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08|回复: 1

第11课 亲子系统的核心内容(2017072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7 10: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大家好,上个星期应该跟大家发送课程的时间刚好在旅途上,所以跟大家耽误了。说第二天跟大家发送,结果也没发送,一直都放到现在了,这样就累计欠了大家3个课时了,记在这里,还有大半年的时间慢慢来跟大家归还。
  今天我们继续跟大家讨论家庭关系,在这之前我们把家庭里头最基本的那个关系呢跟大家说完了,那就是夫妻关系。一个正常的家庭如果没有夫妻关系作为基础和起点的话,是不可能诞生的,所以呢这个夫妻关系是我们家庭关系的最基础的部分。
  通过对夫妻关系的讨论,我相信大家是注意到了一些平常没有注意的内容,比方说我们平常讲夫妻关系其实讲得蛮笼统也蛮模糊,仔细地去分辨这个关系它实际上还是都有层次的,首先第一个层次是夫、妻两个人之间他们发生的一些运动、一些合作、一些交流的状态,这里边涉及的是两个人的人魂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第二个层次是夫妻两个人在共同生活当中、交互作用当中形成的一个精神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我们把它叫做夫妻魂。还有一个层次就是在夫妻魂的统帅和领导之下,除了这个夫、妻两个人之间的所有人和物。
  把这个层次分出来了之后,我们理解夫妻的话,那这个视野就会开阔一点,会清晰一点,就不会那么朦胧,它过于朦胧了效率倒是很高,处理问题倒是很快就会有结果,但是结果往往不太有用,往往不太能够真正地解决问题,相反还会制造一些麻烦、制造一些问题。比方说我们把夫妻关系理解为夫妻两个人之间的事,仅仅考虑两个人,这样我们就会忽略夫妻精神共同体,也就是夫妻魂这样一个存在,这就让夫妻两个人的交互作用失去了统帅者,失去了领导者,这两个下属之间的事情你在下属的这个层面上解决就解决不了。
  一对稳定的夫妻,他们必须两个人都共同作为一个夫妻魂的仆人,他们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立场,这个夫妻关系是搞不好的,夫妻之间就会难免陷入竞争,陷入你强我弱、你输我赢的这种混乱的一个格局,在这个格局之下,夫妻系统是建立不起来的,夫妻系统的功能也不会太好,未来所衍生出来的各种子系统和家庭里边未来的各种任务,是很难正常地去实现跟完成的。
  当然通过前面的讨论,我相信大家也会注意到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夫妻系统这个由夫妻魂和夫妻两个人魂构成的三角系统,那么他们靠什么在维持?这个三角系统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大系统,它们的核心的这个运转机制是个什么机制?大家还想得起来是什么机制吗?嗯,我们说的忠诚机制。在忠诚机制下,我们要注意到对方对我们的惩罚、我们对对方的惩罚行为和我们自己的惭愧行为,也就是说这个忠诚机制它下面依靠的是惩罚和惭愧这样的一个心理机制在运行。
  这个呢也是维持夫妻关系和建设夫妻关系的重要的一个考量,如果我们离开了在这个地方的观察、在这个地方的体会,或在这个地方下功夫,那要去建设一个功能良好的夫妻系统是有困难的,我相信这个内容对大家可能会比较能够引起重视。
  这是我们前面跟大家讲的家庭关系,今天呢我们要跟大家来讲第二种比较重要的家庭关系,那就是亲子关系。
  我们说夫妻关系是一个品字形结构的系统,站在品字顶端的是夫妻魂,它统帅着这个系统,然后在下面的两个分别是是夫和妻两个人魂,在这个系统的运行当中会发生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玩着玩着孩子出生了。那这个生出来的孩子在这个品字结构里边怎么办呢?夫妻魂怎么样来处理这个事呢?怎么样来带领这孩子,把这个孩子纳入整个系统去运行呢?
