书·李寻传》 和之璧, 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荀子》 嘉: “加”是“嘉”的省略,是“嘉”的本字。,金文=(力,极力)+(“龠”的省略,吹奏多管多孔的排笛),表示竭力吹笙欢庆。金文再加“壴”(鼓)另造“嘉”代替,表示竭力吹笙击鼓,狂欢庆祝。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为丰收、嫁娶等重大美好事件举行祭祀庆祝时,竭力吹笙击鼓,狂欢礼赞,称颂祖先与神灵的恩典。 “嘉”与“佳”近义,但有所不同,比如“嘉偶”强调配偶美好幸福的内在气质;“佳偶”则强调配偶美丽动人的外在形象。显然“嘉偶”较“佳偶”含义更深,用语正规。古籍中“嘉偶”与“佳偶”并用,但现代汉语中“佳偶”流行,“嘉偶”偏废。 猷: (1)计划;谋划 各长于厥居,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书·盘庚上》 又如:鸿猷(宏伟的计划) (2)道;法则 秩秩大猷,圣人莫之。——《诗·小雅》 又如:猷裕(指道,治国之本) (3)功业;功绩。如:猷绩(功绩) 勉: 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脱帽,喻除去。勉,金文=(免,除去缺点)+(力,劝),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长辈劝诫与激励后生自我完善。 其: “其”是“箕”的本字。其,甲骨文像倒写的“网”,表示用竹篾编织的简单容具,即“箕”的本字。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有的甲骨文写成锁口状。有的金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手柄(左右两个“丁”)写成(八),并加 ,表示簸箕常被放在台子上。当“其”的“农用盛具”本义消失后,再加“竹”另造“箕”代替。 祗: 形声。从示,氐( dǐ)声。本义:恭敬 祗,敬也。——《说文》 日尹祗敬六德。——《书·皋陶谟》 中和祗庸孝友。——《周礼·大司乐》 祗,祗敬也。——《广雅》 植: 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端正、不弯曲。植,篆文=(木,树苗)+(直,端正、不弯曲),表示将树苗直立地栽在地上。造字本义:动词,栽种树苗。
8、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省: 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性”的假借,表示本性、本能、欲望。省,甲骨文=(“生”的省略,即“性”,本心、欲望)+(目,观察),表示观察自己的本性。金文加强“生”的字形。有的金文加“心”(本性),强调对本性的观察。造字本义:动词,静心冥想内视,观照自我本性,戒除非分之想。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生”写成似“少”非“少”的。甲骨文中“相”与“省”的构成相似,“目”在“木”上为“相”,表示观察瞭望;“目”在“性”(心)下为“省”,表示观照本心。 躬: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躬,身也。——《说文》 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 吾党有直躬者。——《论语》。孔注:“直身而行。” 躬腠胝无胈。——《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 讥: 幾(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绞杀。譏,篆文=(言,拷问)+(幾,绞杀),造字本义:动词,施刑拷问,追究盘查。 诫: 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警惕。誡,篆文=(言,说)+(戒,警惕),造字本义:动词,警告,使觉察。 宠: 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巨蟒。寵,甲骨文=(宀,房屋)+(张着大口的巨蟒),表示豢蟒的房屋。造字本义:动词,把蛇养在家中。古人称蛇为小龙,视为与龙同类的崇拜对象;认为家中养一条大蛇,可以带来吉祥平安和福气。 宠,尊居也。——《说文》 增: 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加层、添加。增,篆文=(土,泥土)+(曾,添加),造字本义:动词,添加泥土。 抗: 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戴着脚镣的桀骜不驯的奴隶挣扎、反抗。抗,篆文=(手,动作)+(亢,挣扎),表示挣扎反击。造字本义:动词,斗争、抵制,拒绝被支配、奴役。 极: 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住。极,篆文=(木,械具)+(及,抓住),表示起控制作用的器械。造字本义:名词,绑在马背或驴背上的木架子,方便载物或插、挂物件。古籍有时假借“极”代替同音的“極”。《汉字简化方案》用“极”合并简化“極”。
