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18

苗苗的《学记》作业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31 19: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1 20:32 编辑

第一周   第一天
  一、原文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二、正音查字
     1.虑: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
     2.宪:“”是“憲”的本字。(ji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害”的省略,即“割”的本字,表示割舌酷刑。,金文,即“害”的省略,即“割”的本字,割舌酷刑)(目,眼睛),表示施行抉目极刑,惩戒不法之徒,其中是金文“害”的省略。繁体金文在“的字形基础上加“心”(心脏),表示剖心极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远古时代对违犯国家最高法令者施以抉目剖心的极刑,以震慑万民。
     3.善: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表示安祥。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
     4.良:“良”是“琅”的本字;“瑯”、“郎”、“廊”都是“琅”的异体字。良,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宫殿两侧迂回曲折的游廊。有的甲骨文将表示宫殿区域的“囗”形写成“日”形,将曲折的游廊简化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曲折的游廊写成,像是分段加关的游廊通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游廊通道写成。有的篆文有所变形。有的篆文突出走廊迂回的形状。有的篆文突出宫殿内部的多室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精美的玉砌廷廊,是古代帝王侍卫、侍从、顾问、医师等听候召唤的所在。
     5.謏sǒu:“謏”是“𧩮”的异体字。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叟”的异体字,表示老年男子。𧩮,篆文(言,劝说)(叜,即“叟”的异体字,老年男子),表示老人劝说后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叜”写成。楷书异体字“謏”将“叜”写成“叟”。造字本义:动词,老人对后生唠叨劝诫。

  三、郎读

    见微盘。
     
  四、翻译

    以发布令人担忧紧张的惩戒条令,来求得好的善良的效果,可以达到劝诫的作用,但是不能真正动大众的心。

五、心得:
   靠让人害怕,用戒律条款,靠外求得人的自然本性,只能属于劝诫和情绪的作用,没法真正让人信服而到达人的根本内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 20: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1 20:53 编辑

第一周  第二天  
一、原文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二、正音查字

    1.就。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就,金文(又,用手抓持、托举)(京,高层建筑),表示手在屋顶忙碌,意即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京”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尤”。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
    2.贤:“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臣,官吏)(又,抓持,把控),表示管理官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貝”(钱财,借代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另造“賢”代替,表示管理官吏与财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德才超群,善于管理人才与财政,富国强民。
    3.体: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器皿中祭祀的珍品。體,金文(身,身子)(“豊”的简写,盛器中的珍品),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篆文用“骨”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身”,强调“骨骼”对“身子”的支撑作用,以及“骨腔”对“脏器”的保护作用。造字本义:名词,骨腔和诸多内脏组成的躯干。
   4.远: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遠,甲骨文(袁,衣物)(又,抓、持)(亍,即“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简体甲骨文将“袁”简写成“衣”。金文加“止”(趾,脚板),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袁”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袁”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
  5.俗:
sú。
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欲”的省略。俗,金文(人,世人)(谷,即“欲”的省略),表示世人的日常欲求。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有七情六欲的市井凡人。
  6.学: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學,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是“六”的简写,即“庐”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简体甲骨文将“爻”简写成“乂”。繁体甲骨文加双手,表示求知儿童在教师指教下双手持筹运算。金文加“子”(求知儿童),写成“教”、“庐”会义的结构。繁体金文加“攴”(持械击打,体罚),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作为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

  三、郎读

    见微盘。
     
  四、翻译

   抓持托举有管理才能得人,身体力行的跟着贤人出行,是可以打动带动众人,但是无法化育百姓的。君子如果要想将化育百姓成为一种常态,就必须通过学习引导。

  五、心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只是自己力行能够打动跟着自己近的人,但是真正的化育成为常态,只有引导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 20: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1 21:03 编辑

