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60|回复: 21

辰辰的《千字文》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 19: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我所理解的《千字文》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从未接触《千字文》,结合文字听了一遍诵读,看了老师的概括, 感觉《千字文》很广,一个字、一个词代表一个事物的方面、现象,天地事物用千字呈现出来。
2、我参加这个读书会的原因是什么?
读《道德经》开启了一条读经之路,尝到了甜头,也是必须要做的事,这是一条成长之路。中华经典,国人必将传承,养正,年轻时的求学之路没有养正,现在补上,虽然困难多,跟着大部队走就好。
3、我是否能够坚持读完此文,并按照要求分享和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20: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12-8 17:29 编辑

第一周    原文内容
天地玄黄(tian di  xuan  huang)
宇宙洪荒(yu zhou  hong  huang)
日月盈昃(ri  yue  ying  ze)
辰宿列张(chen  xiu  lie zhang)
寒来暑往(han lai shu wang)
秋收冬藏(qiu  shou dong cang)
闰余成岁(run yu cheng sui)
律吕调阳(lu  lu tiao yang)
云腾致雨(yun teng zhi yu)
露结为霜(lu jie wei shuang)
金生丽水(jin sheng li shui)
玉出昆冈(yu chu kun gang)
剑号巨阙(jian hao ju que)
珠称夜光(zhu cheng ye guang)
果珍李柰(guo zhen  li nai)
菜重芥姜(cai zhong jie jiang)
海咸河淡(hai  xian he  dan)
鳞潜羽翔(lin qian yu  xiang)

需要查阅的词汇和短句
天地玄黄:
出自于《易经》。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易经》里说“天玄而地黄”,这里为了对仗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形而上的天道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天玄。地黄,两重意思,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炎黄文化中,土的颜色,人的肤色,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二是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都是大爆炸的产物,在初始状态都是炽热的物质。地球就将其温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浆之内,并借助太阳不断地补充。有温度才可能有生命现象,在色谱分析上,玄色是冷色,黄色是暖色。地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所以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这四个字讲述关于天文气象的常识。大地宇宙的起源,日月星辰的运行。

宇宙洪荒:
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扬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谓宇指的是空间、宙指的是时间,合在一起就是时空的概念 。(《淮南子: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这个概念在西方,是由爱因斯坦才提出来的,而我们现在在《千字文》上就看到了,也就是说在这方面我们又比西方高明了两千多年。宇宙的形成,按现在的说法是在150亿年前生成的,在古代,还没有现在各种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来进行科学的观测和测量,所以只能用一个形容词“洪荒”来代表那个极为遥远的年代,相当与佛教上“无始”的概念。

日月盈昃:日月在天空中运行往复,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谈到日月星象就进入了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领域。中国的天文学不同于西方天文学,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是中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日月是最容易观察的,同时也是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体。因为,其一日月离我们距离近。月亮距地球38万公里,太阳距地球1.5亿公里;其二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表面直径一样大。中国人将日叫做太阳,把月叫做太阴,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就叫做七曜,或七政。盈指的是盈满,这是针对月亮来说的;仄的意思是倾斜,是针对太阳说的。月亮十五是满月叫盈,又叫望,望者日月相望也。每个月的阴历十五,夕阳还没落山,满月已经升起来了。一日一月、一白一黄相对而望,蔚为瑰丽。每个月的初一,没有月光的月体叫朔,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那叫晦。初三到初七,慢慢有月牙出来了,开始是C形,像镰刀一样,叫新月。到了初八,是反着的D形,这叫上弦。十五是满月,再到D形,是下弦,最后到一线残月,然后就是晦。这是当月球与太阳处于同一直线的时候,二者的视表面积重合,月体完全遮住了太阳,看不见月光了。黄道一个周天360度,分成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12次或12宫。从子到亥,一宫30度,每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转了一个周天。白道是在地球上观察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所形成的轨道,叫白道。地球赤道是在南北极之间,画一条假象的平行线,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北半球两部分。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为标记,天球上才有对应的九州分野。月亮盈亏变化的一个周期,就是中国最早使用的太阴历,太阴指的月亮。根据月光的盈亏变化来记载时间的长短,就是太阴历,简称阴历。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各自的历法,我们现在用的是夏历,也就是夏朝的太阴历。


辰宿列张:
辰在原版中的解释为“辰者,日月所会之次,分周天为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宿,发音为xiù,指的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认识的一种恒星群系统,把由天球赤道和黄这一带的若干恒星组成的二十八大星组,称为“二十八宿”。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曾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
这一句话,语出《淮南子》。《淮南子》中有“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的记述。广义的“辰”是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狭义的“辰”是北辰,指北斗七星而言。北斗七星属于现代天文学的大熊星座,可以用来辨方向、定季节。“辰”又指太阳所行黄道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辰宫。辰宿列张,列就是排列,陈摆开来的意思,“张”是张布,展开挂起来的意思。
广义的“宿”指的是星宿。星和宿的区别,单颗的称星,一颗以上的一团星、一组星,就称为宿。天上的星基本上都是星座、星团,一团团一组组,根本数不出有多少个,只能叫一宿(一个星宿)。中国天文学最鼎盛的时代是隋唐时期,那时的星域分区,把视天球分成三大圈,又叫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垣是院墙,意思是将星域分成三进的大院套。然后再按东西南北,象切西瓜一样把星域分成四块(四方),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一方选择七组恒星,所谓恒星是不动的星,像太阳一样永远不变,以便于观察和比较。每一方有七组星宿,四方加起来有二十八组,就是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以东方苍龙为例子,一共有七组星,“角亢氐房心尾箕”,包括四十六个星座,三百余颗星,组成的形象好似一条苍龙。不少学者认为,《易经》乾坤“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正是描述的苍龙七宿在春天时的天象。《石氏星经》称:“角为苍龙之首,实主春生之权,亦即苍龙之角也。”《说文》称“亢人颈也”,因此亢宿是苍龙的脖子。氐宿又名天根,它是苍龙的胸。房宿为苍龙之腹,由于龙为天马,所以房宿又称为天驷或马祖。心宿即大火星。尾宿是苍龙之尾,按古代分野说(天上的星星各自对应着地上的某一区域),尾宿和箕宿对应着九江口,因此尾宿又名九江,它附近有天江星、鱼星、龟星。箕宿也是苍龙之尾,它附近还有糠星和杵星。
意思是:星辰闪烁张布,各按自己的位置,陈列散布在辽阔的空中。
这里再阐明一个概念,就是七星,我们平时经常说一个吉祥的词汇,七星高照,这个七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加上太阳和月亮,叫作七曜,亦称“七政”、“七纬”、“七耀”。《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颖达疏:“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易.系辞》云:天垂象,见(现)吉凶,圣人象之。此日月五星,有吉凶之象,因其变动为占,七者各自异政,故为七政。得失由政,故称政也。”日语里面从星期日数到星期六,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指的就是这七星。

寒来暑往:
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周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阳最近的近日点(1.4亿公里),距离最远的远日点(1.6亿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样;地球的地轴又是歪的,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衡,这就产生了寒暑的变化。天文学中所以引出28宿的概念,就是要以黄道内的28宿为坐标,研究五大行星再加上日月地球,八个天体之间的关系。28宿虽然都是恒星,但离我们至少都有40万亿公里(4.3光年),正因为它们光色暗淡,又恒定不动,所以便于作为背景和坐标,来观察五星和日月的运动。如果七曜中的两个或三个星体出现冲、留、合的变化,即运转角度、排列、与距离的不同,会对地球产生引力上的改变,形成不同的气象。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引力小,不能单独靠引力调集雨云。其他几个星体,可以利用其引力调集雨云,造成地球上的暴雨。通常两星或多星夹角的合力矢线所指的地球方向会有暴雨,夹角内地区的云被吸走了,会出现干旱。因此古代的天官,多用五星、七曜的变化来预报气象的变化。如何确定旱涝发生的地区呢?这就要提到天文学上九州分野的概念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九州的说法。帝喾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时增至12州,大禹治水以后又确定为九州,并铸了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就是兖冀青徐,杨荆豫梁雍。每一州对应着天上星域的一个分区,叫做九州分野。多星夹角的矢力线所指的分野,地球上对应的九州就会有旱涝冰雹等灾害,或火山地震等灾变。水星用来定四季,因为水星的公转周期为88天,接近一个季度的天数,水星在天上转一圈的时间刚好是一个季度。因为它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永远在太阳的左右摆动,所以很好观察。北斗星也是用来定四季的,金星是用来定时的,确定时间用的。金星又叫太白星,黄昏以后在西方看到它时叫长庚星,黎明之前在东方看到它时叫启明星,表示天就要亮了。

闰余成岁:
闰余成岁也有作“闰馀成岁”的,语出《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这句话。这句讲的就是我国的历法了。我们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是很发达的,使用的历法就是天文学历法。世界上现在通行的历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西方的太阳历,就是我们说的公历;一种是伊斯兰历法,是太阴历,我们国家俗称回回历;第三种就是中国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其中只有阴阳合历包含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因为中国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是不误农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时,不能随意胡来。历朝历代,中国颁布的天文历法一共有115部,大体都是天文历法。闰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古代使用的历法,是拿月亮做参照定月份的,但是年又是参照太阳定的,这样中间就出现问题了。按照夏历,月份基本只有29天和30天两种,月亮盈亏晦朔,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三十天,远地点时是二十九天,平均是二十九天多一点。这样,一年加起来是三百五十四天,按照太阳历算是三百六十五天,中间差了十一天,这就是“闰余”,“闰”字的本义就是多余。中国的夏历,二年或三年,需要加一个月,所加的这个月称“闰月”。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有了完备的“四分历”。所谓“四分”就是指一年365日之后的余数为四分之一日。当时已经掌握了19年7闰的规律,即19个回归年和235(12×19+7=235)个朔望月的日数非常接近,因而历法计算就相对容易了。孟子当时就说:“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反映了人们对当时的历法已具有充分的信心。在这里,直接就表现在成岁上。
“闰余成岁”的“岁”与“年”是两个概念。“年”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明年正月初一的这一段时间,为一个自然年。“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的同一节气的一段时间,为一个回归年。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叫做元旦,和现代不大一样了,元旦成了阳历年的第一天了。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岁的区别就在这里。我们平时说一个人的年龄,说的是几岁,而不说几年。还有个民俗就是虚岁的概念,现在能确切知道虚岁和周岁换算方法的,不是很多,很多城市人,已经连自己的夏历生日都不知道了。虚岁是以春节(农历新年)分界点的,而周岁以本人的生日为分界点的;具体换算方法是:虚岁换算成周岁:在本人生日到来之前,周岁=虚岁-2;在本人生日到来及以后,周岁=虚岁-1;周岁换算成虚岁:在本人生日到来之前,虚岁=周岁+2;在本人生日到来及以后,虚岁=周岁+1。“岁”的本义是岁星,岁星就是木星,木星在天空运行的轨迹叫太岁。我们古代的人,很早就注意到木星大概12年在黄道上运行一周(实际是11.86年)。
夏历历法,还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24节气,我们平常经常说某地气候怎么样怎么样,气就是指24节气,24节气是指把天空划分成黄道12宫,以太阳的高度为准,每15°一个节气,候是又把节气细分,每5°一候,就构成了24节气72候,合起来就是气候。这就是气候的来历,恐怕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了。古人从小就学习这些历法,懂得用天文星象来辨别四时,《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旧唐书•宪宗纪上》:“壬申夜,月掩岁星。”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就感叹,他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像《诗经》里边的句子,他举例说:“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最晚在周代,人们已经知道用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来测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四个节气,《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节气增加到八个,西汉时期,出现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录。中国的传统,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我国对二十四节气这一天文气象历法的依赖很深,“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说清明以后雨量就增多了;惊蜇一到,春雷就开始响了;小满一到,黄河流域的小麦开始灌浆了。还有很多谚语,比如:“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惊蜇不耙地,就像蒸馍走了气”、“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律吕调阳:
闰的问题解决了,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总算能对上了,但是历与四季气候、与实际的物候,也就是二十四个节气,是不是能够配在一起呢?这就要用律吕来校正、调整了。什么叫律吕呢?律吕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中国古代在音乐上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五个全音,再加上两个半音,一个是4,一个是7,一共七个音。这七音是一个八度的自然音阶,没有音高,也就是没有定调。怎么办?就要用律吕来给它定调,律吕就是定调用的律管和吕管。   黄帝时代的伶伦,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因为九是阳的极数。然后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像切大葱一样,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这种飞灰最轻,叫暇莩。把这些管埋在西北的阴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外面筑室,绝对吹不到一点风,用它来候地气,因为地下的阴阳二气随时都在变化。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生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同时可以定时间,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做"律吕调阳。十二根管分成六阴、六阳两组。六根单数的属阳,叫六律;六根偶数的属阴,叫六吕。 六律第一个是黄钟,六吕的第一个叫大吕, 所以音乐里有黄钟、大吕之说。如果再往下说,律吕之数用三分损益法,就是"先三分减一,后三分加一"。比如:黄钟的管长九寸,其数为九。先进三,就是九的三倍(三次方)得数为729,再减一倍,得数是364.5(729÷2 =364.5)。这就是阴历年加闰以后的天数,用律历对应节气勘定出来的调整数,与太阳历的365只差半天。


巨阙:
巨阙是古代名剑,相传为春秋时期铸剑名师欧冶子所铸,巨阙钝而厚重。阙:通"缺",意为残缺。但其坚硬无比,故号"天下至尊",其他宝剑不敢与之争锋。巨阙与承影、纯钧、鱼肠、泰阿、湛泸龙渊、工布,合称为"八荒名剑"。与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并称"越五剑"


夜光:
珍珠里面最著名的是夜光珠。白话文翻译过来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说的就是珍珠了,也包含了珠宝文化。古代啥值钱?金银珠宝啊!珠,是形声字,本义就是珍珠。自古以来,珍珠以其高贵的身份、华丽的容颜、典雅的仪态、纯洁的品性,悄无声息地满足着人类的爱美之心。
中国的珍珠史始写于4000年前的大禹时代。据《海史•后记》记载,公元前约2000年,中国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大禹定“南海鱼草、珠玑大贝”为贡品。根据大禹的生活区域分析,当时的南海应该在今天的江南地区,珠玑与诸暨谐音,今天的珍珠之乡诸暨,或许就可能是文字记载中最早的产珠区。据《格致镜原•妆台记》记载,周文王曾用珍珠装饰发髻,这至少说明,中国人用珍珠作装饰的有记载历史可远溯至周朝初始。

必须要查询的字
生:生(shēng),象木生出土上。人以纵生,贵於横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成为会义字:, 新芽,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将篆文上部的“屮”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代替“”。

出:,貌似“两山相连”,至此,“”的字形面目全非,离城远征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在甲骨文中,“”与“”是反义词,表示异族入侵。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出,進也。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凡出之屬皆从出。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出,长进。像草木渐渐滋生,向上生长出来。所有与出相关的字,都采用“出”作边旁

