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34|回复: 1

第二课 家庭与教化(2)教化的对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31 10:2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先编辑一段《乐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噍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心的日常,感物而动,动而生音(情),在外成形为声越出自身范围,而被别人所感。别人重复这个过程,以声回馈我们。如此周而复始。声(物)——心——感而动为音——形于外为声。
  在这个过程中,心是枢纽。但,心会发生变化么?
  心如果有变,变些什么呢?唯一可变的是“德”。德变了心就变了。
  怎么促进德变,并且是正确的变呢?向猛兽学习。读读下面这两段:
  转圆法猛兽。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意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者,所以合语;者,所以错事。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以接其说也。

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经由教化者外部的输出,使被教化者的心发生改变,从而使其输出发生改变的“流水线”。部署和运行好这条“流水线”,便能造就一个人。
  虽然我们还不能掌握这条流水线,但我们可以借用这条线连接终点,确认各个层次的教化对象,由表及里排列:个人的输出——内心活动——心的结构——德。

  课后练习 描述一下你所认为的教化对象。

教化对象在哪里找是漏掉的问题,上课时已经补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var(--dsw-alias-label-primary)]
好的,我们来系统分析第二课“教化对象”的内容。本课的核心任务是阐明教化的作用对象是什么,以及如何通过一个清晰的路径来施加影响。
第二课 结构与要点分析核心论点
教化的直接对象是“心”,但最终目标是改变其背后的“德”。通过构建一条从外部输入到内部改变的“教化流水线”,可以从表层输出直至深层德性,系统地造就一个人。

结构分析:从现象到本质的推导
1. 确立起点:“心”是感应的枢纽
  • 理论依据:引用并阐释《乐记》,建立了一个核心模型:物(外部刺激)→ 心(感应枢纽)→ 音/情(内在状态)→ 声/行(外在表现)。
  • 关键阐述:
    • 心的日常就是“感于物而动”。
    • 个人的内在情感(音)会外显为行为(声),并被他人所感知,从而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互动循环。
    • 在这个循环中,“心”是核心的转换枢纽。一切教化都必须通过“心”来起作用。


2. 提出核心问题:教化如何改变“心”?
  • 问题:心会变化吗?如果会,变化的是什么?
  • 答案:心会变,但唯一可变的是其内在的“德”。德变则心变。
    • 此处的“德”承接序言,是内在的智慧、品性与境界。心的状态和反应模式,是由其“德性”水平决定的。


3. 指明方法:如何促进“德”的正确变化
  • 方法论比喻:“向猛兽学习”(转圆法猛兽)。
  • 阐释“转圆法猛兽”:
    • 转圆:指计谋、方法、教化手段要像圆一样灵活多变、无穷无尽,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事类不同”)。
    • 从方:指在无穷的变化中,圣人(教化者)必须依据“道”来把握方向,知道何时该坚守原则和准则(方),以确保转化结果是“吉”而非“凶”。
    • 核心思想:教化者需要具备极大的灵活性和应变智慧(圆),但这一切都必须服务于一个恒定正确的根本目标(方)。


4. 构建操作模型:“教化流水线”
  • 将上述理论整合为一个可操作的概念——教化流水线。
  • 这条流水线描述了作用机制:教化者的外部输出 → 影响被教化者的心 → 使其输出发生改变。
  • 部署和运行好这条流水线,便能系统地“造就一个人”。

5. 明确教化对象的层次
  • 利用这条“流水线”,可以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确认四个层次的教化对象:

    • 个人的输出:最表层的对象,即人的言行举止(对应《乐记》中的“声”)。
    • 内心活动:更深一层的对象,即人的情绪、情感和思绪(对应《乐记》中的“音”)。
    • 心的结构:更深层的对象,指相对稳定的心理模式、性格特质。
    • 德:最根本、最核心的教化对象,是决定一切的内在本质和智慧水平。


核心要点总结
  • 教化对象的核心是“心”:所有教化行为都必须通过影响人的内心才能生效。
  • 心变之本在“德变”:改变一个人的关键,在于提升和改变其内在的“德”。
  • 教化者的素养:有效的教化要求教化者具备“转圆而从方”的智慧,即手段灵活而原则坚定。
  • 系统性操作模型:提出了“教化流水线”这一概念,将抽象的过程具体化,使其成为可部署、可运行的系统。
  • 对象的层次性:清晰指出了教化对象由表及里的四个层次(输出→活动→结构→德),为后续制定具体的教化目标和方法奠定了基础。

与前后文的关联:
  •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教化主体”,明确了主体所要作用的对象,构成了“谁来做”和“对什么做”的完整图谱。
  • 它更是对序言中“立志的问题从积德解决”这一总纲的具体展开,详细阐述了为何以及如何通过一条“流水线”来最终实现“积德”这一根本目标。




[color=var(--dsw-alias-label-tertiary)]


[color=var(--dsw-alias-label-tertiary)]


[color=var(--dsw-alias-label-tertiary)]


[color=var(--dsw-alias-label-tertiary)]


[color=var(--dsw-alias-label-tertia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1-15 23:49 , Processed in 1.113699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