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5-3-21 22:45 编辑
第五周(20250316-20250322) 武韬:发启第十三、文启第十四、文伐第十五 查字正音、翻译,朗读,以“我怎么使用”而不是“我知道了”的视角的简单心得。
发启第十三 【原文、翻译 、正音】 文王在鄷【fēng】召太公曰:“呜呼!商王虐极,罪杀不辜,公尚助予忧民,如何?” 文在鄷都召见太公说:“唉!商纣王太残暴了,他虐杀了很多无辜的人。我们来想想办法,怎么反那些水深火热的人民,从纣王的暴政中解救出来呢?”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微哉!微哉!” 太公说:“君王要修养德行礼贤下士,施恩惠于民众来观察天道吉凶。天道还没有祸殃的征兆,就不能率先倡导;人道没有预示灾祸的征兆,就不能先率先谋划。必须到天道的惩罚显现,又见到人生祸乱,才可以谋划兴师征伐;必须既看到他在公开场合的言行,又看到他在私下里的表现,才能知晓他的内心;必须既看到商王对外的治国安民表现,又看到他的朝廷内部百官是否清廉,才能知晓他的意图;必须看到商王疏远哪些人,亲近哪些人,才能知晓他的实情。遵行吊民伐罪之道,就能获得道的真谛;追求称王天下的理想,就能实现这种理想;制订合理的军国制度,这种制度就能成功;敢与强敌竞争,就能战胜强敌。完全彻底的胜利应无需通过战斗就能获得,强大的军队应征服了敌人而自身却毫发无损,其中的道理十分神秘,与鬼神相通。微妙啊!微妙啊!” “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 能与人疾病相同就能互相救治,就能获得相互救援;与臣下情意相投,双方就能互相成就;与臣下憎恶相同,双方就能互相帮助;与臣下爱好一致,双方就能奔向同一个目标。能做到这些,即使没有铠甲与士兵也能战胜敌人,没有战车与机弩也能向敌人发起进攻,没有沟垒也能防守御敌。有大智慧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智慧,有大谋略的人不炫耀自己的谋略,有大勇气的人不炫耀自己的勇气,获得大利的人不炫耀自己的利益。让天下人获利的,天下人就会与他一起开创事业;让天下人受害的,天下人就会阻塞他的事业。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获取天下,就像追逐野兽,而天下人都有分尝肉味的心愿。如同与臣下同船渡河,渡过河大家一同获利,船沉了大家一起遭殃。遵循这样的道理去行事,臣下就会都来开拓君王的事业,而不会阻塞君王的事业。不掠取百姓利益的人,就能获取民心;不掠取国家利益的人,就能获得国家;不掠取天下利益的人,就能获得天下。不掠取民众利益的,民众就会让他获利;不掠取国家利益的,国家会让他获利;不掠取天下人利益的,天下人会让他获利。所以道理之高妙在于一般人看不到,事情之机密在于一般人听不到,获胜之机巧在于一般人不懂得。微妙啊!微妙啊!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今彼殷商,众口相惑,纷纷渺渺,好色无极,此亡国之征也。吾观其野,草菅【jiān】胜谷;吾观其众,邪曲胜直;吾观其吏,暴虐残贼,败法乱刑。上下不觉,此亡国之时也。大明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大哉!圣人之德。独闻独见,乐哉!” “凶狠的禽鸟将要发动袭击,一定会低飞收翼;凶猛的猛兽将要搏击猎物,一定会帖耳伏地;圣人将要展开军事行动,一定会显出愚笨的表情。现在在那个殷商国度,民众议论纷纷,困惑不安,社会动荡不已,国王荒淫无度,这是亡国的征兆。我观察殷商的原野,野草比谷物长得旺;我观察殷商的民众,邪恶的人比正直的势力大;我观察殷商的官吏,都是暴虐凶残的恶徒,纷纷败坏法规扰乱刑律。殷商上下对国家的乱象浑然不察,这是到了他们该亡国的时候了。日月散发光挥,便能普照万物,正义的事业开展起来,便能让万物获利,大军行动起来,便能让万物顺服。圣人的德行真伟大啊!只有他独自一人能够了解把握,他真高兴啊!”
