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873|回复: 156

张文玲(竹子)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 11: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道德经读书交流群入群规则:

1、群内推荐指定导读书,规定读书进度

2、自主阅读,网上交流和提交作业

3、在后面跟帖提供如下信息可接受邀请加入:

   (1)对道德经的印象或者理解

   (2)为什么读道德经

   (3)能否坚持分享每周规定阅读内容的心得,并参加自由讨论

   (4)能否坚持用心读完全书

4、活动免费,但需要缴纳保证金每章10元(共计81章+2章导言),每周2章。没按照进度要求完成阅读的按比例扣费不退。累计三章没按进度要求提交分享和参加群内讨论的,保证金全部扣除(扣完保证金以后如果想要继续参加,经过同意的可以继续参加,但需要补齐余下时间的保证金)。所扣保证金用作以后各类公益活动。
被扣交保证金者不获得资金使用管理与监督权

5、指定导读读本白云先生著《老子之道》,也可以自己选择导读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5-15 11: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这段时间用《道德经》的体会吧  先说说难处:1,不如守中,在现实生活中,不好操作,因为习性太重,总想喋喋不休的表明自己有多么不易。当然,这没批判,只是觉察继而警醒。
   2,好处就是当你把脑子或 注意力放到经上,别的东西就进不来了,这是一个大的发现,脑子有A了,那B就会少,或基本没有,因为位置是固定的。
   3,有种成就感,自己的脑子还是可以记住东西的,对自己满意感增强。
继续努力!
  你做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则周遭的人事物也不会麻烦到你,就如今天早上看2年计划群,看到你是否愿意当妈,才决定你是否能够轻松当妈一样的道理。
  你自己内心承认,并接纳,则无内耗,能量守中,会做一些能做到的事情
   好了,言归正传
  先抄写29章,五句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无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30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逐句翻译: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君王不以道治天下,而已人智治天下,我看他好像完全停不下来的样子。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能够化育天下万物的神明之能,人不可能具有这样的造化之能。
  为者败之,执着失之
   以人工之巧来代天之神化,而运化天下,万物必恶之。如败而不知道停下来,继续执人之道,那么必将会失去天下。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这句主要讲天治与人治的区别
  行随,嘘吹,强羸,载隳,是对天治与人治的区别或差别,如果人治天下,万物随之于人智之伪。   是以圣人与甚,去奢,去泰
  同样的,甚,奢,泰民也是以人之道去治理天下,所以君王只有去甚去奢,泰,万物才能自成其天,生生不息,才不会人智妄为。
  第三十章 物状则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失道之后,继续发展下去,自然而然就会以人为强取天下。而有道的圣王,则不会以兵强天下,否则如果你今天征伐别国,那么明天,别人也会征伐你国。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所到之处,百姓为了躲避兵灾,外出逃荒,到处长满了杂草和荆棘。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等战事结束后,因为粮草的耗费和民力的消耗,以及百姓逃荒所导致的农业生产的荒废,天下到处都是饥荒。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故圣王治天下,谨守天道,不敢以人之道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圣王若要成天下之功,不可以自雄于天,不可以自大自夸,不可以不行天道,不可以以兵用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知道事物的规律,不以人道治天,对于以人智治国的不道之治,应尽早终止。
   心得如下:
    各行各道,事物都有规律,春夏秋冬,日升日落,安于天命。是老师,就好好教书,是农民,就好好种地,是医生,就尽力治病救人,是商人,就取财有道,诚信经营,领导就尽职尽责做好领导,是下属就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
还有做人的本分,不要骄傲,自满,自以为是。
月总结
  想到第二章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行随,嘘吹,强羸,载隳,事物都有两面,就如天地,日月一样,我们要做到曲则全,洼则盈,少则得,多则惑,各吃各的一口饭,最要紧是当下吃饭就尽力把饭吃好。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为物壮则老,花开圆满了,就离花落不远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开花时,就尽情绽放,花落时,我们欣然接受。做好自己能做的,应做的,然后努力在道上行走。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1 09: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挡不住时间的脚步,刚写完,就问自己,为什么要挡呢?呵呵,这就是道的规律,日升日落,四季更替,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日升时,做些日升的事情,日落时就做些日落的事情,是谓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仅此而已,写到这里,忽然很轻松,体会到了大道至简的一点点感觉。好了,那么现在我能做什么呢?就是写道德经的第37章,通过不断的写,背,然后体会领悟其中的真理,从而指导自己目前的生活,如此而已。多大的人,做多大的事,而这个多大的人,就是自知之明,当然这不是对自己不努力找的借口,而是不强求自己,尽力做到自己能做的,强行者有志。3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常无为,道于万物,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万物作而不辞,行不言之教,是谓常无为。无不为,
虽不行言教,却无所不生,无所不化,无所不成, 是谓无所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人君若能笃社天道,行不言之教,奉自然之教,则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如君王功成事遂而不退身,那么老子将去荣守辱,即身去名而全道,闭人之口,守道之出口,是谓镇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无名之朴,则君王不复起人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圣人不以人智伪巧的妄为教化天下,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自此道经全部学完,检验自己从头到尾默写一遍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谓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这教 ,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盈之,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是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下之下,其犹  乎?虚而不屈,动而欲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非以其无私焉,故能成其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6 17: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闭人合天之后,则天道必张。
圣人弱人之道,强行天之道,则天道必能大行于天下。废人之道,则天之道必兴。
圣人若能夺人之道,则必能天道常驻,长久地行于天下,才能长久地天下安定。
是谓微明
指去人复天,退身全道,谓之明。
道之出口,与人之出口,于下如同两个风箱,不停地以教化相吹,闭道之出口,开人智出口,人道强,则天道弱,天道弱,则天下昏乱。闭人之出口,天道之出品,人道弱,则天道强,天道强,则天下兴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人不可以脱离天道,国之利器是指人道之伪巧,不可以立人之道,以伪巧之智教化天下。