  那明显这个孩子既不同于夫,也不同于妻,既跟夫有关系,又跟妻有关系,那他明显的就不能放在那个位置上了。就是我们夫妻系统原有的运行态势和运行要求,在内容上是完全不够用了,这个时候夫妻魂必须要生出另外的一个专门功能来。那这个专门功能呢就是我们新诞生出来的亲子系统。
  亲子系统的功能应该是什么?这取决于我们的父母亲两个人或者说那个父母魂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个孩子他到了我们这家里,我们这夫妻魂是要把他培养成人呢?还是要把他当成我们的玩具?这两个观点决定了亲子关系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亲子系统的未来结构和它的功能。
  当然我相信所有的人都会同意说,呃,那夫妻魂对待生出来这个孩子应有的态度是把孩子培养成人,是让他独立出去。但实际上我们的大多数夫妻是很难做到这一点,很多夫妻魂都在下意识里边把这个孩子当成我们的玩具在用,这是我们在亲子关系最基本的困扰,从有孩子那一天,甚至没有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基础。
  也就是说这个夫妻系统、夫妻魂对待孩子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未来的亲子系统是不是一个适合孩子生长的系统。我们在这个自然环境里边有一个术语,呃,叫做“适合人居的一个自然环境”。在社会环境里我们也会讲,这里有一个“适合人居的人文环境”。那么在这个地方就可能会存在一个这样的概念,就是因为夫妻魂的欲、目标不同,那这个亲子系统是不是适合孩子居住?
  很明显,夫妻魂如果把孩子当成自己系统的玩具,那么这个诞生出来的亲子系统是不适合孩子居住的,如果这个夫妻系统、夫妻魂把孩子当成一个未来的人,是要把他培养成人,那么这个诞生出来的亲子系统才适合孩子居住。我们讨论的是后者,前者我们就不讨论了。也就是说我们只讨论由夫妻系统诞生出来的亲子系统怎么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人,不讨论别的,不讨论说我们夫妻系统怎么样把孩子当成玩具,才能让我们夫妻魂、我们夫妻两个人感到开心、感到爽,不讨论这个问题。
  亲子系统是依靠一个什么样的机制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人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问题:家庭养育子女的机制。
  1、家庭把子女养育成人的机制
  家庭怎么样把子女养育成人的机制。机制是什么东西呢?机制就是在机会当中的制度,就是一个孩子跟一个夫妻魂在一起共同生活的各种机会,也就是各种集体的生活情形和这些生活情形、这些机会当中的制度:就是他们谁先做什么、谁后做什么,谁可以做什么、谁不可以做什么的这样的制度。所以机制就是在机会当中所蕴含的制度。那么这个机制呢其实在我们这个夫妻系统里边已经看到雏形了,那这个机制、这个机会当中蕴含的制度呢就是一个品字形的结构,在夫妻系统里边有一个夫妻魂,下面统率着夫和妻两个人魂。那么在亲子关系里头呢也存在着一个类似的结构。
  我们说在夫妻系统里头那个机制它是一个叫忠诚的机制,那么在亲子系统里边这个机制叫什么呢?这个机制叫认同。
  (1)亲子系统的运行机制是认同
  认同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要好好地去体会它、去理解它,不能从字面上一扫而过。所谓的认同就是我认识你、我知道你、我了解你,然后我跟你保持相同,这个叫认同。这里有两个动作,这个动作指的是内心的动作:首先是了解、理解、体会、知晓、明白。然后第二个动作是同,同的意思是我的心、我的身要转过来,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跟你相同,我就是同一个,这个叫认同。
  人这个东西,其实他本来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是就意味着他的无穷无尽的可能性,那是什么东西把他从一个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当中规定成了一个现实性呢?比方说你们家的孩子和我们家的孩子就是不一样,难道他真的不一样吗?其实你们家的孩子和我们家的孩子交换了养,那孩子还是……,那他会不一样的呢,他会成为不同的样子呢,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一个认同在起作用。跟着我的孩子他认同我呀,跟着你的孩子认同你啊,你换个孩子他大致也会这样子。所以认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值得我们重视。
  那孩子肯定是这样,孩子他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大致可以把他认为:哎哟,他好像是一张白纸,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是有点错误的,但是他可以这样说啊:他知道的好少好少的,然后他知道了什么他就会去趋同,然后他就会成为那个样子。所以孩子的认同我们好理解,那是不是这个认同的东西我们在成人世界里边也有啊?有啊!你看那夫妻相是什么意思?夫妻之间生活久了会越来越长得相同,连动作都越来越相似,这是他们在向夫妻魂的认同,所以成年人也有个认同问题。