第一周  第三天  

一、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二、正音查字
   1.琢: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啄”的省略,表示鸟类用尖利的喙敲、剔食。琢,篆文(王,玉)(豖,即“啄”的省略,用利喙剔食),比喻用利器剔刻玉石。造字本义:动词,用尖利金属器具加工雕刻玉石。
   2.器:器,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犬”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
   3.君:“尹”是“君”的本字。君,甲骨文(手执权杖)(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连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
   4.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
  5.教: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组交叠的算筹。教,甲骨文(爻,算筹)(子,蒙童)(攴,手持鞭子、棍杖),表示体罚、训导孩子学文化、做算术。简体甲骨文省去“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爻”写成“井”。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用“言”(诱导)代替“攴”(体罚),表示“教”者循循善诱,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造字本义:动词,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学文化、作算术。
  
   三、郎读
    见微盘。
     
  四、翻译

    玉不用尖利器具的雕刻,是不可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通过引导学习,是不会得道的经验。所以,古代的帝王,要建立国家,执政治民,都是以训导引导孩子为最先。

  五、心得:
  成才成器,成为有用的人,明天道的人,都是首先要对孩子进行教学训导引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 20: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1 21:14 编辑

第一周  第四天  

一、原文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二、正音查字
   1.兑:
duì。
“兑”是“說”和“悦”的本字。兑,甲骨文(八,表示发音,参见“只”)(兄,念叨祝祷),表示念念有词,祝祷祈求。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祝祷颂神,为祈求而许诺。
   2.念:“唸”是“念”的异体字。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吟”的本字,表示低吟。念,甲骨文(倒写的“口”,表示低头言语)(心,惦记),表示挂在嘴上,放在心上,情感难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写成“今”,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唸”加“口”,强调自言自语。造字本义:动词,因惦记怀想而自言自语。
  3.典:典,甲骨文(册,权威古籍)(双手,捧持),表示双手奉持权威古籍。有的甲骨文加“等号”(二者相重复,即两相等同),表示“先贤著作评判标准”,强调圣贤古籍在是非评判中的标准依据意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略“等号”,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廾”简写成“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主持事务的官吏双手恭敬地捧着古哲先贤的著作,以之为据进行判断和评价。
  4.兑命:兑命‌是《尚书·商书》中的篇章,又称《说命》,主要记载商王武丁与贤相傅说的治国思想,读音为yuè mìng,其核心主张“学学半”体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5.于:“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倒写的“口”,撮口吹奏)(像有吹嘴的“L”形的复杂管乐器)(有握柄的吹奏乐器),表示乐师撮口吹奏“L”形的复杂管乐器,其中“于”表示有手持握柄的吹奏乐器“丂”。简体甲骨文将吹奏乐器简写成。有的甲骨文省去“口”,同时用多折曲线代替“L”形的复杂管乐器,表示乐音曲折婉转的吹奏乐器。简体甲骨文省去表示乐音曲折婉转的曲线符号,字形由(撮口吹奏“L”形的复杂管乐器)革命性地简化成“于”(有手持握柄的吹奏乐器“丂”)。金文承续甲骨文合体字形。简体金文承续简单甲骨文字形。篆文变形,写成“亏”形。造字本义:动词,吹奏乐音婉转起伏的竽管。

  三、郎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尚书·兑命》里面提到:其惦念怀想的从始至终恭敬捧着的古哲先贤的评价都是在学。其就是这个意思。

五、心得:
  自始至终就是在学。怎么是真正的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 20: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1 21:21 编辑

第一周  第五天  

一、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二、正音查字
   1.嘉:“加”是“”的省略,是“嘉”的本字。,甲骨文(来,麦子,借代谷物)(豆,即“鼓”的简写)(力,极力),表示竭力击鼓庆丰收。金文“嘉”用“(吹奏多管多孔的排笛)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来”和“鼓”,表示竭力吹笙欢庆。当“”被简化为“加”后,金文再加“壴”(鼓)另造“嘉”代替,表示竭力吹笙击鼓,狂欢庆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为丰收、嫁娶等重大美好事件举行祭祀庆祝时,竭力吹笙击鼓,狂欢礼赞,称颂祖先与神灵的恩典。
   2.肴:
yáo.
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交叉组合。肴,篆文(爻,交叉组合)(肉,肉食),表示多样丰富的肉食。造字本义:动词,摆放各种野味香肉,盛情款待客人。
   3.旨: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食匙。旨,甲骨文(匕,食匙)(口,嘴巴),表示取食品尝。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嘴巴)写成“甘”(品尝),突出“品尝”的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匙子取食放在嘴里品尝。
   4.弗:弗,甲骨文(乙,即“纪”的本字,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表示用绳子捆绑箭只、枪、矛等战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捆绑箭支、枪矛、干戈,表示休战
   5.善: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表示安祥。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

