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sxwxzho

祝海鸥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3 10: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xwxzho 于 2018-8-18 19:11 编辑

       第55章——56章
   
       一、原文
       1、第55章    含德之厚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日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2、第56章    知者不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二、两章概括
       第55章讲君王含天德之厚,无人道生生之厚,则人无以害人,人不害天;天人相伤,皆因人道之积,故圣王禁之。第56章讲天人本为一,圣王唯有抱一而治,才能为天下贵。君王积天德厚者为贵,积人德厚者为贱。唯有积天德府天下,方为天下贵。具体来说就是,含天德全的人,就如同婴儿一般,不以人伤天,不以外伤内。婴儿天人不离,未有积人道生生之厚,害无所害,胜无所胜,灭无所灭。婴儿德全之象是攥着小拳头出生,不懂男女之事却阳具不时不自觉地勃起,是因为肝气足,肾精足。婴儿德全,故能神全。婴儿成天哭,却不会哭坏身体,是因为他们不自觉相异于物,时刻保持与万物同春共应,处一而无所争。和则豫,豫则通,通则德交于物,而不失于兑。天人相合,就是和。君王和,方能有常德,才能通达明澈于大道。有道者则能与万物合其德,以德相交,两不相伤。积人之下德生生之厚,以人助天,天人相伤,德之不府,天下必有灾异。背离天道,积人道生生之厚,对天下行强梁之教。失天之上德,积人之下德,不合天道,这样的人道之治,应该马上禁绝它。知天道者,行不言之教;行人道言教者,皆不知天道。去人之坚强,复道之柔弱;去人道之积,复天道之不积,歙其心,复守常德之明,与天合德;冥于大道,浑然若浊;人与天合,与道为一。圣人不积,不可得而亲,或得而疏;无以得之以利天下,无可得之以害天下;不可得人之积为贵,亦不可得人之所不积为贱。圣人不积人之德,已德愈有,愈多。以道观多,得天德独厚贵,积人德愈有者贱。所以圣人去人复天。

       三、体会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因为德亏,以至于精亏。精亏则百病生。可见奉生治身根子上在于重积德,在于去人道之积,积天德,归根复命。积德就是要人得先有道,才能后有德。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德真了之后,才能德厚复归于赤子之身。有道者,不是跟谁都一样,而是和所有的人都不一样。学习这周的经文,结合之前了解的国学文化,其实人本来是不会生病的,若身体不适,都是因为德行亏。这样看来对于现代人而言,根本无需看医生,只要找到自己内心的根本,好好守护着它,做好自己的本分,给自己和子孙积德,有余额,充值,而并不是靠做好人好事,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要把赤子之心、良心、爱心找回来,不要迷失了自己,人最珍贵的是清净的良心、赤子之心,知道万物都是珍贵的,都是神圣的存在,就不会去破坏。所有荣华富贵、金银财宝如果会让你丧失良心、爱心,就不值得。同时,我们的心要纯真、纯净,不要把动物当做三恶道,不要认为它们很可怕,不要把它们界定为低等的或是业障深重。大自然让这些动物出现,一定有它们的作用,与神圣的生命意义,我们不要用人本主义的角度去界定,要来到用平等心看待万物。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万物相生相克,维持动态的平衡。但是在这个相生相克的过程中,是一个和谐的运作。大家懂得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才能真正的共存共荣。人类要学习用平等心来尊重万物、尊重不同的种族、尊重不同的民族、尊重不同的宗教、尊重不同的国家,这个世界才会有真正的和平和谐。       修德的最高境界的人,不分亲疏,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利害,有一颗赤子之心,如婴儿,无求无欲无贪无嗔。厚德载物,没有德,无法载物,身体会生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18 18: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xwxzho 于 2018-9-8 17:27 编辑

