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是一个时光如流水来形容时间的飞逝呢?今天中午还与儿子说,妈妈的《道德经》已经到79章了,从2018年的1.24号到现在的11月4号,一晃10个月过去了,10个月就是40周,历经了冬,春,夏,秋,这不又到了冬天了,一个四季轮回,说明了什么呢?又意味着什么呢?自己从《道德经》的学习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从逼的学习状态到慢慢的成了一个习惯对我来说又说明什么呢?大道理没有,只有一个体会,那就是自己知之甚少,自以为自知的,微不足道,但这不是自责,而是一种自省。敬畏知识,敬畏圣人,敬畏生灵,敬畏老子。2500年前就明晓天道,不能不说人的差异多大。好了,不说了,先学吧,学中前进,学中明理.....
抄写79,80章
79章,天道无亲
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于善人.
80章:至治之极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两章的大概理解:
人之所有会有怨,是因为人德好争,必先损人,而后才能得益.但人被伤害以后,内心里面会一直耿耿于怀.以人德之宽恕,来大
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通过和怨来积人德,这并非德善,恰恰是德不善.圣人执天德,而不责于人,因为积天德故无争,无争故无怨人,与天合德,胜人而不伤人.人与人相争而伤人,天道非人,无得之以亲,亦无失之以怨,故能合于天伦.谓之有道之圣人.
天子分封诸侯们所统治的诸侯国为小国,而且小国里的人也越少越好.不用机器,君王无为而治,不开人之天,不求生以厚,不以人助天,则百姓生活得富足而安定,即便有船,也不会涉险远徙,去别的地方谋生活.因为国与国之羊不相往来,物理上隔绝了,所以则不会发生战争.人们以结绳记事.则天下正平,物成民富,则百姓可以甘其良,美其服,乐其俗.民各有所安,各有所定,各有所成,安而无忧,自成其天.
两章的心得:
读完这两章,突然有种感觉,现在的生活,到底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感觉自己又被非黑即白的逻辑给绑架了,不是现在的各国之间的融合不好,而是融合的程度是多少? 第二,就是对于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理论,不是得理不饶人,而是得理了,还要饶人,让对面的缺理的人从你身上能学到什么,当然这不是有意为之.而是无形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