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15|回复: 45

睿涵《六韬》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6 18: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2-22 20:34 编辑

1、第一周 2月16日-2月23日文韬之:    文师第一    盈虚第二    国务第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20: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2-22 22:10 编辑

文师第一
一查字正音:
1彨[chī]:即螭,古代传说中一种无角的蛟龙。
2汝[]:A.你;你的。B.汝水。古水名。有二:一即今河南省汝河;一即今江西省抚河。C.姓。
3擅——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粮仓谷物丰足。擅,篆文=(手,括,占有)+(亶,粮仓),表示占有粮仓。造字本义:动词,独自占有大量粮食和财物。
4嘿[mò]嘿昧昧:嘿嘿,同“默默”。寂然无声。
二译文:
       周文王准备去打猎,太史编占卜以后说:“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彨,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你的老师,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而且他还将辅佐三代周王。” 
 文王问:“占卜的结果真有这么好吗?”  
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史畴曾为禹占卜,结果得到皋陶。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 


 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终于见到了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  
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先生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  
文王问:“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  
太公回答说:“钓鱼比如人事,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凡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  
  太公回答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好的事情。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毫无隐讳,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
  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
  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啊!再怎么强盛不衰的国家,如果违背了钓人之术,贤人都会离开,从而走向衰落;再怎么弱小的国家,如果运用了钓人之术,都能得到贤人的辅佐和效劳,从而走向强大。微妙啊!圣人之德,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文王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仁君之德。君王用德治天下,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义。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喜欢国君能带给他们幸福的生活,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文王再次拜谢后说:“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
  于是,把太公请上猎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22: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2-22 22:46 编辑

盈虚第二一查字正音:
1[méng]——屋脊。
2[cí]——用茅草或芦苇盖屋顶。
二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天下纷杂熙攘,有时强盛,有时衰弱,有时安定,有时混乱,其所以这样,是什么缘故?是由于君主贤明与不肖所致呢?是因为天时变化而造成的自然结果呢?”  
      太公回答说:“君主不贤,则国家危亡而民众变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安定而民众顺服。所以,国家的祸福在于君主的贤与不贤,而不取决于天时的自然影响。”  
       文王问道:“古时贤君的事迹,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太公回答说:“从前帝尧统治天下,上古的人都称道他为贤君。”
  
       文王问道:“他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太公回答说:“帝尧统治天下时,不用金银珠玉作饰品,不穿锦绣华丽的衣服,不观赏珍贵奇异的物品,不珍视古玩宝器,不听淫佚的音乐,不粉饰宫庭墙垣,不雕饰甍桷椽楹,不修剪庭院中的茅草。以鹿裘御寒,用粗布蔽体,吃粗粮饭,喝野菜汤。不因征发劳役而耽误民众耕织。约束自己的欲望,抑制自己的贪念,用清静无为治理国家。官吏中忠正守法的就升迁其爵位,廉洁爱民的就增加其俸禄。民众中孝敬长者、慈爱晚辈的给予敬重,尽力农桑的予以慰勉。区别善恶良莠,表彰善良人家,提倡心志公平,端正品德节操,用法制禁止邪恶诈伪。对自己所厌恶的人,如果建立功勋同样给予奖赏;对自己所喜爱的人,如果犯有罪行也必定进行惩罚。赡养鳏寡孤独,赈济遭受天灾人祸之家。至于帝尧自己的生活,则是十分俭朴,征收赋税劳役微薄。因此,天下民众富足安乐而没有饥寒之色,百姓拥戴他如同景仰日月,亲近他如同亲近父母。”  
       文王说:“帝尧真伟大啊,这正是贤君之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22: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2-22 22:23 编辑