  有很多成语都在描述它:比方说什么潜移默化,比方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在讲认同,所以大家要对它引起高度重视。因为人的性质本来是有无穷可能性的,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怎么就成了现在这个性质、这个性格、这个脾气,那就是因为认同在起作用。我们家庭里头把孩子养成一个成年人,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它就通过这种认同机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机制,通过这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机制来实现的。这就提示了一个很重要的想象空间,我相信大家是可以有无穷无尽的想象的,对亲子关系的实质、对亲子交往的实质和怎么样培养一个好孩子的这个实质,你可能就会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了。
  那这样说来是很笼统啊,可不可以进一步去描述这个认同机制呢?可以。认同的机制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内容来实现的,也就是通过完成两个动作、两个任务来实现的:一个就是社会化,一个是个体化。我们先跟大家说说个体化。
  (2)个体化
  什么叫个体化呢?我们想象一种情景:三个人或者更多的人在一起,我们在从事一个共同的活动,我们形成一个共同的氛围,有共同的活动任务,但是其中有一个人他就自己跑一边去了,自己干自己的,他也不搭理我们,不参与我们的话题,也不做我们这个共同任务相关的工作。那在这个时候,我们会不会就觉得:咦,这个人怎么一个人跑一边去呢?他跟我们这个群体不同呢,这是从外部观察,他表现出与众不同。那从他个人的内部体会去观察呢?那么他这个时候的内在体会是什么?内在体会是说:我,以我个人想要的样子,跟他们保持了距离,在此时此刻,我就是我,我不是你们。
  那么这个情景下,这个人他从内到外都显现出他的与众不同。从内部他彰显了自己的内部存在,他感觉到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一个自己,从外部来讲呢?外部的人也感觉到他跟我们不同,他那个时候不需要服从我们的集体规则,不需要来从事我们的共同活动,那么这样的一个经历反复地去重复、反复地去重复,这样的一种情境老是在出现,那么这个人他会表现出什么特点来呢?会在他的内心里面积累什么东西呢?
  这里头就能够积累的是什么呢?是不是就是他的自我、独立、自由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的一个积累过程就是个体化的过程,其实也可以叫个性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一个人来讲是不是非常重要啊?太重要了,是吧。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没有这样的一个积累、没有这样的一个环境,那这个人永远都不知道他自己是谁,他没有办法说我,他没有办法觉得或者是感受到他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他没有办法感知到自己放在什么地方、自己站在什么地方,这是什么?存在感啊,没有存在感,没有自我感、没有主体感,你说这个怎么生活呢?所以这个个体化的过程是极端重要的。
  这个是认同的一个方面,就是个体化的一个过程。这个必须要有保障,如果没有这个保障,那你养的这个孩子他不知道他是谁,她没有“我”感,这个是一件多么悲催的事情。
  如果一个人,她只是这样知道我是谁、我是自在的、我是自由的,而跟我之外的任何信息都没有,跟我之外的那些东西相关联的任何意识都没有,那你说这个人她是个什么呢?这样的后果其实好严重的,跟没有这个“我”一样的严重,那这里头就需要我们的这个认同过程还有别的内容。
  (3)社会化
  这个别的内容就是与个体化相反的内容,你不光是要知道我自己、不光是要我跟别人总是不一样,我还需要跟别人有所一样,比方说我们在一起活动啊,那我也来一个,然后我们在一起共同做事情,然后我们就会在心里头感觉到:不光我是自由的,其实最主要的是在这个时刻我跟你是一伙的,我是属于这个团体的,这个团体上面有一个共同的魂,我属于这个魂,我是这个魂的下属,然后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个魂的共同下属,这样我就有一种归属的感觉,在这个归属之下,我执行我自己之外的规则,执行那个团体的规则,服从这个魂的领导,这就是社会化。
  社会化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在什么地方呢?我属于这个团体有什么不得了吗?这个意义到底是什么?其实我属于这个团体带给我最基本最基本的感受是:因为我这个团体里不只有一个人,我跟别人比较,然后我会知道在比较当中我处在什么位置,然后我还知道我上面有个上级,这个团体的魂,这个魂跟我之间是一个主仆关系,这个是两个体会,这两个体会对于我们参与社会活动、归属于一个团体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追求,如果不追求这个东西,那我们在这个团体里边干什么呢?
