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9|回复: 38

刘丹的《乐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0 10: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1.10

温习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一般说来,流行的把这篇长文当做散文阅读,或者当做音乐理论文章阅读,但文章的内容却总是在说管理政务,我们也是当做情绪心理学在读,见过一个比较普遍的看法:音乐能够愉快一下身心是没问题的,说他可以建国君民,教化百姓实在勉强,至于我们说这是一部最好的情绪心理学教材,能够讲清楚情绪的机制和治疗,更是少见这种看法,这些不同的看法,问题可能出在什么地方?是我们对音乐的定义不同?还是对情绪的定义不同?还是对治国理政的理解不同,在我看来,是现代对音乐使用不同,我们现代把音乐当成了娱乐手段,在心理治疗圈子中有把音乐当成治疗手段的,但总是搞得和普通音乐大不相同,好像在音乐乐器中添加了神奇的药方一样,这更是强化了音乐,普通的音乐的娱乐性,也就是说,音乐就是拿来玩的,怎么可能治疗情绪,怎么可能治国理政,就像乐记中说的: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我们把音乐当成了欢乐、快乐的手段,满足内心的那种淫荡的欲望,用小人的方式使用音乐,是全人类的主流,音乐直接通向我们内心的奇欲、邪欲。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到音乐和人的内部有什么别的连接处,如此,不知道大家面对乐记,是个什么感觉。我想,我们先界定一下自己这时候的状态,然后把这种状态放在一边。首先老老实实的跟着原文,走一遍之后,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第一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是什么呢?声音,我们连在一起用很久了。这让我们分不清什么是音,我们以为的声音,其实只不过是声,音和言同源
在很早的时候是同一个字,指的是人发出来的声中所包含的心的运动内容,心在被刺激之后产生的运动内容,也就是所谓心理了,心的纹理,所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句没问题了吧。音,就是心生的,不是喉咙生的,也不是音响设备生的,人心为什么会动,生出音来呢,人心本来是静的,一个“东西”而已,就像乐记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人心之动,是因为有物刺激于他,并且被他“感”到,才发生的,所以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刺激作用于心,心动而成音,刺激还必须被“感”到,心动成音,音是内部的心动,心动裹挟身体的发音器官,表情器官,运动器官,内部的音变成了外部可见可闻的“声”,所以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形于声,表达为声,这样一个有内向外的音声生产过程便完成了。被接受的刺激——心——心动——音——声。道德经说,音声相和,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是一种流淌在“空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能量,成为一种刺激物,在听者那里重新运行一次前述过程,刺激被“感”,而心动,而音,声相应,故生变;这里的相应,就是被听者所“感”,这里的生变,是听者心动,变成方,谓之音,这里的成方,是心动成音,方,成就、成型的意思,变,心由静变动,在声的刺激下,听者心里的音也生成了,这样,讲者心中的音,演变成了听着心中的音,就像一块石头扔到精致的水面,及其第一圈水波,然后第二圈水波也自然产生了,就像无线电波,第一次电磁振荡发生,第二个电磁振荡自然就有了,然后波长、频率就有了,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音-音相传,这条音-音相传的通道就建立起来了
,就像无线电波的频道,频率频道,收音机,北斗信号,卫星通信,都要抢占信道,信道用完了,有技术也搞不成广播,人跟人之间,考什么建立联系,建立那种心与心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力学所描述的那种联系,音-音相连,其本质是心-心相连,准确的说,是心的“动”相连,打你一拳你会痛,骂你一句为什么反应比打你反应还大呢,反家暴的斗士们,往往忽略一个事实,家庭武斗,不出手的一方,往往伤人更重,实际上真正家庭暴力分子不是动手的一方,先动手的一方,黑裁判肯定会让秩序越来越糟糕,家庭是这样,社会也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社会的运行,都是一场音乐会,人类社会的本质,就是音乐会,音的盛会,只不过在这个频道上,添加了更多的器材来“形”声,法律制度,交易规则,行为规范,文化,习俗,等等,都成为音响器材,超大型交响音乐会,人们丰富多彩的深惠生活和跟人精神生活,只不过是在音乐会中的感和被感,像刀郎的演唱会,台上哭台下也哭,哭成一片,所以后文说: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比音而乐之,就是,你心中的音和我心中的音相比共舞,乐此不疲,通宵达旦,不可停息,再加上各种乐器,这就是乐记所定义的“乐”,由此看来,现代定义的音乐,是过于狭窄了,大家都做小人了,只贪图在心里的激荡,完全不顾及人间正道,不顾及天理,不顾及立功立事,也就是“狗多睡着叫”,淫荡,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


预习明天的内容: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jiāo)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chǎn)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一、查字:
噍(jiào):焦,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焦躁、心急。噍,篆文(口,鸣叫)(焦,急躁),表示焦急的鸟鸣。造字本义:形容词,落单雁雀呼唤追寻鸟群同伴,叫声焦急。
啴(chǎn):⒈ 〔啴啴〕形容安闲舒适,如“徒御(徒步者,御车者)啴啴,周邦咸鼓”。⒉ 〔啴缓〕和缓,如“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

