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丹 于 2020-11-8 20:35 编辑
<2222第二周 11.1
原文: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神:“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申,甲骨文 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示” 另造“神”代替:  (示,祭祀) (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
所: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斫”的省略,表示刀斧砍、削。所,金文  (户,门窗,借代房屋) (斤,即“斫”的省略,用刀斧砍、削),表示伐木筑屋。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户”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斤”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木匠拉锯挥斧,筑屋造门。
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  (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 (口,谈论) (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省去“干” ,简化字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
之:之,甲骨文 是指事字,在“止” (脚)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脚踏大地。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
不:“不”是“帝”的特殊异体字。不,甲骨文 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 减笔而来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甲骨文“帝” 是指事字,字形在“木” (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 ,写成 ,上端的“才” (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 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 将树杈形状 简化成倒三角形 ,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 简化成横写的“工”状 。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 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 。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帝”的甲骨文字形 省去表示系束的“工” 就成为“不” ,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甲骨文中“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
翻译:
人谈论和传授在劳动中从万物创造者处得到的经验,从而徒步前往万物创造者那里。不谈论传授经验在万物创造者处得到的经验,直接使用原始巢居与万物创造者脐带相连了。
体会:有时觉得自己神时,只是从神处盗来了吃食而已,因为知道自己神了而不神。

第二天 11.2
原文: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日:日,简体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圈形的天体。繁体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体的圈形“囗” 内加一点指事符号 ,表示发光 特性的天体。有的甲骨文 写成内外两个圈,表示有多重光圈的天体。简体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短横指事符号 与圈形的 连接,弱化了象形特征。造字本义:名词,太空运行、发光的天体;因为在白天发光,与黑夜发光的月亮“太阴”相对,故称“太阳”。
月:“月”与“夕”在甲骨文中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月,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半圆形 中加一短竖指事符号 ,表示半圆形天体发光的特性。古人发现月亮有圆缺变化,月满 时短,月缺 时长,遂以残缺的圆形即半圆 代表月亮。有的甲骨文 有所变形,将“夕” 写成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金文 画出天体的半圆状。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本身不发光,它通过反射太阳光在地球的夜空中“发光”。 造字时代的古人误以为夜空中看到的、周期性地呈现圆缺的天体是发光体,因为月亮出现在夜晚、光线缺乏热量,古人称之为“太阴”,与出现在白天、光线充满热量的“太阳”相对。造字本义:名词,绕地球运转、反射日光而在地球的夜空发亮、周期性圆缺变化的星球,即地球的卫星。
大:大,甲骨文 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小:“小”是“沙”的本字;“少”和“小”同源。小,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三(众多)颗细微的沙粒。金文 突出沙粒形状 。有的金文 将中间的点 写成长竖 ,将左边的点 写成撇画 ,将右边的点 写成捺画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细微的沙粒。
圣:圣,甲骨文  (共,供奉) (土,土地),表示供奉、敬拜的土地神。在古人眼中,滋生万物的土地神奇而完美。有的甲骨文 将“共” 简化成“又” 。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土” 。造字本义:名词,神奇完美的土地神。
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  (工,巧具) (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力”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
出:出,甲骨文  (彳,行军) (止,脚) (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有的甲骨文 省去“彳” 。有的甲骨文 将“囗” (城邑)写成“凵”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篆文 误将“凵” 写成“山” 。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
明,甲骨文  (日,太阳) (月亮),表示白天与黑夜发光的两个天体(古人以为月亮在夜里发光)。有的甲骨文  (月亮) (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的房间。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籀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
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雁”的省略,表示候鸟。焉,金文  (鸟,雁,候鸟) (正,征服),表示远征的候鸟。造字本义:动词,候鸟长途远征。
翻译:
太阳(阳)月亮(阴)持有万物的阴阳相胜,顶天立地的成年人和细微的沙粒持有确切的预约,大耳朵善听的人,具备萌发巧妙发力的能力,万物的创造者将日光月光照亮行军远征的路。
体会:体大小有定,放掉大小有定形态(易),以日月有数观五贼之行(不易)

