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dmin

铃兰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28 10: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慎终如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 22: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1-3 22:02 编辑

第40周第77-78章
(抄写在本子上)
一、字
二、理解经文
(77不欲见贤)天之道,是不是就像张弓的过程呢?张弓之时,拉着弓弦装到弓背上,要把上面高的一端往下按,把下面低的一端往上举,力气太大的会把弓弦拉断,力量不够的人,需要别人补助力量。----(人德有余的人---天德薄,天道必损之。人德不足的人--天德足,天道补之)。
天之道,消损“积人德有余者---天德薄”,而补足“积人德不足者—天德足”。
人之道,则不是这样,消损“积人德不足者—天德足”,而补积“人德有余者”。积人德有余,则强大,人道喜欢强大。积人德不足者,则柔弱,人道是以刚强胜柔弱。
谁能积天德之有余,以天德而奉天下呢?唯有以天道治天下的圣人。
故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不会去让自己成为“人道之贤”,得人德、失天德。
(78正言若反)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水要攻什么坚强的东西,没有不能胜任的,水无常形,似道之无极,驰骋于万物之间,故能胜之。水以弱胜强、以柔胜刚,天下没有不知道的,就是没有能做到的。
所以圣人说,行天道,势必不被百姓理解,可能会被百姓所诟病,这样的人,是国家社稷之主,之君王。 从天道那里接受了国家,不以人德益天下(不祥),这样的人,公天下,是天下王。
合天道之言,以正治国之道,和人之道,人德是相反的。

