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amwjiabao 于 2021-1-10 19:49 编辑
1月10日
第一章 原始章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由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一、查字:
1、道:“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
2、德: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3、仁: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普天之下不同身份地位的生活者。仁,甲骨文(人)(二,等同、相等,参见“均”、“齐”),表示人人相等,亦即等而视之,视人若已,将心比心,同情包容。造字本义:动词,尊重人道,相信人性相通,视人若已,同情包容,尤指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厚道。
4、义:“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
5、礼:“豊”是“禮”的本字。豊,甲骨文(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壴,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
6、蹈: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掏出舂好的米。蹈,篆文(足,脚跟)(舀,手持勺子从杵臼中掏出谷物),比喻脚跟跺土。造字本义:动词,舞者翘着双足跺地、踢土的动作。舞蹈是肢体运动的造型艺术,挥手作姿叫“舞”,辟腿跺踢叫“蹈”
7、使:“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又,执、持),表示手持旌节,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是“中”的繁体甲骨文的简写。古远时代以族旗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中”的本义即两国使者各执国旗争端的国界会谈调停,折中求和。有的甲骨文将旗帜状的简化成“干”状,将简化成,导致字形晦涩。简体甲骨文则将进一步简化成“中”。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史”的“出使”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奉命前往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使,伶也。从人,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使,摆布,命令。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吏”作声旁。
8、万:“万”是民间代替笔画繁复字形“萬”的俗体字。“万”是特殊指事字,是特殊指事字“千”的孪生字。千,甲骨文 在“人” 的小腿部位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不停地行走位移,当“千”引申出数词“一百的十倍数”后,字形由“迁”字代替。万,甲骨文 在“人” 的头顶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超越“千”(迁)的极限,即在造字时代的中原祖先眼里,向东有海涯,向西却有无尽的路途,西域之西,还有遥远的西域。据古籍记载,“万”姓为周代天子对进贡匈奴的赐姓。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永远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楷书 承续金文字形。大约秦汉时期民间用“万”引申出数词含义,代替“萬”表示一千的十倍数。“十”是打满了结的纪事绳子;“百”是不断地说(白);“千”是不断地走(迁);“万”是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億”是无限地憧憬(亿)。《汉字简化方案》用“万”合并代替笔画繁复的“萬”。 9、物: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刎”的本字,表示用刀宰杀,刀刃溅血。物,甲骨文 (牛,头部长角、体型粗壮的力畜) (勿,血溅刀刃),表示用刀杀牛。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刀” 和三点血滴 连写成“勿”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杀牛。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牛”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勿” 写成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杀牛为“物”,解牛为“半”。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物,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数,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物,万物。牛为大物;天地万物之数,起于牵牛,因此字形采用“牛”作边旁,“勿”作声旁。
10、不:“ 不”是“ 帝”的特殊异体字。不,甲骨文 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 减笔而来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甲骨文“帝” 是指事字,字形在“木” (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 ,写成 ,上端的“才” (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 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 将树杈形状 简化成倒三角形 ,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 简化成横写的“工”状 。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 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 。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帝”的甲骨文字形 省去表示系束的“工” 就成为“不” ,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甲骨文中“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隶化后楷书 省去隶书字形 中的倒三角形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11、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 (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 (口,谈论) (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省去“干” ,简化字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 再加“曰” (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12、其:“其”是“箕”的本字。其,简体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有两个提手的盛具 ,盛具由竹篾交错编织 而成,是“箕”的本字。简体金文 、简体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甲骨文 加“廾”写成会义字: (竹制盛具) (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持簸箕,在风中扬去谷物的皮壳,三点指事符号 表示簸箕 上方飘飞的皮壳糠屑。繁体金文 误将繁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廾” 连写成“丌” 。有的繁体金文 误将本该写成“廾” 写成一横两点的 。繁体篆文 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竹框“ ”、与“廾”字 上部的一横 所构成的 ,连写成 ,导致字形费解。当“其”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筐”另造“箕”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箕,簸也。从竹、 ,象形,下其丌也。 ,古文箕省。其,籀文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其,箕簸。字形采用“竹、 ”会义,象形,下部是箕脚丌。 ,古文的写法是“箕”省略“竹”。其,就是籀文写法的“箕”字。