心得:
第35章,学完,背完最后的感受是其实最贵重的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如道,闻之无味,听之无声,大音希声,如果联系到日常生活中,有关幸福是什么呢?不是大富大贵,不是身穿绫罗绸缎,而是内心的平和,平淡即幸福,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是自己的内心的一种感受,就如道,说不出来,但又确实存在,我感到心里的安心,说不出来,就如我们如果欣赏一个人,不会说什么溢美之词,而是一个眼神足矣。其实说到底,做为一个人,我们要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我们要什么?在满足一些基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世界的富足更是做为一个人所追求的。
第36章:本章通过翕,张,弱,强,废兴,夺与与,以及柔弱与刚强之间的对比,说明一切都是变动,转化的,虽说自己对天道,人道的理解不是很透,但就本章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什么谓之为弱,如牙齿与舌头,舌头看上去弱,软,但实际上它不会掉,不会松,而且会口吐莲花,牙齿看上去坚固,但最终会全部脱落,那什么又是硬,软呢?再如水与石头的关系,水至柔,但水滴石穿,又有怎么样绝对的软与硬呢?这给我们一个看事物的确度及格局的侧面,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如人与社会类比于鱼与渊,人脱离不了社会,所以人必须遵守人道,那什么是人道呢?人的各种身份的本份,以女性来说,首先是女儿道,再后来是媳妇道,接着母亲道,最后是老太太道,道就是规律,知道了,就要慢慢行道,作这些不是为了让别人看到,不可以示人,而是没有必要示人,说到底也是做好自己,让自己的主体人格更加独立,让自己的其它人格更加完善。人立于天地之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要有所敬畏方能立天地之间。管好自己的一张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觉察,内省,修行.......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1 18: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是新的一周开始 了,原来感到时间过得快,但自从认真读了《道德经》之后,更加切实感受到时间的飞逝。转眼已到了十七章,十八章,今天对自己的要求就是背过这两章。已完成。现开始默写第一章到第十八章。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不辞,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云。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骨,强其志,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盈之,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欲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焉,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而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疚,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三十辐,其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植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故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患者,为吾有身,若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下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谓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不欲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无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第十七章,太上有之,下而知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为我自然。
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3: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已做好充足准备,扎扎实实学一年《道德经》,在平凡的日子里留下自己努力的痕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 18: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序及导言一二的心得 ——文玲写