国务第三
一查字正音:1
[liǎn]:1.收拾。 2.征收。如:横征暴敛。 3.收集。如:聚敛。 4.约束。如:敛迹。 5.通“殓”。
2忧:《群书治要》本作”哀“。
二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我想知道治国的根本道理。要使君主受到尊崇,民众得到安宁,应该怎么办呢?
  太答道:只要爱民就行了。
  文王问道:应当怎样爱民呢?
  太公回答说:要给予民众利益而不损害他们的利益,使民众取得成功而不败坏他们的事情,保护民众生存而不无辜杀害,给予民众实惠而不掠夺侵占,使民众安乐而不要让他们蒙受痛苦,让民众喜悦而不要激起他们愤怒。
  文王说:请您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
  太公说:民众不失去职业,就是得到利益;不耽误农时,就是促成了民众的事情;减省刑罚,就是保护了民众生存;少征收赋税,就是给予民众实惠;少修建官室台榭,就是使民众安乐;官吏清廉不苛扰盘剥,就是让民众喜悦。反之,使民众失去职业,就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耽误农时,就是败坏民众的事情;民众无罪而妄加惩罚,就是杀害他们;横征暴敛,就是对民众的掠夺;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台榭而疲劳民力,就会增加民众的痛苦;官吏贪污苛扰,就会激起民众的愤怒。所以,善于治国的君主,统驭民众像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妹那样,看到他们饥寒就为他们忧虑,看到他们劳苦就为他们悲痛,对他们施行赏罚就象自己身受赏罚,向他们征收赋税如同夺取自己的财物。这些就是爱民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2 23: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2-22 23:38 编辑

三以“我用了”而不是“我知道了”的视角的简单心得。(三篇合并起来的心得)(提交方式:论坛,可一篇一心得,也可一周N篇汇总成一心得)
心得:1我在齐家的过程中,心能同家庭中的所有人共同分享利益,就可以使家中人的心齐归一。
2家庭建设,与治国相同。家中的家长不贤不合道,不严格要求自己不勤俭治家,则家中就会生乱。
3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立天之道,以定人也。4要建设好家庭,先要修好自己的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08: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1 23:08 编辑

大礼第四
一查字正音:
1唯:[wéi]: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 给鹰隼系足,驯养助猎。,甲骨文口,说话隹,即“维”的省略, 给鹰隼系足,驯养助猎),表示经过驯养的宠物鸟,学习跟着主人说话。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隹”省略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经过驯养的宠物鸟,学舌跟调,模仿主人说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唯唯诺诺”表示一味顺从他人,没有主意:“唯”表示一味学舌跟调,没有自己的观点和语言;“诺”表示一味应承许让,没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由于“惟”与“唯”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字义也相近,古籍中“惟”与“唯”常相互假借。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唯,諾也。从口,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唯,诺,答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隹”作声旁。
附三 网友宝泉峡谷的观点:
唯,不是人学鸟叫,而应是鸟学人言。
2沉[chén]:”是“”的异体字(chén),甲骨文川,河水倒写的“牛”,头朝下的牛),表示将牛羊牲畜投入河湖来祭奉水神,以求河川安顺无患。有的甲骨文将倒写的“牛”改写成有的甲骨文用两个“羊”代替“牛”表示将众多牛羊牲畜投河祭奉河神。金文水,河川冘,即“方”,流放重刑罪犯),表示用死刑犯代替牲畜祭奉河神。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将牛羊牲畜或死刑犯投入河湖作活祭,祈求免于洪患水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冘”写成。楷书异体字“沉”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冘”写成“冗”。作为动词,古籍多以“沉”代替“沈”;而“沈”只作为姓氏地名使用。
“沈”合并“瀋”之后,“沈”不读它原有读音 chén,而转读被合并字“瀋”的读音 shěn,这是合并过程发生 的“变读”现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沈(chén),陵上滈水也。从水,冘聲。一曰濁黕也。  
附二 文言版《説文解字》:
沈(chén),山巅上的洼地积水。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冘”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沈”是污浊的秽物。
3隐:[yǐn]:隱,籀文穴,山崖、洞穴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爪,抓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隐”,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𢚩简写成“急”。“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隱,蔽也。从,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隐,蔽匿。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㥯”作声旁。
4周:[zhōu ]:周,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在一定领域的空间内,进行反复的纵横切割划分,形成众多相对独立的、封闭的较小区域。有的甲骨文写成指事字,字形在纵横划分的若干区域内加上几点指事符号,表示在划分的封地内耕种生产(参考“画”即“劃”*)。远古时代的天子取得天下之后,划分出若干领地,由众多宗亲诸侯封而建之,以期巩固政权。简体甲骨文将纵横划分的封地写成“田”。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加“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封闭的圈)写成会义结构:封地而建口,封闭的圈,围墙),表示封地而建的界墙。有的金文省去四点指事符号。篆文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封建”的字形写成“用”造字本义:名词,封地而建、筑墙划界的围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田”形若隐若现。“夏、商、周”是中国有史记载的最早朝代,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启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周,密也。从用、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周,密闭。字形采用“用、口”会义。
5定[dìng]:定,甲骨文宀,房屋足,结束征战归邑),表示结束征战,消除暴乱,归家安生。远古男子为了觅食和战争,总是常常外出远行奔波,回归家园是身心踏实的歇息。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足”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结束征战,安居度日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定,安也。从宀,从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定,安生度日。字形采用“宀、正”会义。
6辐[f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辅助。,篆文車,借代轮子畐,即的省略,辅助),表示车轮的辅助配件。造字本义:名词,副轮,即轮毂与轮圈之间放射状排列的支柱圈,连接轮毂和轮圈,起辅助、支撑轮圈的作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辐”,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輻,輪轑也。从車,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辐,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车辋、均匀分布的木条。字形采用“车”作边旁,“畐”作声旁。


