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第4节 德建名立
一、原文
德建名立 (dé jiàn míng lì),形端表正 (xíng duān biǎo zhèng)。
空谷传声 (kōng gǔ chuán shēng),虚堂习听 (xū táng xí tīng)。
祸因恶积 (huò yīn è jí),福缘善庆 (fú yuán shàn qìng)。
尺璧非宝 (chǐ bì fēi bǎo),寸阴是竞 (cùn yīn shì jìng)。
资父事君 (zī fù shì jūn),曰严与敬 (yuē yán yǔ jìng)。
孝当竭力 (xiào dāng jié lì), 忠则尽命 (zhōng zé jìn mìng)。
临深履薄 (lín shēn lǚ bó),夙兴温凊 (sù xīng wēn qìng)。
似兰斯馨 (sì lán sī xīn),如松之盛 (rú sōng zhī shèng)。
二、查询
(一) 需要查询的语句
1、德建名立,形端表正。一个人有了高尚的德行,自然就就会有相应的名声,形体端庄,仪表就端正了。
2、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空旷的山谷能将声音传播得很远,在空荡的厅堂里说话会有回声。
3、祸因恶积,福缘善庆。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
4、尺璧非宝,寸阴是竞。直径一尺的璧玉算不上真正的珍宝,短暂的光明不可虚度,要珍惜。
5、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奉养父亲,侍奉君王,要严肃而恭敬。
6、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孝顺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于君主要不惜生命。
7、临深履薄,夙兴温凊。要像站在深渊的边缘、踩在薄冰的上面那样小心谨慎地侍奉君主。侍候父母要早起晚睡,让他们感到冬暖夏凉。
8、似兰斯馨,如松之盛。这种美好的品德就像兰草一样清香芬芳,像松柏一样苍翠茂盛茂盛。
(二)需要查阅的字词:
9、德
本意是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运行。后来引申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践行、革命,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甲骨文德字是一只眼睛在看木桩的影子运行。金文德字是更形象,左侧两划表示行走的意思,右侧上部一竖叠加一点,表示星(还表示太阳照在木桩上),右侧中部是一只眼睛在看,右侧下部是心。整个德字的含义,就是站在天文观象台中心点用眼睛观看七曜的运行。后来德引申的意思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便是德;本心初,本性善,本我无,便成德。舍欲之得、得德。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德 (1)<动>(形声。从彳,惪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同本义 [ascend]德,升也。――《说文》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感激 [be grateful]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通“得”。取得,获得 [get]。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2)德〈名〉七曜运行。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类编》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 10、建 汉字字义: ◎ 立,设置,成立:~立(a、开始成立;b、开始产生,开始形成)。~树(建立功业,或所建立的功业)。~国。~都(dū)。~党。~军。~交。~设。~功立业; ◎竖立:即取急子手中白旄,故意建于舟首,用自己仆从相随。——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 造,筑:~造。~筑。修~。新~。兴(xīng)~。筹~; ◎ 提出,倡议:~议。~策(出谋献策); ◎ 指中国福建省:~兰; ◎ 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位。斗柄农历每月所指的方位不同,因此“建”亦转指月份(亦称“月建”、“月尽”):大~(农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亦称“大尽”)。小~(农历有二十九天的月份,亦称“小尽”)。 〈动词〉 (1) 会意。从廴( yǐn),有引长的意思,从聿(意为律)。本义:立朝律; (2) 同本义 [work out;draw up]。立朝律也。——《说文》;建,立也。——《广雅》。 (3) 又如:建法(制定法律);建中(定立标准);建极(制定至中至正的建国大法); (4) 引申为建立、创设 。官惟王建国。——《周礼·天官序》;掌建邦之宫刑。——《周礼·小宰》;州建百里之国三十。——《礼记·王制》;皇建其有极。——《书·洪范》;择建立卜筮人; (5) 又如:建官(设置官职);建封(设置爵位,分封诸侯);建竖(建立功绩);建醮净宅(设场建坛,用酒祭神以祛除宅院里的邪气);建本(奠定基础,建立根本); (6) 封立;利建侯。——《易·屯》;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左传·隐公八年》;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7) 又如:建侯(封立诸侯;封侯建国;立功封侯);建德(封立有德者为诸侯); (8) 树立、竖起 ;九十杖而朝见君见杖。——《书·大传》;设此旐矣,建彼旄矣。——《诗·小雅·出车》;建鼓在阼阶西。——《仪礼·大射仪》;乘轺建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又如:建鼓(立鼓);建旗(树立旗帜);建牙(古时出师,在军前树立军旗);建节(树立节操);建标(树立标志);建麾(树立旌旗); (10) 建筑;建造;建丛台于后。——张衡《东京赋》。合通国之欢心,建百世不迁之庙貌。——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 (11) 又如:建缮(建筑修缮); (12) 倡仪;提出 ;爱盎等皆建以为不可。——《汉书·邹阳传》。注:“谓立议。”。 (13) 又如:建言(建议,陈述己见);建倡(倡议);建明(建白。陈述意见);建策(献出谋策);建陈(提议陈请);建画(建议谋划);建弼(建议和辅佐); (14) 覆,倾倒 [topple over]。如:建瓴(建瓴水的简省。倾倒瓶中之水,形成居高临下的形势)。 〈名词〉 (1) 古代天文学称北斗星斗柄所指为建。一年之中,斗柄旋转而依次指为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夏历(农历)的月份即由此而定 [lunar month]。如:建寅(正月);建卯(农历二月);建辰(农历三月);建巳(农历四月);建子(指以夏历十一月)。子月 (2) 为岁首的历法 (3) 星官名。建星(古星官名。亦省称“建”。凡六星。在黄道北。与南斗六星同属斗宿)[constellation's name] 〈形容词〉 (4) 通“健”。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老子·四十一章》 (5) 又如:建德(刚健之德);大建(指30、31天之月);小建(29天之月) (6) 指福建[Fujian province]。如:建兰;建漆
建白: 提出建议或陈述主张。宰相卢携素食,令孜,每建白,必阿邑倡和。——《新唐书·田令孜传》 ◎ 建绒 因最早产于建康得名。表面丝绒密而挺立,棕黑色,用于做鞋帽 ◎ 建设 给…以一个省的地位。海南于1989年建省。 ◎ 建言 (1) [state](2) 陈述(主张或意见)(3) 通过口头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见。 ◎ 建堰 堰坝的建造(如建在溪流中用以捕鱼)。 ◎ 建业 古县名。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孙权改秫陵县设置,治所在今南京市。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自武昌迁都于此。 ◎ 建议 向有关方面提出自己的主张。 ◎ 建筑 指造房子,修路、架桥等。建筑雕刻。——蔡元培《图画》建筑一座高楼。建筑桥梁。 ◎ 建筑 。筑物,如房屋、桥梁、水坝、隧道等。古老的建筑