【查字】 发:“髪”是“ ”的异体字;“发”是“髪”的简化字。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跋”的本字,表示狗突然拔腿奔跑。造字本义:名词,人或动物头上的长毛。 启:“𢻻”和“𢼄”都是“ ”的异体字;而“ ”、“啓”、“啟”、“启”、“啔”、“𠶶”都是“𢼄”的异体字。 ,甲骨文  (户,小门、窗) (又,抓持),表示伸手开门。造字本义:动词,守城卫兵为兵临城下的军队打开城门。 冲: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核心位置。冲,甲骨文  (川,河水) (中,核心),表示处于河心位置而受水流激刷。简体甲骨文 将河川形象 简化为不完整的“水”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河川 写成“水”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简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礁石或小州等因处河心而受到水流激刷。 济: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动作一致,节奏相同。濟,金文  (水,渡河) (“齊”的变形,相等,统一),表示动作统一划水渡河。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齊”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同一船上喊着号子,以统一节奏发劲,整齐划桨,强渡激流。 【以“我怎么使用”的视角的简单心得】 文王灭商太公说要等待天时人和的时机出现,然后才能谋划和推动,在这之前要修德下贤惠民。并不是说我想要就可以行动了,缺少了对时机的观察。发现自己很多时候也是对形势看得不清楚,然后就乱下决定,结果导致事情失败或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做事之前还是需要多观察。做事情的调查分析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阴阳、内外、亲疏,由此而得出判断和结论。 战争的目标,为公而战,将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才能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文启第十四 【原文、翻译 、正音】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文王问太公道:“圣人应该遵守什么思想原则?” 太公曰:“何忧何啬,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优之游之,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呜呼!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太公说:“忧虑什么,吝惜什么,万物都可获得;吝惜什么,忧虑什么,万物都能聚集。政令施行下去,没有人知道它引起的变化;四时的存在,没有人知道它的推移。圣人把握住这一点,万物变化,哪儿有什么穷尽,结束了又开始。悠闲自得,反复探求;探求而得到了,不能不藏在心中;既然已经藏在心中,就不能不实行;既然已经实行了,就不必再说明。天地不自我表白,所以能生长万物;圣人不自我表白,所以能名声显著。古代的圣人,把人聚集起来组成家族,聚集家族组成国家,聚集国家组成天下,分封贤人成为上万个小国,称之为大纪。宣扬政教,顺应民俗,把众多不正的化为正直的,改变了形象。万国不相交通,各自喜爱自己的处所,人人爱戴自己的君主,称之为大定。唉,圣人致力于清静,贤人致力于公正,愚人不能公正,所以与人相争。君主过于劳神那就刑罚繁多,刑罚繁多就会使民众忧惧,民众忧惧就会流散逃亡,上上下下都不得安生,接连几代无法休养生息,称之为大失。天下的人好像流水一样,阻塞它就停止,放开它就流动,让它安静它就清澈。唉,神奇啊!圣人看到它的开始,就能知道它的结果。” 文王曰:“静之奈何?” 文王问道:“怎样使天下清静?”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太公答道:“上天有恒常不变的现象,民众有恒常不变的生活。与天下百姓共同遵循繁衍生息的准则,天下就会清静。最好的方法是顺应民心以统治人民,其次是通过政教手段以感化人民,民众受到教化就会服从政令,所以上天看起来似乎无所作为而万物自会生长,民众看起来并未获得施予而生活自能富足,这就是圣人的德行。” 文王曰:“公言乃协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 文王说:“你的言论甚合我意,我一定每天早思晚念,永不忘怀,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准则。”
【查字】 文:文,繁体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众多线条 、 交错形成的图案,表示古人刻画在岩石或兽骨上、用来传达意识的图画性符号,即最古老的象形汉字。。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刻画在岩壁、甲骨上的图画性表义符号,即最早的象形汉字。 遒:酉,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酒”的本字,表示粮食加工成的令人兴奋的饮料。遒,篆文  (辵,行进) (酉,“酒”),表示酒后兴奋而行。篆文异体字 误将“酉” 写成“酋” 。造字本义:形容词,喝过酒后步履矫健。 展:“ ”是“ ”的本字;而“ ”又是“展”的本字。 ,金文  (工,精巧) (工,精巧),表示众多精工制品相连接。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玉敛帝王时,将立体的玉衣置于棺椁打开平铺,遗体入棺后再玉衣的脸盖、头盖、袖管、裤管沿遗体紧贴系合。 障:“嶂”是“障”的异体字。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彰”的省略,表示突出的,明显的。障,篆文  (阜,盘山石阶,借代高山) (章,即“彰”的省略,突出、明显),表示从地面上突出的山岩。造字本义:名词,突出、险要、阻隔交通的山峰、山脉。
【以“我怎么使用”的视角的简单心得】 “万国不通,各乐其所”国家之间是这样,家庭之间也是这样,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不能完全想通。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 圣人观天道,家庭里的主母要观好自己家的家道,守好自己家的家道,是不是家庭里所员就可以自化了呢?