       第57——58章


       一、原文
       1、第57章    以正治国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第58章    其政闷闷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二、概括
       圣人用天道治国为政,用人智之奇用兵克敌,以天治天下,自然无为而治。因为天道为正,人道为奇。若用人道之治,人德盛,天德亏。人脱于天,天下争相以人德为正,天下道德不一,进而大争大乱。循天德之欲为正欲,循人德之欲为奇欲。人有奇欲滋生,天不足以平奇欲,欲不满则相争。君王只好以伎巧开人工,以财货为用,以奇物相衡。君王用法令禁人智的诈伪,但会导致盗贼越来越多。所以圣人告诉君王:我用天道治理百姓则自化,我虚静守道,百姓自正,我不勤于人道之政事理天下,百姓奉天养而自富,我去人欲百姓天德乃足而自朴。君王为政不以人助天,让百姓自然,看上去好像是闷闷的样子;以正治国,让百姓自化,为百姓会行不离天而葆其真,看上去是那样的天真淳朴。君王以人道治国,以人助天,用繁复的礼仪和制度来规范百姓的生活,上无道而下缺德。统治者无道,百姓就会缺德。君王以奇治国,人道无正,不足以致福于天下。唯有天道才是天下之正,唯有天道才能为天下永久致福。福祸是相依而存的,并会转化,如治国从以正治国,转变为以奇治国。这是因为君王认为是自己人德之光,对此充满迷信,这样已很久了。所以圣人治天下,以天治天下,又不使人脱于天,不以人裂天;以天为正,而不以人害天;以天德正天下,不以人德枉天下;积天德普于天下,而不积人德自是自彰于天下。
       三、体会
       这两章主要从正奇的角度进行辩论解析,天道为正,人道为奇。结合儒家、法家、道家,讲解治国的状态、过程及后果。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更清晰地看到道家治国治家的优势,如孩子很省心,父母会特别累;百姓很省心,君王则特别辛劳。难就难在百姓虽然看起来是很轻松自在的,君王看似无为,其实则是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随时观察百姓周围发生的一切,如两年计划中学到的罩场,要很清楚地知道即将发生的一切好的,和不好的,并且随时关注到不好的状态时要及时消灭它。
       还有就是对于存天理灭人欲,一直以为是朱熹首创的,其实不然。而且这里指的是灭人之奇欲,即人道之欲。看来历史要好好深入学习。
       对于福祸的相依问题,现代生活中也是比比皆是。有时看起来是坏事的,但是后来情况发生逆转,迅速成为好事。同样的,好的情况随着事情的发展会变成坏事。所以对于许多事情来说,我们不必苛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尽人事,天天命,顺其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6 00: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天理、灭人欲用在此处,有豁然开朗之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7 10: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8-8-26 00:09
存天理、灭人欲用在此处,有豁然开朗之感。

谢谢班长的回复!向你学习诵读,老是底气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7 12: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xwxzho 于 2018-8-28 17:21 编辑

       第59——60章
       一、原文
       1、第59章    深根固柢
       治人事天,莫若蔷。夫为蔷,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2、第60章    德交归焉
       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二、概括
       第59章讲重积德无不克,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第60章讲天人两不相伤的道理。以正道正天下之民,守天之常德而不离,莫过于禁绝人之下德。只有禁绝人德,才能天德来复,圣人袭而事之,重积天德,以天为事,不以物为事。君王重积天德,才能以正克奇,以天克人,以正治国无以乱,以奇用兵以复正,则天下无所不克,全天之德,绝人之德。君王不积人德生生之厚,唯重积天德,才可以有国。有德则可以有国,人不离天,则可以有国之母,才可以长久地重积德。只有根(天为天下之根)深,才能本(德为天下之本)固。天下有道,人君有德,则天下光明,有明方可以视。天下之长生,需要圣王之德常泽于天下,天下常德昌明。治天下(大国是天下施政行政的中枢)的根本就在于治大国。君王治大国,不可有奇欲,不可以妄施人道、妄为人道,否则天下就会生乱,也就是说重在人君清静无为。以天胜人,天道昌,人道微,人之天无以开,人之道无以显。非人天不开,人之道不显,君王虽以天胜人,却能胜而不伤。非君王以天胜人,可以胜而不伤,圣人能功成而身退,德全而不伤人。这样圣人以天胜人而不伤人,以道莅天下、胜天下而不伤道,天人两不相伤,合于一德,归于大道神明。

       三、体会
      1、看到了君王重积德的重要性。只有君王重积天德,才能以正克奇,以天克人。君王要做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克奇复正。这样的道理用于治身齐家同样的道理。以正(天道)治身治家治国才能昌盛长久不衰。
       2、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大国尚且如此,那么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治身、齐家,就更是小小菜一碟了。治大国,不能来回翻炒,否则会烂掉。也不能火太大,否则会糊掉。意思是在顺天道,去人道,无为清静,行自然之教。我们在生活中教育孩子相对于治国来说,更应该行无言之教,而不能管得太多,反而适得其反,收不到好的效果。不能咄咄逼娃,否则孩子会喘不过气来,压抑得太厉害,反抗的力量也会很大。作为父母真要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不断修行,提高自己的管理教育的水平,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给的最好的礼物,一定要善待T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7 15: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sxwxzho 发表于 2018-8-27 10:30
谢谢班长的回复!向你学习诵读,老是底气不足。