11、名
名,最基本的释义是指人或事物的称谓,或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
基本解释:◎ 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 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 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 占有:不名一文。 ◎ 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give name to]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 名 míng� 〈名〉 (1) 名字;名称 。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influencial family]。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notable]。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fame and position]。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titular]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number]。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 名 míng� 〈形〉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 名 míng� 〈量〉 用于人的数量。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①][míng] [《广韵》武并切,平清,明。] 亦作“1”。 (1)人的名字。 (2)用作动词,名字叫做。 (3)指姓名。 (4)呼其名;称其名。 (5)谥号。 (6)谓授予谥号。 (7)事物的名称。 (8)名目;种类。 (9)文字。 (10)指姓氏。 (11)用作动词,问姓氏。 (12)命名;取名。 (13)引申为称;被叫做。 (14)形容;称说。 (15)号令。 (16)功业;功名。 (17)名声;名誉。 (18)闻名。 (19)指留名。 (20)著名的;名贵的。 (21)以……著名。 (22)名义。 (23)名分。 (24)指名号。 (25)谓以己名占有。 (26)独擅;专注。 (27)形成。 (28)指战国时诸子百家中的名家。 (29)形容眉宇开展。 (30)名刺,名片。 (31)大;广大。参见“名山”、“名鱼”。 (32)量词。指人。 (33)量词。指名次。 (34)通“命”。命令;传令。 (35)通“命”。性命;生命。 (36)通“明”。辨明。 (37)通“明”。光明的。 [②] [《集韵》忙经切,平青,明。] 同“铭1”。 铭旌。
12、立
象形。从大立一之上。(1)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说文》:“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2) 同本义君子以立不易方。——《易·恒》,汉语汉字。在中国的汉字中,“立”字常常指到成家立室,还有指到男人应该顶天立地,也就是说作为男人要能够承担起责任。跟立字相关的词语:立志、立业、站立。
1、站:立正|立定|站立|坐立不安。2、直立的:立柜|立柱|立轴。3、使竖立;竖起来:立竿见影|把电线杆立起来。4、做出,定出,建树;设立:树立|立功|立志。5、缔结,制定;订立:立法|立字据|立个合同。6、生存;存在:自立|独立|并立。7、即刻;马上:立刻|立即|当机立断。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命》:“陆运水输,策远之肤功立奏;相机制变,讧内之巨患以消。”8、〈古〉登上帝王、诸侯或某一位置:指确定继承地位:立皇太子|立嗣。9、姓。 10、 用于节气,〈表〉季节的开始:~春。~冬。 11、 立,通粒。《诗 周颂思文》: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毛传云:极,中也。郑玄笺云:克,能也。立当作粒。烝,众也。周公思先祖有文德者,后稷之功能配天。昔尧遭洪水,黎民阻饥,后稷播殖百谷,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天下之人无不於女时得其中者,言反其性。
13、形
〈名〉
(1) 同本义。形,象形也。——东汉·许慎《说文》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 雷雨之动满形。——《易·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形色天性也。——《孟子》
(2) 又如:形物(有形之物);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3) 形体,实体。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又如:形寂(死亡);形响(形体和声响);形解(形体超脱现实;道教指尸解);有形;无形;整形;形生(身体与性命);形性(形体和性质);形训(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
(5) 容色,容貌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谷梁传》
(6) 又如:形藏(模样、身分);形质(容貌与性情);形秽(容貌不洁)
(7) 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秦,形胜之国。——《史记》
(8) 又如:形便(地形有利);形要(形势险要);形局(地理格局)
(9) 情势,形势。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司马迁《报任安书》仆未之得验,然其形必然。——汉· 贾谊《铸钱》
(10) 又如:形服(迫于形势而屈服);形宜(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
(11) 通“型”。模型 。冰炭不合形。——《韩非子·用人》仪形虞、周之盛。——《汉书·王莽传上》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潜夫论·德化》
〈动〉
(1) 画图形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书·说命》
(2) 又如:形摹(描摹)
(3) 使之现形,显露,显示。形,见也。——《广雅》然后心术形焉。——《礼记·乐记》。注:“犹见也。”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
(4) 又如:形藏(秘密;隐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见(显现;显形);形言(表现在言辞上)
(5) 比较,对照。令狐綯大怒,说他以己之长,形人之短,文人无行。——《西湖二集》
(6) 又如:相形见绌
(7) 描绘。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汉· 枚乘《七发》
(8) 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天问》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9)表现。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4、端