11.3
原文: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莫:“莫”是“暮”的本字。莫,甲骨文  (两个“林”,林莽) (日,太阳),表示太阳下山,阳光隐没在丛林草野。简体甲骨文 将丛林 改成草丛“茻” 。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
见:見,甲骨文  (目,用眼看) (人,人类),表示人眼的动作。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睁着眼睛看。
得:得,甲骨文  (手,拾) (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拾贝。有的甲骨文 加“彳” (行进),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 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籀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 加“彳” ,同时误将籀文字形中的的“贝” 写成“见” 。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
固: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篆文对金文字形 中的字形 的误写。固,金文  (盾甲) (束,缠绕、捆束),表示对盾甲进行某种加强。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加强型的盾 写成“古” ;也就是说“古” 中的“十” 其实是“甲” ,“古” 中的“口” ,其实是捆束 。造字本义:动词,给盾甲捆扎或加层,使之牢不可破。
躬: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弯曲。躬,篆文  (身) (弓,弯曲),表示弯腰曲背。篆文异体字 用“吕” (脊椎)代替“弓” ,强调弯曲脊背。造字本义:动词,弯腰曲背。
轻: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徑”的省略,表示便道、小道。輕,篆文  (車,战车) (巠,即“徑”,便道、小道),表示可以在小道上运转自如的小型战车。造字本义:形容词,战车负重少、运转自如。
命:“令”与“命”同源,后分化。令,甲骨文  (朝下的“口”) (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指示下级。当“令”成为常规名词后,金文 再加“口” 另造“命”,代替“令”的本义动词功能,强调“开口发令”。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开口发话,作出权威性指示。
翻译:盗取神之造化良能的时机和规律,睁着眼睛看不见,以人知其神之神的姿态谈论和传授自以为知神的状态,也不得而知。君子喜获时机和规律(天命),弯腰曲背使之牢不可破(行不离辎重),足履平地领命(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天生)。小人喜获时机和规律(天命),大道甚夷,而好走小道,把神的权威性指示卸下战车,在自己的小道上运转自如,轻视天命(天杀)。
体会:盗机,不明道入道,不以观天之道,观的姿态无法获得盗机(以无观有)。固躬 轻命,重轻执天之行之别。

11.4
梳理上中篇

11、5
原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瞽: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凸起。瞽,金文  (鼓,凸起) (目),表示眼球凸出。造字本义:形容词,眼患疾病而眼球突出,无法观看。
听: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欣”的省略,表示开心。听( yǐn),篆文  (口,嘴巴) (斤,即“欣”,开心),表示张嘴大笑。造字本义:动词,因开心而张嘴大笑。动词:用耳、用心留意别人说的话
聋: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听觉迟钝的大蛇。聾,甲骨文  (耳,耳朵) (龍,巨蟒),表示巨蟒之耳。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并调整左右顺序。篆文 改成上下结构,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形容词,蛇的听觉迟钝,对声音缺少反应。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
视: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告。視,甲骨文  (示,祭告) (目,看),表示祭告而且察看。金文 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将“目” 写成“見” ,将 写成 。籀文 写成目 、示 会义,表示察看征兆。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向神祭告时仔细察看显示的征兆。
绝:絕,甲骨文 是指事字,在两缕丝线 的中间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 ,表示将丝线割成两段。金文 则在两组丝线 之间加一把刀 ,明确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籀文 承续金文字形。篆文  (丝,丝线) (刀,割) (卩,人),表示用刀割断丝缕。造字本义:动词,将丝线切断。
利:利,甲骨文  (禾,庄稼) (刀,带锋刃的切割工具),表示用刀收割庄稼,镰刀 与庄稼 之间的两点 指事符号,表示振落的庄稼籽实。简体甲骨文 省去两点。简体金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
源:“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  (穴,石洞) (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有的甲骨文 加“下” ,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有的甲骨文 省去“水” ,将表示向下的水流 省略成“下” 。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简写成 。当“泉”字的“出水的石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 再加“厂” (岩石、石洞)另造“原”代替,强调山上的石洞水源。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水” 再造“源”代替。造字本义:名词,从岩隙涌出的山泉,为山涧溪流河川之始。
师:“ ”是“師”的本字。 ,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古代兵符,像是圆块 中的一部分 。古代朝廷将刻有虎、狮等图案的圆形玉块 ,切割成裂纹不规则的两块或几块 ,部分留在朝庭,部分放在地方或军队,朝廷和军队均以所持兵符能否吻合来检验兵权和调动权的真伪。这种有图案的残块是最早的“兵符”。有的甲骨文加“ ”写成会义字:  ( ,残块兵符) ( ,兽尾制成的帽饰或表示权力的道具),表示代表军队最高指挥权的兵符、和表明军中最高指挥者身份的虎豹彪尾帽饰, 是“尾”的简写(参见“帀”)。有的甲骨文 误将表示兽尾的“ ” 写成“帀”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 ” 写成“ ”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检验军权的兵符。
十:十,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根用于纪事的垂悬的绳子(参见“冬”与“系”)。古人用结绳纪事、计数,一根绳子代表一个纪事主题,代表全数。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在绳上加圆点指事符号 ,表示结绳纪事。有的金文 将表示结绳的圆点指事符号 写成短横指事符号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一根用来打结纪事的绳子,代表满数、全数。
翻译:
眼瞎看不见五色的人,善于用耳用心留意别人说的话,开心而张嘴大笑。耳听不见五音的人,向神祭告时善于仔细察看显示的征兆。用刀割断人心与五音或五色连接的丝线源头,与手持检验军权的阴符的主题就在一条线上了。
体会: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色(眼睛),音(耳朵)四窍之邪,摄入过多(淫),不守三要。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窍知之动静之门守三要,心摄之。窍,气之门户,乱气入心,心不摄,知之而固躬修炼成心摄之功。