  三、郎读
    见微盘。
     
  四、翻译

虽然有恩典而得的各种美食,不食用品尝不知道它的味道。虽然有天道,不学,不知道什么是吉祥。

五、心得:
东西有,不自己亲自尝试,不亲自做,不亲自学,即便有至道,还是不会知道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 20: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1 21:29 编辑

第一周  第六天  

一、原文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二、正音查字
  1. 足:“足”与“正”同源,后被转注成两个字。古籍习惯假借“足”代替字形相似的“疋”*。正,甲骨文(囗,村邑或部落)(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与“足”(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字(“疋”的甲骨文字形像由大腿小腿及脚板构成的脚部)。造字本义:动词,征伐不义,安邦定国。
  2.困:困,甲骨文(囗,石砌的花池)(木,树),表示接近根部的树干被地面上石砌的池子限制,生长受阻。籀文(止,阻止、限制)(木,树),表示抑制树木生长。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树干被砌石圈死,生长受阻。
  3.反:“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岩石)(又,抓),表示手抓岩石,即攀岩、攀崖。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厂”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
  4.强:强,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造字本义:名词,呼啸声震憾人的大型爬行动物。
5.自:“自”是“鼻”的本字。自,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突出鼻骨与鼻弯。金文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简体金文将两侧鼻翼连写成封闭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

  三、郎读
    见微盘。
     
  四、翻译

  所以引导道理然后知不正,训导然后知道受阻的地方。知道不正的地方,然后能够自己去翻越反省,知道受阻的地方,就能是自己变得强大而破除阻碍。

五、心得:
教与学是有所区别的,不正而去反身自省,受阻就去强大破困,操作上是有区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1 20: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8 21:06 编辑

第一周  第七天  

  一、原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正音查字
  1.教: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组交叠的算筹。教,甲骨文(爻,算筹)(子,蒙童)(攴,手持鞭子、棍杖),表示体罚、训导孩子学文化、做算术。简体甲骨文省去“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爻”写成“井”。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用“言”(诱导)代替“攴”(体罚),表示“教”者循循善诱,引导、启发蒙童的心智。造字本义:动词,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学文化、作算术。
  2.学: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學,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是“六”的简写,即“庐”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简体甲骨文将“爻”简写成“乂”。繁体甲骨文加双手,表示求知儿童在教师指教下双手持筹运算。金文加“子”(求知儿童),写成“教”、“庐”会义的结构。繁体金文加“攴”(持械击打,体罚),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作为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
  3.相:相,甲骨文(木,树)(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
  4.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又”(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人),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人”里面加“手”。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
  5.斅:
xiào。
“斆”是“斅”的异体字。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通过模仿训练获得知识与技能。斆,金文(學)(攴,持械打击),表示对学习不佳者实施体罚。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体罚、教训,指导孩子学习。

  三、郎读

    见微盘。
     
  四、翻译

  所以说:训导与引导是相互促进增长的。《兑命》说到:“教与学各占一半”。所的就是这个意思。

  五、心得:
  教和学是一体两面,不可缺。


老师的总结讲解:
我们第一周共计阅读了如下三个段落:
第一周: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

中国人追求什么呢?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道德经说: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也就是天下为载体的安身立命、建功立业。
第一个段落指出了,“学”在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实践地位。
什么是建功立业、安身立命呢?诚正格致修齐治平,每一样都是建功立业安身立命。
“学”是个什么地位呢?实现途径——謏闻、动众、化民成俗。也就是说,诚正格致修齐治平每一项,都需要好好干、干得好(发虑宪,求善良),都需以身入局(就贤体远),都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志同道合(化民成俗)。
所以你可以看到,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的那批人,在延安呢个鸟不拉屎的贫困小地方,居然能办起来35所大学,几年间培养了数十万人,成就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最早建立的抗大有12个分校,从1936年到1945年抗战胜利,培养了十多万军政干部。
那一群建国君民的君子,深知办学的重要性。

如果说第一段落实从功能上定义了“学”,那么第二段落便是从目标上定义了“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什么目标呢?琢玉、知道,从而成器、成人。

第三段则从进程内容上定义了“学”。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斅学半。”其此之谓乎?

