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oofox 于 2018-12-15 23:10 编辑
第二周千字文
龙师火帝 (lóng shī huǒ dì), 鸟官人皇 (niǎo guān rén huáng)。
始制文字 (shǐ zhì wén zì), 乃服衣裳 (nǎi fú yī cháng)。
推位让国 (tuī wèi ràng guó), 有虞陶唐 (yǒu yú táo táng)。
吊民伐罪 (diào mín fá zuì), 周发殷汤 (zhōu fā yīn tāng)。
坐朝问道 (zuò cháo wèn dào), 垂拱平章 (chuí gǒng píng zhāng)。
爱育黎首 (ài yù lí shǒu), 臣伏戎羌 (chén fú róng qiāng)。
遐迩一体 (xiá ěr yī tǐ), 率宾归王 (shuài bīn guī wáng)。
鸣凤在竹 (míng fèng zài zhú), 白驹食场 (bái jū shí chǎng)。
化被草木 (huà bèi cǎo mù), 赖及万方 (lài jí wàn fāng)。 第一部分:查询资料[需要查询的句子]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八个字简单地呈现出中国远古时代的众神相。 龙师是伏羲氏,也写作“伏牺”,就是制伏野兽的意思。他本姓风,号太昊,因为伏羲氏见到了龙马,于是用龙来给百官命名,如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等等,因此把伏羲氏叫做龙师。 火帝被普遍认为是燧人氏,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燧人氏最早以石击石,用冒出的火星子引燃火绒,生出火来,后来又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钻木取火。人类从此走入了光明。 鸟官是中国太古五帝的头一位,少昊氏,皇帝的儿子,代表了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那个时候是太平盛世,有凤凰飞来,因此少昊手下的文武百官都用鸟来命名。比如有凤鸟官、玄鸟官、青鸟官等等,所以称他为“鸟官”。 人皇是人皇氏。《史记》里说: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天地人三皇分属职能不同:天上的玉皇大帝是天皇爷,掌管人的性;地府的阎王爷是地皇爷,主管人的命;人间的皇帝就是那九五之尊的帝王,掌管人的身。 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远古)——夏商周秦汉(上古)——魏晋南北朝隋唐(中古)——宋元明清(近古)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公元前1559年-公元前1122年,共计:438年 周朝: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36-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7年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这两句话说的是黄帝时代开启人文文明的初始化进程。 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可以说,我国古史时期的衣、食、住、行、农、工、矿、商、货币、文字、图画,弓箭、音乐、医药、婚姻、丧葬、历数、阴阳五行、伞、镜的创造发明,均始于黄帝时代。据说他的手下有六个大臣,各有贡献:创造文字的是仓颉;制作音乐的是伶伦;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作医学,胡曹在嫘祖养蚕的基础上制衣。 “文”和“字”在古时是有严格区别的。“文”是指独体字,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道,“依类象形谓之文”。由于独体字数量少,不够用,于是人们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文)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产生一个新的符号——“字”。就好比它的本意就是生孩子,《说文解字》里把符号合体生成新汉字称作“形声相益谓之字”。 在古代,“衣”和“裳”是分开讲的。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类似裙子一样的叫“裳”。因为是正式的、高尚的,直到周代裳还作为礼服的一部分保留着,在祭祀和朝会时穿。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有虞"、"陶唐"说的是五帝里面的最后两位,按照历史顺序,其实应当是“陶唐有虞”——陶唐是尧帝,有虞是舜帝。 陶唐氏传说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玄孙,他姓伊祁,号放勋,因为他的封地在陶和唐(今天的山东一带),所以也叫他唐尧。唐尧为人简朴,住茅草屋,吃粗米饭,喝野菜汤,处事又严肃恭谨,团结族人,他的高尚德行得到了人民的拥戴。因此在他统治期间,政务有序,邦族团结,百姓和睦。唯一遗憾的地方在于一堆儿子里也挑不出个合适的继承人。 舜,本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所以史称虞舜。相传他的身世挺凄惨,他的父亲瞽叟、继母还有异母弟弟,多次想害死他,事后舜竟然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乃至于出现了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的奇异场景。 尧听说了舜的事迹,内心很是喜悦,有意将舜作为接班人。不过出于谨慎,他还是花了三年的时间来考察舜:先是将自家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察其德;又将儿子们安排在他身边观其行,还认命了官职考察他的管理能力……终于,舜顺利通过了绩效考核,暂时代替尧行管理天下之职。尧死后,舜还想把位子还给尧的儿子丹朱,结果没有人赞同,他便正式坐上了一把手的位子。 尧舜的故事呈现的,是一个连位子带权力一齐交出来,给有贤有能的人的交接过程,这样的移交过程,由此二帝开先河。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这两句话引出了中国上古的"三王",也就是禹王、汤王和武王,他们是夏商周三代之王,也是三个时代的代表。这句话讲了汤王和武王,说的是夏商周朝代更替的事情。安慰无辜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领头的是周武王发和殷成王汤。 