(形声。字从立,从“耑”(读duān\zhuān),“耑”亦声。“耑”本义为“轮廓线和缓起伏的山头”、引申义位“圆弧形山头”。“立”与“山而”联合起来表示“站立于圆弧形山头上”。本义:(在圆弧形山头上)站得中正。引申义:(在平地上)站的直。说明:在圆弧上要站立,只有站在中点上,否则会歪斜倒下)。
①〈古〉一种礼服:~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②事物的一头:笔~、末~。
③东西的一头;(事情的)开头:开~。发端|顶端
④方面,项目:不只一~。事端|弊端|变化多端
⑤规矩 ,端正:~坐。端坐|五官端正|品行不端
⑥双手平举着拿:~茶。端饭|端茶|端勺
⑦姓。
⑧〈古〉布帛长度名称。
⑨原因;起因:无端|祸端|借端生事。
15、表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 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衣服上裘的有毛的这一面。本义:外衣。
表字,又称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根据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1)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表”从“毛”,本义:外衣。小篆 表 [1]
(2) 同本义。“表”的本义就是指裘的有毛的这一面。表裘不入公门――《礼记·玉藻》
(3)又如:表裘(外衣);表礼(作为礼物的衣料);表里(衣服的面子与里子;里外;也指作为礼物的衣料)
(4) 外面(与“里”相对)。表里山河――《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5) 又如:表海(临海,滨海);表薄(泛指出身贫贱。表:野外;薄:山林);表里相应(指内外互相应和);表壮不如里壮(丈夫有才能,还不如妻子善能持家,可为内助。表指丈夫,里指妻子)
(6) 外表,外貌。
(7) 又如:表相(外貌);表征
(8) 通“标”。表率,榜样。仁者,天下之表也――《礼记·表记》廉者,民之表也――包拯《乞不用赃吏》
(9) 又如:表正(证据;表率;榜样);表俗(作为世人的表率)
(10)通“幖”。表帜,标志。祭之日表――《周礼·肆师》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荀子·成相》
(11)又如:表旗(边境上的标帜);表识(标记,标帜)
(12)给皇帝上的奏章。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13)又如:表函(上呈天子的函件);表奏(表文奏章);表草(表文的草稿)
(14)表格。表示格子图,列出数据。近义:表单。
(15)又如:度量衡表;对数表;乘法表;编制表;一览表;价目表
(16)作标记的木柱。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吕氏春秋·慎小》城上千步一表――《墨子·备城门》
(17)表亲。一种亲戚关系,有姑表和姨表之分,都叫表,姑母的子女互为姑表,姨母的子女互为姨表。如:表兄弟,表兄妹,表姊弟,表姊妹(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表叔,表伯,表舅(父母的表兄妹);表侄,表甥(表兄弟姐妹的孩子);表婶(表叔之妻)
(18)边界线。如:表旗(边界线上的旗帜)
(19)直立于地面,用以测日影的标杆。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其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景:影。)――阮元《畴人传》
(20)石碑。千里立表,万里连纪――《汉书》
(21)测量仪器。如:温度表;水表;电表;表座(日影表的底座)
(22)树梢。如:林表
(23)姓
(24)地名,如:张表、张表村(张表集)、张表乡。
(25)网络语言,“不要”的合音。例,“表酱紫”,意思为“不要这样子”。
(26)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
16、正 多音字,读作zhèng或者zhēng,表不同的意思,常用读音为zhèng,意思是目标,标准、榜样,不偏斜,匀称适当,平正;无邪恶,无私心杂念,坚守正道,正确发展,主持正义,终止罪恶;上一下止念正,表示榜样上级或长辈守一不犯错,下级或晚辈才能停止。同时一个“正”字有五画,代表5很多中国人在统计选票、清点财物等时候,都还保持着用“正”字计数的习惯。
(1) 根据隶定字形解释。会意。字从一,从止。“一”意为“一天下”、“天下定于一”、“天下一统”。“止”意为“止步”。“一”与“止”联合起来表示“征战止步于天下一统之时”。正的来源
本义:为统一天下而战。引申义:天下统一。再引申义:1.基准,目标,标准,榜样。2.国家标准。天下统一的技术标准。
(2) 带正字的句段摘选。席不正不坐。——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乡党》不以正。——《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3)又如: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屋);正阳(日中之气);正锋(中锋);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胁(三分牲牛之胁,中胁为正胁);正位(中正之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庄的情态)
(4) 图形各边、角都相等。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边形;正方体。
(5) 正直、正派。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
(6) 纯正不杂(多指色、味)。古书之正。——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作为主体的,与“副”相对。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狱中杂记》又如:正职;正角;正团长;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较大活动场所);正赋(主要的赋税。指地丁税)
(8) 正当;合适。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竝列于篇。——《后汉书·皇后纪序》
(9) 有关正电,由正电组成,或带正电。如:正电子;正离子。
正 甲骨文
(10) 代数上为正号;大于零的 [plus]。如:正数;正号
(11) 正点。如:十二点正;正午
(12) 正面,面对观察者或对手的一面。从搭连中取出个正反两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来。——《红楼梦》
正zhēng
基本字义 1.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详细字义
〈名〉
1. 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正,岁之首月,夏以建寅月为正,殷以建丑月为正,周以建子月为正。——《集韵·清韵》
2. 箭靶的中心。终日射候,不出正兮。——《诗·齐风·猗嗟》
3.古时画在布上的靶子(用布做的靶子叫正,用皮做的叫鹄[gǔ])。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中庸》
4. 引申为目标。刑(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若正匿。——《马王堆汉墓帛书》
5、 官长;君长
6、 正常情况,正命,正常寿限
7、嫡长子,与“庶”相对
8、妻,旧时代敬称人妻为“令正”
9、 道理,规律
10、 通“政”。政治,政事
11、通“证”。凭证,证据
12、 姓
〈动〉
1. 通“征”
2. 征税。正其货贿。——《周礼·地官·司门》。郑注:“正,读为征。”
3. 出兵,征讨。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书·汤誓》
4. 另见zhèng
5、 通“整”( zhěng)。使正;整理;端正
6、 整治
7、 纠正;改正,匡正
8、 正法,治罪
9、 决定,考定
〈量词〉
万、亿、兆、京、垓、秭、穰、沟、涧、正、载...
