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19-7-17 17:26 编辑
物:造字本义:动词,杀牛。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杀牛为“物” ,解牛为“半”。 造: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祀祝祷,祈求顺心顺愿。造字本义:动词,在铸器、做船时祝祷,祈愿进展顺利,器物坚固耐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造,就也。从辵,告聲。譚長說:造,上士也。艁,古文造从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造,作成。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告”作声旁。谭长说,拥有制造技术的人,属于上士阶层。艁,这是古文写法的“造”,字形
采用“舟”作边旁。
包:造字本义:名词,裹着胎儿的胞衣。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包,象人褢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於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於巳,爲夫婦。
褢妊於巳,巳爲子,十月而生。男起巳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秊始寅,女秊始申也。凡包之屬皆从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包,像妇女怀孕,“巳”(胎儿)在人的腹中,像胎儿尚未成形的样子。一个人的元气,起于初生的婴儿。婴儿,为父母所生。男子从
“子”位起,由右往左数三十位,女子由左往右数二十位,都立于“巳”位,结为夫妇。女子在“巳”位上怀孕,所以“巳”表示未成形的胎儿,怀胎十月后出生。男子从
“巳”位起数到“寅”位,女子从“巳”位起数到“申”位。所以算命时,男子的小运从“寅”位开始,女子的小运从“申”位开始。所有与包相关的字,都采用“包”作边旁。
容: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容,盛也。从宀、谷。,古文容从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容,装盛。字形采用“宀、谷”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容”字,字形采用“公”作声旁。
无: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
合并字“無” “無”与“舞”同源,至篆文分化。造字本义:动词,祭奠阵亡勇士。隶书变形较大,省去篆文字形中的“亡”,并隐去篆文字形中的“人”形、“口”形、花枝形,并将花枝下 端写成“四点底”,以致面目全非,本义线索尽失。舞蹈是肢体运动造型艺术,挥手作姿叫“舞”,辟腿跺踢叫“蹈”*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無,亡也。从亡,無聲。,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無,没有。字形采用“亡”作边旁,采用“無”作声旁。“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
穹向西北弓屈叫作“无”。
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彤”* 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形,象形也。从彡,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化:化,(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一个头朝下入土的“人”),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 ;称流质在肠道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化”。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先:先,(之,即“趾”,表示行走)(人,他人),“之”在上,“人”在下,表示走在他人前面。造字本义:动词,走在他人前面。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先,前進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屬皆从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先,前进。字形采用“儿、之”会义。所有与先相关的字,都采用“先”作边旁。
莫:“莫”是“暮”的本字。莫,甲骨文(林莽)(日,太阳),像太阳隐没在丛林之中。造字本义:动词,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有的甲骨文将丛林改成草丛。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莫”的“太阳下山”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日”另造“暮”代替。隶书将“艸”误解成两只手而连写成“大” 。日在草上为“早”* ,日在草中为“莫”(暮),日在树下为“杳”* 。 古人称日升而天地分明为“旦”* ,称日落而天地不分为“莫”(通“暮”* )。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艸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莫,太阳快下山。字形采用“日”作边旁,像太阳落在草丛中。
见:造字本义:动词,睁着眼睛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見,視也。从儿,从目。凡見之屬皆从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见,视,看。字形采用“儿、目”会义。所有与见相关的字,都采用“见”作边旁。
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谓: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拟声词“喂”的省略,表示叫唤声。謂,金文(言,叫唤)(胃,即“喂”),造字本义:动词,叫唤,称呼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謂,報也。从言,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谓,叫唤名字。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胃”作声旁。
灵:造字本义:动词,大旱之时,巫师念念有词地祭祀祝祷求雨。
在古代中医观念中,“神”* 是统领生命的天真能量,来自于父母奇妙的“两精相搏”,需要后天观照持守;“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 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 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源:“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穴,石洞)(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有的甲骨文加“下”,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有的甲骨文省去“水”,将表示向下的水流省略成“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当“泉”字的“出水的石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厂”(岩石、石洞)另造“原”代替,强调山上的石洞水源。当“原”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再造“源”代替。造字本义:名词,从岩隙涌出的山泉,为河川之始。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中“原”和“源”通用,“原”可以表示时间、空间上的起始,而“源”特指水流的起始。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源,水,泉本也。从水,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源,水源,泉水的本原。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原”是声旁。
