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ENYA 于 2019-5-25 19:58 编辑
第七周 第四章 本德宗道
一、经文默写
第四章 本德宗道
夫志,心笃行之术。
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
苦没苦于多愿,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二、单字查询
本:金文本在树的根部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造字本义:名词,树的根部。籀文在树的下方加倒三角,表示扎入地下的根系。篆文将根部的三点简写成一横。隶书将篆文形中的树枝形状简化。 “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 “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 “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 “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 “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 “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 “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 “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宗:甲骨文=(宀,屋宇)+(示,祭拜祝祷),表示专供祭祀的屋宇。有的甲骨文强调向上苍祭拜。有的甲骨文强调祭祀时语音模糊的念祷吟诵。造字本义:名词,专门用于献祭崇拜祖先的祖庙。
笃: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竹具、竹笼。篤,金文=(竹,竹笼)+(馬,代马嘴),表示给马嘴套上透气的竹笼,使马不能嚼食路边的野草,以此降低草料对马的诱惑,提高马匹的警觉与专注,以便更好地为主人服务。造字本义:动词,给马嘴套上竹笼。 《说文解字》:笃,马走得迟缓。
术:“术”是“朮”的异体字;也是“秫”的本字。朮,甲骨文=(又,用手抓)+(八,分,剥离),表示一手抓茎杆,一手剥茎皮(参见“麻”)。篆文表示将剥皮的卷刃刀夹在手指上或套在手指上。造字本义:名词,可以剥下枝茎上的青皮、用来绞绳或编篮的植物。 術,篆文=(行,通道,小径)+(术,用植物的茎皮绞绳),表示用植物的茎皮绞绳,编扎通道两边的篱栅。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剥下植物的茎皮绞绳或编织。造字本义:动词,园圃中用竹木交错筑成篱栅的通道。 《汉字简化方案》用“术”合并代替“術”。
注:“术”原读 zhú ,合并“術”之后,“术”不再读它原有读音 zhú ,而转读被合并字“術”的读音 shù ,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发生的“变读”现象。
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 、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又”(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长=(头发)+(发簪)+(人),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人”里面加“手” 。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与“手”写成。 《说文解字》:长,时空久远。字形采用“兀、匕”作边旁。兀,是高远的意思。匕,表示久则变化。字形采用“亡”作声旁。
没:没,金文=(水,河川)+(回,即“洄”,漩窝),造字本义:动词,被漩窝卷入水底淹毙。籀文省去“水”加“又”(手),表示被淹于漩窝中的人挥手挣扎。
莫:“ 莫”是“ 暮”的本字。 莫,甲骨文=(林莽)+(日,太阳),像太阳隐没在丛林之中。 造字本义:动词,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有的甲骨文将丛林改成草丛。 “ 莫”的“太阳下山”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 日”另造“ 暮”代替。日在草上为 “早”,日在草中为“ 莫”( 暮),日在树下为 “杳”。 古人称日升而天地分明为 “旦”,称日落而天地不分为“ 莫”(通 “暮”)。
博: 本字“博”:“博”和“搏”在金文字形中原本是一个字,从篆文开始分化。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缚”的本字,表示捆绑。博,甲骨文假借“尃”。尃,甲 骨文=(十,多、大量)+(像线绕在纺砖上)(又,抓),表示抓住并捆绑。博,金文字形多样化,都强调武力拼杀、绑获对手:金 文字形=(十,盾)+(尃,“缚”),表示武力拼杀,捆绑俘虏;造字本义:动词,武力拼杀,捆绑俘获敌人。 合并字“簙”: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武力拼杀。簙,篆文=(竹)+(博,武力拼杀),表示竹制的战争游戏道具。造字本义:名词,竹制军棋,投箸行棋,可用于赌戏。
谋: 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謀,金文谋=(言,商议)+(某,不确定),造字本义:动词,因为对策略没把握而找人商讨。
安:甲骨文=(宀,新房)+(女,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有的甲骨文表示别亲远嫁的女子忧伤落泪。在古代的农业社会,兴宅、娶亲,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事件,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顺利兴宅、娶亲,便能安居乐业,反之内心则焦虑不宁。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