正:是10的40次方(10^40)
17、祸
形声。字从示,从呙,呙亦声。“呙”为“涡”省。“涡”指“水流斡转”。“示”指“祖先神”。 “示”与“呙”联合起来表示“祖先神欲陷子孙于漩涡”。本义:祖先神欲陷子孙于漩涡。说明:古人的观念,祖先作为神,他们既能福佑子孙,亦能加害子孙。甲骨文常有“(祖先)它我”文句,“它我” 即“害我”,因为“它”指“蛇”,“它我”指“蛇盘绕缠住我”。蛇的盘绕缠身很像水中的漩涡,是一种不由自主且难以摆脱的危险。古人用丰厚的食品祭祀祖先,目的是贿赂祖先,让祖先受贿后不再加害子孙。
1,祸事;灾难(跟‘福’相对)。例:车~,闯~,~不单行。2,损害。例:~国殃民。
18、因
从囗(wei)从大。就也。能大者,众围就之也,就也。因,原指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也可解释为理由。引申为依,顺着,沿袭等动作。业因果报,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
【名】1 、会意。字从囗,从大。“大”指事物群体规模、数量的扩大。“囗”指事物的群体规模、数量等要素演变的基本框架。“大”与“囗”联合起来表示“基本框架内的事物群体的规模扩大、数量增长”。
本义:约束性发展。承袭式发展。转义:发展的阶段性前体或原体。举例说明:“烟”字从火,从因,因亦声。“火”指“烟”的原体;“因”指对“火”的沿袭。“火”与“因”联合起来表示“火气的扩大和蔓延”。本义:扩大和蔓延了的火气。
2、【说文】从囗大。会意。能大者,众围就之也。“因”的“囗”类似于“国”、“图”的“囗”,边缘、边框的意思。意思大概是把“囗”内因素放大。 异体字:囙。会意。意思大概是把局部“囗”出来。比如:因噎废食,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噎、人、势”因素放大。
3、古语“因”与“就”相通,《说文》:因,就也,从口大;‘就,高也,从京尤,尤异于凡也’。古训 因、就同义。——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4 、佛教重要概念因缘,同本义。
5 、原因。
6、 机会。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因 yīn
【动】
1. 依靠;凭借。谁因谁极。——《诗·佣风·载驰》
2. 根据,按照。
3. 通过,特指通过某种关系。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因承(承袭,因袭);因习(相沿成习,沿袭);沿袭,承袭.