端: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老人拄杖而行。端,(立,站直)(耑,老人拄杖),表示老人拄杖直立。造字本义:动词,老人借着拐杖站直、站稳。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端,直也。从立,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端,站直。字形采用“立”作边旁,采用“耑”作声旁。 感觉这个词义比较合适:名词,缘由,原因。 端由 / 事端 无端 借端生事
是:是,金文(日,太阳)有的金文误将手形简化成“又”。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的“又”(手)和“止”(脚)连写成“正”,强调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又,手)(止,即“趾”,脚),表示太阳直射,时至夏至,人们手脚并用进入夏季农忙。造字本义:动词,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夏至是夏历法则中的重要节令:夏至即入夏农忙的恰当起始日。从本义上看,时日恰当为“是”;相互抵制为“非”* 。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是,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屬皆从是。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
是:则也。
以:“它”与“虫”、“也”同源,都是“蛇”的本字,后分化。也,甲骨文像头尖、身长的蛇。有的甲骨文、将蛇头写成“箭号”或棱形的“大头”。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头”形状变形成变“大腹”。有的金文则在蛇的“大腹”部位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蛇腹中的吞噬物,强调蛇腹神奇的弹性与消化能力,突出“蛇吞象”的特性。造字本义:动词,蛇性贪婪,无所不吞。篆文在金文字形的基础上大大变形,淡化了蛇腹形象。隶书隐约还保留蛇头、蛇身的形象,有的隶书变形后蛇形尽失。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也,女陰也。象形。,秦刻石也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也,女阴。象形。,是秦代刻石的“也”字。
五:“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二”之间再加一个“二”,用两个“二”表示“四”。“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四”的正整数。有的甲骨文在字形(万物交汇)基础上加[img=13,11]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E--shangye==/--CE4--shu(zu)--/006wu/[1]jia(1)jian(1).gif[/img](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造字本义:名词,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五”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五,五行也。从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从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五,金、木、水、火、土五行。依据“二”为字根,“二”表示天地两极,“乂”代表阴气和阳气交错,“五”表示阴阳两气在天地间
交错。所有与五相关的字,都采用“五”作边旁。
能:①本义,名词:威猛无比的熊。 本义由“熊”代替
能,熊属。足似鹿。——《说文》
梦黄能入于寝门。——《左传 • 昭公七年》
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唐 •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
②形容词:无可阻挡的,善于行动的。 能人 能手 能动 能干 能工巧匠 能者多劳
将能而君不能御。——《孙子 • 谋攻》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 • 诸葛亮传》
③名词:力量。 能级 能量 能源 / 本能 潜能
④名词:才智。 能力 能耐 能事 / 才能 技能 无能 无能之辈
各奏尔能。——《诗 • 小雅 • 宾之初筵》
无异能者。——唐 • 柳宗元《三戒》
募有能捕之者。——唐 •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千里之能。——唐 • 韩愈《杂说》
⑤动词:做得到,可行。 能够 能不能 能见度 能掐会算 能屈能伸 能说会道 / 可能
孔子不能决。——《列子 • 汤问》
夏礼,吾能言之。——《论语 • 八佾》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 • 庄公十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 • 劝学》
壮士,能复饮乎?——《史记 • 项羽本纪》
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史记 • 孙子吴起列传》
安能辨我雄与雌。——《乐府诗集 • 木兰诗》
能以足音辨人。——明 •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 • 秋声诗自序》
得:①本义,动词:远行拾贝 dé。 本义只见于古文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②动词:拥有,获取 dé。
③动词:实现,完成,结束 dé。 得了 得意 得志
④助动词:能够,可以 dé。 / 办得到 不得不 粗心不得 哭笑不得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 • 微子》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 • 应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史记 • 项羽本纪》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⑤副词:必须,应该,肯定 děi。 得走了 得三天才能完成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 • 项羽本纪》
犹得备晨炊。——唐 • 杜甫《石壕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⑥动词:导致,招致 dé。 得病 得罪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得罪舅姑。——唐 • 李朝威《柳毅传》
适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明史 • 海瑞传》
乃:①本义,名词:女性乳房。 本义由“奶”代替。
②代词,你的。 乃翁 乃兄
余嘉乃勋。——《左传 • 僖公十二年》
几败乃公事。——《汉书 • 高帝纪上》
谁谓乃公勇者?——《史记 • 淮南衡山传》
乃心在咸阳。——曹操《蒿里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③动词:是,系。 / 此乃天意 其乃江南一刽 失败乃成功之母
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 季氏将伐颛臾》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宋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副词:才,竟然,就,加强语气 。 乃尔 乃去 乃至 乃不知有汉 / 凡三往,乃见