开口读,没问题的。这是新文化运动以前读书人一直以来的读书方法,到了我们这里没理由不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4 11: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xwxzho 于 2018-9-8 17:37 编辑

       第61——62章
     
     一、原文
     1、第61章   以静为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2、第62章   坐进此道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二、概括
     第61章讲大国上德若谷,以德畜小国的道理。圣人以德为胜,以德为取、以德为蓄的治天下之道。第62章讲君王治天下,非以人贵天下,而以天贵天下。大国上德若谷,江海之所以为百谷之王,因为它善下。古代的大国是天下小国之母之根。小国逢年过节时都来朝贡大国。圣人虚静守道积天德,上德常足,故以天德之静,胜人德之热。以天胜人,才能以德配天。大国不以强力处小国之上,不以人德上之,而以天德下之,小国会自行前来归附大国。小国归附大国,是归附于其国之德。大国统治小国,是以德为胜。可见德才是国家昌盛的根本原因。如果大国不守天德,大国就会衰败。而小国如果有德,则能反过来胜大国。取天下以德为胜。君王若要常德不离,唯有以静为下,绝人之下德,才能天德乃足。积德之国,必然能克失德之国,胜失德之国,取失德之国。大国不过是要以天德兼蓄小国。国之所以大,盖因为其积天德之厚。小国之所以是小国,皆因为其积天德不足。德厚者蓄德薄者,德薄者奉德厚者。因为德对人具有本然的蓄养之本能;人们对德具有与生俱来的归附本能,这是天道使然。大国和小国都各得其欲,大国事天治人,统辖小国,安定天下;小国以大国为天,事德归天。大国要以德为蓄,而不以力强取小国。道包含有三方面含义,即创生、推动、设定万物。天道善施人以天德,不善施人以人德。君王积人德,立人道之教,自是自贵,以人胜天,以人德市尊于天下。美行以文饰貌,礼之积为加人。既然所保者非道,那又有什么好担心失去的呢?天子为立人道之根本,天子立自己为天下师,为了施行教化,便设立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虽然有国器在手,出行也有尊贵的仪仗仪礼,这些礼教只是人道之教,不为老子所推崇。君王治天下,应以德为胜,以德为取,去人道,复天道。只有天道才是唯一的为政之道。上古圣人之所以此道为贵,是为什么呢?古之圣人从来没有说过,用人道的礼乐可以求得天道。否则如果人犯了伤天害理的大逆不道之罪,是否也可以求天赦免自己呢?所以古之圣人才以天道为贵。君王治天下,以其天为贵,以天之上德为贵。

     三、体会
     1、关于大国和小国,想到我泱泱大华,为何是如此的大国?虽然现在的大国与古代的大国迥异,但同理到现在社会的现实我认为可以通用。无论大,或小,皆因为德之厚薄。而且可以和修、齐、治、平是相通的,一样的道理。为什么有的人能把个人、家庭、事业都做得那么好,那么顺,就是因为他们可以修厚德,以德为胜,复天道。可是很多平凡的普通我们则看不到这一点,只是盯住眼前的一点利益不肯放手,眼界太窄太小,总之是眼盲心盲。而且现在大多生活中的人是这样,当然也包括我在内,不得不让人着急。可见修德对于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地区、一个国是多么的重要。      

      2、大国与小国的关系,书上说是宗藩关系,亲子关系。有些认同。德厚者蓄德薄者,德薄者奉德厚者。大国就应该无为而治,什么也不做,如江海,而不以强力取小国。而小国则像河流一样,日夜川流不息地注入大国,事奉大国,向大国朝贡,以大国为天。这种关系让我想到亲人与亲人之间的相处,尤其是亲子之间。为人父母就是要像大国那样无为而治,放手让孩子们去疯去玩,自然地生长。而孩子们则如小国那样自然而然地成长成他们自己的样子,有了成绩以后,自然地向父母汇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再想到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是强逼着孩子去做他不想去,而我想让他去做的事,否则就会给予惩罚,或不让他出去玩,或没收手机,现在想想很是有些悲哀呢,怎么做父母就做成这样了呢?惭愧不已!学习——改变,是唯一的出路。为自己加油!
      3、联想到电视剧《天道》中的丁元英,他就是个高人,看得开很多人、很多事。就像高手下棋,走一步他可以看到几十步以外,而我们常人则只能看到眼前的一两步,其相较高下自见分晓。还有骆小丹,从事刑警工作,家境十分优越,但能做到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另人刮目相看!女中豪杰,佩服!若是我,是断断没有那勇气去面对歹徒的。