云:”是 * 的本字。骨文二,天像旋卷的气流),表示旋卷的气流在天空飘移。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省去甲骨文字形中的“天”,突出了旋卷的龙卷风形象。在造字时代的古人眼里,风、云、彩虹,都是奇异的存在,它们无根无源,行踪不定。造字本义:动词,龙卷风气团在天空旋转着移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表示气流的写成“厶”。为了区别于动词“”,甲骨文再加“雨”另造名词“”代替,强调其带来降雨的天象特征。《汉字简化方案》以“”合并“”。

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水向上喷涌。(马),表示马昂首跃起。造字本义:马凌空跃起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騰,傳也。从馬,朕聲。一曰騰,犗馬也。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腾,驿传马车。字形采用“马”作边旁,“朕”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騰”,是阄割公马。


致:本    字“致”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到达、抵达。,金文(至,到)(人的脚“夂”,行走),表示走到。造字本义:动词,走到,
                      到达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人”。隶书承续篆文字形。有的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在“夂”上加“人”。隶化后楷书将隶书的
                      “夂”写成“反文旁” 合并字“致”    ,篆文(糸,丝织物)(致,给予、赠送)表示赠送丝品。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作为赠品的精细纺织品隶化后楷书
                       篆文的    
文言版《説文解字》:致,送詣也。从夊,从至。      写成,将篆文的写成
      白话版《说文解字》致,送到。字形采用“夂、至”会义


雨:,甲骨文在“水帘”之上加一横代表“上天”的指事符号,表示天空降水。有的甲骨文用表示“上”的两横代替一横符号,明确“上天”的含义。有的甲骨文将代表天空的一横指事符号和“水”构成的写成有的甲骨文写成。有的甲骨文之上再加一横表示天空的指事符号,写成,即“”的外壳本来就是“下雨”的意思。造字本义:动词,天空降水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雨,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凡雨之屬皆从雨。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雨,水从雲层降下地面。字形顶部的“一”,像天穹,“冂”像低垂的雲团,水零落其间。所有与雨相关的字,都采用“雨字头”。  


露:金文(水从天降,“一”表示“天”)* (各,“路”的省写,表示途经他人领地),造字本义:夜间气温下降后,户外空气中的水汽因饱和而在地面物体上形成的水珠,对植物有重要的滋润作用古人认为露水是“天水”经过地面:夜间从天上来到地上,早上又从地上回到天上。有的金文(雨)(辵,行进) (各,“路”的省略),强调露水的神秘出没现象。篆文将金文的写成“路”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潤澤也。从雨路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上苍用来润泽万物的水汽。字形采用“雨字头”,“路”是声旁


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喜庆。(吉,喜庆),表示喜庆的绸带。造字本义:古代婚庆仪式上,新郎用一根红绸带拉着新娘入洞房,红绸带中间穿成死疙瘩,象征彼此姻缘已牢固联接,不可分解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結,締也。从糸,吉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结,丝线绞织在一起不可分解。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吉”作声旁


为:,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其服役载重。有的甲骨文用“爪”代替“又”,用长鼻大口的字形,代替长鼻和大目”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写成长鼻大耳的造字本义:动词,驯服大象,改变野性,使之服役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爪”简化成一点。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爪”简化成两点,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古文为,象兩母猴相對形。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为,弥猴。作为走兽的弥猴喜欢用它的爪子。爪,就是弥猴的形象特征所在。“为”的篆文字形下部像弥猴的形状。王育说:“爪
                                         的字形,像弥猴的爪形”。,这是古文写法的“为”字,像两只弥猴相对的样子。


霜:,金文(雨,来自天上的水汽)(倒写的“毛”,表示植物枯败倒垂),造字本义:零度以下的低温中,接近地面的空气所含水汽凝结的白色晶体,类似薄雪,导致植物的枯败有的金文(雨,来自天上的水汽)(果子)(枯败下垂的植物)(屮,植物),强调在植物结果的季节,在低温中结晶的水汽对植物的打击。篆文误将金文的果子形状写成“目”,误将萧蓑的植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霜,喪也。成物者。从雨相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使万物丧失生机的东西,也是促进部分作物成熟的东西。字形采用“雨字头”,“相”是声旁。写成“木”,使本义线索完全消失。是近地空气中的水汽在低温下凝结的白色晶体;*  是从空中飘落的白色羽绒状冰晶。对农作物来说,霜和雪都是严重打击,“雪上加霜”比喻致命的双重打击。

咸:  本   字“咸”    ](囗,聚邑),表示全民皆兵。造字本义:动词,全民皆兵,武装御敌
古人称军队守城为“”,称全民皆兵为“
文言版《説文解字》: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   
    白话版《说文解字》:咸,全,都,详,尽。字形采用“口、戌”会义。戌,详尽。     


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进食、体味。,篆文(水,清汤)(炎,“啖”,进食,体味),表示清汤寡水,尝不出味道。造字本义:清汤寡水,没有滋味隶书将篆文的“水”写成“三点水”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薄味也。从水炎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淡,味薄。字形采用“水”作边旁,“炎”是声旁。


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吸气。古鈢字形(水)(欠,吸气)(曰,吐气),表示吸气后在水下慢慢吐气。篆文增加一个“欠”(吸气),并将金文字形中的“欠”写成“兂”,用两个“欠”强调“吸足气”。造字本义:吸足气没入水下,靠憋气和缓缓吐气维持呼吸平衡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潛,涉水也。一曰藏也。一曰漢水爲潛。从水朁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潜,徒步过河。一种说法认为,“潜”是藏身水底。另一说法认为,汉水被称为“潜”。字形采用“水”作边旁,“朁”是声旁。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依据类推简化规,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


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吉祥(羽,借代翅膀),翅膀安祥。造字本义:动词,鸟儿翅膀张开不动,在空中安静地盘旋*  在汉字中通常有“祥”的意思:祭师或巫师祭祀时向神巨细如实地祝告为*  ;水面浩瀚而安祥为*  ;大鸟展翅在蓝天安祥滑行为*  是鸟儿振翅翱翔,*  *  *  是对“飞”的不同姿态的具体描绘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翔,回飛也。从羽,羊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翔,盘旋飞行。字形采用“羽”作边旁,“羊”是声旁。


本周内容翻译:
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太阳升起来,又落下去。月亮满了又缺,缺了又满。星辰闪烁张布,列满了星空。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就凝结成霜。黄金产在金沙江,玉石出在昆仑山岗。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奈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阅读心得或感受:
这是一部古代儿童启蒙读物,讲述世界的方方面面,自然现象、人文地理等,了解世界的一个途径,通过查阅一些资料,才发出我们也缺这一课,就把自己当做小学生踏踏实实来读,老师说怎样学来教孩子,孩子大了,已经很难受我的影响了,难怪,自己也是步入中年才接触到这些,孩子已过了最佳影响时期,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了,先做好自己。
对于天体、阴阳历、28星宿这些内容还不是特别明确,以前看了点《我说参同契》,有点不好懂,这个感觉一直在,看到这些有点畏惧,一点一点来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1: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12-15 22:24 编辑

第二周 原文内容
龙师火帝(long shi huo di)
鸟官人皇(niao guan ren huang)
始制文字(shi zhi wen zi)
乃服衣裳(nai fu yi chang)
推位让国(tui wei rang guo)
有虞陶唐(you yu tao tang)
吊民伐罪(diao min fa zui)
周发殷汤(zhou fa yin tang)
坐朝问道(zuo chao wen dao)
垂拱平章(chui gong ping zhang)
爱育黎首(ai yu li shou)
臣伏戎羌(chen fu rong qiang)
遐迩一体(xia er yi ti)
率宾归王(shuai bin gui wang )
鸣凤在竹(ming feng zai zhu)
白驹食场(bai ju shi chang)
化被草木(hua bei cao mu)
赖及万方(lai ji wan fang)

需要查询的句子
龙师火帝:
龙师是伏羲氏,他是中国太古时代的三皇之首,他一出场就代表了三皇: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火帝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他是人类文明的奠基人。有了火,人类才告别了黑暗,进入了光明的文明时代,所以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火帝。火帝下来是龙师伏羲氏,伏羲也写作"伏牺",就是制伏野兽的意思,这个时期就是历史学家说的"狩猎阶段"。
鸟官人皇:鸟官是中国太古五帝的头一位,少昊氏,代表了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人皇是人皇氏,代表了远古史上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从黄帝开始,人类的人文文明进程才正式开始了。黄帝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在位100年。从黄帝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记年,从甲子年开始记起,至今有5000年。黄帝手下有六个大臣,各有贡献。创造文字的是仓颉,仓颉造字;制作音乐的是伶论,伶伦造乐;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作医学,发明衣裳的是胡曹。这里用仓颉造字、胡曹造衣裳代表黄帝时代完成的包括指南车、历法、舟车在内的传统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称颂了中国人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贡献。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有虞"、"陶唐"说的是五帝里面的最后两位,有虞是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故人们称他为虞舜。陶唐指尧帝,他姓伊祁,号放勋,因为他的封地在陶和唐(今天的山东一带),所以叫他唐尧。推的意思是辞让,推位是把自己的位子委与贤人。让的意思是禅让,禅让是把统治权让与能者。"推位让国"是连位子带权力一齐交出来,统统交出,毫无保留。后世的帝王但有一线生机就只让位子,不交权力,更有甚者连位子也不让,死了以后再说。历史上能够真正推位让国的,只有尧和舜。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吊的本义是悼念死者,引申义是安抚活着的人。这个字的甲骨文形义是弓箭。因为远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野地里用柴薪一盖,因怕禽兽来吃,所以送丧的亲友就要带弓箭,也是对死者家属的安慰。这两句话引出了中国上古的"三王",也就是禹王、汤王和武王,他们是夏商周三代之王,也是三个时代的代表。禹王的事迹将在第三部分谈,此地只讲汤武二王。周武王姓姬,名字叫发,所以称周发。他讨伐暴君商纣,建立了周朝,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殷汤说的是成汤,成汤姓子,名履,他讨伐夏朝暴君桀,建立了商朝。因为他是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年号成汤,故此又被称作商汤。"汤武革命",以暴力手段推翻暴君的统治,打的旗号都是"吊民伐罪"。吊的意思是慰问,"吊民"就是安抚、慰问无辜的苦难百姓。伐是讨伐,是上对下、有道对无道的一种暴力行为。讨伐罪恶的统治者,就是"伐罪"。
坐朝问道:
"坐朝问道"是秦始皇开始的规矩,在此之前称立朝,后写为"莅朝"。君臣都是坐着,共商国事。《千字文》的时代是南北朝时期,君臣上殿临朝之礼还是沿用秦汉之制,所以这里称为"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意思是垂依拱手, 天下太平。这句话语出《书经•武成书》里有一句话"纯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是垂挂,把上衣挂起来就叫垂衣。拱手是行个拱手礼,表示不做什么事、不用花什么气力就天下太平,无为而治了。平章是平正彰明。《尚书•尧典》里有"平章百姓"的话。平的意思是公平正直,章通"彰",有彰明、显著、鲜明的意思。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黎首代表黎民百姓。黎是形声字,文义从黍,有众多、数目很多的意思。爱是爱护、珍惜;育是抚育、养育。臣是臣服、接受的意思。伏是低头、顺从。戎羌代表了四方的少数民族,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简称。西戎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生活为主。周朝中叶,西戎入侵中原,当时的西戎被称作犬戎,曾迫使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由此开始了东周的历史。羌族也是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后来与汉族融合,定居务农,属于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他们都能够爱护、体恤百姓,四方的少数民族都心悦诚服地归附。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遐是远,迩是近。天下一统,万民同心就是"遐迩一体"的意思。"率宾"等同于"率滨",是四海之内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 :普天之下,远近统一,四海的百姓都拥护、归附于王道的统治。"率宾归王"一句的语义,出自《诗经•小雅•北山》,上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历来就有"王道"与"霸道"之别。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
鸣凤在竹:
凤凰、麒麟和龙是历史上记载的珍禽善兽,只有在仁义道德的太平盛世才会出现。史书上记载,孔子诞生之时出现了麒麟,孔子69岁做《春秋》的时候,有人打猎捕获了一只怪兽,因不识是何物,送来给孔子看。孔子看了,流泪叹气说:“这是麒麟啊!麟啊,你生不逢时啊”!所以五经里面称《春秋》为《麟经》。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有点像大熊猫,要吃竹笋。凤凰中雄性的叫凤,雌性的叫凰,古有三凤求凰的典故。
白驹食场:
《诗经·小雅·白驹》里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执之维之,以永今朝”的诗句。鸣凤与白驹,代表了那个以道德仁义为教化的太平盛世,它具体表现在,有德君主的教化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化是教化,被是施加、覆盖的意思。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化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二个人相靠背之形,本义是变化、改变的意思。“赖及万方”的赖字,是幸蒙、依赖的意思。万方不仅仅指人,泛指一切众生。例如历史上有商汤“解网更祝”的故事。成汤有一天出游,看见郊外的猎人四面布网,还向天祈祷说:“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来的禽兽,都投入我的网中”。成汤见此,感叹人心贪婪、手段残酷。特命解除三面猎网,只留一面,并改祝祷词说:“愿向左的往左逃,愿向右的往右逃,愿向上的往上飞,不愿逃的向下跳。只有命该绝的,才入我的网” 。所以这里才说“赖及万方”,连禽兽也享受到王道统治的恩泽。