  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社会化、参加这种社会化的活动,在这个活动当中放弃我自己,然后其实是来强化我在团体中的比较性的一个地位、一个状态,我在这个团体当中来获得一种领导、一种关照、一种照料的,所以它就是来获得一种资格、一种位置、一种身份的。所以社会化对于人来讲它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在于它让人获得一种身份感、地位感、位置感,获得跟团体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获得一种不孤独的感觉。
  个体化有了——我知道我了,我之所以知道我,是因为我是这样子的动物,我可以是自由的、自在的。然后社会化让我们知道这个自在的我、这个确实存在的我,这个状态的我在系统当中去比较是个什么样子,我在这个系统中是个什么身份,这样这句话就完整了——我是谁?这句话就完整了。
  当这句话变的完整了,那么我们说所谓的认同就基本完成了。当然了一个人他需要去认同的内容很多,因为他的生活很丰富,所以呢这个自我认同、这个认同、这个个体化和社会化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那我们整个人类的一个未成年期、一个童年期为什么那么长呢?有很多动物一生下来就到处跑,有的动物生下来两三个月就到处跑,很早就独立了。人的这个未成年期有多长啊?到现在这个时代大约20岁都还是未成年的,都还在不断地认同,不断地去实现个体化和社会化,所以人跟其他动物比较起来就要复杂得多、就要高级得多,原因就在这里。
  通过二十年的养育,我们的孩子在家里头获得了丰富的个体化的内容和这个社会化的内容,体验内容啊,然后呢还把这两个部分的体验内容有机地组装成一个整体,这样呢我们的孩子就获得了他的初步的基础的人格,在她成年以后,她踏入社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地去接受这种认同,继续地去改造自己,继续地去发展自己,但是这个后续的发展是以她早期的、在家庭里边的这个认同过程为基础的,这就是我们养育孩子成人的一个机制。当然呢我们说这个机制、机制是在机会当中的制度,那这个机制呢首先体会的就是一个“信”。
  那这个机制的意思呢就是说,这些所有的养成过程都是在一个一个的瞬间、一个一个的场景当中慢慢地、缓慢地积累出来的,是在体验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精神结构,它不是用语言教导就能够实现的,它是通过具体地身体运行所产生的身心经验这样的一个机变。
  这就是我们家庭养孩子、把孩子养成人的一个最基本的机制。那这个机制是怎么运行的呢?怎么样运行才能够让我们这个把孩子养成人的过程运行的比较好、这个机制实现的比较好呢?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父亲和母亲。
  2、父亲和母亲
  我们为什么要先来谈父亲和母亲呢?谈父亲和母亲和我们探讨这个认同机制或者说这个养育机制,促进它怎么去发挥这个机制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意义其实它是一个自然现象,孩子一出生以后他打小就在你们家生活,家里边也没有别人,你的孩子别人也不会替你养,那所以的话不管他那个个体化还是社会化,离开了父母他谈何个体化、谈何社会化?他要个体化,他要离群索居,他要离开群体。他要离开什么群体?不就离开父母和他这样一个群体吗?他要去服从群体,他要服从什么群体啊?不就是服从父母和他这样一个群体吗?所以离了父母亲,这个个体化和社会化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要先说说父母。
  (1)父母作为人
  说父母我们就首先要说的是“父母作为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亲母亲这两个人,这个男人、这个女人作为人他是有人魂的,这个人魂在这个地方是个什么样的状态?是很基础的一个事实。
  那这个事实的重点在哪里呢?大家能想到吗?其实这个事实的重点在于父母亲这两个人的人魂状态。这两个人的人魂状态的核心又在哪里呢?欲情亲恩善——他在哪个位置上。因为欲情亲恩善,他的所处的位置不同,那么这个人的功能就不一样,他对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的约束、对孩子的自由的尺度就完全不一样。