       四、月总结(55——62章)       含德之厚、知者不言、以正治国、其政闷闷、深根固柢、德交归焉、以静为下、坐进此道,这样一路读来,渐渐对于德经部分的学习逐渐深入,从婴儿的纯真,知天道者行不言之教,到正奇之辩,人德和天德(下德与上德)的讨论,再到以静为下,明白了要始终做到抱道守一,我们终其一生的目标就是要把德修厚厚的,这样才能积天德,才能蓄人,养家、治国。无论何时都要牢记:以德为胜。生活中不要去与人争名夺利,努力做好自己的角色应该做的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0 11: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xwxzho 于 2018-9-12 11:50 编辑

        第63——64章
      一、原文
      1、第63章    终无难矣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第64章    慎终如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二、概括
      第63章讲圣人如何修炼守道,去人道,贵天道。圣人自胜而不为奇,则天道不失,治天下终无难事。第64章讲圣人为道慎终如始,则治天下终无败事。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慎终如始,终无败事的道理。为政以天,而不以人道为政;以道为事,而不以名物为事。恬淡内守,虚静自处,使奇欲不生。圣人修炼守道是很困难的,要图难于其易,以人去人难,以天去人则易。关键在于以天胜人、以天正人而已,以天之雌胜人之雄,而不是以人克人、以欲解欲。圣人为政以天,关键在于熄亡人道。唯有以天胜人,才能去下德,解物蔽,灭奇欲。人道不亡,天道不昌。所以圣人修炼守道,自始至终不以人道为大,才能成天道之大,并成大功于天下。若立人道之教,天道必有所亏,圣人失道,德之不府,其德不信。若多为天道,则人道必有多扰,圣人以天胜人,以静胜热,修炼守道。所以圣人修炼守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方能谨守天道而不失德,方能人德不生,奇欲不起。圣人始终克服自胜之难,强行以天胜人,故天下恒不失道,圣人治天下方能终无难事。天德不离,则人德不生,天下全安,天道易持,天德易积。在人欲欲作之时,以天德镇之,可以以天谋人,以天取人。人欲已起,天人相离。人兴则天弱,天德将弱。君王失天德,天德衰微,衰者必亡。圣人以天治天下,关键在于人与天合德。在人欲为生之时,为天道以镇之,使人之奇欲不可得而生。人欲不生,则天德不失,天德不失则天下全安。君王人欲虽起,但人未胜天之时,以天克人,以天胜人。若要等到人灭天,亡天道,那时病已入膏肓,治无可治。一定要做到防微杜渐,慎终如始。以天治人,最好的治理是能在奇欲萌芽的状态下消灭它。次优的治理是在刚起势的阶段,能够以天克之,积天德克人德,以天治人。若天道亡,人道昌,天下开始大兴人道时,君王要明白,人道非道,不道早已,应立刻终止自己的不道之政,那么还是可以治的。以人道为政,伤物害民,天下昏乱,无以功成于天下,就会为者败之。若败了还不知道终止,继续执人道为政,就必将会失去天下。是以圣人不以人道为政,不执人道而守之,而以天道为政,执天道以守之,才不会招致失败,失去天下。因为德府万物,任何事物积德不足都会招致失败。在君王执政的一生中,都不可以有丝毫的懈怠,要时刻谨守天道,克制人道。圣人为道之正。奇欲会产生的原因是,贵难得之货。圣人为道之真,只有以道救之,以天道解其蔽,才能使他们复积天德之正之真,天下万物宗于天道而自然、自化、自成。

      三、体会
      1、修炼守道的关键在于以天胜人,以天正人。这也是它的困难之处,因为不知不觉中,君王就有可能一步步走向失德的结局。同理治身齐家也是这样。因为天德衰微,衰者必亡。治天下在于事天,事天在于去人,去人在于修炼内守,在于以天胜人。
      2、未有之时治理最佳,未乱之时治理次之,已乱之时治理为末之。目的都在于复天道,去人道,复正欲,去奇欲。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防微杜渐,慎终如始。否则有可能功亏一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有很多事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了,就放松了对它的关注,但往往最后发生问题的都在最后一个环节。所以这里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必须要善始善终,不可松懈马虎,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步骤,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最满意。无论对于身体健康,还是家庭建设、亲子教育、事业发展,都是同样的道理。现阶段我们在没有能力兼顾“大家”的时候,就先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包括自己的身体、核心家庭。慢慢有能力后再做更大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6 23: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xwxzho 于 2018-9-17 00:25 编辑