二、翻译
   大凡声音的产生,都是出于人类有能够产生思想感情的心。人类思想感情的变化,是外界事物影响的结果。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人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变动,就会用“声”表现出来。声非一种,其中有同有异。不同的声音互相配合,因而产生变化;变化形成一定的规律,就称之为音律。排比音律成为曲调,并配以干戚和羽旄,这便叫做“乐”。从以上可知,所谓“乐”,是由音所构成的,而其本源乃在于人心对于外界事物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10: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

昨天说到  感物——心动——音——声
                                 声——音
    如此在两个人之间建立起来以心相交的通道。乐=心+感+音,从而定义了乐,是建立在那条音频线中间的声乐——声音乐器和道具组合,其本质是在音频线上滴灌。繁体的乐,药物少草而已,其表现形式是声像。
看看今天的内容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作为一种专门化的手段,是依据音频运行的声像现象。其表现手法和所选材料,以及“疗效”,均离不开音频之所在。所由生,是一个有意思的表达方式。其本质在于心感物而动,也就是音,音是感受,是情,也就是志思神心德的思。感受,是有具体操作型含义的词汇——对受的感,感受就是情。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瞧以杀。
其乐心感者,其声噍以缓。
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当人内部的“音”是哀伤,方、形出来的声急促而衰弱(噍以杀)
当人内部的“音”是快乐,方、形出来的声宽绰和舒缓(啴以缓)
当人内部的“音”是喜悦,方、形出来的声开朗而畅达(发以散)
当人内部的“音”是愤怒,方、形出来的声粗暴而凌厉(粗以厉)
当人内部的“音”是虔敬,方、形出来的声刚直而廉正(直以廉)
当人内部的“音”是爱慕,方、形出来的声和美而温柔(和以柔)
音,在人内部是一种确切内部体验、肌肉反应,在外部则表现为对应的声。通过前述六种典型的“音声相和”,能够体会到音与声的表里同运,人内心的音(情、思),不是放在那里调用出来的,而是每一次都生出来的,感于物而后动,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也就是说,人的情不是存储好了等着调用的,而是感于物而每次生出来的,如果有提前生出来保存在心里,成了“性”,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人的性坏了,如三字经说的性乃迁,变性了,不是人了,这是个关键的问题,情绪,属于这种情况,情结更是这种情况,一般人的所谓问题,从这里开始的。——音成性,音成性,人就成了一个播放机,感物而动,人则是个传感器,从传感器变成了播放器,这是质变,这是病,情绪建设和治疗的落脚点应该就是这里了,莫让音(情)成性,情成性有两类情形。一类是情绪:情绪也是生成的,但对外成声拖泥带水,前后交织,情长成绪,另一类视情节和情结,情节:但内部起音之后不是向外成声,而是启动业已存储的其他的音,再方形为声。情结:存储的音自成体系,使心的起音功能发生变异。比如前面的六音,本来该起哀音,因为心变,也许就起成乐或者是喜或者是怒或者是敬、爱。情-情绪-情节-情结。


情(心感于物每而生出来)——(情)音成性    情绪(向外成声前后交织,情长成绪)  
                                            情节(启动已存储的其他音,再向外成声)  情结(存储的音自成体系)


预习
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一、查字正音

慎: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贞人。慎,金文 (心,态度) (真,贞人),表示贞人贞卜时态度谨严。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贞人贞卜,小心翼翼,深思谨言。
礼:“豊”是“禮”的本字。豊,甲骨文 (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 (壴,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豊”作为单纯字件后,有的金文 再加“示” (祭祀)另造“禮”,强调“禮”的“祭拜”含义;同时误将“玉串” 和“建鼓” 构成的金文 ,拆写成“曲” 和“豆” ,玉和鼓的形象消失。有的金文 加“酉” (酒)另造“醴”代替,表示以美玉、美酒敬神。籀文“礼” 综合将金文字形 和 ,采取金文字形 中的“示” 、金文字形 中的“酉” (酒),并以“水” 代替“酉” (酒),大大简化字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道: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
声:名词,音波,包括乐音、话语以及耳朵能辨别的所有听觉信息。
政:动词,武力征服并用暴力统治。
行: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
刑:动词,用刀砍杀披枷戴锁的罪人。
防:名词,在边塞的高山险地设置的抵御外敌入侵的关隘城障。
奸:动词,入侵者强暴被俘女子。
同: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
治: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


二、翻译:
因此前代先王对于能触动人的事物十分慎重。所以用礼义来引导人们的心志,用音乐来和同人们的声音,用政治来统一人们的行止,用刑法来防止人们的奸邪。礼、乐、刑、政,它们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用来统一民心而使社会安定,天下大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2 18: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11.12