忍: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刀切割。忍,金文=(刃,用刀切割)+(心),表示心痛如割。造字本义:动词,比喻心痛如割,但强迫坚持。
辱:辱,金文=(辰,手持石锄)+(寸,持握),表示手持石锄,日出而作。造字本义:动词,持锄下地,艰辛劳作。
先:甲骨文先=(之,即“趾”,表示行走)+(人,他人),“之”在上,“人”在下,表示走在他人前面。造字本义:动词,走在他人前面。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将“人”写成“儿”。
修: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悠”的省略,表示小心。修,金文=(攸,即“悠”,小心)+(二,疑为“彡”的简写,光彩),表示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造字本义:动词,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装饰美化。由于“脩”字与“修”字的读音相同、且字形相近,古籍常将“修”字与“脩”字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修”字合并代替“脩”字。
德: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在道家思想中,“道”* 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乐:樂,甲骨文=(丝,丝弦)+(木,架子,琴枕),字形像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有的金文加”白”(说唱),强调弹琴伴奏歌唱。造字本义:动词,和着演奏歌唱。
好:好,甲骨文好=(女,女子)+[(子,男子),表示男女亲密相处。造字本义:动词,男女之间,相悦相求。
善: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善,甲骨文=(羊,即“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金文善=(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
神:“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申,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示”另造“神”代替。神=(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
在中医观念中, “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 “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 “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 “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 “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至:“至”是“到”和“倒”的本字。至,甲骨文是指事字,“至”的整个字形表示一个人倒在床上,叉腿而卧。对远古狩猎时代整日奔波的男子来说,回到家中就意味着可以安全躺下、放松休息。造字本义:动词,回到家里,躺下休息。当“至”的“到家”本义消失后,再加“人”另造“到”代替。篆文的“到”误将“人”写成“刀”。当“到”的“到家”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倒”代替。
诚: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实现、达到。誠,金文+(成,实现、达到)+(言,承诺),表示实现诺言。造字本义:形容词,信守诺言的,真心实意的。
明:明,甲骨文=(日,太阳)+(月亮),表示白天与黑夜发光的两个天体(古人以为月亮在夜里发光)。有的甲骨文=(月亮)+(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的房间。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 “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体: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器皿中祭祀的珍品。體,金文=(身,身子)+(豊,盛器中的珍品),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篆文用“骨”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身”,强调“骨骼”对“身子”的支撑作用,以及“骨腔”对“脏器”的保护作用。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汉字简化方案》以“人+本”的结构,另造会义字“体”代替,表示“體”为人之本、躯之干。
物: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刀刃溅血。物,甲骨文=(牛)+(勿,血溅刀刃),表示用刀杀牛。造字本义:动词,杀牛。有的甲骨文借用“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变形,失去牛的一对尖角形象。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杀牛为“物”,解牛为“半”。
吉:“吉”、“享”、“亨”同源,后分化。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邑”的省略,表示都城。吉,甲骨文=(亭、庙)+(囗,即“邑”,都城),表示帝王以熟肉美酒祭享先帝(参见“孰”)的都城庙宇。造字本义:名词,举办国家喜庆大典、帝王祭享先祖先帝的都城国庙。