5. 连接,靠着。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宋·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6. 顺;顺应。因其固然(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的自然结构)。——《庄子·养生主》
7. 相就;趋赴。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国语·郑语》
8. 受。奸吏因利,百姓受其蔽。——《后汉书 吕强传》
9. 趁机。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史记 项羽本纪 鸿门宴》
【介】
1. 由于,因为。2. 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3. 从…出发。如:因命守时(依照命运的安排,守候时机);因敌取资(从敌人那里取得所需物质)
4. 趁着;乘便。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后汉书·张衡传》 5、通过,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形】
1. 亲,亲近。因心则友。——《诗·大雅·皇矣》 2. 又如:因心(亲善仁爱之心);因母(亲母)
【连】
1. 于是,就。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2. 因而,因此。
19、恶
恶è◎ 不好:~感。~果。~劣。~名。丑~。~毒。邪~
◎ 凶狠:~霸。~棍。险~。凶~。邪~。
◎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不简单,很厉害:你这人真~(你这人真猛,太厉害了)。方言。
恶wù
◎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恶(恶)ě
◎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 (恶)恶心的东西
恶 wū
◎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20、积
形声。从禾,责声。从“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堆积谷物)
⒈堆积谷物:农收~场。〈引〉堆积,聚集:~肥。~少致巨。日~月累。~土而为山,~水而为海。
⒉长时期造成的:~习。~弊。~不相能(能:亲善)。~重难返(返:回头)。
⒊停滞:~食。
⒋算数乘法的得数:乘~。
⒌①正面的,进步的:~极因素。~极分子。
②进取的,努力的:~极争取。~极工作。
21、福
会意兼形声字。从河南殷圩出土的甲骨文来看, “福”是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敬神(示)的形象,是用“手”、“酒”、“示”三个部分组合成的会意字,原是以酒敬神,祈求福备(万事顺遂)的意思。会意双手捧着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献,求得神主保佑。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神祖)保佑,即《说文解字》中的“祐也。”后引申为富贵寿考等齐备、福气等义 。《说文解字》在解释“福”字的意义时说“佑也”,“佑”就是赐福、保佑的意思,福星与代表吉利、长寿的禄星、寿星一起被称作:三吉星。五福的综合含义是:康、富、贵、德、寿。一是长寿,二是富裕,三是康宁,四是修好品德,五是考终命。人们常说的“五福齐备”就是指这些内容。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fú | 名词 | 古称富贵寿考等齐备为福。与“祸”相对。 | blessing;happiness | | 福泽;福缘 | 祭祀用的酒肉。 | sacrifice | | 福礼;福酒 | 利益。 | benefit |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太上受命,享万乘至尊之奉,而一时诸福之物毕至。
|
| 旧时妇女的一种敬礼,即万福。 |
|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摘钞・拜》:古时妇人皆肃拜也,今则但微屈其膝而躬不曲,其名曰起,曰福。 | 万福 | 用于书信中,表示良好祝愿。 | used in letters in conveying good wishes |
| 福安;福体 | 指福建。 |
| |
| 姓。 |
| |
| 动词 | 赐福,保佑。 | bless and protect | | 福柄;福田 | 亦作“拂”。行礼。上身稍微前倾,双手重叠在偏右方向上下移动。 | salute | 《 红楼梦》:刘姥姥便知是贾母了,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 |
| 用同“逼(bī)”。 | force | 《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净能知皇帝福问述(术)法,其数极多 。 |
| 通“副”( fù)。相称,符合。 | match;fit | 张衡《西京赋》:仰福帝居,阳曜阴藏。 | 福德;福望 |
22、缘
缘yuán形声。字从糸,从彖(tuàn),彖亦声。喻为命运的丝线,“彖”本义指猪嘴,它上吻部比下吻部大,而能半包住下吻部。引申为“包边”。“糸”指“布帛”。“糸”与“彖”联合起来表示“用狭长的布帛作包边,包住衣服的边”。本义:衣服的包边。缘分,缘喻为命运纠缠的丝线,亦作缘份。是佛教的一个宗教概念,儒家与道家并不讲心灵鸡汤的缘分也不讲你与我有缘之说。 古义:沿着。①原因:缘故、缘由、无缘无故,②因为:缘何而来、只缘身在此山中,③边:边缘、外缘,④沿着;顺着:缘江而下 、缘溪而行、缘木求鱼。⑤发生联系的机会:缘分、人缘、血缘。【缘分】 yuánfèn 从普遍的命运关系来看缘分是人与人之间命中注定的遇合的机会,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
23、善
最早见于金文 。其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有吉祥美好之义,《说文》:“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从利他性上引申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等义。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shàn | 形容词 | 吉祥。 | lucky | | 善时、善祥 | 完好;美好;圆满;共同满足。 | good | | 善风、善言 | 善良;好心。 | nice |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善德、善性 | 慈善。 | philanthropic | 韩愈《 原毁》: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一善 易修也,一艺易能也。 | 善事、善举 | 表示应诺。对,完好。 | alright | |
| 慎重。 | cautious |
| 善思、善败 | 完好,领先于某方面,高明,工巧。 | skillful |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 善手、善工 | 熟悉,经常看到或经历,易于辨认。 | familiar | 王夫之《 周易外传》:识其品式,辨其条理;善其用,定其体,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 | 善便、善查 | 动词 | 善于;擅长;领先。 | be good at | 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 善诱、善文 | | repair | | 善刀 | 赞许。 | praise | | 善颂善祷 | 友好;亲善。 | friendly |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 善气迎人 | 喜爱。 | like | 《左传》: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
