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林溪

林溪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16 23: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溪 发表于 2018-9-14 10:23
《道德经》第63章、64章分享

      第63章终无难矣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 ...

伟大的事业,都必须都从小处做起,从平凡处做起,这个理解好!自然的味道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1 10: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65章、66章分享

     第65章《常知稽式》原文: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66章《不争之争》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上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章概括:第65章,老子提出了以道治国而不是以智治国的主张。第66章老子提出了“善下”和“不争”,顺着道的法则自然无为。
      体会:“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以“江海成为百川之王”的物理现象来引出“善下”“不争”的观点。江海之所以能纳百川,是因为江海位于百川之下,所以百川自然而然就归属它了,从而成就了江海的浩大,成了百川之王。
    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青藏高原,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河流由高往低,一路由小成大,由少积多,最后浩浩荡荡奔入渤海。就是海纳百川而成其大。
     做人如果象江海,谦和卑下的姿态,心胸宽广,不争,也能有大作为。清朝大臣林则徐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他一生谦虚慈善,在任上爱民如子,颇有建树,很受老百姓爱戴。对国家又尽职尽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侵略,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在苏州禁烟成功,后来又主持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为了稳定云南广西等边疆地区,终日奔波,最终名青史,享有民族英雄的美誉。以其无私而成其大私,以其无争而莫之与其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16: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7、68章分享

      第67章《我有三宝》原文: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久。一曰慈,二曰俭,三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68章《以德配天》原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两章概括:第67章老子重点阐述了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三宝是老子无为思想的具体表现。第68章老子讲了用兵作战的道理。从用兵的意义上讲了作战的战略战术的原则。
   体会:老子持有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不敢为天下先。慈,有慈悲心,仁爱。认为万物皆平等,没有贵贱之分,一视同仁。几千年前老子就能提出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真是很难能可贵,对我们现在国家的民主建设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俭,节俭。对财务不浪费,要节约珍惜,爱惜生命,过一种素简的生活,跟我们现在提倡的环保、绿色、低碳、节能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处。不敢为天下先,在权利面前不与人相争,为人要谦卑,争强好胜,高傲自大会带来灾难。是啊,就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教导我们做人一定要有敬畏心,不自高自大,不唯我独尊,懂得止,才会免于灾难。
     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战争不仅是国力、人力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武、怒是统帅暴烈、失去理智的表现。一旦怒上心头就会,就会失去冷静,就不能客观地分析、研究敌我双方的优与劣,而以主观去判断冲动去作为。军事上如此,人生亦然,我们的生活也需要智慧。情绪是智慧不够的结果。当我们被情绪控制,就会头脑发热,想当然觉得事情就是这样,就不会客观冷静地分析做出正确的决定。人生需要不断去历炼,去沉淀,去成长,去学习,才能拥有大的格局,大的智慧,才能面对问题、困难,从容自如,风淡云轻,游刃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4 21: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9章、第70章分享
    第69章《哀兵必胜》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第70章《披褐怀玉》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两章概括:第69章讲了用兵之道。处在柔、弱的位置,顺着道自然而然的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第70章老子讲了真正有道的人都是外表朴素而怀里却揣着美玉。而世人却往往不能理解这样的人。
    体会:哀兵必胜。对哀的理解:结合前面的章节第67章,我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哀的意思是慈悲。“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当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怀有慈悲怜悯之心的一方能获得胜利。而白云先生的理解是:老子的用兵之道:不武、不怒、不与,恬淡处之。哀就是指生杀皆不入于心,守之于虚静,应之于无穷。而有的人理解哀兵必胜,是有人欺负我,我很愤怒,很悲哀,我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自己的领土,我孤注一执。比如历史上项羽的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秦朝末年,统治残暴,各地都暴发了起义,而秦军强大,项羽把军队里做饭的锅碗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全部弄沉,并对将士说:咱们这次打仗,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把秦兵打退。将士个个振奋,越打越勇,终于打败秦兵。这就是哀兵必胜。
    感觉各个理解都有道理,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有各自的理由。就象到达一个目的地,可以坐汽车,坐火车,也可以坐飞机,可以行水路,可以走陆地,也可以在天上,只要达到目标就可,所以读文章不必执着于自己的理解,包容接纳,如大海,海纳百川,才能视野开阔,学问才能博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19: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月总结
     本月《道德经》的8章有许多自己喜欢的句子,也很有感触。
       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里重点突出了一个无字。无为是为的最高层次,是基于道的为;无事也是最高境界的事;无味也是最高境界的味,自然本真的味。在比较低的境界,有种种“为”,种种“事”,种种“味”。越往高处,越来越丰富,到极致就是大有,就是无,因为大道无形!
       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短短的几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事物都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我们做事情也要有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稍有松懈,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三、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江海之所以能纳百川,是因为江海位于百川之下,所以百川自然而然就归属它了,从而成就了江海的浩大。我们做人也要谦虚,包容,接纳,善下之,不争,无私而成其大私。
       四、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慈、二俭,三不敢为天下先。慈就是慈爱,因为慈爱所以悲悯,因为慈爱所以有勇气,以百姓心为心,以天下为已任。俭就是素朴。不追求外物,不求外欲,心静笃定。不敢为天下先,枪打出头鸟,第一个跑出来的会被干掉,这和老子当时所处乱世要自保有关系。
     五、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最厉害的人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因为你不知道他的软胁在哪里。在战场上也一样,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不武,不怒,不与,善处下,是懂得道,拥有德的人。
      六、圣人披褐怀玉。圣人总是穿着粗布,怀里却揣着美玉。联想到身边真正有才,有德的人,反而不张扬,低调,谦虚,好学,博大;而肤浅的人往往高谈阔论,不服人,爱计较打击报复。对披褐怀玉这4个字特别有感觉,仿佛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古圣人的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0 17: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1章、第72章分享