  今天跟大家说说这段: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前面的文字,描述了音——声——音,这样一个人际作用通道,并指出音起于心之所感。如此被人所感的刺激的价值就显现了出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便是题中之意了。乐,是一种刺激吗?是的。是基于心动而向别人发起的,旨在动其心的刺激,人与人之间的作用,都可以叫“乐”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作用,都可以是“乐”。如此,专门做乐,便成了一种教化。让人听什么看什么说什么和做什么,是一件关乎建国君民化民成性的大事情!能“感”到什么,是修齐治平者的本务(基本任务)。所以今天的原文说: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帝王们对能让百姓“感”到些什么,是审慎的,不可淫,不可荧,帝王是平天下的,必然如此。我们正意诚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也莫不如此。这个信息是具有强烈现实性的。
  君王帝王化民成性,在他的全部操作中,乐的地位是什么呢?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礼以道其志: 礼(行为规范)用来树立目标(固志)
乐以和其声:乐用来通心,让百姓心门对着君王才好“听讲”;
政以一其行:政(日常管理)用来使众人行动统一于总的目标;
刑以防其奸:刑(赏罚)用来除奸。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道其志,志在道上,在路上,不在道途边,天黑早投宿,过桥先下马,多少冤死鬼,都在道途边。这是志脫其道失其道的后果,百姓以声表音,君王和百姓要在声上与百姓相和,才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音相连,心相通,和其声,君王要把天下百姓看似各自为阵,互不相干独立自主完成的事,导向富国强民。百姓即便睡觉也在建设国家,政一其行。有些人的行为,无论如何,客观也在破坏家国,实在没有建设性,你这就要用刑了,刑防其奸,在这里看暴政暴力,可能真的民坏,也可能是君德不足,政不能一行,乐不能和声,礼不能道志,礼乐政刑其极一也,
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一于民心同治合道,万众一心依道而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所以华夏道统是大一统。
如此乐的地位就清楚了。

预习: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一、查字正音
怨: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宛”、亦即“婉”的省略,表示弯曲、回转。怨,金文夗,”、亦即“婉”的省略,弯曲回转心,情绪),表示委婉、迂回表达的负面情绪。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夗”写成“命”,将籀文字形中的“心”写成,表示对强令的不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以委婉、迂回、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情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夗”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怨,恚也。从心,夗聲。古文怨。  

乖: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苽”,表示孤伶伶、静悄悄挂在藤蔓上的果实。乖,籀文(人,当事人)(瓜,即“苽”,藤蔓上孤伶伶、静悄悄的果实),表示人如瓜,比喻孤单而安静。有的籀文以垂蔓形状(“苽”的省略)代替“瓜”,以“北”(背)代替“人”,表示背离人群,孤僻。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两个“人”构成的“北”写成“兆”。造字本义:动词,像闷瓜一样不合群,孤僻独处。反常,不和谐的。

二、疏通文义:
  音是心生的,情在心中萌发出来而动,故外显为声,声成交错的纹理,就称为音。所以太平时期的音,安于真正的乐,政治和谐;动乱时期的音怨恨而不满,政治反常;亡国之音悲哀而忧郁,人民困苦。声音的道理,是与政治相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16: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11.13

  书要往心里读,不要往脑子里读,更不能只是往耳朵和嘴上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声乐入心,成音。我们的现状,读书上头,上头而不入心,这是声乐去错了地方。心生音,头生妄想、幻想和空想,学以致用。这几天文章讲述的是用心,我们就尝试用心听声,而暂时放弃习以为常的用脑,不还是我行我素弃音持想(响)。读书方法:身体力行,以身体验之,以力运行之,滴灌,入心入身入肉。设想我们是那颗被滴灌的苗,被滴灌,水肥入心入身入肉,体验水肥入肉入身入心的之后的体会,力行体验中的肉身心的欲,这是一条通道,这是志的生成通道,所谓心术,人要重心下移,重心在头太高,容易颠倒,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低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芦苇长在墙上,头重脚轻,这是上头不用肉身心,山间竹笋,缺乏营养,长势都在尖嘴厚皮上,这是声乐不入肉身心而入嘴。要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讲述了诺大一个人类社会,不过是一个超大的音声相和,音声相和的短小通道,弥散在每一个超级微观的角落,也统摄着这个超级大战场的整体规则,大道至简,心心相印。

下面跟大家说说今天这段文字: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礼记的乐记,是把《乐经》中的前十一篇汇编成一篇文章而成的,所以会出现一些类似重复的表述
今天的这一段中,第一句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和前面的这两句: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说的是同一个事儿

人心感物生音(情)——(音的)情被心所摄的九窍十二舍表达(形)——声
                                                                       ——在另一个人心中产生涟漪(成文纹)即音。

这就是大道至简的那个“简”“道”。像永磁铁的“极性”,再大的磁铁,是两极,达成再小的粉末,每个粉末都有相同的两极,这个简道有些什么构成的呢?简道、通道。心、感、动(音)、声。心是活的,世界是变动的,感就不会停止,动就不会断绝,音就袅袅充斥。听话听音,观察社会,也听音即可。为什么说足寒伤心民怨伤国?“音”变了 ,通过声传遍全身全国的每一个部件组份,乱世之音流淌。什么社会出什么音呢?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国运三种:治乱亡
对应心动三种:乐怒思
对应心情三种:安怨哀
对应政治(国事管理)三种:和乖困
政和:国事是块大磁铁,百姓是构成磁铁的磁粉
政乖:国事想做成块大磁铁,百姓是不知道谁运来的磁粉泥土木头和水
民困:百姓被砌石圈死,生长受阻
由此管理国家和管理个人,便是同一回事了,所以说: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声音之道“心感-动声”的原理,是可以用来治理事业的。政与事两个字,是同义词。政治是事不乱的意思,不谈政治,不关心政治必死无疑。