11.6
原文: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三:“三”是特殊指事字。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二”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三,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造字本义:名词,衍生万物的天、地、人。
返: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背逆。返,金文  (彳,出行) (反,逆向)。有的金文 加“止” (脚),强调行走含义。篆文 调整结构。造字本义:动词,与出行相反,即回家,回归。
昼:“書”与“晝”同源,后分化。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竹管,借代毛笔。晝,甲骨文  (又,抓持、执握) (半个“竹”,借代毛笔) (囗,圆圈,太阳),表示手握毛笔画太阳,记录日起日落的一天。有的甲骨文 把“囗” 写成“日” ,明确“画日”含义。历学发明之前,古人在每天天亮时画圈记录,以累计所经历的时日。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有的金文 用“╳” 代替“日” ,表示记录不见太阳的阴暗日子。繁体金文 综合记录日出的 、记录阴天的 两款金文字形:  (聿,手握毛笔) (“两点水”,墨汁) (╳,不见太阳) (囗,圆圈,太阳),表示记录所经历的每一天,无论阴晴。有的金文 将“聿” 简写成“丑” (扭),将“两点水” 写成“四点水” ,将“╳” 写成 。籀文 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两点水” ,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 简写成“八” 。篆文 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手握毛笔写画,天晴画圈,阴天画╳,以累计所经历的时日。
万:“万”是民间代替笔画繁复字形“萬”的俗体字。“万”是特殊指事字,是特殊指事字“千”的孪生字。千,甲骨文 在“人” 的小腿部位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不停地行走位移,当“千”引申出数词“一百的十倍数”后,字形由“迁”字代替。万,甲骨文 在“人” 的头顶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超越“千”(迁)的极限,即在造字时代的中原祖先眼里,向东有海涯,向西却有无尽的路途,西域之西,还有遥远的西域。据古籍记载,“万”姓为周代天子对进贡匈奴的赐姓。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永远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
翻译:人和太阳月亮坐在道车上一起运行回家,用于检验军权的阴符可以施行到永远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
体会:窍知——道知

11.7
原文: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心:心,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 在包形器官 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 ,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 ,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 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 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 。篆文 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
于:“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  ((于,即“竽”,竹管吹奏乐器) (凹凸曲折),表示竽管乐音起伏迂回。在有柄的吹奏乐器“丂” (参见“号”、“可”)的手柄部位加一横,表示手握乐器;凹凸曲折的符号 ,表示乐音婉转起伏。简体甲骨文 省去凹凸起伏的符号。金文 、 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有所变形。造字本义:名词,婉转起伏的竽管乐音。
物:文言版《説文解字》:物,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数,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
死:死,甲骨文  (跪着的人) (口,哭) (歺,即“歹”,尸骨),表示跪着对不舍的尸骸哭泣。简体甲骨文 省去“口” 。金文 、篆文 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生命结束,他人对遗体痛哭哀悼。
目:目,甲骨文 、 金文 像人的眼睛。篆文 将金文字形横写的“美目” 写成“竖目”。造字本义:名词,人的眼睛。
翻译:
人心中萌发万物的乐音,万物的乐音在人心中结束生命。扣动关键的扳机在于眼睛。
体会:万物吹起的乐音,传入人心中,物在人心中婉转起伏的生长(心的欲求+生=性)。人心可生物,也可将物的生命结束,除去心舍之外。天性,人也,人性本于天性,心舍中装入了天性之外的杂物,清扫干净心舍。物的生长是人心的欲求,物的死是人心的欲求。这个关键在于眼睛的开(精神外驰,欲求于物),关(精神内守,致虚极,守静笃)。

