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学习笔记要点:
第一课的学习按照以下六个要点整理笔记,以便分享。一周之内完成。
一、本文与我
读这篇文章之前看见善恶这两个词好像马上就让我想起来幼时刚读书的时候,小学老师教育我们的要做个好人不要做个坏人,好人那就是要能够经常为别人着想、帮助别人、为别人做贡献的,坏人就是总是喜欢伤害别人为自己图利的,那时几乎全然接受了这个说法。现在想起来,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话,因为大概这是我唯一印象深刻的对善恶有过思考的体验,后来对这个问题再也没有认真想过。这篇文章的感觉就是好像以前的这样的一个固有的观念一下子被彻底打破了,重新做建设,整个人都在换操作系统。
在刚接触白云先生的文章的时候,读这一章的感觉很平淡,就是觉得白云先生说的非常的完美,条理很清晰,就像看一篇议论文那样:哎,写的不错,看起来也不费力,但看完了就看完了一点也没有没到心里去。其实也是没用心读。
这次读的时候内心有一个姿态:正襟危坐,读的时候心中浩然之气油然而生,但读到华夷之辨的部分,就会也有一些困惑生出来,会想:他说的是对的吗?说不上不认可,就是觉得好像他说的挺极端的而我并不了解,怀疑先生是不是也带有情绪说这一部分,想要多去了解这一部分。尤其是佛教的这一部分好像跟固有的一些认知和体验会有一些冲突,不是能完全融到一起;对于说的西方的那一部分因为完全不了解连困惑是什么也不清楚,但是又不打算就是这样没了解的情况下就全部吸进去,打算先把它先放在这里继续往后读。
白云先生开篇就说“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恶,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一个人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说实话,我把这四个问题放到自己身上,想了一下,没有答案。实际上我也好像没有真正的去想过这四个问题。我想到我生命中的一些具体的时刻,比如说我上下班时会经过一个天桥,天桥上常年都有各种各样的乞丐,我有时候会给钱,有时候又不会给,这个给与不给后面并没有一个稳定的东西。有时候,就是看着他,觉得很可怜,心动了,我就给;有时候看到有人哪怕是老人拿着一个小碗敲敲直接到我面前来,我不知道给不给,事实上多半没有给,有一秒钟的怀疑但很快就过去了,有的时候看到有人边卖艺边乞讨,我一定会给,我告诉自己他是用劳动换取成果,跟我本质上一样。我举这个例子想说明我生活中大多数时候是随性的,不,应该是随意的。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把什么理解为善?什么是恶?其实,真的是完全不清楚的,没有想过。做出行为的那一刻我是我这个人吗?我在哪里?没想过。
为什么要去思考这个问题呢?不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不是也照样可以过一生吗?所以一方面我是觉得自己想要活的明明白白。但是另外一方面,其实觉得自己挺虚伪的。我真的要活的明明白白吗?一定要活的那么的明明白白吗?活的那么明明白白,真的很重要吗?如果说,当我被某一种流俗所蒙蔽的时候,并没有伤到我的筋动到我的骨,我会想要活的明白吗?我会不会安于享受这种被蒙蔽的感觉呢?我不确定,对这点我真的不确定。所以对于,为什么要去思考这四个问题?我的动力,可能没有那么的深,最多只有70%(其实我还真得感谢我这30多年来遇到所有让我痛苦和难受的事情和人,没有这些我大概连这70%也没有)。这是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意识到的。
但是我愿意先去做,去试图弄的明明白白。带了这个并没有百分之百的动力,我要去搞明白。以前我的思维总是我得把问题搞清楚搞透了再去信它,但是这一次我先不去想它,先让自己信它——活的明白就是好啊,活的明白才是人啊。大概是那70%确信的过程和体验给了我勇气和魄力。我愿意先从认识上100%的相信它,然后去做。所以,我要好好的去读这篇文章,去思考这四个问题,对于白云先生所说的我还要不带偏见的去学习。
二、华夏之善恶
基本假设:人要生存,总是要趋吉避凶。 如何去趋吉避凶?能让我们趋于吉利后果的做法就是善,导向凶货后果的就是恶。 怎么去判断这个做法是善还是恶?有一个什么样的参考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抱残守缺,守着陈敝旧制,不能及时去敝出新,被现实摧毁 | | |
