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周任务: 16、年矢每催 一、原文 年矢每催(nián shǐ měi cuī),曦晖朗曜 (xī huī lǎng yào)。 璇玑悬斡(xuán jī xuán wò),晦魄环照 (huì pò huán zhào)。 指薪修祜(zhǐ xīn xiū hù),永绥吉劭 (yǒng suí jí shào)。 矩步引领(jù bù yǐn lǐng),俯仰廊庙 (fǔ yǎng láng miào)。 束带矜庄(shù dài jīn zhuāng),徘徊瞻眺 (pái huái zhān tiào)。 孤陋寡闻(gū lòu guǎ wén),愚蒙等诮 (yú méng děng qiào)。 谓语助者(wèi yǔ zhù zhě),焉哉乎也 (yān zāi hū yě)。 二、需要查询的句子: 1、年矢每催, 曦晖朗曜 此言为善之宜勤,亦处身之道也。年,岁也。矢,漏矢也,《汉书》云:“孔壶为漏,浮箭为刻。”每,频也。催,促也。曦、晖,皆日之光。朗,明也。曜,即照也。 我的理解:时光一直在向前从不回头,记录时间的漏矢仿佛一直在催促,太阳的光辉每日都照常升起,明亮地照耀万物。 2、璇玑悬斡, 晦魄环照 。 璇,美珠也。玑,机也。《书·舜典》云:“在璿玑玉衡。”璇玑:星名,代指北斗星。一 指以玉制成的古代观测天文的仪器,类似于浑天仪。悬,系于空处也。斡,转也。盖以美珠缀于玑上,以象列宿次舍,而悬空转动,以应天之运行。晦,月尽也。魄,月体之黑者。环,还也。照:照耀。言月至晦,则无光,而但有体魄。至于来月,又复生明,循环相照也。于年矢则言日晖,于璇玑则言月魄,亦互文也。 我的理解:美珠如日月星辰排布在玉制的机器上,浑悬在空中转动,月亮渐渐暗去又在第二月逐渐明亮,如此循环永无停歇。 3、指薪修祜 , 永绥吉劭。 指,通“脂”,脂膏,古人做燃火之用。薪,柴也。《庄子》云:“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修,治也,自治其身也。祜,福也。修祜:积德修福。永,长也。绥:安定。吉:吉祥之事。劭:劝勉。言人当力于为善,惟日不足。 我的理解:犹如草木虽化为灰烬,但火却绵延下去永无至今一样,岁月易逝,但唯有积德修福才能有长久的安宁和吉祥。 4、矩步引领, 俯仰廊庙。 此言威仪之宜慎,亦处身之道也。矩,为方之器,法度,如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步,足蹈也。矩步:走路端方合度。《礼记·玉藻》篇云:“折旋中矩。”引,延也。领,颈也。《孟子》云:“引领而望。”引领:伸长脖颈,这里指抬头前行。垂首为俯,举首为仰。廊,庑也。庙者,栖神之处。廊庙:供神的家庙,一说为天子所居的朝廷。 我的理解:时时谨慎自己的仪态举止,步子迈出要端方合度,昂首前行,抬头低头,都要 像在庄严的廊庙里一样。 5、束带矜庄 徘徊瞻眺。 束,系也。带,《说文》云:“绅也。”束带:整束服装。矜者,持守之严。庄者,容貌之端。矜庄:谨慎庄重。徘徊,徬徨不进之貌。瞻,仰视也。眺,望也。瞻眺:张眼远望。言慎其威仪者,其行步必合于矩;而举首延颈,一俯一仰之间,如在廊庙之中,有束带端严之象,而徘徊瞻眺,无不中礼也。盖入庙则思敬,而束带乃盛服,举此以见动容之恭,犹《论语》“如承大祭,如见大宾”之意。“俯”承上矩步而言,“仰”承上引领而言;“徘徊”亦承上矩步,“瞻眺”亦承上引领也。此节总承上文而结言之,以致其儆戒之意。 我的理解:整束衣冠,谨慎庄重,一举一动都要张眼远望,这样才能合乎规范。 6、孤陋寡闻 , 愚蒙等诮。 孤,独也。陋,鄙也。寡,《说文》云:“少也。”闻,知识也。愚者,无知之人。蒙,昧也。等,类也。诮,讥也。言处身治家,其道多端,所当博考而详识之。若孤独鄙陋,少所闻识,则与愚昧无知之人同类而共讥矣,可不戒哉!右第四章。此章言君子穷而在下,惟尽其处身治家之道,盖与上章对待言之。处身者,以小心为要。因推其类,而言见几之哲,美色之远, 为善之勤,以及言语之谨,威仪之慎,无之可忽。治家者,以本富为重。因推其类,以及饮食之节,寝处之安,宴会之乐,祭祀之礼,应酬之方,人情之宜,御患之术,畜产之蕃,器用之利,伎艺之精,亦无之可忽也。末则总言,以深戒之。 我的理解: 处身治家,如果孤独鄙陋,见识又少,则与愚昧无知之人一样被讥笑。 7、谓语助者, 焉哉乎也 。 谓,称也。语,言也。助,辅益之也。凡语意已全而辞未足,则以通用之字益之,谓之语助。哉、乎,疑辞。焉、也,决辞。言焉、哉、乎、也四字,乃助语之辞也。此与通篇文不相蒙,盖作者为文既终,而犹存数字,乃复为韵语以终。 举止仪态,相由心生:举止仪态是一个人精神气质的重要表现。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那么“观其行”的第一项就是看一个人的举止仪态。