  那比方说,一个人魂结构处在欲的程度上的一个父亲或者是母亲,欲的话它是寻求直接满足的、及时满足的,所以“你现在就跟我把这个东西拿过来。”不行?不行就揍死你,为什么啊?因为我是一个欲界层次的魂,欲界层次的魂对于这个人的要求就是没有余地的,没有这个延迟满足啊,没有这样一个特征的。如果是一个情的层次呢?情的层次的话,尽管你现在不给我,那我就在那候着你、守着你,三分钟之后还不过来我就要崩溃了。你看这是不是对孩子的社会化和个体化构成了深刻的影响,一个决定性的挑战。其实这个大家是值得研究的、值得观察的,观察父母个体的人魂结构。
  (2)父亲与子女
  那么接下来我们该观察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应该观察一下父亲母亲这两个人他不是以一个纯粹的人的身份去跟孩子打交道的,他一旦跟孩子发生关联,他就具有某种特定的身份,比方说“爸爸”,你看这个孩子,他对天底下所有的男人都叫爸爸吗?那不可能啊,所以这里边他带着特定的身份进去的,所以这里头就涉及到父亲和子女这样的一对关联,一对人放在那个地方,一对有身份的人放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发生什么?所以我们跟大家说说父亲和子女和母亲和子女。
  父亲是一个生物学概念,也是一个社会概念,更重要的他是一个社会的概念。社会概念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人群对父亲应该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些东西是有一个文化的规定的,也就是说父亲站在孩子面前他有特定的身份和特定的功能,这个是被我们的文化不断地向孩子灌输、不断地向社会的所有成员灌输的一个东西。那父亲跟孩子在一起,在文化里头,因为所有文化都具有这个共同特征:他是提供保护的、是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个角色,我们说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男人通过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女人通过征服男人来获得世界,这样的一个文化。
  有人说现在不通用了,现在男女平等了,好的,你回家自己问问,你自己感觉感觉你自己,你感觉一下你的夫妻生活里头,呃,夫妻关系里头,对夫妻身份的一个确认是什么意思?确认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还是万变不离其宗,没有离开那根本,没有离开。
  所以当一个父亲跟孩子站在一起的时候,那父亲应该在精神上给她提供的东西就是跟她掌舵的、保障他安全的,去顶天的、去立地的、去战胜灾害的、去保护她的,这样一个强而有力的天上飞的这样一个角色。
  经济基础或者说实力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是不是这样,这个生存建筑落实到一个人的精神体会上就是: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父亲是这个家的门牌号,是这个家的标签。这个东西跟孩子在一起的就是这个意义。父亲跟孩子们的交往,它慢慢地内化、构成每个人心灵结构中所谓的男性部分,男性部分是什么东西?男性部分就是我是谁的那个谁?我们说的社会化那个部分。就是社会当中、我在人群当中所获得的地位、身份、位置,这些信息由父亲提供。
  当然在这里不能够绝对化地以父母这个身份完完全全地来把它做切分,说哦,父亲就干这个事,母亲就不干了,不是的,我们这里说的是主要的部分,主要的侧面。那么父亲呢他往往是在对孩子的社会化工作进行指导的一个重要的力量。他让孩子获得社会化,那么这个社会化里头就有规则,是不是?人多了就有管理,那这个管理这个部分的这个力量往往显示的是父性的力量。
  父亲的力量有时候母亲呢也会发挥类似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的发挥方式它不是主流,它不能成为主流,成为主流以后呢它就会成为一个乾坤颠倒的格局。这个格局对孩子未来人生的影响是非常不同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要引起重视,男孩女孩这个作用方式和这个具体的情况它是有不同的。大家可以去思考,然后在我们提问当中提出一些问题来,我们在答疑当中来回答这个问题。