7凑[còu]“凑”是“湊”的异体字。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多种乐器配合表演和谐的音乐。湊,篆文水,溪流奏,乐器合奏),比喻溪流汇合,甜美的流淌溪声,有如乐器合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奏”写成。楷书异体字“凑”将“三点水”写成“两点水”(小水),强调小溪合流。造字本义:动词,溪声不同的两条或多条小溪合奏汇流。古籍多以“湊”代替“凑”。大陆《汉字简化方案》用“凑”代替“湊”。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湊,水上人所會也。从水,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湊,人们在水上聚会的地方。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奏”作声旁。


8蔽[b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扯破布帛。蔽,篆文艸,草木敝,扯破),表示扯下树枝草叶。造字本义:动词,扯下树枝草叶作为伪装加以遮盖隐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敝”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蔽,蔽蔽,小艸也。从艸,敝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蔽,细细密密地覆盖,是密集的小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敝”作声旁。


9妄[wà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假借代替,表示缺乏、没有。妄,金文亡,即“无”,表示无知女,妇人),表示妇人之见无理无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女性普遍被剥夺教育权利,被鼓励以无知为德,也被普遍认为是无知、无理的弱者。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对妇女的贬低,认为妇女没有见识,常常言行无理无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亡”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妄,亂也。从女,亡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妄,无知无理,放纵乱来。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亡”作声旁。
二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君主与臣民怎么样做才合礼?”       太公答道:“做君主的需做到俯身爱民,做臣民的需做到潜心国事。君主俯向爱民,就不会远离民众,臣民潜心国事,就不会欺君瞒上。做君主的需做到思虑周密,做臣民的需做到安分守己。君主思虑周密,就能像上天一样施恩万物,臣民安分守己。就能像大地一样深沉厚重。君主与臣民,前者法天,后者效地,就能成就是君臣之间拓大礼。    文王问道:“君主怎么样做才能握好执政之柄?”
     太公答道:“君主要做到安详从容而宁静淡泊,柔和节制而事先心中有数,善于给予而不与民争利,虚心待人而公平无私,办事公正不偏不倚。”
    文王问道:“君主怎么样做才能充分听取臣民意见?”
     太公答道:“不要轻率接受,不要粗暴拒绝。轻率接受就会丧失主见,粗暴拒绝就会听不进善言。要像高山一样让臣民仰望,让他们感觉高不可攀;要像深渊一样让臣民揣度,让他们感觉深不可测。若要具备神圣英明的品德思想行为需符合公正宁静的标准。”
    文王问道:“君主怎么样才能做到世事洞明呢?”
    太公曰:“眼睛贵于视察明,耳朵贵于听聪,思想贵于智慧。如果君主兼有天下人的眼睛去看待事物,那就没有什么见不到的;如果君主兼有天下人的耳朵去听取意见,那就没有什么听不到的;臣民的意见像车轮的辐条集中于车毂一样会聚到君主那里,君主的英明就不会受到遮蔽。

三心得:作为君主,要居高临下地监临群臣统观全局,作臣下,则要下沉到自己的职务中,在其位谋其政。
在家中与国家一样,同样家中成员守好自己的位。各司其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5: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1 23:20 编辑