子无乃称。——《庄子 • 德充符》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 • 定公十五年》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汉 • 刘向《列女传》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 • 平原君虞卿列传》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 • 韩愈《师说》
有:“又”是“有”的本字。又,甲骨文像手张开,有所抓持。当“又”的“持有”本义消失后,金文加“肉”另造“有”代替,突出“手持肉食”的本义。远古时代肉食是生存资料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古人因此以“持肉”借代为“持有”。造字本义:动词,手持肉食。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凡有之屬皆从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有,不合理的持有。《春秋传》上说:“日、月有吞食它们的日食、月食现象。”字形采用“月”作边旁,采用“又”作
声旁。所有与“有”字有关的字,都采用“有”作边旁。
术:①本义,名词:可剥皮绞绳或编篮的植物。 本义只见于古文
②本义,名词:园圃中用竹木筑篱的通道。 本义只见于古文
③名词:有交的途径、方法、策略,学说,主张。 术士 术数 / 权术 战术
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術内耳。——《隋书 • 元岩传》
④名词:技能,技艺,专业。 术语 / 技术 马术 武术 学术 医术 美术 艺术 / 不学无术
由:“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像液滴)(囗,几乎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由”的“注油”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水”另造“油”代替。
---------------------------------------------------------------------------------------------------------------------------------------------------------------------------------------------------------------------------------------
附《廣韻》:由,从也(白话:由,表示起始)。 《韻會》:由,因也(白话:由,凭借)。 《爾雅• 釋詁》:由,自也(白话:由,表示起始)。
也:①本义,动词:蛇性贪婪,无所不吞。 本义消失
②副词:同样地,并列地。 也罢 也当 也该 也须 也许 也应 也好 也是 也行 也有 也可以
③助词:表示并列、让步关系,表示停顿、强调、疑问语气。 / 之乎者也
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 • 告子下》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史记》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清 • 袁枚《黄生借书说》
使:“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 )(又,执、持) ,表示手持旌节,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是“中”的繁体甲骨文的简写。古远时代以族旗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中”的本义即两国使者各执国旗争端的国界会谈调停,折中求和。有的甲骨文将旗帜状的简化成“干”状,将简化成,导致字形晦涩。简体甲骨文则将进一步简化成“中”。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史”的“出使”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奉命前往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九:九,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由“厷”(即“肱”,大臂)与“又”(抓、掏)混合组成,表示伸出手掏摸、探究,力求确定内部情况。造字本义:动词,伸手往洞里掏摸、试探,以求确定情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淡化了金文字形中的手形“又”。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九”的“掏摸、力求确定情况”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穴”(未知空间)另造“究”* 代替。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凡九之屬皆从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九,阳的最大变数。字节像事物曲折变化直至穷尽的样子。所有与九相关的字,都采用“九”作边旁。
窍: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竅,空也。从穴,敫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窍,孔穴。字形采用“穴”作边旁,采用“敫”作声旁。
九窍者:
出处:黄帝内经 素问·生气通天论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十二舍者:
一、五脏六腑
1.心、肝、脾、肺、肾五脏
2.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
3.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二、奇恒之腑
《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日奇恒之腑。”
陶弘景为维护茅山道众的生存不得已而礼佛,迫于压力佛道兼修,故注“十二者,谓目见色,耳闻声,鼻受香,口知味,身觉触,意思事,根境互相停舍,故曰十二舍也。“非正道之解。
门:造字本义:名词,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門,聞也。从二戶。象形。凡門之屬皆从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门,活动的两户,开或关时可以听到转动的声响。字形采用两个“户”会义。像门板的样子。所有与门相关的字,都采用“门”作边旁。
户:户,甲骨文字形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的一半。造字本义:名词,装在建筑出入口、可以开关的单扇门板。一般房间的入口只有单扇门板,大厅的入口才有两扇门板。籀文有所变形,误将甲骨文“户”的上格断开写成,并加“木”强调木质材料。篆文省去“木”。楷书将篆文不完整的小门上格淡化成一短横或一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户,護也。半門曰戶。象形。凡戶之屬皆从戶。古文户从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户,可开可关、用以保护家园的活动设置。半边门叫“户”。字形像半边的门板。所有与户相关的字,都采用“户”作边旁。[img=0,22]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C--jianzhu==/--CC5--men(zu)--/002hu/[3]zhou(1).gif[/img], 这是古文写法的“户”字,字形采用“木”作边旁。
总:造字本义:动词,少年束发仪式,告别童年、进入少年时代的男孩将散发系扎成一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總,聚束也。从糸,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总,抓拢丝线并将其束缚起来。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恖”作声旁。 ①本义,动词:古代少年束发的成年礼。 本义只见于古文
总,聚束也。——《说文》
总,结也。——《广雅》
②动词:汇集,概括。 总共 总合 总结 总集 总括 总和 总计 总之 总而言之 / 汇总