13、由:“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 (像液滴) (囗,几乎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 从器皿 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 像液滴 穿过器皿 小孔的样子。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 写成一点 ,并加“入” ,表示液滴 滴入 器皿 内。篆文 误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十” 。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当“由”的“注油”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水”另造“油”代替。 得:得,甲骨文 (手,拾) (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拾贝。有的甲骨文 加“彳” (行进),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籀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 加“彳” ,同时误将籀文字形中的的“贝” 写成“见” 。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得,行有所得也。从彳,㝵聲。䙷,古文省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得,远行探索而有所获。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㝵”作声旁。䙷,这是古文写法的“得”字,省略了“彳”。
14、各:“各”是“略”的本字。各,甲骨文 (彳,行军) (夂,朝向城邑的“止”) (囗,城邑),表示向城邑进军。有的甲骨文 省去“彳” 。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异族军队进犯城邑。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夂” 写成 。当“各”的“进犯”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田”另造“略”代替。在甲骨文中,“出”与“各”是反义词,脚趾 背向城邑 为“出” (离乡征战);脚趾 朝向城邑 为“各” (异族入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各,異辭也。从口夊。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各,表示不同个体的词。字形采用“口、夂”会义。夂,表示有人要行进,有人要阻止,两两不相听从。
15、欲:“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 (谷,高深空阔的沟壑) (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 以“人” 代“心” 。 篆文 用“欠” (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 ,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谷”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欠” 写成 。楷书异体字“ 慾”加“ 心”,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欲,貪欲也。从欠,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欲,贪欲也。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16、亲: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 (辛,受刑、受监) (見,探望),表示探监。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辛” 写成“亲” ,将金文字形中的“見” 写成 。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亲”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親,至也。从見,亲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亲,关系至近至密者。字形采用“见”作边旁,采用“亲”作声旁。
17、有:“ 又”是“ 有”的本字。 又,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手张开,有所抓持。当“又”的“持有”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肉” 另造“有”代替,突出“手持肉食”的本义。远古时代肉食是生存资料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古人因此以“持肉”借代为“持有”。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持肉食。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凡有之屬皆从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有,不合理的持有。《春秋传》上说:“日、月有吞食它们的日食、月食现象。”字形采用“月”作边旁,采用“又”作声旁。所有与“有” 字有关的字,都采用“有”作边旁。
18、慈: 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草木渐生渐长。慈,金文 (丝,疑为对“兹”的误写,渐生渐长) (心,情感),表示父母对子女生长的关爱。有的金文 用“兹” 代替“丝”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尤指母亲怜爱自己生养的幼稚弱小的子女。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慈,愛也。从心,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慈,怜爱。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兹”作声旁。
19、慧: 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扫帚扫地。慧,篆文 (彗,持帚扫地) (心,欲念),表示为心除尘,比喻清心、净心。造字本义:形容词,拂去俗尘,清心净虑,洞察真相,明心见性。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慧,儇也。从心,彗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慧,敏捷聪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彗”作声旁。
20、恻: 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 側”的省略,表示旁侧、旁边。惻,金文 (則,即“側”的省略) (心,悲伤),表示旁观、同情。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中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旁观同情,暗自悲伤。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則”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恻”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則” 简化成“则”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惻,痛也。从心,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恻,痛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则”作声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隱,蔽也。从 ,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隐,蔽匿。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㥯”作声旁。
22、心:心,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 在包形器官 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 ,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 ,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 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 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 。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隶书 变形较大,至此,泵血器官的包形消失、血管形状消失。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凡心之屬皆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心,人的心脏,是属于土性的臟器,藏在身躯的中央位置。字形像泵血器官的形状。也有博学之士说,心是属火的臟器。所有与心相关的 字,都采用“心”作边旁。