| 认为好,友好。 | consider as good | 《华阳国志》:忌信道任数,不从下人,故为权势所不善。 |
| 羡慕。 | admire | |
| 名词 | 好人;好事;好处。 | good person;good deed;advantage | |
| 姓。 |
| 《正字通·口部》:五代有善友,宋有善辰,明有善养。 |
| 完好之处,完好。 | in perfectly good condition | |
| 副词 | 多;常;易。 | numerous;frequently;easy | 刘基《苦斋记》: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 | 善变、善疑 | 24、庆
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为祝贺、庆贺;古代国家或君王有喜庆之事时,都会对臣民有所赏赐,故又由庆贺引申为奖赏、赏赐;受奖赏固然是幸福的事,所以“庆”又指福泽、福气,还指可庆贺的事情或日子。又通“卿”,如古书中的“庆士”即“卿士”。还读作qiāng,用作发语词。会意字,字形由省去鹿脚的鹿形、心、夊(suī)三部分组成。古代人把有花纹的鹿皮作为纳聘订婚的礼物,整个字形表示拿着鹿皮真心诚意地前去祝贺。
[tr][/tr]
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qìng | 动词 | 为共同的喜事进行一些活动表示高兴或纪念。 | celebrate;congratulate | 欢庆六一儿童节。
《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齐王,再拜,俯而庆,仰而吊。
| 庆祝,庆贺 | 〈文言〉赏赐。
| award | | 庆赏 | 形容词 | 〈文言〉幸福;吉祥。
| occasion of celebration | | 喜庆;吉庆;庆云 | 名词 | 值得庆祝的事情或纪念日。
| celebration;anniversary | 《孟子·告子下》:……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 | 国庆;校庆;庆会 | 〈文言〉福,福泽。
| blessing | | 庆绪;庆延;庆祉 | 〈文言〉善、善事。 | blessing | 《诗经· 大雅·皇矣》:则友其兄,则笃其庆。毛传:“庆,善。” | 余庆 | |
| 《广韵·映韵》:庆,州名。 |
| (Qìng)姓氏用字。 |
| | | qīng | 名词 | |
| 《礼记·祭统》:作率庆士,躬恤卫国。 | | qiāng | 助词 | 〈文言〉发语词。
|
| 《汉书·叙传上》:恐网魉之责景兮,庆未得其云已。 | 25、竞
最早见于甲骨文 。“竞”本意是角逐,互相争胜,如竞争、竞赛;争斗有时会很激烈,“竞”也指强劲,强盛。在古代又可通“境”,指边境。会意字,一种说法认为,现在两个“竞”字排列在一起,表示两个人一起吹奏,看谁吹奏得好,或是谁吹得更响亮。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像两个头顶东西的人在竞逐比赛。上戴头饰的人形在头饰与人之间加上“口”形就成了“竞”。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动词 | 互相 比赛,争取优胜。 | compete;contest | 《诗经·大雅·桑柔》:君子实维,秉心无竞。 | 竞争;竞赛;竞技 | 〈文言〉引申指争辩。 | argue | 《颜氏家训·省事》:前在修文令曹,有山东学士与关中太史竞历。 | | 形容词 | 〈文言〉强劲;强盛。 | strong | 《左传·僖公七年》: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杜预注:“竞,强也。” | 竞朗;竞爽 | 〈文言〉繁剧;繁忙。 | busy | 《左传·哀公二十三年》:敝邑有社稷之事,使肥与有职竞焉。杜源注:“竞,遽也。” | | 〈文言〉高。 | | 《广雅·释诂四》:竞,高也。 | | 〈文言〉通“境”。 | | 《古文苑·秦〈诅楚文〉》:饰甲底兵,奋士盛师,以逼𢓲(吾)边竞。 | | 副词 | 〈文言〉争着;争相。 | | 屈原《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 |
26、资
资,zī,从次从贝。资,货也。货者,化也。资者,积也。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夏则资皮。冬则资絺綌。皆居积之谓。资者,人之所藉也。周礼注曰。资,取也。老子曰: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1) 同“赀”,计算:所费不~。
(2) 费用,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合资购买。
(3)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
(4) 供给,帮助,资助;助:~助。~敌。
(5) 智慧能力,资质:天~。
(6) 出身和经历,资格:~历。论资排辈。
(7) 姓。
(8) 提供:可~借鉴。以~参考。
27、事
一般指社会和自然界上的事情,事务,现象,情况等。在哲学上,事的定义:就内涵方面而言:事是指质量空间分布的随时变化。因为物质是质量空间分布,所以事也可定义为: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就外延方面而言:事包含宇宙中发生的所有事件。事是所有精神事件的统称。宇宙中的事都必须经历时段,所以都是精神事。这个事概念的外延不仅包括人类之事,也包括动物事、植物事、细菌事、病毒事等等生命体之事,还包括所有非生命体之事。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
◎职业:谋~(指找职业)。
◎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
◎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
◎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
◎服侍:~父母。
28、严
意思是不放松,认真;郑重,庄重等。
1.yán:~紧。~密。2.不放松,认真:~格。~肃。~正(严肃正当)。~明(严肃而公正,如“赏罚~~”)。~饬(a.严格命令;b.谨严)。威~。
3.郑重,庄重:庄~。
4.厉害的:~厉。~苛。
5.重大:~重。
6.姓。
29、与
“与,赐予也。一勺为与。”会意字,以一、勺示意,勺即酌,以物与人不问所欲,当斟酌而与之。与的本义为“赐予别人东西”,为实词。虚词“与”是假借字,可作介词、连词和副词。作连词的“与”,从先秦至现在没有大的变化。介词“与”,唐宋以后又产生了新义,如“使”“将”等义,但这些新义在现代汉语中又消失了。副词“与”是“举”的通假字,也是多音字。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与yǔ1.连词,和:正确~错误。
2.介词,跟:~虎谋皮。生死~共。
3.给:赠~。~人方便。
4.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5. ~其 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6.协同:~人为善。
与 yù
1.参加:参~。~会。
与 yú
1.同“欤”。与之
与yǔ
1. 计算机的一种逻辑运算方式【两运算数都为1结果为1,否则为0】,见下。
30、敬