③形容词:全部的,全面的,整体的。 总称 总目 总额 总数 总帐 总体 总产值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书 • 禹贡》
④形容词:核心的,统领的。 总长 总店 总部 总队 总机 总纲 总谱 总则 总工会 总后方 总路线 总经理 总领事 总司令 总书记 / 老总
⑤副词:全面地,长期地。 总裁 总督 总管 总理 总统 总务 总政 总攻 总揽 总览 总评 总罢工 总动员
⑥副词:毕竟,最终。 总得 总有 总归 总算 总会 总是 总要
总要万物于风雨。——《荀子 • 哀公》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 辛弃疾《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摄:籀文(手,表示抓持、控制)(双手捏耳),表示耳提面命,控制对方。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双耳,(手,表示抓持、控制)(聶,小声说话),表示小声命令对方。
造字本义:动词,以极高权威与优势,对顺服的对方轻声细语地发号施令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攝,引持也。从手,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摄,引入并操持。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聶”作声旁。
受: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运输的船只。受,甲骨文(两只手,表示运送与接收)(舟,两岸间运送货物的工具),表示用船只在两岸间运送。造字本义:动词,用船只往返两岸,为隔岸的人运送物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冂”。“受”的“输送”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受,相付也。从,舟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受,相互交托。字形采用“ ”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舟”作声旁。 ①本义,动词:用船只往返两岸,为隔岸的人运送物品。 本义后由“授”代替。 ②动词:接收,获得。 受粉 受精 受胎 受话 受命 受权
③动词:遭遇,承担。 受潮 受凉 受热 受暑 受挫 受阻
真:造字本义:名词,贞卜如验的贞人,贞卜高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眞,僊人變形而登天也。从匕,从目,从乚,八所乘载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真:长生不死的人变形升天。字形采用“匕、目、乚、八”会义,“八”表示仙人升天所乘坐的东西。
与:与,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匕”(食勺)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用勺子添食。造字本义:动词,用食勺为别人添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与” 合并代替“與” * 。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与,賜予也。一勺爲与。此与,與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与,赐予。“一”、“勺”会义成“与”字。这个字与“與”字含义相同。
内:内,甲骨文(冂,洞穴)(入,由外而里),表示进入洞穴。造字本义:动词,进入穴居、住处。古人称入穴为“内”,离洞为“出”*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内,入也。从冂,自外而入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内,进入。字形采用“冂”作边旁,表示从外面进到里面。
修: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悠”的省略,表示小心。修,金文(攸,即“悠”,小心)(二,疑为“彡”的简写,光彩),表示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二”写成“彡”。造字本义:动词,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装饰美化。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由于“脩”字与“修”字的读音相同、且字形相近,古籍常将“修”字与“脩”字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修”字合并代替“脩”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修,飾也。从彡,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修,装饰美化。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攸”作声旁。
①本义,动词:小心着彩上色,装饰美化。 修面 修眉 修颜 修剪 修饰 修指甲 / 不修边幅
②动词:整治,办理,使美好,使完善。 修补 修订
③动词:研习提高,培养,麿炼。
炼:造字本义:动词,用烈火冶金提纯。
注:古代“煉”与“鍊”同义;但现代汉语中“鍊”废“煉”行。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煉,鑠治金也。从火,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炼,烁冶金属。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柬”作声旁。 ①本义,动词:用烈火冶金提纯。 ②动词:烧掉无用的留下有用的。 炼山 炼狱 ③动词:提纯,使之变纯、变精 就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圣:造字本义:名词,神奇完美的土地神。古人称主天者为“神”,称主地者为“圣”。由于“圣”、“聖”本义相近,唐宋之后多以“圣”代替“聖”;《汉字简化方案》以“圣”合并“聖”。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圣,汝潁之閒,谓致力於地曰圣。从土,从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圣,汝河、颍水一带,人们将致力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称作“圣”。字形采用“土、又”会义。
类:造字本义:名词,品种繁多的谷物或动物,外形相似,难以辨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類,種類相似,唯犬爲甚。从犬,頪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类,同一种属的事物之间相互呈现相似,这一点在犬科动物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頪”作声旁。 出:出(彳,行军)(止,脚)(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止”混合连写,貌似“两山相连”,至此,“出”的字形面目全非,离城远征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在甲骨文中,“出”与“各”是反义词,脚趾背向城邑为“出”,表示离乡征战;脚趾朝向城邑为“各”,表示异族入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出,進也。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凡出之屬皆从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出,长进。像草木渐渐滋生,向上生长出来。所有与出相关的字,都采用“出”作边旁。