11.8
原文: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无:无,篆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 字上加一横 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
恩: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依靠。恩,金文  (因,依靠) (心,感激),表示感激依靠。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心”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内心所感激的借以渡过难关的外来帮助。关怀、施予,使之心有所依。
大:大,甲骨文 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 迅:“卂”是“迅”的本字。卂,金文  (是“又” 的简化,表示持握) (是 的简化,旗子),像一个人手执号旗,向无法通话的远处打旗语,通报紧急信息,表示急速。当“卂”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 再加“辵” (行进)另造“迅”代替,表示急速行进。造字本义:动词,急行追捕,将疑犯抓住。
雷:“畾”和“雷”是“靁”的异体字。畾,甲骨文  (申,即“电”,分杈的闪电干枝) (两个圆圈,即两个轮子),表示天空伴随闪电发出滚动的巨响。古人以为伴随闪电发生的滚动着的震天巨响,是因为天神战车在天穹轰然驰过。有的甲骨文 将小圆圈 写成“田” ,明确“轮子”的形象。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两个轮子 写成四个轮子 。有的金文 将枝状闪电 写成 。有的金文 加“雨” ,强调雷电的天象性质。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 简化成“畾” 。造字本义:动词,天空爆发闪电霹雳,并伴随轰隆隆的震天巨响,犹如天神的战车在天穹之顶滚过。
烈: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肢解酷刑。烈,金文  (柬,熏,烧烤) (人,罪犯),表示烧烤罪囚。篆文  (列,肢解酷刑) (火,烧),表示肢解或火刑。造字本义:动词,远古酷刑,将罪犯装在袋子里烧烤折磨。
风: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鳳”的省略,表示传说中形似孔雀的大鹏鸟。風,篆文  (凡,即“鳳”的省略,大鹏) (云,气流) (气,流动的空气),表示大鹏飞翔所依赖的空中气流。有的篆文 省去“云” ,并将“气” 竖写成形似“川”的 。有的篆文 将“凡” 写成 ,并误将三竖构成的“气” 写成“虫” 。造字本义:名词,使鸟类得以飞翔的气流。
蠢: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严冬之后回暖的季节。蠢,籀文  (载,搭乘) (春,冬后回暖季节),表示结束冬眠的虫子“踏春”而来。篆文  (春,冬后回暖季节) (大量昆虫),表示春天有大量昆虫苏醒、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大量冬眠的虫蛇在回暖的春天苏醒、蠕动。
翻译: 天并没有关怀、施予,使人心有所依之意,他只是自然的运行着。但顶天立地的成年人,无不内心感激来自天借以渡过难关的外来帮助。天神的战车在天穹之顶急速滚过,天空爆发闪电霹雳,将罪犯装在袋子里烧烤折磨的空中气流,莫不烧烤着大量冬眠的虫蛇(使人开蒙)在回暖的春天苏醒,蠕动。 体会: 做顶天立地的大人,机在目的开关转换处,直接神德入心,或窍知舍心挫解和尘(迅雷烈风)烧烤状态(天道之阳助人气之阴)蠢然返道。天,尊而无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烧了就烧了,但人内守不住不干有为之事时,守不住与神的连接时,天生之人的底层杀机与天杀同频,善听善视尊道而行,听话,烧了就是回炉再造。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迅雷烈风不听则不告,但只要肯修道,天不远人,一直护航。恩,天赐予人的机心多么贵重,让人有所依,无恩,生你出来自己刨吃的,刨到什么算什么,天无言,对天而言只是生万物,养万物,无所谓恩。天神在上,生杀德育人大恩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