(一)道家之善恶 1、善与恶: 在道家看来,行为合于天伦德,叫纯素天真之人,为善,为真人;不合天伦者,叫伪诈智巧之人,为恶,为伪人,不是真正的人。(我的思考:“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天地融为一体,人本就在道上,出离道的人就不是人。) 2、善的具体体现: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犹如水滴在水中,全然一体,大善无形。) 3、伪人的出现与对待: 人出离天道之后,天伦被遗忘,人丧失了合于天伦的能力,自己发明了人伦,以人的智识制定善恶标准,以人伦之善恶,决天地之吉凶。 对待伪人,绝智弃圣、以奇用兵。 4、人之天伦 人为天地所造, 圣人以母自居。 人的本质是什么呢,人就是一滩用阴阳二气编码出来的的数据。 第一位:数据安全—生存, 第二位:数据完整—-健康, 第三位:数据永续存—---繁衍, 对于生命来说,重要的不是电脑的硬件本身,而在于电脑里的数据。所谓的永生,就是数据的永续存储,永续存储的前提则是,永续的数据安全和完整。做到了这样,就可以实现老子说的子孙以祭祀不辍,这就是永生。生命的永生不是肉体的永生,而是阴阳二气所编码出来的遗传信息的永生。 5、合与天伦: 老子:合于天伦,重积德:道衣养万物,人不离道,不拔不脱,知常不妄,啬而不施,惟道是从, 庄子:真人之善,在于循天之理: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波”是起伏运动,“同波”就是与之一道作同步的起伏运动)。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谓之天伦。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不合天伦,身体会生病,所载天地精神失真,生育的孩子也会生病。 如何就不合天伦了?被人贩子诱拐了,如何不被拐:明白四达,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二)、儒家之善恶 传承:大规模出离天道,用天道之理带回来已经不现实。所以要以人道治人道。 1、善与恶: 善恶之标准:礼仪,人伦纲常。 儒家礼仪核心:仁义。人伦效天伦,人道之天的君主要有生生之德,像母亲疼爱自己孩子一样疼爱百姓。 2、君子、小人、蛮夷 中国之人,遵守中国之礼仪,为君子;不遵守中国之礼仪的,为小人。 外国之人,连天都不尊,连中国天子也不尊,更不懂礼仪,所以孔子认为,他们都是不开化的蛮夷。 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亡也。 (三)、法家之善恶 传承:君子越来越少,小人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坏,天运之善和礼运之善,都被恶人突破。所以只有通过以国家暴力机器为锚的强制性法律制度来约束人们。 1、善与恶 善,就是通权达变,不停的用新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 恶,就是抱残守缺,守着陈敝旧制,不能及时去敝出新,被现实摧毁,那么就是。 权,并不是我们通俗里所理解的权力之意,而是侧重于见万物之机,谋万物之宜。 2、圣贤很重要: 在法家的中央集权大一统帝国中,它的核心就在于中央的效率上。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在韩非的构想里,最完美的帝国,就是皇帝是个圣人,大臣都是贤能。这是法家帝国系统的关键,也是它的弱点。没有圣人执要了,四方不效中央,各自为政,国家也就要衰败了。
(四)、道、儒、法三家关系 道儒法三家之善,构成了我们中国人思维里的深层意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有意无意的遵循它们。道家的善,是让我们做一个纯真素朴明白四达之人。儒家的善,是让我们做一个极于人伦止于至善之人。法家的善,是让我们做一个通权达变无所不能之人。这才是我们中国人应该遵循的善。 一个优秀的中国人,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能够合于天伦,极于人伦,通于权变。道应天,儒应人,法应变,三家同源一体,缺一不可。
三、外族之善恶
视角:站在华夏文化的立场上,以华夏视角,看待其他民族的文化, 1、夷狄文化之善恶 华夏文化,是天道-圣人-百姓这个结构。 夷狄文化,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个是泛地中海文明的牧羊系,一个是印度文明的要饭系。 牧羊文化,则是牧羊人-牧羊犬-羊这种结构。夷狄的善,就是指羊是不是信仰了牧羊人的鞭子,遵循了牧羊犬的号令。信羊倌的人,就是善的,是羊;不信羊倌的人,就是恶的,是魔鬼。 印度要饭文化的结构:大猩猩-小猩猩-饲养员结构。施舍给大猩猩食物和钱财的人,就是善的,就是善男信女,饲养的多,就叫行善,行善的多,下辈子的福报也多,福报多了,下辈子升级会变成猩猩。不施舍食物和钱财给大猩猩的人,就是恶,就是魔鬼,下辈子就会下地狱。 2、蛮夷文化本质:规训之善。 建立在道德恐怖基础之上的规训。 道德恐怖:不遵守羊倌和大猩猩训令的人,就会遭报应下地狱。信了,死后会有无数倍的回报。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一边是贪鄙,一边是恐惧,以贪鄙和恐惧来控制人的精神,是智力讹诈和精神蒙惑,是精神毒品。这些精神毒品的本质就是把人从人降格为禽兽。 人们为什么会相信不可信的东西,因为贪鄙的快感。在那个想象出来的根本不存在的世界里,简直是想什么有什么,跟生理毒品所带来的快感是一回事。 3、规训文化对华夏文化的污染 华夏出现了一大批劝善书,和教化人做奴才的文化糟粕书,如《了凡四训》和《弟子规》。在正统的华夏文化里,中国的圣人们,从无教化人去做奴才的思想,而都是让人去做伟 大的人,做真正的人,做君子,做大丈夫。真正的教养,从来都是把狗变成人,而不是把人变成狗。因为脖子上栓了狗链子,才不去咬人,那不是教养,而是恶犬,只要有一天主人手一指,它比谁都疯狂。