学,在于知不足——自反——知道之善,从而成人成器
进程内容中最突出的莫过于人学者和他的老师教者
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强。教者的职责:(使其)知困、(使)自强进而,使学者知不足——自反——知道之善。

有人喜欢高度强调“斅学半”对教者的进步作用,所谓教者在教学中的成长价值
我认为这非常不妥当
天地君亲师
没有天地君亲学
学记也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学记还说: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师也者学为君也。
斅学半,强调的是教学进程,教育学之间的阴阳相胜,阴阳互推
没有突出强调现代人喜欢的师生平等
过度强调师生平等,必然导致降低对教者的要求,跟现在一样,偏低都是“师”
导致强调教者全面向学生学习
颠倒师生关系
最终毁掉教育事业

斅学半,还有一个容易影响理解的地方,就是陈静在阅读中说到的体罚问题
人类越来越怕疼
对心理性疼痛的恐怖越来越强烈
所以对体罚越来越反感
对教师的体罚作业,完全无法容忍
斅学半中的教,就是包含着体罚的
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体罚的体,是明莫明于体物的体
长安先乐神明吉
体管明
运用体,教学的基础
比如实践教学,劳动,体罚,都是教学中对体的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6 18: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8 21:02 编辑

第二周  第一天  

  一、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二、正音查字
  1.塾:shú。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熟”的本字,表示悉知、完全了解。塾,篆文(孰,即“熟”的省略,悉知)(土,厅堂),表示悉知堂。造字本义:名词,朝庭宫门外两侧的堂屋,是臣子官僚等候朝见皇帝时在此更衣整装,提前熟悉朝见时要应对的问题。
  2.党: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热衷。黨,篆文(尚,热衷)(黑,弊端),表示热衷作弊。造字本义:动词,不光明,作弊。
另做解释:古代一种地方基层组织。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百家为党。
3.庠:xiáng。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祥”的省略,表示安祥。庠,金文(宀,房屋)(羊,即“祥”的省略),表示安祥之屋。有的金文将“宀”(房屋)写成“厂”(半开放建筑),表示半开放的休闲建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厂”写成“广”。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供朝廷官员退休后安祥怡养的地方,可谓先秦时代朝廷官员的养老院,后来演变成官方请博学尊长集中调教孩子的学校。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
  4.术:“术”是“朮”的异体字;而“秫”和“”是“术”的异体字。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手抓持。朮,甲骨文(又,用手抓)(八,分,剥离),表示一手抓茎杆,一手剥茎皮(参见“麻”)。篆文把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叉”,表示将剥皮的卷刃刀夹在手指上或套在手指上。隶化后楷书“朮”将篆文字形中“又”加“八”所构成的“术”简写成似“木”非“木”的。楷书异体字“术”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木”,以致字形面目全非。造字本义:名词,可以剥下枝茎上的青皮、用来绞绳或编篮的植物。
另做解释:读suì。古代行政区划。故百家为里,里十为术,术十为州,州十为都。
  5.序:序,金文(厂,开放型建筑)(与“良”形似,像主屋朝向不同方向的回廊),表示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一种既可遮风蔽雨又可欣赏风景的附属建筑。有的金文误将多条走廊形状的写成“糸”和“丁”,回廊形象消失。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予”,并以“予”作为声旁。造字本义:名词,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
另做解释:1、古代由地方举办的学校(殷代叫作庠,周代叫作序)。2、古代指正房两侧的厢房。
6.比: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字形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并肩挨着。比年:每一年。