查询字词
衣裳:衣: 文言版《説文解字》:衣,依也。上曰衣,下曰裳。象覆二人之形。凡衣之屬皆从衣。 白话版《说文解字》衣,人们遮羞蔽体所依赖的东西。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衣”字的字形,像是一个“人”字覆盖了两个“人”字。所有与衣相关的字,都采用“衣”作边旁。裳文言版《説文解字》:常,下帬也。从巾,尚聲。裳,常或从衣 。  白话版《说文解字》:常,下身穿的衣裙。字形采用“巾”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裳,这是“常”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衣”作边旁 《周易·系辞下》有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有记载中出现“衣裳”二字,衣裳制是华夏文明中服饰礼仪规格最高的形式。 《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黎:
表示割黍米。黍米是远古百姓的主要粮食。造字本义:动词,收割黍米 文言版《説文解字》:黎,履黏也。从黍,省聲。,古文利。作履黏以黍米。白话版《说文解字》:黎,用来粘布作鞋的粘性黍米。字形采用“黍”作边旁,用省略了“禾”的“利”作声旁。,是古文写法的“利”。作布鞋时,用黍米制糊粘合。
戎:
表示戈戟与盾牌。造字本义:名词,戈戟与盾牌,古代士兵的基本装备 文言版《説文解字》:戎,兵也。从戈,从甲。白话版《说文解字》:戎,兵器。字形采用“戈、甲”会义。
羌:
(古代西部民族的独特帽饰),造字本义:以牧羊为生的古代西部民族文言版《説文解字》: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聲。南方蠻閩从虫,北方狄从犬,東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種也。西南僰人、僬僥,从人;蓋在坤地,頗有順理之性。唯東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孔子曰:“道不行,欲之。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羌,西戎部落的牧羊人。字形采用“人、羊”会义。南方蛮闽的“闽”,字形采用“虫”作边旁,北方边狄的“狄”,字形采用“犬”。 作边旁,东方貉的“貉”,字形采用“豸”作边旁,西方羌族的“羌”,字形采用“羊”作边旁:这些代表六种人。西南僰人、僬僥,字形都采用“人”作边旁;大概是因为他们处在坤地,颇有顺理的品性。只有东夷的“夷”采用“大”作边旁。“大” 字,其实就是 “人”字。夷地民俗仁厚,仁厚的人长寿,那里有君子不死之国。孔子说:“我们所在的地区道义不被推行,所以有人想去往九夷之地,于是乘桴筏漂浮于东海。”大概有这事吧。
遐迩:
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虚拟的。表示虚拟之行,即神游,在想象中远行。文言版《説文解字》:遐,遠也。从辵,叚聲。 白话版《说文解字》:遐,边远。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叚”作声旁。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古代可以多箭齐发的排箭,表示较短射程。造字本义:可到达的近处文言版《説文解字》邇,近也。从辵,爾聲。迩,古文邇。白话版《说文解字》迩,距离近。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爾”作声旁。迩,这是古文写法的“邇”字。释义:1、远近。2、遥远。出自汉 桓宽 《盐铁论》,意为“远近”。
率:
强调双手抓纤拉船。造字本义:动词,用纤绳在河岸拉船。文言版《説文解字》:率,捕鳥畢也。象絲罔,上下其竿柄也。凡率之屬皆从率。白话版《说文解字》:率,捕鸟的网。[img=0,18]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B--yishi==/--CBA--si(zu)--/047lv/[4]zhuan(1)jian(1).gif[/img],像丝织的网,上部的[img=0,12]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B--yishi==/--CBA--si(zu)--/047lv/[4]zhuan(1)jian(3).gif[/img]和下部的“[img=0,13]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B--yishi==/--CBA--si(zu)--/047lv/[4]zhuan(1)jian(2).gif[/img]”,是捕鸟网的竿和手柄。所有与率相关的字,都采用“率”作边旁
宾:
造字本义:动词,古代边远方国、诸侯国以美女和金银珍宝朝觐帝王文言版《説文解字》:,所敬也。从貝,聲。,古文 白话版《说文解字》宾,主人所敬重的贵客。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賓”字
王:
造字本义: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文言版《説文解字》: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爲王。”凡王之屬皆从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 白话版《说文解字》:王,人心所向、天下归附和向往的英杰。董仲舒说“古代造字的方法,是在三道横画中间用竖笔连接,叫作‘王’字。三道横画,分 别代表天、地、人,而能够参悟、贯通这三者的人,就是王。”孔子也说“能以一贯三者为‘王’。”所有与王相关的字,都采用 “王”作边旁。李阳冰说:“‘王’与‘玉’有微妙差异,‘王’字的三横中,中间一横比较靠近上面的一横,而‘玉’字的三横距 离均匀。王之所为,就是天义。”   
译文:
500万年前盘古开天地之后,我们的祖先进入远古时代三皇: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人皇就是指远古时代的天地人三皇,传说人皇有九头,乘着云车,驾着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持续了4万五千多年。人类主要住洞穴,住树上,吃生食、穿树叶。因为伏羲氏见到了龙马,于是用龙来给百官命名,把伏羲氏叫做龙师,尊称为三皇之首。火帝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他是人类文明的奠基人。有了火,人类才告别了黑暗,进入了光明的文明时代。后来到了以少昊氏为代表的太古五帝时期。那个时候是太平盛世,有凤凰飞来,因此他用鸟为文武百官命名,所以少昊被称为“鸟官”,以凤为图腾。从黄帝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字,伯余、胡曹发明了衣裳,人类的人文文明进程才正式开始。我们的祖先奉行王道,圣人才可为王,所以尧把帝位禅让于舜,舜又把帝位禅让于大禹。也只有舜、尧才是真正让出帝位和江山。当有暴君统治时,为了安抚、慰问无辜的苦难百姓,成汤、周发用武力让天下归于太平。那时普天之下,远近统一,四海的百姓都拥护、归附于王道的统治。贤明的君主治国有道,与大臣同坐朝堂商定国策,垂衣拱手,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天下太平。贤明的君王爱护体恤百姓,四方的少数民族也都心悦诚服地归附。王道之下,太平盛世,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唱,小白马在草场上悠然地食草,圣君的教化啊,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王道的恩泽啊,遍及万方的众生百姓。

阅读心得和感受
这周的作业稍微有一些章法,逐字查阅和理解,对远古的历史有了一个认识,特别是字的查阅,造字的本意现今的意思演变过程。重点看了黑河女的译文并做了大量的引用,她把译文作为叙事的形式表达出来,连贯而有条理,而我只是生硬的字面解释,这也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和层次的问题,或许这应该是我的方向,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如何能够把这些内容连贯性的把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1:5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12-21 20:59 编辑

第三周学习内容
盖此身发(gai ci shen fa)
四大五常(si da wu chang)
恭维鞠养(gong wei ju yang)
岂敢毁伤(qi gan hui shang)
女慕贞洁(nu mu zhen jie)
男效才良(nan xiao cai liang)
知过必改(zhi guo bi gai)
得能莫忘(de neng mo wang)
罔谈彼短(wang tan bi duan)
靡恃已长(mi shi ji chang)
信使可覆(xin shi ke fu)
器欲难量(qi yu nan liang)
墨悲丝染(mo bei si ran)
诗赞羔羊(shi  zan gao yang)
景行维贤(jiing xing wei xian)
克念作圣(ke nian zuo sheng)

需要查询的句子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本句是第二部分的开端,整个第二部分,是紧紧围绕着五常之德展开的。如果真正理解了五常之德,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抓住了。这两句话,是针对我们人的生命体和生命属性来说的。“身发”在此处,指代我们的肉身。人的生命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物质的“四大”, 一部分是精神的“五常”。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这是印度哲学的概念。古印度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地水火风”四类物质构成的。我们中国人则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 。严格说起来,“地水火风”四大并不是指四种物质,构成这个世界的何止这四种物质!四大的本义是说,构成这个世界的物质有四种基本形态:固态(用地来代表)、液态(用水来代表)、气态(用风来代表),至于火则代表物质有温度,无论生物或非生物都有温度,或高或低,温度是物质属性的一个参数。五常是人的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是天德,这是天赋与人的天性。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中那股冥冥中无法抗拒的力量,这种支配力量被称为天。常是恒常、永远存在、不能改变的意思。
恭维鞠养,岂敢毁伤

“恭”是恭敬、谦逊,“惟”是惟谨、顺服的意思。“鞠”和“养”的意思一样,都是抚育、长养的意思,例如《诗经·小雅·蓼莪篇》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这句话出自孔子讲的《孝经》。《孝经》是儒门十三经之首,历来读书的规矩是先读《孝经》然后才有资格读《四书》。孔子在《孝经》中开篇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们这个身体是受父母遗传而来的,是我们的神识借以居住的房舍,等于是上天和父母借给我们用的,使用完毕以后还要归还的。所以我们对自己这个身体,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如果能够所有,谁还愿意生老病死呢?向别人借来用的东西,一定要妥善保管,弄坏了就没有办法还了,所以这里才说“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贞”字的本义是正,甲骨文形从卜从贝,是最古老的占卜用语。上古卜卦,问事之正不正,就曰问贞。后世假借为端方、正直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意志操守坚定不移。《易经》中称“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洁”是干净、没有污染的意思。“女慕贞洁”是说女子应该追求的是保持自己内心方正的品性和外在洁净的品行。 贞既为正,那么只有止于一才能“正”。谁止于一?心念止于一。能止于一就是正,能守正,就是有贞。不是老公死了不再嫁人就守贞了,心里乱七八糟,一点贞也没有。同样,对男子的要求也有两条,才与良。“才”指人有能力、有才智,有才的人是才子。“良”是指一个人有德,有良心、有德行才叫良。男子应效法德才兼备的贤人,所以男子起名字叫才、良的很多。“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毕竟还是有所不同,表现在本质上的差异就是“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对女子之德的要求是“贞洁”,女子要羡慕、爱慕的是贞与洁,自古女孩子起名字叫贞、洁的很多。历来的规律就是,有才的无德,有德的无才;既有能力又有品德,德才兼备的人太少了。如果二者不可兼得的话,宁愿有德无才,这样不但自己一生平安,还可以遗德给子孙,保子孙荣显。自己吃点苦,但能保证子孙后代超过我们,这有什么不好呢?相反,如果我们这一生只求才不积德,一定会恃才傲物目空四海,结果是天怒人怨,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人的性别虽有不同,但所具有的五常之德是相同的,都是仁义礼智信。这是人格,做人的资格,离开了五常也就不成其为人了。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知过必改”这一句话,也是语出《论语》。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动荡的时候,有四件事是最让人担忧的。第一是人不讲品德的修养,也就是不积德;第二是人人浮躁,不肯老老实实地做学问;第三是明明知道应该做的事却不肯去做;第四就是自己的毛病、缺点总也改正不了,这是孔子每天都在担忧的。“得”与“德”二字通假,“得能莫忘”有两重含义,一是从他人之处有所得、有所能,也就是别人教会我们的东西,使得我们有所得、有所能,我们不能忘,这也是知恩必报的意思。二是我们自己于修心、修身上有所得、有所能,莫忘。也就是刘备白帝城托孤,教育儿子阿斗说的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别人的德能不能忘记,自己的德能也不能够忘记。圣人的一生都活得很累,悲天悯人,我们今天只有“知过必改”,才能对得起圣贤的教诲。
罔谈彼短,靡恃已长
“罔”和“靡”的词性相近,都是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性动词,相当于别、不要的意思 。“靡”字的本义是无、没有,读第三声。这两句话里强调了两个不要:第一不要谈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当你手指别人的时候,只有一根指头指别人,三根指头却指向自己,到头来受伤害最重的正是自己不是别人。第二不要依仗自己的长处而骄傲自大,圣人造字早就告诉我们,自大念臭,有味儿了。再加一点,就是“臭”,臭不可闻。《易经》里八八六十四卦,只有一卦六爻皆吉无凶,那就是“满招损,谦受益”的谦卦陈抟老祖在《心相篇》里也说,“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喜欢称赞自己长处的人功名很难有所成就,这对科考时代的读书人是大忌,因为“满招损”是天理。喜欢谈论别人缺点的人,一生中的障碍很多,自己的身心性命也很容易受伤害,因为自己削了自己的福报。“恃”在这里的意思是依仗,如有“恃强凌弱”的成语。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信使可覆”是个倒装句,为强调“信”字,将其倒装在及物动词“使”的前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过的话要兑现,要能经得住反复考验。“覆”字的本义是翻转、倾覆的意思,此处的引申义为审察、核实、检验。信使可覆”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覆也”。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信与义是一样的,都是说一个人立定的志向、发过的誓愿要经得住检验,要能够兑现。人的毛病之一,就是“常立志”与“常后悔”交替进行。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忘了,不兑现。信是五德之一,称为信德。信主元气,五行属土,对应人的脾胃。凡不讲信用的人,没有不伤脾胃、不损元气的。大地属土,其德主信,如果大地失去信用,春不生、夏不长,是这块地的地气没有了,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孔子说“人无信而不立”,没有信德的人,永远不能立身、立命。
“器欲难量”是说,一个人做人处事,心胸器量要大,大到让人难以估量才好。俗语说“侯王颌下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心小量窄的结果,必然是嫉贤妒能,这样的人不但薄福,而且下场很不好。唐朝著名的两大奸臣“口蜜腹剑李林甫”、“笑里藏刀李义府”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一个人能否担当重任、成其大事,首先要看心量。心大意大,天地给你的舞台就大,你就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小量窄,你自己的路就越走越窄,最后孤家寡人、形影相吊,这是一定的道理。
墨悲丝染
“墨”指的是墨子,《墨子》一书中有个“墨悲丝染”的故事。话说墨子有一次路过染坊,看到雪白的生丝在各色染缸里被染了颜色。任凭你怎样漂洗,也无法再将染色丝恢复生丝的本色了。墨子悲泣地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这个故事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丝一样洁白,一旦受到污染被染了色,再想恢复本性的质朴纯洁,已经不可能了。
诗赞羔羊
典故出自《诗经》。“诗”指的是《诗经》,《诗经•风•召南》里面有“羔羊”一篇,赞美了小羊羔毛皮的洁白。意思与墨子说的差不多,也是感叹人的本性像羔羊的皮毛一样洁白柔软。人应该永远保持这种纯善的、没有污染的本性才好。
景行维贤
这句话属于引经,经文出自《诗经》。《诗经•小雅•车辖》一篇中有诗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说的是贤德之人,德如高山人人敬仰,行如大道人人向往。“景行”是指崇高光明的德行,景字的本义是日照高山,有高大、光明的意思。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为贤人,贤人是人群的榜样,做人的标准。战胜自己为贤,再能成就他人方为圣。
克念作圣
这句话属于引经,经文出自《尚书》。《尚书》里面有“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一句话。庄子用“野马”来形容人狂奔不已的念头和思想,这里的“狂”字就代表了我们凡夫俗子。人如果能够克制住自己狂乱的思想和私心杂念,凡夫就能变成圣人。同理,放纵自己的心念,圣人也会退化为凡夫。

需要查询的字词
四大
四:造字本义:两倍于二的正整数。一”代表混沌太初。古人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混沌太初分出天地“二”极,天地间生出人;“三”,即天地人,衍化出宇宙万物。“四”是特殊指事字,白话版《说文解字》:四,阴数。像四分的形状。所有与四相关的字,都采用“四”作边旁。
大: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造字本义:顶天立地的成年人。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dài)夫”.言版《説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才也。凡大之屬皆从大。白话版《说文解字》: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所以“大”字像人的形象。大,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才”字。所有与大相关字,都采用“大”作边旁。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这是印度哲学的概念。古印度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地水火风”四类物质构成的。我们中国人则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 。
严格说起来,“地水火风”四大并不是指四种物质,构成这个世界的何止这四种物质!四大的本义是说,构成这个世界的物质有四种基本形态:固态(用地来代表)、液态(用水来代表)、气态(用风来代表),至于火则代表物质有温度,无论生物或非生物都有温度,或高或低,温度是物质属性的一个参数。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老子》中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佛家(或佛学)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这四者能够产生一切,包括事物和思想。当然也产生人自身。 3.儒家以天、地、亲、师为四大。
五常
五:造字本义: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二”之间再加一个“二”,用两个“二”表示“四”。“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四”的正整数。白话版《说文解字》:五,金、木、水、火、土五行。依据“二”为字根,“二”表示天地两极,“乂”代表阴气和阳气交错,“五”表示阴阳两气在天地间 交错。所有与五相关的字,都采用“五”作边旁。
常:造字本义:古代长期流行的服饰。白话版《说文解字》:常,下身穿的衣裙。字形采用“巾”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裳,这是“常”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衣”作边旁。
五常是人的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是天德,这是天赋与人的天性。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中那股冥冥中无法抗拒的力量,这种支配力量被称为天。常是恒常、永远存在、不能改变的意思。

