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莫雪萍 于 2020-3-19 17:20 编辑
第三周学习任务 阅读《周易入门》第十一、十二、十三章(重点体会下太极图,认真对待第十三章)
第11章 太极图是怎么一回事 一、天地自然之图: 1、根据清代学者胡渭《易图明辨》的解说,图中含义有三点: 1) 圆环包裹的一圈为太极。 2)两边黑白回互之体,白为阳,黑为阴。其中阴起于南,盛于北;阳始于北,盛于南。而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故盛阳之中有一黑点,盛阴之中有一白点。 3)黑白回互的“双鱼”体中,包涵着八卦形状:东北阳一分、阴二分,为震卦;东南阳二分、阴一分,为兑卦;南方纯阳,为乾卦;东方阳一分、阴一分,合一白点,为离卦;西南阴一分、阳二分,为巽卦;西北阴二分、阳一分,为艮卦;北方纯阴,为坤卦;西方阴一分、阳一分,合一黑点,为坎卦。 2、更进一步,把此图按八个方位用圆直径平均切割成八块,则图中所含八卦的形状更分明。“太极”原指宇宙产生之前无形无状、浑沌未分的气体。此图黑白回环之状,既备阴阳、八卦之用,已非“太极”本相,似不当名为“太极图”。杭辛齐指出:“可谓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图。”
二、周子太极图(北宋周敦颐所作): 图中含义: 1、第一层,为一大圆圈,代表化生万物的最初本体,即《太极图说》第一句所讲的“无极而太极”。 2、第二层,为黑白三轮图,也称“水火匡廓图”,右标“阴静”,左标“阳动”,黑白三圈轮廓环抱,象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一动一静,阴阳交相运行。 3、第三层,为五行交合图,也称“三五至精图”,象征“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交系于上三轮图,象征阴以阳为根,阳以阴为根;自相联系,象征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又生水,往复循环不已,正如五气顺布、四时运行。五个小圈下,又有一小圈与金、水、火、木相连,代表阴阳二气、五行密切交合。 4、第四层,也是一个大圆圈,象征阴阳、五行之所生成者皆禀“男”、“女”气质,所以圆圈右边标“坤道成女”,左边标“乾道成男”。 5、第五层,也是一个大圆圈,象征通过以上四个程序,便化生出大自然中形态万殊的物体,所以圆圈下标有“万物化生”。
第12章 《周易》学说的流传经过了几个阶段 《周易》学说的流传大致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一、两汉魏晋南北朝《易》学 二、唐代《易》学 主流,以孔颖达《周易正义》为代表;支流,以李鼎祚《周易集解》为代表。 三、宋代《易》学 分三派:图书之学、专阐儒理、以史证《易》。 四、元明清《易》学 大体上是在汉、宋两大流派的基础上衍申开拓的。 五、现当代《易》学 除了继承前人的成果,在象数、义理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之外,更多的学者注重于接受现当代科学理论,从各种新角度探讨《周易》。
第13章 研究《周易》应当掌握哪些主要方法 《周易》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讨论的中心集结于两点:一是,研究《周易》是否应当以“传”解“经”;二是,在研究中如何划分现代观念与古人思想的界限。 研究《周易》应当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从源溯流:归趋本源,博览群书。 可按四个步骤展开: 1、须熟读经传本文,明其大义,并结合考明《左传》、《国语》所记载的古筮例,以了解先秦《易》学的大体轮廓。 2、研读汉魏《易》家的古注。唐代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存最多,此书主以“象数”解《易》,是今天研究象数《易》学的必读之书。 3、观览六朝、隋、唐各家义疏。孔颖达《周易正义》多本于六朝《易》家的义疏,代表了王弼扫象数、标玄学的一大重要《易》学流派的观点。 4、参考宋、元以来各家的经说。南宋朱熹的《周易本义》注解简明通俗,最适合初学者研习。 二、强干弱枝 研究《易》学必须以象数、义理为主干,此外所旁及的领域,如涉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及至现代科学的说法,都属于枝附。 三、以传解经 用卦爻辞解析卦形符号,用《易传》解析卦爻辞。 四、抓住象征特色 应当掌握六十四卦表现哲理的特殊方式:象征。前人讲象数不离义理,叙义理不废象数,可知两者本不能截然割裂;而“象”与“理”的结合,正是《周易》卦形、卦爻辞“象征”特色的体现。 五、掌握前代《易》例 尽可能掌握前人总结出来的切实可用的《易》学条例。如六爻居位特征、承乘比应关系及卦时、卦主、中正等规律,都是最基本的《易》例。明确了这些义例,有利阐发卦形符号象征中所包含的“时间”、“空间”观念以及导致事物变化、发展的特点。 六、注意有关考古资料 《周易》流传数千年,期间有不少资料散散佚、流失,后又偶有发现。所以当注意相关《周易》资料,细密辨析《周易》经传的本来面目及《易》学史研究中的各方面问题。 七、重视多学科比较研究 《周易》的基本性质虽然是侧重于哲学,但其内容包罗广泛,有不少学科可以与之旁通,或直接、间接地受到影响。 八、吸收国外《易》学研究成果 吸收国外汉学者研究《周易》的可取因素,以增进中外文化学术的交流。
本周心得: 1、先天太极图文字:刚开始按习惯从左往右横着看,没仔细读,后来群里讨论是从右往左竖着看,才一个一个的去认真的对照着读。发觉自己做事之前就有一个判定标准,就是按自己的框架去读,而不是放空自己,真正地走进书中,把书读进去。就像老师说的证明证伪,我们为什么对经典质疑,为什么连父母应该有恩,这么直接明确的事儿,我们都能证伪,和尊师重教反着来。这些东西就像长在身体上的毒瘤,平时不易觉察,但一说话一做事就暴露出来了,在读书会中认真读书可以去毒瘤,我想这也是我咬牙坚持继续读书的原因之一。 2、对于根本末的理解: 老师举例:比如路边的一棵草。末是草,本是地气支撑草性,根是去年,或者末是草的大小形状颜色生气,本是草内运动状态,根是草根。 同学举例:生病,根是对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失去觉察,本是身体平衡被打破,末是疼痛不适。 人的根是由父母而来,长相、性格会像父母。本是内部状态(精气神)。末是现在的样子。 根本末是同一个事物的三个部分,把本分清楚了,前端是根,后端是末。确定了本,前后随之而定。 尝试做一个根本末的练习:窗外的树叶在摇动,根:有树干和树根的支撑,本:有风在吹,末:树叶在摇晃。 3、画卦:根本末是找位置,同时判别阴阳。下卦(对应内),初爻(根),二爻(本),三爻(末);上卦(对应外的根本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