文玲:
读《老子之道》自序
古道通天的心得如下:
因为从2013年开始就开始跟着徐文兵老师学习《黄帝内经》但坦白说,那时我听得是懵懵懂懂的,直到后来以跟着梦老师学心理字,及地面上的传统文化讲,才大致理解了一些。
有关这篇自序,让我明白了如下几点:
  A.什么是上古?三皇五帝指什么?三皇时期被称为上古。三皇指 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五帝,因为他们也只部落首领,有不同的说法,我比较认同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因为是山西人,而尧庙,舜帝陵都在山西)
  B.文字体系的三种表现方式,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及文魔记事。
C.华夏文化的核心 ,天人权三道也就是所谓对应的道儒法。
导言一的心得如下
道是万物之所宗,伦理之所宗,造化之所宗
白话文就是,万物都是由道生成的,什么是道?道又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只有用心体会。只有道,有有生命,有生才有伦理关系,有了伦理关系,人类才能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第二,什么是德?德 是万物之所府。也就是如分母之道,夫妻之道,女人道,男人道。道是有了,但各个应怎么做?就是德,就是直视“所行之路”的方向,遵循本性,本心,顺乎自然就是德。人行于道上,是为有德。
经是什么呢?中国圣人所传真人真言,用以治国安民,万世之所奉,谓之经,如《黄帝内经》
《四书五经》。
对于我们目前的生活的启示就是做好自己的妻子道,女儿道,母亲道,就是不缺德。
导言二《老子列传》读后心得:1,在天下无道,应抱道藏身。韬光养晦。沉淀,积蓄力量,把拳头收回来再打出去,方才有力。
2,老子的道家思想是应天,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入世应人。法家思想则是应事,三家同出一源,与为交织。如南老先生的比喻,儒家思家如粮食铺,你每天都得吃东西。而道家思想如药铺,得病了必须去看病,平时也应学点简单的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边界的把握。各行各道,有界限。只要是人,就要有边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5 10: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看到,多谢苗苗!第一个感受就是感动,被照顾的感觉真好!
第二个感受就是无奈,就是有时自己的习性太重,遇事不求多想,对自己有时都感到无奈,不过还好,看到了就好,看到了就再去做。

先抄写:原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做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侍,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分享: 第一章: 就是如指月亮的手指。只有通过手指,才能看到月亮,两者密不可分。道与生活的关系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也离不开道,如夫妻道,子女道,悌道等等。还有这个无不等于空,不等于不存在。而是有无限的可能性。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如夫妻两个组成一个家庭,必须有一个场,这个道才有施展的机会,如平台。假如夫妻离婚后,夫在,妻在,但这个场不在,这个道也就不在了。
第二章:主要分享一个就是功成而弗居,如培养子女,你不过是充当他来到这个世界的一个通道罢了,不要觉得对他有多大的恩泽。做你父母该行的道,子女对你的感恩自然也不会离去。还有就是不要与隔壁老王家的谁谁比,人与人没有可比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5 16: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人道是可以说出来的,可以被制定及执行的。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如果可以命名的名,那它就是永恒的无名。无质无象的无名是天地的开始,从无到有,有生万物,故在人在无欲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无的玄妙,等到观察到万物,刚会生出有欲,才能观察到万物的表象及道理。无和有它们都是从道中生出来的,形式虽不同,但都是自然之根,都具有无生有,有生万物,道化生天地万物的神化之能。
第二章:如果天下都以人道的教育为美的化,那就是恶了,如果都以人道的善为善的化,则这个善就是不善了。人道与天道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所以圣人不为之以人道,而为之以天道,以天的自然之教而教化人民,万物生生不息,天道不会横加干涉,天生万物,但不会说其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贪功,不居功,正因如此,百姓才会更加拥戴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12: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一些题外话,尤其今天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讨论的那么热烈,但自己就不想融进去,心里有种声音在说,干什么给自己搞得那么累?另外一个声音说,那你就这样吧?又没有人要你怎么样?你愿意在坑里就呆在那里吧。呵呵,说什么精进,说什么进步,先这样吧,但须把这周的值周班长做下去,即然接了,就要善始善终,这又是一个声音。什么时候几种声音能够和谐了,我想人也就平和了。看到了,就知道了自己不知道,不管怎么说,这一周,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一直在脑海里回旋,而且也背的滚瓜烂熟。第一章,道 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已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从妙之门。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谓美,斯恶,皆知善之不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故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做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侍,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13: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张文玲 的帖子

张文玲:刚才看到,多谢苗苗!第一个感受就是感动,被照顾的感觉真好!
第二个感受就是无奈,就是有时自己的习性太重,遇事不求多想,对自己有时都感到无奈,不过还好,看到了就好,看到了就再去做。

先抄写:原文。

....... (2018-02-05 10:26)
珑夫心理  10:37
不跟王老五比这件事情,我觉得要展开讨论。
父母不居功,这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它的前提是功成而弗居。
得功成
小迪  10:38
我想了两遍才把“不跟王老五比这件事情”想转了,开始没理解到
第一没想到要去比,第二没觉得功成
珑夫心理  10:40
这两个点都非常的重要,但是我看糊涂观念也非常普遍,大家可以结合对经文理解多聊聊。
跟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并列起来讨论
从理上理顺,找出各个方向的界线
理不清楚的存疑,在后面的阅读当中继续整理。
优忧仙~~归原  10:48
我的理解是隔壁老王的情况也可了解,但不是去攀比。而是了解,然自己的这块地还是要勤勤恳恳耕种,劳作不辞,持之有恒。
也看到隔壁家的收成,看到他那块的好,但不影响我自己耕作的事儿