9、殆辱近耻,林皋幸即。
殆: 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胎”的省略。殆,篆文=(“死”的省略)+(“胎”的省略),造字本义:动词,胎死腹中。 《説文解字》:殆,危也。从歺,台聲。 辱: 辰,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石锄,日出而作。“辰”的“手持石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寸”(手持)另造“辱”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持锄下地,艰辛劳作。 近: 近,籀文=(止,即“趾”的本字,指行进)+(在“水”字上切入两横指事符号,表示渡河),表示行军的部队徒步涉水,以为捷径。造字本义:动词,行军的部队徒步涉水,以为捷径。 耻: 恥,金文=(耳,听)+(心,感受),造字本义:形容词,耳听批评,内心羞愧。在古人看来,耳朵和良心都是敏感的器官,能分辨是非。 林: 林,甲骨文像两(多)棵树并排。造字本义:名词,丛生的竹木。 皋: 皋,此字当训泽边地也。从白。白者,日未出时,初生微光也。圹野得日光最早,故从白,从本声。俗字作臯。——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幸: 幸,甲骨文字形,像是锁颈的枷锁与锁脚的镣铐连成一体的死囚刑具,以脚颈连锁避免死囚逃脱。造字本义:动词,将重罪犯或死囚脚颈连锁。有的甲骨文简化脚镣形象。金文=(大,人)+(辛,施刑),明确对犯人施刑的含义。从甲骨文字形看远古祖先的幸福观,“幸”为帝王所赐,是临死获赦而活着;“福”为上苍所赐,是神佑而富足安康。 即: 即,甲骨文=(内盛食物的器皿)+(人),像一个人跪坐在盛有食物的器皿前面。造字本义:动词,靠近食物,就餐,与“既”相反。近食就餐为“即”;餐毕离席为“既”。
三、要查询的字词
1、稼
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居住处。稼,甲骨文=(三个“禾”,禾堆,榖堆)+(田,农耕地),表示将收割的谷物堆放在田间。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榖堆省略成“禾”,并用“家”(居所)代替金文字形中的“田”,表示将收割的谷物搬回家。造字本义:动词,将农田收割的谷物搬运到家里。古籍中常“稼穑”并用,将收割的谷物从农田搬运到家里称作“稼”;将搬运到家的谷物脱粒归仓称作“穑”。
2、穑
“啬”是“穑”的本字。啬,甲骨文=(不完整的“來”,即没有根部的“麦”,被收割的稻麦等庄稼)+(只有两面墙的简易通风建筑),表示农人在田野建筑只有两面墙的简易通风粮仓,暂时存放收割的谷物。当“啬”的“仓储粮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禾”(谷物)另造“穑”代替,强调仓储谷物。造字本义:动词,在田野建筑简易粮仓暂时存放收割的稻麦谷物。古籍多以“穑”代替“啬”。古籍中常“稼穑”并用,将收割的谷物从农田搬运到家里称作“稼”;将搬运到家的谷物脱粒归仓称作“穑”。
3、俶
(1) 形声。从人,叔声。经传皆以淑为之。本义:善;美好 俶,善也。——《说文》 有俶其城。——《诗·大雅·崧高》 (2) 开始 令终有俶。——《诗·大雅·既醉》 俶拢天经。——《书·伪允征》 燕与羞俶。——《仪礼·聘礼》 如:俶扰(开始扰乱);俶载(始事,开始从事某种工作);俶俶(初受上天福佑)
4、载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哉”的本字,表示临刑。載,金文=(,“哉”,临刑)+(幸,刑具),表示临刑。有的金文以“車”(囚车)代“幸”,表示将囚犯投入囚车游街示众。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年终施刑,将重罪犯投入囚车游行示众后行刑作活祭。
5、艺
(“埶”是“藝”的本字。古代“埶”、“藝”通用) 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执握。埶,甲骨文=(丮,双手执握)+(木,幼苗),表示执苗种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屮”,表示种植草本花卉。有的金文加“土”、加“女”,表示女子培土种植。当“埶”的“种植”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芸”(“耘”,锄草)另造“藝”代替,表示栽种植物、培土锄草。造字本义:动词,种植庄稼草木,培土锄草。《汉字简化方案》另造简单字形“艺”: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埶”,并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云”简化成“乙”。对早期的农业社会来说,种植是一项事关生存的极其重要的技能,因此“艺”也代表“技”。
6、敦