明传第五
一查字正音:1寝[qǐn]:寝,甲骨文宀,皇宫羽扇),表示在没有空调设备的古代,帝王休歇、睡觉时,由侍从人员打扇摇风,驱逐蚊蝇,以便帝王安睡。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加“人”,强调人的睡觉行为。造字本义:动词,帝王在羽扇伺候下安睡隶化后楷书省去“人”加“爿”(床),强调卧床睡觉,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寢,卧也。从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寝,睡觉。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2疾:[
]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只。,甲骨文大,人矢,箭),像一个人被箭矢射中。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人”、加“疒”(病床),表示因中箭受伤而卧床疗养。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床形写成船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中箭受伤,卧床休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外伤为“疾”;称内患为“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疾,病也。从疒,矢聲。,古文疾。,籀文疾。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疾,小病。字形采用“疒”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疾”。,这是籀文写法的“疾”。

3怠
[dài],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殆”的省略,表示死、完结。怠,金文尸,死者厶,幼儿心,悲痛),表示幼儿早亡,心灰意冷。篆文台,即“殆”的省略,完结心,想法,动机),表示动机完结。造字本义:形容词,动机消失,行为懒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怠,慢也。从心,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怠,态度傲慢。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4
疑:[
”是“疑”的本字。,甲骨文口,嘴大,成年人),表示张嘴问话。有的甲骨文像行路人拄杖的行路人张嘴问话。繁体甲骨文加“亍”(“行”的省略,四通大道),强调行路人在十字路口询问方向。金文加“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亍”写成“辵”,加“牛”(疑为“屰”的误写,即“逆”的本义,反向迎面而来),表示向迎面而来的人问路。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口”写成“匕”,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矢”;用“子”(儿童)代替金文字形中的“牛”,表示小孩迷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隶化后楷书承续篆文字形,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口”写成“匕”,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矢”;同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由“和横折笔画构成的,亦即误将篆文字形中由“子”和“止”构成的,写成由“和“疋”构成的。古籍多以“疑”代替“”。“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疑,惑也。从子止匕,矢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疑,迷惑而不知所从。字形采用“子、止、匕”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
5处[chù]处,甲骨文倒写的“止”,由外归来人,当事者),表示回到家中,在家休息,是“止”的倒写,表示与出行相反。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写的“止”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止”写成“夂”,用“几”(小凳子)代替金文字形中的“人”,表示归家人坐在家中的凳子上休息,享受居家时光。 造字本义:动词,驻足家中,坐几休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几”写成由“人”变形的“卜”由于“处”(居家休息)的篆文字形与“處”(实施虎噬酷刑)的篆文下部字形完全相同,古人误将本义表示“居家休息”的“处”,与本义表示“实施虎噬酷刑”的“處”*相混用。古人称深居闺中而未嫁的少女为“处女”或“处子”。《汉字简化方案》用“处”合并代替“處”。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処,止也,得几而止。从几,从夂。處,処或从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处,停止,坐几(凳)歇息。字形采用“几、夂”会义。處,这是“处”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虍”作边旁。


6义[] 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的本字,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的本字,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古籍常“意义”并称,表示人类在各种事物寄托的精神观念价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统一。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其
“羛”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7欲 [yù]“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谷,高深空阔的沟壑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以“人”代“心”。 篆文用“欠”(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楷书异体字“”加“”,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欲,貪欲也。从欠,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欲,贪欲也。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8昌:[chāng]: 昌”是“唱”和“倡”的本字。昌,金文曰,说话曰,说话),表示反复地申说、强调,推行观点、主张。有的金文以“口”(嘴)代替“曰”(说话)。有的金文金文爪,手掌曰,说话),表示用振臂挥手的激情体态,配合演讲,极力呼吁。篆文将综合两款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反复高呼倡议,说服他人大力推行某项主张。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曰”写成当“昌”的“倡议”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口”另造“唱”代替、或加“人”另造“倡”代替。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昌,美言也。从日,从曰。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昌,赞颂。字形采用“日、曰”会义。一种说法认为,“昌”是太阳的光辉。《诗经》有诗句唱道:“东方日出,光辉灿烂。”


9敬:[jìng]:
“敬”是“警”和“儆”的本字。敬,金文口,说话干,武器),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由衷尊重。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强调武力威胁。有的金文误将“干”写成形似“草头”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敬”的本义“严重告戒,使之谨慎恭肃”消失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警”代替,或篆文再加“人”另造“儆”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敬,肅也。从攴、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敬,态度恭肃。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茍”作声旁。