今天预习: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
宫乱则荒,其君骄。
商乱则陂,其官坏。
角乱则忧,其民怨。
征乱则哀,其事勤。
羽乱则危,其财匮。
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
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一、查字正音
怗懘:zhān chì ,指音调敝败不和谐、不流畅。
骄:表示马匹高大。造字本义:形容词,马匹高大。



二、疏通文义
宫音是君,商音是臣,角音是百姓,徵音是事,羽音是物。这五种声音不发生混乱,就不会有敝败不和谐的声音。宫音混乱音调就散漫,象征着国君骄横;商音混乱就邪恶,象征着官吏堕落;角音混乱就忧愁,象征百姓怨恨;徵声混乱就哀伤,象征百姓役事繁重;羽声混乱就危贻,象征财物匮乏。五种声音都发生了混乱,彼此混淆缠杂,叫做慢,如此,国家灭亡也就不远了。
郑国和卫国的音乐,是社会动乱的音乐,接近于慢了,桑间濮上的音乐,是亡国的音乐,政治混乱,人民流离失所,社会上盛行着欺侮国君自私自利的风气,无法收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4 20: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11.14


  前面的内容谈到:声音之道与政通,其原理在于:“心-感-动(音)-声-乐-心-感-(动)音-声“这条道上,心和声(乐)的双枢纽机制,全社会全世界,因为这个机制而成为一块大磁铁,感-声为两极的磁铁,磁铁的特征是,喝起来只有一个两极,碎开以后每一个碎片不论大小也有同样的两极,以音声的“六者”为抓手,可以施展礼乐刑政
这六者是:
其哀心感者,其声瞧以杀。
其乐心感者,其声噍以缓。
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延伸开来成为: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所以声音之道与政通
音声“六者”,跟国运(治、乱、亡)之间,为什么是那样的关系呢?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
宫乱则荒,其君骄。
商乱则陂,其官坏。
角乱则忧,其民怨。
徵乱则哀,其事勤。
羽乱则危,其财匮。
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
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世有五音,心也有五音,宫商角徵羽,宫商角徵羽到底是什么,有兴趣的可以花点时间去理解一下。简单说说,五音是五种音色,也是以五音成乐的一种调式,不是五种音高和唱名,宫商角徵羽不等于唱名12356,也不等于音名C,D,E,F,G,A,B中的CDEGA,把它理解成物种不同的音即可,这五种不同的耳音来源不同,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不同的“心”发音不同
君心发宫音,臣心发商音,民心发角音,事心发徵音,物心发羽音,五音不乱,显示五心不乱,乱于发音怗懘,五者不乱,则无怗懘之音矣。
宫乱则荒,其君骄。
商乱则陂,其官坏。
角乱则忧,其民怨。
微乱则哀,其事勤。
羽乱则危,其财匮。
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
五心在“感、动、形声“任何一个环节上拉拉扯扯,都会产生相应的粘滞,音就乱了,意味着心乱。宫音乱成荒,君心骄,荒腔走板,君心不实。荒,被水冲,骄,自恃自见自矜,心不发音,发自己,自生。商乱成邪恶,官心坏,此官心不宜用来做官,就像不能用来修城池的建筑材料。角乱成忧,民心怨,不能直接表达的不满,使民心失去根依而多思多虑,幽怨之音。徵乱成哀,事心勤苦,做事情的心穿着孝服奔丧去了(哀),事情就断断续续久久无功,本来用之不勤的事,变得勤苦。羽乱成危,财心匮,挣钱的心跑到悬崖边呆着,挣钱的心就空唠唠的。匮,装钱的盒子空的。宫商角徵羽都乱不得,音乱则淫乱,心坏了,感不对,动不对,所以感动跟感动不同,虽然都感动。荒淫之君和乱臣贼子,都有感,都有动,都能感动,不是良心发现或者良心尚存,而是坏了的心也能感能动,不然怎么会有靡靡之音,荒淫之音,哪里来四大名著,哪里来苏东坡李煜李清照。
   如果五音都乱了,会怎么样呢?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彼此混淆侵犯欺凌,放肆而没有规矩,彼此和稀泥,搅成彼此体残心碎,就好像把自己内部骨肉和血搅碎混合并喷射而出,这样的情形历史上有过,现在也有,未来也不会绝迹。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郑国卫国靡靡之音盛行,五音皆乱,慢。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桑间濮上之音,是亡国之音,哀以思,民困,徵乱则哀,其事勤。政教散乱,百姓放纵,臣犯上欺下图谋私利不可节制。我们现在是不是有点桑间濮上的味道啊

预习: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一、查字正音
伦: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秩序,包括君臣、父子、夫妻等。
理:玉石内部奇妙天成的绚丽纹案。
众: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
审:古代中原人将敌对的西域民族俘虏关押在密室,问讯、详细盘查,以获取详细敌情。
知: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
治: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