文伐第十五 【原文、翻译 、正音】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 文王问太公道:“怎样使用政治、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打击敌人?” 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 太公答道:“使用政治、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打击敌人的方法有以下十二种:” “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一,依照敌人的喜好,顺从他的心愿,他将会心生傲慢,必定干出邪恶的事情。如果利用敌人的这一弱点,就必能除掉他;” “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延无忠臣,社稷必危;” “二,拉拢敌君的宠臣,以削弱他的威力。宠臣一旦怀有贰心,他的忠君意识必定会淡漠。敌人朝中没有忠臣,国家必定陷入危亡;” “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 “三,暗地贿赂敌君的近臣,深入全面地掌握敌情,近臣身在国内,感情却向着国外,敌国必将发生患害;” “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四,助长敌君荒淫享乐的行为,以扩大他的生活欲望,用贵重的珠玉贿赂他,送美人让他欢娱。对他的言辞卑逊,曲意逢迎听从役使,顺从他的命令,迎合他的想法。他将不会与我们争雄,图谋我方的奸险用意于是就会停歇;” “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 “五,表面尊敬敌国的忠臣实则离间他与敌君的关系,有意给他微薄的礼物。拖延他出使我国时停留的时间,不处理他的事物。极力撺掇敌君贬黜忠臣,改派他人出使,随后我方故意给新来的使者透露一些真实的国事信息,让他感觉我方亲近他信任他,他会期待他的国君与我们重新建立和谐关系。如果能以这种方式尊敬忠臣却达到除掉他的目的,就可以谋取敌国了;” “六曰,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 “六,收买敌君的朝中近臣,离间他出任在外的大臣,有才能的大臣暗中帮助外国,敌人入侵国内,这种国家很少能不灭亡;” “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 “七,想要抑制敌君的争雄志向,一定要用大量财货贿赂他,收买原本忠诚于他的左右宠臣,暗中给他们好处,让他们轻视生产事业,终致国家积蓄耗光;” “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 “八,用价值连城的宝物贿赂敌君,趁机与他携手共谋,所图谋的要有利于他。一旦对他有利,他一定会信任我们,这就能加深彼此的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不断加深,他就能被我们所利用。他有国家大权却被外国利用,必定大败丧国;” “九曰,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 “九,用显赫的名号尊崇敌君,不让他遭受危难,给他权倾天下的地拉,顺从他,让他对我们坚信不疑。给他至高无上的尊崇,使他妄自尊大,先是让他深感荣耀,再假装恭维他是圣人,他就会大大地懈怠国事;”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及将至,若天丧之;” “十,对敌君态度谦卑,必定能取得他的信任,以获得他的友善之情。顺从他的意图办事,与他如同亲生兄弟一般亲密。已经得到他的充分信任,就秘密夺取他的利益。时机到了,就让他灭亡,如同上天灭亡他一样;”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 “十一,采用各种方法闭塞敌君的视听。人臣没有哪一个是不看重显贵与富裕,而厌恶危难与灾祸的。暗中允诺他们以尊贵的高位,偷偷送给他们贵重的宝物,用这些手段来收买敌君的英雄豪杰。我国物资积蓄非常丰厚,但表面上却显得很贫乏。暗地收纳智士,让他们出谋划策。暗地接纳勇士,让他们高扬士气。他们富贵的愿望已经得到很大的满足,常能得到滋养蔓延,力量不断壮大,势力遂得以形成,这样就能闭塞敌君的视听。敌君虽有国家,但耳目视听却被堵塞,又怎能保住他的国家?” “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十二,培养叛乱臣子以迷惑敌君,进献美女淫乐以惑乱敌君,赠送良狗好马以劳顿敌君,常用权倾天下的地位诱惑敌君,其后观察天时,与天下人图谋攻取他的国家。” “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己见,乃伐之。” “以上十二种手段都能妥善运用,就可以发动对敌人的军事行动了。所谓上察天时,下察地利,各种征候都已显现,就可以讨伐敌人了。”
【查字】 伐:伐,甲骨文  (人,受刑者) (戈,击杀武器),表示用戈戟砍杀人的颈项。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杀戮。 苟: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勾”同源,表示勾连。苟,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人 头发上沾满了带刺芒的蒺藜 。造字本义:名词,中国特有的伞形科藁本植物,果实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皱纹,体轻质硬,果柄易折断,果球表面的芒刺容易粘附人或家畜的毛发,以便四处传播。 娱:“吴”是“娱”的本字。造字本义:动词,让女子歌舞游戏取乐。 示:示,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一横指事符号 代表“天”;一竖指事符号 代表地上人间的世人向上天的祝祷求告。造字本义:动词,以牺牲的血肉为祭品,向天神祝祷求告,祈求显明奥秘和降福。 积: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績”的省略,表示续接、累加。積,籀文  (禾,谷物) (責,即“績”的省略,续接、累加),表示持续累加的谷物。造字本义:名词,储备的粮食。 繁:“緐”是“䋣”的异体字;而“䋣”是“繁”的本字。䋣,金文 (每,生育) (糸,丝线,借代结绳计数),表示古人以结绳计数的方式,记录部落或家庭妇女的大量生育数量。造字本义:动词,部落或家族大量生育人口,生生不息。 滋: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纺织品。滋,甲骨文  (渊,指水潭、大池) (丝,丝品),表示将丝品浸泡在池中。造字本义:动词,将丝品放在染池的色浆中慢慢浸染。
【以“我怎么使用”的视角的简单心得】 这十二种政治斗争的方法,社会上、家庭里也正在上演。就目前的这种情况,我在家里面应该要怎么去化解这些政治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