10灭[miè]烕,金文戌,代表战乱火,代表火灾),表示兵灾与火灾对生命的集体性摧毁。当烕”的“摧毁集体生命”本义消失后,篆文在“戌”(兵灾)、“火”(火灾)基础上,再加“水”(洪灾),另造“滅”代替,表示洪灾、火灾等“天灾”与兵灾等“人祸”对生命的集体性摧毁。造字本义:动词,战乱或洪灾、火灾摧毁全村或举家生命。《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灭”,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的“戌、火”组合,拆解成“戊、一、火”的组合,并省去“水”和“戊”,写成“火”加“一”的指事字,表示“火灾”摧毁生命。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滅,盡也。从水,烕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灭,全毁,无一幸存。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烕”作声旁。


二译文:
  文王卧病在床,召见太公望,太子姬发在旁边。文王叹息道:“唉!上天将要抛弃我,我死后周国的事务就交给您。现在我想从您这儿学得至理名言,以便宜明确地传给子孙后代。”
太公问道:“君王要问什么?"
文王答道:"古代圣贤的治国理念,特别是他们废弃什么,又提倡什么,可以讲来让我听听吗?"
太公答道:"明知善事可为却心生怠惰,时机到了却疑惑不决,明知有错却不去进步,这三种行为是古代圣贤要废弃的.柔和而清静,谦恭而严肃,能强又能弱,隐忍又刚强,这四种品质是古代圣贤要提倡的,所以正义战胜私欲,国家就昌盛;私欲战胜正义,国家就灭亡;严肃战胜怠惰,国家就吉祥;怠惰战胜严肃,国家就灭亡.
三心得:圣贤要传给后代的至理名言,用在家中,家肯定是一顶一的,国家又由一个个家组成,那么国家也将更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5: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1 23:32 编辑

六守第六一查字正音:
1慎[shèn]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贞人。,金文心,态度真,贞人),表示贞人贞卜时态度谨严。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贞人贞卜,小心翼翼,深思谨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真”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慎,謹也。从心,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慎,谨严小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真”作声旁。


2守[shǒu]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持。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又,抓持),表示手持器械,护卫家园。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六”写成“宀”,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寸”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3忠[zhōng],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与四周等距离的核心位置。忠,金文中,核心位置心,感觉和思维器官),表示内心的中央,即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中”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把对方放在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出于道义而非出于个人回报地、自觉利他地、真诚专一地为之服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儒家提倡在处理社会关系时遵循“忠恕”之道,以达成封建时代农业大国的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忠”指充满敬意维护上级,用心专一;“恕”指推已及人,抱持同情同理之心包容下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忠,敬也。从心,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忠,尊敬。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中”作声旁。


4信[xìn]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言,说话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是“心”的竖写)。金文异体字用“千”(数量巨大)代替“心”,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用“人”代替“千”,用“口”代替“言”。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籀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古籍多以“信”代替“訫”和“㐰”。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㐰,这是古文写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边旁。訫,这是古文写法的
“信”字。


5择[z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观察辨别、拘捕嫌犯。,金文,观察辨别、拘捕嫌犯廾,双手),表示拘捕嫌犯。有的金文将“睪”写成,省去“廾”,加“攴”(持械击打),表示强力拘捕。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睪”写成,以“手”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廾”造字本义:动词,观察辨别、拘捕嫌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睪”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择”,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睪”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擇,柬選也。从手,睪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择,柬拨,挑选。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睪”作声旁。




6威[wēi],金文戌,刑具女,女子),表示对女子施刑。有的金文将“戌”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封建时代对不守妇道的女子施刑,以警示妇女遵守妇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戌”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威,姑也。从女,从戌。漢律曰:“婦告威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威,丈夫的母亲。字形采用“女、戌”会义。汉朝的律法中曾提及“妇人告发丈夫的母亲。”