二、疏通文义
  音,都是出于人心。乐,则是与社会伦理相通。所以懂得声而不懂得音为何物的,是禽兽;懂得音而不懂得乐为何物的,是普通百姓。只有君子才懂得乐。所以君子才能从辨别声而进而懂得音,从辨别音而进而懂得乐,从辨别乐而进而懂得政事,于是就有了一整套的治国方法。


知声不知音:禽兽          知音不知乐:庶民      
声—音—乐—政:君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5 16: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11.15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声音之道与政通。
宫乱则荒,其君骄。
商乱则陂,其官坏。
角乱则忧,其民怨。
徵乱则哀,其事勤。
羽乱则危,其财匮。
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
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昨天的文字讨论的是声音与政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声音是一个枢纽,礼乐政刑其极一,通过声音施行礼乐政刑,民心得同,治道的出。

今天讨论的文字内容是: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今天第一句: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看样子是要说乐与礼通了,伦理是什么?


伦是人的秩序,理是小道,具体的道,伦理即人道,我们讲人道主义,就是将伦理。因为音起于人心,所以乐与人道相通。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


音是人心的震动,声是人的行为。
知声而不知音,是什么情形?
只看得到这个人在做什么,却看不到这个人这么做背后的心声,只有禽兽才做的到。这样的操作,是在“心感-动声-乐-心感...”的链条上,把发生作乐的人当成了物,是对人的物化为出发点的,听话不听音。性质很严重,禽兽所谓。我们只感,只得到对方的行为对我的价值,只知道,对方的言行(声)让我快乐或者痛苦了,对方的言行(声)对我的需要的满足关系,而不知道对方的声所表达的他自己的快乐痛苦和需要,这是我们很容易出现的状态,这便是知声不知音,是禽兽 ,哎,到这里,我们似乎会深深的叹气啊。
知声又知音,但是不知乐,这是什么情形?
乐是别人对我们试驾的影响、教化,不仅仅是用来表达他收到我们刺激的自动(而非他动)心动,也就是说乐作为声的组织,也是携带着音的,只是乐所携带的音是专门针对我们的,知声又知音,但是不知乐,这意味着听不懂教化
知音不知声,只知道对方言行对我需要的满足关系,把对方当成了物。
知音声不知乐,只知道对方和我是活着的独立之人,人与人之间没有关系,这是把自己当成了物,庶民,大概是这种状态。封闭不开化,不接受教化,不理解别人行为中专门针对我的意图,我行我素,特别是不接受乐,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乐是通天理的作品,拒绝乐,是拒绝通神,如此,可以认为,知音声不知乐,只是通人不通天,所以只能是庶民,不通天,只能听通天的人的具体指挥,所以庶民。
只有君子能知乐。本来君子就是通神接物的人的称谓,通神接物必然知乐,知乐的人必然通神并知声音,知音的人必然知声,知声的人还活着(像禽兽),不知声的人没有呼吸心跳。
这人分三六九等,乐声音可是个标尺。
知声不知音是怎么做到的?
知音不知乐是怎么做到的?
知乐不知政是怎么做到的?
回答这个问题,便是回答了禽兽之为禽兽,庶民之为庶民,君子之为君子,圣王之为圣王的原因
回答这个问题,也是寻找禽兽、庶民、君子、圣王的打怪升级之路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预习: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一、查字正音
几:接近。
食飨之礼:食礼和飨礼,古代执行宾客及宗庙祭祀的礼仪。
《清庙》:《诗经 周颂》篇名。是周人祭祀先祖文王时演奏的乐章。
朱弦:指弹奏的琴弦是经过练制并染红的。
大飨之礼:合祭先王的祭礼。
玄酒:水。
腥鱼:生鱼。
大羹:不调以盐、菜的肉汗。
平好恶:节制,调节好恶之情。


二、疏通文义
  不懂声的人,就不与他讨论音;不懂音的人,就不与他讨论乐。懂得了乐,就接近于懂得礼了。礼、乐都有心得,就称之为有德。德,就是有得于礼、乐。所以,乐盛大隆重,不是为穷极对音乐的欣赏;举行食、飨之礼,不是为穷极对美味的享受。伴奏《清庙》乐章的瑟,拨着红色的弦,疏通琴底的调音孔,一人领唱,三人应和咏叹,形式简朴但余音袅袅。大飨之礼,将实为清水的玄酒放在上位,俎上摆置的是未经烹煮的生鱼,肉汗里不用盐、菜调和,食物简单却余味无穷。所以先王制礼作乐,并不是用以穷极口腹耳目等感官的欲望,而是用以教导人们节制欲望、调节好恶之情,进而归返人性的正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6 21: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11.16