三、概括
第77章用张弓的过程打比方,来揭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并继续阐明圣人之“为无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不欲见贤“。
第78章用水无常形、水之柔弱胜坚强打比方,揭示柔弱胜坚强的道理。并继续阐明一国之君行天道,与人道相反,正言若反,甚至会出现不被世人理解、被人诟病的情况。
两章概括:天道与人道的对比,正言若反。
四、心得体会
1、对柔弱和坚强的体会
   柔是有韧性而灵活,弱是广泛联系。----毛主席就是以柔弱胜蒋介石之坚强。毛主席的战术就是机动灵活,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跑。(这是柔,又有力量有韧性、又灵活)。广泛联系就是依靠人民群众,战争是为了和平为了独立自主,战争就是人民战争,军民鱼水情。这是弱。
-----现在能理解到的这些,跟我平时对柔弱的理解很不同,反差很大。我原来对柔弱的理解,就是软弱。对正言若反,有了点真切的体会。
2、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文。革,就没有人真正理解,毛主席就是受国之垢。白云说文。革是新历史的华夷之辨,是回答是中国领导世界,还是中国被世界领导的问题。毛主席看来,西方文化不足以领导中国人,除了工业技术,别的不需要学习,他不想让中国的后代子孙被西方人统治,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文革虽然失败了,但它埋下了,推翻新奴役的革命的火种)所以最能让人理解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的,就是毛主席。
还有习总。修改宪法里关于总书记任期的事,我身边的同事们(党员很多),他们一致认为是习总是为了私利。同事说“太过分了!”我解释他们也不信。我心想:习总做了那么多,还没有建立起信任吗?
3、和生活的结合,暂没有时间展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 23: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月总结:(71-78)
第71章(圣人不病):不知天道,只知人道,是病了。
第72章(民不畏威):圣人自知(行天道,不行人道)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行天道之治,百姓不畏威,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这就不是规训,而是发挥人的自主自然。
第73章(天网恢恢):天生天杀之理(行天道,还是行人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公交车上打司机就是天杀。
第74章(民不畏死):“民不畏死”和“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的对比。司杀者杀---只有天道。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我觉得在生活里我们人是会成为这个代大匠斫,我们要成为大匠的关键之处,—————就是盯住,守住天道,不夹私欲!  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
第75章(贤于贵生):无以生为者,贤于贵生!-----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贤于贵生。美元霸权就是把自己的生建立在压迫别人的身上。
第76章(强大处下):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柔弱胜刚强。---柔弱才是真正的强大,柔弱胜刚强的强大是指,比如抗美援朝,美军的强大,它确实有它实打实的强大,物上的强大,炮火,这不可轻视。但也不可被它这种物上的强大遮蔽和吓倒,他是非正义之战,这是它最弱的地方。志愿军确实有物上的弱小,有的志愿军是穿着单衣过去的,但我们是正义之师,有韧性和灵活,柔。
第77章(不欲见贤):圣人不欲见贤,就是禁绝人道,行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第78章(正言若反):正言若反,所以天下莫能行。所以人道中人,常常不能理解“行天道”,而诟病于君王
     对于天道-人道,天德-人德,建立起了正言若反的初步印象。
我有个疑问,这个人道,不是儒家行的那个人道吧?人道也有很多种?儒家的人道是最好的,是天道坏,行人道,根在天道,是天道落在人道里。我觉得道德经里的人道,是指将乱、已乱了。好像儒也包括其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21: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2周第79-80章
79天道无亲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80至治之极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一、字  (写本上了)
二、理解经文
79用和的方式原谅深刻的怨恨,即使表面和解,心里会留下怨恨。报怨以德,以人德的宽恕,来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认为这是便是有德,这哪里是善呢?
所以圣人执天德(左契),以天德府人,无积无争故无怨,而不责于人。
有德,是指“与天合德、积天德”(司契),无德,是指以人伤天,积人德。
天道没有人德之亲,“无得之以亲,亦无失之以怨”,才能一直畜人、府人,不伤人。
80 (当)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小国)面积小、人口少,即使有提高劳动效率十倍百倍的机械也不用,因为不想有机心而德亏,还因为国小民少,自足自富,用无可用;使百姓重视珍惜生命,天足而已,不会涉险远徙去别的地方逐利、谋生活。虽然有舟船车辆,也不会乘着它们到处远徙;虽然有甲盾等武器军械,也无以用兵,因为人心淳朴无机心,若有人有机心、争强好胜,也因国小民寡、力不足,而无以用兵。这样以来,使人们回到使用结绳记事的纯朴状态——就是见素抱朴,贵求食于母;不以智治国,绝巧弃利。
万物不离其天,不失其宗,万物处其和,天下正平,无病无争无乱,治无可治,这是最好的治理天下。
百姓依天时耕耘,谷物方成,则民有食,而且吃得甜美,以自己族群的衣冠服饰为美,在生活的地方衣食无忧、安居乐业,自然形成的礼仪风俗,人们互相祥和的来往。
小诸侯国之间离得很近,互相看得到,鸡犬之声相闻,因为自足自富,自得自乐,没有和邻国贸易交流的需要和欲望。天足之足,与外无求。
三、概括
79章(天道无亲)阐明了天道无亲、无责的道理。圣人执天道,府人畜人,无积无争无怨无责。人道人德呢,报怨以德(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并不是善。
80章(至治之极)阐明了圣人以德配天治理天下,一个至治之极的完美天下的样子。就是小国寡民,纯朴,无机心,见素抱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79-80两章阐明了天道无亲无责,常与善人的道理,圣人以德配天治理天下的社会的样子
四、心得和疑问
1、对79章里的启承关系有点不通: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和怨,不行,因为有余怨。报怨以德,不行。------那么该怎么对待怨?怨,已经产生,并且经常有。------怎么冒出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不太连续,跳跃了。我就跳过来吧,圣人执天道,无亲无责,就不会有怨产生。从根源上就治理了怨。这样理下来,我能连起来了。
但是对“怨怎么解决”,好像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这个答案得自己找,用道德经里的理。----我自己心里也会用原谅谅解的方式对待“来自别人的伤害”,有点像在伤口上抹点麻醉剂,就是让自己暂时不那么难受了,真实的感受上并没有得到理解,其中的道和理也并没有明白。所以这里的具体操作,就是往后退一退,然后有更大的我去聚焦那个难受的感受。我似乎总是想在道德经里找这样的我能做的操作。我想只要体会足够具体和细致,完整,全面,系统,就可以对应起来。比如:更大的我,就是有神了。真正的神,就是天地精神。人是天地所生,人有天地精神,才是真正的人。天性人也。(这时我觉得我对婆婆的心态,内在姿态,歪的姿态,自然的正过来了,对婆婆的这样那样的说话习惯,举动,我多去理解这样做的意思和原因,还有这是小事,婆婆的健康、自在、开心的感觉,才是重要的事)
2、结绳记事,能记录和反映真实不虚的自然现象和事件,因为文字,即使是象形文字也是对万物的抽象而产生,虽然象形但会让人出脱于天,越来越迷失在人造的符号体系之中,无法复其天。
-----结绳记事怎么就能记录反映真实不虚的自然现象和事件呢?对结绳很无知,所以不能理解。无绳约而不可解。
3、80章“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没有理解其中的道理之前,很直接的疑问就是,对现在而言,是不要创新发明、提高效率了吗?其中的道理就是“有机心而德亏”,会逐利忘义,现在有很多发明制器都不是人的真实需要。比如健身房,正常人的整容术,不必要的化妆,奢华的婚纱照,花样繁多的料理机。身边的同事要买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看似是“把人从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其实是该劳动的地方不劳动,省出来的时间会干什么呢?去健身去瑜伽,真的,有的同事就是这样生活的。
4、老师:小国寡民,放到人身上就是心思纯素,情志平衡。
5、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放在今天的时代,这个思想有什么启发呢?守住自己的文化之根,守住华夷之变,往来还是要往来的,输出华夏文化,输出双赢的经世济民的经济,领导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08:36: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得好啊!深入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4 17: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1-14 22:34 编辑