于:“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于,即“竽”,竹管吹奏乐器)(凹凸曲折),表示竽管乐音起伏迂回。 在有柄的吹奏乐器“丂”(参见“号”、“可”)的手柄部位加一横,表示手握乐器;凹凸曲折的符号,表示乐音婉转起伏。简体甲骨文省去凹凸起伏的符号。造字本义:名词,婉转起伏的竽管乐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有所变形。隶书 恢复简体金文字形。当“于”的“竹笛”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竽”代替。由于“于”(男女新婚仪式上必备的音乐演奏)与“於”(成双成对的鸟儿比翼齐飞)读音相同,而且含义存在内在关联,古人于是有时假借“于”代替“於”。《汉字简化方案》用“于”合并代替“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亏之屬皆從亏。今變隸作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于,即“於”,像气息的舒张与亏缺。字形采用“丂、一”会义。“一”代替气息平缓。所有与亏相关的字,都采用“亏”作边旁。
现今“於”简化写作“于”。
疑:疑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 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疑,惑也。从子止匕,矢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疑,迷惑而不知所从。字形采用“子、止、匕”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
惑: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惑,造字本义:形容词,心乱,不明确。“疑”* 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则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得明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惑,亂也。从心,或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惑,内心迷乱。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或”作声旁。
通: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使器物。通,甲骨文(辵,行进)(用,借代物用),表示物用来往,交流有无。造字本义:动词,彼此来往,交换物用。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甬”。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通,達也。从辵,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通,直达。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甬”作声旁。
务:務,篆文(矛,武器)(攴,持械攻击)(力,竭力),表示竭力攻击。造字本义:动词,战场上持械竭力搏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務,趣也。从力,敄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务,为使命而奔忙。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敄”作声旁。
志: 本 字 “志” 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 的目标。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 区别在于:“意”* 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 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合并字“誌” 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目标。 誌,篆文(言,话语)(志,内心目标),表示将内心目标用书面语形式写下来。造字
本义:动词,用书面语记录内心目标以备忘却。
----------------------------------------------------------------------------------------------------------------------------------------------------------------------------------------------------------------------------------------
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志,意也。从心,之聲。
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
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誌,記誌也。从言,志聲。
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誌,标记。字形采用“言”作边旁,“志”作声旁。
思:思,篆文(囟,脑)(心),表示脑和心的能力。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造字本义:动词,用头脑考虑、用心灵感受。自虑为“思”;念他为“想”*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思,容也。从心,囟聲。凡思之屬皆从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思,把人事放在头脑、心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囟”作声旁。所有与思相关的字,都采用“思”作边旁。
静: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清”的省略,表示纯净。靜,(青,即“清”,纯净)(爭,全力以赴),表示力图清心。
造字本义:动词,努力去除杂念,清心寡欲。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清心为“静”,无滓为“净”;“静”与“净”近义,古籍中常通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靜,審也。从青,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静,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和: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龢”的省略,表示吹奏用芦管编成的“排笛”,造成不同声部的乐音美妙谐调共振。和,金文(口,说话)(禾,即“龢”,吹奏多管的排笛,造成谐音振),比喻不同人的言论相互响应,相互协调、合拍。金文异体字以“言”(说话)代替“口”(说话),明确“言论不同而协调”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和”假借“龢”;而“龢”被“籥”代替。在汉语词语“和谐”中,“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表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
合而不同
衰:“衰”是“蓑”的本字。衰,金文(衣领)(大量向下披垂的棕毛),字形像领口之下棕毛下垂的服装。棕片由数层棕丝天然网织而成,末端是棕毛,它质地轻飘,疏而不漏,耐潮耐湿;古人将棕毛朝下的棕片连缀成“棕衣”,亦即俗称的“蓑衣”;雨水打在棕衣上时被数层“棕网”遮挡,并顺着棕丝和棕毛下淌到地上,穿蓑人可保干爽不湿,加之棕衣轻便,人们可以穿蓑在雨中劳作。穿蓑传统在当代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保留。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表示“领口”;将金文分开书写的两个“毛”连写成,强调带棕毛的棕片被“连缀”成衣。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领口”明确写成“衣”。有的隶书误将棕毛披垂的(似“冄”非“冄”)写成“口”加一横,导致“衰”的字形面目全非,“蓑衣”本义线索消失。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当“衰”的“蓑衣”本义消失后,再加“卄”(草)另造“蓑”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衰,艸雨衣。秦謂之萆。从衣,象形。古文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衰,用草纺织的雨衣。这种雨衣在秦地叫作“萆”。字形采用“衣”作边旁,像雨衣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衰”字。