  昨天的文字讲乐通伦理,人道之中,人分三等,禽兽、庶民、君子,禽兽知声不知音,庶民知音不知乐,君子知音知乐,治理这个人道,审声知音,审音知乐,审乐知政,而治道备,人道得治,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这是个什么道理?
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根据前面的阐述可以理解。为什么审乐可以知政呢?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对人群中不同的人,分别对待就是了,也就是以礼相待就对了,什么是礼呢?知乐,则几于礼矣。知乐的人就知道什么是礼,能从乐中听得出作者表演者的音,教化之意,便能知礼,能够知道人该做什么不该什么,也就是礼,又知道怎么作乐的人,便是有德之人了,它可以把教化之音添加到声中制乐,而教化庶民和禽兽。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礼者,以声制音,编些声,制听者心中的音,从而制人心之变,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盛大隆重之乐,不是来展示音的鸿大美妙,举行食飨之礼,不是来穷急美味。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清庙》之乐,用红玄开孔的瑟,一人领唱多人(三)应和咏叹,余音袅袅,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大飨之礼用的玄酒实为清水,用的鱼也是生的,肉汁中也没放调料,连盐都没用,余味无穷,这些以前的圣王们制的礼乐,不是用来穷极口服耳目的欲。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而是用来教化人民节制物欲平衡好恶,进而返回人道之正,声音之辨,是表里之辨,礼乐之辨是教化与极欲之辨,礼借乐而行。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预习: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一、查字正音
静:“浄”和“靜”是“瀞”的异体字;而“净”是“浄”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性: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天然萌发。性,金文(心,欲求)(生,天然萌发),表示人类天然萌发的欲求。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人类萌生于心的本能欲望,如食,色。
诱:誘,籀文(羊,美好)(人),表示将人向善引导。篆文加“厶”(代婴幼),表示引导幼儿。有的篆文(言,说)(秀,漂亮),表示用好话吸引和引导孩子;或(言,说)(即“循”,渐进),表示耐心渐进地引导孩子。造字本义:动词,用好话吸引孩子,一步步开导孩子。
躬: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弯曲。躬,金文(身,躯体)(“呂”的简写,脊椎,借代脊背),表示弯腰曲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身”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呂”写成。篆文异体字“躬”用“弓”(弯曲)代替“呂”,强调“弯腰曲背”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弯腰曲背。



二、文义疏通
  人生来能清除污染,保持纯洁,这是天性。外感于物而心动,是人本能的欲望。物到了心里去知道它,内心生出好恶。好恶在内心不能节制,物诱于人于外,不能反身清理污染,保持纯洁,天赋予人的本性就泯灭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7 11: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11.17

回顾礼乐刑政其极一,同民心出治道。

也就是乐与政是怎么连接上的呢?
所谓政,即事,政不息,江山万万年,是为政者的追求,也是政的要求, 祭祀不辍,也就是善政了。道德经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大概是善政下的社会各阶层各层次的运行状态,都是“声-音”共同同体,声音共同体中,音是本,声是末,一个社会的音,能判定社会治乱。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所以,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征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执政者通过声教化决定社会发什么音,而社会所发之音反映政治,足寒伤心,民怨伤国,政者莫使足寒,莫使民怨,就要用好乐声,修身齐家治国莫不如此。政通过乐的输入输出功能连接,枢纽在音声。



乐与礼怎么连接的?

乐声音,能知者不同,也就是社会上的人智能水平不同,自然就职能不同。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因材施教即为礼,禽兽受到的礼教最多,庶民次之,君子最少。如此尊卑亲疏长幼男女,便各得其所。
礼通过乐的可识别性来区分,枢纽在能知。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政治世事。



乐与刑怎么连接的呢?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人生而静,这个静是什么呢?自我保持,任何物种的个体,其实都是这样,生而静,这是造物主的规定。所以文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人就是人的样子,不会是空气的样子,床的样子,家禽家畜的样子,事的样子,昨天的情绪的样子.....那些“样子”,都是需要“努力清除的污染”。就是自己的样子,所谓自然。这样说来,人初生的时候,每天清晨起床的时候,应该最像自己的样子,最像人,所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年轻的那几年,总之,人要知道维持自己的自然,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自然”,如此人道才有个基础和标准跟主体,惟有自净——静
,接受到刺激作出反应,这是本能,所谓性之欲。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天之性——静,性之欲——感物而动


感动的原理是什么呢?
刺激在前(物至)智能(第一个知),便会自动加工所感(物质、能量、信息)而得到自己的判断(第二个知)。趋避的好恶趋势便自动形成,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这个趋避趋势(好恶)取决于所受刺激,对本体的作用,这个作用取决于刺激和本体两个方面的性质对比,比如风吹树叶能动,风吹石头就难动。如果从内部说,也许风吹树叶而动的时候,树叶总是痛,树叶可能就不喜欢风,也许石头被风吹的时候石头眼睛看不到,势头可能也会不喜欢风吹,这便是好恶。
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如果人不自净不静,不纯,好恶就不会反映人自己的本质,发出的便不是人的反应。也就是说,好恶分两类——一类是人天性之好恶;一类是杂物的好恶好恶便是音,形于外,便是声,人所发之声,可能是人的,也可能不是人的。乐记中说的好恶,不包含杂物的好恶,因为那不是人的好恶,人不是为自己来这个世上的,人的天之在于执行天理,所以人的好恶应该要有节制,所谓节制,不是在数量和范围上的限制,通常说的不过份自私,而是要把好恶这个信息,作为信息反馈使用,用作对天理任务执行状况的反馈调节信息,也就是至私至公,好恶不能无节于内好恶无节于内,不在内部把它转化为任务状态的反馈信息,而保持其“外部事物跟自身结构之间的对比关系”所引起的冲动,好恶便失去其本来价值——为天理服务,而转换成了为人自己服务,偷天换日,必遭灾祸。知诱于外,当,好恶无节于内,外部刺激又没有撤销,在智能的中介作用下,这个偷天换日便不可更改,人就决定性的把好恶信息当作了维护本体的控制信号,不再可能接通天地任务,返不回来了,失神了,回不来了,天理就此被消灭了,这时候人的音就是邪的,声便是恶的,音声邪恶,都是馀食赘形,最终会被天道连肉带魂清除,所谓灾祸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今天这段,很短,但很精微。大家用心消化

