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右,助也。从口,从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右,用口声援、用手相助。字形采用“口、又”会义。
14.绝
絕,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两缕丝线
的中间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
,表示将丝线割成两段。金文
则在两组丝线
之间加一把刀
,明确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籀文
承续金文字形。篆文

(丝,丝线)
(刀,割)
(卩,人),表示用刀割断丝缕。造字本义:动词,将丝线切断。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糸”
写成
;误将篆文字形中由“刀”
和“人”
构成的
写成“色”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绝”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断”是将物体截成两段;“绝”是将丝线切成两段;“继”是将断丝相连接;“续”是传承祖业家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絕,斷絲也。从糸,从刀,从卩。
,古文絶。象不连體,絶二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绝,切断丝线。字形采用“糸、刀、卩”会义。
,这是古文写法的“绝”,字形像丝线不连贯的形体,像切断了两束丝线。
15.倾
“頃”是“傾”的本字。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頸”的省略。頃 ,金文

(人,当事人)
(頁,是“頸”的省略,颈脖),表示向前倾斜着脖子,以便耳目接近关注目标。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匕”
,将金文字形中的“頁”
写成
。当“頃”的“向前倾斜颈脖”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人”
另造“傾”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前仰脖子,以便让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尽可能接近所关注的目标对象。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頃”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倾”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
简化成“页”
。古籍多以“傾”代替“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傾,仄也。从人,从頃,頃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倾,歪着头。字形采用“人、顷”会义,“顷”也作声旁。
16.覆
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往返、反转。覆,金文

(像罩盖)
(復,往返、反转),表示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篆文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罩盖状的
写成“西”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覆,覂也。一曰蓋也。从襾,復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覆,覆盖。一种说法认为“覆”是盖子。字形采用“襾”作边旁,采用“復”作声旁。
17.灭
烕,金文

(戌,代表战乱)
(火,代表火灾),表示兵灾与火灾对生命的集体性摧毁。当“烕”的“摧毁集体生命”本义消失后,篆文
在“戌”
(兵灾)、“火”
(火灾)基础上,再加“水”
(洪灾),另造“滅”代替,表示洪灾、火灾等“天灾”与兵灾等“人祸”对生命的集体性摧毁。造字本义:动词,战乱或洪灾、火灾摧毁全村或举家生命。《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灭”
,误将正体楷书字形
中的
的“戌
、火
”组合,拆解成“戊
、一
、火
”的组合,并省去“水”
和“戊”
,写成“火”
加“一”
的指事字
,表示“火灾”摧毁生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滅,盡也。从水,烕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灭,全毁,无一幸存。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烕”作声旁。
18.礼
“豊”是“禮”的本字。豊,甲骨文

(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
(壴,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豊”作为单纯字件后,有的金文
再加“示”
(祭祀)另造“禮”,强调“禮”的“祭拜”含义;同时误将“玉串”
和“建鼓”
构成的金文
,拆写成“曲”
和“豆”
,玉和鼓的形象消失。有的金文
加“酉”
(酒)另造“醴”代替,表示以美玉、美酒敬神。籀文“礼”
综合将金文字形
和
,采取金文字形
中的“示”
、金文字形
中的“酉”
(酒),并以“水”
代替“酉”
(酒),大大简化字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俗体隶书
承续籀文字形,将籀文字形中的“示”
写成
,同时误将籀文字形中“水”(酒)
写成“乙”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古文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礼,履行敬拜活动。用来敬神致福的仪式。字形采用“示、豊”会义,“豊”也是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礼”。
19.义
“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

(羊,即“祥”,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
(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

(羊,即“祥”,祥和)
(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
,在“乂”
(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人”
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其“羛”
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20.廉
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合并、连接。廉,金文

(广,开放式建筑)
(兼,合并、连接),表示与主体建筑相连的开放式建筑空间。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将房屋主体与外部开放式空间相连接。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俗体隶书
将两“禾”一“又”的
简化成“兼”
。俗体楷书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廉,庂也。从广,兼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廉,窄小的屋子。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兼”作声旁。
21.耻
“耻”是“恥”的异体字。恥,金文

(耳,听)
(心,感受)。在古人看来,耳朵和良心都是敏感的器官,能分辨是非。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耳听批评,内心羞愧。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止”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恥,辱也。从心,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耻,羞辱。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耳”作声旁。
22.逾
“俞”是“渝”、“逾”和“愉”的本字;“踰”是“逾”的异体字。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濟”的省略,表示众人整齐划桨渡河。俞,甲骨文

(舟,船)
(是“齊”的变形,即“济”的省略,渡河),表示众人整齐划桨,乘船渡河或航行。在山阻水隔、交通原始不便的远古时代,能乘船渡河或长途航行,是开心快意的幸事。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舟”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齊”
写成
。繁体金文
将“齊”
写成
,即在“齐”字
边上加“水”
,明确“整齐划水、行舟渡河”的含义。当“俞”的“划水渡河”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辵”
(行进)另造“逾”代替,表示跨越空间障碍。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俞”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越过,跨越空间障碍。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走之底”
,将篆文字形中的“俞”
写成
。古籍多以“逾”代替“踰”。当“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心”另造“愉”代替;篆文加“水”另造“渝”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逾,進也。从辵俞聲。《周書》曰:“無敢昬逾。”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逾,跃进。字形采用“辵”作边旁,“俞”作声旁。《周书》上说:“不敢昏乱逾越。”
23.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