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足:甲骨文中“正”(征)与“足”本是同一个字,后被转注成两个字。足,甲骨文足=(囗,村邑或部落)+(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得胜,凯旋归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与“足”(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 字,“疋” 的甲骨文字形像由大腿小腿、脚板构成的脚部。古人称得胜凯旋为“足”,称征而无获为“乏”。
苦: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久远。苦,篆文=(植物)+(古,古老),表示古老的植物。造字本义:名词,采集时代发现的一古老植物,种味似黄连的荼草。
多:多,甲骨文=(夕,肉块)+(夕,肉块),表示两份肉食。在物质匮乏的原始共产平分时代,人们均分物用,尤其均分肉食,一人独占双份就是“超额”。造字本义:动词,一人独占双份、多份肉食。平分肉食为“宜”;独享双份肉食为“多”;堆积大量肉食为“叠”。
愿: 本字“愿”: 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本来的。愿,早期金文愿=(元,原本的)+(心,代表意志),造字本义:名词,藏在心中的本来的想法、希望。晚期金文以“原”代替“元”。篆文承续晚期金文字形。 合并字“願”: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本来的。願,篆文=(原,本来的)+(頁,头部,代表想法、期盼),造字本义:名词,内心原本的、一向的期许与盼望。
“愿”与“願”本义基本相同。
悲:非,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否定、违背。悲,古鉥字形悲=(非,与愿相违)+(心,意愿),表示与意愿相违。造字本义:形容词,因违背意愿的意外变故而痛楚、哀伤。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现在的形状。
精: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好看的、漂亮的。精,金文=(米,稻粟)+(青,“倩”,漂亮),表示特别好看的大米。造字本义:名词,经过筛选的上等稻米,粒长而均匀、晶白而莹润、高级而漂亮。 “精”是经过筛选的上等稻米; “粗”是未经筛糠去碎的糙米。
散:散,汉字,意思是单个;解雇;分开,由聚集而分离;中医称药末;排遣等。
病:“疒”是“病”的本字。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抦”的省略,表示持举、抓握。疒,甲骨文=(人,患者)+(水,汗液)+(爿,木床),表示病人躺在床上发汗。有的甲骨文用“身”(孕妇)代替“人”,表示孕妇长期卧床。篆文简化字形,写成指事字,在“爿”(病床)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病卧在床。当“疒”成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的“丙”(“抦”的省略,持举、抓握)另造“病”代替,表示手握床栏杆,即身体健康出问题,失去独立生活能力,依赖床过日子。造字本义:动词,健康不佳而卧床休养。 古人称外伤为“疾”,称内患为“病”。
无:
本字 “无”:无,篆文无在(兀,秃头)上加一横,表示,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兀”是秃顶;“无”是光头。
合并字“無”:“無”与“舞”同源,至篆文分化。“無”与“舞”,甲骨文無像一个人。有的甲骨文在手挥花枝的人的头上加“口”(歌唱),像祭祀者双手挥着花枝吟唱祝祷。金文将花枝与手分离,并在两束花枝上各加一个“口”。在金文字形基础上,篆文“舞”加双足“舛”写成,强调双足踢踏跳跃;篆文“無”加“亡”强调歌舞仪式的目的是祭奠战士“阵亡”。造字本义:动词,祭奠阵亡勇士。舞蹈是肢体运动造型艺术,挥手作姿叫“舞”,辟腿跺踢叫“蹈”。
常: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崇尚的、流行的。常,篆文常=(尚,崇尚、流行)+(巾,布),表示人们崇尚的服饰。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长期流行的服饰。 古代称连体裙为“裳”,称长裙为“常”。
短: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逗”的省略,表示停顿。短,金文短=(矢,箭)+(豆,即“逗”,停顿),表示箭的射程近。造字本义:形容词,箭射得不远。
苟: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勾”同源,表示勾连。苟,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人头发上沾满了带刺芒的蒺藜。篆文将金文字形写成“句”(勾),并以“勾”为声旁;同时加“艸”,强调其植物属性。造字本义:名词,中国特有的伞形科藁本植物,果实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皱纹,体轻质硬,果柄易折断,果球表面的芒刺容易粘附人或家畜的毛发,以便四处传播。
得:得,甲骨文得=(手,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拾贝。有的甲骨文加“彳”(行进),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 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幽: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微小。幽,甲骨文幽=(两个“幺”,微小)+(火),表示火光微弱。造字本义:形容词,火光极为微弱。金文将“火”写成 形状与“山”相似。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并将形似“山”的“火”写成标准的“山”。 光线充足为“显”,火光微弱为“幽”。
贪: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衔在嘴里。貪,甲骨文=(口,含在嘴里)+(貝,古代最早的货币),表示爱财至极,含贝在口。造字本义:动词,对钱贝迷恋到想把它吞下去。