殷成王汤讨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前者争议不多,后者商纣王帝辛的人设有不一样的版本,传说此人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后因内贼外患,才至灭国。 朝代更替一事,因由值得商榷。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坐朝问道”是秦始皇开始的规矩,在此之前称立朝,后写为“莅朝”。也就是说,君臣上朝都是站立着的。从秦始皇开始坐朝问道,君臣都是坐着,共商国事。君坐臣立的规矩,由宋太祖赵匡胤开始。 “朝”字的本意是朝见。古代臣见君叫“朝”。君臣之间也有例会制度,就是所谓“朝会”。一般来说,皇帝上朝与否是判断皇帝是否勤政的一个重要标志。 “垂拱平章”这句话分别出自《尚书•武成》中的“敦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以及《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垂拱,垂衣拱手,平章,平正彰明。平的意思是公平正直,章通"彰",有彰明、显著、鲜明的意思。 这两句描述了君主坐朝临政,与群臣共商国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绩彰明。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现代汉语中,我们往往用“黎民百姓”来代指平头老百姓,事实上在古代的时候“黎民”和“百姓”并不是同一个群体。 “黎民”最初的意思就是从古黎族抓的奴隶,是与“百姓”对立的阶级。战国以后,处于这两个阶级之间非奴隶也非贵族的群体越来越大,所以,黎民百姓就渐渐合体了,不再有明显的区别。 爱育黎首,实际上是“国以民为本”的文化传统与治国理念。 臣伏戎羌,意思是以戎羌为例的四方少数民族都前来归附。在中国传统民族地理思想中,最著名且最有影响的理论莫过于华夷五方格局说。这一理论的核心是将天下民族按种类及方位分为“中夏(或中国)、东夷、西戎、北狄、南蛮”等五大集团。这一理论的萌芽在春秋战国时期,而真正形成是在西汉。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遐是远,迩是近。天下一统,万民同心就是"遐迩一体"“率”是率领之义。“宾”与“主”相对,表示国外的邦国、人民。天下的百姓俱为一体,远方的人民也愿意归顺贤明的君主。 普天之下,远近统一,四海的百姓都拥护、归附于王道的统治。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这四句描绘了一个太平盛世的景象。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唱,小白马在草场上悠然地食草。圣君的教化啊,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王道的恩泽啊,遍及万方的众生。 祥瑞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如果要给祥瑞之兆分类的话,可以大致分为5种:天文祥瑞,动物祥瑞,植物祥润,自然现象,特殊器物。 凤凰是传说中的瑞鸟,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所以鸣凤在竹。白驹是龙在陆地上的形象,也是瑞兽。“白驹食场”一句也是引经,《诗经·小雅·白驹》里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执之维之,以永今朝”。 [查询字词]
[其他]让 原本字形为言+襄。不难看出,左半部分的言好像舌头上加了些什么,表示嘴说话。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佐助。二者合体为讓,很明显就是言语承诺退位,并给予对方帮助的意思。 吊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 zēng)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也是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吊的本义是悼念死者,引申义是安抚活着的人。 坐 古人的标准坐姿是双膝屈而接地,臀部和大腿都贴坐在双足跟上。跪,就是把臀部抬起来,如果再把腰身挺直,就是古人的所说的“跽”。这几个坐姿都是有严格区别的。
第二部分:译文 咱们华夏的起源,始于盘古开天地,那个时候叫远古。那个年代离现在太太太久远,也没有文字记载,主要是靠传说流传至今,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人,三皇五帝,其实具体指谁版本不太统一,不过都是我们了不起的祖先。他们有的发明了钻木取火,有的开创了太平盛世,有的是人文先始,有的是最早的帝王。其中有一个叫黄帝的部族首领,开启了人文文明的初始化进程,他手下有六个大臣,仓颉造字,伶伦造乐,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作医学,胡曹发明了衣裳。 那个时候的部族首领更替是采用一种叫“禅让”的制度,就是上一位首领选择贤能之人作为自己的继任者,使用这种制度实现更替的是尧到舜到禹。从禹开始就进入了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之后的朝代更替多是以造福老百姓为由发动战争推翻前朝,这种兵戎相见的方式每每带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动荡,文明停滞。 那么一个太平昌盛的世代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君王与大臣在朝堂上坐而问道,无为而治。老百姓都受到照拂,四方外族均已臣服,天下一归,皆属王道。到处一派祥瑞,凤凰在竹林里鸣叫,白马在草场上吃草,王道的滋养惠及万物。
第三部分:感想 有句话说,不读历史就看不清当下。作为一个理科女生,我好想从来都和历史绝缘,历史课留下的印象就是难以记忆的朝代更替和年份大事。开始读人物传记是最近的事情,那种真正道理运用于人生的例子让我眼前一亮,而人物之于历史,便是沧海一粟。我们追着爷爷奶奶讲他们的爷爷奶奶的故事,是我们对生命来源本能的渴望,而历史,就是民族的来源,我不是独自一人,我们不是孤立的一群。 历史的来源有很多,会想要去追求“正确”的那一个,所以会接触到若干版本,最后总有一个版本呈现在文档上,无从对答案,但是又有点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明和辨的能力在变化,磨人。
第四部分:思路 借用老师的思路,对文章进行意译只有进行讲述,然后摘取关键字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