二译文:    文王问太公道:"统治国家管理人民的君主,他失去国家与人民的原因是什么呢?"
    太公答道:"是由于用人不慎重.君主要遵循选拔人才的六条标准并要重视三大行业."
    文王问道:"什么是选拔人才的六条标准?"
    太公答道:"一是仁爱,二是正义,三是忠诚,四是诚信,五是勇敢,六是智谋这就是我所说的选拔人才的六条标准."
     文王问道:"怎样才能谨慎选拔出符合六条标准的人才呢?"
    太公答道:"让他富裕起来,观察他是否触犯礼法;让他身居高位,观察他是否骄傲;让他肩负重任,观察他是否转动私念;用他处理国事,观察他是否有所隐瞒;让他身处险境,观察他是否心生恐惧;让他处理突发事变,观察他是否局促不安.富裕起来而不触犯礼法的是符合仁爱标准的人,身忙忙碌碌高位而不骄傲的是合乎正义标准的人,肩负重任而不转动私念的是合乎忠诚标准的人,处理国事而不有所隐瞒的是合乎诚信标准的人,身处险境而不民主管理 恐惧的是合乎勇敢标准的人,处理突发事变而不局促不安的是合乎智谋标准的人.国君不要把三大行业的大权交给别人,交给别人国君就会丧失权威."
     文王问道:“请问需要重视的三大行业指的是什么?”    太公答道:“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就是我所说的需要重视的三大行业。将农民聚居一乡以从事农业生产,谷物就会充足;将手工业者聚居一乡以分工协作,器用就会充足;将商人聚居一乡以流通商品,货物就会充足。从事三大行业的人各得其所,民众就不会有忧虑。不要打乱乡间的生产秩序,不要打乱家族的组织结构。大臣不能比国君富裕,大城市不能比国都的面积大。符合上述六条标准的人才得到重用,国君的事业就会昌盛;使三大行业完好运转,国家就会安安定。”

三心得:培养孩子同样也要,仁爱,正义,忠诚,诚信,勇敢,智谋。在家中,培育孩子,同样不可打乱其学习,生活秩序,不可打乱家族的组织结构。让家中成员各得其所,做好该做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10:4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任务:
守土第七
守国第八
上贤第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4 11: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5-3-22 20:54 编辑

守土第七
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地奈何?”
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贩假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是故人君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不施无以合亲。疏其亲则害,失其众则败。无借人利器,借人利器则为人所害,而不终其正也。“
文王曰:”何谓仁义。”
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敬之无疑,天下和服。”
一查字正音
1疏[
shū
]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足”的本字,表示行走的脚。,篆文西,包囊疋,行走的脚),表示带着包囊离家而行。,篆文异体字“爻,希,稀少足,即“疋”的误写,行走的脚),表示引导出离,以减小人口密度。篆文异体字“足,即“疋”的误写,行走的脚,即“流”的省略),表示人员行走、流动。造字本义:动词,引导人员从一个固定地点向其他地方流动,以减小现有人口密度,减轻天灾或人祸的毁灭性破坏隶书异体字“、楷书异体字“承续篆文异体字“。楷书“疏”综合篆文“”和篆文异体字“”,并将篆文字形中的“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疏,通也。从㐬,从疋,疋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疏,使流通。字形采用“足、疋”会义,“疋”同时也作声旁。


2御[],甲骨文人,驯马者丝,缰绳),表示用缰绳驯服和控制不羁的马。有的甲骨文(持械击打),表示驯马服役。有的甲骨文(行进),强调驯马是为了长距离的行进移动。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丝”(缰绳)写成“。有的金文形写成形模糊;同时加(行进),强调驾马骑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驯服马匹,握缰骑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卸”写成“禦”是对“御”的比喻,含义全然不同,但古籍中多假借“御”代替“禦”,或将“禦”“御”相混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御,使馬也。从彳,从卸。馭,古文御从又从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御,驾驭马匹。字形采用“彳、卸”会义。“驭”,这是古文写法的“御”字,采用“又、马”会义。


3柄[bǐng]丙”是“柄”的本字。丙,甲骨文假借“穴”,表示插入石器孔洞的握柄。当“丙”的“握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木”另造“柄”代替。柄,甲骨文木,棍棒穴,石器的孔洞),表示穿过石器孔洞,作为握具的木棍。金文在“丙”两边加双手,表示器物的手握部件。篆文甲骨文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有的篆文以“秉”(以手持握)代“丙”造字本义:名词,穿在石器孔洞中的木棍手把。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穿孔之木为“柄”;透穴之光为“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柄,柯也。从木,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柄,斧子手把。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丙”作声旁。