能够回答大家很久以来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既然人是天造之物,为什么还会不通神而受情绪控制,难道造物主造人的时候喝醉了搞错了么?人这个物种,是不是有某种天生的缺陷?



预习:
  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一、查字正音
人化物:人化于物,人天赋的善性受外物影响而异化。
穷: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弓身屈体。窮,金文穴,洞躬,弓身屈体),表示人在穴中,无法站直。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身居洞穴,身体被迫弯屈、不自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穷”,以“力”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躬”,表示无能为力。古籍常“贫穷”、“贫困”并称——“贫”是缺乏钱财,没有支点,经济不自由;“穷”是没有出路,失去希望,身心不自由;“困”是环境不利,行为被动,人身不自由。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窮,極也。从穴,躳聲。
灭:烕,金文(戌,代表战乱)(火,代表火灾),表示兵灾与火灾对生命的集体性摧毁。当“烕”的“摧毁集体生命”本义消失后,篆文在“戌”(兵灾)、“火”(火灾)基础上,再加“水”(洪灾),另造“滅”代替,表示洪灾、火灾等“天灾”与兵灾等“人祸”对生命的集体性摧毁。造字本义:动词,战乱或洪灾、火灾摧毁全村或举家生命。
悖:“”是“誖”和“悖”的本字,“悖”是“誖”的异体字。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惑”的省略,表示困惑不解。,甲骨文(或,即“惑”的省略)(或,即“惑”的省略),表示两惑对立,理不出头绪。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另造“言”形、“孛”声的形声字代替,强调怪谬而难以言表。有的篆文则写成“心”形、“孛”声的形声字,强调怪谬而难以思辨。造字本义:形容词,两惑对立纠缠,无论怎样去思考它或表述它,都会陷入自相矛盾的怪谬之中。
逆:“屰”是“逆”的本字。屰,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是“大”(成年人)的倒写,表示倒行、逆行,与自己的行进方向相反。当“屰”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止”另造“逆”代替,或加“彳”(行进),或甲骨文加“辵”(行进),强调行进方向相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大”写成“大”字加一横的字形“屰”。造字本义:动词,双方方向相反地相向而行,与“相从”相反。
诈: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作”的本字,表示创造。詐,金文(言,说话)(乍,即“作”的本字,创造),表示说自己编造的无事实依据的假话。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乍”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出于功利目的精心编造假话,蒙骗对方。
伪:“爲”是“僞”和“撝”的本字。爲,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当“爲”引申出“人为的、不自然的”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为的主观意志因素。篆文调整金文字形结构的左右顺序,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为,有意识地加工、做作。

二、疏通文义
  人心感物而动没有穷极,而人的内心好恶不能节制,天赋人心不能反躬保持纯洁干净,物至则天心死亡,人心变成了物。人心成了物,泯灭天理而人欲穷极欲求。于是内心两惑对立,理不出头绪,言行相反而行,编造无事实的假话,人为有意识的做作。有过份多余的欲望,为非作乱之事。所以强者胁迫弱者,众者欺侮少数,聪明人欺骗愚钝者,胆大的人凌辱胆小的,有病的人无法疗养,老幼孤独找不到身之所,这是导致国家大乱的邪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8 14: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11.18

人不能无欲,只是不能有邪欲奇欲,对欲要有“节于内”。
昨天的内容文字不多,要点却很多:
1、人之天性:生而静(自维持自净)
2、人性之欲:感物而动
3、刺激第一环节:物至知知
4、反应第一环节:好恶形焉
5、反应第二环节:好恶(节)不节于内
6、反应第三环节:知诱(不诱)于外
7、反应第四环节:不能(能)反躬
8、输出第一环节:天理灭(不灭)矣

这是一条流水线,或者叫做两条流水线,音声乐的流水线,也就是说,音声乐的流水线,有两种组织方案 ,一种方案灭天理,一种方案灭人欲,都是灭,看灭谁,这条流水线挺忙,不会停机。我们用来灭天理的话,其结果是什么呢?人受物的控制,成为了物的指示器,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如此便天理灭而穷人欲。一个人一个组织,便人欲横流,没有天理,所谓自由民主公平正义,不能保障好恶有节的话,其结果是灾难的,这条道,这条流水线,便成就了大乱之道。



大乱之道的表现是: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
悖乱叛逆、狡诈虚伪;骄纵淫逸、为非作歹。所以强者胁迫弱者、多数欺负少数、聪明的欺负愚钝的、胆大的凌辱胆小的;有病的得不到养治、老幼孤(丧父孤儿)独(丧子独身老人)找不到安身之所。
这个道有多乱呢?现在我们身在其中,很多现象都习以为常了难以体会。

这样一对比,是不是就该有刑了呢?