表示不公开地暗想。造字本义:暗暗地想望、向往,未曾公开表达。文言版《説文解字》:慕,習也。从心,莫聲。白话版《说文解字》慕,因喜爱而学习、模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莫”作声旁。
效造字本义:在战斗中射击拼杀。文言版《説文解字》:效,象也。从攴交聲。白话版《说文解字》:效,模仿。字形采用“攴”作边旁,“交”作声旁。

莫”是“暮”的本字。造字本义: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日在草上为“早”*  ,日在草中为“莫”(暮),日在树下为“杳”*  。 古人称日升而天地分明为“旦”* ,称日落而天地不分为“莫”(通“暮”* )。
罔形声。从网,亡声。本义:渔猎用的网。)“罔”和“靡”的词性相近,都是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性动词,相当于别、不要的意思 。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又: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书·大禹谟》

靡是一个多音字,读音为mí/mǐ, 基本字义:1. 浪费,奢侈:~荡。~费。侈~。2. 分散:~散(消灭)。3. 古同“糜”,糜烂。 “靡”字的本义是无、没有,读第三声。

造字本义:名词,太阳在高大亭台上投下的影子。白话版《说文解字》: 景,太阳的光。字形采用“日”作边旁,“京”是声旁。

造字本义:名词,具备出众的管理、执行才能的大臣。白话版《说文解字》:贤,多才多能。字形采用“贝”作边旁,“臤”作声旁。

造字本义:神奇 完美的土地神。白话版《说文解字》:圣,汝河、颍水一带,人们将致力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称作“圣”。字形采用“土、又”会义。

造字本义: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白话版《说文解字》:覆,覆盖。一种说法认为“覆”是盖子。字形采用“襾”作边旁,“復”是声旁。。“覆”字的本义是翻转、倾覆的意思,此处的引申义为审察、核实、检验。

造字本义:以日月星辰为参照,估算行程。白话版《说文解字》:量,用秤子测出物品的轻重。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重”作边旁,采用省略了“鄉”的“曏”作声旁。

译文
人的生命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物质的“四大”,一部分是精神的“五常”,也不外身体和心,身体是天地之精华,心是人义礼智信。我们这个身体是受父母遗传而来的,是我们的神识借以居住的房舍,要像敬奉神龙一样全身心护养,完全不敢毁伤。女子应该心念止于一。能止于一就是正,能守正,就是有贞,追求保持自己内心方正的品性和外在洁净的品行。男子应效法德才兼备的贤人,把待天奉道的行动时刻表现在行动中。知道有错必改,能做正确有德的事的内部姿态不离开你的心。不要谈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的长处而骄傲自大。对人许诺的内容,要跟心的盖子揭开的时候一样,人心不可用心欲来算计他能达到的境界。墨子悲泣地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小羊羔毛皮的洁白,蚕丝染色无改,人的本性一旦受了污染,再难恢复质朴纯洁。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为贤人,贤人是人群的榜样,做人的标准。战胜自己为贤,再能成就他人方为圣。


阅读心得和感受
当自己进入青春期的时候,感觉很迷茫,有很多的困惑,最强烈的想法就是需要有一个引路人,需要构架自己在这个空间生存的体系,浑浑噩噩这么多年,原来老祖宗已经把精华留给后人,只需要坐进此道一步一步往前循,找到自己的玄牝之门。天地之身,不要毁伤,爱自己;不家长里短,诚实守信,心胸宽广,走正道;内心方正洁净、德才兼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立志法天则地;保持纯洁本性、德行圣贤、实时自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5 20: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12-29 20:36 编辑

第四周学习内容 德建名立
德建名立(de jian ming li)
形端表正(xing duan biao zheng)
空谷传声(kong gu chuan sheng)
虚堂习听(xu tang xi ting)
祸因恶积(huo yin e ji)
福缘善庆(fu yuan shan qing)
尺璧非宝(chi bi fei bao)
寸阴是竞(cun yin shi jing)
资父事君(zi fu shi jun)
曰严与敬(yue yan yu jing)
孝当竭力(xiao da jie li)
忠则尽命(zhong ze jin ming)
临深履薄(lin shen lu bo)
夙兴温凊(suxing wen qing)
似兰斯馨(si  lan  si xin)
如松之盛(ru song zhi sheng)

需要查询的语句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这两句话着重讨论了德与名、形与表的两种关系。“德”与“名”是一对,名是名利的简称。“德”是因“名”是果,德建才能名立,因好果必好,这是自然的道理。这就是孔子在《易经•系辞》中说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形”与“表”又是一对,这里的“形”指的是人的整体形态,身心两部分都包括在内。心正才能身正,身正了仪表容貌自然端正。《管子•心术篇》中说:“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饰德,万物必得”。管子认为,人的身为馆舍德如贵宾,馆舍不打扫干净就不可能留贵宾常驻。为了留住“德”这个贵宾,我们的身体,这个馆舍就一定要端正。形体端正了,内心的德建立起来了,仪容仪表自然而然就端正了。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空旷的山谷里声音会持续不断,空荡的堂屋中一处发声各处都会响应。“虚堂”是空屋子,“习”是接二连三的重复。我们都有“虚堂习听”的经验,一间空屋子里面的回声很大,在一个角落讲话另外的几个角落里都能听到。“空谷传声”传出的是谁的声音?“虚堂习听”听到的又是谁的声音?都是发声者自己发出的声音。如果不出声,哪里会有“传声”和“习听”呢?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祸福”两句话出自《易经》。《易经•坤卦•文言》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祸与福是一体两面,相对共存的关系。不想要祸就别让福发展到极点,老子不是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话吗?“福将至,观其善必先知之;祸将至,观其恶必先知之”《太上感应篇》的第一句话就是“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语出《淮南子》。《淮南子》上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与光阴(时间)相比,一尺长的美玉也不是宝贝,但是片刻时光却值得珍惜。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脱离的基本关系。“资父事君”的意思是资养父母、侍奉君王,原则要求是两个字“严”与“敬”。严是一丝不苟,敬是诚谨恭敬,恭在外表, 敬在内心。孔子在《孝经》里面说:“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强调了奉养父母、侍奉君王是一样的,都要一丝不苟,虔诚恭敬。汉语里自古孝顺二字合用,孝指内心的诚敬,顺指言行上不拗父母之意。这也是《弟子规》中要求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这两句话是由《论语》“事父母能竭其力”与“臣事君以忠”两句话变化而来的,强调孝敬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尽你所能去做,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忠于君主要能不超越本位,一心一意,恪尽职守。忠的意思是全心全意、恪尽职守。忠字的象形就是方正不偏的一心,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地把本分内的事情做好就叫尽忠。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临深履薄”是事君之道,“夙兴温凊”是资父之道,二者都是严与敬的具体体现。“临深履薄”四个字,出自《诗经•小雅•小旻》一篇。其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面对着悬崖深渊,腿肚子转筋;走在薄薄的冰面上,咔咔声不断,心惊肉跳。古人做人处事、言行举止非常谨慎,因为古人懂得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夙兴温凊”是“夙兴夜寐”与“冬温夏凊”两句话的缩略语。“夙兴”是早早起床,“夜寐”是晚点儿就寝,这句话出自《诗经•大雅•抑》,诗曰:“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古代夙兴夜寐的标准是,做儿女的要先于父母而起,迟于父母而睡。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一个人应该让自己的德行、自己的修养象兰草那样的芳香,象青松那样的茂盛。一个人的德行可以感染人,象香草那样香气远播;同时真正的德行能够耐霜雪,经得住恶劣环境的考验。荀子说过“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谚语中也有“疾风知劲草”的话,说的是在中国西北有一种草,寒风一起百草倒伏,只有它高高地迎风立于山岗之上,这就是中药里面专治风湿病的独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这两句话自勉,自立利他、成己成人。
需要查阅的字词

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在道家思想中,*  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与“”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白话版《说文解字》: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字形采用“彳”作边旁,作声旁。 ①本义,动词: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   ②形容词:合乎天道的,自得自在的。  义项只见于古文,③名词:合乎天道的思想、方法。    /       道德经。④名词:符合是非标准的思想品质。⑤名词:善行,恩惠

造字本义:辟山为址,筑墙造屋②动词:将标志物高置于另一物,竖起,树立  建标 建鼓   ③动词:从无到有地创造、创立。      建党 建军   。④动词:创造性地提出新想法。       建策 建言 建议   

造字本义:动词,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 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与“”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是对“”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 ②动词:称呼,叫喊,说出。    ③名词:称号,代号。      名称 名词  ④名词:声誉。     名声 名誉。⑤形容词:有声望的,众人皆知的⑥动词:发出声音,响不名一钱      大川名谷      一文不名。⑦量词:个,位。    /      一名儿童  

①本义,动词:站在地上。   立场 立地。②动词:登基,使继王位。      立位          立太子 。③动词:竖。    立标 立柜。④动词:开始,创设,创建,设定,制定。   立案 立法

①本义,动词:着色加彩,突显图案。  ②动词:显示,表现。     形成   形容词 。③名词:外观,样子。   形骸 形体。④动词:对照,参看。      相形见绌

①本义,动词:立正,站直②形容词:正直的。    端方 端丽。③副词:正直地,从容不迫地。  端量 端视 。④动词:两手平稳托举。    端茶 端饭。⑤名词:开头,头绪。   端点  。⑥名词:缘由,原因。   端由

①本义,名词:用野兽毛皮制成的外衣。②名词:外部,外面③动词:外显,显示,传达④名词:奏章,向上传达的文件。⑤名词:格式化、栏目化的文件。     表格   。⑥形容词:直系亲缘之外的。    表弟。⑦本义,名词:金属制的数据显示仪。   表壳

①本义,动词: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②动词:收缴,课罚,收税。③形容词:合乎公义的,有道理的 zhèng。       正大 。④形容词:合乎标准的,地道的,规范的 zhèng。   正本。⑤形容词:不偏斜的,平直的 zhèng白话版《说文解字》正,纠正,使恰当。字形采用“止”作字根,指事符号“一”表示阻止错误。所有与正相关的字,都采用“正”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正”字,采用“二、止”会义,二,表示上苍。,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正”字, 采用“一、足”会义,足,也是“止” 的意思

①本义,动词:神因人的过犯而降下死难。祸国殃民.②名词:灾难,灾患,不幸事件。   祸端 祸根.白话版《说文解字》:禍,灾害,表示神灵不予保祐。字形采用“示”作边旁,“咼”是声旁。

①本义,动词:躺在席子上。②动词:凭藉,依靠。   因材施教。③动词:沿袭,承接。    因袭。④名词:缘由,缘故。   因果。⑤连词:表示缘由。   因此
造字本义:内心无法接受的,反感的③形容词:可恨的,心坏的,歹毒的 è。   恶霸。④名词:坏行为,罪过 è。     /       作恶

①本义,名词:储备的粮食。②动词:堆叠,累加,汇集。③动词:滞集,阻滞。④名词:数学方法乘的结果。

造字本义:动词,用美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从甲骨文字形看远古祖先的幸福观,* 为帝王所赐,是临死获赦而活着;“”为上苍所赐,是神佑而富足安康。

造字本义:用绳线捆绑动物白话版《说文解字》缘,装饰的衣边。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彖”作声旁 ⑤名词:深刻的联系、关系、机会。      缘份 。⑦连词:因为,由于,凭。     缘何至此。

①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温和。②形容词:仁慈的,有良心的,友好的。   善良。③名词:义行,义举。④形容词:吉祥的,美好的。⑤动词:使美好,办好。  善后。

造字本义:手持财礼,眉开眼笑前往祝贺

造字本义:战争的胜利者或主人,强迫战俘或奴隶比武,以此取乐白话版《说文解字》:竞,争着说话。一种说法认为,“竞”是相追逐。字形采用“誩”和“二人”会义

造字本义:名词,旅费,路费白话版《说文解字》:资,财货。字形采用“贝”作边旁,“次”作声旁。

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出使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③动词:遵从上级命令,奉行,办理,服务。    事本 事君

造字本义:体罚、训斥,用苛刻的硬标准要求。白话版《说文解字》:严,教训、命令,督促紧急。字形采用“吅”作边旁

造字本义:用食勺为别人添食

肃也,肃部曰:肃者持事振敬也,与此为转注。心部曰:忠,敬也。戁,敬也。憼,敬也,恭肃也。憜,不敬也。义皆相足,后儒或云主一无适为敬,夫主一与敬义无渉。且文子曰:一也者、无适之道。淮南诠言曰:一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适即敌字,非他往之谓。


造字本义:儿孙搀扶老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

本意守卫的士兵对流氓逃难的人进行盘问,后加口,喝问何人,从何方而来。加立,表示喝令站起来。工地上士兵喝令累到的劳役站起来继续干活。①尽;用尽:竭力|竭尽全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干涸:枯竭|竭泽而渔

造字本义:名词,强壮有劲的手臂 白话版《说文解字》:力,筋骨。像人的筋骨形状。平治天下的功能也叫“力”,这种“力”可抵御大灾。所有与力相关的字,都采用“力”作边旁。

造字本义:形容词,内心公正,不偏私情②副词:公正地,无私地,恳切地

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毛刷清洁食物被完全吃完后的盛器③本义,动词:最大限度地投入

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开口发话,作出权威性指示


译文
养成了好的道德,好的名声就会建立;心的形画得端正了,言和行就符合天理。心谷空旷、心声悠远、心堂虚静、心音绕梁。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一尺长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但是一寸光阴要珍惜。奉养长辈、履行社会赋予的职务,要有严格的标准和戒慎之心。孝顺父母、履行社会职责要全心全意、恪尽职守。为人处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要“夙兴夜寐”与“冬温夏凊”,早起晚睡,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注意防暑降温,侍候父母让他们感到冬暖夏凉。让自己的德行像兰草那样的清香,像松柏那样的茂盛。


心得:
形端表正,心的形画得端正,言和行就符合天理,这句好有感觉,内部在说话,心如何端正,我们的老祖宗早已告知,资父事君,曰言与敬,在家庭中承担家庭角色的责任,在社会中要履行社会责任,生活在这个空间,有不同角色的责任,而责任需要用尽自己的心力去做,前段时间的困扰或许找到答案,也许还会有横向比较,只能说有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没有去做,或许有些看到这样的环境干脆不去做,划不来。而整体的改变是需要一部分人的带动和影响逐步转变,付出的更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9 20: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月总结:
开始从自然、历史、天文、地理呈现出世界的样子,逐步引入做人的行为准则。《千字文》的阅读带领我走进这个空间生存所需要的准则,在这儿有一个说明书,那儿有个行为准则,各个存在的地方都有广而告知,一切都归扰于心的空间,心正了,言和行就符合天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1 19: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9-1-2 21:33 编辑

