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76|回复: 1

第一课 教化与家庭(1)教化的主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31 10: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长大的过程,是其身心的结构不断“发育”的过程。这个变化过程之所以以它际的样子发生,存在必不可少的决定性要素,其中最基本的是这个过程的主体。也就是说,不管孩子养得如何,总归不只是孩子自己把自己养大的,那是谁养大的?

   自己,直接养育者,目标和方式的提供者。
   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必竞是他自己亲自成为了那个样子。那么,他自己要成为个什么样,便是排在首位的操作要素。与此相关,他自己为什么要把自己弄成那个样子,主客两方面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在他自己的蓝图中,对实现路径和方式的要求是什么?也就是有个目标和手段问题。

  每一个具体养育行为的直接提供者,以具体的方式,提供了具体资源,孩子才最终自己成为了那个样。那么,直接养育者为什么选择那样的资源,为什么选择那样的方式?这里也有个目标和手段的问题。

  养育过程,是养育者和被养育者双向奔的过程,是一场合作。那么,是谁让他们那样奔赴?具体目的和总的目的是什么?这里还是有个目标和手段的问题。

在三个主体层次上,具体地弄清目的和手段,再结合自然规律的检验,养育主体才能得到妥善确立。

  黎元仁寿,羸劣获安。危安其位,亡保其存。释缚脱艰,全真导气。三圣之道,至道之宗。

课后练习  找具体的教养行为,分柝其三个层次的主体的目的和手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这是对第一课“教化主体”文本的结构和要点分析。本课的核心任务是界定“教化”或“养育”过程中,究竟谁是真正的行为主体。
第一课 结构与要点分析核心论点
养育孩子是一个多层次的、协同的过程,其“主体”并非单一,而是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共同构成。必须厘清这三个层次各自的目的与手段,才能真正确立有效的“教化主体”。

结构分析:三个主体层次
文本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揭示了三个层面的主体:
  • 第一主体(内在核心):孩子自己

    • 论据:孩子是自己身心发展的最终实现者。“他自己要成为个什么样”是排在首位的操作要素。
    • 核心问题:他为自己设定了什么目标?他选择什么手段来实现?
    • 要点: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内在蓝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教化必须尊重并引导这个内在主体。

  • 第二主体(外在执行):直接养育者
    • 论据:孩子通过直接养育者提供的具体资源和方法才得以成长。
    • 核心问题:直接养育者为什么选择特定的资源和方式(手段)?他们想通过这些手段达到什么目标?
    • 要点:强调直接养育者(如父母、老师)的选择和行为对孩子的塑造作用。他们是教化理念的执行者。

  • 第三主体(源头决策):目标和方式的提供者
    • 论据:养育是养育者和被养育者之间的“双向奔赴”,而这场合作的背后有一个发起者和规划者。
    • 核心问题:是谁设定了这场合作的总目标和基本方式?
    • 要点:这通常指的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族传统、或是父母共同认可的教育理念。它是教化行为的总指挥部,决定了养育的终极方向和策略。


总结:确立教化主体的方法
  • 方法:在以上三个主体层次上,具体地弄清目的和手段。
  • 检验标准:用自然规律进行检验(此处引用的古语即是“自然规律”与“至道”的体现)。
  • 最终目标:只有当三个层次的目标和手段协调一致,且符合自然之道时,“养育主体”才能得到妥善确立。否则,教化过程会出现内在的撕裂和矛盾。


关键古语释义与关联
文本结尾的古语“黎元仁寿,羸劣获安。...” 引自唐代王冰为《黄帝内经》所作的序言。其核心思想是:
  • 至高之道(至道之宗)能够使百姓(黎元)仁厚长寿,使弱小者(羸劣)获得安康。
  • 它关乎如何解除病苦束缚,保全真元,导引正气(释缚脱艰,全真导气)。

关联性解读:
作者借此表明,妥善确立教化主体并遵循自然规律的养育之道,就如同医学上的“至道”,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康和本性健全(全真导气)。这为“用自然规律检验”提供了依据和范本:真正的教化,是顺应人性、保全天性的,其效果是带来健康与和谐。
核心要点总结
  • 主体多元性:教化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内在自我(孩子)、外在执行者(父母)、理念源头(家庭价值观) 构成的三位一体。
  •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每一个主体层次都必须明确自己的“为什么”(目的)和“怎么做”(手段)。
  • 合作而非单向灌输:养育被明确定义为养育者和被养育者之间的 “双向奔赴” 和 “合作”。
  • 自然规律的检验:一切教化目标和手段的最终合法性,来源于其是否符合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即旨在“全真导气”,促进生命健康)。
  • 承上启下:本课回答了序言中“如何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谁来养”,并明确指出,这个“谁”是一个需要精心构建的、有明确目标和方法的协同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11-15 23:52 , Processed in 1.090668 second(s), 17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