彦  10:54
有欲以观其徼
珑夫心理  10:55
@彦   这方向好,从经文找理
从王老五这边呢,应该有有欲
要比
有欲以观其徼。
不能无欲观其徼。
也不能,有欲以观其妙。
就是要比谁干得更好。
就是要比王老五干的好。
王老五也会跟你比。
这样就争先恐后力争上游。
就会出现欣欣向荣
胡萝卜桃  10:58
人人争先做第一!好!
珑夫心理  10:58
问题是不要把这四对概念弄混了。
有欲,无欲,观徼,观妙
别组合错了
珑夫心理  11:00
孩子,首先是天的,但必须是你的
因为你的使命就是天派来,做这个孩子的通道的。你使命完成不好,你就完了。
张文玲   _13835983115  11:01
可以与老王比,但怎么比就是道了[拳头]
珑夫心理  11:01
所以孩子是你的,必须是你的,也是天的。
张文玲   _13835983115  11:01
在体会……
珑夫心理  11:02
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这是比法——作,生,为;不辞,不有,不恃
任务完成了,接受天庭检查,交工复命。
功成而弗居,归功于天;  
完成的不好,接受天道惩罚。
张文玲   _13835983115  11:06
关键是功成的程度及标准。
珑夫心理  11:22
@张文玲~竹子 在这个问题上啊,遇到的麻烦,可能在我上一周的分享的最后一条里。
珑夫心理  11:23
    3、出世入世之理
      何谓世?天、人、权,同世;出世,是要去哪里?作为技术手段是可以的,作为运行方式也是可以的,但不是解释性的基本概念,不是有一个世外之地。
讲述和接受“出离心”的时候,要尤其注意边界,不然就会因为放弃最基本的道义而沦为“乞丐”。此事,现实性尤其强烈和普遍。
      当出世被当成一个基本概念之后,容易鼓励一种内在姿态,鼓励迷信和逃离。邪恶。老子不避世。
珑夫心理  11:26
如果没有功成,何谈弗居
珑夫心理  11:26
那是要接受惩罚的,孩子是多么美好的天物啊,暴殄天物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0 21: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张文玲 的帖子

张文玲:写一些题外话,尤其今天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讨论的那么热烈,但自己就不想融进去,心里有种声音在说,干什么给自己搞得那么累?另外一个声音说,那你就这样吧?又没有人要你怎么样?你愿意在坑里就呆在那里吧。呵呵,说什么精进,说什么进步,先这样吧,但须把这周的值周班长做下去, .. (2018-02-10 12:47) 
佩服你,竟然背下来了,向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1 10: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林溪 的帖子

林溪:佩服你,竟然背下来了,向你学习! (2018-02-10 21:53) 
去年背了一年呢[s: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1 10: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第三四章的字面翻译

道德经  第三章
圣人之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首先道德经这本书是为帝王写的,
圣王治理天下,如果不崇尚人道,或以人道治天下,则天下就不会相争
因为天道积虚,所以治理天下要虚其心。使人去掉好欲好争之心,去掉贪嗔痴慢疑等人心,刚道心生。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心不乱
如果君王以积难得之货为贵,则天下人会效仿,那民心就乱了,而如果圣王不以积为贵,则人民也不会以积物为贵。那么人民也不会去偷东西。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如果圣王不以人道之欲来治理国家,也就是所谓的奇欲来治理国家,刚民心就不会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所以圣人以天道治理国家,去人欲,则心会虚,也就是不想怎么样,使人民吃饱穿暧。使民不敢强为人道,以出离天道,也就是不要有大志向,强其骨,笃守天道。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常使人减少不应有的欲望,这样就使那些好为人道者,也就不敢妄为。
第四章
道 ,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只能是无限的虚无,这种无限的虚无,创造并涌现出来万物
道是那么的幽深而旋涌着,看上去万物都是从它那里涌现出来的
在万物复归于道时,道把万物的锋芒又都摧毁了,能量耗尽,它们的组织结构也随之分崩离析,只留下一片片的星际尘埃
当万物照耀时,道是它们辐射能量的来源,,应和首这个光芒万丈生机盎然的宇宙。
当万物瓦解,变成一片废墟和尘埃的时候,又回归到了道里,重新加入那个漩涡,等待下一次再被涌现出来
道,万物生生不息背后的那个推动力量,虽然幽深虚漠,清澈透明得好像看不到它,但它又好像时刻不停在运转着,推动着万物的变化。我不知道道是从哪里来的,可能在上帝存在之前它就一直存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09:02 , Processed in 1.126472 second(s), 17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