      第71章《圣人不病》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72章《民不畏威》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两章概括:第71章主要讲了人要有自知之明,谦虚好学。72章统治者要遵循道,要仁慈爱民。
     体会: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本身不是没有缺点和不足,而是圣人能承认自己的缺点不足,并努力加以改正,时间久了,他也就没有毛病了,就是老子说的不病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分子,都是组织的一分子,如何与身边的人相处呢,我觉得就是老子说的夫唯病病。刚到单位时候,我特别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多次受到领导表扬。几年过后单位提拔干部,结果我意外落选,最后科室来了一位比我更年轻的女孩受到提拔,而这个女孩上班后因为一直怀不上孩子,经常请假看病,几乎没好好工作过,但有背景被提拔了。我心中满是不平,怎么看她都不顺眼,经常和她对着干。因为委屈,不满,心中充满情绪,不仅人际关系紧张,而且自己再也不钻研业务,荒废了学业,渐渐的人也颓废了,也没有了努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从来都不看自己的弱点,自己的缺点,只看别人的不足,结果失去的更多。因为自己的消极态度,后来家庭也不顺了。痛到极致才会反省。当自己几乎一无所有的时候,才幡然醒悟。当你为错过早晨日出而痛哭的时候,你也会错过晚上的星星。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往日不可追,未来仍可期。如果你活在过去,只会沉沦。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进取,足够优秀,时间自会证明他的价值!现在我已经完全摒弃了浮躁,沉淀,静笃,寡欲,但又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所以越来越从容,越来越淡定,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4 13: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溪 发表于 2018-10-10 17:09
第71章、第72章分享

      第71章《圣人不病》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 ...

      恭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21: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3、74章分享
      第73章《天网恢恢》原文: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敌?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缲然而善谋取。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74章《民不畏死》原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两章概括:第73章讲了无为无执,合于天道,要敢于不为天下先。第74章讲了杀亦有道。乱杀或不依法杀人,这件事无论是谁去做都是违反道的。
     体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崔永元事件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别样的感受。最早对崔永元有印象是他的实话实说,别样的风格,幽默,风趣却对现实一针见血;后来中国有些部门甚至政府对转基因产品抱着肯定的态度,他自费去美国调查,拍了反转基因纪录片,不人云亦云,有血性,有自我见解;最近他又把矛头对准明星偷税漏税,行业的潜规则,众人皆知却没人敢言,他动了一个行业的奶酪,有人威胁要弄死他。鲁豫曾问崔永元,你在网上跟人唇枪舌剑时,有没有害怕过,有没有退缩过,崔永元底气十足地说:不会的,永远不会退缩的!原来,死不回头4个字已写进他的生命里。最近几天他又写文举报上海警察的不作为,这又需要何等的勇气!崔永元的同事柴静说:崔永元是我们这个时代唯一清醒的人!虽然有些夸大其辞,但无不说明崔永元是个方正,有骨气有血性的人。鲁迅先生曾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轿!崔永元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勇士,他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他敢于与坏人战斗,他更敢于直面自己惨淡的人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为了黑夜里有一丝星光,早已把死置之度外!愿我们的社会多些这些呐喊的战士,战斗的英雄,我们的国家才会风清气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1 09: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10-21 09:19 编辑

第73章讲了无为无执,合于天道,要敢于不为天下先。---林溪,我感觉这章概括的有点笼统,没扣到具体上,这章的具体要点是天生天杀。是吗?咱们交换交换想法~
第74章讲了杀亦有道。乱杀或不依法杀人,这件事无论是谁去做都是违反道的。---我感觉概括得精准,是否需要加上一个“比如:”比如:乱杀或不依法杀人,表示杀并不狭义地指杀人,还有泮、碎、乱、败。我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指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5 09: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5章、76章分享

    第75章《贤于贵生》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76章《强大处下》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两章概括:第75章老子对统治者繁重的剥削进行了批判,统治者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政治清明。第76章老子又阐述了柔弱胜刚强的观点。
    体会:第76章《强大处下》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软灵动,死了身体就僵硬了。草木活着的时候枝条柔软,死了就形容枯槁。所以坚、强的东西很快会死亡,柔、软的东西更容易长生。这段话很有画面感,柔软的生机,坚强的易折脆弱,所以柔弱胜刚强。而我们通常往往认为刚强好,柔弱的东西是不好的。我想柔弱更多的是一种圆融,象水,利万物而不争,无形无状,顺风顺势,随时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时刻处下,所以纳百川,博大宽广,以其无私成其大私。在生活中圆融也是一种能力,特别是与人处事中,不强硬,不居高临下,善处下,柔软,让身边的人感觉如沐春风,关系和谐,一切自然顺利!当然圆融不是圆滑,圆融是看清周围事物后知道如何应对的一种智慧,能掌握自然规律,不强求,不急躁,不积极,游刃有余,进退自如,不紧不慢。圆融需要人生的阅历,需要知识的沉淀,需要亲自的实践,是看尽繁华后的从容,是大起大落后的淡定,是看透得失后的无为,让我们拥有圆融的智慧去悦纳身边的一切,活得从容自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6-13 15:13 , Processed in 1.079143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