  (3)母亲和子女
  那么母亲呢,当家里边那个女人以母亲的身份,以母亲的身份而不是一个纯粹自然人的身份,去跟孩子打交道的时候,那母亲提供了一个什么东西呢?其实母亲她提供了跟孩子亲密接触的一个机会,这个所谓的亲密接触是什么意思呢?让孩子天天在地上跑,在床上爬,他跑、爬是什么意思呢?他跑呀爬呀,就是在那里体会他的自由呀,在那里体会到我呀。那么孩子为什么这个跑和爬,在床上爬、地上跑这个事它跟母亲联系在一起了呢,而不是跟父亲联系在一起呢?孩子是从谁的肚子里边出来的?他最早的地最早的床在哪里呀?是吧,在母亲那里。
  那这个跑这个爬,这个爬这个跑,这个活动,它是个体化的力量的基本空间。获得个体化这个经验的基本空间,没有空间他哪里去体会自己呢,哪里去体会我呢。所以在家庭里头,在最早的时候,那个孩子他就习惯了妈妈给他提供空间,妈妈让他去体会到他是谁,他的存在。所以呢这个母亲就是那么亲,就是那么如水,我们并不是说女人要这个样子,但是你一开始作为母亲你不可能不这个样子,你的孩子硬邦邦的,不对劲就跟他扔了,不对劲就跟他踢到澡盆里,扔往窗户外边去。那不可能吧?那你说这个事男人来干行不行?不行啊,男人没有奶吃。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这事就是妈妈干的。
  这个万事开头难啊,开了头就改不了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呀。那孩子就因为一开始他是由母亲提供的,所以他就一直向往母亲提供这个东西,所以母亲给孩子提供的就是一个所谓的什么,空间,什么空间?就是他在那块地盘上,他在世界上爬来跑去,爬来跑去地来获得那种自由的个体化的基本空间。所以母亲跟子女的关系大概就这个味道,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男孩和女孩跟母亲的这种相处在他心里边那种作用的一些不同情况。跟那个父亲跟子女在一起是一样的,这里边的内容很丰富。我们还是希望大家通过你下来思考,提出疑问,我们在答疑课里边来说这些你关注到的内容。
  那我们在这里有区分地去跟大家讲,说夫妻,母亲,这双亲,他也不是纯粹的个人身份,以父母的身份去跟孩子打交道的时候,会存在着功能上的一个不同。这并不是在强调,并不是在反对男女平等,跟这个毫无关系,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自然的状态。那么这个状态下,我们的孩子,他是怎么样获得一个社会化和这个个体化的基本空间的,是这样的一个思考方向。
  母亲给了地,父亲给了天,这个特征是由文化规定的,文化可不可以改,可以改。可不可以随便改,不可以。比如说母亲的文化,她最基础最基础地来源就是因为孩子从你的肚子里边出来,他不从父亲的肚子里边出来。这个是有他的自然性的,这是文化不可更改性的一个根据。那文化是不是也可以更改呢,可以更改。但是这个更改你就要尊重最原初的事实,在这个基础上去改。我说那么多废话,在这里实际上我在跟你辩论,也在跟我自己辩论,辩论什么?我在这里没有反对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这里边谈的只不过是孩子的问题。如果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纠结妇女解放的问题,那我们的身份不对。
  大家去讨论一下,这身份哪里不对了。你看我们在讨论妇女的解放问题,讨论男女平等的问题,讨论现代新文化的问题,你讨论这些问题跟我们养孩子是不是不是同一个问题了?那这讨论我们父母亲,这个男人女人,作为男人,作为女人在社会上的地位问题,你讨论社会问题你在家里面扯什么?你跟你的孩子扯什么?所以这是两个主题。我们既要联系在一起,又不能把它混为一谈。我在这里说得太啰嗦了。嗯,到此为止吧。
  好,那这个父母两个人人魂的状况,和父母两个人以父母亲的身份跟孩子去打交道的这两个基本事实谈完了,那我们这孩子他要去实现个体化和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元素就谈完了。那我们接下来跟大家谈谈第三个问题是,这些元素它纠结起来他会组成系统,他不是单纯的点对点的功夫,或者说他不是一个点对一个点的功夫,就能够决定我们这个孩子的社会化和个体化进程的。那我们第三个问题就谈谈父母共同体和父母系统。
  3、父母共同体和父母系统
  (1)父母共同体的形成机制
