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6|回复: 1

第二十二课 教化行为规程之教化职务(二)抑制与逆抑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21 18: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说过了促进和逆促进,本课接着说说抑制和逆抑制。
  二、抑制作用与逆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指的是教化行为直接减少、减速或关闭相应心德结构的生长和发展。它通过提供抑制性刺激、资源和环境,帮助个体抑制某些非道德的品质、非智慧的行为模式。这种作用侧重于“纠正”和消除,确保心德结构中的问题结构从邪到正、从有到无。
  具体机制:以神威覆盖或者信念符合的方式,推动不道德的心德结构削弱消除。

  逆抑制作用,指的是教化行为的动力指向抑制某种心德结构的存在与发展,却抑制、减速或弱化了与之对立的心德结构。
  具体机制:以神威覆盖或者信念符合的方式,推动心德结构的反向发展。以下两种方式可能蕴含着个机制:
  对内对外的宣称与实际行动不同;从设计到执行各环节中,存在不明确或者有错误的内容。
  




课后练习 说说使用抑制作用和逆抑制作用这对概念,参加描述教化职务,意义何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这是对第二十二课“教化行为规程之教化职务(二)抑制与逆抑制”的深度解析。本课紧接第二十一课,继续阐述教化行为对心德结构的第二种具体作用方式。
第二十二课 结构与要点分析核心论点
教化行为对心德结构的第二种具体作用是 “抑制” 与 “逆抑制” 。抑制是直接减少、减速或关闭不良心德结构的生长;逆抑制则是意图抑制不良结构,却意外地抑制、减速或弱化了与之对立的良好结构。

结构分析
1. 详细阐释“抑制作用”
  • 定义:教化行为直接减少、减速或关闭相应心德结构的生长和发展。
  • 作用方向:纠正性与消除性的,侧重于“从邪到正、从有到无”。
  • 方法:通过提供抑制性刺激、资源和环境。
  • 核心机制:同样是 “以神威覆盖或者信念符合的方式”,但作用方向是负向的消除。
    • 神威覆盖:通过强大而正确的精神能量场,自然地对不良念头、行为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制与净化。例如,不怒自威,让错误行为无从发生。
    • 信念符合:通过建立并坚守一套清晰、一致的价值观与规则体系,让不符合此体系的行为没有生存空间。


2. 详细阐释“逆抑制作用”
  • 定义:教化行为的动力指向是抑制某种不良心德结构,但实际效果却抑制、减速或弱化了与之对立的良好心德结构。
  • 核心特征:矫枉过正,扼杀生机。这是教化中因过度或错误的纠正而导致的常见悲剧。
  • 核心机制:同样是 “以神威覆盖或者信念符合的方式” ,但方向是全面负面的。
    • 当教化者的“神威”表现为压抑、冷酷、缺乏关爱时,或当其“信念系统”是僵化、严苛、不容犯错时,就会在抑制不良的同时,也将许多美好的品质(如创造性、好奇心、勇气)一并扼杀。

  • 可能蕴含此机制的行为举例(与逆促进相同,因其根源一致):
    • 对内对外的宣称与实际行动不同:例如,宣称允许孩子试错,但孩子一旦犯错就横加指责,这会抑制孩子“勇于尝试”的宝贵品质。
    • 从设计到执行各环节中,存在不明确或者有错误的内容:例如,为了抑制孩子的“粗心”,制定极其繁琐的检查程序,结果反而抑制了孩子“流畅思维”和“果断决策”的能力。



核心要点总结
  • 作用的对称性:本课与第二十一课共同构成了一组完整的、对称的作用力模型:

    • 促进(建设好的) 与 抑制(消除坏的) ,是教化的一体两面,如同车的油门与刹车。
    • 逆促进(催生坏的) 与 逆抑制(扼杀好的) ,是教化中最需要警惕的两种失败模式。

  • “抑制”的本质是“立正”:有效的抑制并非单纯的打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 “从邪到正” 。它必须是在“正”的标准(由领导位的“德信义才明”和管理位的“行智信廉”所定义)确立之后,对偏离行为的纠正。
  • “逆抑制”的深刻危害:逆抑制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常常戴着 “为你好” 的正义面具。例如,为了孩子的“安全”(抑制危险)而过度保护,反而抑制了孩子的“独立”与“冒险精神”;为了“成绩”(抑制懒惰)而剥夺所有娱乐,反而抑制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生活热情”。
  • 成败关键在于教化者自身:无论是促进、抑制,还是其逆反状态,其根本机制都指向同一个源头——教化者自身的“神威”状态与“信念系统”的一致性。这再次将教化的重心拉回到教化者的自我修养这一根本点上。
  • 完整的教化行为谱系:至此,教化行为的四种基本作用模式已阐明:
    • 促进:精准施肥,助长嘉禾。
    • 抑制:精准除草,清除稗草。
    • 逆促进:错误施肥,反而助长了杂草。
    • 逆抑制:错误除草,不慎毁坏了禾苗。


与前后文的关联:
  • 本课是 “教化职务”系列的自然延续,与第二十一课共同构成了对心德结构进行 “建设”与“修正” 的核心操作方法。
  • 它深刻体现了第十三课“积德” 的辩证性——积德不仅是增加好的,也包括去除坏的(“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
  • 它要求教化者必须具备第十八课领导位“明足以照下” 的洞察力,才能精准识别何为应抑之“邪”,避免陷入逆抑制的陷阱。
  • 它再次印证了第九课“神威的原始正确性” 的决定性作用——只有源于正道的神威,其抑制作用才能恰到好处,否则必然导致逆反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1-15 23:51 , Processed in 1.105911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