四、善恶之辨与教养
(一)教养之本质区别: 华夏和夷狄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华民易于见理,难于受教;夷民易于受教,难于见理(谢灵运)。 (二)教养之等级: 人类教养可以分为三等(邵雍): 1、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上品之人可以明白四达,随顺人伦,通于权变,他们根本不需要谁来教化他,他就知道应该怎么法则天地,怎么跟人相处,怎么爱别人,怎么为全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因为他们明理。 2、中品之人,教后能善;中品之人孺子可教:不管起点怎么样,只要肯学,受到教育之后,会变得通情达理,变成一个君子。就怕不明理,还不学习,即: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下品之人,教而不善。下品之人:只能见教,不能见理。他们的教养,是一种家犬类依附于主人意志的教养。他们本来未必有这么邪恶,但是被规训之善驯化出来的恶狗,则变得比森林里的野狼还要更加的邪恶。
五、全篇说理成果
(一)正:天地才是文明之锚,才是天下唯一的判准,这个判准就是正。天地之存在乃道之理,天之常。夷狄文化里的羊倌语录和猩猩语录是邪。要靠人信才存在,人不信就不存在的彼岸世界,都不为理,而为妖妄和迷信。(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二)善:合于天伦,随顺人伦,通于权变,方为至善。中国文化里,关于善的教化,都是让人成为聪明人、好人、强者。夷狄文化里,关于善的教化,是精神毒品,是让人变成羊和猩猩,变成禽兽,把人变得更愚蠢,更歹毒,更疯狂。 (三)教:只有通达天地之理的圣人,才可以为天下立教。所以,如果想成为一个聪明的人,有教养的人,强健有为的人,那就要学习圣人之道。道家圣人,黄帝,老子,庄子。儒家圣人,孔子,孟子,荀子。法家圣人,管子,商鞅,韩非子。 (四)修:以圣人之道,修之于身,行于大道,这便是修和行的内涵。不学习圣人之道和天地之常理的修行只是一些鸡零狗碎的屑末邪僻之小术。没有道,谈不上修行。 (五)养: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这里的勤而行之,就是养。良好的教养从何而来,在于尊圣人之道,崇圣人之教化,以圣人之道,修之于身,勤而行之,理身,理家,理业,理国。明理养德,止于至善,把自己变成一个聪明强大的好人,这便是最极致的教养。
六、我的心得(包含疑问)
(一)心得 1、善与恶,不是人去评的,也没有争议,合天伦即为善,不合天伦即为恶。谁也不能告诉我,我也不需要向谁学习,它就在那里。说出来心中稳稳的。 2、道、儒、法是有传承的,传承的过程是一个人心离道的过程,也是人力图在道的过程。道应天,儒应人,法应变,三家同源一体,缺一不可。无须去辩个优劣。 3、权变之权并不是我们通俗里所理解的权力之意,而是侧重于见万物之机,谋万物之宜。 4、不合天伦,身体会生病,所载天地精神失真,生育的孩子也会生病。生病不是一个实体物质病变的问题,而是阴阳之气运行不调的问题。 5、关于永生,以前理解的永生是肉体的存在或者思想的存在,前者已经知道不可能,为了追求思想的存在所以要著书立说,要去影响其他人,可实际上永生是人之阴阳之气的蓄存,是繁衍后代,而且还要健康的繁衍后代。 6、华夏不是独立的国家,就是道、天、地、人,域中四大形成的一个整体。所以本不存在华夏以外的国家,也不存在华夏以外的民族。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不再觉得华夷之辨是难以接受的对外国人的贬低和歧视,这是客观事实。万物同源,只有这一个道,也只有这一个天地。 7、关于修行,以前打坐、跺脚时心中总是有一点困惑,总感觉我做这些好像还差了点方向,我了解自己我关照自己是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明白这一点,总感觉只是在掌握一门技术而已,和我学心理学并没有多大区别,白云先生所讲的修行一下子让我明白了,这世上只有一种修行,以圣人之道,修之于身,行于大道。不懂圣人之道的修行确实只是在术上做功夫。 (二)、 疑问 1:道家里的真人、伪人、百姓都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体系?真人、伪人是一个概念体系,真人和百姓是什么关系? 2、对于白云先生说的蛮夷文化这一部分还感觉不过瘾,心中会有疑问:只有这些吗?西方文化不止是宗教吧,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怎么看?从小受的教育里面西方文化渗透了很大一部分,推翻它完全地否定它心里老大不情愿。
需要考证的地方:佛教起源、西方文化起源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