预习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一、查字正音
蓑cuī麻:丧服,丧服均用粗麻布制成。
冠笄jī:男女的成年礼。
别:“别”是“捌”的本字。别,甲骨文刀,屠刀像多关节的骨头),表示用刀剔骨。篆文将甲骨文字形的左右顺序反转,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关节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解剖,剔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当“别”的“解剖剔骨”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捌”代替。附一 文言版《说文解字》:别,分解也。从冎,从刀
节:“莭”是“節”的异体字。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就餐。節,金文竹,竹子即,就餐),表示竹制餐具,带结的一截竹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即”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即”写成。隶书异体字“莭”用“草头”(包括竹子在内的草木植物)代替“竹”,表示进餐碗具的用材不限于竹子,还广泛取材于瓜壳、木材等。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作为进餐盛具的竹碗,以竹结为天然碗底。古籍多以“節”代替“莭”。《汉字简化方案》用“莭”的简化字“节”(将“即”省略成“卩”)代替“節”。正如一些陶器(如缶)作为打击乐器一样,远古时代的竹碗,也被古人当作临时代替的打击乐器——倒扣竹碗,以箸击之,震荡之声,伴奏慷慨激昂的即兴说唱,即,击节 = 敲击倒扣的竹碗。

二、文义疏理

  所以先王制礼作乐,使人以此节制自持自己。制定丧服的等次与哭泣的礼数,用来节制丧事;制定钟鼓干戚乐舞的礼制,用来调和安乐;制定婚礼、冠礼、成人礼,用来区别男女;制定射礼,乡饮酒礼,食礼,飨礼,用来规范交际。礼可以节制民心,乐可以调和民声,政可以推行国政,刑可以防止奸邪。礼乐刑政能通达四方而不悖乱,那么王道之治就完备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9 19: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11.19

好恶节于内,是灭天理还是灭人欲的核心操作。什么叫节,什么叫没节?怎么做就节了,怎么做就没节?从结果上讲,你的音声只能单纯反应你自己,就没有节;你的音声能反映你自己和系统要求,就是节了。从操作上讲,好恶形成之前,要确保自己安立稳妥(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通神以正音声。多个音肯定不对头,音不变也不对头。
节,要考虑用什么节,重点在用什么节的“用”上。
好恶,是人的特性+物的特性两个特性的反映。人是自净的,人的特性就不是“人”的特性,而是天性。这时候的好恶就自然成为了天理规律的检测结果的信号。
节,就是要把信号当信号,不把信号的“凉热”当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体温而趋避的依据,通常说的把情绪当信号,而不是让自己成为情绪,这个地方如果搞反了,把“情(绪)”当成了自己,好恶就完全成了人被物所奴役的工具,人的存在价值,完全成了物的表达,失去了生而为“天地间最贵者”的价值 ,成了物的附庸,所以 :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
人感物无穷啊,如果好恶不节的话,人就物化了。人本来是来替天道管理万类的,结果成了管理对象的附庸,做了群众尾巴,猫成了老鼠的附庸,如此天下失序,天下大乱 ,大乱之道,老天爷就要出手救市了,这便是刑。
当我们陷入情绪,身心痛苦,当我们陷入情绪遭遇挫折失败,这便是刑罚,所以,今天的内容说,以前的统治者制礼制乐,搞一些人为之“节”便是为了避免天刑。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搞了些什么认为之“节”呢?
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
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
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
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
礼的作用是“节”民心,不乱生音
乐的作用是跟民声“和(混)”在一起,民感之而得教化
官员管理政务,规矩百姓行为
不做歪门邪道不做馀食赘形
制定刑罚惩处乱音噪声,以清除社会的污染
如此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礼乐政刑,四个方面联合作用,共同致力于道的要求,没有悖道发生,大乱之道便换成了“王道备”,统治者的责任就尽道了。王道备,才能预防和治理“大乱之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的逻辑也就显得合理了,平等自由公平正义,也就实现了。这是一条,和现代主张背道而驰的实现之路,这两条路一表一里,本来相同,为什么变成了截然对立,值得注意。


预习: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好恶着,则贤不肖别矣。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一、查字正音
同:同,甲骨文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多柄夯具叫“凡”;众人喊着统一的号子、用“凡”夯地叫“同”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
同,合會也。从,从口。

二、文义疏通  
  乐是为了会合民心,内在统一,礼是为了把人的等级区分出来。内在统一就能彼此亲近,等级不同就能互相尊敬。乐如果过度就会放任失敬,不讲尊卑。礼如果过度就会疏离失和。调和内在感情,修饰外在行为,这是礼和乐的功能。礼义确实,贵贱等级就分明了;乐文统一,则上下关系就和谐。好恶明确,贤人与不肖者就有别了。刑罚禁止暴乱,用爵位选拔贤人,政治就清明了。用仁来关爱保护人民,用义来匡正人民,这样就能把人民治理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7:03 , Processed in 1.103958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