4壑[]“㕡”是“壑”的本字。㕡,籀文歺,残骨,借代尸骸谷,山崖深涧又,手,表示抓、举),表示举尸抛崖。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谷”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先民抛崖天葬的深谷。在发明土葬之前,古人将死者遗体抛崖处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㕡”写成。当“㕡”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土”(墓穴)另造“壑”代替,表明由抛葬改成土葬。古籍多以“壑”代替“㕡”。古人称抛尸深谷的天葬为“坠”,称作为抛葬地点的深谷为“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㕡,溝也。从从谷。 壑,㕡或从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㕡,群山中的沟谷。字形采用“、谷”会义。 壑,这是“㕡”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土”作边旁


5彗[huì]“彗”是“”和“”的本字。彗,甲骨文细枝茂盛的草细枝茂盛的草),表示由一把多枝的羽形干草扎成的扫帚。有的甲骨文加一圈指事符号,表示藤或绳系、束、捆扎细枝茂盛的干草。有的甲骨文大量细枝茂盛的干草双手抓持),表示手持干草扎成的扫帚清扫尘土。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细枝茂盛的干草和“土”写成“屮”和“土”相连的的“生”;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廾”简化成“又”造字本义:名词,一种用细枝茂盛的羽形干草扎成的扫帚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两个,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彗”的本义淡化后,篆文异体字加“竹”另造“篲”代替,表示用毛竹的细枝扎成的扫帚。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彗,掃竹也。从又持甡。,古文彗从竹从習。篲,彗或从竹。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彗,竹帚。字形采用“又、甡”会义,表示手持“甡”。,这是古文写法的“彗”。“篲”,这是“彗”的异体字,字形采用“竹”作边旁。


6割[]“害”是“割”的本字。害,甲骨文被系扎捆绑的舌头口,嘴巴),表示系扎捆绑舌头,以防人之口。金文在舌头中间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割断舌头。有的金文将独体形写成断开的两部分,强调“割断”。繁体金文加“丮”(执,紧紧抓住),强调恶意致伤的强制性。当“害”的“切割”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刀”另造“割”代替。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用“丯”突出纵横切割的创伤。造字本义:动词,古人为了消灭口供或证词,抓捕并割去当事人舌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割,剥也。从刀,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割,活体剥皮。字形采用“刀”作边旁,采用“害”作声旁。


7涓[juān]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蜎”的本字,表示缓慢蠕动肉滚滚幼虫。涓,篆文水,水流肙,即“蜎”的本字,缓慢蠕动肉滚滚幼虫),表示像虫子一样缓缓蠕动细小的水流。造字本义:名词,缓慢无声流动的细小水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表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表中的“肙”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涓,小流也。从水,肙聲。《爾雅》曰:“汝爲涓。”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涓,细小的水流。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肙”作声旁。《尔雅》上说:“汝水河也叫涓。”


8炎[yán],甲骨文火,火堆火,火堆),表示火焰绵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火”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火”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远古时代的先民焚山而猎、焚山造田。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古人常以部落或联盟首领的特长、或开创性的文明功绩来敬称他们的首领——最早推广焚山造田的首领为“帝”;最早推广射箭习武的首领为“帝”;最早推广采摘种植的首领为“”;最早推广农耕生产的首领为“”;最早推广制陶的首领为“”;最早推行熟食制度的首领为“”;最早推广渔业的首领为“”;最早推广治蛇治水的首领为“”。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始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炎,火光上也。从重火。凡炎之屬皆从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炎,熊熊火光向上升腾。字形采用重“火”会义。所有与炎相关的字,都采用“炎”作边旁。


9纪[]的本字。,甲骨文、金文像丝绳缠绕绑扎的样子。当“己”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在“己”的基础上再加“丝”另造“紀”代替,强调用丝绳打结作记号。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标明物品的归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纪”,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远古结绳纪事,后加“言”(语言、文字)另造“記”代替,表示言传或以文字载入。穿绳打结为“系”;结绳记事为“纪”;结束纪事的绳子为“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紀,絲別也。从糸,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纪,另起丝头作结记事。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己”作声旁。