23、以:“㠯”是“以”的本字;“以”是“似”的本字。㠯,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字形是倒写的“巳” (新生儿),表示新生儿与父母相像。金文“㠯”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㠯” 有所变形。当“㠯”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巳”字基础上再加“人”另造会义字“以”代替: (倒写的“巳”,新生儿) (人,母体),表示母婴通过脐带相连。造字先人发现,母子间之所以有遗传学上的精确相似,是因为连接母子的脐带发挥神秘作用。篆文“以” 将甲骨文字形 中“巳 ”和“人” 相连的 ,分离成“㠯” 和“人” 。造字本义:动词,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㠯”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古籍多以“以”代替“㠯”。当“以”引申为虚词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似”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㠯,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㠯,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25、遂:遂,金文 (辵,行进) (又,抓),手上几点指事符号,表示远行采集。有的金文 字形复杂化。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采集的字形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上山采集。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辵”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遂,亾也。从辵,㒸聲。 ,古文遂。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遂,逃亡。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㒸”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遂”字。
26、生:生,甲骨文 是指事字,在草叶 (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 ,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 用“土” 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 ,成为会义字: (屮,新芽) (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 将篆文上部的“屮” 简化成 ,失去植物嫩叶萌发 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从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生,发育进展。象草从泥土上长出。所有与生相关的字,都采用“生”作边旁。
27、成: 成,甲骨文 (戊,大钺,战具) (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 将城邑“囗” 写成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征战结束。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戌”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 的“戌”形淡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成,就也。从戊,丁聲。 ,古文成从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成,实现,完成。字形采用“戊”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成”,采用“午”作声旁。
28、宜:“ 宜”与“ 俎”同源,后分化。 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 俎”和“ 宜”的本字,表示祭祖杀牲,平分肉食。 宜,甲骨文 (且,祭祖杀牲,平分肉食) (两个“夕”,两肉块),表示祭祖仪式上平分肉食。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将“且”的中间一横写成“等号” ,强调“平分”。有的金文 误将“且” 写成“宀” 。籀文 、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祭祖杀牲,平分肉食。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且” 。从甲骨文字形看,古人称平分肉食为“宜”;称独享双份或数份肉食为“多”;称堆积大量肉食为“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宐,所安也。从宀之下,一之上,多省聲。 ,古文宜。 ,亦古文宜。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宜,安居的所在。字形采用“宀、一”会义,表示在宀(房屋)之下、在一(地板)之上,由省略了一半的“多”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 法的“宜”字。,这也是古文写法的“宜”字。
29、赏: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尊崇、追求。賞,金文 (尚,尊崇、追求) (貝,钱财),表示赐予钱财,以激励对方崇尚某种价值。有的金文 把“尚” 简化成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奖赐财物,以激励对方崇尚某种价值。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赏”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 简化成“贝”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賞,賜有功也。从貝,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赏,奖赐有功的人。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
30、善: 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 祥”。善,甲骨文 (羊,即“祥”) (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 双眼 写成 。有的甲骨文 将一双眼睛写成 和 。有的甲骨文 将一双眼睛 省略成一只眼睛 。金文 (羊,即“祥”) (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言” 写成“卄”加“口”的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善,吉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善,吉祥。字形采用“誩、羊”会义。“善”这个字,与“義”(义)、“美”同义。
31、罚: 罰,金文(网,逮捕) (言,议论、观点) (人,臣子或士民),表示逮捕持不同政见的人士。有的金文 将“网” 简写成“四” 。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网”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刀” ,强调使用刑械惩治不同政见者。造字本义:动词,逮捕因言获罪者,并施以轻刑惩治。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网” 简写成“四” ,将篆文字形中的“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刀” 写成“立刀旁”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罚”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 简化成“讠”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罰,辠之小者。从刀,从詈。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罵詈则應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罚,对较轻罪行的处置。字形采用“刀、詈”会义。未曾持刀劫掠,但持刀威胁者则应当处罚。
32、恶:惡,篆文 (亞,位居第二的) (心,意愿),表示不如愿的。造字本义:动词,内心无法接受的,反感的。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恶”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亞” 简化成“亚”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惡,過也。从心,亞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恶,罪过。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亚”作声旁。
33、立:立,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一个人 的脚底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 ,表示站在地上。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站着的人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站在地上。隶书 基本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屬皆从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立,站住。采用“大”作边旁,在“大”的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立于“一”之上。所有与立相关的字,都采用“立”作边旁。