鄙: “啚”是“鄙”的本字。啚,甲骨文啚=(囗,村邑)+(廪,设在田野的临时谷仓),表示粮仓之邑。当“啚”的“粮仓之邑”本义消失后,篆文加“邑”(村落)另造“鄙”代替,加强“村落”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垦荒种粮的农村边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邑”写成“双耳旁”。
孤: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突兀的样子。孤,篆文孤=(子,幼儿)+(瓜,单独、突兀的样子),表示单独无伴的孩子。造字本义:名词,比喻没有父母依傍的、单独生活的孩子,通常指丧父、丧母或父母俱亡的孩子。
自:“自”是“鼻”的本字。自,甲骨文自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突出鼻骨与鼻弯。金文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有的金文将两侧鼻翼连写成封闭的。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进一步失去鼻形。在向他人表达“我”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手指本人脸部(即头部正面)的中央位置,即鼻部位置,于是“自”(即鼻子)渐渐成了第一人称。当“自”的“鼻子”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像蛇信,感觉器官)另造“鼻”代替,表示“鼻”的嗅觉功能。 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恃: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持”,表示拥有。恃,古鈢恃=(心)+(寺,“持”,拥有),造字本义:动词,心里有所依仗。篆文承续古鈢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 竖心。
危:危,甲骨文=(像悬崖)+(像坠石),表示悬崖坠石。篆文另造会义字:危=(人)+(厂,崖岩)+(巳,“人”的变形),表示人在崖顶,担心坠崖;人在崖下,担心坠石。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高崖或崖下而害怕,担心自身坠崖或坠石。
任:任,甲骨文任=(工,巧)+(人),表示能工巧匠,造字本义:动词,聪明能干,精于办事。金文在“工”的握柄上加圆点指事符号,写成“壬”,表示善于巧用器具,有办事能力。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疑:疑,甲骨文任像一个拄着手杖的人发傻地张大嘴巴,困惑而不知所向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加“彳”(十字路口),强调在十字路口迷路含义。金文疑=(牛,可能是“屰”之误写,迎面而来的人)+(困惑地张着大嘴的人)+(“彳”的误写)+(止,行进),表示迷路者向迎面而来的行人问路。篆文误将金文中张大的嘴巴写成“匕”,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人)写成“矢”,并以“子”代替“牛”(“屰”之误写),表示小孩迷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 “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
败: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财宝。敗,甲骨文=(貝,财宝)+(攴,持械敲打),表示毁坏宝贝。有的甲骨文用“鼎”(至尊的象征)代替“貝”(财宝),表示毁坏尊鼎。金文用“賏”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强调毁坏大量钱财。造字本义:动词,敲破尊鼎或宝贝,损毁家当。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
私:甲骨文“私”(厶)与“以”通用,像在胞衣中头朝下、尚未出生、不明性别不明模样的胎儿。篆文=(禾,代表粮食、财产)+(厶,胎儿),造字本义:名词,不知其详的胎儿或暗藏的家产。在共产平分的原始时代,人们对胎儿与个人所隐藏的粮食、财物,既好奇又无奈。 “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 “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 “子” 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 “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思:思,篆文思=(囟,脑)+(心),表示脑和心的能力。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造字本义:动词,用头脑考虑、用心灵感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现形。自虑为“思”;念他为“想”。
三、译文
本德宗道道为宗,德为本。
夫志心笃行之术。志,是仁心像马嘴被套上竹笼一样没有嗜欲地在十字路口迟缓谨慎行走。
长没长于博谋:长远长久,莫不依赖全局地商讨谋划;
安没安于忍辱:完备安定,莫不依赖艰辛勤恳的劳作; 先没先于修德:要为人先,莫不依赖小心翼翼地顺应自然法则; 乐没乐于好善:和乐歌唱,莫不依赖于相悦相求与安祥亲和; 神没神于至诚:如得神助,莫不依赖于与神真心实意的到达相通(神入); 明没明于体物:身心敞亮,莫不依赖以人为本的洞察; 吉没吉于知足:喜庆大典,莫不源于凯旋而不贪多。
苦没苦于多愿:如黄连苦,莫不因为期盼太多; 悲没悲于精散:意外之痛,莫不因为又美好又心爱却被分离; 病没病于无常:内患疾恙,莫不因为像光头一样的背离长期流传之服; 短没短于苟得:短视短见,莫不因为放弃高远目标而只见眼前之利; 幽没幽于贪鄙:幽暗无明,莫不因为迷恋私欲放弃理想; 孤没孤于自恃:失人寡助,莫不因为自我自大; 危没危于任疑:进退不安,莫不因为由不明事理之人当执; 败没败于多私:损毁家当,莫不因为私欲泛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