10明[míng]“朙”是“明”的异体字;“眀”是“朙”的异体字。明,甲骨文日,太阳月,月亮),表示太阳和月亮发光照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日”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月”写成。甲骨文异体字“朙”月,月亮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黑暗房间的角落。“朙”的隶书异体字“眀”误将“囧”写成“目”。古籍多以“明”代替“朙”和“眀”。“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朙,照也。从月,从囧。凡朙之屬皆从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朙,月光透过窗户照亮房间。字形由“月、囧”会义。所有与“朙”有关的字,都采用“朙”作边旁。


11常[cháng]裳”是“常”的异体字。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崇尚的、流行的。常,金文尚,崇尚、流行巾,布),表示人们崇尚的服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尚”。篆文异体字“裳”用“衣”代替“巾”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长期流行的服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尚”写成。古代称连体裙为“裳”,称长裙为“常”。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常,下帬也。从巾,尚聲。裳,常或从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常,下身穿的衣裙。字形采用“巾”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裳,这是“常”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衣”作边旁。


12逆[]的本字。屰,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是“大”(成年人)的倒写,表示倒行、逆行,与自己的行进方向相反。当“屰”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止”另造“逆”代替,或加“彳”(行进),或甲骨文加“辵”(行进),强调行进方向相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大”写成“大”字加一横的字形“屰”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屰”写成古籍多以“逆”代替“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逆,迎也。从辵,屰聲。關東曰逆,關西曰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逆,相向迎面而行。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屰”作声旁。同一动作,在关东叫“逆”,在关西叫“迎”。


13疑[]”是“疑”的本字。,甲骨文口,嘴大,成年人),表示张嘴问话。有的甲骨文像行路人拄杖的行路人张嘴问话。繁体甲骨文加“亍”(“行”的省略,四通大道),强调行路人在十字路口询问方向。金文加“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亍”写成“辵”,加“牛”(疑为“屰”的误写,即“逆”的本义,反向迎面而来),表示向迎面而来的人问路。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彳”,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口”写成“匕”,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矢”;用“子”(儿童)代替金文字形中的“牛”,表示小孩迷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隶化后楷书承续篆文字形,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口”写成“匕”,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矢”;同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由“和横折笔画构成的,亦即误将篆文字形中由“子”和“止”构成的,写成由“和“疋”构成的。古籍多以“疑”代替“”。“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疑,惑也。从子止匕,矢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疑,迷惑而不知所从。字形采用“子、止、匕”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

无疏其亲四句:意谓不要疏远宗族,不要怠慢民众,安抚周边邻国,控制四方势务。
守土:守位国土。
无何时人国柄 三句:意谓不要将国家权力交给别人,如果将国家权力交给别人,自己就会丧失威权。
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意谓不要挖掘深谷以增高山丘,不要舍弃根本而追逐末节。
二译文:文王问太公道:“怎样才能守好国土?”
   太公答道:“不要疏远宗族,不要怠慢民众,安抚周边邻国,控制四方势力。不要将国家权力交给别人,如果将国家权力交给别人,自己就会丧失威权。不要挖掘深谷以增高山丘,不要舍弃根本而追逐末节。到了响午必须及时晾晒东西,拿起刀子必须及时切割物品,手中持有斧钺必须及时征伐。到了晌午却未能及时晾晒东西,这就叫丧失良机;拿起刀子却没有及时切割物品,就会失去有利的时机;手持斧钺却没有及时征伐,坏人就会施暴。细小的水流不加堵塞,将会汇集成江河;微弱的火星没有熄灭,就会蔓延成熊熊大火而无可奈何;草木初生时不除去,一旦长成大树就要用斧头才能砍掉。所以君主必须致力于国家富足,国家不富足就无法讲求仁义,不施恩泽就无法团结宗亲。疏远宗亲就会受害,丧失 民众就会败亡。不要把国家权力借给别人,将国家权力下放借给别人就会被人所害,最终身死国灭。“
   文王问道:”什么仁义?”
   太公答道:“所谓仁义就是敬爱民众,团结宗亲。敬爱民众,民众就会和谐,团结宗亲,宗亲就会欢喜,这就叫仁义的准则。不要让人压去你的威权,要依靠人心的明察,顺应天道的常理。对于顺从你的人,要以怀柔姿态去使用他;对于反对你的人,要动用消灭他。国君无所迟疑地敬奉这些原则,天下就会和顺服从。三心得
守护好一个家庭也是一样。团结宗亲,团结左邻右舍。把家族团结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5-5-26 07:17 , Processed in 1.135371 second(s), 15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