(1)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2)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 说礼乐而敦诗书。——《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使受之。——《诗·行苇·序》郑笺 尽力莫如敦笃。——《左传·成公十三年》 (3) 《邓析子·转辞》:“上古之民,质而敦朴。” 《老子》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河上公注:“敦者,质厚。朴者,形未分,内守精神,外无文采也。”
7、素
(1)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编绳子。素,金文=(来,麦子)+(索,编绳),表示用麦杆编织。籀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収”,同时加“糸”(织),表示编织。造字本义:名词,以麦杆为原料的草编工艺品。 (2)未染色的丝绸。 素,白致缯也。——《说文》 (3)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第14章) 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 所谓天者,纯粹朴素,质直皓白,未始有与杂糅者也。所谓人者,偶[目差]智故,曲巧伪诈,所以俛仰于世人而与俗交者也。——《淮南子·原道训》
8、中庸
中: 中,甲骨文字形多样,有的甲骨文像两旗、相对,表示两军对峙。有的甲骨文在两旗之间的对称位置加一点指事符号,并在圆点上加两点(分),表示在相互对峙的两股军事、政治力量之间没有倾向。有的甲骨文将圆点简化成“囗”(域),表示两军之间不偏不倚的地带。有的甲骨文省去字形下端的旗帜,像一杆旗插在城邑(囗)的核心地带。有的甲骨文将两杆旗都省去,极大地简化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对峙的两军之间不偏不倚的非军事地带。 庸: “庸”是“墉”的本字。庸,甲骨文=(倒写的“人”)+(倒写的“其”,即“箕”)+(凡,多人使用的“井”形夯地桩),表示用土箕挑土夯墙。有的甲骨文加“攴”(持械击打),强调用杵、桩夯土。有的甲骨文将倒写的“人”写成,将倒写的箕形误写成双手。金文=(其,即“箕”)+(爿,即“牆”的省略),强调用土方夯墙。有的金文写成上下两个其(箕),表示地面用土箕向墙上传递泥土,墙上向墙下传递倒空的箕筐。有的金文误将倒写的其(箕)写成“用”,并以“用”作为声旁。造字本义:名词,用泥土夯筑的护城墙郭,是最早的长城。 中庸: (1)待人處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 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禮記.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近中和 (2)才德平凡,指一般常人。 文選.賈誼.過秦論:「材能不及中庸,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3)禮記篇名。相傳為子思所作,闡述中庸之道。宋朱熹將其從禮記中抽出,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 (4)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基本包含三层理论:
第一层理论: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第二层理论: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四、给儿子如此讲
治国的根本在于治农,治家的根本在于竭力耕种和收获。在向阳肥沃的田地里播种,像战士一样保卫着田里的粮食。用成熟的谷物兑租赋,向上进献新鲜的庄稼,依此对农民和官员进行奖惩。孟轲宽厚朴素,史鱼持心正直。行住坐卧都恪守中庸,谨言慎行。垂耳恭听心声,细究琢磨,反观自己的相貌,是否形端表正。给人实在的好办法,劝勉其安身立命,端正中庸。时常躬身自省,追究盘查自身的失误,不断努力劳作以增长福气(上苍所赐)。下田劳作前就让辛苦感消失,迅速接受到批评,内心羞愧而去林边进行内部调整。
五、本周心得
这一周的学习是一年来阻碍最大的一次,数次分神而导致直到周六下午才完成全部的作业。羞愧无奈的同时,再次反省:当面对自己的失误时,要以此为鉴,不能仅是改正就好,还要时刻牢记,这是临死获赦而活着的幸,千万不能得意忘怀,行住坐卧都要恪守中庸。这一周完成作业的不容易就来自于太想做好了,以致于还没有做就感受到了辛苦而排斥,既不敦素又不秉直,有违中庸,是恶! “贻厥嘉猷,勉其祗植”,因此,要知道自己时时刻刻影响着别人,一定要谨言慎行!怎么能做到呢: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这是写家训的基本前提,自家田里的稼穑一定要像持着武器的战士那样种植,一点也不能大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