  三、郎读
    见微盘。
     
  四、翻译
  古代的教,家里会有专门教学的房间,一个村会有一个集中的学堂,一个乡会有一个地方学校,一个国家有专门的学校。每年都会有学生,学了中期都会进行考校。。

  五、心得:
  专门有老师带领的学堂,一定要有,哪怕一个家,也要有这样的学堂。可见古代教育学习的重要性。

老师的讲解
昨天的内容:第二周
(第一天)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讲的是教学设置中,各级各类的学校,和学校的考核
学校类别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家中的学校塾
塾这种现象,能够引起我们很多观察和思考
学校每年招生
隔年考试
考试的必要性
嗯,什么叫考试是需要理清楚的
学校、学制、招生与考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8 20: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9 20:16 编辑

第二周  第二天  

  一、原文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二、正音查字
  1.视: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告。視,甲骨文(示,祭告)(目,看),表示祭告而且察看。金文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将“目”写成“見”,将写成。籀文写成目、示会义,表示察看征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向神祭告时仔细察看显示的征兆。
  2.辨: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涉及诉讼的双方。辨,金文(辡,两个“辛”,表示涉及刑事的双方,原告与被告)(人,指法官),表示升堂后诉辩双方分立两侧,法官坐居中堂。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法官中立听取原告与被告的陈述,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非判断。
   3.群:“群”是“羣”的异体字。君,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主宰、统治。羣,甲骨文(众多羊只)(攴,鞭策、驱赶)(口,呟喝),表示牧羊者吆喝着将四处散落的羊只驱赶到一起。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口”(呟喝)和“攴”(驱赶)合写成“君”;并同时将“君”(主宰、统治)作为声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俗体隶书将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牧羊者呟喝、驱赶,将众多羊只聚集在一起。
  4.博:“博”和“搏”在金文字形中原本是一个字,从篆文开始分化。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缚”的本字,表示捆绑。博,甲骨文假借“尃”。尃,甲骨文(像线绕在纺砖上)(又,抓),表示抓住并捆绑。博,金文字形多样化,都强调武力拼杀、绑获对手:金文字形 (十,盾)(尃,即“缚”),表示武力拼杀,捆绑俘虏;有的金文误将表示盾形的写成“十”;有的金文将“盾”形的写成;有的金文以“干”(矛)代替“盾”;有的金文则以“戈”代替“盾”。篆文承续金文字形,武力的线索消失。造字本义:武力拼杀,捆绑俘获敌人。  5.取:取,甲骨文(耳,听觉器官,耳朵)(又,用手抓),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古代战争中,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
  6.离: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擒”的本字,表示捕鸟。離,甲骨文(隹,飞鸟)(禽,即“擒”的本字,捕鸟),表示用网罩抓捕飞鸟。简体甲骨文将“禽”简化为。繁体甲骨文再加“又”(抓捕),强调“擒捕”的含义。金文用“林”(树林)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隹”,表示在林中捕鸟,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禽”写成。篆文用“屮”(草丛)代替金文字形中的“林”(树林),表示在草丛捕鸟。繁体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加“隹”。造字本义:动词,鸟儿落入猎人抓捕的网罩。

  三、郎读
    见微盘。
     
  四、翻译
  一年观察被经文所罩所用有的是非判断的志;三年观察尊重劳作乐于聚众一起;五年观察拼杀学习亲近师长的状态;七年观察通过讨论学习而选取朋友,这样做对了就叫小成。

  五、心得:
  每一个阶段都一个阶段培养学习和观察的内容,感觉真正的学习都是在朋友人根。
老师解析:
在生活区的“门口”设置学校,这是一件重要的社会事实,这跟我们在生活区的门口开小卖部一样重要
这样设置的视觉意义,让“学”像当今每日需要的柴米油盐,方便你就近购买一样,就近可以入学,到处都是学区房
从办学思想上讲,我们新进几十年变革了的社会组织,远远不如古代社会,跟其他方面一样,在社会组织上是五千看来最糟糕的
教育不是需要身份才可以获得的东西,只要是个人都该有,就像空气
这是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不像现在宣称和实际上做的——学区房现象择校现象表明教育的特权化思想。一切向钱看,教育也产业化向前看
万恶