从举止仪态里,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态度。《左传》里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十五年春,邾隐公来朝。子贡观焉。邾子 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体,何以能久?高仰,骄也,卑俯,替也。骄近乱,替近疾。君为主,其先亡乎!’”这个故事大意是说:十五年春,邾隐公前来鲁国朝见。子贡在一边观礼。邾隐公仰着头,把玉高高地举起。鲁定公谦卑地接受了玉,头一直低着。子贡评论说:“从礼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这两位国君都快要灭亡了。礼是死生存亡的载体,人的一举一动,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在里面都有所指和体现。朝会、祭礼、丧事、征战,也都可以从这里来观察。现在在正月朝见都不合法度,两位国君的心里已经不存在礼了。朝会不符合礼仪,哪里能够长久?隐公高和仰,这是骄傲。定公低和俯,这是衰弱。而这次朝会里,定公是主,大约定公会先死吧。”结果,这一年的五月,鲁定公去世。不久,邾国也发生内乱,邾隐公被废,客死越国。 所以,中国有一句俗话,叫 “相由心生”。一个人内心谨慎,反映在行动上必然是循规蹈矩,反映在容貌上必然是谦虚恭敬;一个人内心平和,反映在行动上一定是自如从容,反映在容貌上必然是庄严温和。反之,一个人内心不正,反映在行动上也大都很难做到光明正大,反映在气度容貌上恐怕也很难文质彬彬。所以,对于平日里的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遵从道义,把它当作修身的一个重要手段,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儿,家里家外一个样儿,达到“君子慎其独也”的要求。 谓:所谓。语助:语助词,本身并无实际意义,专门用来辅助文句结构、表达语气。所谓的语助词,就是那“焉”、“哉”、“乎”、“也”等等了。虚词是说话作文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实词而没有虚词的语言是无法表意,至少是无法细腻地传情达意的。上古时代语言佶屈聱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上古的虚词,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之乎者也”,或者这里所讲的“焉哉乎也”。在《尚书》、 《周易》的时代,后世常见的这些虚词是很少见的。以 《尚书》为例,厥表示其,佥表示皆,肆表示遂,暨表示与,惟表示与,并且它有很多句首语气词,如惟、诞、率、迪、洪、爽、亦、越等,然而却很少使用句末语气词,而且被动句与主动句几乎无区别。可以说,虚词的用法,集中代表了一个时代语言的风格。但是与此同时,虚词过多,也会显得过于文绉绉,给人以迂腐的感觉。 三、需要查询的字词 见附件 四、译文 岁月流逝,就像记录时间的漏失仿佛一直在催促,就像高悬的北斗在不停地旋转着斗柄,昼夜交替,不停地推进,每天太阳都照常升起,明亮地照耀万物,每个月月亮都暗去又明亮,明亮又暗去。人虽然会老去,积德修福能让人有长久的安宁和吉祥,犹如草木虽化为灰烬,火却可绵延永无止尽。修养身心,要时时谨慎自己的仪态举止,步子迈出要端方合度,昂首前行,抬头低头,都要像在庄严的廊庙里一样。整束衣冠,谨慎庄重,一举一动都要斟酌并高瞻远瞩。对这些处身治家的道理,如果孤独鄙陋又没有见识,则与愚昧无知之人一样会被讥笑。就说这语气助词,焉哉乎也,虽然只是用来辅助语言,没有它们也无法表达一些细腻准确的情感。 五、心得 本节从岁月催人老、薪火却相传引出处身之道,一举一动,言行举止,谨慎稳重又从容,内心的姿态就如老子所说的“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 六、月总结 本月四节承接前面身退归隐讲述一个人如何修身齐家。第13节是具体到日常:求古论道,谨言慎行,饮食有节,寝有所安,招待客人有礼有节,家里内外各安其职;第14节重点在居家生活中的宴饮、祭祀以及待人接物;第15节重点在如何保护家族家乡的安宁,惩恶扬善,绝不姑息,同时要有一门精湛的技能,既能在需要时化解纷争,又能为世人所用。第16节再次回到修身养性的个人内在状态上,举手投足,内心谨慎庄重,这种处身之道可以让我们的魂薪火相传,安宁吉祥。这一节把一个寻常人的寻常日子展现地详尽细致又特别具有可操作性,读的时候感觉到踏实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