第43周第81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一、字  (写本上了)
二、理解经文
以人道观之,天道之真言(信言)并不美,人道之言(美言)以文饰之、以礼隆之,悦人耳目,这种美言,非天道自然之教,不符合天道。
善为天道者,执一而通万物,无所不通,无所不周,是以不辩;有辩者,则有不知焉,道不通焉,而且做无谓的辩,这种辩是不合道的。(不是不能辩(讨论),是要辩得有道,守着关键点,不东拉西扯,辩后明理了)
知天道者,在于纯、素,不在于博、杂,是真正的博大,这样在人道之人看来知识并不渊博;那些看起来知识渊博的人,知天下万类之殊,而不能归于一,这是不知天道。
圣人不积人德,以天德济人,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圣人天德愈广。
天之道,至虚至静,至柔至弱,利万物而不害。
圣人之道,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为而不争,不与天下争,不与道争。
三、概括
第81章(为而不争)对比天道与人道的表现,天道之言不美、至美,为天道者不言不辩而真,知天道者纯素不博不杂。继续揭示圣人以天德府畜天下万物,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为而不争的道理。
四、心得和疑问
1、信言不美,善者不辩,知者不博----这里的“不…”是以人道观之,不是否定美、辩、博。一开始我卡在“难道不让辩,不让讨论吗?”,不是,是不要有无效的讨论,东拉西扯,无主题偏主题,辩来辩去,辩不出理,辩不出明白来。为什么不是这个辨?辩,侧重思维和用语言讨论,辩里也应该有分辨的含义。不然,辩不了。
2、知者不博,知天道者,在于其神之纯素,不在于博和杂。纯、素,给人这样的感觉:守住根,宗其宗,不被旁杂拉走,神定。腾出空间,放松的警觉。
3、老师转发黑河女的分享,电影我的上高里的一个情景,我也看了这个片断。
        国 民党军官单膝跪地,为强奸寡妇的国民党敢死队员求情,请求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一个好的死法,还赔偿1000块钱。众人惊叹。
        (---这时我纠结了,他该死,但是值此大敌当前之际,让他多杀鬼子,是不是更有利于大局。这个人心里是不是真的追悔莫及。在敌我矛盾,和内部矛盾面前,孰重孰轻?)
      县长说“我上高虽小,但用不着土匪保护。我上高虽弱,也不受强权侮辱……他凭什么要有一个好的死法?我们需要一个奸污自己姐妹的人来保护我们吗?”后来县长夫人也惋惜枪毙了一个能打仗的士兵,叹气,县长没说话。也没有把这个理说出来。
    我 觉得县长的话,是强词夺理,当然他说的没有错,凭什么要有个好的死法,是因为他能杀鬼子!我心里窝着什么火,我有点不明白。