第五周学习内容

渊澄取映(chuan liu bu xi)
容止若思(yuan cheng qu ying)
言辞安定(rong zhi  ruo si )
笃初诚美(du chu cheng mei)
慎终宜令(shen zhong yi ling)
荣业所基(rong ye suo ji)
籍甚无竟(ji shen wu jing)
学优登仕(xue you deng shi)
摄职从政(she zhi cong zheng)
存以甘棠(cun yi gan tang)
去而益咏(qu er yi yong)
乐殊贵贱(yue shu gui jian)
礼别尊卑(li bie zun bei)
上和下睦(shang he xia mu)
夫唱妇随(fu chang fu sui)

需要查询的句子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川”是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川字的本义就是河流。人的德行可以经父一代传至子一代,以至子孙万代,遗传的通道就是孝道。子孙尽孝就可以享受祖先积累的福德,后人不孝这个通路就断掉了。因此问题出在我们这里,与祖先没有关系。象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他以儒生统帅军队,保家卫国、官高位显,家中却一贫如洗,自己用薪俸收养了一百多个孤儿,自己死后的棺材都是别人送的。但他积累的深福厚德,荫蔽子孙何止百代。他死于公元1052年,直至现代范家一门仍然是人才辈出,这不能不说是范仲淹的德行川流不息。“渊”是水停之处,深水潭叫作渊。潭水澄净,可以象镜子一样照见自己的容貌、仪表。祖先建立的德行象潭水一般洁净无染、清澈照人,后人应该以此为鉴,在此基础上再建立起子孙后代自己的德行,这样一代一代传续下去,才叫做“川流不息”。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这两句话出自《礼记•曲礼》。《礼记》上有“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的语句。俨是恭敬、庄重。容貌恭敬庄严,举止沉静安详就是“容止若思”。“容”指人的容貌仪表,“若思”是若有所思,人的仪容举止要安详,要从容不迫,不能毛毛草草。“言辞安定”是说,言语对答要安定沉稳,要有定力。古人教导我们,君子应该是“修己以敬,安之以人”。内心敬才能重,重了才能定。内有定,外表的仪容举止才有安。“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的根本在于“敬”,所以“毋不敬”的后面才是“俨若思,安定辞”。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马跑得很慢叫作“笃”,引申义是厚实、硕大,如有笃爱(厚爱)和笃交(深交)的用。“初”是指一件事的开端。任何事情,无论修身还是求学,有好的开端固然很好,但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就更属难能可贵。“慎终”是“慎终如始”的简称,“令”也是美、善的意思,例如有成语“巧言令色”是说好话、装笑脸。人做事虎头蛇尾的多,开端很好决心很大,但没有三天的热乎气就凉下来了。老子也说:人往往是功亏一篑,常于“事几成而败之”。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修道,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哪里有不成功的道理呢?注意这两句话的修辞特点,笃初对慎终,诚美对宜令。诚、宜均为肯定副,诚有确实、的确的意思;宜有当然、应当的意思。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荣业”是荣誉与功业的简称。“籍甚”的意思是凭借于此而更加强大,《汉书?陆贾传》文中有“名声籍甚”的话。为什么要慎终如始,为什么要小心谨慎地做人?因为这是一个人一生荣誉与事业的基础,有了这个根基,荣业的发展才能没有止境。但是这个荣业的基础在那里?“所基”的又是什么呢?就是前面所谈的“德业”与“德行”。“德建名立”才是人生追求的荣誉、事业的基础,如果能够将其发扬光大下去,子孙万代的荣业都将是永无止境的。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学优登仕”是引用《论语?子张篇》里“学而优则仕”一句话,但这仅仅是子夏说的半句话。完整的句子应该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我们与他人讨论问题,一定要允许别人把话说完,只听了半句话就大放厥词,批评孔子宣扬“读书做官论”,不是无知又是什么呢?中国上古时期,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取士,在十个青年中选一个优秀的出来,就叫作“士”。士字不是上十下一吗?被挑选出来的士,由国家出钱进行再培训,学礼法、学政策、学法规等政事。培训完成以后,再挑选优秀的士子出来为人群服务。这时的士加个亻旁,叫作“出仕”,也就是放出去做管理工作。哪里是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做官,如此简单呢?作官政绩好的人,又被选拔出来再培训、再提升,就是“仕而优则学”。“摄职”是先给一个代理官职,摄是辅助、佐助的意思。从政是参与政事的讨论与处理。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即使是学优登仕的优秀人才,也还是要从见习、代理等职位开始做起。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
一旦“摄职从政”以后,就要像周召伯那样,人虽然死去了,但百姓永远怀念他。“甘棠”就是现在的棠梨树,也叫杜梨树,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召南?甘棠》篇。周召伯,姓姬,名奭,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兄弟,曾帮助武王伐纣。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没有几年就病故了,儿子成王继位。成王才十四岁无法主理国事,就由他的叔叔周公旦协助理政。朝中的反对派就聚集在召伯身边形成另外一股力量,召伯虽非文王嫡出,但还是与周公一起共同辅佐成王理政。召伯巡视南方的时候,曾在一棵高大的甘棠树下休息、理政,后人因为怀念召伯,一直不忍心伐掉这棵甘棠树。《诗经》中唱道:“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意思是“甘棠树啊高又大,不能砍啊不能伐,因为召公曾休息在这棵大树下”。后世就用“甘棠”一词,指代为官者的政绩与遗爱。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音乐要根据人们身分的贵贱而有所不同,礼节要根据人们地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礼之用和为贵”,天地人三才之道无一不是要求达到“和”的境界,天道、地道、人道都要和,和合万物才能生养。天道之和叫“太和”、地道之和叫“中和”、人道之和叫“保和”,“保和”的意思是要求人保持住天地赋予的和气。和合二仙是一对,此和就有彼合,有感就有应。上有和下就有睦,所以说“上和下睦”。“和”是协调、平静、美好的意思;“睦”字从目,目顺也,就是看着顺眼,引伸义为亲近、好合。长辈与晚辈要和睦相处,就是“上和下睦”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唱”是“倡”的通假字,有倡导、发起的意思。“夫唱妇随”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



需要查阅的字词

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白话版《说文解字》 礼,履行敬拜活动。用来敬神致福的仪式。字形采用“示、豊”会义,“豊”也是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礼”  广义的“礼”是中国文化的统称,包括了哲学、政治、社会、教育等等,所有文化内容。狭义的礼指社会秩序,特别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现代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等内容。
为什么要研究礼?礼的作用是什么呢?孔子的学生,有子在《论语·泰伯篇》中说过“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在于和,有了和才能达到儒家“仁”的境地。中国文化千经万论、诸子百家,归根到底就是追求这一个字“和”。子思为此着了一部《中庸》,他强调说“致中和天地位焉”。天地之所以能够定位长存,是因为达到了中和的状态;人之所以健康无病,也是因为有中和之气,所谓心平气和才有健康。过去中国人流行拜财神,财神旁边就有和合二仙,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没有“和”什么也办不成,什么也得不到。

造字本义:动词,和着演奏歌唱白话版《说文解字》乐,五声八音的总称。,像鼓鞞的样子。木,表示鼓鞞的支架


广义的“乐”是艺术形式的总称,包括了现代的音乐、舞蹈、美术、影剧等艺术形式。狭义的乐指音乐。乐有什么作用呢?没有乐行不行呢?
  没有艺术修养,人生会很枯燥乏味,连自己哄自己玩的玩意儿都没有,生活不是会很枯燥吗?所以要用乐来调心。古代的伟人都懂艺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同时又是大文学家、大书法家。无论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烦恼有多么大,通过读书写字、吟诗赋棋、吹拉弹唱就化解了,不像现代人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不弄出个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不算完。所以我们要懂得古人设置礼乐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何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何哉?”孔子说:“礼啊礼啊,不是送两包点心就是礼,那是我们的文化精神、文化哲学;乐啊乐啊,不只是唱歌跳舞就是乐,那是要将我们的精神升华到永远乐观的境界。”


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礼记·乐记》伶伦作乐。--《礼记·世本》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周礼·保氏》以乐传教。--《吕氏春秋·慎行论》和乐之本。置酒设乐。--《汉书·李广苏建传》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乐作焉。--宋· 苏轼《石钟山记》又如:《乐》之五声(指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乐记》(《礼记》中的篇名。简述了音乐起源及作用,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之一);乐官(古代管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乐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乐德(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仪(有音乐相配合的礼仪)
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弯弯曲曲的河道中流动的水。有的甲骨文将表示流水的多点弯曲虚线简写成三点。有的甲骨文将三点构成的弯曲虚线简化成弯曲的实线造字本义:名词,山谷间由山涧、溪流汇成的湍急小河

造字本义:女子顺从答应

造字本义:动词,给马嘴套上竹笼

造字本义:手捧装满丰收粮食的盛器,走上祭台敬献神灵

意译:
祖先建立的德行象江河水一样川流不止,流传到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停息。如潭水一般洁净无染、清澈照人,可以照见自己的人形,以此为鉴,内心有敬才能重,重了就能定,心定仪容举止安详、言语措辞稳重,从容沉静。任何事情,无论修身还是求学,笃定、有好的开端,但要慎终如始,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就更属难能可贵。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这是一个人一生荣誉与事业的基础,有了这个根基,荣业的发展才能没有止境。以此为根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已任摄职从基层开始做起。要像周召伯那样,鞠躬尽瘁,人虽然死去了,但百姓永远怀念他。中国文化千经万论、诸子百家,讲究和,乐有贵贱、礼有尊卑,各在其位。天道、地道、人道都要和,和合万物就能生养。妇跟随夫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心得:
一切都归根于心,祖先的德行古训扎根于心,修身齐家慎终如始稳固于心,才会从容沉静、明清虚静、行不言之教、天地相合、合于道。
有些明白古代皇家的子孙从小广读中华经典,感念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如此瑰宝,如同垂垂白发老人不厌其烦谆谆教诲。华夏子孙有福。我们不仅接住还要传承、延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8 21: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9-1-12 13:11 编辑

第六周学习内容

外受傅训(wai shou fu xun)
入奉母仪(ru feng mu yi)
诸姑伯叔(zhu gu bo shu)
犹子比儿(you zi bi er)
孔怀兄弟(kong huai xiong di)
同气连枝(tong qi lian zhi)
交友投分(jiao you tou fen)
切磨箴规(qie mo zhen gui)
仁慈隐侧(ren ci yin ce)
造次弗离(zao ci fu li)
节义廉退(jie yi lian tui)
颠沛匪亏(dian fei fei kui)
性静情逸(xing jingqing yi)
心动神疲(xin dong shen pi)
守真志满(shou zhen zhi man)
逐物意移(zhu wu yi yi)
坚持雅操(jian chi ya cao)
好爵自縻(hao jue zi mi)

需要查询的句子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这两句是谈教育的原则,要将师教与家教结合起来。在外面要接受老师的训诲,在家中要奉持母亲的规范。古代的规矩是,父亲在外做事、挣钱养家,所以常年不在家,只有到了年底放长假的时候才回来。小孩子在家里的教育,主要由母亲负责,所以女人的主要职责就是相夫教子,两项内容。小孩子自降生至三岁以前,接触最多的就是母亲,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小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样板,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母仪母教。世上先有孟母,然后才有孟子,周有三太:太姜、太任、太姒,才有文王、武王、周公,才有周朝八百年的天下。现代的妇女都嫌丈夫挣钱少,不管孩子的教育,自己出去做女强人了,这个世界上哪里还会有忠臣孝子呢?

“傅训”是师傅、师长的训诲,属于师道。传统教育中的“师”分为“人师”与“经师”,人师的责任是教学生化性、立命,学做人,经师则负责知识的传授。韩愈在《师说》里面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教做人是第一位的,知识的传授在其次。不会做人,知识越多危害性越大,因为“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古代的“傅”多为“人师”,要对一个学生的品行负责,所以专制时代的学生犯过,常常要追究“傅”的责任。“师”则多为传授技艺的“经师”,一师之徒,往往有十几个、几十个之多。

“母仪”是母亲的举止仪表,过去大臣给皇太后送匾额,都题写“母仪天下”,这是恭维话,但也是劝勉的话,勉励皇太后做天下人的榜样,所以母亲在子女面前的言行举止不可不谨慎。

教育必须是老师与家长联合起来,有些话只能老师说,有些话又非家长讲不可。家教与师教象人的两条腿一样缺一不可,所以《三字经》上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这两句话是前面讨论过的,对孝道的第一圈拓展,将爱心扩展到自己的家人。对待姑姑、伯伯、叔叔,要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同样,对待侄儿、侄女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犹子”犹如自己的儿子,《礼记?檀弓》上说:“兄弟之子,犹子也”,显然就是指侄子。人非圣贤,不可能一步就做到大公无私。怎么办呢?就要一点一点来。孟子说,分成三步来走:第一步“亲亲”,先关心自己的家人,先从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做起。把钱财施舍给外人舍不得,帮助自己的亲人总应该可以了。第二步“仁民”,关心同类人,我们都是人,是同类,应该互相帮助。第三步“爱物”,爱护众生、爱护这个生态环境,所谓的“天同覆,地同载”。

孔子说过,对父母尽孝是小孝,是孝之始;能够爱天下人、爱万物才是大孝,是孝之终。孟子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自己的爱心拓展开来,就是贤人、就是菩萨。一步就做到“众生平等”当然好,如果一下子做不到,就要一步一步来,欲速则不达。经常看到学佛的人,烦自己家里人,烦自己的父母,反而跑到庙里去做功德、去供养法师,这就本末倒置了。林则徐“十无益”中的第一条就是“父母不孝,奉神无益”。父母是世间的两尊活佛,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是助人成道的活菩萨,是大护法。放着活佛不拜、活菩萨不亲近,反而向外跑,就背道而驰,大错特错了。


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这两句话谈的是五伦中的兄弟之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孔怀兄弟”四个字,出自《诗经?小雅?常棣》一篇,其中有“死丧之畏,兄弟孔怀”的诗句。“孔”是程度副词,有非常、最如何之意。“怀”是关爱、关怀。“孔怀”就是非常关怀、关爱的意思。兄弟之间的关系是血缘关系,亲近无比,是朋友关系不能相比的。故此,后世多用“孔怀”二字,指代兄弟手足之情。

兄弟之道在五常之中属于礼德,原则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悲伤的是父母,所以《弟子规》中才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古人有一首叙述兄弟之情的诗,讲得很有味道。诗中说:

兄弟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

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

兄弟不和,总是因为“争”“贪”而起的争端,其中各自的妻室往往没有起到好作用。想想古人的兄弟之情、姊妹之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见贤思齐,处处约束自己,为兄弟姐妹提供方便。兄弟本是同气连枝,一母所生,各自的后代又都叶茂枝繁,成为新一伦的弟兄。父一辈如果能做出“兄友弟恭”的好样板,后代的兄弟姊妹以至于堂兄弟、堂姊妹之间也一定会效法。这是真正的“荣业所基”,比遗财给子孙重要得多,所以孔子才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这是谈的是五伦中的“朋友道”,是兄弟之道的拓展。一个人果真能够做到“兄友弟恭”,一定能够结交到良朋益友。如果手足之情都处不好,哪里会有真朋友呢?所以“十无益”中的第二条才说“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五伦中的其他几伦都好理解,唯独“友道”不好理解。为什么朋友也算一伦呢?人在一生之中会遭遇无数的痛苦与烦恼,有的痛苦上不可对父母师长言说,下不可告妻子兄弟,只能向朋友倾诉。人在一生中没有几个知心朋友是很痛苦的,也是做人的失败。交朋友一定要投分,也就是投脾气、投缘分,不是一类人就千万不要聚到一起,因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况且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彼此不是一类,就格格不入。朋友之道讲一个信字,彼此推心置腹,诚信有义,才是真朋友。现代社会是工商时代,凡事都讲一个利字,无利不早起。这种名利场中的酒肉朋友,与此处讲的“友道”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一定要辨别清楚。

朋友相处,应该像曾子说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弟子规》中说“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朋友之间有进步要互相鼓励,有过失要互相规劝,有困难要互相帮助,有心得要互相交流,这就是“切磨箴规”。切磨是“切磋琢磨”的缩略形式,意指对学问的探讨与研究。“箴”字的本义为竹针或石头针,可用于针灸治病。箴文是一种告诫类文体,起规劝、纠正作用,箴言就是有哲理作用、能激励人的座右铭。规是劝告、建议。

朋友间的规劝要注意分寸和尺度,这是“交友投分”的另一重含义。“分”是本分、分量,“投分”就是要恰如其分。朋友间相劝要适可而止,不听也就算了,我们作为朋友的责任尽到了,再劝就会结怨。所以孔子在《论语》中告诫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过分了就会自取其辱,那又何必呢?