“敬”的本意有不同的说法,西周金文中敬字多用为严肃、肃敬之义,恭敬之义始见于春秋金文。《诗经》雅、颂部分多用为严肃、恭敬之义。后来“敬”也指有礼貌地进献、虔诚地供奉、敬意等。“敬”最早见于金文,字形从“茍(jì)”从“攴(pū)”。“敬”的构型和本意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会意字。金文的左边是个口,右边是一只手(又)拿着棍子或鞭子。两相会意,表示手举着木棍,用口吆喝着,传出戒、慎的意思,这就是“敬”。小篆(图8)的左边变成了个“茍”字,“茍”为牧羊人用口吆喝羊群:右边仍然是手拿木棍或鞭子,意思未变。楷书是由小篆楷化而成。本意为警告,是“警”的本字。一说这种构型是表示手持棍棒使人恭敬。其本义是对人尊重,有礼貌。
[tr][/tr]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动词 | 尊重。有礼貌地对待。 | respect | 《论语·先进》:门人不敬子路。 | 敬仰;恭敬;敬而远之 | 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 | serve | 《红楼梦》第五四回:(贾母)吃着酒,又命宝玉:“来敬你姐姐一杯。” | 敬酒;敬茶 | 虔诚地供奉、信奉。 |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快敬祖宗去吧。 | 敬神;敬奉 | 〈文言〉谨慎、慎重,不怠慢不苟且。 | carefully | 《韩非子·喻老》: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 | 敬事;敬信;敬业;敬明 | 〈文言〉警戒;警惕。 | guard | 《诗经·大雅·常武》: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 | 〈文言〉以礼物表示谢意或敬意。 | | 《后汉书·周燮传》:安帝以玄纁羔币聘燮……因自载到颍川阳城,遣生送敬,遂辞疾而归。 | | 〈文言〉通“惊”(jīng)。惊动;惊慌。 | | 《逸周书·官人》:敬之以卒而度应。朱右曾校释:“敬当依《礼》作惊。” | | 形容词 | 谦恭有礼貌的。 | respectful | 《周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 敬告;敬谢不敏 | 名词 | 敬意或表示敬意所赠的礼物。 | present | 清·无名氏《后会仙记》:谨分携进兄,以表小妹之敬。 | 致敬 | 〈文言〉通“檠”(qíng)。矫正弓弩的工具。 | |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齐王章》:是故臣以王命甘薛公,骄敬三晋,劝之为一,以疾攻秦,必破之。 | | (Jìng)姓氏用字。详见“敬姓” | | | 敬歆(汉扬州刺史名,见于《广韵》) | 助词 | 〈文言〉谦词。 | | 《吕氏春秋·报更》:敬闻命矣。 | | 副词 | 〈文言〉通“更”(gēng)。再。 | | 《敦煌变文集·韩擒虎话本》:臣愿请军,敬与随驾兵士交战。
|
31、孝
孝,汉字。《孝经·开宗明义》篇中讲:“夫孝,德之本也。”“孝”字的汉字构成,上为老、下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两亲,并能顺其意。孝的观念源远流长,殷商的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孝”字。《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推及一切皆加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此为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因此教育的根本就建立在孝道人伦的基础上,一切的教育随之扩展开来,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32、竭
竭 <动> 曷,本意守卫的士兵对流氓逃难的人进行盘问,后加口,喝问何人,从何方而来。加立,表示喝令站起来。工地上士兵喝令累到的劳役站起来继续干活。引申义:用力到达极限。说明:本字用同“极”、“尽”。
①尽;用尽:竭力|竭尽全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②干涸:枯竭|竭泽而渔。(枯竭和竭泽而渔的竭的意思并不相同,具体有待考究)
33、力
“力”是个象形字。象形兼会意。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注意,这是一个竖立的工具,表明这个工具正在工作。就是说有人正在用力使用工具劳作。“力”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
① 有学者认为:力颇像古代的犁形,上部为犁把,下部为耕地的犁头,古代称为“耒耜(lěisì)”。耕田要用力,所以“力”字就用为“力量”之“力”。② 有学者认为:力是手连臂的象形,手和臂加起来表示有力量。③ 有学者认为:力像“人筋之形”。《说文》:“力、筋也。象人筋之形。”筋下曰:肉之力也。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①力量,力气,动物筋肉的效能:身强~壮。 引:1.身体器官的效能:眼~,脑~。 2.一切事物的效能:电~,药~,浮~,说服~,生产~。
②用极大的力量,尽力:~ 战,据理~争。
③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叫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1. 同本义。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2. 力量。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3. 能力。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4. 威力;权势。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行书“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5.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改变方向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6. 劳役;仆役。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7.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8. 兵士。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9. 姓
10、物理学上的意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用符号F 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物体的重力G=mg 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
〈动〉
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2. 役使。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1]
〈副〉尽力,竭力
34、忠