从启蒙到大学,总共九年,学生的进步按照5个阶段考核
第一年离经辨志。离经,把经典、书撕得烂,完成了基础启蒙:已经超越了单纯识字阶段,具备了独立阅读经典的能力。
辨志,通过观察和教学,开始辨别每个学生的材质、兴趣和志向(辨志),为后续因材施教打下基础。学生自己也通过深入学习,开始明确经典的内涵和自己的志业所在。
实现了在两个层次上人与经典的结合
就像劳动对象跟劳动者的有效结合一样
很显然,这个阶段,怎么讨论他的重要性和基础性都不为过 、

第二个阶段:敬业乐群。
敬,专一、肃静、持重不放肆,庄严;净静敬。业,学业和技艺,即儒家经典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等具体科目。敬业合起来,对自己所学的课业怀抱敬畏之心,专注、沉潜其中,心无旁骛。它描述的是一种精深、专注的学习状态。
乐,以……为乐”、“乐于”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和认同。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
群,指同窗、朋辈、群体,即学习共同体。合群合起来:跟学习共同体已经产生深度镶嵌,不再游离、独立、孤立。学生和学校、班级相得益彰。

第三阶段,博习亲师。
  博,广泛、宽阔,涉猎广泛。
  习,研习、练习
  亲,亲近、亲密、感情深厚,仁,深度共青
  师,教者。
  博习亲师:尚未进入所谓专业,广泛涉猎,博闻强记,并且深刻的理解与共鸣自己的老师的思想,情感。跟自己的老师建立起来前述15个同相的关系。这是前一个阶段的升华——不光与教学共同体志同道合,跟这个共同体的核心——教者也志同道合。
广学与信道

第四阶段论学取友。
论:讨论、辨析、阐发。不是简单的谈论,而是有深度、有见地的研讨和论证。
学:所学之学问、道理。
论学合起来: 指能够与他人深入地讨论、辨析所学之道,形成并阐述自己的见解。这标志着学生已将所学内化,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输出的能力。
取:选取、择取。这是一个非常主动且带有判断力的动词。
友:朋友、同窗
取友合起来: 指能够有意识地选择对自己有益的朋友。这超越了“乐群”(与大家和睦相处)的层次,上升到了具有识人之明和择善而交的智慧。
论学取友,意味着已经开始见到学对任何人生的塑造作用了,人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以至于敌友,都由学引导。
这是学有所成,小成

第五阶段: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
知: 深知、通晓。既能做又能说。
类: 种类、事类、规律。指万事万物背后的原理、共性和区别。天下万类。
通: 贯通、畅通无阻。
达: 通达、透彻理解,并能应用自如。
知类通达合起来:这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和近乎直觉的判断力,即《中庸》所说的“致广大而尽精微”。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说: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

强立: 卓然自立,坚定不移。指人格强大,立场坚定,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独立人格,不为外界风雨所动摇。
不反: 不违背、不反复。此处的“反”有两层深刻含义:不违背师道: 所学之“道”已完全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不会违背老师所传的正道。不动摇反复: 志向、信念、人格均已稳固,不会因外界的诱惑、压力或困境而动摇、退缩或背叛自己的原则。

“强立而不反”合起来: 指形成了强大而稳固的人格,能坚定不移地践行所学之道,永不背离动摇。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说: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
如此谦谦君子便挺立于前了。这是大成。

这样的学,九年便实现了从启蒙到大成,从蒙昧到君子的蜕变
这还是很诱人的教育规划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9 20:3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25-9-11 22:45 编辑