“切磋琢磨”这四个字,本义是指玉石加工过程的四道工序。从昆仑山采来一块石头以后,第一道工序就是“切”,从中间剖开看看石头里面有没有玉,有多少块玉。有的石头里面根本没有玉,有的只有星星点点的小玉,只能做戒指面。有的石头里面真有大玉,可以做成价值连城的工艺品。第二道工序是将石头中的玉“磋”出来,这种未经雕琢的原料玉石叫做“朴玉”。接下来要按照朴玉的形状进行雕琢,或雕凿成玉佩首饰、杯盏盘碟、佛像神像等等,就叫“琢”。最后一道工序是磨光,就是“磨”。前两道工序一个人干不了,所以要“两个人切磋切磋”;后两道工序可以自己干,因此说“让我琢磨琢磨”。


仁慈隐侧,造次弗离

仁慈就是仁德,仁是体,慈是用,表现出来就是爱心。能够不讲条件的博爱就是慈,慈的本体就是仁,它们是一体三面,同出而异名。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根本。《论语》二十篇中有“里仁”一篇,专门谈仁的体和用。

仁是抽象的哲学概念,不能离开具体的事项空对空地讨论,所以孔子举了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仁者爱人”,有爱心,能够爱人、爱物就是仁,这是孔子不得已的说法,因为爱毕竟还不是仁的全部境界和内容。中国有一句话,叫作“博爱谓之仁”,有人说这是孔子说的,其实这是唐朝韩愈说的,不是孔子的话。

普通人的爱是有条件的,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喜欢就爱,不喜欢就不爱,所以爱字里面有心。简化汉字的爱干脆连心也掏去了,赤裸裸地告诉人爱是空心的、假的,信不得。慈则是爱的升华,是没有条件的爱。母亲疼爱儿女是无条件的,这种爱就是慈,所以称母亲为慈母。

“隐恻”也称为恻隐,是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不忍,是仁慈之心的表现,所谓“恻隐怜人谓之慈”(《贾子道术》)。如果分开来解字,“痛之深为隐,伤之切为恻”。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尽心上》)做人的标准以恻隐之心为首,没有恻隐之心就不是人,这并不是孟子在骂人,事实确是如此。

孟子举了“孺子坠井”的例子,一个人看到有孩子掉入井里,他瞬间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救人,根本没考虑是否有奖金,是否受表扬之类的条件,这就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点。

“造次”的本义是仓促、匆忙,引伸义为草率、轻忽、唐突。人在忙乱仓促、来不及思考的时候,仁德所表现出来的慈爱、恻隐之心也不能够离开、不能够抛弃,就是“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颠沛匪亏

“节义廉退”说的是五常之德除仁以外的其余四德“信义智礼”。“节”的本义为竹节,竹子可以被剖开,但其中的节不会扭曲,由因引伸为气节、操守,所谓“君子竹,大夫松”,说的是人应该有所守而不变。这里用“节”来代表五常之中的信德。古代国家的特使出访,手中都要持着一根竹子做的“旌节”,人在旌节在以象征国家的主权与尊严。西汉的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流放到北海牧羊十九年,汉昭帝时才被迎回中原。苏武须发入雪,手中高举着那根旌节回到长安,被传为千古佳话。

“义”是孟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孟子一生追求的目标。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大义凛然”是孟子做人的标准之一,虽有敌军围困,只要“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廉”指一个人有操守,不苟且,在五常中代表“智德”。“退”的意思是谦退、谦逊、礼让,是“礼德”。


性静情逸,心动神疲

“性”是天赋的、天生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心理活动的本体。“性”的表现形式就是“情”,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本体,依托于“情”这个形式表现出来,以便与同类进行交流。“情”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形式,医学上叫做“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情是由性所发出的,性一动就发为情。子思在《中庸》里面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其节谓之和”。未发是性之未动还没有变为情的时候,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叫做“中”(上古时代的中原音,今天的河南话里“中”还是读第三声)。

一旦性情发动,性变为情了,就要“中其节”,节是节骨眼、是关键、是物体的连接点。“中节”就是要正中靶心,恰到好处,能中节就是和,和就不伤,己人都不伤。人非圣贤不可能没有情感,性一动就变为情感,既有情感就要发作表现出来。发作可以,但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孩子闯了祸,教育得恰到好处,他一定乖乖地接受,不会记恨父母,这就是和。如果处理得过了火,将孩子以前的过错、陈糠烂谷子一起翻出来,他一定不服气,因为你没有中节。掌握这个火候,就需要智慧与经验。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守真志满”是守住真常之性。“真”指人的本性、本质,“守真”就是守住自己纯真的本性和操守。能够守住真常之性,人的心志就会饱满。如果跟着外物跑,心被外物所动,人的意志就被转移、被改变了。


坚持雅操,好爵自縻

这句话是这一部分的结语,也等于是给第二部分下的结论。一个人只要能够坚持高雅的操守,好运自然会来临,哪里用得着向外面去求呢?

“雅操”指高雅的操守、高尚的道德追求,即“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与“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五伦之道。能持五常之德、行五伦之道,才为此地所讲的“坚持雅操”。但人都是正眼未开,不知正身求己,反而拼命地向外追求,希望福从天降,这是不明理。理不明就无法行道,道不行就没有功,没功就没德,没德福从哪里来呢?如果反问自己,我们到底缺少什么?大概都是“缺德”。如果上天能够恩赐,赐予我们的也只有德而已。

“好爵自縻”一句出自《易经》,《易经?中孚卦》里面有一句“我有好爵,吾与尔縻之”的话。“爵”是古代青铜制作的酒具,因贵族的等级不同使用的爵器也不同。后世把爵作为爵位、爵号、官位的总称,好爵即指代高官厚禄、好运气、好机会。

“縻”的本义为拴牛的绳子。拴马的绳子叫羁,拴牛的绳子叫縻,羁縻合用是牵制、笼络的意思。縻字的引伸义为牵系、拴住,“自縻”就是自己跑来拴住自己,也就是自修己德、自求多福,好运自来的意思。中国文化是自立的文化,儒家思想中不认为有个能拯救人类的上帝,解救人类的只有人自己,人的良知良能才是拯救人类自己的最后希望。

中国人历来讲究求人不如求己,求己者贵,知足者富。《易经?乾卦》的第一句话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而后才有外援,自立而后才有天助,所以叫做“自縻”。


需要查寻的字词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运输的船只。,甲骨文(两只手,表示运送与接收)(舟,两岸间运送货物的工具),表示用船只在两岸间运送。造字本义:动词,用船只往返两岸,为隔岸的人运送物品 白话版《说文解字》:受,相互交托。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河流。,古鈢字形川,河流言,说话),比喻像河水一样滔滔不绝地教说。造字本义:动词,不停地告诫、命令、呵斥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封地边界的茂盛植物。,金文(丰,茂盛植物)(双手),表示手持丰茂植物。篆文再加“手”,强调恭敬持举。造字本义:双手恭敬持举丰茂植物,祭拜土神,以求种植丰收

”是“(仪)”的本字。,甲骨文羊,祥,吉兆我,武器,借代战争),表示吉兆之战。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的“仪式”本义消失后。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为神灵福佑的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误写,表示酒坛。造字本义:狗喝醉而动作迟缓,不知所向

造字本义:两人并肩挨着
怀
”是“”的本字,表示将哭泣流泪的孩子抱在胸前,以示爱护与安慰。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将伤心哭泣的幼儿抱在胸前加以安慰

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地的“二”的两横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地之间的汽流。造字本义:名词,易于在天地之间均匀扩散、飘逸的第三态物质,汽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粗涩、不光滑。籀文(麻,粗糙)(石盘),表示有粗砺槽纹的石盘。造字本义:用两块凿有交错麻点的石盘组成的石具,用来加工食物,去壳或粉碎
颠沛
颠,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仆倒。表示头部仆地。造字本义:跌倒,以头着地。白话版《说文解字》颠,头顶。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呼吸器官。造字本义:沼泽,多水草之地白话版《说文解字》沛,河川。源出辽东番汗塞外,于西南方汇入大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巿”是声旁。
颠沛,受磨难、挫折、贫困。


,,造字本义:用树枝、竹叶作掩护,非法持刀截路掠货 白话版《说文解字》匪,一种器物,像竹筐。字形采用“匚”作边旁,采用“非”作声旁。《逸周书》上说:“在匪中装填黑色、黄色的帛布。

,造字本义:动词,气力不足,未将号角吹响号角吹不出任何声音叫“”(表示完全缺乏中气);号角未能吹响、只发出“嘘嘘”声叫“”;号角高亢并紧急叫“”(“呼”,部落紧急招集的号角);号角吹得音调悠长、稳定、没有起伏变化叫“(号音平直,表示平安无事,没有警情)。

,甲骨文(兔)(止,“趾”,行进),表示追逐野兔。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辵”(行进),强调猎人“追逐”的含义。在所有猎物中,温顺易捕的,莫过于野兔,因此野兔逃脱会成为古人捕猎失手的深刻印象。造字本义:动词,野兔逃脱猎人追捕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表面。造字本义:形容词,表面的病态,即困乏、倦怠,稍加休息即可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均匀,平均。篆文(水)(均匀),表示水充斥每一处。造字本义:容器内液体饱和。
坚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善于管理、组织。造字本义:动词,加固壁垒或城堡等防御工事,使敌人攻而不克
持,寺”是“”的本字。表示持守、维护、控制。造字本义:保守,维护,控制白话版《说文解字》:持,抓握。

真:造字本义:贞卜如验的贞人,贞卜高人白话版《说文解字》真:长生不死的人变形升天。
志:本   字 “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金文[img=14,27]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A--renti==/--CAJ--xin(zu)--new/004zhi/[2]jin(1).gif[/img][img=14,15]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A--renti==/--CAJ--xin(zu)--new/004zhi/[2]jin(1)jian(1).gif[/img](之,前往)[img=14,16]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A--renti==/--CAJ--xin(zu)--new/004zhi/[2]jin(1)jian(2).gif[/img](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与“”,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 于:*  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为最深刻心念,是特别的“”,多化于教育,具 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刀刃溅血。甲骨文(牛)(勿,血溅刀刃),表示用刀杀牛。造字本义:杀牛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杀牛为*  ,解牛为[url=][/url]* 白话版《说文解字》:物,万物。牛为大物;天地万物之数,起于牵牛,因此字形采用“牛”作边旁,“勿”作声旁。
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造字本义:心声,心念,心志。”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  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  ,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


意译:师者教化学生学做人,立命之本,学生要谨听教诲。母者是子女的榜样,言行举止要谨慎,在位。做人要有孝道 ,除了孝敬父母,对待姑姑、伯伯、叔叔象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对待侄儿侄女也像对待自己子女一样。兄弟姐妹本是同根生,要兄有弟恭、见贤思齐的相处,是孝道的体现、也是荣业所基。臭味相投的朋友能够走到一起,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相互箴言、把握分寸,成为终身的良师益友。侧隐怜人之心在任何时候都要俱备。信义智礼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能丢。守住自己纯真的本性和操守,不被外物所移。始终坚持高尚品德的追求,自修己德,好运自来。

心得:
这几句的描述有做人的位置感,责任感,如何做人的问题具体化,内部姿态的根本基石,可操作性强。

心的容量扩大之感,只有心量够大,才能装得下这些,切磨箴规,才有行动,才能在位。
生活中自己有些方面也是往这个方面在行动,会出现动力不足、能力不足,信念不够坚定,如此,标杆插在那儿,朝着走就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0: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9-1-19 19:31 编辑

第七周 学习内容

都邑华夏
东西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旁启
甲帐对楹
肆筵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需要查询的语句
都邑华夏,东西二京。

中国最古老的两个都城,一个是东京洛阳,一个是西京长安。洛阳号称是九朝古都,历史上前后有九个朝代在洛阳定都。洛阳建都的历史,比长安还要早,是在西周的时候开始建立的。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没有几年武王就病死了,由十四岁的儿子成王继位。成王幼小不能理政,就由他的叔叔周公辅政。殷商的政权虽然被推翻了,但前朝的遗老遗少等贵族还在,他们并不甘心服气。为了安全起见,就在西周首都亳之外的洛阳建立了洛邑,然后把前商朝的贵族都迁到洛阳,以防他们捣乱。

周平王的时候,西部的少数民族犬戎入侵中原,扰乱周朝,连"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也被杀死了。继任的周平王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国都东迁到洛阳,史称"东京"。以后的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以至唐朝初期也都将国都设在洛阳,所以才称洛阳为"九朝古都"。

西京长安,简称西安,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中国的中心,所以是"十一朝古都"。最早在长安建都的是西汉,之后有秦魏北周隋唐等多个朝代均定都于此。西安周边有多处历史遗迹,如东边的半坡村,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离现在有7000年了。一个东京洛阳,一个西京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宏伟的两个都城。

什么叫做"都邑"呢?"天子所宫曰都",天子住的地方叫都;"诸侯所都曰邑",诸侯住的地方叫邑,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和省会的概念。