四:“一”代表混沌太初。古人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混沌太初分出天地“二”极,天地间生出人;“三”,即天地人,衍化出宇宙万物。“四”是特殊指事字,甲骨文的字形,表示其为“二”的两倍。造字本义:数词,两倍于二的正整数。
边:造字本义:动词,在罪犯脸上刺字,给犯人披上枷锁,并将其放逐到深山远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邊,行垂崖也。从辵,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边,走到接近无路可走的崖岸水际。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臱”作声旁。
威:造字本义:动词,封建时代对不守妇道的女子施刑,以警示妇女遵守妇道。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威,姑也。从女,从戌。漢律曰:“婦告威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威,丈夫的母亲。字形采用“女、戌”会义。汉朝的律法中曾提及“妇人告发丈夫的母亲。”
势: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疑为执的误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勢,盛力權也。从力,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势,充满权与力。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埶”作声旁。 代表了强力,权力;
不: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为:造字本义:动词,强制驯服大象,使原本自然、自由、自在的大象,变成不得不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古文为,象兩母猴相對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为,弥猴。作为走兽的弥猴喜欢用它的爪子。爪,就是弥猴的形象特征所在。“为”的篆文字形下部像弥猴的形状。王育说:“爪
的字形,像弥猴的爪形”。,这是古文写法的“为”字,像两只弥猴相对的样子。
存:造字本义:动词,安居乐业,传宗接代,世代延续。 “存”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在”* 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存,恤問也。从子,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存,体恤而关切。字形采用“子”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同:同,(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同,合會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同,会合。
合:造字本义:动词,接吻亲嘴,调情相爱。
①本义,动词:接吻亲嘴,调情相爱。 合欢 / 交合 野合 偶合 百年好合 牝牡之合 天作之合
②动词:两相闭拢,封闭。 合璧 合龙 合拢 合围 合十
③动词:相配,协作。 合作 / 配合 协合
④动词:对得上,与…一致。
执: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勢,盛力權也。从力,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势,充满权与力。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埶”作声旁。
①本义,动词:上手拷,拘押嫌犯。 本义只见于古文
②动词:紧紧抓住,牢牢握持。
③动词:按命令操作,施行。 执法 执勤
万:造字本义:名词,数量巨大的蝎子。“十”* 是打满了结的纪事绳子;“百”* 是不断地说(白);“千”* 是不断地走(迁);“萬”(万)是遍布山岩的蝎子;“億” * (亿)是无限地憧憬。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萬,蟲也。从厹,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万(萬),虫蝎。采用“厹”作边旁,字形像蝎子之形。
怀: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将伤心哭泣的幼儿抱在胸前加以安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懷,念思也。从心,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怀,内心挂念。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褱”作声旁。
施: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蛇”的省略,表示蜿蜒蠕动。施,金文(,是“旗”的本字,飘扬的军旗)(也,即“蛇”,蜿蜒蠕动),比喻军旗在风中旖旎飘动。造字本义:动词,军旗在柔和的风中旖旎招展。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施,旗皃。从,也聲。齊欒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施,旗帜飘动的样子。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齐国欒施字子旗,由此可知施是旗。
虑: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省略成“心”。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虑,谋划、思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虍”作声旁。
行:行(háng),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士:士,造字本义:名词,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其在军中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斧作战的叫“兵”* ;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叫“王”* 。最早的竹制武器叫“不”* ;使用带刃的木制武器的首领叫“帝”* ;文治天下的首领叫“君”* ;头戴金冠的王者叫“皇”*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士,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爲士。”凡士之屬皆从士。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士,善于办事的人。天地之数,从一开始,到十结束。字形采用“一、十”会义。孔子说:“能推十合一、从众多事物中推演归纳出
一个根本道理的人,就是高明的士。”所有与士相关的字,都采用“士”作边旁。
达: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加“止”(行进)将“彳”写成“辵”,加强“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简体字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逹,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逹,行路而不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羍”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 字,字形采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