  前面那些点状的元素性的一些东西,父亲母亲和父母亲那两个人,还有我们子女的一些先天遗传因素,这些元素他们怎么样构成系统的呢?那么在这里头是要去理解的一个问题。对孩子这个方面我们忽略掉,只讨论父母。那我们看看第一个问题是父母共同体是怎么形成的,也就是父母共同体的形成机制。
  那这个形成机制,我们讲,形成机制就是这个父母魂,父母共同体它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叫形成过程,叫形成啊。那机制呢?就是这个过程是在什么样的机会下,依照一个什么样的现场制度,这样子来形成的。所以他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这个东西的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另外一个是这个过程在一个什么样的场域下实现的。
  这是一个全系的立体的形成过程。那我们为了理解方便,我们说它大概有两个方向,两个方向的机制。第一个方向就是我们说,两个人都结婚了,它肯定夫妻魂已经有了。那夫妻魂是什么意思呢?夫妻魂它就会有要求,它作为夫妻系统的最高领导者,它对这个夫妻系统里边增生的一个成员它是有它的期待和愿望的。我们说它要把他弄成自己的玩具,还是要把这个孩子哈弄成他自己成为人呢?或者是说在成为人和成为玩具上各占多大的比例呀,这个夫妻魂它是有它的要求的。我们只不过是没有去观察。
  那另外一个方面是,夫妻两个人魂,夫妻身份是夫妻系统里边这两个身份的人魂,他们作为个体他们要单独地直接面对这第三个生命,诶,他去面对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专属于夫妻两个人自己的那种愿望和要求或者是态度。也就是夫妻两个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要求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两个不一样的东西,它会在有了孩子以后,有不一样,两个不一样然后去碰撞,碰撞之后又逐渐逐渐地形成一个统一的东西。这样呢他就会对这个夫妻魂啊,对孩子那个部分那个态度呢形成新的内容。这是夫妻魂的两个来源。
  哦,不是夫妻魂的两个来源,是父母魂的两个来源。一个来源是夫妻魂它自己直接生的,另外一个是夫妻两个人生了之后通过争斗然后又化合成的。然后又投靠到,或者是统整到什么那个夫妻魂所生的那个父母魂里头。这两个来源的这个父母魂呢最后会统整成一个整体。这样,父母魂,父母共同体就形成了。
  那这个形成过程,我们说机制是什么呢?机制那就是欲情亲恩的碰撞运行。欲情亲恩啊,就是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情感,我们的要求,我们的目标,在当下情景下的,产生相应的一个运作,一个运化,然后就形成一个氛围。这样子的一个具体的琐碎的零星的但是又贯穿始终的一个家庭氛围,这样子来形成的。
  (2)父母共同体的领导地位
  那么这个父母共同体,我们也把他叫父母魂啊,他形成了以后就构成了一个什么格局呢?这个格局是,首先父母魂,父母共同体它是从属于夫妻共同体的,它跟这个夫妻共同体之间是有一个总的和属的关系,一个一对夫妻他们做父母的时候怎么样养育孩子跟这对夫妻魂的一个特质是密切相关一脉相承的,所以这里用一个图来表示的话,夫妻魂在上,父母魂在下。
  这好像就是说呢,这个父母魂啊是夫妻魂的派出机构,是下面的一个职能部门。大概就这个意思。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呢,就是这个父母魂一旦形成以后它就要去领导养育孩子这个任务。它就会成为父母系统的主宰,会成为父母系统的核心。去协调父、母两个人,也就是夫妻那两个人,以父亲和母亲的身份所采取的所有行动。
  也就是说父母这个,父母魂啊,它要领导父和母,这个是这样的一种关系。当然在父母之下有孩子在里头。那么这个孩子在这个父母系统之下,他主要接受什么样的管束,或者说他跟父母魂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呢。
  这个关系它区分为两个部分,也就是说,我们的父母魂对孩子的作用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通过父母它本身成为一个大大的容器,让孩子们在那里习得社会化。你看父母在那里呀,它就是管束呀。父亲在那里管天,母亲管地。要父母就是要维护这一块天地,那这个天地就是一个集体,就是一个整体,它必须有规则,应该得到遵守。你不遵守天崩地裂,这不行。所以呢父母它的基本功能就是直接给孩子提供社会化规则,让孩子习得他在这个系统里边的地位,自己的身份,自己的位置,行为界限,怎么样执行这个集体意志等等这些东西。