忠者,德之正也。从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以不懈于心为敬,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故从中声。《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忠,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的负责完成份内义务的美德。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形(1)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2) 同本义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3) 又。志虑忠纯。君子以为忠。——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忠贞廉士(忠诚坚贞廉洁的人);忠孝带(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忠敬(忠诚恭敬)。
(5) 忠厚。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6) 又如:忠嘉(忠厚善良);忠笃(忠厚笃实)。
动
(1) 尽忠。特指事上忠诚。陛下之职分。——诸葛亮《出师表》
(2) 又
忠而被谤。
(3) 又。求忠以自为。
(4) 又如:忠功(尽忠建功);忠效(尽忠效力);忠益(尽忠报效的益处);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忠略(忠于君国的谋略);忠情(忠于君国的感情)
名
(1) 忠臣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
(2) 通“中”。中间,适中[center]。忠人之和。——《管子˙禁藏》
(3) 忠姓
35、尽
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尽】jìn(尽)①完,完毕(动词)也叫完蛋:弹尽粮绝|苦尽甘来|取之不尽。
②死亡(动词):自尽|同归于尽。
③达到极限(动词):尽头|尽善尽美。
④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动词):尽心尽力。
⑤统括某个范围的全部,相当于“都”(副词):留下来的尽是老弱病残|身上尽是灰。
⑥限定于某个范围内,相当于“光”、“单”(副词):干活尽偷懒|尽说好听的|尽做表面文章。
⑦流尽,流光(形容词作动词):潦水尽而寒潭清
【尽】 jǐn(尽)
①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介词):尽着这块布裁。
②把某些人或事物的顺序放在最先(介词):先尽着孩子吃。
③最大限度的(副词):尽快解决|尽早拿出方案。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伸牍尽雪其冤。”
④〈方言〉一个劲地,反复地,长时间地(副词):王书记一开会就尽讲|他一件衣服尽穿|这口井的水尽抽都抽不完。
36、命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命,使也。——《说文》。
动词性
1、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命,使也。——《说文》。又如:命酌(使充酌酒者);命席(下令安排座位);命酒(命人置酒);命乐(命人奏乐);命官(任命官吏);命材(任用有才干的人);命事(安排职事);命使(任命使者);命将(任命将领);命相(命令三公辅政、行事);命讨(下令讨伐);命教(命令)。
2、取名;命名。今之命师者。——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如:命名(给予名称,定名);命姓(赐姓;建姓);命爵(赐给爵位、官职)。
3、动,用。欣然命笔。——毛泽东《送瘟神二首序》又如:命旅(出师,誓师,启程);命笔(动笔,使笔);命管(命笔)。
4、通“盟”。在神前誓约、结盟。凡我同盟,毋蕴年……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2]
名词性
1、命令;政令;教令。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又如:遵命(敬辞。表示依照对方的嘱咐);命戒(命令与禁令);命词(诏书;也指起草诏书);命诏(君王的命令)。
2、命运,天命。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又如:命道(命运);命毒(命苦,命运不好);命快(命运好);好命;苦命;算命;命分(命运;命中给的天分;禀赋)。
3、性命,寿命。命悬于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又如:逃命;短命;命犯(有杀人罪的罪犯)。
4、生活,生存。如:命途(生活的道路、经历);命路(人生的路途)。
5、帝王按等级官职赐给臣下的东西。赐晋惠公命。(此指服装)——《国语》又如:命士(命夫。受有爵命的人);命禾(天子所赐的嘉禾);命民(受帝王赐爵的平民);命圭(天子赐的玉圭)
6、通“名”。声誉。时周之命。——《诗·周颂·赉》
三、译文
一个人有了高尚的德行,自然就就会有相应的名声,形体端庄,仪表就端正了。 空旷的山谷能将声音传播得很远,在空荡的厅堂里说话会有回声。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直径一尺的璧玉算不上真正的珍宝,短暂的光明不可虚度,要珍惜。奉养父亲,侍奉君王,要严肃而恭敬。孝顺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于君主要不惜生命。要像站在深渊的边缘、踩在薄冰的上面那样小心谨慎地侍奉君主。侍候父母要早起晚睡,让他们感到冬暖夏凉。这种美好的品德就像兰草一样清香芬芳,像松柏一样苍翠茂盛茂盛。
四、体会
这一章教育我们做人的准则,拥有良好品德的重要性,勿做恶,多积善。又讲到光阴似箭,时间的可贵,不可虚度浪费。将侍奉君王与孝顺父母齐头并论,放在同一个水准上来谈论,这与心理学上的理论不谋而合。与父母的关系,和与领导的关系是一样的,如果与父母关系良好,那么与领导的关系一定不会差。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好,那么与同事的关系也就会好。这样的童蒙养正的读本对于年少的孩童来说真的很有教育意义,对于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真心希望更多更多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来读这本经典。
五、月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一个月过去了。
1、想想从刚刚加入读书会时的畏难情绪,到后来慢慢在同学们的带领下敢于开口诵读,真是一个莫大的进步(至少自己是这样认为的),不知这算不算是自夸的一种。但这是真的感受,以前在《道德经》读书会时不敢开口,觉得同学们都读得那么好,自己水平太差。但现在按照老师和同学们的要求和节奏每天听陈琴老师的吟诵、唱诵,试着跟着读,感觉到神清气爽,居然有了很舒畅、舒服的感觉,后来才大着胆子、厚着脸皮多读N遍,才敢发到群里。接着收到了同学们的鼓励、肯定,觉得增加了信心,比在读《道德经》时有感觉了!
2、作为一本童蒙书籍,从开篇的天地洪荒,到后来的良好品行的养成,从宏观到微观,无不显示出老祖宗的智慧,让我等望尘莫及,自愧不如!看到同学们在论坛里的精彩体会心得,觉得有这样一个群体深感欣慰,自己的体会真是有些敷衍、水平太低,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跟上大部队,坚持读经典,坚持查字词写体会,好好学习先人留下的智慧。
3、学到了很多字的最初意思,对这个比较感兴趣。造字时祖先对于这个字最原始的用意值得深究。这对于理解每个字的来意,发展过程,特别是有些字不光只是本义的意思,对于我们现实的生活工作也有帮助的。比如建字,以前只知道建设、建议、建筑,但查字过程中知道它还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尽”、“小尽”的含义,觉得很有意思,哦,原来在天文学上它还有这个意思。瞬间对于查字更有兴趣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