中国的文化灿烂光华,故此称为"华";中国的土地辽阔无边,因此叫做"夏",华夏就代表了中国。京字甲骨文字形为高大的土堆,以后成为一个国家首都的专用词。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这两句话描述了东西二京,长安和洛阳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背邙面洛"描述的是洛阳,洛阳城背靠北邙山,南面是洛水 。在古汉语中一提到背,在方位上就是指北方,一说面就是南方。中国人讲究面南背北,我们尚南,以面南为正位;西方人尚北以北为正位,同样的罗盘,我们叫指南针,他们叫指北针。古代的地图都是上南下北,与现代欧式的地图反着,所以我们的居室也要坐北朝南,历来的衙门口也都是朝南开。

为什么非得坐北朝南不可呢? 这就是我们的文化,面南背北是九五之尊的天子之位。天子既居乾位有九五之尊,天子的一举一动就要正大光明,经得住南方丙丁火(阳光)的直射,阳光下的影子要正,政者正也,自己正了,才能施政,所以"天子无私事"。

"背邙"的邙指的是洛阳城北的邙山,北邙山海拔250米,方圆200公里,既不雄伟也不高大,但是由于水低土厚、气候温和,是理想的风水宝地。山上古代帝王的陵墓多得数不胜数,历史上素有"生于苏杭,葬于北邙"之说。在邙山几十公里的主地段内,仅皇家陵园就有五处,分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五个皇陵区,埋葬着汉光武刘秀、蜀后主刘禅、南陈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等帝王,以及贾谊、班超、李密、薛仁贵、狄仁杰、杜甫、石崇、孟郊、颜真卿等名流。古人有诗说,"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一点也不假。此外,"洛阳牡丹甲天下"这是人人皆知的,但是"洛阳牡丹出邙山",北邙山又叫牡丹山,这个典故就不是人人皆知了。

洛阳城的南面是洛水,此水起源于陕西的洛南县、流经洛阳城南,然后汇入黄河,所以"背邙面洛"是洛阳城地理背景的描绘。

"浮渭据泾",说的是西京长安的地理位置。西安的左面有渭水,右面有泾河。渭水发源于甘肃,泾水发源于宁夏,二水在西安这里汇合后流入黄河。在流入黄河以前,泾水清、渭水浊,水质完全不一样,所以有"泾渭分明"的成语。浮是漂流、漂浮的意思;据是据恃、凭据、靠着的意思。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

这两句话描绘了都城中帝王宫殿的雄伟和壮丽。天子所居之室叫宫,天子所议之堂叫作殿,本来在上古时期宫室通称,以后宫字才专为皇家所用。殿的本义是泛指高大的房屋,以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厅堂。

一般来说,殿是议论公事的地方,宫是帝王的生活区。例如北京皇宫紫禁城的布局,分为前朝后廷、左庙右稷。紫禁城前半部分是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属于外朝;后半部分是后三宫:乾清宫、坤宁宫、交泰宫(殿),那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属于内廷。紫禁城的左面是皇帝的家庙,太庙(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右面是祭地神和谷神的社稷坛(中山公园五色土)。

"宫殿盘郁"是形容都城里面的宫殿,盘旋曲折、错落重迭。盘是盘旋、逶迤,郁是重叠茂盛的样子。

楼观是古代宫殿群里面最高的建筑,飞是形容建筑物之高,有凌空欲飞之势。惊是让人看了触目惊心、舌拱不下。说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又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非常了不起,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亭台楼阁。亭子只有顶没有四壁,是供游人、行人小憩的地方。台是用土石垫起来的高而平的方形建筑,便于瞭望。阁是一种架空的小楼房,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楼是两层以上的建筑,《说文》里说,楼者重屋也,是重重叠加的屋子。观是宫廷大门外面两层的细高的建筑,是朝廷张贴公告的地方。两观之间有一个豁口叫做阙,也就是通往皇宫正门的缺口,后世的观楼已经与皇城的正门融合在一起了。故宫紫禁城午门前面有一个小广场,广场的两侧是宫墙和门楼,这就是早先的观楼,现在上面有五座阁楼式建筑叫五凤楼。

楼观都高入云天,让人看了触目惊心。记得李白有一首诗《夜宿山寺》,述说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了。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后人有好事者,将自己家的楼,取名"摘星楼",以言其高。


图写禽兽,画彩仙灵。

上面谈了宫殿的外表,那么宫殿里面又是何种景致呢?

"图写禽兽",宫殿里面雕梁画栋,梁柱檐井、墙壁匾额上面,画满了飞禽走兽;还有用"青黄赤白赫,黑红紫绿蓝",五彩十色绘画的天仙和神灵,真是绚丽多彩,目不暇给。这种情景就是此地讲的"画彩仙灵"。

读古书要学会随文入观,要随着文字的展开,进入文字中所描写的那种情景与状态,脑子里要像看电视剧一样。此处的《千字文》就是剧本,你自己是摄影师,你的镜头先从远方的背景处开始拍摄,也就是"背邙面洛,浮渭据泾"。然后将镜头慢慢拉近,"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再将镜头拉向宫殿里边,对彩绘装饰的特写镜头,"图写禽兽,画彩仙灵",这样读书才有意思,才活灵活现。

两句话连来的意思,就是:

宫殿盘旋曲折,重重迭迭;

楼台宫阙凌空欲飞,触目惊心。

宫殿里面画着飞禽走兽,

还有彩绘的天仙神灵。


丙舍旁启,甲帐对楹。

镜头再拉向宫殿的两侧,"丙舍旁起,甲帐对楹"。

丙舍是古代王宫中正室两旁的别室,后世叫做偏殿、配殿。古人认为:"亥为天门,巳为地户"。亥是十二地支的最后一位,后面接着又是子时一阳生,新一轮的生命又开始了,所以亥主生,为天门。巳是阳尽之时,巳的后面就是午,午时一阴生,生命体的负面过程开始了,所以巳主死,为地户。"丙舍于巳",故凡地户皆称丙舍。  

地户就是与专死人打交道的地方,都称为丙舍。例如寄柩所、祠堂、陵园内的房子等等。钟繇有著名的《丙舍贴》传世,内有"墓田丙舍"的话。唐代诗人温庭筠有诗称:"帘间清唱报寒点,丙舍无人遗烬香"。

因为丙舍不是正房,而是配房、别室,其门户自然也都是朝东西方向开启的,故称傍启。傍是旁的通假,傍启就是旁启。

"甲帐对楹"的意思,是豪华的幔帐对着高高的楹柱。甲帐是汉武帝时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中记载:"武帝以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汉武帝的幔帐用珊瑚、宝石翡翠、珍珠镶嵌,是第一等的幔帐,故称甲帐。

楹是堂屋前部的柱子,此处指宫殿中的第一排柱子。楹柱上面通常都挂上木头镌刻的对联,叫做楹联,例如光绪皇帝题故宫后殿的楹联:   修身先谨懔幽独,  读书在培养本源。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这两句都是出自《诗经》,述说了宫殿里面正在进行的活动。肆与设是一个意思,都是放置、陈列,"肆筵设席"就是摆设筵席。《诗?大雅?行苇》中有"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的诗句。

筵和席都是古代的坐具,中国上古时期没有椅子,椅子叫"胡凳",是从西域胡地传进来的。中国传统的叫凳子,没有靠背。在唐朝以前,古人都是席地而坐,地上铺个席子,然后跪坐在地上,今天的日本人还是这个传统。筵席就是铺在地上的坐具,紧贴地面的那层席子就叫作筵,筵上再设座席。席有大有小,有单人席、双人席不等。"肆筵设席"现代意思就是在宴会开始之前,桌椅的排摆和陈设的准备。

"鼓瑟吹笙",是宴会中助酒兴的音乐歌舞,《诗?小雅?鹿鸣》中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诗句。

鼓是弹奏的意思,瑟是二十五弦的琴。古代七弦的叫琴,二十五弦的为瑟。笙在这里代表了管乐,瑟在这代表了弦乐。鼓瑟吹笙就是管弦乐合奏,丝竹之声四起。

这四句话联来的意思,就是:

正殿两旁的配殿从侧面开启,

豪华的幔帐对着高高的楹柱。

宫殿里大排筵宴,

弹琴吹笙,一片歌舞升平。


升阶纳陛,弁转疑星。

中国古代的建筑无论厅堂屋舍,还是亭台楼阁都是建筑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之上,所以堂前有阶,要进入堂屋必须升阶,所以古人有升堂之称。升阶是一阶阶登上去,纳陛也是用脚蹬着一步步走上前。阶和陛都是台阶的意思,普通的台阶就叫阶,帝王宫殿的台阶就叫陛。皇室宫殿的台阶,通常九阶为一组,所谓"天子之陛九级",陛之上的平台都用朱砂涂成红颜色,叫做丹墀。紫禁城太和殿前的丹墀转圈九层,以示九重之天。

臣子站在陛阶之下向天子奏事,自称陛下,意为"在陛下者告之"就是站在台阶底下的我有事要奏报,并不是称皇帝为陛下,他是陛上。"升阶纳陛"的意思,就是一步步拾阶而上,登堂入殿了。

弁是古代的官帽,有爵弁和皮弁之分。爵弁是没有旒的冕,冕是黑色的礼冠,近似西方的硕士学位帽。天子、诸侯在祭祀大典的时候戴冕,以后规定只有帝王才能戴冕,所以有"冠冕堂皇"的成语。冕的上面有块长方形的搓板,叫延。延的前后沿都挂着一串串的玉石珠子,叫做旒。天子挂12串,诸侯挂10串。挂旒的目的是提醒天子,对待臣子要宽容,谁能没有过失呢?该闭一只眼的时候就闭一只眼,象隔着帘子看人一样,不要总是明察秋毫。

皮弁是文武百官戴的皮帽子,用白鹿皮缝制,样子象现在的瓜皮帽。鹿皮拼缝之处,缀有一行行闪闪发亮的小玉石,光映下其烁如星,看上去就象闪烁的星星一样。

"弁转移星"的意思,就是每个人都戴着官帽,上面的玉石转来转去, 在灯光的映照下,就象星星一样明亮。这句话语出《诗经?卫风?淇奥》,诗中说:"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需要查询的字词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烧柴做饭。表示焚柴祭天之城。造字本义:名词,国王焚天祭祖所在的大城市 白话版《说文解字》都,存有已故君王的旧宗庙的城邑才能叫作“都”。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周代的礼制规定, 距王城五百里以的幅地统统划归都城



表示众人的聚居区。造字本义:名词,有一定人口定居的城邦 白话版《说文解字》邑,小帮国。在先王的制度中,公、侯、伯、子、男有尊卑高下不同,所管辖的地域有大小不同,所以字形采用“卪”作边旁。所有 与邑相关的字,都采用“邑”作边旁。



造字本义:古代筑在都邑城关、用于瞭望预警的高耸亭台白话版《说文解字》京,人工筑成的绝高土台。字形采用省略了“口”的“高”作边旁,竖笔丨则像土台高耸的形象。所有与京相关的字,都采用“京”
                                         作边旁

表示用木板作成的“木盘”。造字本义:一种方形、宽扁、平底的集装盛器,通常可以同时盛放几个碗碟,托在手掌上为酒筵端送食物菜肴白话版《说文解字》,装东西的敞口浅底方形木盘。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般”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槃”字,字形采用“金”作边旁。,这是籀文写法的“槃”字,字形采用“皿”作边旁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操持。造字本义:名词,富足之境白话版《说文解字》郁,右扶风郡郁夷县。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有”作声旁。


丙舍
丙:”是“”的本字。表示用来安装手柄的石器孔洞。表示穿在石器孔洞中的木棍。造字本义:名词,装在石器孔洞里的手柄白话版《说文解字》丙,在天干诸位中,丙代表南方,南方代表四季中的夏天,这时万物长成,一派光明的样子。阴气初起,阳气將亏。字形采用“一、入、冂”三形会义。这里的“一”,表示阳气。丙承乙,象人肩。所有与丙相关的字,都采用“丙”作边旁。
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简易茅屋。造字本义:名词,村邑中供旅人暂住的简易客店 白话版《说文解字》舍,为旅客服务的商业客馆叫“舍”。字形采用“亼、屮”会义。字形像房屋的样子。字形下部的“口”,像建筑物。
丙舍是古代王宫中正室两旁的别室,后世叫做偏殿、配殿。

”是“”的本字造字本义:名词,群臣的朝殿与帝王的宣殿相连的至尊台阶白话版《说文解字》陛,皇帝登上高殿的梯台。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旁,采用“坒”作声旁。  

意译
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中国华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文化灿烂、土地辽阔,最古老的都城,一个是东京洛阳,一个是西京长安,面南背北是九五之尊的天子之位,长安与洛阳地理位置顺应此位,洛阳背靠邙山,南朝洛水,风水好,西安的左边有渭水,右边有泾河,两水在西安汇合流入黄河。地理位置极佳的都城中帝王宫殿雄伟壮丽,宫殿盘旋曲折,重重迭迭;楼台宫阙凌空欲飞,触目惊心。宫殿里面画着飞禽走兽,还有彩绘的天仙神灵。正殿两旁的配殿从侧面开启,豪华的幔帐对着高高的楹柱。宫殿里大排筵宴,弹琴吹笙,一片歌舞升平。臣子一步步拾阶而上,登堂入殿,官帽上面的玉石转来转去, 在灯光的映照下,就象星星一样明亮。


体会:
以放镜头的角度,从广阔的地域到风水宝地的都城,聚焦到雄伟壮丽的宫殿,场景一幕幕,把中国的古代文化特色,一脉传承展现一览无余。才知道坐北朝南的来由,一直延续至今,先人早已把中国定了框架、风格、注入华夏灵魂。千年文化随着时间长河流淌,世界无论怎么变,精髓、人魂不会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4 15: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9-1-26 20:03 编辑

第八周 学习内容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高冠陪辇
驱毂振缨
世䘵侈富
车驾肥轻
策功茂实
勒碑刻铭

需要查询的语句
右通广内,左达承明。
这两句话是描述西京长安皇宫里面的建筑,向右通广内殿、往左达承明殿。上古时代没有高大的宫殿建筑,殷商的遗址上至今也没有发现瓦片,甚至禹王住的所谓宫室,也是半地穴式的,出入口有两级的土阶,屋顶都是茅草的,就是《诗经》中描写的"茅茨土阶"。直到战国时代的遗址上才发现了空心砖,还是用于墓穴,住人的房子还是用干打垒的土墙。
秦始皇开始大规模的营造宫殿,象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三个月的阿房宫。汉朝的长安城里面有著名的"汉三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曹植、曹子建的诗文里面,就有一篇赋专门描写建章宫多么的豪华。刘邦就住在长乐宫,未央宫是在公元200年的高祖七年, 由丞相箫何主持修建的,营造得极为豪华。建章宫的规模更为庞大,殿宇楼阁林立,号称千门万户,宫殿比未央宫还要高大。仅东西两个观阙就有20多丈高。
《三辅黄图》这部汉朝的著作中就描写,"建章宫中,西则广内殿","未央宫有承明殿"。建章宫右通广内殿,未央宫往左去就是承明殿。古代东为右,西为左,上为南,下为北,与西洋地图相反。广内殿是皇帝收藏图书典籍的地方,承明殿是皇帝会见文武大臣的地方。