  父母魂的另外一个职能就是孩子们他要去习得这个个体化,找到个体的存在感,他自己要追寻自己的空间,那么父母亲、父母魂要保护孩子的这个自我的空间。这个就像哨兵,就像军队一样的。你要守护好它。你看我们的军人在前线守着,你在这个内地做生意他不会干涉你的,是不是啊,但是你如果有外人,有外敌要越过边境进来,对不起他就要冲了,他就要冲出去了。同样的道理,你如果要出国去,那个就是属于规则的范畴,属于前一个范畴。你要出国去,你就要遵守国境边境管理的相关规定。这个属于社会化的那个制作范畴,属于前面的。
  简单来说呢,这个父母魂对孩子来说呢它的那个职能就是保护,保护他的自我,个体化。另外一个就是约束、管理,这样两个职能。
  那父母魂它要去管理和控制孩子的活动,区分这一块天地嘛,确立一个边界让孩子遵守规则,直接实现他的社会化,父母要实现这个功能。它怎么实现的呢?它需要些什么资源呢?它是不是就靠他们俩就能实现呢?那不行,肯定需要一些物质的,物的和人的一些资源。那说要去保障孩子他的那个个体化的空间,跟他去站岗放哨,和对他的个体化空间提供各种各样的养护,那么它就那两个人就行了嘛?它还需要别的东西吗?嗯,肯定需要,所以这就涉及到第三个问题。
  (3)父母系统
  第三个问题就是父母系统。父母系统也叫亲子系统,因为父和母这身份本身包含了子,所以父母系统跟亲子系统它就是同义的,意思就是相同的。那么这个父母系统你看看,我们说光靠父母魂是不可以的,光靠父亲和母亲两个人也是不可以的,他们这个“品”字结构是不行的。这个资源是不够的,所以它需要好多好多的资源。这些资源区分出来也就是人和物,大家还想得起来吗,我们讲夫妻系统的时候最后给的那张图一样的结构,父母魂在中间,然后一圈就是父和母,当然这里有子女了,然后呢就有人和物,就多一个东西了。这样呢就构成了一个父母系统。
  比方说你要跟孩子弄间房吧,那这间房它是物吧,比方说你要跟孩子们立一些规矩吧,那什么时候出门,什么时候回来,哪些地方能去,哪些地方不能去,那这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这些地方不也是物的资源吗?哪些人可以见,哪些人可以不见,哪些人可以跟着去,哪些人不可以跟着去,那这里边跟的,被跟的人是不是就是人呀,所以这个系统里边它包含这些东西了。不同的是,这个系统里边它还跟夫妻系统有牵连,作为上级的一个牵连,所以我们在回忆夫妻系统那一课的最后那张图的时候,这个图在父母系统里边就有变化的。已经有变化了,变化多了一个上级——夫妻系统,是不是?然后呢还多了子女,嗯,别的都没有。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父母系统,那这个父母系统由谁来指挥跟协调呢?这个系统的最高统治者是父母魂。那父母魂它又受夫妻魂的节制。但是夫妻魂又不能够代替父母魂。因为夫妻魂的管辖范围更大,它更基础,更基础。它有它专门的任务。作为一个派出机构,作为一个专属,专门设置的一个部门,它有专门的职责。这个职责不能被上级替代,因为上级替代这个事还真不好搞。所以呢这样就夫妻系统的这个画面也就出来了,啊,不是夫妻系统而是父母系统这个画面也就出来了。
  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家会生出很多疑问,或者说有很多发现,有很多猜测,有很多理解,有很多需要你自己觉得需要验证的想法。好,这些问题大家都去做一些深入地广泛地思考跟讨论,如果还有疑问的呢,就可以发到我们的那个提问的地方,然后我们在下次答疑的时候呢给大家统一地去做一些回应。
  那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今天我们跟大家讲的是父母系统,也叫亲子系统,这个系统的结构跟夫妻系统很相似。那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25 23: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4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4-11 23:54 , Processed in 1.130193 second(s), 15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