第二周  第三天  

  一、原文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二、正音查字
  1.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
  2.类:“頪”是“類”的异体字。類,金文(米,借代谷物、植物)(犬,借代动物、野兽)(頁,人头,借代思考、认识),表示观察、辨识谷物或动物。金文异体字“頪”省去“犬”。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
  3.通:“”是“通”的本字。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王宫禁城周围高墙夹道、出口众多的专用道。,简体甲骨文(用,是“甬”的本字,高墙夹道、出口众多的甬道)(亍,即“彳”,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表示王宫禁城周围出口众多、纵横畅通的甬道。为了确保帝王出行时可“见天光”,甬道必须保持半开放的“露天”状态;为了在“露天”状态下保证帝王的安全,甬道两边的护墙必须建到足够的高度;为了确保帝王可以畅达禁城各部,高墙甬道必须有众多的出口,与其他甬道连结。有的甲骨文将“用”写成。繁体甲骨文加“止”,将“彳”写成“辵”(行进),强调甬道的“通行”功能。简体金文将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甬”。繁体金文在繁体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再加“日”(“口”的变形,出口)写成“通”,强调“出口众多”对于“通行”的意义。篆文将繁体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繁体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甬”。造字本义:形容词,道路纵横相连,可畅行无阻。
  4.达: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繁体甲骨文加“止”(行进),将“彳”写成“辵”,强调“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简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简体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
  6.强立:卓然自立,坚定不移。指人格强大,立场坚定,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和独立人格,不为外界风雨所动摇。
  7.不反: 不违背、不反复。此处的“反”有两层深刻含义:不违背师道: 所学之“道”已完全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不会违背老师所传的正道。不动摇反复: 志向、信念、人格均已稳固,不会因外界的诱惑、压力或困境而动摇、退缩或背叛自己的原则。

  三、郎读
    见微盘。
     
  四、翻译
  第九年,能够通晓天下万物的共同规律,通透无阻,应用自如,有独立人格,立场坚定,不被外界动摇,而且有着坚定的信念,不受外界动摇,不违背正道,这便是大成。

  五、心得:
  感觉这才是学习的目标,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怎么实现,学记就是告诉你怎么实现。
老师解析:
昨天的内容,为了完整性,昨天实际上一起说了
但其实这个最后阶段,最后一考,有说不尽的意思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大成,意味着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的教化事业,在一个学生生上的成功,并且是大成功
往往不是一个学生单独结业,所以一个学生成功,往往是一批人成功
这会让人想到什么呢

从建国君民者看,天道事业需要的人才君子,源源不断像水一样注入建设工地
抗大每年想抗日战场输送万民军政干部
那小日本消化起来还是烫嘴
历朝历代结业应考的读书人千千万万,官员都是完成了这个过程的人
我们回头来看这些经典的内容,再想想全部官员都是用这些武装过的
估计很难再认为过去的官场会比现在差多少


我们的那些祖先先民的生活,我们也不见得能认为那是多么糟糕
另外,除了成建制的学校教育,社会还一个种方式展开对百姓的教化
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实际上都到被人教化的
包括我们现代人坚决拒绝的洗脑,都是被洗脑洗出来的思想
这是个一什么情况啊
一个巨大的背景,是不是清晰的展现了出来
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不是清晰的呈现了出来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从接受教化的人的视角,如此的被教化结业所代表的“潮流”,意味着每个人总能指导自己在社会中找到位置,找到事情干
这感觉其实不错。至于正确性,那是另外一说
所以这个大成之大,第一层意思,便是大规模
域中有四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大成之大终究还是要根倚天地
如果只是人的随心所欲,这教化还是很没意思
这是大成之大的第二层题中之意吧
大成之成,是大成,不是一般的成
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9个字,描述的确实人的最高境界
各种教化游戏,都对其大成的内容有描述
佛教叫开悟
道教叫飞升
其他宗教我不清楚叫什么
我们这里的大成,具有鲜明的特点:他不是一个人的事儿。
也不是一部分人的事儿。

五阶段一点一点积累上来的大成,是天地人的事儿
大成的成的具体内容,昨天引诱鬼谷子等语句,描述过,大家可以去再理解理解
知类通达,强立不反,这是鬼谷子的圣人
不反的强立,强在于天地之间的“信”和“威覆”,已经把人铸造成型,不可更改
通达以后已经和天地融为一体,改不了了。就像一滴墨水已经滴进了一泓湖水
通天切地,强立不改
这是任何信仰所不能比拟的人的结构形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渝ICP备16002156号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5060号

GMT+8, 2025-9-18 15:49 , Processed in 1.130542 second(s), 15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