              作为值周班长,刚刚检查了同学们一周作业,收获好多。
       有三位同学手写原文并写概括、体会,而自己只是照本宣科,不能逐字译文,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深奥晦涩的道德经解读成现代文,可见同学中高手如云,学习了。以下是摘录63——64章作业的精华:
       行动不造作,干事不造事,玩味着恬淡。小看作大,少看作多,用德还报怨家。 积德犹如积学分。恬淡无味为味。要做到防微杜渐,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要始终审慎。把自己收回来,走好每一步。不轻视每件事,把每件事当难事做。细节决定一切。消除企图心,轻装前行,凡事尽力而为,才会收益多,境界高。“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六祖大师说)意思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10: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xwxzho 于 2018-9-18 16:56 编辑

       第65——66章


       一、原文
       1、第65章    常知稽式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2、第66章    不争之争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二、概括
       第65章讲君王应该谨记天之道不可失, 人之道不可为的道理。圣人要知以奇治国人道之不可为,以正治国天道之不可违,是谓常知稽式,而后才能修性反德,德合天地,乃至大顺。第66章讲圣人以德蓄天下、以德为胜的不争之争。老子认为,更早时期的上古社会,才是以道德治的典范。(在春秋时期,社会已失道而大乱,以人灭天)知人道不可为,故不开人之天。知天道不可违,而开天之天,百姓返璞归真,民复其朴,似若愚之。因为社会乱了,君王开人之天,人道为奇,百姓各有其伪知小智,所以百姓难治。所以说用人道治国是国之贼,偷的是天下之天。国君如果用天道治国,则天下道德统一,民复于正齐于一,故天下太平。以正治国,国之福;以奇治国,国之祸。圣人常知以奇治国,人之道不可为;以正治国,天之道不可违,是谓玄德。圣人积天德之厚方能复归,去人道反天道之路阻且长,解物蔽,积天德,独成其天,然后才能顺天合德。君王以天德蓄天下,以天德府天下,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益,辅万物常自然,才能为君王。圣人欲以天德蓄天下,而成天下贵,成天下之王,必以行不言之教。圣人想要教化百姓,必得去身全道,去人全天。圣人居帝王之上位而无为,百姓自化,百姓感受不到君王宰制之重威。圣人教化天下,处天下圣德之功,不立人道之教,不以人德之资伤物害命、祸乱天下,百姓就不会造反推翻他。百姓宾服于其功德,拥戴君王。圣人不与天争功,天德不离,才能常为天下贵,这样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以德为胜而胜天下。

       三、体会
       1、常知稽式。这里的“稽”字是65章的关键字。对于稽字有了新了理解,是指言有宗、事有君、为政以天为本,不失其宗,不违其常。我理解就是根据、道、规律的意思。这里主要是说治国要以(天道),而不以奇(人道),否则是国家的灾祸。正奇之辨、天人之辨,也是道德经通篇重点阐述的观点,在德经部分再一次进行了诠释。其实修齐治平是一样的,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2、礼制的由来。老子认为,春秋之前天下是在道的。春秋之后失道,民相争斗,天下大乱,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儒家。原来我们一直遵从的儒家是因为当时的君王失去天道,致使天下大乱后,想治理国家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儒家才应运而生的。可见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背景,所谓成、住、坏、空。在家中,只有家长做到无为而治,行不言之教,让孩子童蒙养正,自然成长,这样就不用制订规则,孩子自然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可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时常等不到那一刻,就急不可耐地对孩子指手划脚,结果适得其反。
       2、天人之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在道经里就有提到过。这里再一次提出,可见老子对它的钟爱。我也一直很喜爱这句。天下之功、百姓之富是天之功,而非人之功,人应当功成身退。近日读王阳明心学,他在多次战役中取了胜利,但他从不争功,一生中七次提拔就有五次是因为立下大的军功,但他从不争功,而是谦让给同僚,所谓功成身退,他做到了。可能许多人有这样的军事才能,但极少有人能放下名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6-13 21:36 , Processed in 1.070724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