     还是说说,这样做的效果吧,人枪毙了。被县长说成是土匪,军官一脸凝重,心里窝着火。他的火是耻辱之火,知耻后勇。一个士兵抢老百姓的菜,他坚决地毙了他:以后再有掻扰百姓者,就同这两人。整肃了军容军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7 22: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1-18 09:44 编辑

《道德经》全文总结
        《道德经》曾是一本我听了书名会烦的书,虽然我对它的认识只是名字,而判定它就是通篇教育怎么做好人做好事的古书吧,说教十足。跟随梦老师的脚步,开始读《道德经》,如果没有读书班规的约束,我可能早就半途而废了,做不到慎终如始,初心会在生活的繁杂安排里丢失。班规能激发我的自律,班规就是用兵,循名责实。给自己的打分,读经及格吗?不及格,不及格在没有揣摩真切意思(理)。但是也因为这一轮阅读打下了持续重读的动力。
      一、《道德经》是什么?
《道德经》是什么意思?道,指天道,万物之所宗。道生天地万物,设定运行法则,推动生生不息的演化。道是怎么作用在万物之上呢?以德府之。万物合道,人行道,则能有德、积德,则养正,天下万物则能得其天、成其全。经,是指中国圣人所传真人真言,原天地至美之真言,用以治国安民,万世之所奉,谓之经。
      读道德经,让人明理。最深刻的一点:人活着,是以天地为锚。这是真的。以天地为锚这个意思展开就是:人,生命是天地之子,是天地精神的传承,道生德畜,怎么德畜呢?不是有谁来给我,是我自己行道,合道,合道则积德,积德则养正,身正则久。
二、道,是什么样的?
道为万物之宗,无质无形、无状无象,惟精惟一,唯虚唯静。“天之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三、怎么行道、合道(积德)?
有感觉的有这些:“载营魄抱一“。“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至虚极,守静笃“。”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道与物反“。”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弗居”。“功成名遂身退”。“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四、和生活的结合
读经,真实的体会其中的理、其中的内心操作,明理,然后用于生活。在生活的结合上,只要有真实体会的经文,深入到体会里的,就能影响到内心结构,有精气神。在这一点上,有了一些细碎的体会。
其中坚持不好的章节,因为没有那么细致的扣字、经文的意思琢磨不到位,理,没有明,理解还停留在日常的那种理解上的,这些地方,经文对于我就是死的,没有生命力。
五、人活着,是以天地为锚。这是真的。----昨天和同事讨论国家一带一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改革开放,我的表述不足以说服他们。他们认为我是因为看了白云先生说了什么,我才这样认为的。看着同事自信满满认定的笑容,感到接受不了。我自己在做判断,也有一部分是直接相信的。这一块让我心里有些沉重。自问,读道德经,在工作中,我有变化吗?比较微小的地方有。更多的地方是利用空余时间读书而不专心提高工作。以天地为锚就应该这样工作吗?我就是这样用行动阐述道德经吗?这于我是个心里的坎,里面有个私。以私的手段实现公心。---终于把裹着的这层展开了。怎么展开的?友好。慈…然后这感觉不敢见人的地方展晾开来,我不肯放弃这块时间和精力,我想读,想读好,既为在读书群里我有个好表现,也为了,和表现无关,和自己真实的向好有关。

点评

铃兰姐在学习上重体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真的是我学习的榜样!  发表于 2018-11-18 1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7 22: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1-18 09:36 编辑

三名优秀生的评选
1coofox(学习态度正、认真、精细。善于结合生活,成果好,未来预期好)
2苗苗(学习态度正。对理的琢磨精细,未来预期好。给同学们分享资源)
3空气(始终求甚解,查字源查典籍。对理的琢磨很细很细特别能带动别人。带动群讨论,细致自然敞开。未来预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09:36 , Processed in 1.088393 second(s), 18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