既集坟典,亦聚群英。
"既集坟典"说的是广内殿,因为它是收藏图书的地方,收藏了古今的图书典籍。
"亦聚群英"说的是承明殿,承明殿既然是皇帝接见文武百官的地方,所以承明殿里亦聚群英,文武百官、群英荟萃。
坟指的是三坟,典指的是五典。三坟指的是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的著作;典指的是五帝: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记载五帝事迹的书,叫作五典。三坟五典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早已经失传了。坟的本义是指高大的土堆,不是说死人的坟头是坟。人死了埋在一个地方,要弄一个标记,防止以后再来扫墓找不到了,就在地上堆一个土堆,叫作坟头,但这并不是坟的本义。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才子,叫袁枚、袁子才,诗作得相当好。袁枚中过进士,做过两任知县,他把《红楼梦》里边描写的大观园,也就是南京隋织造的隋园买了下来,重新装修以后住在里面。他在随园门口挂了一幅楹联。上联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下联是,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八索就是八卦,九丘是九洲的洲志。当时还有一位才子赵翼,也是很有名的诗人和史学家。他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书到今生读已迟",这辈子再读书其实已经晚了,这辈子用的是上辈子读的书,你这辈子读的是给下辈子准备的。
赵翼看到了这幅对联,很不服气。三坟五典早已绝迹,孔老夫子都不一定读过。你袁枚口气太大了,得修理修理他。于是拿了自己的名帖来访袁枚。刚好袁枚不在家,管家很客气地招待赵翼,并问有什么事。赵翼说我也没什么事,只是来借两部书看。管家问借什么书,他说,三坟五典就可以。袁枚回来听说此事,知道赵翼是来找麻烦的,赶快叫人把门口的对联摘了。

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广内殿里面除了三坟五典以外,还有什么好东西呢?还有古玩字画的真迹,例如有杜稿、钟隶、漆书、壁经。
汉朝有一个叫杜度的人善写草书,中国历史上写草书的第一人是杜度,不是唐朝的怀素。杜度草书的手稿,就是杜稿。三国时代的钟繇,写隶书是天下第一的,他的隶书真迹,就是钟隶。
除此之外,还有"漆书壁经"。漆书是在上古时期,笔墨都还没有出现以前,用树脂漆书写在竹简上的大头小尾的文字,现代称为"蝌蚪文"。
元代吾丘衍在《学古编》里面解释说:"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现代出土了商代用玉石制作的漆书笔,可见漆书既是中国最早的硬笔书法文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书。《晋书?束皙传》记载。晋时有一个名叫不准的汲都人(今河南新乡),盗掘战国时魏襄王的墓得到13篇漆书的古籍。
壁经是指在孔子旧宅墙壁中所藏的经卷。秦始皇焚书坑儒,把所有的儒书都收缴上来,孔子的八世孙怕儒学从此失传,就把一部分经卷藏在了夹壁墙里边。汉武帝的弟弟,鲁恭王,想侵占孔子的旧宅修花园。在拆墙的时候发现了里边的竹简,内有《孝经》、《尚书》、《论语》等。
我看到有文章介绍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活埋了儒生461个是事实,这又是李斯帮忙干的。那些儒生每每在下面指责他,他本来出身就不好,母亲又不太正经,这些人天天嚼舌头,最后把他逼急了,把这些人坑于山谷之中。至于焚书,他只是象征性地烧了一部分,其余的都堆放在阿房宫。项羽火烧阿房宫,烽火连三月,所以李斯坑儒、项羽焚书。二人是罪魁祸首,秦始皇一直背黑锅。
到了汉惠帝刘盈当政,发现天下没儒学经典了。于是昭告天下,看谁还藏有儒家的经典。谁家敢藏,书是没有了,只能靠背诵的功夫默写下来。其中最有名的是一个名叫伏生的九十岁老头,他默写了整部《尚书》。以后把壁经里发现的《尚书》与他默写的《尚书》对比,一字都不差,可见古人背书的工夫真是一绝。一但爆发战争,书烧了,你没有背诵的功底,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府罗将相,路侠槐卿。
承明殿里面聚集了文武百官、公卿将相。府是聚集的意思,例如将国家的仓库叫做府库。朝廷的里面,文武百官,群英荟萃。朝廷的外面,道路两旁站立的都是三公九卿。侠是夹的通假字,就是夹道欢迎的夹字。
"槐卿"是三槐九卿的简称。古人最崇敬槐树,槐树能生存数千年,且不怕旱涝、不畏寒暑,生命力极强。槐树花、槐树皮都可以吃,可以在饥年救人性命,所以槐树是中国的国树,叫国槐。三槐就是三公,代表国家最尊贵的三个职位。
每个朝代,对三公的称谓都不同,秦汉以前,将太师、太傅、太保叫作三公。这三太公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头,虽然没有具体的职务,但一句话就能将皇帝的意见否了,与今天的中顾委差不多。西汉的三公是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这三公都是宰相,都有实权,大司马掌管全国的兵马,相当于国防部长;大司徒专门管钱、管人,相当于丞相;大司空主管国家的基本建设。
九卿是秦汉时代,中央政府的行政长官,包括: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政、治粟内史、少府,共九卿。九卿中只有三卿主管国家的行政,其余的六卿主管皇帝的私人事务。廷尉又称大理,是全国最高法官;典客又称大鸿胪,主管少数民族和外交事务;治粟内史又称大司农,主管全国的租税赋役。
九卿中的少府是宫廷总管,下设属官尚书。由于事务越来越多,尚书变成尚书省,从隋朝开始尚书省下设六部,也就是直到清朝都沿用的"兵刑工、吏户礼"六部。六部的正部长称尚书,副部长称侍郎。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这些公卿将相的待遇,都是异常的丰厚。简单地形容一下,就是"户封八县,家给千兵"。每户的封地都有八个县那么大 ,每家的亲兵卫队都有千人以上。这里的八和千起形容词作用,不是数量词。
历史上根据功劳,受封地最多的是羊祜。羊祜是西晋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太傅、征南大将军,是使西晋灭吴战争胜利的关键人物。羊祜一生清廉仁慈,所得俸禄全部用来周济族人、奖励将士。他死后,武帝司马炎亲着孝服,痛哭流涕。羊祜如此大的功绩,封地不过五县。可见这里所说的"户封八县"是形容封地之多。
封是分封土地,即帝王把爵位及土地赐给王室成员和有功的臣子。封字在六书中属会意,从土、从寸,字象是植树于土上,以明疆界。周朝建立后开始分封建国,设立800诸侯国,秦时被废除,汉朝又开始封爵食邑。诸侯自己采邑内收缴的赋税,除了向天子进贡以外,均归自己调度,象上面说的羊祜就是食邑六千户。
给是配给、供给的意思,国家对有功勋的重臣,配以护卫的兵卒,类似现代首长家中的警卫人员。晋朝的大书法家卫瓘,因平蜀之功被封为征北大将军、尚书令,朝廷派给千兵。卫瓘的女儿卫铄,即众所周知的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是王羲之学书法的老师。

高冠陪辇,驱毂振缨。
这些将相公卿,个个都带着高高的官帽,陪伴着帝后的车辇。
冠是古代贵族男子戴的帽子,古人将长发挽为发髻,再用冠套住,不象后世的帽子将整个头顶都盖住。为了将冠固定住,冠的两旁就有两条可以在颔下打结的小丝带,叫缨。
辇字是会意字,上边两夫下边一车,表示是两个人拉着一辆车。古代宫中用的一种轻便的人力车叫辇,后世专指帝王与后妃专用的车乘。皇上坐的叫龙辇,皇后坐的叫凤辇。

世䘵侈富,车驾肥轻。
古代贵族的爵位是世袭的,只要后代子孙没有违纪犯法,爵位没有被削去就可以世袭往替。禄是根据爵位的等级不同,政府予以的配给和补贴。
古代的俸和禄不是一个概念,俸是薪俸,相当于现代的工资、薪水,你得干活才有薪俸。禄是配给,相当于现代的福利,只要你有爵位或名分,不干活也有禄给。例如满清初期,只要你是满人,就可以每个月领一斗禄米、二吊铜钱,什么也不用干,像新西兰的毛利人一样,坐享福利。所以后代满人除了提笼架鸟,什么都不会做,爱即是害这句话一点也不错。侈是奢侈、豪华、奢靡过度;富是富足、财物殷实。这些人世代享受国家的供养,生活奢侈富足,无忧无虑。
战国以前,车马是连用的。没有无马的车,也没有无车的马,因此上古时代驾车就是御马,乘马就是乘车。驾是拉车的马,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是速度最快的车,所以有成语"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因帝王车驾出行都配有仪仗,逶迤可达数里,故非普通的一车一驾可比。
肥轻是肥马轻裘的简称,出自《论语?雍也》篇,孔子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孔子的学生公西华代表鲁国出使齐国,孔子说他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狐皮大衣,神气活现的。"肥马轻裘"已成为一个成语,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白居易有《秦中吟》诗十首,其中之一就题为《轻肥》。

策功茂实,勒碑刻铭。
这些人世代享有如此丰厚的待遇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的策功茂实。
策是文治,出谋划策;功是武功,上阵杀敌。因为这些将相公卿,都有文治武功,而且这些功绩都是既丰厚又真实。茂是茂盛丰厚,实是真实不虚。这些人的文治武功既多又实,所以才有如此好的待遇。
他们活着的时候是这样,死了以后还要勒碑刻铭,将他们的名讳事迹镌刻在金石之上,留传百世。勒碑是往石碑上刻字,刻铭是往金属上刻字,二者不一样。
中国刻碑的历史始于西汉,汉以前没有碑,是往石头上刻字。故宫博物院保存有石鼓文,是战国时代镌刻在石鼓上的文字,还有石柱文,那是镌刻在六棱石柱上的文字。刻铭是在青铜器上刻字,现存的有盘铭文、钟鼎文,都是青铜器上的篆字。故宫养心殿里有一幅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汤之盘铭,是商王成汤洗手用的浴盘上面刻的字,属于金铭。其它的钟鼎文是预先雕刻在范具上,再通过浇铸出现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属于金铭。
刻碑为什么又叫勒碑呢?勒是摹勒的简称,白板素碑的碑面先要以朱砂摹勒上石,然后才能镌刻。可以请人将碑文直接用朱砂笔摹写到碑面上,或者在碑文纸的背面用双勾法,即用朱砂笔勾勒出空心字形,再把碑文纸正面扣在碑面上,上面垫上若干层棉纸用石头慢慢地研磨,空心的朱砂字就印在石碑上了,然后才能用凿子镌刻。为什么要用朱砂摹勒呢?一则朱砂色泽鲜红、醒目;二则朱砂为矿物质,颗粒粗,写出的字不瘫软、不变形、不易脱落。

需要查询的字词
表示吃饱饭后,掉过头,嘴背着面前的餐桌。造字本义:吃饱打嗝,转身离席,与“即”相反。  白话版《说文解字》既,稍稍吃一点。字形采用“皀”作边旁,采用“旡”作声旁。《论语》上说,“不使肉食胜过米食。



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两腋部位。白话版《说文解字》亦,人的腋窝。字形采用“大”作边旁,两点指事符号像臂弯下两个腋窝的样子。所有与亦相关的字,都采用“亦”作边旁。


坟典
坟:造字本义:名词,比土冢更大的正式墓地,地表有碑铭在古代通常是平常人的葬地,有碑铭显示坟主身份,一般葬式简单,不担忧盗墓;*   则是王公贵族的葬地,为防盗掘,他们将陪葬珍宝与主人身份一同深埋地宫。地表有碑铭的叫“”,地表没有碑铭的叫“”。表示双手奉持权威古籍。造字本义:动词,主持事务的官吏双手恭敬地捧着古哲先贤的著作,以之为据进行判断和评价
坟指的是三坟,典指的是五典。三坟指的是三皇,即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的著作;典指的是五帝:少昊氏、颛顼氏、帝喾、尧、舜,记载五帝事迹的书,叫作五典。三坟五典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早已经失传了。坟的本义是指高大的土堆,不是说死人的坟头是坟。人死了埋在一个地方,要弄一个标记,防止以后再来扫墓找不到了,就在地上堆一个土堆,叫作坟头,但这并不是坟的本义。



辇是一个汉字,读作niǎn,本意是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也指乘车,载运,运送。该文字在《左传·庄公十二年》和《左传·襄公十年》等文献均有记载。


肥轻
肥:造字本义:形容词,身体丰腴,多脂多肉。白话版《说文解字》肥,腴硕多肉。字形采用“肉、卪”会义。    轻:表示可以在小道上运转自如的小型战车。造字本义:战车负重少、运转自如白话版《说文解字》:轻,轻型战车。字形采用“车”作边旁,“巠”作声旁   肥轻是肥马轻裘的简称,出自《论语?雍也》篇,孔子说:"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孔子的学生公西华代表鲁国出使齐国,孔子说他骑着高头大马,穿着狐皮大衣,神气活现的。"肥马轻裘"已成为一个成语,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刺激、驱赶马匹的竹鞭 白话版《说文解字》:策,赶马的竹鞭。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朿”作声旁。



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  白话版《说文解字》:功,费心费力,使国家安宁。字形采用“力、工”会义,“工”也作声旁。



造字本义:动词,用大刀斩劈丛密野草白话版《说文解字》:茂,草丰盛。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戊”作声旁。



表示家有宝贝。造字本义:家境富裕,柜中藏贝白话版《说文解字》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造字本义:用刀具“咯咯”响地契镂白话版《说文解字》:刻,雕镂。字形采用“刀”作边旁,“亥”作声旁。   



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钟鼎贵器镂刻主人的名字、记号 白话版《说文解字》:铭,在金属上刻记。字形采用“金”作边旁,“名”作声旁。     


意译:

建章宫右面通向藏书的广内殿,未央宫左面到达群臣聚集的承明殿。广内殿收入了三坟五典记载中华历史的古书,还有杜度草书的手稿和钟繇隶书的真迹,从汲(jí)县魏安厘王冢中发现掘出来的漆写古书,以及汉代鲁恭王在曲阜(fù)孔庙墙壁内发现的古文经书。承明殿亦聚群英,文武百官、群英荟萃的地方。文武百官在宫延内相依次排成两列,宫廷外大夫公卿夹道站立。有功劳的将相都有八县以上的封地,还有上千名的侍卫武装。这些将相公卿,个个都带着高高的官帽,陪伴着帝后的车辇,好不威风。世袭的子孙世代领受俸禄,奢侈豪富,出门时轻车肥马,春风得意。他们的文治武功卓著而真实,不但被载入史册,且被镌刻在金石上永传后世。


体会:

这段展现历史时期上层社会的形态,治国方略,有古文经书作为镇国精髓,有励精图治的文武百官。气势恢宏,天道昭彰。后人读于此,了解、认识、并传承之首要,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09:36 , Processed in 1.126564 second(s), 15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