34、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 (工,巧具) (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力”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力”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功,以勞定國也。从力,从工,工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功,费心费力,使国家安宁。字形采用“力、工”会义,“工”也作声旁。
35、事:“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 (中,是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 (又,执、持),表示手持旌节,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 是“中”的繁体甲骨文 的简写。古远时代以族旗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中”的本义即两国使者各执国旗争端的国界会谈调停,折中求和。有的甲骨文 将旗帜状的 简化成“干”状 ,将 简化成 ,导致字形晦涩。简体甲骨文 则将 进一步简化成“中” 。繁体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 、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出使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中” 写成 。古代称博学的文职官员为“史”,称行政管理官员为“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事,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事”。
36、履:履,甲骨文 (眉,眼眶上可以缩展的毛发) (止,即“趾”的本字,脚掌),表示因脚掌受到保护而眉开眼笑。在物资匮乏的远古时代,平民大多穿木屐、草鞋或赤足而行,穿皮鞋是少数上流社会阶层的特权享受,舒适安全而经久。金文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眉” 写成“頁” ,并用“舟” (船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止” ,表示用船形的鞋子保护脚板。有的金文 用“足” 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止” 。有的金文 将甲骨文 写成 ,同时加“辵” (行进),表示穿鞋护脚的目的在于行走。籀文 综合金文字形 和 。有的籀文 省略金文字形中的“頁” 。篆文 加“尸” (静坐的人),表示坐着穿鞋。有的篆文 将“舟”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皮革制作的船形鞋子。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由“舟”和“夂”构成的 写成“复”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履,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象履形。一曰尸聲。凡履之屬皆从履。 ,古文履,从頁从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履,脚在行路时所依赖的安全保护物,即鞋子。字形采用“尸、彳、夊、舟”会义。“舟”像鞋子的样子。另一种说法认为,“尸”是声 旁。所有与履相关的字,都采用“履”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履”字,字形采用“頁、足”作边旁。
夙:夙,甲骨文 (夕,残月) (丮,即“执”,像双手有所操持),像一个人在月夜下劳动,表示天未亮就开工。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加“女” ,表示男权时代妇女任劳任怨,天没亮就起床备炊劳作。有的金文 调整成左右结构。篆文 承续左右结构的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星月下通宵劳作。隶化后楷书 改成包围结构,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丮” (执)写成“凡” 。由于“宿”与“夙”音相同、义相近,古籍中常将“夙敌”、“夙根”、“夙愿”等词语写成“宿敌”、“宿根”、“宿愿”等词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夙,早敬也。从丮,持事雖夕不休,早敬者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夙,早上起床后向天地祖先作敬拜。采用“丮”(执)作边旁,表示日夜操劳,天黑不歇,一早敬拜。
37、兴: 興,甲骨文 (不同方向的四只手) (凡,多柄夯具) (口,劳动号子),表示众人和着号子一齐举起多柄夯具夯地。有的甲骨文 将夯具“凡” 写成“井” ,突出沉重夯具的多柄特征。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夯具“凡” 和“口” 合写成“同” 。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喊着号子一齐使劲,用多柄夯地桩夯地。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下部的两只手“廾” 连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兴”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上部的 简化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興,起也。从舁,从同。同力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兴,众人合力举起。字形采用“舁、同”会义。同,表示大家同心合力。
38、夜:“ 亦”是“ 夜”的本字;而“ 夜”是“ 腋”的本字。 亦,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一个人 的两臂下方各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人的两腋。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当“亦”的“两腋”本义消失后,繁体金文 再加“肉” (借代身体器官)另造“夜”代替,强调身体的部位。有的金文 将“肉” 写成 。古人多将金文字形“夜” 中表示“肉”的 (身体器官)误解为星月之“月”(日落后发光的天体),将本义原为“两腋”的“夜”,误解为“月高天黑”;于是后人再加“肉”另造“腋”代替“夜”,表示身体器官;而“夜”则将错就错地承担了与“两腋”毫不相关的时间概念角色。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两腋部位。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亦”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夕” 写成 。古人称太阳运行期间为“昼”;月亮运行期间为“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亦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夜,放下劳作。天下万众都放下劳作,安歇休养。字形采用“夕”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亦”作声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寐,臥也。从㝱省,未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寐,睡着。字形采用省略了“夢”的“㝱”作边旁,采用“未”作声旁。
40、伦: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龠”,表示音高高低有序的和音管乐器,喻等级、秩序。倫,篆文 (人) (侖,秩序),表示世俗秩序。造字本义:名词,儒家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等级、秩序,包括君臣、父子、夫妻等。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伦”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侖” 简化成“”仑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倫,輩也。从人,侖聲。一曰道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伦,辈份。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侖”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伦”是“道理”的意思。
41、序: 序,金文 (厂,开放型建筑) (与“良”形似,像主屋朝向不同方向的回廊),表示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一种既可遮风蔽雨又可欣赏风景的附属建筑。有的金文 误将多条走廊形状的 写成“糸” 和“丁” ,回廊形象消失。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予” ,并以“ 予”作为声旁。造字本义:名词,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予” 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序,東西牆也。从广,予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序,堂屋前的东西两侧门墙。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予”作声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