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12|回复: 1

第六课 教化的操作目标(4)人的自然的运行——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31 10: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人是怎么样做到自然的呢?

  道德经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怎么理解呢?人的运行是自然的。一个不知有之的太上,和一众追求功成事遂的百姓,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力量。人的生活,不能靠信仰信念和统治者的直接指挥,因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靠什么呢?靠自然。
   自然是什么?自然不是信,人的身心之内,除了信便是自然。

   鬼谷子说: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什么意思呢?人的运行要先有个站位,把自己安放好了,才可以继续运转和输出。如何就位?通过安徐正静之后,投射覆盖(威覆)到人心之上的事物及其细节、关节,没有遗漏的装在腠理之间,肌肉之内。如此人的输出便是完全基于自身运行(而不基于信)的,周祥完备而不会断绝,并且没有自生之物从心的地平线之下长出,世界中的阴阳相胜便会能够被人妥善而“和”。

   天下自己的样子,能有一个如实的副本,运行在人心之中,这便是自然——人心的自然。

   世界必须进入我们的“肉”里,并且专肉专用。这样能保障人心可以反映自然——人心的自然“如”自然本身。

   乐记说: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人心自然了,便会乐,乐而安,安而能徐能正能静,能被节无不肉,能善与不止,能虚平以待,故而能久,久而能天,天而能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而威人的心也就得治了——自然之心便有了。再以自然规律的输出要求治理人的外部行为,使人的身体和行为获得庄敬之严。
   内肉(仁)外礼,内威外严,自然之人得立。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说:“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还说:“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实意者,气之虑也”;“分威者,神之覆也”;“散势者,神之使也”;“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最后说:“损兑者,机危之决也”。
   运行起来之后,人心的自然之气分为志思神心德五气。五气合运五龙盛神,只为机危之决。


课后练习 说说什么是人的自然,怎么样才能运行起人的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这是对第六课“教化的操作目标(4)人的自然的运行——肉”的深度解析。本课旨在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抽象的“自然”如何通过人的身心具体地运行和体现? 答案指向了一个关键概念——“肉”。
第六课 结构与要点分析核心论点
人通过“肉”的机制达成自然。“肉”是指将世界的真实样子(自然)如实地内化、承载于人的身心之中,形成“人心的自然”。由此,人的一切运行和输出都基于自身内化的自然副本,而非外在的信念或指令,从而做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结构分析
1. 提出问题并引用《道德经》确立原则
  • 核心问题:人是怎么样做到自然的呢?
  • 《道德经》的解答:
    • 最高境界:“太上,不知有之”。最理想的社会运行(可引申为人的身心运行)是感觉不到最高主宰的存在。
    • 最终结果:“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事情做成了,所有人都觉得“我自己本来就是这样(做到的)”。
    • 根本依据:不依赖于“信”(信仰、命令),因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依赖的是 “自然”。


2. 通过《鬼谷子》界定“自然”的运行机制——“肉”
  • 关键文本:“安徐正静,其被节无不肉。”
  • 分步解析:
    • 前提:安、徐、正、静的身心状态。这是主体能够正确接收和内化世界的前提。
    • 核心动作:“被节无不肉”。
      • “被节”:指外部世界的所有细节、关节、规律。
      • “无不肉”:指所有这些外部信息,都被毫无遗漏地装载、内化到人的“腠理之间,肌肉之内”。


  • “肉”的比喻意义:
    • “肉”代表一种深刻的、具身的、非概念化的内在承载。它不是存储在头脑里的知识,而是如同肌肉记忆一样,成为身体本能的一部分。
    • 这个过程建立了“人心的自然”——即世界在人心中的一个如实副本。

  • 运行结果:人的输出因此是基于自身内化的自然,因而周详、完备、有力,并能妥善应对世界的阴阳变化(“阴阳相胜便能和”)。

3. 通过《乐记》描述“自然”运行的完整链条与内外表现
  • 内在修养链:致乐以治心 → 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平易、正直、慈爱、诚信)→ 乐 → 安 → 久 → 天 → 神。
  • 外在表现:
    • 天则不言而信:达到“天”的境界,不需言说自有威信。
    • 神则不怒而威:达到“神”的境界,不需发怒自有威严。

  • 内外合一:
    • 内肉(仁)外礼:内心通过“肉”的机制涵养仁德(人心的自然),外表通过礼仪规范行为。
    • 内威外严:内心拥有因自然而来的“神威”,外表呈现出庄重严肃的仪态。
    • 最终结果:自然之人得立。


4. 通过《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总结自然之气的运行体系
  • 将人心自然的运行具体化为“五气”的合运:志、思、神、心、德。
  • 这五气共同作用,最终目的是“盛神”,而盛神是为了应对和决断世间万物的机微和危难(“损兑者,机危之决也”)。
  • 这表明,自然的运行并非散漫无力,而是为了凝聚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以有效地在复杂世界中行动和决策。


核心要点总结
  • “自然”的运行载体是“肉”:“自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必须通过“被节无不肉”的机制,具身化、内在化为人的一部分。
  • “肉”是世界的内部副本:“肉”的机制使得人心中形成一个与外部自然同构的“人心的自然”,从而保证人的感知、决策和行动符合天道。
  • 运行的前提是“安徐正静”:主体必须处于安定、从容、中正、沉静的状态,才能如实地内化世界,否则内化的将是扭曲的版本。
  • 运行的成果是“内圣外王”:内在通过“肉”养成“仁”与“威”(自然之心),外在表现为“礼”与“严”(庄敬之行),从而达到人格的圆满确立。
  • 运行的动力是“五气盛神”:内在的自然之气(志思神心德)系统性地运行,最终目的是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决断危机、应对万物。

与前后文的关联:
  • 本课是第五课“健康的本质——自然” 的操作化延伸,回答了“如何实现自然”的问题,指出“肉”是实现“操纵投射器”这一主体姿态的具体身心机制。
  • 它深化了第四课“精神的结构性健康”,为“志思神心德”等结构模型注入了具体的运行内涵(即通过“肉”来充盈和活化这些结构)。
  • 它引入了“威”的概念(不怒而威),为后续课程专门探讨 “神威” 做好了铺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1-15 23:50 , Processed in 1.119678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